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88300000132

第132章 莫卧尔战争(3)

南线许进雷以雷霆之势打垮阿米里的八万德干军,军情司可靠情报说明,德干除了这支军队,只有首府纳格普洱才有一支人数不过三万的二线部队。许进雷在这个情报的刺激下,将四旅契约军兵分六路,各自带领数万土军分头追击,沿途接管莫卧尔弃守的城市。许进雷亲率两个旅和两个骑兵团,日夜兼程,向纳格普洱进发。

许进雷的果决无可挑剔,但他低估了德干高原的气候和地形,道路难行、缺水、昼夜温差,行军第三天,病倒士兵超过千人,大军受病患拖累,行军速度降到二十里以下。这样慢的行军速度,也许不等他们到达纳格普洱城下,新征募的德干军足够在半路上打他们的伏击了。

完成分兵的许进雷骑虎难下,不得已只有迂回转进,避开人烟稀少的地域,一面联络分散的契约军,约定回合地点,一面休整部队。

德干总督在战争爆发前就不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德干军兵败阿米里,这位睿智的总督取得德干的完全主导权,积极整军备战,修葺城防。为了阻断明军的后勤,德干总督趁明军到达之前,将首府周边城镇尽数搬空,人员物质尽数集中于城内。

许进雷用四个月的时间推进到纳格普洱城下,这时,水土不服和其它原因,契约军非战斗减员超过三成,两个骑兵团战马剩下不到一半,为了镇守沿途土著城镇,土军人数也锐减到两万多人。他们想要攻取的纳格普洱城,则集中了整个行省的军队,连同临时征召的青壮,可战之兵号称三十万。

“不过十几万,拥有武器的士兵不过五六万。”军情司番子对许进雷说,“城内百姓害怕明军屠城,在德干总督的鼓动下,修建了大量街垒和屋顶连道。”

“依仗城防和街道工事,我保证明军有来无回!”总督鼓舞守城将领,“陛下(大汗)以绝对兵力,很快能挫败许进臣的进攻,我们坚守到那一天的到来,许进臣战败,明军将像1645年一样崩溃,莫卧尔帝国,将再次君临天下!”

北线李剑兰的进军相对并不顺利,廓尔喀部落向东扩张被喜马拉雅驻军遏制,他们转而有组织地南迁,莫卧尔帝国看在共同敌人的情分上接受了廓尔喀名义上的效忠,划出大片土地供廓尔喀休养生息。廓尔喀人在1646年被逃亡明军打的很惨,让他们在畏惧的同时也加倍憎恨明军。山区生活环境的恶劣,让廓尔喀在对付他们的敌人时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没有起码的道德观念约束他们的冷酷残忍,也没有起码的道德观念约束他们天马行空的作战思路。

自知正面战场不敌明军,廓尔喀选择了凶残恐怖的猎杀手段,借助熟悉地形和黑夜掩护,廓尔喀武士不断偷袭落单的明军士兵,他们破开士兵的胸腹,砍断明军士兵的四肢,如此种种,让明军士兵惊恐到晚上不敢放哨的程度。李剑兰派出大量骑兵追捕鬼魅般的廓尔喀武士,却收效甚微,坚忍的廓尔喀人能够成天趴在树上水中,一动不动,择人而噬,哪怕明军找到他们的踪迹,也很难俘虏他们,他们宁愿选择自裁。

人心惶惶下,不少土军士兵逃亡,他们认为廓尔喀人是人类不可战胜的阿修罗,少数明国士兵也受影响,土著巫师通过贩卖护身符很是发了一笔洋财。不得已之下,李剑兰让军情司协助寻找廓尔喀村落,命令骑兵对廓尔喀人斩尽杀绝。堆砌的廓尔喀人头塔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士兵的恐惧,明军与廓尔喀的仇恨也到了不可化解的程度。

不仅廓尔喀武士的袭扰,喜马拉雅的大明驻军也分散了明军的力量,密切监视的肖家没有与肖楚联联系的迹象,大明驻军的频繁调动却显示,他们有意染指南亚。也许顾及许进臣的反应,喜马拉雅驻军没有越过许进臣暗示过的底线,但山间诸国却蠢蠢欲动,不断挑战南亚明军的耐心。

可笑的是,一支加德满都军不顾南亚军警告,强行侵占边境的数个村庄,南亚军向他们发起进攻时,加德满都将领高举着肖楚联签发的命令,高叫着他们南下的目的是为了协助明军镇压叛乱!

南北两线受阻,许进臣不得不重新估量中线的形势。奥朗则布大约也知道另外两线的形势,没有做出任何分兵之举。

除了正面作战的两旅明军及其附属部队,许进臣将其余流动派驻于后方,除了保证各自粮食供应外,他们征收的粮食还必须供应前方。六个骑兵团依托防线上的数百个棱堡,不断发起袭扰性进攻。

在骑兵袭扰的威胁下,奥朗则布既没有勇气绕过明军的坎普防线,也无法在一个地区聚集过多的兵力(后勤线无法保障),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对战中,除了小规模地进攻明军防线,莫卧尔军大多数时间都在设计围剿出击的明军骑兵。

帕劳斯帕对奥朗则布的战术安排不以为然,对明军修筑坚固防线的作为深深不齿,哪怕身为雇佣军,骑士文化传承下的帕劳斯帕仍然相信正大光明的战争:我们从来不挖战壕,也不设立防线,在哪里发现军队,我们就在哪里与他们作战。

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为欧洲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但欧洲的传统习惯不是那么容易被克服,战争中他们或许有意识地使用了更先进的作战手段,和平时期,彼此交战的贵族们仍然能相聚沙龙,批评对方在战场上的无耻卑鄙。像许进臣这样龟缩于防线之后的作战方式,在欧洲哪怕赢得了最后战争胜利,怯懦的嘲讽仍然免不了,德才兼备,品德要求高于军事才能。

杜伦尼完全被明军的作战方式吸引住了,不论明军防线和后方的流动驻防,骑兵的出击和防线的积极配合,明军的表现为他们打开了军事认识的另一扇门。杜伦尼虽然仍受欧洲传统观念的束缚,但他丰富的军事理论让他认识到了防线与骑兵出击结合的威力;明军在后方有计划的流动驻防,相对宗教战争中欧洲军毫无规划地破坏,也更大可能地挖掘了占领区的战争潜力。

克伦威尔见识明军的作战方式后,很是懊悔曾经在英格兰和爱尔兰的错误作战思想,他怎么就没有想过利用坚固的步兵防线配合优势骑兵出击?他完全可以解放出大量兵力对付响应国王号召的地方贵族,劫掠贵族不但能为他积累扩军的粮饷,也能有效遏制士兵的逃亡。

明军骑兵在袭扰战中不断损耗,莫卧尔军在徒劳的对峙中消耗了大半粮饷,许进臣苦等的南北两线进展不顺,他必须考虑以手上的弱势兵力主动出击莫卧尔军。

“这一个多月的对峙以牺牲骑兵为代价,我们不能再让骑兵做无谓的牺牲。现在必须考虑这种情况:停止骑兵袭扰,怎样防备莫卧尔军以局部绝对优势突破我们的防线?”许进臣有自己的想法,但他打算首先征询参谋们的意见,当此之时的军事安排,极可能影响到未来南亚的格局。

年轻气盛的参谋进言大举反击,土军枪兵的杰出表现,让这些头脑发热的参谋根本不把五倍于己的莫卧尔军队放在眼里,“他们连正面击败土军都做不到,就更不能突破明军火枪营。”

谨慎的参谋提议明军利用多重防线逐层消耗莫卧尔军力,大规模决战风险太大,但是,依照这种作战思路,明军付出的战争成本太高,棱堡的造价不低。他们自己也不认为许进臣会同意这种作战方式,南亚虽然组建了殖民政府,但政府开支和军需供应一直没能摆脱许进臣和许家的私人供应,实际财政一直入不敷出。

激进和保守派貌似激烈争论的把戏,许进臣慢慢有些习惯了,他一度怀疑这样的军事会议有什么价值,真正有才学的参谋在这样的军事会议上很少主动发言。“这是他们的锻炼机会。”许进臣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许进臣在地图上描画自己的战术安排,要求参谋完善这个作战思路。

坎普防线连绵上百里,莫卧尔军在过往一个月里多次越过明军防线,却无法攻占坚固的棱堡,利用棱堡和胸墙,明军却以极低代价大量杀伤敌人。明军放弃骑兵袭扰后,莫卧尔军终于组织起连绵攻势,以极大代价攻占明军的三个堡垒。

帕劳斯帕等人从莫卧尔军在其它攻势受挫,隐约察觉到明军的阴谋,心怀鬼胎的他们却不仅没有提醒奥朗则布,反而积极活动,再次向明军派出密使,商议共同瓜分莫卧尔帝国。

张鼎新已经没有兴趣与西人周旋,许进臣因地就粮的三线进军破坏了他的美好心愿。相对勾结西人击败莫卧尔,张鼎新等人宁愿明军与莫卧尔军长期对峙,这样,明军就必须向后方征集粮草,他们也就有了插手军镇管理的机会。

他们探知到许进臣很不满意军镇对移民的压迫,有意在新征服的土地上恢复督军制度,加强总督府和统帅部对殖民地的控制,保护移民利益。不过,张鼎新等人深知军镇势力的强大,军镇豪强认识到了军镇统治的好处,即使许进臣有意恢复督军制度,恐怕新任命的督军也会仿效军镇以自立。

帕劳斯帕完全不能理解明国官员的冷淡,他决不认为这是明国人高尚的情操使然,明军的战场表现,让他早就怀疑明军的作战观念里是否存在军人的荣誉。

“瞧,明国官员一方面希望挑起战争,另一方面希望莫卧尔战争旷日持久,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一位略懂明国文化的西班牙子爵用轻蔑的语气说,“我常听明国人说养贼自重,明军真是没有一点军人的荣誉和责任感,他们轻易地背弃了他们的皇帝,他们效忠皇帝的誓言。”

“养贼自重?真是糟透了。”对明国本土局势一知半解的帕劳斯帕忍不住咒骂起来,他开始相信许进臣是为了避免卷入本土纷争才发起莫卧尔战争,他绝没有想到,他联系的张鼎新从来就不曾代表许进臣,也不代表南亚总督府。

“既然明军不值得信任,我们现在以自己的力量在莫卧尔帝国争取领地。”帕劳斯帕召集西人的中上层阶级。

“现在投票表决,赞成取消雇佣协议的先生们,请将你们高贵的右手举起来。”

“赞成向莫卧尔皇帝友善地提出请求,愿意接受异教徒册封的高贵的人,请将你们的左手举起来。”

……

“投票结束,绅士们,你们选择了高贵的基督徒应该选择的方式,为了上帝的荣光和军人的荣誉,我们将向莫卧尔帝国宣战,阿门。”主持投票的教士虔诚地在胸口划了个十字,“愿主保佑,救赎迷失的羔羊,异教徒统统死光。”

同类推荐
  • 那年贞观那些人

    那年贞观那些人

    当苏恒第一次明白自己身在何处时,他是绝望的,也是热血的,他相信的是身为一名穿越者是必不可能会在苦难里挣扎。可惜的是,没有灵魂绑定的系统,也没有神仙一样的老师……有的只是家庭沉重的担子,和敌人嗜血的目光……摆在他面前最现实的,是如何活下去……
  • 世界之巅峰

    世界之巅峰

    生于地球,生死一刻。穿越时空。浑然不知,已于新星球。四周美丽无暇,似中华之古。不知不觉,地球之事皆抛之脑后。带上信仰。站在世界之巅峰。
  • 明朝世纪

    明朝世纪

    深灰的布甲与暗红的血迹奠定了这片土地的基调,即便还有绿林,在此时也失去原有光泽,显露出不堪入目的绝望。意外的是,此时此刻没有哀嚎、没有言语、也没有鼓舞,只有心如死灰的寂静和血眼难合的麻木。他的夹杂着泥土和血污的头发就那样随意地批散蓬松着,发髻早已不知脱落到何处去了,他就那样伴着寂静躺在浅浅的壕沟里沉睡,嘴角时不时微动,或许还在梦中厮杀。而他左臂抱着的铁盔已被斩断了顶部的红樱,右手紧紧握住的那把已经寻不到鞘的雁翎刀的锋刃上清晰可见数十处残损的伤口,正如这支残缺的军队。
  • 《崛起于一六三六》

    《崛起于一六三六》

    “倒买倒卖”“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大明皇帝陛下,你的皇宫卖不?”
  • 最佳王爷

    最佳王爷

    李斌,第一次坐飞机的初哥,很不幸在0.03%的飞机失事率中中招……醒过来的李斌,已经是大华誉亲王的独子,更是皇位的第二继承人。面对着盛极而衰的大华帝国以及围绕在身边的莺莺燕燕,一心想着回到自己世界的李斌该如何抉择?
热门推荐
  • 黑客王妃的别样情缘

    黑客王妃的别样情缘

    21世纪世界排名第二的黑客,因黑了一个时空网站带着笔记本穿越到异世。本来自由自在的挺好,谁知王爷居然看上了她?不嫁!更何况你还有个青梅竹马的大小姐天天想着算计她。非她不娶?好啊,那你得不争皇位,不许出轨,更不准有青梅竹马?不然她就离家出走!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神本当诛

    神本当诛

    无意间得知寿命仅有二十年,他的情绪瞬间跌入谷底,或许这是上天的诅咒?无父无母、不能修炼、饱受折磨、生不如死。几次寻死却欲罢不能,小小年纪承受的痛苦无人能知,难道是苍天想要让他生不如死么!终于,一位神秘人将他从‘神仙集’带走,六年之后重新回到人界,开始踏上命运之路……
  • 因死而落的雪

    因死而落的雪

    与炭治郎兄妹分别不久的富冈义勇,遇到了一名白衣少年,剑术超群,佩戴着一把能阻止鬼肢体再生的太刀,少年厌恶吃人为生的鬼,却似乎也厌恶人类——“呐,你说,所有人类,都是值得被拯救的吗?”
  • 兴叹调

    兴叹调

    无论晴天烈日下,还是暗夜星空里,总有东西是人无法逃脱的。
  • 大明铁血崇祯

    大明铁血崇祯

    一不小心成了快亡国的崇祯,手握争霸系统,能怎么办?当然是大明战旗所指处,望尘逃遁,敢犯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朕之大明,斒斓洪波,汤汤大川,蔼蔼崇阿。一扫积弱,万户仓廒,觱发万河。万里平川,肱梁弼国,荒漠一爆,碑碣树泊。万万我民,壮哉大明,心汇一流,磨熛星火。一扫叆魂,洪流战波,大明永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恰似烈日对悠月

    恰似烈日对悠月

    寒光与奕阳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俩人彼此喜欢,可惜寒光是个傲娇主……在一起后却因为奕阳的妈妈听信侄女韩子宋的挑拨致使俩人的误会越来越深。寒光一气之下出了国,五年后再次回来…这时奕阳已经拥有了风靡全世界的大公司,奕阳的妈妈在这五年里自责不已。她想让儿子过更好的生活才…在寒光走后她才发现自己犯下的错误,是她亲手剥夺了儿子的快乐…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 史前彩陶纹饰解读举例

    史前彩陶纹饰解读举例

    本书着重解读彩陶,将远古华族的祭祀文明得以进一步的考证,以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古埃及学及民俗学研究的深度。全书分为华族的记忆、颛顼、尧、共工四个部分。
  • 老师教你知识我教你智慧

    老师教你知识我教你智慧

    本书用短小精悍的篇幅,说解深刻隽永的道理,涉及了职场、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待人接物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原则,进退取舍的依据,令人醍醐灌顶,回昧绵长,恍然大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运作起来才能变成财富……这里有生存的技巧,也有生活的方式,而它们都是生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