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8000000024

第24章 七、蒙文通经学之特色(3)

蒙文通发挥师说并加以一定的修正和改变。廖平以鲁学为今文经学,以燕赵学为古文经学,齐学杂有今、古文经学。廖平这一以地域分今、古文经学的思想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尽然。他以齐鲁之地的鲁学、齐学为今文经学,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但以燕赵为古文经学之地,却少有根据。如燕人韩婴传《韩诗》,广川(今河北枣强)人董仲舒治《公羊春秋》,皆为今文经学。蒙文通将其师说“详究论之”, 而将“燕、赵为古学”,改为“赵魏三晋为古学”。这一改动虽与廖说有异,但却体现了蒙文通所主张的超越秦汉之后的今、古文学,直求晚周儒学之旨的思想。蒙文通倡鲁、齐、晋之学,以地域分今、古的思想,其重要目的还在于“由明经进而明道”,通过探明地域流传的儒学流派,来分辨孰为孔孟正宗、孔学嫡传,推本邹、鲁正学之宗以明道,修正齐、晋派及受其影响的汉人之今、古文经学“离失道本”的偏差。他说:“孟子是邹鲁的嫡派,他说的礼制都是和鲁学相发明的,《孟子》和《穀梁传》这两部书,真要算是鲁学的根本了。……孟子以后还有两个大儒,便是荀子、董子。荀子是三晋派的学问大家,董子又是齐派的大家,他们是齐、晋派里面讲孔学的特出者,但是于道之大源不免见得不很明白,便也是齐、晋两派不及邹鲁嫡派的地方。汉人的今文学是齐派占势力,古文学是晋派占势力,孔学的真义自然是表现不出来的了。也和《左传》、《公羊》杂取霸制,不及《穀梁》独得王道的一样。今文派是主《公羊》,古文派是主《左传》,这那里还见得出什么王道来!”在弄清今、古文学的地域思想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超越今、古文学,复归孔学正宗,以明经学之道,这即是蒙文通当年倡鲁、齐、晋之学,以地域分今、古思想的重要目的。

2.破弃今、古家法,上追晚周儒学之旨

蒙文通经学的第二变是破弃今、古家法而宗周秦儒学之旨。他提出破弃今、古家法,通过剖析今、古文经学家所依据的典籍,上追晚周儒学之旨,这是蒙文通超越两汉,向先秦讲论思想的体现。

在经学史上,西汉末以前,并无所谓今、古文之争的问题。到了西汉末,刘歆才提出“古文”一词。与“今文”相对应,于是有了今古文经学之争。西汉学者治经,以今文为主,即使东汉初所立的十四博士,也属今文。而古文经学所依据之古文经书在西汉时,相传藏于秘府,少有人知(亦说阴行于民间),其后刘向、刘歆父子领校秘书,才得以传出,依据这些古文典籍,才形成古文经学。今、古文学在传授儒家典籍的过程中,各有其家法 ,相互之间自有不同。蒙文通认为,不能以今、古文家法来明周秦之学,先秦典籍之旨也非两汉经师之家法所能概括,因而他主张破弃两汉经师的今、古文家法,将汉代经学与周秦儒学划分开,以周秦为宗,上追晚周儒学之旨。这也是对廖平“弃两汉,宗周秦”思想的发挥。蒙文通破弃今、古家法,通过剖析今、古文经学家所依据的典籍,上追晚周儒学之旨,是他超越两汉,向先秦讲论思想的体现。

3.汉代经学乃融会百家,综其旨要的新儒学

蒙文通经学思想的第三变是在倡鲁、齐、晋之学,以地域分今、古和破弃今、古家法而宗周秦儒学之旨之后,又于1944年在其所作的《儒学五论》中提出汉代经学,尤其是“先汉经说”乃融会百家之学,出入“六经”,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认为宗儒(家)之学取代宗道(家)之学是汉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汉代新儒学不仅超越诸子学,于百家之学、“六艺”之文,弃驳而集其醇,从而集其大成,而且其学有优于孟、荀之处,发展了先秦儒学,给汉代新儒学以较高评价;并认为今文经学是东汉以下思想的根本,“先汉经说”不仅是子史之中心,而且亦是中国文化之中心,充分肯定西汉今文经学的历史地位。蒙文通思想的第三变已与其早期超越两汉,向先秦讲论的思想有不同。体现了随时间推移他本人思想所发生的变化。

蒙文通认为在各种文化交流融通,相互取长补短的时代背景下,汉代经学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是“汇各家之学,而综其旨要于儒家”的产物。其时,西汉初黄老之学盛行,文、景帝及窦太后皆好黄老之言,尊其术,不任儒者。至后来,宗儒者亦综诸子而备其制度,益加切于日月。使得宗儒家的经术继宗道家的黄老之学后而渐次兴盛,以至取代汉初黄老之学的地位而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于是表彰“六经”,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蒙文通认为,董仲舒的学说被汉武帝所采纳,不是偶然的。并指出,儒家“六艺”之文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存在着篇章盈缺、文句异同的现象,未必是经典的原貌,有可能出自后学所定。所以经书与传记可相依互补,西汉时儒家学者对于诸子百家之学和儒家“六经”之文,均作了研究整理,弃驳集醇,去短取长,把儒家学说加以发展,使之更为精妙,不仅超出诸子学,成为汉代的新儒学,而且其思想更有优于孟、荀等先秦儒学代表人物之处,这岂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学所能比拟的。直把“先汉经说”,即西汉今文经学,说成是对诸子百家之学的总结,是融会了百家之学,而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体现了殊途而同归的学术发展趋向。蒙文通强调,这正是他立论之所在。由此他反对所谓先秦学术卓越,而到了汉代则暗淡无辉的说法。他认为,汉代经术乃学术之根底,而诸子百家之学则为其枝叶,西汉今文学虽导源于先秦诸子之学,然又出入百氏,反求诸“六经”而得之,集先秦思想之大成。蒙文通指出,汉代经学与先秦诸子学各有其学术特点,汉代经学为约,先秦诸子学为博,如果不以今文经学的旨要去探究先秦诸子学的归宿,那么诸子学就会散漫无所统宗;反之,如果不以诸子学的广博去反观汉儒的立意宏大,则今文之说就会枯竭贫乏。所以蒙文通主张经术与诸子交相互发,以经为纲,为本;以子为末,为枝叶。强调西汉经术导源于诸子,出入于百氏,反求诸“六经”而后得之,是对先秦以往思想的总结发展而集其大成。并盛赞西汉今文经学,认为西汉今文经学为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立其根本,儒学“六经”之道立,定百世楷模,直为后世所效法。不仅如此,蒙文通还推崇西汉今文经学,把它视为子史之中心,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之中心。他说:“既以先汉经说为子史之中心,亦即中国文化之中心。”对西汉今文经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4.今文经学乃变质了的儒学

蒙文通经学继第三变后于晚年作《孔子和今文学》,发表于1961年,此时他的经学思想又发生了一些变化。虽说《孔子和今文学》是对他本人《儒家政治思想之发展》的丰富和进一步展开,然亦有所变化和不同。即对西汉今文经学提出批评和评论,尤其对董仲舒的批判更为激烈,认为董仲舒之今文经学乃变质之儒学。这与其以往思想中较温和的批评已有不同。蒙文通本人指出:“《孔子和今文学》,也可说是我的经学研究告一段落,比之《经学抉原》是有改变。”这不仅与他成于1928年的《经学抉原》,倡鲁、齐、晋之学,以地域分今、古的思想有改变,而且与他作于1944年的《儒学五论》中提出的汉代经学,尤其是“先汉经说”乃融会百家之学,出入“六经”,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的观点有异。反映了他经学研究晚期的观点。

同类推荐
  •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女诗人卷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女诗人卷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女诗人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诗坛上一代优秀女诗人的诗歌合集,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先生编选、翻译,收录了9位女诗人的200余篇诗歌代表作,全书译自俄语原版诗歌作品,极富韵味。
  • 毛泽东与水浒传

    毛泽东与水浒传

    毛泽东与水浒传,围绕毛泽东与水浒精神这个主调,全面收集详尽介绍了毛泽东阅读、欣赏、评论、运用《水浒传》的专题资料,仔细分析了毛泽东那视角独特、个性新奇的读书经验,具体揭示了毛泽东从梁山好汉身上挖掘到的古代革命造反者的精神内涵。毛泽东对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民主精神、平等精神、拼命精神、“打虎”精神……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精心的吸纳;对梁山好汉的政治和政策、胆略和策略、战略和战术……都给予了别开生面启人心扉的解读,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转化为革命实践中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物质力量。同时,毛泽东也毫不含糊地指出了梁山好汉在精神状态和斗争策略方面的不足和失误,作为革命的借鉴。
  • 唐宋八大家·第二册

    唐宋八大家·第二册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明初朱右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本书重点突出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的同时,对韩愈
  • 镇安民间故事集(上)

    镇安民间故事集(上)

    我们镇安历史悠久,民间文学形式丰富多彩,内涵深厚。我作为一名老文化人,对于民间文学的传承当然责无旁贷。我喜欢民间文化,对于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尤为喜欢。因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就想为镇安的民间文化做点工作,但由于公务缠身,始终未能如愿以偿。直到退休之后,空闲的时间多了,于是,我便下定决心,在有生之年要为镇安的民间文学干出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于是,从2013年初,我便开始搜集、挖掘、整理镇安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地名传说及风俗故事。
  • 跟穷人一起上路

    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它的出现来自回忆,来自生命最初的忧郁,来自一个简单而亲切的名字——80后。黑天才、刘卫东、恭小兵、萨之鱼、手指、陈错、刘脏、beaidid、杨莎妮、小饭10位80后的青年,带我们一起去体验这一代人眼中的世界……没有当下,我们不可能感受到什么是未来。所谓未来,就是对生活的希望尚未泯灭的时代。让我们满怀希望,跟穷人一起上路。
热门推荐
  • 致我青春里最重要的人

    致我青春里最重要的人

    “我们要不要在一起”“我没有骗你”“你知道的我拒绝不了她”“我们分开吧”在青春里爱一个人爱到没有自尊,爱到一次有一次放低自己的底线,似乎每个人都有这么一段青春。(此小说由我的真实事情改编,工作之后就想把这段我最深刻的青春记录下来,希望各位读者可以认真看下去。)
  • 我真实的人生

    我真实的人生

    我在大学最后一天了,为工作烦恼,最终还是成功了,之后的事就反反复复的来临。
  • 薄凉一暖宫宁夏

    薄凉一暖宫宁夏

    文案一:夏知秋,爷爷说起这个名字,是想让她记住她的爸爸从未离开过她。童年,小伙伴们喜欢叫她扫把星,说她克死了自己的爸爸。她的妈妈,生下她以后,就离开了家。她以为,她再也不会见到自己的妈妈了。直到她16岁,她的妈妈带她回到新的家庭,只为了她同母异父生病的妹妹……还好,她说命运带她不薄。16岁的那一年,命运终于开恩,让她遇见了生命中的男孩——宫宁熙扬。她说:你遇见这么不光明磊落的我,是不是你青春的劫?他笑:如果这样,我愿意一生都在这劫中。
  • 五字陀罗尼颂

    五字陀罗尼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尸先生

    鬼尸先生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我出生在一个中国最穷困的地区,而我们村是这个地区最贫困的村,我们家又是村里面最贫困的。我们家祖上也富裕过一段时间,但是不久我的爷爷胡闹被村里刘赖子举报成“封建残余”,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被关进了牛棚里,但是不久乱葬岗里的一次尸变改变了……
  • 婚不由己

    婚不由己

    顾氏一夜倒闭,新婚燕尔的老公带着小三儿登堂入室,竟将她送进了精神病院。一朝误会解开,杀父之仇又该怎么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君的小萌后又来偷心了

    帝君的小萌后又来偷心了

    重生前,穆长宁眼瞎心盲所嫁非人,逼死大哥,最后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重活一世,依旧是爹不疼,祖母不爱,穆家众人包藏祸心,身边姐妹虎视眈眈想上位,渣男意欲卷土重来。亲人要护,大仇要报,江山也要分一杯羹。幸好空间在手,还继承外祖父神医圣手衣钵,活死人肉白骨,偏巧救了那骁勇善战九皇子,顺便和当朝九皇子合开医馆,她京城草包,瞬间成了大顺朝香饽饽。——顺景帝捏着小手帕,“宁宁朕给你和小九赐婚呀!”墙头马上,宋北修邪魅一笑,“丫头,有本王替你担着,看谁敢欺负你。”被这对腹黑欺压群臣金銮殿联名上奏,“九皇子联合穆长宁意欲谋反。”顺景帝满心欢喜说,“小九喜欢朕让位。”宋北修凑上前,“宁宁嫁给我,江山帝位都是你的。”——江山归我,那你呢?他笑,“江山归你,你归我。”(1v1甜文+爽文)
  • 你从云端而落

    你从云端而落

    少年,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渺小的存在,能够遇到彼此的几率只是十几亿分之一,我很幸运能够走进你的世界,哪怕只是一个梦。
  • 他是我老大

    他是我老大

    我,林小易,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因寻魂的安排,进入微易斯学院就读,顺便当下间谍。“喂!你准备在我身上蹭多久?”“嗯?”“看够了吗?”“啊!哦。”开学第一天,就遇上了千年大冰山,而且他的真实身份差点儿让我的下巴也掉下来。“我喜欢你。”“开什么国际玩笑!”“你不相信吗?”她回来了,我就要退出吗?为什么?我好不容易才正视我对他的感情!但是,你为什么要如此对我?难道你情愿相信她,都不愿相信我。
  • 缘来只能是你

    缘来只能是你

    “你知道现在好多人都忙着随大流,一旦你有些不同,他们恨不得马上给你撕个粉碎,李希言的凉薄让我觉得恰到好处,不迎合不评价。我以为他会一直如此,可是今天看来恰到好处的凉薄之意有些削减了。”Ding说的对,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外冷内热,有些人外热内冷,两者皆有且不在少数,而外冷内冷的人却少之又少,因为心上的蒙的那层冰总是会化的。“也许我还小的不明白你说的迎合和评价的坏处,但如果爱一个人要付出这些代价,比起一生无爱,我宁愿尝试一次。”安宓看到的李希言从来都不是凉薄的,对希妤的爱溢于言表,不过这些都不会写在脸上,是刻在心里,而这里只对一些人开放。真正爱你的人,狂热也好,凉薄也罢,他只关心你过得好不好。“这正是我想说的,因为有些的人出现,他有一天或许为了保护她,开始迎合开始评价,甚至开始粉碎伤害他的人,有些人如果没有爱其实会更强大,相反爱会是绊脚石。你知道本来鹤立鸡群的人一旦有了软肋,有多少想把他挫骨扬灰。”没人知道甚至没人关心Ding遭遇过什么,可是现在看来他大概是在李希言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是Ding还是没明白,爱情这个东西,再好的道理和再惨的结果都不如别人的一句“尝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