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68600000026

第26章 魏徵 千古诤臣,居安思危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近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许许多多克己奉公、行正戒邪的“清官廉吏”。在老百姓心目中,他们或是除暴安良、伸张正义的利剑;或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化身;或是犯颜直谏、为民请命的偶像。

《三国演义》中的蜀国丞相诸葛亮,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干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讲谋略,战无不胜,无所不能;尽忠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国老百姓中是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据说,在唐太宗李世民眼中,诸葛亮却比不上魏徵。唐太宗曾问群臣:“魏徵与诸葛亮相比,谁贤?”有大臣回答说:“诸葛亮有将相之才,魏徵比不上。”唐太宗却说:“徵蹈覆仁义,以弼朕躬,欲致尧、舜,虽亮无以抗。”意思是说,魏徵文韬武略,用仁义礼节辅助我治理国家,欲使我拥有尧帝和舜帝一样的圣名,即使是诸葛亮也无法与之相比。

魏徵作为唐王朝贞观时期封建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忠于职守,为了唐王朝的长治久安,犯颜劝谏唐太宗李世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民为邦本,本固国宁”、“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凡200余事,悉被接纳。其中,《谏太宗十思疏》和《十渐不克终疏》文辞犀利,哲理深刻,集中体现了魏徵的民本思想和忧患意识,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一块瑰宝。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其一,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徵认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为一个担负国家重任的人君,如果不未雨绸缪,没有长远打算,缺乏美德,不是理智地战胜一切贪欲,克勤克俭办一切事情,那就等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以欲流长”,是极其危险的。

其二,“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徵认为,过去许多国君,在创业时都能兢兢业业,谨慎行事,一旦大功告成之后,就放情纵欲,傲视他人,视兄弟如过路之人,用严刑峻法和盛怒盛气去对付下属。这样,下属表面上恭恭敬敬,心里却很不服气。因此,魏徵严肃地指出,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于人心的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应该高度谨慎。如果用腐朽的缰绳去驾驭奔驰的车马,其危险难道不是可想而知的吗?

其三,以“十思”为自检。“十思”的原文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魏徵认为:作为统治百姓的一国人君,当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要想到知足而警惕自己;将要兴土木营建工程而动用人力物力时,一定要适可而止以安定百姓;想到自己位高权重而不可一世时,应该谦虚和蔼而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如果害怕因自满而会带来损害时,就要想到大江大海能够容纳千河百川的度量;当陶醉于游山玩水和出围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代帝王一年中只准三次出游打猎的规定;担心自己懒惰懈怠时,就要想到办事必须善始善终的道理;忧虑情况不明而踌躇不决时,就要虚心采纳下属群僚的意见;当有些谗言和邪念影响自己时,就应该端正自身而斥退这些不好的东西;当要对臣下进行奖赏时,就要想到是否因自己一时高兴而滥赏;当要处罚臣下时,也要想想自己是否因盛怒之下而胡乱惩治他人。魏徵指出:经常进行“十思”,是为了发扬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等九种美德,选拔贤能,择善而从,使有才华的人竭尽智谋,有勇猛的人竭尽武力,有仁德的人竭尽慈惠,有信义的人竭尽忠诚。

唐太宗阅览这份疏谏以后,对于魏徵的真诚十分感动。他特意写了一份诏书给魏徵,表示自己的态度说:“希望你不要怕冒犯我,继续毫不隐讳地直言得失,我一定要虚怀若谷,冷静自己的心态,恭敬地等待着你的善言。”后来,唐太宗每当谈及魏徵时,就感触万分地说:“贞观以前,(房)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就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唯魏徵而已。”

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年春正月,唐太宗曾问魏徵:“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徵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就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以分清是非;“偏信则暗”,就是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必然会受到蒙蔽。魏徵为了向唐太宗说明这个道理,曾在问答中列举出历史上许多值得借鉴的史实。“上古之人曾说过,凡事都要征求割草打柴的老百姓的意见。在尧和舜当政时期,广开四方之门,招揽天下的贤人,为的是看见民间的疾苦,听见民间的呼声,做到下情上达,天下无壅塞。由于执政者对天下的大事无不知晓。像共工和鲧这类奸佞之人,再巧言令色也不会有市场;秦二世幽居深宫,亲近小人而疏远百姓,偏信宦官赵高,结果出现了‘指鹿为马’的怪事,直到天下大乱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骄奢弄权的朱异,结果是侯景兵围台城,终于困饿而死。隋炀帝偏信唯诺取宠的虞世基,使得天下大乱,国破身亡。照此说来,人君只有广泛地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使下情能够上达,大臣要想堵塞或匿情不报也是不可能的。”唐太宗不愧是一代明君,对于魏徵的这番议论铭刻于心,深知自己身处九重之内,难于遍知天下之事,也就不能独断天下之务,为此,提出了“君臣共治天下”的主张,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从贞观年间魏徵的进谏活动和主要表现看,魏徵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杰出的谏官代表,忠心辅国,犯颜直谏,获此殊荣,名实相符,当之无愧。因此,魏徵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故有“帝王人镜”一说,而世人则把魏徵誉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

魏徵进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很多。魏徵向唐太宗进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前后二百余事”,数十万言。二是质量上乘。魏徵谏言无论疏文、谈话,观点鲜明,文辞犀利,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一般都能使唐太宗折服或猛醒,从而达到进谏的目的。魏徵谏言中许多脍炙人口的箴言警句,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民为邦本、本固国宁”等,已成为我国广大民众使用频率很高的经典语汇。三是谏技高超。魏徵以敢于直谏而闻名于世,但也不是不讲方式方法,一味地顶撞和冒犯皇帝。在长达17年的岁月中,魏徵之所以屡谏屡胜,而唐太宗能够言听计从,与魏徵善于进谏,能把道理讲清说透有很大关系。魏徵进谏,寓贬于褒,有理有节,善于因势利导,常常运用表扬的方式达到帮助皇帝改正缺点、错误的目的。

魏徵一生为官清廉,满腹经纶,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创建了“贞观之治”,被誉为“千秋金鉴”。死后,亦不愿浪费国家钱财,按其遗愿从简治丧。魏徵身为朝廷重臣,又深受唐太宗赏识,可谓位高权重。然而,魏徵一生无论为官还是做人都堪称楷模。史书记载,魏徵既不偏爱声色犬马,也不喜聚珍宝古玩,只是收藏了许多有价值的图书典籍和名家墨宝。古人讲究“寿终正寝”,意思是年老病死后,灵堂要设在家中正屋正中的房间,以示善始善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魏徵病重的时候,家里居然简陋得连个正厅都没有。辞世之后,唐太宗欲按一品官的规格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经他的妻子裴氏夫人再三辞谢,始才作罢。李世民对群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殁,吾失一镜矣。”魏徵安邦治国的雄才大略,刚正不阿、犯颜直谏的高尚品格,体恤百姓、不徇私情的清廉形象,千百年来被后人广为传颂、研究、借鉴和敬仰。

魏徵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是一位举世公认的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政论家,还是一位功绩卓著的历史学家。在魏徵所有著述中,有一本书特别值得一提,它几乎影响了唐太宗一生,那就是贞观初年奉命主编的《群书治要》。这部书上至三皇五帝,下到晋代末年,既有明君治国的经验,也有昏庸败政的教训;既有忠良辅国的故事,也有奸臣欺主的实录。全书65部50余万字,堪称史学巨著。唐太宗读后爱不释手,如获至宝,指示抄给文武百官,相互传看。唐太宗曾对魏徵说,朕读《群书治要》明白了为君、施政、用人、治国的道理。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而自以为能,最终丧命于匹夫。说明帝王也一样,任性放纵、恣意挥霍、信任奸佞、疏远忠良,只要沾染上其中一件,必然亡国,这都是你的功劳。李世民曾反复告诫群臣“君贪必丧其国,臣贪必亡其身”,就是从《群书治要》一书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悟出的,无论是君王还是臣子都必须遵循的廉洁奉公的基本道理。

同类推荐
  • 静心细语:浮华的心灵瑜珈

    静心细语:浮华的心灵瑜珈

    记得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的成功,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后面的这个“谁”,包含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要遇到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等等;二是还应有一个好心境,也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尤其在当今时代,当人们把财富积累、事业成功、职务晋升,作为体现自我价值与衡量成功的标准的时候,却忽略、限制,甚至压抑了内在的心灵成长与负面情绪的释放,导致失衡的心智结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事业和人际关系,烦恼与痛苦也因之而生。
  • 培根谈人生成就

    培根谈人生成就

    《培根谈人生成就》这部文集,不仅是人类最具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四百年来读过这本书而终身受益的人实在不计其数,在人类各种文字中几乎均有译本,为各国各界人士所推崇,它确实是一块经世瑰宝。
  • 老公我治你

    老公我治你

    本书告诉女生如何应对老公的“偶发急症”、“慢性病”、“顽疾”、“不治之症”等100个小问题,好玩、有趣的讲述80后小夫妻和谐的读本。
  • 是90后就要有间隔年

    是90后就要有间隔年

    没有钱,没有丝毫户外经验和良好的户外装备,没有目的地,我就这样随意游走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主要交通方式是徒步加搭车。在间隔年的第八个月,我已经环游了大半个中国。我到过夏日最美的呼伦贝尔草原,在大兴安岭森林里搭帐篷睡觉,守候过沙漠的金黄日出,穿越过新疆的茫茫戈壁,吃过吐鲁番最为甜腻的葡萄,在蓝天下的大海中游泳,徒步穿越几十座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也体验过皇城帝都的威严,大理的悠闲和丽江的柔软时光........有两次差点掉下悬崖粉身碎骨,一次车祸,翻越五千米高山冻得要死,原始森林里遭遇四只野藏獒的穷追猛赶……
  • 乘着气球去跨栏:大学生活的8定理

    乘着气球去跨栏:大学生活的8定理

    在我国古代,寒门学子十年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而出将入相,因此便有了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超脱与豪迈。
热门推荐
  • 灵妄

    灵妄

    背叛让他回到了命运开始的地方,一切都像排演过一样,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冥冥中的大手啊!你会为你的撩拨付出代价!你若为天,天就要灭!你若为地,地便要亡!当尘封的往事被拭去灰尘的时候,我便要回归!
  • 王子流浪记

    王子流浪记

    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统治它的国王叫海曼加。他有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安吉娜王后。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图力特,小儿子叫马拉塔。一家人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 仕途(三)

    仕途(三)

    《沧浪之水》里的池大为与《仕途》中的乔不群,都是读书人从政的典型,池大为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芒,而乔不群则富于世俗情怀与现实色彩……
  • 混元舞

    混元舞

    阴守镇幸存的少年苏彻,七神聚于一身,一条早已注定的路早已等在前方。君临天下日、王者归来时,却丢失了当初的少年。
  • 心尖上的吴亦凡之灰姑娘

    心尖上的吴亦凡之灰姑娘

    心尖上的吴亦凡第二部之灰姑娘,欢迎大家多多观看!向吴亦凡那样的王子,一定会娶一个很美很美的公主吧!而楚凄凄,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一个很可怜的灰姑娘,但谨记着母亲的教导,坚强而勇敢,仁慈和善良,尽管她不是真正的公主,但是吴亦凡还是深深的喜欢上了她。。。。加凡凡QQ146091145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重生之木槿

    重生之木槿

    淡然自若,千年一瞬。本性淡然的木槿穿越回到了千年前的唐朝,本想守着腿脚不便的丑陋婆婆过上一生,却还是身不由己的陷入了历史的鸿沟。众多历史上风华绝代的男子一一走进了她的生命。周旋在权利中的他们在经过了重重阴谋,算计之后还能否回到最初相见时。她和他们绝世情恋,如何只换来半世悲苦纠缠。有美男兮,风华绝代,有美娇娘千年木槿,有祸水男妖异横生。他们和她注定一生缠绕,无论青豆年华,无论阴狠嗜杀,无论彼此猜忌试探,无论纠结苦恋。魂牵梦绕,爱之不爱,断不能断。恨我吗?清冷自持的贵公子抚着我的脸颊淡淡说道。他是妖艳美貌的绝世美男,看似放荡不羁的背后是坚定的信念,美目深处是不可自拔的执念。他说:三生三世,我只要你。十里桃花,如若带刺,我为你全部拔光。
  • 我的言外之意

    我的言外之意

    言亦林:子意,你的出现让我的生活多了些人间烟火气。林子意:言总,那就你这样明目张胆的搞办公室恋情不好吧!
  • 侦探异闻策

    侦探异闻策

    这是一本破案抓凶的正能量侦探小说!东旭因为自己的好朋友出事了,所以,为了替自己的好朋友找到真凶,毅然决然踏上了侦探之路。 这是我的小说群290151929,有意者可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