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99000000021

第21章 身经百战——黄新廷(1)

黄新廷(1913~),湖北省洪湖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9师连长、营长,第4师12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358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358旅旅长,西北野战军1师师长,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候补委员,第十二届**********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黄新廷,1913年10月4日生于湖北省沔阳县宋家墩(今属洪湖)一个贫寒的渔民之家。

腐败的清王朝刚刚被推翻,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给中国人民带来一片光明,但长夜难明的旧中国毕竟黑暗得太长久了,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黄新廷的父亲黄登庸,虽是村里渔民中的佼佼者,生活却是每况愈下。靠着从祖父手中继承下来的两间茅草房、几支渔叉和与大哥共有的一个不像样的小渔行,靠着一双勤劳能干的手,父亲黄登庸长年累月地迎着洪湖的水浪风雨去驾船捕鱼捞蟹,起早贪黑地带着一船船鲜货下武汉,跑仙桃,总盼望那些活灵灵的鲜鱼能多换来些银钱和米粮,逐步改变贫寒艰难的苦日子。但是,年复一年,从仙桃到武汉,在军阀、豪绅、渔霸和恶棍手里,换来的常常是敲诈勒索、欺压和凌辱,就是换不来一家人的温饱。沉重的生活重担落在与父亲共患难的母亲身上。黄新廷的母亲,是村里出名的贤慧善良的妇女,她不仅把自己的一生默默地献给丈夫和儿女,还经常关怀着村里的乡亲,节衣缩食去接济他们。母亲平时除了操劳家务外,一年到头都要到湖畔荒野去捞水草、挖野菜,帮助父亲下湖捕鱼,外出卖鱼。特别是到了夏天,不论是骄阳似火的炎日,还是风雨交加的晨昏,她整天泡在湖里采摘菱角。数不清湖里的风浪、莲荷的枝叶和菱角的尖刺在她身上留下了多少伤痕和印记。她那一双手一层层地掉皮、裂口、流血、化脓,直到像长满了密密的鱼鳞一样。就是这双手,年复一年地从湖里为全家摘捞出将近半年的粮食——菱角、水合子(一种能食的水草)和野菜。

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父亲确实见多识广,思想开通,从不安于贫寒受气的艰苦岁月,也不把孩子关在茅草房里,拴在三尺渔船上。黄新廷是老大,下有一弟一妹,父亲外出卖鱼就常带着他,使他幼小的心灵和天真的眼睛,早早地就去接触、认识黑暗的旧社会。黄新廷从小耳濡目染,看到的是父亲的勤劳苦干和受人欺压,母亲的善良艰辛和贫苦病弱,穷人数不清的苦难和富人享不尽的荣华,以及种种尔虞我诈和弱肉强食。父亲常愤然出口的“世道不平啊”这句话,像一粒种子埋在他的心里,给了他一个好强争胜、耿直不屈、不畏权暴的性格。他9岁到11岁,虽然家境艰难,父母仍送他到私塾念书。然而,他常常因帮助家里劳动而中断读书,两年中实际上读了不到半年书,比起那些终日不愁吃穿的富家子弟,黄新廷在先生眼里自然是“孺子不可教”,于是伴随而来的总少不了一顿沉重的手板子。

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来到了洪湖,大革命的风暴卷起了洪湖的浪涛。洪湖地区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发动起来了,黄新廷的父亲黄登庸不仅是农运的骨干分子,还被选为农会委员。不久,******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洪湖地区像全国各地一样,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鲜血染红了湖水和土地。但是,革命者没有被吓倒,没有被杀绝,他们从血泊中站了起来,在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的号召下,举起了武装起义的旗帜,反抗******的屠杀政策。武装起义的枪声也在洪湖地区震响。

1928年,黄新廷16岁时,贺龙奉****中央指示来到洪湖地区。在他和周逸群的领导下,洪湖地区的共产党组织恢复并发展起来,以农民为主的群众运动像洪湖的浪涛掀起阵阵波澜,暴动队、游击队如雨后春笋拔地怒长,宋家墩自然也卷进了这场浪潮之中,黄新廷的父亲黄登庸再次当选为村农协执行委员,黄新廷也被选为区少先队长。1929年,黄新廷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黄新廷开始了改变世道不平的革命生涯,他在百里湖区,站岗放哨,送三角信;在柴村荒野,查路条、探敌情。一次,反动民团100多人窜到宋家墩来“清剿”,由于敌众我寡,村里的革命骨干都及时转移了,留下他侦察敌情。他靠着年纪小做掩护,凭着勇敢和机敏在敌人住处出出进进,一会儿倒茶送水,一会儿端饭递烟,手脚勤快“伺候”周到。敌人哪里知道,就是这个“伺候”他们的矮瘦少年,已把他们的指挥所、岗哨、住处摸得一清二楚。第二天,他身背竹筐出村装着去割草,悄悄给游击队送去了情报,使游击队当晚趁黑夜给敌人以狠狠的打击。不久,省里的国民党保安师一个团又来骚扰,有一个营的人开到了离宋家墩约20里的岔河口镇。当时,黄新廷他们只是一支40多人的小游击队。强敌压境,怎么办?他们不惧强敌,连夜过湖疾行突袭岔河口镇。土枪土炮响成一片,敌人弄不清来了多少红军,乱放了一阵枪,第二天一早就慌忙乘船撤走。敌人撤走时连抢掠来的财物也没来得及带走,游击队又将这些财物一一归还给乡亲们。这一仗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夜袭战,但却是一支40多人的小游击队赶走了敌人一个营,是以少胜多的一仗,也是黄新廷半个多世纪身经百战的戎马生涯中的第一仗。

1930年金风送爽、秋染大地时节,18岁的黄新廷来到湘鄂西根据地军委分会警卫营当战士。虽说黄新廷已18岁了,看上去只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大孩子。然而,就是这个貌不惊人、沉默寡言的黄新廷,到部队就十分认真地学射击,不声不响地干重活,不久便引起了干部们的注意和喜爱。

由于黄新廷表现突出,上级先调他去当青年干事,时间不长又送他到红军学校二分校去学习。半年多的军校生活,不仅学了军事、政治,还参加了两次战斗,提高了军政素质。1931年夏天,19岁的黄新廷从红军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独立团当排长。这时的黄新廷,年轻,有朝气、有理想、有干劲,又刚从军校毕业,多么想好好干上一场。但是,生活的道路并不平坦,他和红2军团的广大指战员一样,在以后三年多的时间里,走着一条坎坷、曲折的艰难道路。开始,他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而实际上,就在从湘鄂西根据地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同围追堵截的敌人浴血苦战的艰难日子里,在红二军团(红3军)的上层,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斗争,牵动着甚至决定着整个红二军团指战员们的命运。这场斗争是由****中央派到红二军团担任主要领导的夏曦发动的。他给红二军团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尤其连续四次进行错误的“肃反”,使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蒙受不白之冤而悲惨地被杀害了,把一个正在胜利发展的红二军团搞得一片恐怖,人人自危。在红二军团发生严重内部危机时,敌人也乘隙加紧进攻。双重的打击,使红二军团遭受惨重损失,最后不得不忍痛退出洪湖根据地。

1932年初冬,黄新廷被撤掉排长职务,到红7师手枪队当副班长。这时,红二军团从洪湖突围出来辗转到了湘鄂边山区。山区的初冬已是雪飞冰冻,寒气袭人。就在这样的苦日子里,“肃反”仍在进行,部队里弥漫着一片不安和恐怖的气氛。一天夜晚,黄新廷被莫名其妙地捆绑起来,说他是“反革命”。打鱼郎出身的黄新廷是一个什么样的“反革命”呢?原因很简单,原红军军校二分校校长、湘鄂西军委分会参谋长唐赤英被搞成“大改组派”,他的学生当然都是小“改组派”,黄新廷也不例外。然而,在黄新廷身上找不到任何“反革命罪行”,审查了三个多月,不得不把他释放了。在三个多月的受审期,黄新廷没换过衣服,没洗过澡,没理过发,像一个十足的囚犯。出来后,一位好心的战友送给他一套衣服。他换下穿了三个多月没离过身的破单衣,发现衣服缝里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虱子,当他把那身破衣服投入火堆,被烧的虱子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时,他难过得哭了。他虽然被放出来了,但仍背着“改组派”的嫌疑不被信任,继续受审查。他被编入“训练队”,每天都去抬担架、挑药担、背粮食,干着苦工活。后来他又被编入被称为“改组派连”(成员都是“改组派”嫌疑分子)。在这个特殊的连队里,黄新廷从战士当到连长。遇到有战斗任务时,就把这个特殊连队放到任务最艰巨的位置上去,把他们当做牺牲品。在一次战斗中,他们使用的枪是刚从驮子上卸下来的,锈得连枪栓都拉不动,每条枪只发5排(25发)子弹,却要求他们打垮敌人一个保安大队。这个仗打不赢要被杀头!黄新廷带领全连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抢锈擦掉,拉开了枪栓。战斗中,黄新廷身先士卒,带领全连猛打猛冲,敌保安大队抵不住便四散溃退。在另一次战斗中,黄新廷连奉命攻打省保安师一个营的阵地,并要求把敌人赶到20多里以外的白果垭去。黄新廷仔细侦察了地形,决定兵分两路,利用森林做掩护迂回到敌阵地两侧进攻。他们迅速摸到敌人阵地前,喊着杀声冲上去。敌人措手不及,慌忙向后溃退。他们一直紧追,翻过几座山头一直追过了白果垭。战斗任务完成后,他们连不仅无一伤亡,还缴获了不少汉阳造套筒枪和弹药。上级决定奖给他们一块不到巴掌大的“锅巴盐”。还有一次战斗,师长汤福林到前边去了,后面的部队意外地同敌人遭遇了。在失去上级统一指挥的紧急情况下,黄新廷和另外两个连长商量,决定主动去支援后面受敌的部队。三个连队在黄新廷的统一指挥下冲杀过去,把敌人打退了,黄新廷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缺医少药,只得用南瓜和金钱草去敷住伤口。后来,黄新廷被调到军分会去当副官,管生活,事情既多又杂,有时还要对付敌人的突然侵袭,但他都完成得很出色。不久,管理科长调走了,他又代理了一段时间管理科长。

1935年初,在红二军团推行的错误的“肃反”得到纠正,黄新廷被任命为军团一个主力团——红4师12团参谋长。

这时,红二、六两军团已在黔东胜利会师,组成了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为首的领导核心。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继红一方面军之后又一个伟大长征。在长征途中,无论是突破天险乌江,还是迂回转战于乌蒙山区,12团总是担任前卫团的重任,像一把尖刀为红军大部队在前披荆斩棘,浴血开路。1936年3月,在云南宣威以北来宾铺地区与滇军两个旅激战中,团长钟子庭壮烈牺牲,贺龙为失去一员爱将难过得落了泪。12团确实是贺龙手里的一把尖刀,他终于选中了黄新廷去担此重任。这时,黄新廷年仅22岁。

摆在年轻团长黄新廷面前的任务,是同团政委朱辉照一起率领全团1000多名勇士为整个红二军团抢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当好开路先锋。

进入云南境内后,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的率领和指挥下,佯攻昆明,强夺宾川,复转鹤庆,三步高棋把10多万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调动、甩开在百里之外,尔后又掉头疾赴丽江山城。而这时,国民党军又在梓里桥一带调兵布阵,挖沟筑碉,严防红军渡江。作为红二军团前卫团的12团,在黄新廷率领下到丽江后,又连夜急行军百里到达石鼓镇渡口。这里是有名的长江第一弯,从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间由北向南奔腾而来的江水,到了这里被迎面屹立的玉龙雪山阻挡,掉头转而由西向东咆哮而去。黄新廷策马江边昂首四望,但见北边江水滔滔,两岸峭壁直立,部队无法渡过。他再向西观看,江面忽而坦阔,忽而狭窄,如果敌人以重兵卡住几处要隘,部队也难轻易渡过。江对岸只有一些民团防守。黄新廷一面观察沿江地形,一面派侦察员四出察寻,找到了一只敌人未来得及拉走的小木船和三名船工。为了抢时间过江,黄新廷派人将小木船拉到5里路外的木瓜寨渡口。因为这里江面较窄,渡江往返一次仅需半个多小时,且对岸松林密布便于部队渡江后隐蔽。黄昏时分,黄新廷亲自率领早已选派好的一个加强班登上小船,三位船工掌舵摇橹,借着苍茫暮色的掩护,在急流恶浪中闯过了江。当黄新廷双脚踏上江东岸遍布卵石的沙滩时心中极为兴奋,他立即在几个要点设置警戒,并派出侦察人员迅速沿江侦察地形和敌情。由于远离敌重兵,眼前的敌地方民团威胁不大,他就命令部队点起松明火把,以加快渡江速度。经一夜奋战,12团全部渡过江,为红二、六两军团抢渡金沙江打开了通路,使两个军团的部队仅用两天时间就全部渡过江去。直到这时******才得到红军已渡江的情报,急派几个纵队赶到石鼓,但为时已晚,红军早无踪影。

过金沙江后,攀悬崖,上陡壁,踏上了青、康、藏高原。这一带,到处是白雪皑皑和高耸云天的崇山峻岭。远观雪山,银装素裹分外壮丽,而一旦靠近了它,它就变得像魔鬼一样可怖又可恨了。雪山上,冰封雪覆,道路难辨,空气稀薄,呼吸困难,且气候瞬息万变,时而天气晴和,时而狂风暴雪。黄新廷和他的战士们此时还都只穿着单衣,有的人还打着赤脚。他在齐腰深的积雪中小心翼翼地探步前进,给后续部队踩出一条道路来。无情的雪山夺去了他们这个前卫团数十条宝贵的生命。他们还受到当地反动民团在险要隘口投放垒石,开枪阻击。雪山寒路难行,但终于被红军征服了。

翻过哈巴雪山,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甘孜。会师后,奉中央军委命令,红二、六军团正式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

这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踏破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抗日烽火燃遍了白山黑水和长城内外。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黄新廷跟随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走过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挥师北上。

卢沟桥的枪声,开始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为适应全国抗战的形势,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红二军团改编为120师358旅。120师在贺龙师长率领下,开赴晋西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

这时,黄新廷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又留校在一大队担任副队长。然而,他的心早已飞到敌后晋西北战场。1938年4月,还不到25岁的黄新廷调回358旅716团任团长(廖汉生为政委)。他又回到了敬爱的贺龙身边,回到了朝夕相处、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中间,并且从这时直到1941年,一直担任716团这个120师主力团团长的职务。716团的勇士们和兄弟部队一起,从晋西北的深山沟到冀中的千里沃野,发扬了红二军团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用刺刀、手榴弹和血肉的身躯一次又一次地严惩了日本侵略者,打出了威风,被称为“亚六”团,在冀中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流传着许多他们神奇般的战斗故事。

1938年的初冬,358旅为粉碎日军5万余人对晋察冀北岳区的围攻,在同蒲铁路沿线破坏交通,寻机歼敌。一天中午雪后初晴,头天冒风雪去侦察敌情的716团参谋长刘忠带回一个重要情报:侵占五台县城的日军蚋野大队700余人于当日凌晨袭扰了高洪口。

团长黄新廷、政委廖汉生与旅首长张宗逊、张平化,经过周密分析,判断这股未带给养、孤军出动之敌,当晚或次日晨必将返回五台县城。他们决定,在敌归途必经的山高沟深、便于伏击的滑石片设伏歼灭该敌。担当伏击重任的就是黄新廷的716团。

担此重任非轻易之举。敌人是现代化装备,火力强,716团在这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况且,敌人自高洪口到滑石片仅20多里,而716团距滑石片50多里,要设伏就必须先敌到达,从而居高临下迫敌为瓮中之鳖,才能变敌优势为劣势。张宗逊旅长强调指出:“关键在于一个快字,要和敌人抢时间。”

黄新廷、廖汉生率领716团,进行紧急动员之后,连刚刚做熟的晚饭都没顾上吃一口就出发了,50多里积雪结冰、崎岖难行的山间小路,仅用了四个多小时。当部队迎着朦胧月色和凛冽寒风而满身流着汗水赶到滑石片,向沟两侧高山设伏阵地运动时,时针才指向九点半钟。就在这时,不远处已传来敌人的皮鞋声、马蹄声和嘈杂的人声,敌人果然来了。由于716团先敌一步到达了设伏战场,战斗的主动权稳操在716团手中。

为便于指挥,把团指挥所前移到担任拦头阻敌的第3营。当第3营各连下到阻击地带时,发现敌尖兵分队已在沟底过去了10多人,不能再迟了。黄新廷立即下达命令,突击队勇猛向敌人开火,打得骄横的日军茫然失措,他们做梦也不曾想到,在这野岭深沟里会突然冒出八路军来,顿时乱作一团。但敌人毕竟训练有素,不久又重整了队伍,以骑兵并配以猛烈的火力反扑,企图夺路出沟。黄新廷亲临3营指挥作战。3营长王祥法脱掉棉衣,提枪携弹带领战士猛扑沟底,把冲过来的敌人全压了回去。与此同时,担任拦腰截断和兜尾压底任务的1、2两个营也向敌人发起猛攻,5连飞速占领了东山坡制高点上的一座小庙,打乱了敌人的指挥;1营死死压住口袋底,打得十分激烈艰苦。一时间,滑石片沟上下枪声阵阵,硝烟弥漫。经四小时激战,敌人像一条被斩成数段的巨蟒进退维谷。

这时,张宗逊旅长下令发起总攻。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勇士们犹如猛虎下山冲向敌群,用刺刀、手榴弹和敌人展开肉搏。拂晓,敌人除20多名漏网逃生外全部被歼,沟里到处都是日军官兵和军马的尸体,两门山炮和四门小炮完好地驮在马背上,各种军用物资不计其数。这是120师到晋西北敌后第一次取得的大胜利,第一次缴获了日军的山炮。

战后,国民党驻120师的联络官不相信同日军大约相等兵力而且武器低劣的“八路”,竟能歼灭骄横善战的优势敌人。贺龙让人给这位联络官送去两件日军呢大衣和一把指挥刀,在实物面前他才哑口无言表示信服了。

滑石片战斗的硝烟刚刚消散,黄新廷、廖汉生又率716团随贺龙挺进冀中。冀中平原,沃野千里,辽阔富饶。120师奉****中央之命到这里执行三大任务: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支援冀中新建的抗日武装,扩大自身的力量。716团踏上冀中大地的时候,日军正在这里疯狂地进行着第三次“围攻”。这里新组建的抗日武装和人民群众,都睁大眼睛,对由贺龙亲自带领的老八路寄予殷切的期望。

120师尽管千里跋涉,人地两疏,对平原作战缺乏经验,加之日军的进攻来势凶猛,但在贺龙的指挥下,立即投入了对敌斗争。716团利用平原村庄多的特点,变村庄、村沿、房屋为阵地,把侦察和警戒人员一直派到敌人的眼皮底下,敌人稍有动静就能立即知道,准备迎战。部队经过充分动员教育之后,不仅人人抱着求战必胜的信念,而且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值班部队晚上连背包都不打开,个个倚墙而睡,时刻准备投入战斗。在冀中兄弟部队配合下,716团在初到冀中的一个多月里,四次战斗连战连捷,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老八路的赫赫威风,连续粉碎了敌人三次“围攻”。

初战曹家庄,716团迎头痛击了在冀中平原横冲直闯的日军。接着,在大曹村打了个预期遭遇战,3天内打了两个胜仗,歼其400余人,使不可一世的日军在冀中平原上第一次遭到痛击和惨败。在黑马张庄,黄新廷巧设伏兵,以神速的动作和勇猛无畏的气概,伏击了从河间县城出动下乡骚扰的400多日军,激战竟日歼其近半,幸存者认输溃逃。这是一次成功的伏击战。从此,日军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到处抢掠骚扰了。

老八路连战皆捷的胜利喜讯,极大地鼓舞了冀中的广大人民群众,“亚五(715团)、亚六(716团)”的英名到处传扬,贺龙的神威慑敌胆。而解放了的冀中广大人民群众,打心眼里热爱这支骁勇无比的人民子弟兵。他们把刚烙好的大饼,刚煮熟的鸡蛋,刚宰杀的整猪整羊装上大车,或塞满条筐,撵着送给子弟兵。一次,一个正在吹吹打打迎亲的小伙子,路遇“亚六”伤员的担架,连挂红带花的喜衣都顾不得脱就去抢着抬担架,有人劝阻他,他却说:“没有你们来,哪有我的喜事。”他硬是抬了好长一段路。40年后,1985年黄新廷重访冀中,人民群众听说当年“亚六”的老团长回来了,扶老携幼前去看望他。一位80多岁的老人,当年与黄新廷共同战斗过的村干部,激动得泣不成声。

日军不甘心在冀中的失败,特地把在南京大屠杀中立功而人人佩戴“勋章”的吉田大队调来冀中,妄想依仗这张王牌消灭威名远扬的贺龙指挥的120师。而事实的结局却完全相反,贺龙为他们准备的是“效忠天皇”的坟墓。

一天晚上,120师七个团在师部驻地召开会师庆祝大会。正在看戏时,师参谋长周士第把黄新廷悄悄叫走,告诉他,日军吉田大队800余人拉着重炮和满载弹药的80多辆大车,从河间县城出来骚扰,今晚已在西面的三十里铺宿营,估计明天要进攻齐会。贺师长认为,齐会附近是敌寡我众的有利地形,下决心歼灭它。周士第向黄新廷交代任务说:你们团首当其冲,特别是驻在齐会的3营,一定要坚决守住齐会,粘住敌人,为贺师长部署兵力全歼该敌创造条件。为此战,贺师长在大会上亲自做了动员,他对716团说:“你们不是住在齐会吗?要特别注意喽!今晚大家辛苦一下,熬个夜,把工事修好,准备和鬼子干,来多少就消灭他多少!”庆祝会变成了战前动员会,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士气高昂。

会后,黄新廷同团政委金如柏、副政委黄新义、参谋长王绍南、政治处主任颜金生等,又对本团作战任务进行了具体研究和部署。作战方案定下后,黄新廷连夜骑辆自行车到齐会去亲自给3营部署任务。他告诉3营营长王祥法:这将是一场恶战,而固守齐会,吸住敌人,大量杀伤、消耗敌人,为上级调整部署围歼敌人赢得时间,为全歼敌人创造条件,是使整个战斗顺利发展和取得胜利的关键。他们又研究确定了利用有利地形和街巷房舍,层层阻拦、节节抗击的具体打法,叫敌人欲攻难进,欲罢不能,将敌死死地牵制在齐会,并抓住战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法一确定,王祥法立即部署兵力构筑工事,把村沿和房屋变成了抗击的阵地和坚固的堡垒。次日晨,吉田大队果然向齐会发动猛攻。716团3营面对敌人猛烈的炮轰、密集的弹雨,依托村沿工事和房屋顽强抗击。日军猛攻未能突破3营阵地,就施放令人窒息的毒气,燃起熊熊烈火,妄图以此毒辣手段拿下齐会。3营指战员不畏强敌,不惧毒气和烈火,按照黄新廷规定的打法,从村沿到村内,逐房逐院、逐街逐巷同敌人展开争夺战,迫使日军每前进一步,每占一堵墙和一间房,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3营的勇士们用顽强的战斗拖住了敌人,大量杀伤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在3营抗击并拖住敌人的同时,黄新廷指挥1营、2营投入战斗,把吉田大队死死箝制于齐会。

贺师长总揽全局,一面指挥其他部队阻击增援之敌,一面指挥715团同716团一起,层层包围了吉田大队。吉田发觉被围后想夺路逃跑,但两次都没有得逞,终被紧紧地围困在一片坟地之中。战斗的第三天黄昏,贺师长下令发起最后总攻,一举歼灭吉田大队700余人。可惜,由于突然狂风骤起,飞沙蔽空,加上夜暗不易观察,狡猾的吉田带着80多名丧家犬乘隙逃走。

齐会战斗后,黄新廷率716团同兄弟部队一道,在贺师长的指挥下转战于沧石路两侧,粉碎了国民党河北民军总司令张荫梧的进攻。不久,黄新廷奉命率部跨过平汉铁路,转赴晋察冀边区进行整训。到晋察冀边区后,刚刚经过长途行军的716团,立即投入了连续进行6天5夜的陈庄战斗,以伏击手段将进犯的1000多日军全歼于陈庄。战斗中,716团担负着主要突击任务,先后向顽抗的日军冲击13次,肉搏格斗8次。716团骁勇顽强,前仆后继,对陈庄战斗的全胜起了重要作用。

这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为了迎接未来的大反攻和胜利的新局面,****中央决定,积蓄力量,保存干部,从前方和其他各条战线抽调一部分负责干部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黄新廷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中央党校一部学习。他这个打鱼郎出身的工农干部,在这里渡过了令人难忘的将近上千个日日夜夜。这里,听不到枪炮的轰鸣,看不见刀光血影,但这座革命熔炉对于黄新廷来说,对他的提高和在政治上的成熟是非常重要的。他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总结了自己的斗争经验,加深了对各种问题的认识。当1944年他从中央党校毕业重返战斗岗位时,已被造就成为具有一定马列主义修养的军政兼备的高级指挥员了,他被任命为358旅副旅长。

1945年4月,黄新廷作为120师的党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的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建设新中国的总路线、总纲领,使黄新廷精神振奋,心头明亮。他敏锐地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航船已经冲过无数惊涛骇浪,胜利的彼岸已咫尺在望。

8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32岁的黄新廷升任358旅旅长。由贺龙亲手创建的红二军团改编的这支老红军部队,现在传到了黄新廷的手里。他率领全旅为这支英雄部队增添了新的光彩!

中国人民八年艰苦抗战结束了。但是,******到处抢夺抗战的胜利果实,挑起内战。在这最后埋葬蒋家王朝天翻地覆的斗争中,黄新廷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名高级指挥员,从指挥一个旅(师)到指挥一个军,和兄弟部队携手并肩,转战于塞外、晋北、陕北、八百里秦川、陕甘高原和河西走廊。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黄新廷指挥和经历的战斗不下百次。

1945年10月,侵华日军投降不久,驻绥远的国民党军根据******的密令,侵占了绥东解放区。中央军委命令贺龙指挥的晋绥解放军北上绥远,会同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解放军共同发起绥远战役,收复并解放了绥东广大地区。这时,黄新廷和政委余秋里率领358旅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正转战于晋北,未得休整就跟随贺龙挥戈北上。

当晋绥解放军攻占绥远的新堂等地后,敌人害怕被各个击破,立即将部队收拢,企图保存实力。贺龙敏锐地觉察到敌人的诡计,当机立断马上改变原作战计划,决定立即直插敌侧后的卓资山重镇,将退缩之敌拦腰斩断而后围歼。黄新廷、余秋里受命率358旅星夜疾行奔赴卓资山。

部队赶到卓资山附近后,为不失时机歼灭卓资山之敌,贺龙立即部署以三个旅在卓资山外围阻敌增援和断敌退路,以358旅主攻卓资山。贺龙在黄新廷陪同下亲自到前沿观察了卓资山的地形,然后对黄新廷说:“你们358旅要集中力量攻击龙山湾北侧和西山顶高地。这是卓资山的制高点,又是敌人的侧后,拿下它可以发展胜利,对摧毁敌人的防御将起很大作用。”当时,部队初到,喘息未定,敌情、地形不熟,但形势紧迫,稍一迟缓就会延误战机放跑敌人。

黄新廷毫不迟疑地执行贺龙的部署。他一面组织侦察人员迅速侦察敌情(查后才知卓资山守敌是******的嫡系,绥远国民党军之精锐新编26师),一面进行作战的具体部署。他把硬骨头6连所在的8团拿来执行主攻龙山湾北侧和西山顶高地这一最关键的作战任务。晚6时攻击开始,358旅所属各团,发挥了夜战、近战和刺刀见红的传统,像几把尖刀直插敌纵深,把敌人一块块分割开来进行围歼。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战至拂晓,其精锐新编26师已被歼大半,残敌数百人依托集团工事进行顽抗。晚8时,最后的攻击开始了,各团英勇冲杀,经两小时战斗,到10时许残敌被全歼。这是晋绥解放军在长期的游击战之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运动攻坚战,并且打得十分干净利落。358旅以同敌人大体相等的兵力,创造了全歼国民党军一个精锐师的光辉战绩。

卓资山战斗后,黄新廷指挥358旅又连续进行了绥包战役、大同战役和集宁战役。

1946年7月,******发动了全面内战。11月初,胡宗南集中兵力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这时,358旅、独1旅与晋北部队的领导机关合编组成第1纵队,奉命西渡黄河来到延安,执行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中央的光荣任务。

带着****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殷切希望,黄新廷、余秋里率358旅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在西北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下,参加了****中央主动撤出延安后的一个又一个战斗,并且连战皆捷,给占领空城延安、10倍于我的骄狂之敌一次又一次痛击。

在青化砭,西北野战军于高山两侧巧妙隐蔽地设伏两天,待敌进入伏击圈后突然猛烈伏击,仅一个多小时就一人不漏地全歼敌一个旅。358旅在伏击中打得勇猛、干脆,战功卓著。

在羊马河歼灭战中,第1纵队担负着艰巨的吸引并抗击数倍的敌军主力、以保证西北野战军主力全歼敌一个旅的重任。黄新廷、余秋里指挥358旅独当一面,执行野战军首长“每天只让敌人前进5至10公里”的命令,在宽12公里、纵深18公里的防御地带内,精心部署兵力,吸引、抗击了敌人五个旅连续两天的猛烈进攻。敌人以为找到了解放军主力,摆开决战架势,连续发动进攻。当敌人醒悟过来时,他们的另一个旅已在羊马河地区被全歼。

在蟠龙镇攻坚战中,358旅打得非常英勇,是这次战役全歼******的嫡系和精锐167旅的一柄利剑。

西北野战军撤出延安后,三战三捷,使胡宗南损兵折将,疲惫不堪,士气极为低落,战斗力急剧下降。8月,著名的沙家店一战,西北野战军又消灭了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36师,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内线反攻的序幕,西北解放战场的形势从此开始了战略性变化,胡宗南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在成为战略转折点的沙家店战斗中,黄新廷、余秋里率全旅指战员忍着饥饿和疲困,冒着倾盆大雨,踏着遍地泥泞,以英勇无畏的精神连续战斗。他们巧妙地进行迂回包围,大胆地进行穿插分割,摧毁了敌人的主要防御阵地,在全歼敌整编第36师的战史上,写下了出色的篇章。

1948年的初春来到了陕北,刚刚经过新式整军运动的358旅,就像这初春的季节一样,充满了勃勃生机,蕴藏着无限活力。这时,西北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已开始了战略反攻。2月底,被称为西北空前大捷的宜川、瓦子街战役胜利打响了。这是围城打援的一个杰出范例。

在彭德怀指挥下,人民解放军把国民党军整编第24旅紧紧围困于孤城宜川,摆开阵势猛攻。守敌向胡宗南求救,胡宗南急忙派其精锐第29军二个师四个旅,共2.4万余人,在军长刘戡率领下增援宜川。而这时,彭德怀指挥第1、2、4纵队已在敌援兵必经的山间要道瓦子街布好了“口袋阵”,只待敌人钻进来。358旅同独1旅携手承担着断敌退路和扎“口袋”口的重任。

伏击战开始后,由于路远雪阻,兄弟部队未能到达预定地域,黄新廷主动指挥358旅强攻敌主力90师师部占据的瓦子街南山,而担任主攻的就是硬骨头6连所在团。那天,大雪纷扬,气候严寒,部队冒着激烈的炮火,同敌人争夺每一个山头和每一块阵地。战斗最激烈之处,敌我双方对一个山头的反复争夺竟达二十多次。在这里,对炮火和枪弹已无所畏惧,逞威的是战士们的英雄虎胆和血染的刺刀。胡宗南的90师的确不好对付,一些亡命之徒在身后指军官督战的手枪下,敢于血战肉搏。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狭路相逢勇者胜。358旅的刺刀更加寒光闪闪,咄咄逼人。

硬骨头6连打得十分英勇顽强,全连只剩下13位勇士,仍然坚守着阵地。战斗中涌现出只身闯入敌群连续刺倒七个敌人的孤胆拼刺英雄刘四虎。由于358旅主动攻占了瓦子街南山,封闭了敌人可能突围的唯一缺口,“口袋”扎得十分严紧,形成铁桶般的合围之势。最后,1、2、3、4、6纵队从四面八方向被挤压在沟里的敌人发起总攻。敌人早已丧失了战斗力,一个个狼奔豕突各自逃生,但却一个也没逃出去,连同******的得意门生刘戡在内被消灭得干干净净,无一漏网。战后,彭德怀向西北野战军发布命令表彰第1纵队。

10月,在歼敌2.5万余名的荔北战役中,第1纵队再次受到彭德怀的通令嘉奖,特别表彰了黄新廷指挥下的硬骨头6连所在的714团。在这次战役中,黄新廷以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对制订作战方针提出的创造性的建议,对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当时,胡宗南企图阻止西北野战军南下,在蒲城、大荔一带部署了两个师的兵力,构成洛河以东、大荔城以北正面20公里、纵深30公里的防御地带。西北野战军决心集中主要兵力歼灭这两师敌人。在战前准备阶段,黄新廷得知第1纵队将担负正面作战方向上的主攻任务时,既为自己的部队挑重担感到高兴,又对正面强攻的部署提出异议。他建议从敌侧翼插入敌纵深,实施分割包围而后歼灭之。他作为旅一级指挥员,就是放弃自己的意见去坚决执行上级的部署,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多年的战争生涯使他深知,如照原部署打,部队将有重大伤亡。他出于对战争、对部队的高度责任感,无所顾忌地对上级制定的战役作战方针提出不同意见。纵队首长立即派出精明的侦察人员,化装潜入敌纵深地带,进行实地侦察,事实证明黄新廷的建议是正确的。如贸然强攻,后果难以没想。彭德怀司令员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一场精彩的歼灭战开始了。部队乘着夜暗轻装疾进,悄然穿行敌人阵地内各据点之间,长时间的急行军敌人并未发觉,当突击部队出现在敌心脏突然发起猛攻并实施分割包围时,敌人惊恐万状仓皇败退,其防御体系土崩瓦解,两个师被歼大半。

在整个战役中第1纵队打得十分漂亮,特别是侦察工作和黄新廷指挥下的714团,更是表现出色,彭德怀司令员特发嘉奖令写道:“在我军进攻开始时,该纵队358旅714团,于10月5日之夜,以勇猛、神速、机敏之行动,从敌48旅防御阵地之西观、寺前两据点间,钻入敌之纵深火网,消灭敌48旅旅部,俘敌旅长、参谋长等主要军官;同时迂回到敌48旅旅部驻地南北酥酪之间,由东向西伸入48旅与12旅之间,控制要点,隔断两旅之联系,完成我军分割围歼敌人之战役任务,对我全歼敌17师、38师起了决定作用。特此通令嘉奖,作为我全军学习之范例。”

1949年6月,36岁的黄新廷升任第3军军长。8月,在西北战场最后一次重要战役——兰州战役中,他指挥所部担负战役的关键性作战任务,迂回敌右翼,沿黄河南岸东进,夺取了敌人的唯一退路黄河大铁桥,保证了战役的全胜。

兰州解放后,黄新廷率胜利之师进军河西走廊。10月底,在举国欢庆新中国诞生时,他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在战车的隆隆马达声中,浩浩荡荡开进了旧中国唯一的大油矿——玉门老君庙油矿。

同类推荐
  • 李世民的智慧

    李世民的智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秦王的千古名句。诗中的秦王是一个史诗般的英雄:他气宇轩昂、壮志凌云;他文治武功、丰功伟绩;他英明神武,统一中华……众所周知: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的赢政,在称始皇帝前就称秦王。大约1000年后,中国历史上又出了一个秦王,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大唐帝国的唐太宗李世民。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秦王李世民从小驰骋疆场,身经百战,亲冒矢石,出生入死,平定天下。他在战场上多次死里逃生,再一次使中华大地海晏河清,昭陵六骏可作见证;玄武门兵变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又以封建盛世“贞观之治”而名垂青史。
  •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纵观中国历史,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汉武帝。秦始皇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个帝国由于缺乏统治经验——尽管秦始皇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它还是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之后的大汉屹立于民族之巅,经历过不温不火的统治时期,汉武帝的诞生,为这个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如果历数历代帝王,也许只有汉武帝才算得上是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伟大君王……本书是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 北宋三苏

    北宋三苏

    本书叙说了苏轼、苏辙以及苏洵三人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三苏求学成才过程,苏轼、苏辙、苏洵初入仕途的艰难历程,险恶的京官生涯等六部分。
  • 救时宰相——张居正

    救时宰相——张居正

    本书为“青少年应知的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张居正是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一代改革家,该书介绍了他主政十余年的事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奄奄一息的明王重新获得勃勃生机的过程,并永垂千古,被后人永记。
  • 他们无时代

    他们无时代

    2008年以来,一大批在思想界、文化界有重大影响的学者陆续告别人世,王元化,魏巍,梁羽生,谢晋,季羡林,唐德刚,萨马兰奇,吴冠中,黄宗江李普,黄华,史铁生,周汝昌,梅娘等等,他们都是在所处的时代中留下印记并且继续给后人留下文化和思想遗产的时代人物。作者将这些“逝者”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下,在纪念他们对时代的贡献的同时,破解他们所处的时代的文化密码。
热门推荐
  • 贝兰尼亚传奇

    贝兰尼亚传奇

    当神王失落了权柄,当圣王离开了宝座,当先王的血脉稀疏淡薄;于是英雄的史诗落幕,于是女巫的预言深藏,只在那至暗的角落里,还残留着魔法的微光。等到天空现出异象,等到大地火雨飞蝗,魅影或将重现——传说中的万王之王。可世事轮回,沧桑流转,这一遍遍地上演的,是人性的欲望贪婪,史诗传说
  • 神1999

    神1999

    21世纪,科学大行其道,但众神的传说仍然流传于现代社会,世界流传:当拥有【资质】的人类重演神话之时,他们将获得如神一般的对抗一切的力量,因此,他们被称为【地上神明】某一天,天朝帝都的一个小巷,一名被倒吊9天的少年睁开了左眼,他将向全世界宣告阿萨神族的力量!!
  • 魔女现世:帝王,别靠近我

    魔女现世:帝王,别靠近我

    玄幻大地,魔女现世。一代帝王,为了自己,不择手段,带着目的接近她。——取神器之时,脑海里掠过与她相处的点滴,她说,我最信任的人是你,她说,你不会背叛我,她还说,我喜欢你,垂了垂眸,终是狠心,一手贯穿她的身体,她含着恨意的眸子最终闭上。她发誓,若是能再活一次,定将负心人踩在脚下!
  • 南风万里吹我心

    南风万里吹我心

    【妥妥的霸道总裁×一点都不小白的女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搓麻将!最大的愿望,可以去打遍天下无敌手,暗杠自摸,一条龙!最讨厌三缺一……啊!跑偏了,搓麻将哪有甜甜的恋爱好玩呀。某个聚会,各位领导笑容平和,眼底却漏着吃人的光,“南风,别紧张,我们也不会玩。”一个男士钱包扔在她手边,唐景琉挨在她脖颈处,吐词暧昧,“赢了算你的,输了算我的!”她不知道,两人的相遇早已命中注定。“南风,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我就是这么爱上你的。”某女毫不在意的反驳,“你这个就叫闷骚!”就是玛丽苏,就是甜,就是要爱情,不解释!就算我巧取豪夺,我只会疼你,爱你,尊重你,信任你。我的誓言,对你,终身有效!不破不灭!
  • 这个冷七七

    这个冷七七

    “我们是搭档嘛。”“你只需要在游戏里大放异彩就好。”“我会一直在你身后保护你的。”俞小艾,KBK战队最新挖来的国服路人王,年仅十八岁,长相清丽身高不过一米六出头,玩起游戏来却是打法强硬,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鹿子宸,KBK战队新晋首发,年仅十八岁,一对小梨涡使他看起来软萌可欺,他性格开朗,欢脱爱闹,是战队里有名的话唠,最大的任务是跟着七爷乱跑俞小艾擅长领头,强攻位,鹿子宸擅长强攻,辅助位,无论怎么排,他们都会是搭档。鹿子宸下定决心要保护好她,做她永远的骑士这条路,布满光荣与荆棘。约定好了,我们可要一起登上星辰的最顶峰呀。(两个大可爱的故事)(游戏纯属虚构,小戚不玩游戏,有bug勿深究,爱你们)(本文青春热血沙雕非典型言情小说哦,相信你们看封面也能看出来Q_Q)
  • 将军的爱妻

    将军的爱妻

    绝色倾城却被深锁高阁十七年……肤如凝脂体似白玉的背后却隐藏着骇人听闻的秘密……她是看过一眼就再也不能相忘的女子,她是只见一面就深陷其中不能自已的魔咒,她是将军夫人却流落番邦失去记忆,她是安国王妃却从没有知道她的来历,廖纪落,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可是……我是谁?
  • 武霸玄霄

    武霸玄霄

    宅男林凡,被从天而降的不明物体砸中,穿越到以武为尊的玄霄大陆,不明物体乃是主宰系统,带着系统,且看林凡,武霸玄霄,成为玄霄大陆的主宰。
  • 纯白王座

    纯白王座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时间是2050年。象征一个时代的经典moba手游《王者荣耀》在新兴VR游戏的冲击下即将停止运营,取而代之的是原工作室打造的同名VR游戏。在宣告结束与开始的间隙,最后一场秋季FFK总决赛如白日烟火般继续进行。这份王者的荣耀,青春的决意,不由分说地压上了台上的十名选手……
  • 军营童话

    军营童话

    和平时期创作军事题材类小说,对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军旅作家来说具有挑战性。如何另辟蹊径,既紧扣时代主题,又体现军营特色,是创作军事题材类小说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作者从女军人特有的视角,避开英雄、远离圣贤,以平静而细腻的笔调描绘出了主人公对亲人的孝、对朋友的诚和对事业的忠,突显了新世纪新阶段军人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对人生的思考……《军营童话》没有提出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但透过“平淡”的军营生活能使人们感受到打赢未来战争的坚强信心;她没有耗费过多笔墨描述精彩刺激的战争场面,但紧贴新时期军队历史使命勾勒出了热火朝天的军营气象;她没有煊染更多生离死别的感人场面,但细腻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同样能拨人心弦。
  •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