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6100000037

第37章 知微(2)

何心隐是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一位异人,他主张人民不拘贵贱,一律平等,其思想当时被视为“异端”。他以讲学为名,结识了许多好友,其中也与御史耿定向友好,旅行到京师时还住在耿御史家中,碰巧翰林张居正来访,而何心隐一望见他便赶快躲了起来。张居正听说何心隐现在耿定向家中,就请他出来相见,何心隐称身体不舒服作辞。张居正为此不及深谈,没坐多长时间便告辞走了。

耿定向问何心隐不见张居正的缘故,何心隐说:“我害怕这个人。”耿定向问:“为什么呢?”何心隐说:“此人将来能掌握天下大权。”耿定向不以为然。何心隐接着说:“前丞相严嵩是分宜人,他想灭绝道学却未能如愿,继任的丞相徐阶是华亭人,他想大兴道学也未能如愿。能兴或能灭道学的,只有张居正。我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定当要杀掉我!”

后来,张居正做了首辅而总揽朝廷大权,他对何心隐以聚徒乱政的罪名,让属下把他捕杀了。

何心隐虽是此中高手,但是他无法改变被杀的必然,实是有一点可悲。张居正一代名相,果然有其高明之处,也许这就是为人正气时的震慑力吧。

东汉末年,孙坚曾经做过张温的军事参谋。有一次,张温用皇帝的诏书召见董卓,董卓却等了很长时间才到,而且言词还颇为傲慢。孙坚走到张温的身边,对他耳语说:“董卓身负大罪,还敢如此嚣张狂言,其居心实是不可揣测的。应该用‘应召不按时到’的罪名,按军法杀掉他。”张温不听,董卓后来果然横行残暴,无人能够控制。汉灵帝中平二年,董卓做并州太守。朝廷下诏命令他带兵服从皇甫嵩的节制,董卓拒不奉诏服从,当时,皇甫嵩过继的儿子皇甫郧也在军中任职,他就这件事向皇甫嵩进谏说:“当今朝廷失政,百姓有倒悬之苦,能够使国家转危为安、挽救社稷不致倾覆,只有大人您了。现在董卓奉皇帝诏令,让其带兵归大人指挥,他却上书请求独自带兵,这是违抗圣命。再以京师混乱为由,迟迟不向前进军,这是他内心奸诈。况且他性情残暴凶狠,六亲不认,将士不服。大人您现在身为元帅,仗着国家的威力讨伐他,上对朝廷,显示了忠义之节,下对百姓,铲除了凶恶之人,这是可比拟齐桓公、晋文公的大事业呀。”皇甫嵩说:“董卓独断专行,不服从诏令,虽然有罪,我不请求朝廷就去诛杀他,也是要有过失的。不如把这件事上报朝廷,让朝廷决定如何处理。”于是把董卓不服诏令的情形上报给朝廷知道。灵帝为此指责了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嵩,等到后来董卓专政,皇甫嵩几乎未能幸免于难。

知微实是大事,但古代帝王中又有几个能知微而善任的呢?古代人才之多不需有什么疑问。但要说帝王中的人才,实是寥寥。

北宋仁宗年间,河西首领赵元昊谋反,皇帝仁宗询问边防的准备情况,辅臣们对此却都对答不上来。第二天,执掌枢密院的四名院大臣便都被罢免了,其中的王鬷被谪放到了貌州。临行之际,翰林学士苏公仪因与王鬷关系亲密,出城来为他送行。王鬷告诉苏公仪说:“我这次的远行,前十年已有人预言过。”苏公仪说:“那是术士们胡说的。”

王鬷说:“不是。昔年我为三司盐铁副使,曾为一件狱囚的案子到河北,当时,南院使曹玮自陕西谪官后,刚起用为定帅。我到了他所在的定州后,等所办的事情完毕,曹玮告诉我说:‘你公事已毕,自当返回,明天我请你再留一天,有几句话想对你说。’我平时既喜爱曹玮的人品才干,又听说有话要对我说,于是就留了下来,第二天,他给我准备的饭菜非常简俭,吃过饭后,就去左右,对我说:‘你骨骼清奇,满面权骨,将来不是枢密辅臣也是边庭将帅,但却不会为宰相。不出十年,你必会到达这个位置。但到那时西方将会出现危急的情况,你应该早些研究边备情况,并为此搜集准备人才,不然的话将无法应付突然的事变。’我说:‘你对国家周围边境的事情是知道的比较清楚的,能对此给我些指教吗?’曹玮说:‘我在陕西的时候,河西赵德明曾经让人以战马到我国做交易,因获利微薄,发起怒来,想杀掉来交易的人,谁都劝阻不住。赵德明有一个儿子,当时才十几岁,也极力地劝阻其父说:拿战马去资助邻国已经是失计了,现在更要为资助邻国去杀掉周围的人,这样以后谁还肯为我所用!我听说他说的这些话后,私下想到:此子想要利用边境的人民,是必定有异常的大志!后来听说这个孩子经常往来于两国边境的市场之中,我想认识认识他,多次让人想把他引到我这里,总没有办到,于是让一个善于图画的人去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画好后我一看,其相貌真是一个英雄人物!这个孩子以后必定成为边关的祸患。算算时间,当正是你秉政的时候,你对此要时刻勉励自己!’我这个时候还很不以为然,现在知道其所画的,正是赵元昊。”元昊是历史上一代厉害人物,古代之人在观王者之时,喜说有异象,这个故事就是异象之说,例子故事性很强,甚至有些神奇色彩,却也由此可以看出,知微之利无所不在。

东汉章帝时,马太后的几个兄弟先被封为列侯,后以“奢侈逾僭,浊乱圣化”的罪名罢免。之后,窦太后的家族充满朝廷,其权势贵盛一时。窦太后之兄窦宪、弟窦笃都喜欢交结宾客。

作为司空的第五伦(复姓第五,名伦)看不下去了,对此上疏说:“窦宪是朝廷的外戚,又掌管朝廷的禁军,可以自由地出入各个官署街门,骄奢淫逸的恶习是相当容易产生的。外边的人都议论说,当年马氏贵戚是因奢侈逾僭而废锢的,现在也应当用窦氏贵戚的奢侈逾僭来洗涮以往,就像要解除醉酒清醒后那种不舒适的感觉还需再用些酒一样。愿陛下能够对他们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加以防范,使窦宪能够永保福禄。”

而皇帝根本就没有听这样的忠言,以至后来,窦宪果然以骄纵不法而受到惩罚。西汉后期,宣帝立平恩侯许伯之女为皇后,后遭到大将军霍光夫人的嫉妒,被其毒杀,而且这件事还未被宣帝知道。为此,御史大夫魏相借平恩侯许伯之事,用皂囊封缄,向宣帝呈进了一封密信。信中说,“《春秋》这部书是指责一个家族世代承袭卿大夫这种非礼现象的,它讨厌宋国的襄公、成公、昭公三世都娶大夫之女,因礼不臣妻之父母,所以去掉了大夫之名,致使公族以弱,妃党益强。也厌恶鲁国季孙氏世专鲁政,认为这些都是危乱国家的。汉朝自后元以来,霍光执政,任命官员的权力开始从皇帝手中离开,一切国家大事均由这个执政的大将军决定,现在霍光虽死,可其子仍为大将军,其兄子掌握着尚书省这个朝廷行政的中枢,其昆弟、诸婿也都把据权势、握有兵权,霍光夫人显及几个女儿都可以恣意出入皇后所居的长信宫,有时候夜里还以朝廷招令的名义为其开门出入。这样的骄奢放纵,恐怕就渐渐地难以控制了。应当使他们丧失一些权势,破散他们的阴谋,才是朝廷万世的基础,才能保全功臣爵禄的世代相袭。”一番话有实有据,不卑不亢,且中了要害,霍光之后不倒霉都要对不起历史了。但根据过去的做法,凡是进上密信的,都要写成二封,在其中一封上署明“副封”,兼任上递书信的先发副封,如果所言不善,就屏去不给上奏。魏相又因为许伯而专门告诉这些人要去掉副封,以防止密信被他们阻塞或隐藏。宣帝看过密信后十分称赞,分别下诏给能够参与内朝之议的大臣知道,一切都按照魏相所说的办理,这样,霍氏让人毒杀许皇后这件事才被宣帝知道。于是,罢免了霍氏家族中霍光之子、霍光兄霍去病的两个孙子的侯爵爵位,令他们回家闲居,霍家别的亲属也都出朝廷到郡县去做官了。

霍光家族之败是必然的结果,霍光在执政时功高震主,又不懂得收敛,得罪的人太多,一旦霍光不在,便会使其后辈得到“群起而攻之”的下场。究其原因,还是霍光无远见,不能知微而善察。从而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第三节)明智天才诸葛亮

历来对诸葛亮的评价都是以善谋,强断而始终,虽然他也小有犯错,但看其一生,诸葛亮实能担起明智天才的分量。而明智的诸葛亮的谋略最重要一点在哪儿呢?就是远见,知微,想别人所不能想到的,然后做别人所不能完成的。

看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就像在读一本军事奇谋的书。

诸葛亮的童年和青少年是随叔父过的。诸葛亮随叔父到荆州,荆州首府襄阳,地控南北,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当时虽然战乱频繁,但相对来说,荆州地区在当时还算是较为安全的区域。诸葛亮随叔父来到襄阳,生活虽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他的思想却起了较大的变化,他的见识把他的心情弄得很是不平静。由于襄阳交通便利,南来北往流动的人很多,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新鲜的事物,听到一些难得耳闻的见闻,这些都对年轻的诸葛亮是一个引诱,也是一个学习的难得机会。

诸葛亮的叔父在襄阳是很有关系的。诸葛亮因他叔父的关系,先后结交了不少当地以及外地流窜而来的知名人士。

其中多是当时社会的一些最为杰出的人士。有南郡襄阳县的大名士庞德公,从颍川迁居襄阳,号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沔南名士黄承彦,庞德公侄儿青年才浚庞统,颍川的徐庶、石广元,汝南的孟公威等,他们都是对当时的时局和大地主豪强割据混战持否定态度的知识分子,也是当时的名士。

诸葛亮常常和这名士们读书吟诗,谈古论今,畅谈天下大事,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

有一天,诸葛亮对些名士,也是朋友们讲:“如果你们去做官,凭你们的才能是可以当上刺史和郡守的”。当朋友们问他时,他却笑而不答。其实诸葛亮是有着更为远大的政治理想的,他没有把自己当做寻常的刺史和郡守,而是把自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相比。

诸葛亮在襄阳长住了大概有十年的光景。“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居住的隆中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小山村。诸葛亮在这山明水秀、“万树桑柘美”的隆中小山村居住下来后,心境也平静了下来。平日除参加田间的耕作外,多半是在草堂内掩门攻读。或应学友相邀外出游历,或独自出去寻师访友。其乐也融融。

诸葛亮从小就喜爱流传在山东老家的一首《梁父吟》古曲,时常弹起,不仅仅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且由于这首古曲讲的是春秋时齐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因而更激起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强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历史上哪一代的衰亡不是小人进谗、贤士遭害所导致的呢?

公元200年,诸葛亮居住隆中的第四年,在中原大地的北方上空硝烟弥布,袁绍和曹操屯兵相持于官渡,逐鹿中原、雌雄大战已箭在弦上了。诸葛亮与自己未来的岳父黄承彦论及此事。

黄承彦认为:曹操在力量上虽然与袁绍有一定的差距,但论智谋,袁绍却远逊于曹操,可能不会是曹操的对手。后来战事的发展果如黄承彦所料。

而就在这一年,庞统从江东带回了诸葛瑾和继母避难离开山东老家,到江东投了孙权的消息。诸葛亮就和庞统论及了北方的战事,著名的“凤雏”告知他:“他现在的情况看,曹操虽已打败袁绍,北方的大局基本上已定,但还得乱上好一阵子,至少也要等上几年才能平复。但是从长远来看,曹操一旦巩固北方,必定南下荆州,饮马长江,这是我在江东常和周瑜、鲁肃等人谈起的话题。

庞统说到这里,突然把话顿住,用目光注视了一下诸葛亮,然后低声对他说:“从家叔、水镜先生和黄老先生处得知,你这几年发奋攻读,学识倍增,将来必定大有作为。不过,拨乱反正谈何容易。曹操虽然是一个治世的能臣,但又是一个乱世的枭雄,愿你我共勉之”。

庞统一番话使得诸葛亮在后面的几天中览书之余,总在草堂内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曹操雄踞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有一统宇内之势,孙权占据江东,国险而人民归附,贤能为其用,已成定局;荆州刘表只是一个务虚名、尚空谈,不足与谋大事的人。自己的将来会是怎么样的?现在还一点不得而知,但每每想到争战不休,群雄割据的现状时,诸葛亮深深感到痛苦和彷徨。他有点儿沉不住气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诸葛亮潜心阅读了大量书籍,也写了很多这方面的理论著作。他写的《论诸子》一文中说:“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也。”诸葛亮指出这些人的短长,作为他后来治国、治军以及治家、治身的借鉴。可见,年轻的诸葛亮是非常有远见之才的,这对他后来的屡战而出奇谋不无帮助。

生逢乱世,诸葛亮很注意研究先秦法家的著作,尤其是管仲、申不害和韩非等人的著作。他所处的政治地位,以及他要求变革现状的抱负,使他比较容易接受先秦法家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同时富有革新精神的先秦法家思想,也大大地开阔了诸葛亮的视野,丰富了他的思想。经过不断努力,诸葛亮的政治见解越来越精深,在荆州名流中树立了威信,成了当时一名颇有影响的人物。

在这期间,诸葛亮还得到了另外的学问。为了学习韬略智谋,以便在以后的乱世中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经司马徽引荐,诸葛亮拜居住在汝南灵山的隐士郦玖为师,用了一年多时间,专门进行学习兵法和演习战争中的阵图。郦公对诸葛亮测试时,发现诸葛亮对所学的内容不光都能够掌握,而且还能“致其奥妙”,对于关键的地方都有比较精微独到的见解。

诸葛亮学成回到隆中,前去拜谢司马徽。聚谈之后,司马徽称道:“真第一流也。”过了不久,庞德公也感觉诸葛亮学识不凡,把他看成是隐匿在隆中山林中的一条龙。这条龙一旦飞腾,必将响震宇内,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因此,庞德公美称诸葛亮是“卧龙”。从此,卧龙之名不胫而走。

随着诸葛亮的名气愈来愈大,年龄也在增加,但他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婚姻问题。当时世人都认为:以诸葛亮之年轻英俊,才学超群,必定要选择一位才志出众的绝色女子。对这种“郎才女貌”的世俗观念,诸葛亮一笑置之。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诸葛亮选上了黄承彦先生的女儿阿丑为妻,这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不少人为此替诸葛亮感到惋惜。因为这阿丑姑娘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长得矮小,肤色又黑,再配一头黄发,实在是不好看。但他在才学上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比得上的。诸葛亮得此贤内助,在当时不仅对他的学业甚有补益,而且对他一生的事业也有相当大的帮助。传说后来诸葛亮在北伐中用的木牛流马,就是从其妻那里讨教而“变其制”做成的。诸葛亮对自己的这桩婚姻十分称心,还经常为此引以为傲。

同类推荐
  • 心灵鸡汤精粹版4

    心灵鸡汤精粹版4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独自徘徊与等候。是前进还是退后?不知道未来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人生总有许多岔路口,是要为过去走过的路而懊悔?还是要为没有继续走过去而暗自庆幸?
  • 读透人生之1:人生的思考

    读透人生之1:人生的思考

    《读透人生之1:人生的思考》作为一位神秘的文人,詹姆斯·爱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每日环顾世界,冥思苦想,终于发现了抚慰世人内心痛苦的疗法、引领众人步入成功的法则,并通过其作品将这些智慧奉献于世。对于那些正在经受心灵创伤、一直乞求成功的人们来说,这些作品犹如一股清泉,流入他们的心扉,滋润他们的心田。
  • 放下的力量

    放下的力量

    积极地思考和行动,勇于直面今天的困难与挑战,就能得到肯定和理想的结果,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但真正认识到这种人生态度力量的仍是极少数。对于那些还没有树立积极面对当下,并立足于现实寻找幸福的人而言,本书将是难能可贵的圣经宝典。
  • 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

    成败对话:富同学穷同学

    聪明的船长利用“鲶鱼效应”让自己致富,处于迷茫中的穷同学们也能如此!面对困境,不必失落、不必绝望,只要学会用富同学思维经营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差距定会逐渐缩小!
  • 非凡创意

    非凡创意

    如何成功创意成了多数企业的难题!读读这本书吧,看看成功创意有什么秘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企划创意、投资创意、商旅故事几方面。主要介绍创意与创新的理念谋划与严密的准备。本书没有艰深的理论,没有难懂的术语,只有若干通俗易懂的小文。从结构上看,有故事,有点评,故事娓娓道来,点评恰到好处;从内容上看,既有赚钱的绝招,又有策划的妙法,平淡中体现创意,直白中透露高招。
热门推荐
  • 独生男孩怎么养

    独生男孩怎么养

    俗话说:“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这话不无道理。然而如果家有男孩,仅仅是“穷着养”,就一定能培养出了不起的男孩吗?未必。独生男孩与有兄弟姐妹的男孩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心理特点。我们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独生男孩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出一个了不起的男孩。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男孩的成长特点,分别从生活习惯、独立个性、基本能力、身心健康、优良人格、情商教育、性教育,美德教育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内容翔实,分析透彻,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从本书中,您一定能找到养育独生男孩的有效方法。
  • 拜托!校草别过来

    拜托!校草别过来

    “男女授受不亲!你给我滚!”正在床上的柳若兮崩溃的朝萧默轩说。“你都是我老婆了!干嘛说男女授受不亲呢!”萧默轩坏笑地望着身下的柳若兮。“啊!你干嘛!”
  • 天下第一败类

    天下第一败类

    天赋废材的奸猾胖子,在得到了上古第一炼丹至宝黑耀丹书之后,炼丹崛起。一手丹药一手丹火,见神杀神,见魔灭魔!
  • 新叶罗丽精灵梦之雪公主

    新叶罗丽精灵梦之雪公主

    苍茫无垠的雪原中,雪公主的故事展开,她高贵优雅,高洁美丽,又不缺乏温和善良……文中关于仙子的内容较多。感谢支持,我我会努力的,如果有建议,可以评论(剧情有些在原剧情上建立,有些自创,作者自编,不喜勿喷,谢谢)
  • 罂粟短篇集

    罂粟短篇集

    各类短篇小说,如玄幻,科幻,爱情,侦探,仙侠之类的短篇小说,无任何长篇大论,简洁明了,没有追文而迟迟不更新的烦恼,凡是更新一章,绝对结局已出。
  • 联盟之上单魔王

    联盟之上单魔王

    膨胀的S5?不好意思,现在不是了!因为,我来了! 读者群:603605393
  • 世锦浮

    世锦浮

    他成帝王是她便已死心,只想守护这一国百姓,却不知有一个她不认识的人为她牵挂。
  • 都市武神成长之路

    都市武神成长之路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天地本是一体,根本看不见阳光,大陆一分为二
  • 这是她的青春故事

    这是她的青春故事

    我们的不期而遇,最后竟然成了携手同行。青春的故事,回忆里都是美好的。
  • 腹黑校草的独属甜心丫头

    腹黑校草的独属甜心丫头

    她;性格多变,有时妩媚动人,有时温柔可爱,有时脾气火爆。碰上司徒集团离家出走的二公子,收留在家,但是,某男可不是省油的灯,“卧槽,你敢调戏本宝宝!”“我都调戏了,你还来问我敢不敢?”她;脾气火爆,但又娇羞耐人,却有一个宠溺她的男人,“我可以包容你的一切。”南宫逸酷酷地说。哼!本小姐傲娇上了。她;温婉贤淑,可爱至极,与美男韩影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性格好,人品好……等等的优点,“婉儿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吧。”“嗯,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