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03600000023

第23章 明:不变的农民基因(1)

凤阳的一场大灾荒让朱家只有朱元璋与朱兴盛两兄弟侥幸活下来。小兄弟两身无分文,没有棺木,没有寿衣,没有墓地,拆下家里的门板抬着裹在草席里的亲人,计划埋到村外去。谁料天降暴雨。小兄弟二人走到村外的一个土丘旁时,门板的绳子还断了,尸体滑落到土丘下面。兄弟就草草地将亲人埋在此处。这座小土丘就是日后大明王朝的凤阳祖陵。

崭露头角的造反者

朱元璋真名朱重八。“元璋”这个名字是参加农民军后由“革命领袖”郭子兴给他取的。

朱重八他爹叫朱五四。朱元璋发达后,改称父亲叫“朱世珍”。明朝建立后,朱世珍成为了“皇考”,被尊称为“仁祖淳皇帝”。朱元璋他妈,叫陈二娘。明朝建立后,陈二娘也不能叫了,要叫“仁祖皇后陈氏”。朱元璋在家里排行老三,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朱重六就是“朱兴盛”。“兴盛”也是明朝建立后的官方叫法。

朱元璋全家人的名字都特“土”,除了代号作用外没有其他作用。可朱元璋年轻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土”,看看身边的伙伴和同事,那名字取得一个比一个土。比如同事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爷爷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发小汤和的曾祖叫汤五一,爷爷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等等。就是“革命领袖”张士诚的原名也是“张九四”。“张九四”有个同样“参加革命”的弟弟,叫“张九六”。总之,当时参加造反的人谁都不能笑话谁,大家都是土得掉渣的“泥腿子”。

朱元璋身世和童年生活就和伙伴们一样,笼罩在一片贫穷与凄惨之中。

陈二娘生朱元璋的前一刻,还在农田里干活。朱元璋很有可能是陈二娘自助生产下来的。童年时代,小朱元璋就被一条线拴在桌脚或者枯木上,自生自灭。因为朱五四和陈二娘夫妇天天弯在地里刨食,尚不能解决温饱,哪有精力来过问孩子的成长问题。在大饥荒的年代,朱元璋一家不幸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工夫,64岁的父亲、大哥和母亲陈氏先后去世。朱元璋和二哥放声痛哭之后,草草埋葬了父母。若干年以后,朱元璋为父母亲人补立了坟墓,树立了高高的墓碑。在他亲书的《皇陵碑》中,朱元璋毫不掩饰当年的悲痛之情,写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朱元璋直到晚年,都对父母亲人的丧事难以释怀。每每触及此事,他都会在宫中号啕痛哭,不能自已。明朝政府于是严厉禁止臣民为朱元璋庆贺生日,因为庆祝生日会令他想起惨死的父母。

之后,二哥年纪大些,外出逃荒去了。朱元璋被邻居送入皇觉寺作了小沙弥。

当时是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讧不断。社会经济衰败,元朝政府却横征暴敛,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不驯服的黄河也在这个时候来乱上添乱,决口了,成为了中原大患。元朝政府决定发动整治黄河的“重大工程”。这原本是有利于子孙万代的好事,但却是祸害当代的坏事。元政府根本没有整治黄河的能力,只能残暴地征发了15万农夫来“作贡献”。这件事情,成为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民间秘密团体白莲教的领袖韩山童、刘福通两人决定利用修治黄河民怨沸腾的时机,发动起义。结果联络的人太多,摊子太大了,导致秘密不密,起义还没开始,官府提前就四处抓人了。韩山童被俘遇害。刘福通则逃到颍州(今安徽阜阳)打动起义。因为起义军都以红巾裹头,所以这次起义被成为“红巾军起义”。红巾军起义点燃了造反的第一把火,生活极其艰辛、苦大仇深的农民见有人带头挑事,纷纷报名加入,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刘福通攻占汴梁后,建立了政权,拉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出来,说他是宋皇室的后裔,做了“小明王”。

在起义的影响下,大江南北出现了多支起义队伍。许多队伍依附刘福通,比如在濠州起义的郭子兴等人;还有徐寿辉、张士诚等人则自立名号,加上早已起义的浙江方国珍等实力,将元朝的天下顿时掏空了大半。

在和尚庙里当小沙弥的朱元璋也被迫卷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之中。

发小汤和的一封拉拢信让朱元璋在寺庙里呆不下去了。得,我也去造反算了。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闰三月初一,天刚蒙蒙亮,朱元璋就跑去濠州城投奔郭子兴的队伍。守城的士卒见有个和尚冒失地过来要投军,第一反应就觉得这是个奸细,先捆绑起来再说。朱元璋反复解释自己来投军的诚意,就是没有人相信。也算他运气好,郭子兴路过,见绑着一个年轻机灵的小和尚,想到自己身边缺个跑腿的亲兵,就把朱元璋留了下来。

朱元璋入伍后,办事机灵、作战勇敢,而且通过自学,很快就粗通文墨,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实践证明,造反这份职业非常适合朱元璋的个性。朱元璋的为人勇敢好狠,打起仗来身先士卒,而且“会来事”,缴获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得了赏赐又全都分给伙伴,很快就在身边聚集了一帮子人。郭子兴正需要这样的人,把朱元璋当作心腹亲信,常常交办一些重要的事情。朱元璋都给办得不赖,更得郭子兴的喜欢了。因此,没几个月,朱元璋在濠州起义军中的地位扶摇直上。一天,郭子兴见朱元璋年纪不小了,还是光棍一个,就想到了自己的养女马氏。马氏是好朋友马公的女儿。马公临死把女儿托付给郭子兴收养。现在,郭子兴见朱元璋这个小伙子不错,拍板把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还俗”没几个月,就娶了老婆,杀人杀出了名声,可谓时来运转、名利双收。

聪明的朱元璋很快就发现了美中不足的地方。

尽管濠州起义军和郭子兴待朱元璋不薄,但这支部队本身没有什么大的前途。濠州城里诸将争权夺利,矛盾重重。郭子兴和其他将帅的关心并不融洽。更严重的是,濠州起义军困于自保,没有全局意识和长远战略。朱元璋觉得不能在濠州城里老死,既然造反了,就要干出大名堂来。他决心自力更生,开创新局面。

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中旬,朱元璋跑回老家募兵。儿时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村的熟人听说朱重八回来了,都跑过来叙叙旧。大家见到朱重八混出了一点人样,头上裹着一块红布,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都很惊奇。当听到跟着他走就管饭吃的承诺后,这些伙伴和四邻纷纷表示愿意跟着朱元璋去造反。于是朱元璋很快就募得了一支近千人的部队,拥有了自己的队伍。回到濠州,郭子兴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濠州城里依然是死气沉沉,让朱元璋手不了。不久,朱元璋就带着新募的队伍离开了濠州,南略定远。沿途,朱元璋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豁鼻子秦把头等散兵游勇,队伍很快壮大到数千人。在定远,朱元璋又发了一笔横财。定远的元朝正规军有数万人之多,可没有等朱元璋上来交战,就主动投降了。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两万精壮编入自己的队伍。定远有个大秀才叫李善长。李善长看到朱元璋的架势,已经成为了一方军阀,而且为人有远见胆魄,就跑到军前投奔。他向朱元璋大谈知人善任、爱民戒杀的大道理。朱元璋听得直点头,觉得军中正需要知识分子,就留李善长做了幕府书记。不久,朱元璋又攻占了和州。至此,朱元璋算是成了不大不小的“一方诸侯”,有实力参与中原逐鹿了。

当然了,到现在为止,朱元璋的力量还很弱小。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创业蓝图,眼前最迫切的任务还是抓紧壮大自身力量。有个叫朱升的读书人适时向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所谓的高筑墙就是加强军事防备,创建牢固的根据地;广积粮是指发展经济生产,储备粮食,保障军队供应;缓称王则是指不要过早称帝,以免被当作出头鸟给打死。这三条战略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了,得到了朱元璋的坚决落实。

龙兴东南

朱元璋给自己选定的“龙兴之地”是江南富庶之地。

在和州驻守的时候,粮食供应是朱元璋年部队的大问题。与和州相对长江南岸的太平(今安徽当涂)、芜湖等地是盛产稻米的富庶地方。朱元璋决定将根据地转移到江南去。

这时恰好有巢湖水军前来归附,朱元璋亲自带着主力弃陆登船,从和州东渡长江,进攻对岸的采石。激战中,大将常遇春一马当先,单人持戈跃上岸边,攻克采石,获得大量物资。这个常遇春是战前刚来投靠朱元璋的杂牌军,并怎么受信任重用,因此再采石一战中奋勇争先,立下头功。朱元璋从此对他刮目相待。采石是打下来了,朱元璋的部队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粮食和军需。他的部队基本上是由贫苦农民组成的,此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争抢粮食和战利品。士兵们不仅抢粮食,还肩扛背驮地要运回和州去慢慢享用。眼看越来越多的部队挤在江边,要上船返回江北,朱元璋果断下令砍断船缆,让船只顺流而下。朱元璋部队的退路断绝了。

传统的农民起义队伍很自然把奋斗目标局限在掠夺粮食物资上,缺乏眼光。朱元璋自断后路的做法就是向大家表明:我们这支队伍不是为了解决温饱的乌合之众,而是要争雄天下的队伍。当全军将士对着茫茫江水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朱元璋下达了继续向南进攻的命令。将士们见无路可退,只得抛下物资,反转枪头攻克了太平。太平是江南名镇,物产库存更为丰富。但一进入太平,朱元璋就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改不了贪小便宜,藏私房钱的小毛病,结果被无情地立即处死。顿时全军军纪严明,城中秩序井然。

老百姓在乱世之中最在意的不是哪一个派别的政治宣传,而是哪一个派别最能保障自己的身家性命。攻城掠地之中,扰民是难免的。而朱元璋的部队能做到攻克城池后与民秋毫无犯,一下子就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朱元璋的部队很快就在江南立住了脚跟。

朱元璋可以放心地开展稳固和扩展根据地的工作。

第二年(至正十六年,1356年)年初,农民起义的老前辈张士诚在朱元璋势力的东部向江南的元政府军发起了攻势,吸引了元军主力,为朱元璋趁机拓地提供了便利。朱元璋亲自率军集庆(今江苏南京)一带。在集庆城外,有三万六千敌军将士归降朱元璋。这些投降的部队对前途非常担心(极可能是怕被朱元璋集体屠杀了),情绪很不稳定。朱元璋看出降军左右要换,军心不定。他也不做解释,而是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青壮,编入亲军。当夜,朱元璋专门安排这五百人在夜里守卫,由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统率。投降的部队知道此事后,心里的疙瘩一下子就化开了,情绪也安定了,安心跟着朱元璋干了。这些小事完全说明朱元璋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手腕。这可能是他少年时期贫困落魄生活教给他的,也是他区别于一般的农民军头目的重要表现。总之,在朱元璋的带领了,全军不到十天就打下了江南核心、虎踞龙盘的集庆。

朱元璋很得意,改集庆为应天府,很有一番上应天命、下抚百姓的味道。

集庆此后成为了朱元璋的根据地。

集庆虽然富庶,但战略环境是在不能令人恭维。江北战火纷飞,集庆处于江南的中心位置。东边是占据平江、湖州、杭州等地,经营多年的张士诚势力。在张士诚和朱元璋势力之间和周边还有若干元朝的残余力量和朱元璋过不去。西边是扯着虎皮唱大戏、上窜下跳的陈友谅。陈友谅就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那个陈友谅。历史上真是的陈友谅一点都不比小说中那个奸诈狡猾凶狠的陈友谅好对付。张士诚也好,陈友谅也好,都不属于“红巾军系统”,江北有许多同属于红巾军、隶属于“小明王”的势力。这些“兄弟部队”同样对朱元璋的地盘虎视眈眈。

处在虎狼群中的朱元璋紧紧抓住一贯的法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埋头巩固占领区,管你东西南北风。该春耕的春耕,该秋收的秋收,该训练军队的训练军队,不该干的朱元璋不去招惹。他从根子上就是个合格的农民,最适应这样循规蹈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了。朱元璋的运气也很好,东边的张士诚忙着和元朝玩“招安游戏”,最后做到了元朝的“太尉”后忙着享受去了;西边的陈友谅则把“老大”徐寿辉给干掉了,自己做起了“汉”朝皇帝来。这样就给朱元璋创造了四五年宝贵的和平时间。在权力场上,四五年时间能够改变多少事情啊?朱元璋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积蓄了统一江南的实力。

实力初备后的朱元璋可没有张士诚和陈友谅那样的“耐性”,很快就制定了先西后东,先强后弱的战略方针。

陈友谅和张士诚算是“养虎为患”。尤其是陈友谅,因为朱元璋的第一个拳头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1360年,陈友谅觉得应该和朱元璋摊牌了。于是,他率领强大的水军,号称六十万大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摆出一副不吞并朱元璋势力不罢休的势头来。当时朱元璋不在应天。之前,名义上的首领“小明王”在江北的安丰被人给围住了,朱元璋去解围去了。按说陈友谅把握住了一个进攻的好机会,可是他在进攻途中犯了一个战略错误。他好好地不去直捣应天,而是先杀入鄱阳湖,重兵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洪都城防坚固,将士用命,硬是在内外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坚持了数月。陈友谅重兵困于坚城之下,丧失了战机。那边,解了安丰之围的朱元璋调集二十万军队到洪都找陈友谅报仇来了。

两军相遇于鄱阳湖。在实力对比上,陈友谅的水军船体高大、数量众多,占优;朱元璋的水军船身短小,数量也少,处于劣势。尽管朱元璋的部队打得英勇顽强,不仅没有取胜,还遭到了相当的损失。最危险的时候,朱元璋的座船在混战中搁浅,被敌军围攻。朱元璋差点成了陈友谅的俘虏。其实,在水战中,船大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当年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的水军的船只不就硕大无比嘛,结果还是被东吴的小船给烧掉了。朱元璋也决定用火攻来对付陈友谅。他组织了许多小渔船,满载芦苇火药,让敢死队员驾驶顺着风向逼近陈友谅的船队,然后点燃小船冲入敌阵。陈友谅的船队大而不灵,在一艘艘灵活的火船进攻面前来不及躲避就被火船引燃。火势很快就蔓延开去,朱元璋再趁机反攻。陈友谅的水军一败涂地,烧死的、淹死的和战死的不计其数。陈友谅本人也在乱军中受伤,回去不久就死了。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后,陈友谅残余势力没有了还手之力。朱元璋花了几年时间,陆续将西边地盘收入囊中。

陈友谅死后,占据江南最富庶的苏南和浙北土地的张士诚成为了朱元璋打击的新对象。

同类推荐
  • 末法玄唐

    末法玄唐

    唐,汉以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乱世的国家,儒道释三家发展的沃壤,那么繁荣的出路在哪里?返古、守成还是开拓?碰撞、相安还是融合?文明向哪里去?末法意味着什么?道法术孰优孰劣?当主角负剑出游,经历种种,世界与他,谁改变了谁?
  • 三国之内我为皇

    三国之内我为皇

    看我项天如何装比天下,光复我大楚的天下。成为亚欧非三洲的霸主。我是天帝,天上天下唯本帝一人独尊。
  • 夫豪榜

    夫豪榜

    懵逼穿越的男主顾渊竟然成了扬州城大生意家的公子爷。可惜这公子爷竟然是一屁股债。没办法,跟着还债吧,可是还债就还债吧,鬼灵精怪的坑哥妹妹竟然叫他去卖身是什么鬼!卖身就算了,睡错了富婆还不给钱是什么意思!这都忍了,一步一步发家致富眼看着生意风生水起,神秘俏富婆带着孩子上门说他的种要他负责,这又怎么搞?看顾渊一个小小普通人穿越后如何在古代用小手段做大生意。看小白脸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史上最强老公。这里不仅仅有致富经,还有江湖哦,客官打哪来,进来坐坐听段曲否?前期办事赚钱,后期用钱办事,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架得很空,君勿考究)
  • 乱世枭雄谱

    乱世枭雄谱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么你一定会遍体鳞伤。哥写的不是书,是寂寞!
  • 民国名流挽歌传奇

    民国名流挽歌传奇

    民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灿烂的年代。各领域的名流佳人们,在这个时代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成就,他们彼此之间密切的交往与联系,他们之间纠结而深刻的爱恋,都是后世回味无穷的记忆。
热门推荐
  • 凌风落雨

    凌风落雨

    作者新手,请指教本文男女主心地‘善(fu)良(hei)‘,‘乐(yao)于(nie)助(wu)人(di)敬请期待
  • 刀锋勇士

    刀锋勇士

    他是华夏国的利刃,是国家花费上百甚至数百万培养出来的。他的战友-,一群为国家为人民,无怨无悔的行走于高山丛林,雪域高原,只为完成任务的特种兵。特种兵,兵之王者,所向披靡,国之利刃,见血封喉。犯我中华,虽远必诛。
  • 回头看,看远方

    回头看,看远方

    一笑倾城,一见自难忘,心心念念了三年,终于盼到了重逢。
  • 《挽缘》

    《挽缘》

    你的异爱,由我来挽回。属于你的,何愿以我拾取?
  • 甘醇小迩

    甘醇小迩

    在圈内,甘醇是个低调出名的高富帅,主职医生,一段失败的婚姻后搬到祖籍小县城冷静。在镇上,毛小迩是个面对催嫁的待嫁女,工作不顺,离职后窝在小县城的家里郁闷。平凡的一天,毛小迩带着奶奶去医院办残疾证明,遇见了负责办理残疾证明的医生甘醇。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在初见这一刻开始有了纠缠。他拯救她,给她美好;她感谢他,回以深爱。「治愈,1v1,甜宠,现实,深情。」
  • 爷就是猎魔人

    爷就是猎魔人

    当星光被黑暗遮蔽,梦魇控制着世界。谁又从恒远的长眠中醒了?...我是个猎魔人,要是放在一千年多前会是个吃香的职业。但是..大人!时代变啦!就业就失业,那咋办嘛?咋..Σ(?д?lll)不对!你不要过来啊!!...简介无力
  • 火影之鸣子

    火影之鸣子

    主角是个高中生回家的时候边走边抱怨老师作业就得那么多然后天空一道闪电劈下成为了火影里的主角鸣人道不同的是她成了女版鸣人那么她会给这个世界一份惊喜吗?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少蝴蝶效应呢?
  • 世界新经济营销模式(欧盟卷)

    世界新经济营销模式(欧盟卷)

    欧盟作为欧洲诸国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的欧共体组织,拥有众多成功走向世界、开展国际化营销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营销模式。纵观欧洲企业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其营销的成功……
  • 超凡祖神

    超凡祖神

    天下之大,何处我不能走!我有逆天天资,最强法宝!我的兄弟叼炸天,与我战天,天?只是踏脚石!
  • 乱世浮生缘

    乱世浮生缘

    她曾是卑微低下的乞儿,他也许是某个落魄公子,他在她饥寒之时施予一顿饭,她笑言十年后定报此恩。十年后,她是仙门学徒,早已修得半仙身躯,他却堕落入魔,十年约定之日,相聚之刻他与她又该何去何从?仙宗异变突生,乱世当道,妖魔肆虐。这,该如何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