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9500000002

第2章 宇宙洪荒 开天辟地

第一回

那么天、地、人,以及后来天下所归、三者贯其中而合三为一的“王”,以及“王”的称号“帝”又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对这个疑问,从上古时代以来,在我国就一直流传有这样一个神话,说是:

在太古时代,宇宙洪荒、天地玄黄,混沌一片,难分天地。有个叫盘古的人不知道怎么就出生了。出生时他被包裹在一团混沌之中。一天,他醒来,发现眼前一片漆黑,就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开辟出一条裂缝,于是轻而清的阳气上浮,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分别形成了天和地,他终于可以立于其间。随着盘古每日长高一丈,天也随之每日高了一丈,地也随之每日厚了一丈。盘古就这么整日顶天立地生活着。历经一万八千年后,天已经变得极高,地也已经变得极厚,盘古也累极倒下了。他的眼泪变成了江河,他的呼吸变成了风,他的吼声变成了雷,他的眼睛一眨就变成闪电,他高兴时天就是晴天,他生气时天就是阴、雨天。终于有那么一天盘古他死了,于是他的头化成了山岳,眼睛化成了日和月,身上的毛发化成草木、森林,体内的脂肪化成了海洋,他就是我们中国最早的人类祖先,是他开辟了天地。自盘古以后,大约距现在有一、二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又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和三皇、五帝以及诸姓氏族执掌“中国”的时代。

上面“盘古开天辟地”这个神话,在我们中国民间流传久远,经过世代口口相传和加工,成为民间有趣的故事,影响是相当广泛的。这个神话,早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太常卿”徐整所著的《三五历纪》里就有专门的记载。

但是,由于科学的普及,加上地质、考古的大量发现,尤其是社会进入近代以后,我们的地质学家、考古学家从地底下发掘出了大量的太古、上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化石、文物,结合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生物进化学科,可以明确:我们中国人类的祖先也是从猿、古猿、猿人、直立人、智人一路进化演变到现代人的,并不是从天而降、上天造化而来的。

科学普及的今天,大家知道伟大的恩格斯所著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已经对此有明确的阐述,为全世界的人类上古历史的空白填上了灿烂、坚实的发端,使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也是通过不断的劳动、经历了不断的艰辛争斗,才慢慢地学会战胜严酷的自然,慢慢地学会改变自己、不断进化、不断适应大自然,创造了我们中国人类自身的文明与历史。当然,还有更深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虽然能印证了我们中国历史的悠长,但她终究是一个美丽的神话而已。

但是,这个流传千古而且还将继续流传下去的神话,确也有她的意义所在。她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天地”不是神造的,而是人用自身的力量和作用来开辟的。因此,这类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我们中国的最初的祖先通过自身力量不断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用自己的努力劳动创造了世界的缩影。

从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竟然不是真正的历史,那么天、地又是怎么来的呢?生活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的最初的猿,究竟又是如何演变成我们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和人的呢?皇、王和帝的称呼又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

话说距今大约四十六亿年前的那个宇宙洪荒的最早时代,宇宙早就已经存在有一百亿年左右了。这时,浩瀚的宇宙中,一直有许多像我们现在日常所见的蒸汽一般的东西,它由云、灰尘和气体组成。说它像云,可它又偏偏是闪闪发光的,用现在人的眼光看起来可能更像星星;说它像星星,可它又偏偏是松散的,密度很低,更像是一团云。怎么称呼它好呢,天文学家很有才,管它叫“星云”。这些星云在宇宙中熠熠生辉,不停地旋转着。准确地说,这时候的星云还叫“弥漫星云”,因为它这时是广袤而稀薄的,还没有明确的边界,并且形状各异。

经过几亿年的不停运动,其中的一大团星云的表面温度慢慢地降低了下来,外面的一些部分因冷热作用就脱离了它在星云团中的位置,朝外方向飞去了。留下来的那一团中心部分,由于旋转力的作用,慢慢变小,于是密度逐渐变大,形成了“行星状星云”,慢慢凝结变成了太阳。

飞出去的那些星云同样道理,也慢慢凝结成了几大行星,但它们始终脱离不了原来的那团星云——太阳的引力,绕着太阳一刻不停地旋转。

现在我们知道太阳系里有九颗大的行星,其中有一颗就是地球。后来地球也有一次同样的裂变,分出的那一小部分变成了现在的月亮。

地球最初因为是四十六亿年前从太阳分离出来的,可以想象当初地球的温度有多高了。又过了几亿年的演变,地球的表面温度也渐渐降低了许多,由此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地壳。在那个天地玄黄的时代,地壳上面环绕着极其厚重的水蒸气,水蒸气外面又包裹着一层厚厚的阴沉沉的黑云,因此时不时降下阵阵热雨。那阵阵热雨还来不及降到地壳表面,又被地表的热浪所蒸发,重新化作水汽向上蒸发,如此循环复始、绵绵不绝。

由于地壳不断遭到这种水汽的降温,与其地壳下面的高温产生了冷热作用,时不时地产生地壳崩裂,岩浆喷发,或大或小,不知经历了多少次。那些随地球形成而与生俱来的,大量最原始的储存在地下岩石中的带有盐分的结构水、结晶水也不时随着岩浆以水蒸气的形式喷发出来,不过也是马上被蒸发了,只留下一些白花花的结晶。天长日久,这些结晶堆积的厚度让人难以想象。

在如此昏黑、湿热的地球上,一点点的太阳光也没有,有的只是红彻云霄的火山的烈焰,和不绝于耳的隆隆的地层崩裂之声,无数岩石、灰尘满空飞舞,真如天崩地裂一般。

这种可怕的时代不知经历了多少万年,地球表面的温度越来越低,沉降堆积起来的火山灰也越来越厚,地壳表面越来越像一棵巨大的核桃,形成了许多高低不平、凹凸无型的大山、沟壑。由于旋转张力的作用,地球慢慢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稍长、南北略短的椭圆形状。

随着地球表面温度的不断降低,使得天上多极了的水蒸气慢慢凝结成了雨水,终于降到了地面,流到凹处,便形成了汪洋大海。雨水还顺便带走了那些白花花的结晶。当然这盐涩的大海是经过了几亿年的漫长积累才逐步形成的。

当时的地球,除了一点点陆地,其余都被海水覆盖着。那时的“中国”地方,只有现在的泰山的山顶是露出海面的,其余则是一片汪洋。

至此,地球比起以前已经安静多了。可是天空依然相当浓厚,整日里黑云蔽天遮日,狂风暴雨不断光临,天长日久,硬生生地把地面的岩石也融化成了泥土,然后随着雨水流到海里去了。

这就是所谓天地初开时候的样子。那时地球上还没有出现生物,寂静一片。所以那个时代,生物学家叫“无生代”,史学家称之为“太古代”。

大约在距今三十六亿年至十亿年前的这段时间里,随着泥土流到海里去的一些矿物质,在地球原始大气中所含有的氨、甲烷、氰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碳、氢等物质的作用下,渐渐变成了极其微小的有机蛋白质,它又慢慢又演变成单细胞的水藻和细菌,这就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也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的祖先。

那个时代,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漂浮着这种半沉半浮的绿色植物。它似泡沫一般,在水中漂来浮去,越长越多,有时被潮汐冲到海岸边,便在没有一点生机的顽石上依附下来,越生越多,慢慢形成了比后来更绿、更大的苔藓。过了不知多少年,像紫菜、石花菜、海带、马尾藻之类的植物充斥了整个海底,绿碧红粉,煞是好看。

这些原始水藻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释放出氧气,使大气中开始慢慢含有了氧气。如此一来,海里也就平添了许多生机。无数微小的,靠氧气呼吸的有氧单细胞动物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瞧,这是极小的曙虫,那是长得像钱币似的圆圆的币虫,此外还有什么草履虫、鲛石虫、太阳虫等等。这些动物相当的小,有的小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可是它们确实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所有动物的最原始的鼻祖。

这些极其微小的虫类的身体是软的,因为它们没有脊骨,一旦离开了水就会死亡。于是,这些软软的极小动物为了生存,只得适应环境,开始进化。渐渐有一种比它们更适于生存的甲壳虫类动物出现了。

这种甲壳虫类动物的身体又扁又平,而且裂成三段,看起来像是薄薄的三片小树叶,于是我们叫它三叶虫。它是地球上繁殖最早的、可以离开水爬上陆地的动物,踪迹差不多遍及整个地球。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形似豆芽的、名叫海豆芽的贝类。再后来,大一点的动物也开始有了。横行霸道的螃蟹,挥舞着一对大螯,张牙舞爪地开始在海底慢慢地爬行了;身长丈余的海蝎子,翘着长长的尾巴高傲地在海藻里急急地穿来爬去;无数种类的鱼也开始在海里摇头摆尾地逍遥自在起来了。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北方地方,刚刚从海里露出了一片新大陆,在“中国”的东南方,也从海里露出了一条狭长的新陆地。这两块新出现的陆地在以后的岁月里,慢慢和“中国”地方连结成了一片。除了这两块新生陆地和原先泰山所在的那块陆地,中间的那两大片还是极目无边的茫茫海水。这时已经有现在的泰山、五台山、南口(BJ昌平)三处地方的山顶露出了海面。

这些动、植物在这般汪洋大海里占尽了先机,肆意地扩充着自己的地盘,尽情繁殖。鱼类在这个时代算是最高等的动物了,因为它有真正的脊椎,繁殖得尤其快,开始千千万万地滋生起来,可以说整个地球简直成了鱼的世界。这就是鱼类主宰地球的“古生代”。

那时水中动物相当繁荣,都生长得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许多鱼类为了自身的生存,相互争斗、吞吃,以大吃小,以强凌弱,你抢我夺,把个碧波荡漾的浩瀚海洋闹得天翻地覆。

到了距今四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一部分水中植物由于繁殖过快,便随着海浪慢慢向海岸边迁徙、蔓延。可是,海水是有涨有落的,一等到海水退潮时,一些植物就不免露出水面,甚至完全离开了海水。

那些不能适应这种环境的大部分植物自然也就消失了,剩下生命力比较坚强的小部分,尽管看起来表面已经干成了一层皮,但还多多少少保持着内部的一些水分,同时慢慢进化了其根部的吸水能力,不知过了多少年才变成陆地上的植物。

不久,海水中的动物也是同样道理,慢慢上了陆地。最初,是鱼类中的某种鱼进化成了一种叫肺鱼的,最先登上了陆地。当退潮时,它们就拼命钻入淤泥中,然后伸出头部用肺来呼吸空气。离开水,它们也变得能生存下来了。后来,陆地上像青蛙、蝾螈之类的两栖动物也渐渐出现了。不过,离水稍远一些的陆地还是没有生物的,依然一片寂静。

植物到了陆地上,其形状也开始慢慢改变了,还分化出不同的种类。当时,地球上的温度比现在还要暖和,根本没有冬天,因此植物是常青的,长得又高又大。像木贼、石松、羊齿一类的植物都长得相当茂盛。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去,可以说,当时的地球是大片碧蓝的海水映衬着其间一小块满目青翠的陆地,显得颇为幽静、奇美。

但此时的地球还远没有美丽的花卉和软软的芳草,更没有卿卿欢唱的虫鸟和翩翩起舞的蜂、蝶。有的只是大得吓人的蜻蜓,一对翅膀足有二、三丈长;蜘蛛也是大得恐怖,只是还不会吐丝、织网;巨大的蜗牛依然跟现在一样慢吞吞地爬行着。

这还是一个阴沉、寂静的大陆。只有不定期的火山爆发的巨响和冲天的火焰才能打破它的沉寂。火山爆发一次,地壳就跟着变动一次。渐渐陆地变高,海水自然也变浅了许多。

最后,“中国”地方与其北方、东南方的狭长陆地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演变终于连成了一整片大陆。这时候,海水已经完全退去,至多只留下许多沼泽地,这意味着鱼类的黄金时代到此结束了。

到距今大约三、四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泥盆纪晚期,因为大面积的海水已经消失,气候随之发生大变,渐渐变得奇冷无比。整个地球都处在冰雪的覆盖之下,许多生物都发生了大面积的死亡,仅存下来的小部分生物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爬虫时代”,也叫“中生代”。

其实在古生代行将结束前,爬虫就已经悄然出现。它是由两栖类动物演化而来的,而哺乳类和鸟类又是由爬虫类演化而来的。现代的龟、鳄鱼、蜥蜴和蛇都是爬虫类。爬虫时代开始后,冰雪又渐渐消融,这时,以前“古生代”的植物绝大部分都已经被地震积压到地层下去了,逐渐变成了煤层。现在地上又另外生出了许多植物,比如像棕榈似的苏铁、银杏、松、柏之类。当时的松、柏是一种矮小的常青植物,并不像现在的模样。

动物和“古生代”时候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可是后来如横空出世般地出现了一种空前绝后、凶猛无比的庞大的爬虫类,它独霸地球达数千万年,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恐龙类动物。它们最初可分为四类,即“杯龙”、“中龙”、“盘龙”和“始鳄”四类。

虽说这种爬虫类动物在“古生代”就已经出现,可后来越生越多,身子也越变越大。它们为了能四处觅食,不得不用若有若无的细小四足支撑着渐渐庞大的身躯,在潮湿、泥泞的沼泽地里勉强爬行。如此这般挣扎了几十万年,到“中生代”时候,居然进化成能用四足行走了,行走速度也变的越来越快。有几种还学会了用后足和尾巴来支撑庞大的身躯,专门腾出一对前足用来觅食。于是它们长得越发高大无比了。

梁龙足有八、九丈长,雷龙全身竟有六、七头大象重,还有食肉的暴龙尤其凶猛无比。这个时代的所有动物统统被它们吃得叫苦连天、走投无路,只剩下一些跑得够快、躲得够远的动物才保得了性命。终于有那么一天,整个地球上可以吃的东西,差不多都让大胃口的恐龙吃得差不多了,它们已经很难找到足够的食物来果腹了。有时,一大群饥肠辘辘的恐龙在吃食时,遇到其他一群同样饥肠辘辘的恐龙来抢食,于是便会发生一场恶斗,甚至自相残杀,相互吞吃起来。

它们在争斗的时候,常常会杨起浑身的鳞片,竖起颈部的粗硬鬃毛,嘴里一边像暴雨般地喷出腥臭难闻的垂涎,一边迅疾地拼命用尾巴拍打水面,溅起堆积如山的滔天浑浪,弄得天昏地暗,水沫漫天飞溅,如同云雾弥漫一般。在此背景下,它们张开血盆大口,露出两排白森森的利齿,跃起庞大的身躯扑向对手,看起来犹如腾云驾雾一般,张牙舞爪地与对手搅成一片。

看到这副情景,您是不是觉得有点像中国传说中的龙?对,它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龙的原形。

每当它们争斗时,其身边那一望无际的森林、沼泽,常常被它们践踏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耸立的崖石也常常被它们钢铁般的大尾巴扫碎,又像冰雹般地纷纷落下,要不了多长时间,周边方圆几里地方便会被它们夷为平地。一些逃得慢的动物,不是被踏成肉泥,就是被暴雨般的碎石砸成血浆。等到一切恢复平静,云开雾霁,天清地明时,早已是地貌全非、大地变色,剩下的只是无数残鳞和几洼血浆。

那些生活在水里的蛇头龙、鱼龙,陆地上的剑龙、鳃龙,天空中的翼手龙、蝙蝠龙、羽齿龙等等,哪一个也不是善主,个个凶残成性,日日斗来斗去。这种恐怖的疯狂杀戮,就是恐龙们的日常生活。在几千万年的爬虫时代中,天天如此。真是一个鱼潜龙翔的时代。

翼手龙又名飞龙,大小和现在的乌鸦差不多,模样长得还算俊俏。它一双前足的小趾与身体连有一层薄薄的膜,可以飞翔。因为这时它的身上还没有羽毛,所以仍然属于爬虫,和蝙蝠龙、羽齿龙没有区别。后来它的一双前足慢慢进化成只有三个趾爪的翅膀,尾巴也变成了一条长骨,长骨两侧有了整齐的长羽毛,全身的鳞片换成了一身羽毛,这时看起来有点像现在的鸟了。它也确实是鸟的鼻祖。后来渐渐又衍生出了许多鸟。

水里的各种恐龙也逐渐进化成了多种鳄鱼,还新出现了章鱼、乌贼、海龟、蛤蜊、贝之类的动物。

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也就是白垩期晚期,地球上已经分出了冬、夏和雨季,全年一半以上时间是寒冷的冬季。受不了寒冷的生物又开始面临死亡,尤其身躯庞大的恐龙家族,本来就由于食物不足,整日为食争斗,外加寒冷的气候和不断的剧烈地震,就渐渐衰微减少,到最后,这不可一世的恐龙竟然落到约百分之七十灭种为止,其他恐龙经过进化,适应了环境,还苟延残喘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据说到夏、商、周朝时期仍有偶尔出现,《左传》中就有记载说,公元前522年,郑国都城外的“洧”水(注:古水名。即今双洎河的上游支流)里有龙争斗的场景。但它终究还是没有逃脱灭种的噩运,剩余的极小部分通过演变,转而进化成了其他种类的动物存活了下来。现在,我们除了在博物馆里还能看到它们的化石外,再也看不到这曾经独霸地球几百万年的物种的踪迹了。大自然的力量是何等巨大啊!

恐龙的灭绝,意味着爬虫主宰地球的时代的终结,地球也从此进化到了哺乳动物繁盛的“近生代”时期。

爬虫时代末期,也早已有了哺乳动物,它们为了抵御寒冷,身上竟渐渐长出了一身温软的体毛。进入“中生代”与“近生代”的交替期,尽管气候越变越冷,但它们的体毛也变得更加厚软、浓密起来了。经过几万年的不断进化,便形成了有毛的动物。再加上它们的幼崽是胎生的,在哺乳期里就把觅食、避害的知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幼崽。这是因为哺乳期一结束,幼崽就得离开自己生活的缘故。所以在那个寒冷的时代,哺乳类动物能够比较安全度过,而卵生的爬虫类动物由于不懂得照顾幼崽,冻死了许多。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相似,身上也有羽毛可以保暖,也懂得哺育、照顾幼鸟,所以它们和哺乳类动物一起渐渐变得繁盛起来了。

近生代初期,寒冷的冰川期已属强弩之末。当时“中国”地方的整个大陆又开始渐渐进入四季如春的温暖时期,各种植物非常茂盛,一派郁郁葱葱的样子。大片的森林连绵不断,浓荫蔽日;林中地面上,长满了绿茵茵的嫩草和馨香四溢的各色鲜花,万紫千红,争妍斗艳;林间飞舞着婉转欢唱的小鸟和成群追逐寻芳的蜂、蝶。这种情景在地球上是从未有过的。

在如此这般繁华美丽的环境里,哺乳动物们尽情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繁衍自然也特别旺盛。不过,它们的模样和现在是大不一样的:马有五个脚趾,身子只有现在的狗大;而狗却大得像现在的熊一般。毛象,那时遍布整个“中国”地方,体型比现在的大象还要大许多。还有一类猫,牙齿尖利异常,像刀一样,后来越变越大,就变成了剑齿虎。此外还有骆驼、犀牛、豺、狼、羊、鹿等等,真是数也数不尽,哺乳动物迎来了它们繁盛发展的时期。

在当时的众多的哺乳动物中,最灵敏的就数猴子了,种类也最多,成群地生活在现在的亚洲、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森林里。因为当时地球上的大陆是一块整体,这些猴子可以满世界乱跑,只要有森林、果子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身影。于是这些猴子渐渐散布到了世界各地。

由于现有化石证明,最古老的类人猿出自现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一带,而人类考古又是以发现化石的地名来命名的,所以才有人类源自非洲这一说法,仅此而已。如果哪天在别的地方发现了新的年代更久远的类人猿化石,又能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相信这种说法也是可以改变的。

当时小的有猕猴、狐猴等,大的有矮猴、鼻猴、黄河(流域)猴、上新(HN猴、猩猩、狒狒、猿等布满了“中国”的大陆地方。有一种猿和人有那么一丁点儿相似,后来慢慢进化成一种古猿,它就是我们人类的鼻祖。它正式的名字叫“古代类人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森林古猿”。它们终日生活在茂盛的大森林中,终年享受着吃不完的甘美野果。这时距今大约有二、三千万年前。

这种快乐暖和的日子持续了大约几百万年之久。渐渐因为许多火山又陆续开始爆发,陆地大面积凸起,海水随之大面积退去,气候也再次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变冷起来,再次分出了冬、夏两季,大地不再有以往那种万花似锦、终年长春的美景了。

到了距今大约二百多万年前的时候,地壳忽然又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动,无数的火山相继爆发,地层如翻江倒海般地变化了无数次,这边塌陷了下去,那边就凸鼓了起来,地球上整块的大陆开始分裂、漂移。陆地上陆续形成了很多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XC高原、秦岭、南岭等等就是在那时候形成的。在这些雄伟的大山脉之间,还形成了浩浩荡荡的长江、黄河等几条大江河川。“中国”大陆东部的陆地也凹陷下去了,形成了现在的黄海、渤海。

如此之大的地质变化,自然影响到了自然环境和自然气候。

当时,气候忽然寒冷了许多,整年气候变的冬长夏短。即使是现在的春、秋二季时节照样是西风呼呼、北风浩浩,落叶萧萧,和冬季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并且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高耸,南方带有充沛水汽的湿润云层被阻碍在了山脉的南边,使得山脉北边的整个亚洲中部地区的雨量减少,日趋干燥。雨量一少,茂密的大森林所需要水分也就不够了,渐渐变得枯败的多而生长的少,森林面积一天天地缩减,林中野果自然也日趋减少,尤其是寒风一起,可采摘的果子更是寥寥无几。

这时,习惯林中生活的动物就开始感到忧愁了,眼见着自己的食源越来越少,身子也日感瑟瑟发抖,在这种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被迫陆续向森林还较多的低海拔地区迁移。正是:

世间生物源于水,兴旺衰落气候定。

同类推荐
  • 野猪猎人在行动

    野猪猎人在行动

    明未,外有凶恶的满清建奴,内有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南明小朝廷内斗不断,乡绅虚伪,士子清谈误国,军阀自私,各势力争权夺利....请看打猎队员沈卫国,闯入如此的局势,如何生存如何发展...
  • 枪炮与砍杀0

    枪炮与砍杀0

    刀与剑的优雅贯穿了人类的历史,枪与炮的轰鸣打开了人类新世界的大门,青铜与钢铁,煤炭与汽油,人类的战争以狼烟为序曲,以硝烟为终章。当乱世将至,刀剑将再次饱饮鲜血,枪炮将再次打开地狱之门,战场,是战士的归途,也是生命的深渊。这个故事不是救世主的传说,它只是小人物的死亡与救赎。
  • 锦衣血途

    锦衣血途

    穿越成锦衣卫,不搞事情陈啸庭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由此而始……地痞、奸商、豪绅、贪官、阉竖、国贼……通通被他拿下!小旗、总旗、百户、正副千户……他也一路高升!庙堂江湖,一路血途! 欢迎加入锦衣血途,群聊号码:770873186PS:已有两百万字完本老书《魏武侯》,人品保证,大家放心阅读!
  • 大宋帝国三百年(套装共七册)

    大宋帝国三百年(套装共七册)

    《大宋帝国三百年》以正史为基础,以野史和民间传说为作料,对赵匡胤开天辟地五十余年的历史故实进行了全景再现。既忠实于历史原貌,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不乏真知灼见,字里行间蕴味深远。细密处丝丝入扣,宏大处惊心动魄,呈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大历史图画。
  • 黄巾少帅

    黄巾少帅

    一觉醒来,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张角的儿子,黄巾再起,张康决心逆天改命,绝不向命运低头!
热门推荐
  • 萌娃驾到:鬼少的麻辣鲜妻

    萌娃驾到:鬼少的麻辣鲜妻

    他是冷漠只顾修炼的鬼少,修炼路上碰到瓶颈,什么?只能跟一个至阴之年、至阴之月、至阴之日、至阴之时出生的女子结合?为毛她刚好就是那个至阴人?不要,她不要被当成道具;然而,一笔交易让她心甘情愿献身,等等,鬼少,你留下东西了…………五年后、“妈,门口有只鬼找你。”“……”
  • 藏蓝爱情

    藏蓝爱情

    蔚蓝天空下,剑与天平的铜徽下,汇聚着藏蓝色警服学子的青春与梦想。
  • 我的古村

    我的古村

    我要为我的先人,我的长辈,以及我的乡亲们,立一座不高不矮的文字碑。
  • 水晶之恋之恋上你的巧克力奶茶

    水晶之恋之恋上你的巧克力奶茶

    大大第一次写,也因小升初压力,所以会不定期更新,请各位亲们原谅大大,多支持我!谢谢!之后我会建群邀请大家!欧巴!撒浪嘿呦!开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吧!
  • 娇妻归来:总裁,离婚吧

    娇妻归来:总裁,离婚吧

    她摇身一变成,嫁给了洛城最有权势的男人为妻!可是她的婆婆对她不屑一顾,甚至小三都敢公然登门要她离婚!林诗萱的婚姻磕磕碰碰一路走了三年,最后她一张离婚协议书交给全城的首富手里。但是这个男人却说自己的婚姻不允许有离婚!
  • 乱世小土匪

    乱世小土匪

    这是一个最混乱的年代,群雄争霸,杀伐不断,人命如草芥,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英雄辈出,美人如玉谋臣如妖。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试看我辈笑傲苍穹……
  • 姬战星宇

    姬战星宇

    为了追逐真相,从末世走入星空大宇宙,再到超脱,原来……
  • 农门逍遥小医女

    农门逍遥小医女

    林小小,一个正儿八经的农家出生女子,本来想的是友爱兄长,孝顺父母,可是,一不小心,就被一个大佬给盯上了。甜文欢迎来入
  • 只因喜欢所以陪伴

    只因喜欢所以陪伴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青春与职场上的恋爱故事,男主孩童时的初恋,在他的一次同学聚会后,终于再次相见,从而恋爱的故事。
  • 小道士寻仙

    小道士寻仙

    乱世中,一个小小的孤儿就像一叶飘零的孤舟,为博得生存的希望,踏上茫茫的征途,人世的险恶,需要自己去一点点品尝,为了查清掌教突然间的离去,只得自己去面对所有的不公平,踏遍了荒漠,大海方知这世间最宝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面对千奇百怪的遭遇,也只得用一腔热血去化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