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5600000011

第11章 政治不是请客吃饭(2)

太多的假设,太多的偶然,然而历史依然按着自然衔接的进程发生,而那些事实的真相也许只能掩埋在历史的迷雾之中,留给后人的也只是一幅若隐若现的历史画卷而已!

“权力”与“爱情”的角逐

她,出生在广袤美丽的科尔沁草原,13岁,嫁给了后金的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称帝后,她被封为庄妃。顺治、康熙时,又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她就是被后世称为“清朝国母”的孝庄文皇后。在她75年的人生中,承载了两朝三代的恩怨情仇。她先后辅佐儿孙两代幼主,为开创清朝鼎盛局面呕心沥血,并因此为清室顶礼尊崇。同时,她又因以皇太后之尊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传闻,成为稗官野史大肆渲染、演绎的风流人物。孝庄皇后的一生充满了谜团和传奇,然而其中最大的谜就是她和摄政王多尔衮之间的关系。他们是青梅竹马的恋人,还是基于政治需要的盟友?孝庄是否下嫁了多尔衮?这些都成了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疑案。

生死之恋的传奇

孝庄皇后,姓博尔济吉特,名布木布泰,野史中称其为大玉儿。公元1613年3月28日出生在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科尔沁蒙古较早就归附了后金,并通过联姻的形式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关系。

孝庄的姑姑在1614年就嫁给皇太极为正福晋。公元1625年13岁的孝庄嫁给了皇太极为侧福晋。在公元1634年,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姑与侄女三人同事一夫。然而在野史的演绎中大玉儿心中爱的却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他们相识在茫茫的草原,并将这纯真的爱情留在了两人骑马飞驰的美好时光中。

据说,在孝庄童年的一天,满洲的贝勒皇太极带着弟弟多尔衮来到了草原,当时皇太极的妻子孝端文皇后就是孝庄的姑姑。此次草原之行,皇太极是为了看望岳丈,同时也为了加强与蒙古的联系。谁知在茫茫的草原之上,两小无猜的孝庄与皇十四子多尔衮之间却产生了情比金坚的爱情。两人共同漫步在夕阳余晖下,策马奔腾在天地间,并且对着敖包互许终身。

然而造化弄人,为了蒙古与满洲联姻的政治需要,孝庄在哥哥的陪伴下被送到了满洲,只不过她要嫁的人不是朝思暮想的多尔衮,而是一代帝王——皇太极。当多尔衮得知自己心爱的女人变成了自己的嫂子,顿时失魂落魄却又无可奈何。但是,多尔衮很快就平静下来。他决心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使大玉儿回到自己的身边。这样的信念不仅仅造就了孝庄与多尔衮生死之恋的传奇,也酝酿出了摄政王多尔衮掌控大清权势的局面。在后世感叹两人感情痴迷的同时,我们不禁会问,孝庄和多尔衮的生死恋情是真实的存在,还是稗官野史的流言传奇?纵观史料的记载,两人的恋情确实充满了疑点:

其一,孝庄和多尔衮一见钟情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孝庄生活在科尔沁,而多尔衮远在建州女真,两人相隔数百里,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相见一面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其二,据推测,孝庄和多尔衮的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皇太极和孝庄姑姑的婚礼上。而当时,孝庄2岁,多尔衮3岁。虽然游牧民族由于以食肉为主,身体发育较早,但是两三岁的孩童之间产生的爱情恐怕转眼就会被忘记。而当多尔衮再次见到孝庄的时候,她已经12岁,并将成为皇太极的侧福晋。

其三,孝庄皇后出生在科尔沁部落,对她而言爱情都是一件奢侈品。蒙古族曾经是个战无不胜的民族,但当蒙古帝国衰落之后,蒙古分化成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块。孝庄所在的科尔沁部落是在漠南东边的一个分支。科尔沁部落不善打仗,偏偏强邻又多,于是,依附于建州女真的满蒙联姻就成为了维系部落生存的途径之一。可以说,科尔沁部落的每个女人都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出嫁的,孝庄也不能例外。

所以,对于只见过两三次的孝庄和多尔衮而言,偶尔相识并一见钟情,且终身情系对方的美好情节也许只存在于后世的传说演绎之中。

庄妃下嫁之谜

如果说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生死之恋仅仅存在于后世演绎之中的话,那么孝庄皇后在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下嫁多尔衮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疑案,并成为了研究清朝历史的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赞同“太后下嫁”的学者认为:

嫂嫁小叔的满族婚俗。在清王朝刚入关之际,汉族文化与纲常礼教对清朝皇室贵族的影响与束缚还是比较微弱的,一些在东北时的旧婚姻风俗依然保存,如嫂嫁小叔、兄纳弟妇等。虽然从汉族的传统纲常礼教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婚俗是一种不可理解,甚至有乱伦之嫌的陋俗。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少数民族曾广泛流行着“转房婚”。西夏的一代君王李元昊就把自己的儿媳妇据为己有;而据《金史》称,女真有“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也如此”的旧俗,故“无论贵贱,人有数妻”。所以在清初“转房婚”的风俗还是普遍存在的。

庄妃13岁嫁给皇太极,号称满蒙第一美女,且聪慧能干、知书达理,所以受宠多年。在皇太极去世时,庄妃也只有31岁,虽被尊为太后,但仍具备当年的华彩,异常美丽。此时,多尔衮掌握着大清的权杖,权倾一时,“出入宫禁,时与嫂侄居处,如家人父子”。而孝庄时当盛年,寡居无欢,所以孝庄皇后下嫁小叔多尔衮也在情理之中。甚至有野史小说宣称,早在皇太极在世时,庄妃已与多尔衮两情相悦、暗度陈仓了。根据金庸先生的小说,皇太极之死也和两人的情事有关。皇太极在没有一统江山的时候就去世了,关于他的死始终是一个谜,但种种传说都是与情有关。一说是思念一个过世的皇妃,某日,端坐于龙床之上,无疾而终。还有更为香艳和诡异的说法是孝庄皇后与多尔衮有奸情,被皇太极发现,于是多尔衮刺杀了皇太极。

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有历史学家分析清初皇室斗争和政局后认为,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是出于维持政局稳定以及保全顺治帝皇位的目的。

多尔衮,太祖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太宗皇太极的弟弟。据说多尔衮相貌很像父亲,且作战勇敢,很快以其卓越的战功、出众的才干得到了太祖的喜爱。据说努尔哈赤曾有意将自己的汗位传给多尔衮。但是在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时,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被逼殉死,当时多尔衮未满15岁,没有能力争夺王位。在皇太极主政期间,多尔衮凭借才干的出众、战功的卓越以及对皇帝耿耿的忠心,被封为睿亲王。

皇太极去世后,大清宫廷再次出现皇位之争。一方是手握重兵,拥有两白旗支持的多尔衮,一方是由两黄旗支持的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双方的斗争十分激烈。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孝庄明白内乱会造成什么危害,同时她也清楚,要使双方的对立缓和,只有异中求同。一方面使双方的要求都能得到部分满足,一方面又要使多尔衮的权力欲望不致落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扶立幼主。于是孝庄皇后施展手腕,笼络多尔衮,使多尔衮采纳了她的方案。最后,手握重兵的多尔衮提出由皇太极第九子、庄妃所生年仅6岁的福临为顺治皇帝,由他与郑亲王共同辅政,作为双方暂时的妥协。多尔衮在顺治帝继位后,权倾朝野。顺治帝的皇位其实是岌岌可危的,极不稳固。在这种形势下,孝庄皇后为了巩固其子顺治帝的皇位,笼络并牵制多尔衮,按满族婚俗下嫁。

虽然从正史中难以发现“太后下嫁”的痕迹,但是清代很多野史中都有对此事的记载。

清故宫收藏的顺治朝的“批红”题本及蒋良骥的《东华录》卷6上记载,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孝庄和多尔衮结婚,多尔衮由“皇叔父摄政王”改称“皇父摄政王”,并“亲到皇宫内院”“自称皇父”。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出猎,死于喀喇城,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这些史料明显是说太后下嫁了。

刘文兴为《皇父摄政王起居注》一书所撰写的跋谓:“清季宣统初元,内阁库垣圮。时家君(刘启瑞)方任阁读,奉朝命捡库藏。既得顺治时太后下嫁于父摄政王诏,遂以闻于朝。”这也可算是太后下嫁的有力佐证。

当时在江南抵抗清军的南明著名将领张煌言写了首《建夷宫词》:“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慈宁宫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昨天礼部呈进了预先拟定的礼仪格式,因为正遇上太后结婚典礼。张煌言作诗时间大概是顺治六七年间,当时清宫的太后有两位,一位是正宫孝端文皇后,当时年近50,不可能嫁给30多岁的多尔衮,另一位就是孝庄文皇后,她小多尔衮两岁,因此诗中所指的太后下嫁,只能是孝庄。

而朝鲜的《李朝实录·仁祖》中对此事也有记载,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二月,清曾派遣使臣去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李嚭看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清朝来使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右议政郑太和说:“嚭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国王李嚭也说:“然则二帝矣。”清廷使臣回答朝鲜官员的话含糊其辞,躲躲闪闪,而朝鲜君臣显然也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即太后已下嫁。

孝庄未与皇太极合葬。在北京东北方向大约120公里的马兰峪,群山环绕,苍松掩映,这里就是清东陵,分别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以及他们的后妃。清东陵周围有一道长达20公里的“风水墙”,它将这150个陵墓紧紧地围了起来,给人一种生死相依的感觉。然而,坐落于昌瑞山下的昭西陵,却孤立于风水墙之外,仿佛陵墓的主人曾经做错了什么事,被拒绝在家门之外,却又恋恋不舍地守护着家园,显得凄凉而又无奈。昭西陵规格甚高,彰显出陵墓主人身份之尊贵。这里就是孝庄的陵墓,她在公元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去世。按清制,孝庄应归葬到沈阳皇太极的昭陵旁,但她何以孤零零地葬在“风水墙”外?难道是因为曾经下嫁多尔衮再同皇太极合葬便不合情理的原因。

而认为“太后下嫁”纯属后世演绎的学者理由也相当充分:

虽然当时是清朝初期,但满族人受汉人文化影响很深,一些基本的等级和伦理观念还是应该具备的。而按照当时的礼仪风俗,当了皇后是不能再嫁的。如果孝庄再嫁,则后来被尊称为“太皇太后”是不可能的。

另外,正史中没有记载此事,所谓的正史指的是《清史·孝庄皇后传》。而传言孝庄再嫁的多是野史和文学作品,多有戏说和虚构的成分,历史可信度没有正史高。蒋良骥《东华录》所记与张煌言的诗,不能作为“太后下嫁”的确证。所谓“皇父”是君主对某个臣下的尊称。多尔衮有拥立顺治之功,且平定天下,问鼎中原,封多尔衮为“皇叔父”是表彰其定鼎之功勋卓著,以“皇父”为封表示再无可封之爵。而“皇父摄政王”可以直译为“汗(君)的叔父父王”。所谓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则指他曾淫乱宫廷,而非指与太后大婚。

张煌言是抗清名将,后来兵败被俘被杀害,他的许多诗文都是表明反清复明志向的。也许他的诗指的是,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正月,多尔衮娶了其侄媳肃亲王豪格之妻,其也姓博尔济吉特氏,与两宫皇太后同姓。据此,以讹传讹,张煌言听说后,就信手将其写入诗中,借以讥讽清宫没有伦理道德,也未可知。所以他所写的《建夷宫词》,不能作为太后下嫁的有力证据。

而孝庄未能同皇太极合葬,是康熙遵从了她的旨意将其安置在了昭西陵。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十二月,孝庄病重时嘱咐康熙:“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意思即太宗陵安奉已久,不可为她轻动,况且她心中也舍不得康熙父子,就将她在康熙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吧。为了遵从祖母的遗嘱,康熙帝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

直至公元1725年,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该陵建于风水墙外不过是因地制宜、顺理成章之事,毫无贬抑之意。

多尔衮死后遭到了清算。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衮出猎塞外,于十二月初九日病死于喀喇城,年仅39岁。死后,顺治帝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极具哀荣。

但是由于多尔衮当政时飞扬跋扈,对待政敌豪格不公,于是当年帝位之争造成的矛盾在压抑多年后爆发了。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二月,亲政的顺治下诏,将多尔衮削爵,撤出宗庙。更有甚者,还将多尔衮陵墓平毁,鞭尸示众。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多尔衮的名誉从天上跌进了地狱。虽然到了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沉冤100多年的多尔衮才得到彻底平反昭雪,但从这件事情来看,“太后下嫁”之说显然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如果孝庄确实曾下嫁多尔衮为妻,或是出于笼络多尔衮以保护顺治而勉强委身,都不会出现多尔衮死后遭受清算的悲惨景象。

孝庄皇太后与摄政王多尔衮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爱情或是阴谋?关于两人情感的疑案,虽然没有有力的历史证据,但是作为人们的茶余谈资,或是文学作品的绝佳素材,它还会一直流传下去。就像是大漠孤烟中的蓝天白云,草色青青,骏马飞奔,何处是尽 头……

最高规格的“谋杀案”

同类推荐
  • 我真的是宰相儿子

    我真的是宰相儿子

    重生到大宋宰臣家里,原想过点向往的生活,直至有天出门被人欺负开始,越来越多的麻烦开始出现。怂是不可能怂的……(三百万字精品完本无敌文《大宋最强纨绔子弟》可宰)
  • 大魏武帝

    大魏武帝

    现代第一杀手,重生在三国,成了曹家一名不受待见的庶子——曹禅!内有诸兄弟轻视排挤,外有众诸侯如狼环伺。且看曹禅如何力挽狂澜,平定九州内乱,镇压四方蛮夷,成就大魏武帝之名。已完结《万能制造机器》
  • 当我归来

    当我归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身为航天员的秦天因为一场事故,竟然穿越到了汉朝初年。面对如此乱世,为求自保,秦天不得不运用掌握的知识,武装自己。韩信想制剑?没问题,告诉他,先预约!萧何想铸币?没问题,告诉他,先预约!樊哙要军备?没问题,告诉他,先把之前欠的钱补上!刘邦想练兵?没问题,那个,公主还有没有了?我也老大不小了,为国效力这么久,婚姻大事总要解决一下吧!
  • 江山绝色榜

    江山绝色榜

    因一次突发事件,让时空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将一位在当代经受失恋痛苦和生活折磨的平凡年轻人送回了北宋末年。经过这次的意外,他开始了新生,他立志要在这个时代闯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让其他人不再对其投以轻视的目光。当然,他不是圣人,也不是正人君子,他也私心,也有七情六欲,他还要一位美娇娘,实现他长久以来的愿望:和这个时代美丽的女人发展超友谊关系除此之外,他还有更远大的理想,因为他知道在这之后的历史,知道了很快外来的民族就会来入侵中原,让全体汉人遭受浩劫,因此,他立志让外族不敢对中原发起侵略。但是,年轻人没有注意到的是,这次穿越,不只有他一个活人,还有另一个人,他从坟墓中苏醒,并爬了出来。他以恶毒的眼光,窥视着这一切,并准备随时夺走这个年轻人的一切,同时,他要把汉人的江山搞个天翻地覆,让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读者们请擦拭好双眼,且看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末年,两个穿越者如何对决。
  • 岐山路遥

    岐山路遥

    锻兵器,建唐卫,北击玄昊,南御天启,统四国,进蛮荒。不同文明的碰撞,可歌可泣的壮歌,哪怕前路遥遥无归期,我自扶摇直上九万里!
热门推荐
  • 梦放飞的季节

    梦放飞的季节

    真正伟大的爱情和恋情是不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的。相反成了彼此心灵梦想的支撑和原动力!一部真善真纯而极具研究价值的校园情感剧作诞生了!这是一部在繁华都市里飘着田园味的梦之剧作,一部不分年龄层次的,芬芳、浪漫、唯美和传奇的校园童话!
  • 种出来的小可爱

    种出来的小可爱

    每一个植株族在成年前都要经历九次轮回挑战,于是在思团团成年的前一个晚上被扔进了虫洞里,从此团团就开始从花盆里长大,有了新的主人。
  • 往圣杀胡令

    往圣杀胡令

    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闵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后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 新世纪法师

    新世纪法师

    霍云舟可以是君子,也可以是流氓。是做受人敬仰的谦谦君子,还是做被人爱戴的臭流氓,这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
  • 野菊花也有春天

    野菊花也有春天

    她,一朵山村里的野菊花,勇敢,乐观,积极,坚毅,然而命运从不偏爱于她,恋人,家人,留给她的都是伤痕累累。他,一颗繁华都市里耀眼的明星,繁花似锦下的是无奈,无望,无爱。当野菊花遇到了这股寒风,不知是这寒风带给这花几分傲骨,几分孤寂,还是这花为这寒风平添了一点温暖,一点希望。
  • 三尊宝鉴之盗机阁

    三尊宝鉴之盗机阁

    天地历经宇宙混沌初显、阴阳未判的第一个大世纪“混元”时期和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第二个大世纪“洪元”时期最后到了现在的天地形成、万物化生的第三个大世纪“太初”时期。混元时期主宰元始天尊,洪元时期领袖灵宝天尊,太初最高修为的道德天尊,三人为炎黄族与其他种族争天地、夺造化最后建立炎黄国上下三万年繁荣。三尊宝鉴据说是三人修炼的绝世功法,得者就拥有逐鹿天下的资格,更有可能碎丹成真仙.....
  • 重生之拥有

    重生之拥有

    王鸣在她的婚礼上喝醉了,醒来后发现自己回到了五年级的时候......这时的她还没有男朋友,还没有结婚,还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萝莉......上辈子错过的人,王鸣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把握住......
  • 豪门娶妻:惊世婚礼

    豪门娶妻:惊世婚礼

    在外人眼中冷漠如冰的东方炎哲,在爱的人眼中却是无赖一般;内心如火但外表却有如刺猬一般的外壳的陈圣依,一碰她那满是刺的外表,就会被狠狠地刺伤,面目全非,满是疮疤,难以愈合。当这两位大神般的人物碰撞到一起将会发生让人怎样难以意料让人直抽心底的事情呢?想知道答案请好好看吧!
  • 灵武双圣

    灵武双圣

    我叫李子乾,有个富婆找上我,说要和我成亲。呵,当我李子乾是什么人,岂是你这点破铜烂铁就能打动的。。。。。。真香!
  • 我师父有点难追

    我师父有点难追

    冷艳,从M国回来,准备替母亲报被人羞辱和害公司破产的仇,没想到一回国,追求者温如延也跟着回国。回国之后的她从一个对陌生人冷若冰霜的女强人变成会撒娇撒泼的女孩,戏谑哥哥的追求者、将计就计地陪把她当成假想敌的女人玩阴谋、虐渣渣、演白莲花……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出来的。而跟着他回国的温如延还是在冷艳面前那么一如既往地不要脸,下属看见了这一面的他,眼珠子都快掉到地上:你还是我们那个雷厉风行的总裁吗?“生气了?”“我给你表演一个帅哥耍帅?”她傲娇地说:“不好!小羊怎么叫的?小狗怎么叫的?我不知道!”“咩咩咩!汪汪汪!”“我喜欢你,跟我在一起好吗?”她认真地回答:“我不想谈恋爱,更不想结婚!”追妻之路漫漫,谁能帮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