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7300000002

第2章 乱世恩仇从头说(1)

一说,自古战乱是非多;又说,乱世恩仇难化解。虽为同门却视彼此为敌人的庞涓、孙膑,为父兄背弃国家的伍子胥……,他们的恩怨情仇该如何看待,是自家门前的私利还是于国于民的公利?

同室操戈的隐情——非议鬼谷子门生

同学关系,在人际关系体系当中,可以说是很重要很亲近的一种关系,与此同时,同学关系,自同学时代起又存在一种自然的竞争关系,同学关系在成年后走到哪一步,也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传说中的很多事情总是超凡脱俗的,比如说有关鬼谷子的记载:“其母食鬼示稻谷而有孕,三年后生子,形容古怪,眼放青光,故称鬼谷子。”

有意思的是,鬼谷先生的四个徒弟孙膑和庞涓、苏秦和张仪恰恰是两对冤家,于是人们觉得,鬼谷子的徒弟太厉害,只有他们才有资格互为对手。鬼谷先生确实很厉害,这位“无乡、里、族、姓、名、字”的大师“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修真养性,服食导引,祛病延年,冲举可俟”。

名利引发的手足之争

先说说孙膑和庞涓。孙膑是“孙武之后世子孙”,幼年时父母双亡,叔父孙乔抚养其成人。大概是家学渊源,孙膑有志于行军布阵,拜隐居的鬼谷子为师,“尝与庞涓俱学兵法”。据说师兄弟感情融洽,还曾结为“八拜之交”。庞涓的性格比较浮躁,还没有学成兵法便辞师出山,鬼谷子警告他:“不要欺人,如若做下欺人之事,到头还被人欺。”庞涓对来送别的好兄弟孙膑说:“我与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贵。此行我倘有进身之阶,一定举荐师兄,同立功业。若有食言,当令我死于万箭之下。”这个誓言的水分实在太大了。

庞涓出山不久,即取得魏王的信任,成为魏国的大将军,他想到了请孙膑出山,与他一同建功立业。战国历史舞台上的一出精彩的大戏即将拉开帷幕。司马迁记载得很清楚:“庞涓既事魏,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嫉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孙膑到此时,已经成为了一个残疾人。庞涓是小人毫无疑问,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孙膑自己,有没有失误之处呢?当然是有的。孙膑如果认真地盘算一下形势,他是不会去魏国的。孙膑和庞涓是同类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他们有一定的竞争关系,而孙膑的实力又强过庞涓,如果庞涓是鲍叔牙之类的人物倒也罢了,但偏偏他却是嫉贤妒能、心狠手辣之辈。

孙膑和庞涓同学多年,对他的性格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才对,庞涓能够容忍位居孙膑之下?所以说,孙膑吃的这一次苦头,有他识人不明,咎由自取的因素。

庞涓的目的,并不在于孙膑的两个膝盖骨,而在于《孙子兵法》。孙膑在初期浑然不知,庞涓还让他在自己家中养伤,对这种“悉心照料”,孙膑一定是非常感动。庞涓要他录《孙子兵法》,他也是当即应允。庞涓打算得到兵法后,即绝孙膑饮食,谁知这个机密泄露了,孙膑这才恍然大悟。其实这个泄露是有疑问的,庞涓要的东西还没到手,他不太可能事先吩咐手下:“等他抄完了,就饿死他。”这不可能,也不合情理,只可能是等东西到手了以后,再下令绝其饮食。真相应该是孙膑在听到庞涓要求他抄出《孙子兵法》之后,就已经明白过来。他的做法是装疯,痰涎满面,忽哭忽笑。庞涓将其置于猪圈中,孙膑抓起猪粪便吃,庞涓见状不再警惕。后遇齐国使者淳于髡,偷偷将孙膑藏在车中,与之回到齐国以求有所作为。孙膑从此脱出樊笼,雪恨有期。这是庞涓的一大失策,心肠毒辣,却毒辣得不够彻底,已经给老同学吃过猪粪了,何必吝惜挥一下刀呢?

孙膑赶上了好时候,多年不鸣的齐威王一鸣惊人,整顿吏治,奖优罚劣,肃立纲纪。孙膑让齐威王有所重视大概始于为田忌赛马制定的策略——“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下马对上马”。齐威王拜忍辱含垢的孙膑为师,孙膑伺机得报大仇。对于他来说,杀庞涓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当时齐国的国力与魏相当,而孙膑的才能却高出庞涓很多。

这时的庞涓咄咄逼人,孙膑“居辎车中,坐为计谋”以“围魏救赵”。庞涓的所有打算都被孙膑料中,结局在未开战的时候大概就已经确定了。庞涓终于明白,孙膑才真正是大智若愚。孙膑虽然获胜,却并没有解心头之恨,因为庞涓的结局还不够悲惨。孙膑选中“涧谷深峻,可以置伏”的马陵教训昔日的好兄弟。庞涓骄傲轻敌,轻率作出判断,终于进入孙膑的伏击圈。孙膑派万名弓弩手埋伏于马陵两旁的山上,在大树上刻“庞涓死于树下”几个字,约定待有火光,即万箭齐发。庞涓果然用火把照亮了这几个字,结局可想而知。据说庞涓拔剑自刎的时候很不服气:“怎么成就了孙膑这家伙的名声!”但是为时已晚。此时距孙膑稀里糊涂地成为残疾人已经13年,在这13年里,孙膑的气度、计谋、用心令人击节!

马陵之战是“秦国与中原之转折点”,“对秦之东方关隘已破”,“历史乃转为另一时代”。当时的孙膑大概还想不到他的复仇会有如此深刻的客观结果,总之他名声大震,一跃成为当时最卓越的军事家。庞涓却没有名垂青史,其尸体上的脑袋还被孙膑挥剑砍落,挂在旗杆上示众三日。赵韩两国都曾受到庞涓攻击,皆派人到齐国索要庞涓尸体,要戮尸以泄愤。齐威王对此表示理解,命人将尸体分为两份以赠之,又将庞涓的脑袋送给了魏国。他毕竟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魏人将埋葬他头颅的村子命名为“将军头村”,历两千多年沿用至今。

孙膑完成了自己的复仇目的,不愿意再获得别的复仇理由,又遭人嫉妒的他走上了归隐之路。他对齐国的政局和将领之间的矛盾洞若观火,为报答田忌的知遇之恩,他建议田忌举兵“清君侧”,田忌言听计从。因身残而自卑的孙膑对功名利禄已心灰意冷,遂“功成辞赏,遁迹藏名”。隐居时,他曾收了几个弟子,其中包括脱颖而出的毛遂。

同途异路的外交战略之争

孙膑的倒霉在于同庞涓结交,以至于终身残疾;而他的幸运在于遇到齐威王,终于得报大仇。而鬼谷子的另两个徒弟,张仪结交苏秦,则是他的幸运。他们的争斗,虽然没有你死我活,可是他们的棋盘,却更大更宽。如果说孙庞斗智的影响只是地区性的,那么苏张斗法的影响力却是全局性的。

能够在乱世身佩六国相印而游刃有余,不可能缺少卓越的交际能力;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肯定有说服力,这是苏秦成功的逻辑起点。但他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当他在秦国碰壁,资财耗尽,狼狈回家后,妻子见他落魄的样子,连织布机都没有暂停,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饱经世态炎凉,他便“头悬梁,锥刺股”,深入地研究了当时的整体社会发展态势,作出南北合纵的构思,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当此乱世之秋”,苏秦“慨然出山,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取功名直如探囊取物,一时显赫莫比”,亦战国时期一景观也。“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他和张仪“以纵横之术试其所学,你方唱罢我登场,玩诸侯于股掌之上,颇似一场大游戏”。“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而称之为‘大丈夫’”,难道真是大丈夫?孟子曰:“是恶足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苏秦绝不是这样的人,他不具备主体独立人格的强大支撑,他的出场总是以洞察他人的利益关联为前提的。比如说他帮助燕国,是看好了它的地理环境和土地广袤、军队强大、粮食丰厚的实际,期待“天府之国”能够更加强大。而当时的时局情况是,秦国和赵国发生了几次战争,双方都很疲惫,燕国却保护了大后方。秦国暂时是难以侵害燕国的,赵国攻打燕国却很方便。不忧虑百里内的祸患,却重视千里外的邦交,实乃不智之举。秦国远交近攻,那是因为秦国足够强大,而燕国相对弱小,需要的必须是睦邻友好。苏秦游说燕王,以周围合力对付强秦。之后对赵国的游说也大抵如此:“圣明的君主能够判断敌国的强弱,能估量自己将士的多少和才能,岂能被众人胡言乱语所蒙蔽?”怎样能够不被蒙蔽呢?听他苏秦的话,这个目的最终也在赵国国君的认可下成为现实。

苏秦的做法非常明确,听我的话就说你是个圣明的人,不听话的则说你周围的人不好。国君从来没有犯错误,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而目前还来得及扭转。如此这般的政治游说,是很能让畏惧秦国进攻的弱国国君动心的,他也便有了求功名如同探囊取物的大好时机。活人可以说死,死人可以说活,这就是纵横家迷魂阵的厉害,这种语言艺术的社会功能极其强大。所谓“长袖善舞”,舞者似乎总是追求忘我的境界,纵横家正是战国舞台上不知疲倦的舞者。

政治并不是板结之物,置身其中也能够体验到游刃有余的快乐,不乏情趣、意味和魅力。苏秦对齐王的劝说便有很多谎话的点缀,他精明地指出三晋和秦国的关联,以此说明燕国和齐国的关联。齐王没有听出他说话的基本出发点,其思考定位总是围绕齐国进行的,这样就忽略了苏秦在帮助齐国背后的深沉机敏的政治动机。苏秦还是了解各国国君情况的,总有办法把他们带进言语的迷魂阵,很少有国君能够从这种迷魂阵中走出来。苏秦实际上控制着时局的基本动态,战争与非战争、和平与非和平都在他铁齿钢牙之中,这实在是极其难得的。

但是历史如同东流水,没有哪个人物哪个事件可以长久占据历史舞台,苏秦的合纵很快就被老同学张仪的连横取代了。所谓世事无常,此一时彼一时也。如果说当年庞涓谋害孙膑反映了人性之恶,那么苏秦资助张仪则反映出人性之善。

随着争雄战争在战国时代的日益残酷,诸侯间展开了波诡云谲的外交斗争,斗争主线大致为合纵和连横。前者指山东诸弱国联合起来对付强秦;后者指秦国拉拢山东部分诸侯进攻别的弱国。在合纵连横运动之中,张仪是连横运动的代表。这个鬼谷子的弟子在楚国出师不利,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怀疑是他偷的,把他打了一顿,满嘴的牙都被打掉了。这件事情确实没面子,可贵的是他在这个时候还能够幽默,他叫夫人看看他嘴里的舌头还在不在,夫人说还在,他说那就不要紧了。

张仪的同学苏秦当时混得不错,在赵国邯郸当了大官,赶去投奔的他被安排在“招待所”,条件还是很上档次的,但是不让他见面。逗留了数日之后,苏秦才请他吃饭。当他到达苏秦的官邸时,看到酒席排场大得很,苏秦坐在正当中高处,特地邀请了各国使节,张仪却被安排在角落,吃的是仆人用的饭食。苏秦在大庭广众之间羞辱他:“凭借你的才能,竟混到如此穷困潦倒的地步。我不是不能上言赵王使你得到荣华富贵,只是你太不进取了。”这顿饭吃得非常窝囊,张仪觉得比当时在楚国挨打还遭罪。回到“招待所”之后,“招待所”负责人见状不禁问他:“张先生脸色不大痛快,有什么生气的事吧?”张仪说自己当然有气!就把当年自己和苏秦的多年同窗情谊说了一番。总之,苏秦这个人无情无义,是个王八蛋。张仪称谢告辞而去。他本来以为可以通过老同学得些好处,谁知竟然反取其辱。既然没有趣味,不如到秦国发展。苏秦适时告诉“招待所”负责人:“我恐怕比不上张仪,大概只有张仪能掌握秦国大权,可是他太穷了,没有办法跻身于其中。我害怕他不思进取,因此来激发他的斗志。”“招待所”负责人暗中侍奉张仪,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陪他走到秦国,一路上的花费十分巨大。

凭着苏秦暗中的资助,张仪走走门路,行些贿赂,又花了大约四五十万人民币,顺利地见到秦惠文王。惠文王遂和他谋划讨伐诸侯,双方都感到彼此很好。“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张仪没有忘记师父鬼谷子的这句话。秦王愿意听奇,自然流露出某种赏识,张仪终于开始得志了,他便准备报答“招待所”负责人。

“招待所”负责人这时准备辞去,张仪苦苦挽留,大抵说自己能够有今天多亏了先生的大力帮助啊,我当时投奔苏秦,苏秦又算什么玩意儿。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还有几分咬牙切齿。这时的他已经当上秦国宰相了,有了控制军队的能力,他说过两年一定要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倒了大霉,苏秦注定会跟着遭罪,他便有机会让苏秦体验体验自己曾经品尝过的滋味。这时的他也完全知道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的能量,让苏秦倒霉,似乎已经成为他发愤图强的真实动力。

“招待所”负责人见他执意这样说,就告诉他苏秦是好人,当时之所以要气他,完全是故意的,怕他在赵国长期安居,贪图安乐而不再上进,反而做不了大事。而策划张仪到秦国来和给他一切路费花销,都是苏秦亲自指使的。当然这个赵国的宰相也有自己的目的:“苏秦只希望你当了秦国宰相,15年内不要出兵攻打赵国。”张仪确实感到很惊讶,他终于知道多年的同窗为自己的考虑是多么的深远啊!继而他明确表示:“只要苏秦活着,我就决不出兵攻打赵国。”

他十分感慨地说:“你替我谢谢苏秦,苏秦在世,我张仪敢说什么!苏秦在世,我张仪还敢施展才能吗?”张仪的这种成功实际上蕴涵着苏秦的成功,其纵横的能量不仅在于可以看见的实力,也或多或少地深深扎根于长远的目光中。批评意味着某种鼓励,批评和表扬也意味着纵横的两端,至于说苏秦对张仪的态度,还是好意甚多而恶意甚少。毛泽东曾引用苏秦和张仪的故事说:“我们(同志)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张仪在发迹之前遭遇到很多压力,其间仅仅有段不长的时间厚着脸皮,此后便因为这种磨难而发愤图强,终于成为名震诸侯的连横领导。张仪的毛病是通过苏秦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克服的。张仪的弱点在于贪财,苏秦因而“恐其乐小利而不遂”,因而“召辱之以激其意”。苏秦的目光非常敏锐,张仪改正的意志也很坚定。在这个意义上,即使对于恶意的批评,也完全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是由于这样的努力,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张仪能够以看似微薄的力量左右时局,把战国的棋子玩弄于股掌之上,这大概也算是文明史上的奇迹。

正如苏秦只是乱世中的难得的焦点,张仪的成功也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段。重要的是时代盼望着早日统一,“六国自坏”让秦国把握住了时机,从而有了君临天下的始皇帝。对于纵横家来说,任何时候的成功都不可能寄托于偶然,玩弄政治就犹如玩火。还是司马迁说得有理:“他们终不得其死,亦可悲矣!”

同类推荐
  • 大宣王朝

    大宣王朝

    天下王朝,危机四伏;皇帝无能,宦官为祸;杀伐、密谋、内忧外患;明仁府像是群狼脚下的蝼蚁,却以蝼蚁之躯勇悍群狼!
  • 三国中的仙与侠

    三国中的仙与侠

    世上或许有神仙,或许没有。天下有游侠儿,更多的是流氓。然则,越晓道出现之后,人间便多了仙与侠。成为《三国群英传》中的仙道之后,越晓道敢教世人,人人都是吕奉先,个个都是赵子龙!……敬请关注《三国中的仙与侠》
  • 红楼之荣亲王

    红楼之荣亲王

    一曲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多少风流事,皆在笑谈中。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不一样的红楼,是否还会落得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书友群:128500913(欢迎书友进来交流,之前的群没弄好,消失了,以后就这个了)
  • 清朝野史大观(下册)

    清朝野史大观(下册)

    本书分“清富遣闻”、“清朝史料”、“清人逸事”、“清朝艺苑”、“清代逮异”五辑,共十二卷。内容涉及上至帝王后妃、天潢贵胄、悍将权臣、名媛佳丽、学士才子,下至讼师衙役、游侠术士、市井小民,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众生世相。
  • 胥狼之主

    胥狼之主

    他的肉体被封存于诡异的地下之城,灵魂穿越而出,寄身于天生神力的少年身上,那天冬雪飞舞,梨花异开,他妖孽地说出女人的声音,变成雌雄同体,自此挥长剑舞长刀,抢佳人,争天下……剑向所指,谁于争锋?我是小布,不是吕布!我是领主,不是顽主!……
热门推荐
  • 乡野狂医

    乡野狂医

    乡村少妇多妖娆,小小神医凭借着无上医术,肆意纵横花间。身怀绝世神功的他,不仅要在乡间打下一片大大的后宫,还要前往都市成就无上霸业!“春生,我这里难受,你给我瞧瞧呗。”“咳咳,姐姐,莫要着急,待我摸一摸再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佬们的心尖尖

    大佬们的心尖尖

    自打上官洛出生的那天,在阴暗的角落中掀起了一场如海一样的……
  • 未世守护

    未世守护

    掉下悬崖的凌子怡,竟然通过时间乱流回到了过去。这也是他不求任何,只愿保护他身边的人。
  • 掠爱:错爱花心男

    掠爱:错爱花心男

    那个狂妄的不可一世的男人居然拿着一千万的支票和离婚协议来和她谈条件。她要让这个目中无人的臭男人,见识下她的厉害。就在婚礼当天,一身婚纱的糖心一手捧花,一手搂着男人走进了礼堂。顿时,她的名字出现各家的头版头条,她不仅成了最拉风的新娘,还成了夫家最热门的话题。
  • 又见九月

    又见九月

    九月是她终究怎样都避不开的劫。又逢九月,她遇见了他。她的三个身份,却有着着同样出现过的人。为什么,他总是为她付出那么多,早在七年以前,她就已经没有心了。(各位亲故,说到这作者大大插一句哈,女主真的不是人格分裂,只是三个不同的身份而已哈。)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作品纯属原创,抄袭就不用说了,因为我坚信,写小说的人都是有素质的,而且世上要脸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对吗?
  • 落难校花奇遇记

    落难校花奇遇记

    一场雨中邂逅,让从不曾失手的苏醒不得不得女扮男装混进德轩学院去,目的就是为了找回丢失的一份重要文件,可这刚进学院半刻不到就惹了校园中的恶霸,屡次三番找“他”麻烦不说……,最后居然还想喜欢人家,那那那也得看看她那位肯不肯了。
  • 毁灭者之全世界的误解

    毁灭者之全世界的误解

    且看一个世界通缉犯,如何在全世界的误解中,做自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界之天之极

    三界之天之极

    少年冯云,资质一般,偶得金手指,开始了他成仙之路。身伴美娇娘,手握君子剑一路腥风血雨,一路热血澎湃只为重上天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