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03600000042

第42章 元:为疏忽付出代价(1)

蒙古民族对自身的文化特别自信。他们建立的元朝与鲜卑人的北魏不同,与女真人的金朝不同,与满族人的清朝也不同。元朝拒绝汉化,蜻蜓点水般地采用了汉族的若干表象,也不像清朝那样大搞文字狱,模糊民族界限。元朝说:我就是异族王朝,我就不汉化,我就不关注儒家文化,又能把我怎么样?结果,一个取得精美绝伦军事辉煌的王朝入主中原不到百年就土崩瓦解了。

草原的生存法则

12世纪,有一支铁骑横扫了蒙古高原、黄河流域、中亚、波斯高原、阿拉伯帝国、俄罗斯,纵横东欧,饮马多瑙河和尼罗河。它就是蒙古骑兵。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在数量和装备上都处于劣势的蒙古人是如何攻城略地,纵横欧亚大陆数千里的。探究蒙古的军事辉煌是认识这个民族和她建立的元王朝的一个窗口。

中世纪西方的军队以重装备和严密的组织闻名于世。步兵盾阵和重装骑兵的队形极其严密、方阵极其雄壮。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甲胄鲜明。骑士们身着厚厚的锁子甲,只露出一双厉眼,以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手握长枪和长剑,聚拢在一起,在嘹亮的号角声中一齐平举长矛,以严整的方阵猛扑向前。《指环王》等西方大片中长矛如林、盔甲耀天的军队就是这样的军队。与西方军阵相比,蒙古铁骑丝毫不像正规军。他们骑着没有任何装甲的矮小的蒙古马,柔软的丝绸内衣外套着简单的牛皮,只携带简单的弓箭、短斧或单勾枪,有些甚至挥舞着简陋的木棍。只有少数几人穿戴着铠甲,行进在蒙古骑兵的前面,没有耀眼的旗帜,也没有嘹亮的号角。

战斗开始的时候,西方军阵缓慢而有力地向前推进。一旁有指挥官大声提醒将士们在行进中保持严整的队列。队列始终被西方军事界视为部队的生命所在。军阵后方有弓弩手和标枪手开始放箭、投掷标枪。而蒙古军队发射的弓箭在方阵的重甲上乒乓作响,对西方骑兵毫无杀伤。轻快的蒙古骑兵也知道西方军阵的厉害,始终避免和军阵的正面遭遇,只是分化为五人左右的横队,在极为宽广的正面不断骚扰敌人的进攻。在西方人看来,大批的蒙古游骑在四处作毫无意义的运动。骑兵方阵继续推进,损伤极小,只是一波又一波的猛烈冲击不断降慢了方阵的前进速度。四周的蒙古骑兵越来越多,骚扰越来越密。骑士们越来越难以保持协调,有些方阵开始出现队列分错的痕迹。突然,四周的蒙古骑兵呼啸起来,疯狂地向方阵突击。

决战突发而至,蒙古人一般都倾巢出动,连护卫王族的怯薛军团也不例外,骑兵手执近战武器“穿凿而入,砍将夺旗”。过于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与防护力几乎限制死了西方骑兵的战术机动能力。蒙古人避开方阵四周的矛阵,用强弓射杀马匹,用短斧砍劈和勾枪拖人下马。一个又一个骑兵方阵出现了缺口,开始溃退,就好像一头头大象陷入了狼群的围攻。笨重的骑兵摔倒在地上,动弹不得,被长矛扎死,被马匹践踏而死……顷刻间,胜负易位,蒙古人取得了绝对胜利!直到杀死除了战友之外的所有在场者,蒙古人才撤出战场。没有幸存者,没有人知道蒙古人的真正实力,只有恐怖的传说伴随着一条条淌满鲜血的河流扩散到西方。

历史上,蒙古帝国对外征战的总兵力从未超过20万,直接用于单个战役的兵力从未超过10万,却打败了三四百万军队,消灭了数以十计、历史悠久的敌国。机动性是蒙古人获胜的法宝。长途突袭、迂回作战、集中主力等战术开始出现于军事学界。蒙古骑兵往往携带一面皮制盾牌、一支长矛、数囊羽箭就去闯荡天涯。他们每人牵引着三四匹耐力极强的蒙古马,随时更换,以保持一天数百里的行军速度;饿了就喝马奶,或者杀掠附近的居民点。蒙古军队鄙视防御战,极少攻城。蒙古铁骑对固守的据点呼啸而过,将攻城的任务交给配备滑轮绞车、毒箭和火炮的受蒙古奴役的其他军队。这些蒙古勇士从三四岁始就被交给专门的军事教练,接受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是世界上素质最高的职业军人;军队只按十进位制简单组建,即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和万人队;千人队以下将领由下属军官士兵选举产生,官兵之间的指挥只用简单的小旗或响箭。指挥官被赋予了宽泛的自主权,不受繁琐的指挥。1224年,蒙古名将哲别和速不台领军两万游荡在南俄草原侦察。他们主动捕捉战机,在哈尔卡河全歼了基辅大公米基斯拉夫的八万大军!

蒙古骑兵的机动战术和军事思想是陈腐、笨重的西亚和欧洲军队的克星。与其说蒙古铁骑的辉煌是将士勇猛奋战的结果,还不如说它是蒙古人军事思想的成功。

蒙古人的机动军事思想是从本民族的生存环境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

蒙古民族起源于寒冷的大兴安岭北段,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之东,是恶劣之地的游牧民族。他们以畜牧为生,逐水草迁徙,居无定所,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用最原始的方式求生存。恶劣的环境造就了蒙古人高大魁梧的身材,也让他们和严密的组织、笨重的装备显得格格不入。他们所追求的是那些能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食物和胜利的本领。唐代末年,蒙古民族逐渐迁移到斡难河(今蒙古鄂楞河)上游不儿罕山(今蒙古肯特山)地区,开始出现在历史典籍之中。

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心理,生活安定富足、文化发展较早的亚洲和欧洲民族是不会明白在饥寒交迫中迟迟登上历史舞台的蒙古人的心理的。这就像李小龙的“截拳道”刚出现时的情况类似。当时人们似乎已经将招式完备的传统武术等同于健身防身之术了,而李小龙的出现告诉人们实现战斗的目的是最重要的,招式并不重要。截拳道也认为速度和打击的力度才是最重要的。蒙古人也从艰难困苦的环境认识到了速度和力度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众多的蒙古部落中有一支后来成为了元朝的祖先。在这些先民中,有一个叫做阿兰果火的女子,嫁给了脱奔咩哩犍为妻。丈夫死后,阿兰成为寡妇。一天夜里,她在帐中睡觉,梦见天窗中射入一道白光。白光落地后化为一个金色神人,向阿兰的卧榻走来。阿兰从梦中惊醒,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有了身孕,随即产下一个儿子。她给儿子取名为孛端义儿。寡妇突然生子,而且生下来的这个孛端义儿状貌奇异,自然产生了许多风言风语。孛端义儿终日沉默寡言,更被家人看作是智商不正常的弱智。只有母亲阿兰果火对别人说:“我的儿子并不是白痴,他的后世子孙肯定会大富大贵的。”

但当袒护自己的阿兰果火死后,孛端义儿的日子就很难过了。家人分财产,自然没有给孛端义儿留下一份。少年孛端义儿毅然独自乘着匹青白马,离家闯荡。孛端义儿来到一个叫做八里屯阿懒的地方住了下来。他的生活情况很糟糕。《元史》说他当时是“食饮无所得”,也就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意思。一天,孛端义儿看到苍鹰从天下俯冲下来抓捕野兽,艰难而又勇猛地求生存。孛端义儿灵机一动,造了机关抓了老鹰,再驯化老鹰替自己抓野兽。老鹰被驯化后,经常停在孛端义儿的臂上。孛端义儿称它为“臂鹰”,用来抓兔禽作为膳食,生活虽然艰苦但也其乐融融。

几个月后,一个有数十家人口的部落逐水草而动,来到了当地。孛端义儿就造了茅屋和他们结伴而居。双方相互资助,孛端义儿的生活条件大为改观。一日,他二哥(他母亲阿兰果火和丈夫生的)可能良心发现,要召唤弟弟回家,说弟弟你回家吧,回家冻不着饿不着。孛端义儿跟着哥哥回家了,中途停住了脚步,对哥哥说:“统急里忽鲁的部落无所附属,如果带兵相向,完全可以征服他们。”二哥很支持孛端义儿的计划,回家招募了壮士,交给孛端义儿。孛端义儿率领这些壮士,成功征服了那个小部落,自立门户。

孛端义儿成为了这个新部落的始祖。若干年后,成吉思汗就出生在这个小部落中。他是孛端义儿的十世孙。

成吉思汗,姓勃儿只斤,原名铁木真。1162年,部落的首领也速该之前征伐塔塔儿部,俘获了塔塔尔部的酋长铁木真。得胜归来的也速该看到了新生的儿子,就给他取名铁木真来纪念胜利。

铁木真出生的时候,所在的部落还是个小部落,在各部纷争不断的蒙古高原上毫不起眼,处境岌岌可危。铁木真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在部落争斗中死了,部众四散而逃。在蒙古人看来,生存是第一位的。首领死了,首领的儿子还是个儿童,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在生存与死亡之间,部众不需要什么道德判断和心理准备就做出了自然的选择。这也提前教给了铁木真草原上永恒而残酷的铁律。在部落四散之后,其他部落看铁木真势弱,还合谋来欺负他们少儿寡母。铁木真过早地在铁和血的风口浪尖上求生存。他做过俘虏,逃过难,吃过老鼠喝过雪。一次,敌人对他说:“事势至今日,必不可已,唯有竭力战斗。我胜则并彼,彼胜则并我耳。多言何为?”敌人的话让他明白了什么才是草原的生存方式。为了求生存不能光靠蛮力,也要靠头脑。铁木真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要想使对方归顺自己,武力不是最好的方式也不是唯一的方式。他提出了“以战止杀”的口号,提出战争只是手段,制止杀戮统一蒙古各部才是目的。这是铁木真招降纳附的法宝,也是他与其他部落贵族相区别之处。铁木真的部落不仅靠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力量吞并其他部落,还将铁木真的法律和制度推广到自己征服的地方。在诸部争战中,来自乞颜部的铁木真势力逐渐壮大,完成了蒙古高原的统一。1206年,蒙古各部奉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意思是所有蒙古人的大汗。

长期征战的成功,也让成吉思汗对本民族的战力和制度产生了极强的自信心。

女真民族建立的金朝长期奴役蒙古。一次,金国使者来给铁木真下诏书。铁木真问使者:“新君为谁?”使者回答:“是卫王。”铁木真听了,吐了口唾沫说:“我还以为中原皇帝是天上人才能做的,想不到卫王那样的庸懦之辈都作了皇帝!我为什么要拜他!”说完,铁木真就乘马而去。中原皇帝在铁木真眼中都是个不入流的角色。我们可以看出他心中那份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对本民族尊严、文化的捍卫。铁木真干脆直接与金朝绝交,很早就领兵南伐进攻金朝了。

征战的惯性

如果说蒙古各部的成功统一赋予了成吉思汗和他的民族强烈的自信心,那么接下来令人眩目的征伐胜利则让这种自信变成了自负。

当整个蒙古都统一了以后,蒙古民族的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几百年血液里传承和积淀下来的那股血性澎湃翻滚起了关键作用。让一般人可以满意的胜利在成吉思汗家族面前只是无数次胜利中极其平凡的一次。蒙古贵族和整个民族已经习惯了在恶劣环境中狩猎的生活,不可能安心停留下来耕耘草原——草原也不适合安定的农耕生活。

成吉思汗在建国以后就向邻境发动了掠夺战争。

蒙古统一前后,蒙古大军就三次攻入西夏,迫使西夏称臣纳贡,之后全力攻金,引起了整个中国政局的震动。从1211年春到1229年,成吉思汗在金朝疆域内纵横驰骋,一会进围中都(北京),一会奇兵袭取东京(辽阳),“调动”金朝各路军队东奔西跑。蒙古大军的主力和士气都被耗费掉了,金朝的两河、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入了蒙古手中。西夏和金朝之所以没有被马上消灭,是因为成吉思汗从1219年开始大规模西征,已经不再把西夏和金朝作为主要对手了。1226年回国后,成吉思汗在当年秋天发动了对西夏的最后战争。蒙古大军连下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肃州(今甘肃酒泉),并在灵州(今甘肃灵武)消灭西夏主力。西夏首都中兴府成为了蒙古军的囊中之物。1226年7月,成在西夏国主投降前,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南麓的清水县,死在了征战军中。蒙古人秘不发丧,等西夏国主投降后,才公布了大汗的死讯。

成吉思汗临终之时仍然不忘国家的征战伟业。他对当时的局势有清醒的认识:“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成吉思汗死前,还给后代留下了“绕开金朝重兵把守的潼关,借道南宋,直捣开封”的计划。成吉思汗在位二十二年,深沉远略,用兵如神,灭国四十,虽然死了,但他的英雄气魄和那一份自信自豪却被后世延续。

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以骠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疾风骤雨的形式确立了以蒙古为中心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公元1219年,西域强国花剌子模袭杀蒙古商队及使者。蒙古铁骑远征的第一个拳头就落到了这个臃肿虚弱的帝国身上。成吉思汗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蒙军长驱直入中亚。不到一年时间,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干沦陷。成吉思汗挥军追击花剌子模残部,深入印度河流域。另一部蒙古军队穷追花剌子模王室,西越高加索,于1223年大败钦察和俄罗斯的联军,深入俄罗斯腹地。同年在迦勒迦河与突厥和俄罗斯联军决战,大败之,将俄罗斯诸王公杀戮殆尽后班师凯旋。

当中亚和俄罗斯的战况传到欧洲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后者太大的注意。蒙古人的轻骑突进战术并不是他们首创的。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执政官克拉苏率领四万大军征伐波斯,结果在卡莱战役中全军覆灭,他的对手就是使用轻骑兵战术的波斯帕提亚帝国。同样使用轻骑兵战术的草原民族匈奴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欧洲各国一直缺乏对游牧战术的认识。傲慢与疏忽使欧洲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234年,继承成吉思汗地位的元太宗窝阔台又带人西征了。这一次蒙古军队分兵攻打波斯和钦察、不里阿耳等部,很快征服了波斯,大闹俄罗斯。梁赞、莫斯科、基辅等名城都成了蒙古大军的战利品。1240年,蒙古军队到达波兰和匈牙利地区。之前有大量军民逃往中欧,被匈牙利收留。1241年蒙古皇族拔都致信匈牙利国王贝拉,要求他不得接纳蒙古的敌人,否则兵戎相见。贝拉断然拒绝。大战迫在眉睫。贝拉明白匈牙利军队完全不足以抵挡蒙古军队攻入中欧,便派遣使者持血剑前往中欧各国,以上帝与欧洲的名义,恳请王公贵族们前来支援。匈牙利周边波兰、波西米亚、奥地利等国,以及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都纷纷出兵响应。就这样,蒙古与欧洲大对决的战场选在了匈牙利!

同类推荐
  • 魂断三国之战祸恒乱

    魂断三国之战祸恒乱

    江山乱,烽烟四起,奸雄为祸,贼心四伏。看小人如何得志,战群英斗豪杰,玩弄奸雄于鼓掌。观猥琐小人成长为不世枭雄,平天下安民风,天下归心。
  • 战火重燃1937

    战火重燃1937

    难以忘记的那个年代,那个战火重燃的时代,那个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那个令无数中国人永生难忘的年代。1937,重新回到抗战时期,他究竟该怎么办,带着最为牛逼的系统,他能否力挽狂澜!让我们拭目以待!拥有系统的他能否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 大庆十里

    大庆十里

    一捧春雪心所系,一踏江湖无人惜,凡心无度,高手归寂君子成疑。初出茅庐,不见霜茶,入道入魔入凡尘,好似始于下山游戏。老头儿烟丝袅袅,不断不续,若即若离。桥上抚猫惜汉楚,凤麟读者望不离。提笔从来不惜墨,烟坠坠,心惶惶,恐不达意。扪心自问身由己,念初心,大庆十里,春风得意。
  •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直击辛亥革命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直击辛亥革命

    本书首次从原版《泰晤士报》翻译了莫理循作为该报驻华首席记者,在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时间发出了一系列的报道,旨在为研究辛亥革命提供新的史料。这些报道反映了莫理循对辛亥革命以及当时中国的认识,既客观地介绍了莫理循对中国改革和革命的如实报道,也显示了他支持袁世凯的一贯作风,还可以看出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国问题的干涉,比较集中地展现了莫理循外理中国与英国关系的过程和内容。为了帮助读者更理解莫理循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书中收录了窦坤的研究论文“莫理循与辛亥革命”,还摘录了部分莫理循在辛亥革命期间的通信。
  • 奉旨成婚

    奉旨成婚

    奉旨成婚?小王爷聪明绝顶,天资极高,这皇位本是属于他的。奈何皇兄太想当皇帝了,那可是小王爷的亲哥哥。总不成弄得家破人亡吧。小王爷为了顾全大局只得放弃皇位,可是举国上下哪个不知道小王爷才是传位之人。为了栓住小王爷,也只有这么个招,赐婚。可是小王爷个性非凡,逃婚了……
热门推荐
  • 沉睡雄狮

    沉睡雄狮

    本作品本着“三实一虚”(即:背景真实,情节真实,案例真实,人物虚构。)的原则,讲述了自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主人公岳邦义从一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蜕变为一代参谋长的故事…
  • 阿这

    阿这

    “嗡……嗡……”周身都迷迷糊糊的,昏红的颜色在眼前朦胧着感觉十分梦幻。“这大冬天的怎么还有蚊子啊……”她伸手无力的挥了挥耳边,嗡嗡声也随之而去又隐隐约约转到另一头。
  • 最强僵尸

    最强僵尸

    内容简介:江诗,传说中的宅男加处男,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个超级美女做老婆。奈何相貌平平,又胸无大志,长到现在竟然连一个女孩子的手都没拉过,这让他很苦闷,很恼火。为了要结束处男之身,江诗听信了铁哥们楚留的谗言,竟傻傻的跑进即将开放的游戏《魔唤》里面找老婆。就这样江诗怀着无限热情,展开了一段在《魔唤》追老婆大计。
  • 萝莉千金,惹不得

    萝莉千金,惹不得

    云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小公主离家出走啦!而云小贝却表示她不是离家出走,只是想呼吸呼吸外面的清新空气,好吧,很难闻保镖?切,那是他们没跟紧,又不是她故意抛下的哇!这是哪啊!阴森恐怖,还有吓人的鬼!不是鬼,还好,还好...不过,为什么,这个不是鬼,长的还有点帅的人住那么偏僻的地方啊!脾气还不好,没错,差的要死!她不过有点怕黑,有一丢丢怕雷,喜欢睡觉,呃,还有一些小毛病,就一点点....点啦!他干嘛吼她,真是怪人去上学?好吧,不过这个怪人怎么那么受欢迎啊,他受欢迎就算了,还不允许她受欢迎,不让其他人靠近她,真是个大怪人!不行,她要逃离魔爪!嗯,回家好了。大怪人。拜拜~
  • 我家萝莉超凶的

    我家萝莉超凶的

    “颤抖吧!鱼蠢的凡人们,等待着被征服吧,本仙女超凶的!”一只粉雕玉琢的小萝莉,双手叉腰,无比霸气地对世界宣布,自己是女王大人。下一秒,姬枫便伸手捏住小萝莉的脸,用关爱智障的眼神道:“好啦好啦,知道女王大人你超凶的,但是药不能停啊,吃完药赶紧写作业去!”(新书《前世管理局》,敬请一观。)(本书前传《我的前世大有问题》,同风格完本老书,不喜不看不影响本书阅读。)普群:533427458(无门槛)
  • 漫威之终局之后

    漫威之终局之后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灭霸从来都没有输,也不会输。因为只要宇宙中还有生命,那么罪恶就不会结束!
  • 我在日本当神棍

    我在日本当神棍

    这是一本穿越后装神弄。。。希望世界和平的小说!
  • 琯大佬又想不开去体验生活了

    琯大佬又想不开去体验生活了

    薄琯(guǎn)去乡下体验生活了!众大佬一脸震惊。放着好好的千金大小姐不做,非要跑山沟沟里头种田?本是第一学府校长,非要跑去第三学府当学生?但她那个山沟沟里头的干爹怎么这么像某组织盟主?她那八个哥哥姐姐怎么这么像某几位大佬?#哥哥财阀总裁,二哥本国总统,三哥航空大佬,四哥帝国君王,五哥医学天才,六哥某城掌权人,七哥顶流影帝,姐姐绝世黑客#众人:惹不起。
  • 彼岸之语

    彼岸之语

    她是魔君的女儿风铃木,是被诅咒的妖女。她的母亲(陈渊)被封入在冥幽塔中,永世不得超生,她活在痛苦之中......他是邪魅的邪王殿下,孤高冷傲的性子,让人又是厌恶又喜欢......她说“邪哥哥,这一世,唯我负你,下一世,如若有缘,再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