登陆注册
12755700000025

第25章 开煤场子的(3)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运动的高涨,人们不敢挂字画,而用表现革命内容的“画张子”(彩印年画)装饰居室。装裱铺成为裱糊合作社,其主要业务是为居民糊“仰尘”(顶棚),裱字画的很少。兰州平房为了保温、美观起见,就要糊“仰尘”。在离屋顶一尺左右处,安装木条,或固定铁丝、细麻线为框架,然后在黑麻纸或旧报纸上抹上浆糊,拿糜子笤帚打成底子,再在底子上裱一层粉笺纸或印有图案的纸,使居室焕然一新,亮亮堂堂。这也算是装修罢。80年代以来,书法、国画兴盛,装裱铺如雨后春笋到处开业,个个都悬挂名家题写的金字招牌,但技术高超的实属凤毛麟角,除传统装裱技法外,还引进了日本的装裱机。

收旧衣的

清末民初,由陕西传来“收旧衣的”,他们没有行业祖师爷,只好供奉关公,祈求发财、避邪趋吉。到20世纪20年代,兰州城内才有四五个“收旧衣的”,均为年过半百之人,本钱也只有八九个银元。他们一年春夏秋三季贴身穿“缠腰子”,外着对襟短褂,上套对襟夹夹;穿大裆裤,扎脚把,穿布袜着布鞋。肩上搭一条褡裢,拄一根白蜡鞭杆子,漫行于贡元巷、南滩(今酒泉路南段)、井儿街、官升巷(今大众巷)、延寿巷、上下沟一带。但不去繁华热闹的辕门、西大街(今张掖路西段),也不去平民百姓聚居区。何以有如此的选择呢?因为贡院巷等地多前清遗老遗少、民国新贵的公馆、富商巨贾的豪宅,其眷属多有过时衣物可收购。他们紧握鞭杆子慢慢行走,眼神游移,以防恶犬扑来咬人,同时拉长声调不断吆喝:“收——旧衣!”把“收”读为“捎”。女主人闻声,命丫环打开大门,引“收旧衣的”到院内,蹲在房檐下,放下褡裢,静候生意。丫环将什么绣花袄、绣花裙子、绣花绒夹夹、绣花鞋等拿出来,大抵七八成新,只不过款式较旧罢了。“收旧衣的”顿时眼睛放光,迅速一扫,心中有底,立即收回眼神,谦恭地说:“你说个价吧!”这就意味着他看中货了,再经讨价还价,生意成交。他小心翼翼地从“缠腰子”中摸出钱来,付给丫环,再把衣物叠好,装入褡裢,走出大门,又大声吆喝:“收——旧衣!”收的衣物多了,重了,则用鞭杆将褡裢挑起,扛在肩上缓步而行,出了东城门来煦门,进入东城壕旧货市场,将衣物卖给估衣铺,一般能获十分利钱。估衣铺掌柜的把衣物悬挂在店内,用更高的价,待客售出。虽然是旧衣物,但比起新的就便宜多了。

抗战爆发以来,兰州成为大后方,东南诸省沦陷区民众撤往兰州,人口猛增,商贸繁荣,消费总量增大,富有的人们淘汰的旧衣物增多,贫苦民众对旧衣物的需求量增大,无形中“收旧衣的”增多,大街小巷,城内城外,都有他们的身影。20世纪40年代,黄国华《兰州杂诗》曾吟“收旧衣的”:“布衣空袋上街头,闹市深居信步游。真是消闲无个事,遥闻低唤一声‘收’。”则将此行业的吆喝声描绘的栩栩如生。

进入50年代,有的“收旧衣的”鸟枪换炮了,头戴旧呢子礼帽,黑墨大椭子蚂蚱腿眼镜子,身着旧长衫子,一个臂弯上搭着五件旧衣衫,悠闲地缓步穿行于小巷内。他们沉着冷静,亮开嗓门,先是一个高声“收(兰州话读捎)”之后拖出长尾声,只到走过五六个大前门后,方才蹦出“旧衣”二字,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则挑着浅子,里面装满旧衣旧鞋,吆喝声如出一辙。1956年公私合营后,“收旧衣的”逐渐成了废品收购站的员工,他们有的拉着架子车,收购旧衣旧物,废铜烂铁,旧书旧报,这已与“收旧衣的”有天壤之别了。

1960年以后,又出现了“收旧衣的”,不几年随着“社教”运动的开展,又消声匿迹了。

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家电、家俱更新换代步伐加快,订阅各种时尚报刊杂志的人增多,许多农民看准个中的商机,涌入兰州,收购旧物。他们都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个牌牌,上写:“收购家俱、彩电!”穿行徘徊在街巷和社区门前,大声吆喝:“家俱收来!”“彩电收来!”“收录机收来!”他们将收到的旧大立柜、打字台、沙发、电视、巧妙地捆在自行车上,高高如山,岌岌可危,款款上车,轻蹬而去,有的在自行车捎货架一侧,捆一个深筐,边骑边吆喝:“收书本子报纸!”一声声穿透楼群,收回大量的旧报纸、旧杂志、旧书。这些新世纪的收旧物者,对物资的回收、再利用,起到了极积作用。

收皮箱的

兰州多住官宦人家、富商巨贾,但没有富贵不到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总有倒灶、衰败的时候,那些败家子把家产变光了,就开始卖箱笼家当了。那都是些装金银细软的皮箱,有新疆和田的本色牛皮,也有本地制作的紫黑色牛皮箱。

于是,有些精明的人就收了去,再转身卖出,赚些差价。他们将收到的皮箱打开扛在双肩上,像个开壳的河蚌,慢步行走在闹市街头,不断吆喝:“箱啦!箱啦!”招徕顾主。只要价格合适,就能成交。然后,又去昔日的豪宅门口,收购皮箱,变为“蚌壳”,沿街叫卖。

点路灯的

清代,兰州城里各街道都有灯房子,住着点路灯的人。一般在街道两头各点一盏灯笼,里面是小清油灯。每晚添油点亮,夜深后熄灯收油。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陕甘总督升允推行“新政”,在兰州设立甘肃全省巡警总局,巡警兼管道路照明工作,便在辕门(今中央广场)、西大街(今张掖路西段)等繁华街道设置了欧式路灯,人称“巡警灯”。路灯架是七尺高的木柱,其上置一个倒台体的灯架,高一尺五,镶四面玻璃,一面可开启,内装小铁皮清油灯,顶端为铁皮盖,坡形,以利排雨水,正中有一个铁皮四明小亭子,用来通风。

黄昏时分,巡警提一瓦罐清油,给油灯添油,剪去灯花,拨长灯捻子,点亮。约两个小时后,巡警又提瓦罐,逐一熄灯,把灯里的剩油倒回瓦罐。次日,又是同样的程序,一年四季不停顿。清末的巡警留长辫,戴大盖帽,穿制服,现在看来中西合璧,有点可笑,然而在当时算是时髦的装束。他们不惮辛劳,不嫌琐碎磨人,风雨无阻的敬业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民国初年,“巡警灯”扩展到了城里其他路段,转由戴白箍黑色大盖帽,穿黑色制服的警察管理。1924年,在甘肃督军署(今省政府址)东侧安装了一部40千瓦380伏的三相交流发电机,兰州始有电灯,然而只能供督署等机关及辕门附近的道路照明。此后,电灯照明的道路虽有增加,但仍以“巡警灯”为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30年代末。

当时,有个五十多岁的老警察,掌管南关(今南关十字至胜利饭店庆阳路段)的“巡警灯”,他全身上下浸透清油,油光鋥亮。

天一擦黑,他左肩扛条高木凳,右手提长方形木盘,装满铁皮小清油灯。走到路灯下,爬上凳子,点亮油灯,如果油干了,就换上一盏。

再去点下一盏灯,直到把一条街的灯都点亮为止。次日黎明,老警察又扛高木凳,提木盘,爬上爬下,逐一吹熄油灯,更换油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干着单调乏味的工作,其耐力是一般人达不到的。

放午炮的

清代的陕甘总督驻节明代的肃王府,他们出外时,卫队便从栖息在月牙池里的乞丐中,挑选一些健壮精神的,发给服装,令其杠上“肃静”、“回避”、“察吏”、“安民”的木牌,做临时仪仗队,待炮手燃放三声“起身炮”,他们就鸣锣开道,走过月牙桥,随后就是马队簇拥的总督大轿,威风凛凛,出辕门而行。民国初年的甘肃督军也驻节里面,大帅坐轿出衙,也要燃放三声“起身炮”,让老百姓回避,民国了,还用清代的官仪,官僚积习,何其深重乃尔?炮手是由杨姓世袭的,住在辕门炮房(原市图书馆)里。他每天除燃放大帅“起身炮”外,还要燃放三声炮,用来报时。一天的三声炮有不同的名称:黎明五六点,燃放“醒炮”,唤醒沉睡的人们起来;中午十二点,燃放“午炮”,作为下班、午饭、午睡的信号;晚上八九点,燃放“二炮”,是各个街巷关锁栅门、吹灯睡眠的信号。

当然,随着季节的转换,夏天“醒炮”燃放的早一点,冬天迟一点;“二炮”则夏天迟一点,冬天早一点;而“午炮”锁定中午十二点,没有变化。

民国初年的杨姓炮手,个子高高的,头发花白,有点驼背,耳朵早被震聋了。他的工作就是填火药装炮和放炮:用一个铸铁炮筒,高约一尺二三,直径约三寸,内装火药,上填白土;置于炮房门口,用粗香点燃炮眼上的长捻子,从容离开,一声巨响,声闻辕门周边十多里,人们据次安排饮食起居。炮手的报酬是每月两斗麦子,从源源仓里领取。杨炮手年轻时身手矫健,擅长攀缘。当时,辕门有四个高大旗杆,高达十三四丈,上悬陕甘总督官衔旗帜,旗下不远处安装一张桌子大的木斗,里面老鹰筑巢。一次兵丁升旗,一不留神,把升旗的绳子夹在木斗缝子里,拉也拉不动,升不上去,降不下来。杨炮手自告奋勇,轻舒猿臂,唰唰攒了上去,拉出绳子,旗帜得以升起。

开麻衣铺的

昔日,办红白喜事,离不开麻衣铺。铺子专门出租娶新娘的花轿,丧事上的麻衣孝服、哭丧棒,出殡的“柳车”,并提供轿夫、抬夫、打墓工,这都是临时雇佣的,基本上由“水客子”充当。根据用具的贵贱、路程远近以及时间长短,收取酬金。还要管轿夫、抬夫一顿饭,给几个赏钱。

花轿装饰红绸红缎绣花帷,鲜丽美观。“柳车”,有两种:一种较简陋,像担架,四人抬,一般人家租用;另一种,下部有四条木腿,上部盖棺罩,像四面坡式屋顶,漆黑漆,前后漆金龙,故称“龙杠”,有十六抬、二十四抬,甚至三十六抬之分,为富有、显宦人家租用。

卖纸活的

纸活是亡故者的纸糊殉葬品,以供他在阴间享用的各种东西,这是古人“事死如生”观念的反映。20世纪60年代以前,纸活铺集中在马坊门一带,门脸前摆满了童男童女、房子、骡拉轿车子、金山银山、仙鹤、梅花鹿、铭旌幡、花圈等。纸活先用细竹枝扎成框架,然后糊上彩纸,有些部分还有用笔描画。童男童女的头用纸精在模子里翻出来的,再画出五官。50年代以前童男着长袍马褂,戴瓜皮小帽,此后换中山装,戴制帽了;童女原为双髻,滚边大襟衣裤,后来变为剪发头,对襟上衣。再后来破除迷信,不糊童男童女之类的纸活了,只扎花圈。老兰州人嫌某人娇气,常说:“嘉你是马坊门上纸糊下的!”言下之意某人像纸糊的,弱不森风。八九十年代以来,又有卖纸活的,先是纸糊彩电、沙发之类,当今纸糊小别墅、小轿车等时尚高级商品,孝子以此来还亡故者在人间世上未尝享用的夙愿。

算卦的

昔日,走街串巷的算卦先生多为盲人。算卦的,也叫卖卜的。

有人说“卜”字是一根长竿和一个碗,标明操此职业的,像讨吃一样谋生。其实,这个字是古人用龟甲烧裂和用蓍草占十的象形。他们右手持长竹竿,左右摆动探路,缓慢前进,左手提竹笛,走一会,停下来,吹几声竹笛,以招徕生意。他们经师傅传授,懂得些阴阳八卦的知识,应付各种情况的窍门,善于揣摸心理活动,能说会道,对占卜吉凶、求财问喜的顾客,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怎么理解都行。还有看风使舵随机应变的本领,不使人产生疑意,赚几个活命钱。

方言里的民俗事象

千百年来,兰州方言承载着兰州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体现了民间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俗,组成了兰州传统文化的广阔氛围。

兰州是个瓜果蔬菜城,流传着一些与之有关的词语。

金钱打瓜

小孩们玩耍时,岁数大一些的、强悍、顽皮的小孩,就会突然双臂一揽,抢走“洋画片”或三角板,此谓之“金钱打瓜”。此话的含义是把东西全部攫为己有,也有全部搞定、通吃的意思。也有孤注一掷、全部拿出来的意思。其实这是一个游戏,常见于埽台上的瓜果市、满城四关的西瓜摊子和西瓜担子旁,卖西瓜为了吸引顾客,就与顾客打赌,将板凳四腿朝天置地上,把西瓜架上去,有的在三个西瓜上码一个西瓜,事先约定,打几枚铜板,穿透几枚,之后顾客持铜板打去,倘穿透而出,接着再打几枚,都能从这个眼子里打出,就能白得这个西瓜,穿不透,或穿不够铜板数,或不能从同一个眼子里打出,则出钱把这个瓜买走。兰州老谜家赵霖,能从同一个眼子里打出十一枚铜板,时人称之为奇。瓜贩的这种表演秀,能聚拢人气,促进西瓜的销售量。

脖子细得像个林檎把子

兰州果园中多林檎,因果实酸甜适口,能招致“燕抓”等禽鸟栖集啄食,故名。根据外皮色泽,林檎有红檎、紫檎、白檎、花檎之分,但都一个特点,就是果实小而圆,把柄细而长。因此,兰州人常把体形消瘦,头大脖子细的小孩,爱昵地说:“脖子细得像个林檎把子。”“张大妈张,张龙灯,花花被儿红头绳。我连张大妈摘红檎,摘的红檎没把儿。我连张大妈挂画儿,挂的画儿没架档。我连张大妈盖厦房,盖的厦房没炉子。我连张大妈纳底子,纳的底子没帮子。

我连张大妈抬箱子,抬的箱子没盖子。我连张大妈砸腔(兰州话读kāng)子,腔子砸得烂烂的。叫来隔壁子卖葱卖蒜的,卖葱卖蒜的折本了,两个眼睛哭肿了。他妈看见者心疼了,他爹看见者肺疼了。”这是老奶奶哄孙子睡觉时,教唱的儿歌。反复咏唱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有的看起来似乎不符合逻辑,实际上是向孙子传授一些常识,让他慢慢认知社会。其中“摘红檎”,是秋收时果园里的必然生产环节。“架档”就是Y形挑竿,用来挂取字画。“厦房”就是厢房。“纳底子”就是纳鞋底子。“腔子”就是胸膛。“卖葱卖蒜的”更是常见的小贩。

红丢丢儿的

“红丢丢儿的”,是以在形容词为中心的叠字结构,在“红”后面,缀加“丢”的叠字,最后“的”字,构成一个形容词词组,用以强调“红”的程度,红而发亮的状态。这个词组原本是形容果品色泽鲜红而发亮的,也用来形容霞红彤彤的。有谚语说:“早霞红丢丢,晌午雨浏浏。晚霞红丢丢,早晨大日头。”“日头”就是太阳。

莴笋叶子——下戳子货

兰州盛产莴笋,有鸡腿笋子、八斤棒笋子等名种,既能热炒、凉拌,又能腌制酱笋子。笋子采收后,要向下撕去叶子,这个动作就叫“下戳”,再削皮食用。“下戳子货”就是“下作货”。这句歇后语用来斥责卑鄙、下流之徒。

红萝卜拌辣子——吃出看不出

红萝卜的学名是胡萝卜,兰州名种有尖头红萝卜、辣子有羊角辣子等。将红萝卜、红辣子切丝,炝油葱花,调醋,撒盐,就是夏令就饭的凉菜,两红拌在一起,自然分不清你我。这句歇后语的含义是说某人有能耐,但从外表上看不出来。

跐学胎,卖白菜,白菜黄,跐学胎忙。

兰州白菜名种有箭杆白菜、长白菜、包心白菜等。这首儿歌是用来讽喻爱逃学的小朋友的,白菜要乘绿白相间,新鲜时卖,倘若叶黄乃至干枯了,怎能卖得出去?因此要珍惜光阴,不能逃学,认真读书,力求上进,不能老大蹉跎。

可怜可怜,一辈子没有吃过且莲。

孽障孽障,一辈子没有睡过热炕。

同类推荐
  • 彼岸花开:中国历史的另类独白

    彼岸花开:中国历史的另类独白

    本书用了一种非常另类的历史叙述方式。历史再加上一个“另类”来修饰的话,很可能成为一场与历史无关的“历史”。事实也是。历史只是一个背景,人物只是一个依托,情节只是戏剧性的连缀……说穿了,是创造而不是复述,创造了一个动听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那是一个在历史的躯壳下,包裹着现代人进入过去,经历一场场盛衰兴亡、爱恨情仇、铁马秋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等历史场景的心路历程。
  • 秋梦传记

    秋梦传记

    上古时期的恩怨情仇延续至今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美好故事
  • 北宋小商户

    北宋小商户

    一家三口意外来到北宋初年,繁华的街市,叫卖的货郎,老迈的驼队。枣红马,新嫁娘,迎亲的队伍穿街而过。茶楼酒肆,码头货寨。吆喝的纤夫,摇橹的船家。一幅恢宏壮丽的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 惊西

    惊西

    平西辽,灭花剌子模,斩格鲁吉亚十字军,大败钦察人,血洗罗斯军。波兰、波希米亚和西里西亚人闻周丧胆,兵锋直抵匈牙利。俄罗斯,北、中欧毁灭殆尽,摩拉维亚尸横遍野,蒂萨河之战奠定胜局,欧洲唾手可得。窝阔台汗不合时宜驾崩,西进的步伐被迫停止,历史重演否?不,只因大周帝国凭空出世,疆域横跨法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和德意志,看周家儿郎如何颠倒乾坤,在异国他乡建立万世不朽之功业……
  • 鼎霸纪元

    鼎霸纪元

    这里有宗门,世家,王朝,帝国之间的争斗,也有不同种族之间的战争。有铁血霸权,也有爱恨情仇!这是一个生活在地球灵气复苏时代的现代青年,携带一只豫州鼎穿越异界大陆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爷,请休了我!

    王爷,请休了我!

    被洪七公的徒孙洪九公,用‘周杰伦式’的穿越法误把正在打抱不平的她,当成男子虏到了明代,还和她约法三章只有她办成了他交代的事情才把她送回去。当真是一个人倒霉,喝水都会塞牙。想她一个还在读书的黄毛丫头,却为了生计不得不冒充王妃,王爷的老婆好歹工作也稳定了,事业也起步了住的穿的吃的也不愁了,王爷,你就休了我吧,好让偶自由的在天空飞翔,在明代闯一番天。
  • 大佬总对我美色魂牵梦绕

    大佬总对我美色魂牵梦绕

    【甜skr人】“老公~”她的一声轻唤,让他恨不得把全世界给她!…………惊爆!不近女色的天王许慕深,对18线黑白莲兰一魂牵梦绕!全网一片骂声:假的!死作精又在捆绑我男神炒热度!滚远点!休想染指我男神!当晚,兰一连人带包将许慕深赶出屋:“走吧,别再死皮赖脸待我家里,免得你家粉丝说我染指你。”许慕深抱紧小被子,满面凄凉的登上微博澄清:“请广大粉丝以及营销号不要造谣,兰一没有染指我的想法。”3亿粉丝狂欢:太好了,就说两人没关系!那黑白莲还有点自知之明!然而下一秒,天王许慕深连发了两条微博:“因为……是我想染指她。”“的确对她魂牵梦绕。”“噗!”3亿粉丝喷血,跪倒在地。官方打脸,最为致命![最骚许爷,人帅话撩路子野,触动少女心][男追女,1V1,超甜,超暖,超美腻]读者群495979451
  • 异界重生之财富神话

    异界重生之财富神话

    命运给了他再来一次的机会,奋斗,拼搏!昔日那个女孩的地位他已不可高攀。但他,为了她,拼搏!但他,有了它,顺风!用满满的钞票,让整个世界在你脚下颤栗!你有钱,又怎样?可当全世界的钱掌握在一人手中,他告诉你会怎样!
  • 至高次元

    至高次元

    融合次元之书,获得泛次元具现之力。他亲手开启地球灵气复苏,让仙佛成为真实,让人人皆可长生久视。他是所有仙神心中神秘的“大道”,他是修炼者眼中的“道之尽头”,他是芸芸众生心中的“长生”具现化。他便是至高次元!
  • 余生就要赖着你

    余生就要赖着你

    杨小乐豁出最大的勇气,向男神叶景云表白,没想到他既然躲起来,那她就把自己曝光,好让他天天能看到自己!进入娱乐圈的杨小乐用佛系的心态,对付着光怪陆离。本想找个条件差不多的帅哥炒个绯闻,增加点曝光度,却没想到给自己找来一堆的麻烦。听说“未婚夫“居然劈腿,她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为了面子被推出去去抓奸!却没有想到,是被人“设计“,抓到了当初离开自己的男神。好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杨小乐很有骨气的甩他N次。哪怕知道当初男神是因为特殊原因,被迫离开,现在回来,一心还在她的身上!杨小乐本想好女不吃回头草,但是奈何叶景云不但是最帅的律师,还是最多金的老板,为她处理一切麻烦,还一心为她……那她就勉为其难,余生就赖着他吧!
  • TFBOYS那个遇到你的夏天

    TFBOYS那个遇到你的夏天

    TFBOYS成员在重庆遇到三位女主,可惜三位女主是某充满魔力的国家的公主,就在这时三只爱上了她们,她们会发生什么呢,这场充满魔幻爱恋的追爱路程就此起航,迷雾重重的背后,将会出现什么呢?
  • 无名之证

    无名之证

    暂无。。。。。。。等我想好了能重新改掉吗。。。。。。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浮生寂烬

    浮生寂烬

    有人说她风华绝代,有人骂她风流成性,有人恨她祸国殃民,可爱上了这样的美人,纵你是为她从人修炼成妖的妖族君上,纵你是为她从神堕落成魔的墨离帝君,纵你是为她再生再死的妖族杀神,那有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