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70900000029

第29章 分裂的自我(2)

后来人们干脆开发出一套图片,并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据此来观测人心,称为主体统觉测试(简称TAT)。它是投射测试中与罗夏墨迹测试齐名的一种测试工具,1935年编制完成,由30张黑白图片组成。根据被试者的年龄、性别采用其中20张进行测试。要求被试者根据图片讲故事,每个故事约15分钟。TAT对于了解被试者与其父母的关系及障碍尤为有用。记分时要同时考虑故事的内容(情节、心理背景等)和形式(如长度、种类等)。这些测试和你想象中的心理测试略有不同吧?它们无一不是运用投射原理进行的测试,并且在心理咨询领域也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投射运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了解这两个测试,只想说明一个问题:与一个人交往久了,你能从他对一幅画,一本书,一个人的评价与反馈中得知这个人的价值观与对世界的态度。如果一个人说他总是很倒霉,除了他可能确实是个“倒霉蛋儿”这种小概率事件外,最大可能是—他总觉得自己容易受伤害,他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关爱。世界就是你的一面镜子,美好与不美好,全在你怎么看。

天才,被低估的“疯魔”

你一定熟悉艺术家凡·高吧?令人惊奇的是他一生为自己花了四十多幅自画像。早前也曾有国外的心理学家对比了凡·高以及类似的病患发病和未发病状态的画作,并据此分析,凡·高确实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甚至他的旷世奇作也拜其疾病所赐,他最伟大的作品中的几幅就是在发病和恢复的那个时期创作的!我们所看到的绚丽的画作,出奇的笔法,皆来源于凡·高眼中所投射的世界,有时候你确实很难评定一个人是疯子还是天才,也许他们同住在一个躯壳里。另一方面,你不能否认,或许绘画是最好的药物,是他传奇人生结出的最瑰丽的果实!

绘画反映人性,绝不是近几年才发现的,心理学家在百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点,并根据绘画的投射性研究出了专门用“绘画作品”了解人格的方法,称为“房树人测试”。

心理tips:房树人测试

房树人测试简称HTP测试,JohnBuck于1948年发明此方法,受测者只需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屋、树及人就完成了测试。房树人测试最开始是针对精神病患开展的,后来则发展成为一种简单的“人格测试”。通过专业地解读被试者画的房子、树和人,就可基本了解其内心状态、人格特征乃至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房树人测试运用的正是精神分析派的“投射”概念,得以将人内心的奥秘恰当地展现在一幅图画中。

房树人测试不仅是一种人格测验,而且是一种智力测验。它可以动态地掌握病人病情的演变,并且能促发病人的创造力,甚至通过绘画,起到治疗作用。通过多次绘画达到治疗目的以后逐步形成了心理治疗中的绘画疗法。

从某个角度来说,它既是一种测试,也是一种治疗,可谓一举多得。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还可以反复操作,使得它应用更加广泛。

现在房树人测试已不仅仅运用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由于它的趣味性及可操作性,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一般心理咨询和艺术化的沟通交流之中。还记得小时候老师让你画“自画像”吗?今天就来试着画画自己的内心世界,把我们的思想投射到一幅画里面吧。

第一步:准备一张白色A4纸,一支铅笔。

第二步:请用笔在这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木、人物在内的画。

具体要求:

(1)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必须有房子、树和人;

(2)不要临摹描绘现成的实物;

(3)不满意的地方可以涂改;

(4)时间没有限制,直到你画完为止。

没学过专业绘画?别在意,好看与否不是我们考量的指标,大胆画吧!

想用彩笔画?也可以,只要你愿意,什么笔都行,只不过有些笔不方便涂改,其实真有涂改的必要吗?这又不是考级!

郑重提示:不要偷看解读内容,看完解读再画,分析结果一定会打折哦!

请到本章《附录》,对照寻找你内心的答案!

自我的两极

你是否发现,虽然这些好玩的游戏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但有点“定性”而非“定量”?

如何更加精确地了解一个人各方面的人格与心理特征呢?荣格是弗洛伊德“亦友亦冤家”的朋友,弗洛伊德是以“动机”的方式来整体看待人格的,荣格则用“维度”的方式以更精确的尺度来划分人格,在这里,学科开始进一步细化。

地球有南北两极,人格也有两极维度,这一概念是理解“我”最简单的开始。一极为内,一极为外,这一观点来源于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特质理论”。荣格认为,人各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事实上,内向和外向看起来简单,但在心理学里是很有意义的,这一特征被荣格提出后,它作为很多心理测量的重要指数被纳入其中。因为内向与外向者的行为、习惯和喜好是有巨大差别的,甚至适合他们的职业、工作、婚姻、人际关系也都是截然不同的。自然他也成了了解自我最好的入门砖。

(1)外倾: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典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郑薇同学。

性格特征:勇敢执着,对陈孝正同学死缠烂打,对每一段感情都勇于付出!

经典台词:

从今往后,你再说“我不喜欢你”,意思就是说“我喜欢你喜欢得不得了”;你要是说“烦不烦”,就是说“你很漂亮”;你要是说“你到底想怎么样”,就是说“我想你了”;你要是说“无聊”,就是说“看见你真好”!

(2)内倾:重视“内在”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孤僻、易害羞、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典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陈孝正同学。

性格特征:深信“世界上最可靠的就是自己”,外表冷酷,不屑一顾。

经典台词: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完全的内倾和外倾型几乎是不存在的!所有这些描述也都是一种比较绝对化和极端化的,大部分人都在黑白两端的灰色地带,既有点外倾,又有点内倾,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总体来说是个内向的人,但如果情况需要,我们也会装傻卖萌做点外向人会做的事情。如果你或者你周围有个偏内向的人,某天干了件特开朗的事儿,既不说明他反常,也不说明他犯二,只是说明他在发挥自己身上另一面特质罢了,而这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就不要再在内向和外向中纠结了。

如何知道你是偏内向,还是偏外向

外向就是看起来活泼?内向就是看起来安静?这恐怕是迄今为止对人格认识最普遍的理解,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理解!按照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注意力的指向”是划分内外向的依据。内向的人更多地将注意力指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外向的人则对外部世界给予更多关注。

如果有些人平时看起来很开朗,但解决问题的时候倾向于独自解决,那么他性格的真相很可能不是你所看到的偏“外向型”,而很可能是偏“内向型”。对应的,一个看起来很安静的人也未必就是内向的人,关键是看他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是调动内部资源还是外部资源,他的注意力投向哪里偏多一些。毕竟你不能否认,家庭和文化对人格是有“外包装”作用的。

内外向,区别在大脑上

生物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假说:内向者的大脑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活动水平比外向者高。简单点说—内向者的大脑感受门槛略低,一个小小的刺激就能激起他内在波涛汹涌,而外向者正好相反,好像不来点重金属或者节奏摇滚就无法表达他快乐愉悦的心情!而这时候,一个典型内向者恐怕已经感觉到心脏不适了!有生物学作为基础,内外向的测试就好办了。下面是一则美国大学生的心理学课堂实验,专门用于区分内外向,有兴趣可以和朋友一起做着玩,结果也许会令你大感意外!

一滴柠檬汁揭晓性格真相

准备:一根双头棉签,一根棉线,一片新鲜柠檬(或者一小勺醋),计时器(精确到秒)

步骤:

(1)将棉线拴在双头棉签中间,水平悬挂即可;

(2)吞咽口水三次,然后将棉签一头放在你的舌头上停留30秒;

(3)将四滴柠檬汁滴在舌头上,吞咽三次,然后将棉签另一头放在你的舌头上停留30秒;

(4)看看你的棉签还平衡吗?

结论:

(1)如果棉签不再平衡,说明同样的柠檬汁刺激你产生了过多的唾液,你偏重于内倾;

(2)如果棉签基本平衡,说明柠檬汁没有刺激你产生过多唾液,你偏重于外倾。

这是心理学家艾森克的经典柠檬汁实验,它从你的生物学基础验证了你的性格倾向,是不是很有趣?当然这并不是测试你内外倾的唯一方法,传统的方式还有统计取向的测试。

人类特质理论

荣格关于人格特质的观点实际上远不止内向外向一说,他还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

心理tips:荣格的人类特质理论

荣格指出,人的心理活动有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机能。

感觉(感官知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你它是什么;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而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方和向何处去。

一般地说,直觉在荣格看来是允许人们在缺乏事实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推断的。

按照两种内倾、外倾态度类型与如上四种机能组合,荣格描述了性格的八种机能类型。

瞧,从荣格开始,人格不只有所分类,而且还可以进行组合。谈论一个人的性格,不只有外内倾向性,还有情感、感觉、思维、直觉这些维度有待考察。在此基础上,美国的凯恩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发展出了一个有用的测试“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该指标以荣格八种人格类型为基础扩展,将人划分为十六种类型。虽然在科学界,有质疑MBTI测试准确性的声音,但近几十年这套工具因为有效实用而在企业中迅速传播开来。有兴趣者可以上网一测。

人格测试就是这样逐渐演变得复杂起来。其实就平常生活而言,你大可不必为任何一项测试操心,记住那些最根本的依据,即便是凭借经验和直觉,也可以帮你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误解:一个内向的人爱K歌,一个外向的人能静下来看书,一定是后天培养的。

正解:内外向的区别不在于表面形式,在于解决问题的时候倾向于从何处调动资源。

爱K歌许是他的发泄方式,但遇到困难却可能更愿意选择安静下来自己想办法,反之亦然。

人人都是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荣格更多的是阐述人格理论与发展规律,却并没给人们一把堪称精准的尺子。

学者们一样希望有把精确的尺子度量人格,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模拟一次科学的发展,邀请你做个简单测试—我是谁?

请你在空格中填写可以代表你性格特征的形容词:

例如,温柔,善良,好客,严厉,刻薄等,想多少写多少,直到你认为写完为止。

(1)姓名:

(2)我是这样的人:

写下能精确描述你性格特点的形容词,不限制词数,写完为止。

……

(3)想知道多少人和你一样吗?把这些词输入到百度看结果。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发现自己的N个关键词,竟和小说人物,甚至小猫、小狗列在了一起。这中间当然没有真实的我,即便输入自己的名字,多数情况下也会发现有好多个同名同姓的人,又或者根本就搜不出个所以然来!你是不是想说“不靠谱”啊!

细想来,如果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做,而是成千上万人在做呢?这其中会否出现一些高频词汇?用程序进行筛查,你立马就能锁定相对集中的描述性格的词汇!最早,心理学家们就是用这种办法来描述人格的,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一度用了近4000个英文词汇来描述人格,用词汇的方式描绘人格,其实已经走出了“了解人格”的关键一步。

自我描述,打开认知自我之门

想象我们的语言有一种自然的优胜劣汰系统,不断进化着我们对人格的描述,而这些描述用语也被心理学家用来描述人格,或许刚才你的描绘词语中就有心理学不同测量体系下专属的词语。这不是碰巧,应该说,每个人都有成为心理学家的潜质,因为从来没有一种被研究物距离我们这么近—我自己就是我的研究物,是不是很好玩?

心理tips—词汇取向,人格心理学的重要取向

心理学家们认为,所有重要的个体差异都被“编码”到了“自然语言”中。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会注意到重要的人际差异,并创造词语来谈论这些差异。例如,创造的,可支配的,合作的,好脾气的。而对描述和沟通无用的词汇则被逐渐淘汰。即便是心理学家,也据此基础进行研究!

事实上一些正规的心理测试设计原理也大抵如此,严谨的心理测试设计更合理,会给出各种已经预设的选项,最后解读还会给你匹配相应的结论报告,简单来理解就是把一堆关键词变成准确的解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实,这也正是人格心理学对人进行解析的一个重要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用到的人格测量“尺子”更加精准,更加复杂。

再往后走,你将踏入专业的心理测量领域,推荐几个好用的人格测试问卷。

经典人格测试推荐

(1)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

描述人格太大面很难定量,太定量又很容易混淆,最好的方法是确定几个基本维度,给它们来个定量定性双重确定。艾森克正是为此而来!他主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提出了“神经质、内外倾性以及精神质”三维特征的理论,并据此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专门用于测定这三个基本特质维度的个体差异。就此每个人都可以被测定在这个连续尺度上所占有的特定位置,即测定每一个人具有该维度所代表的某一特质的多少。就像你在地球上的方位一样,一个经度一个纬度就可以精准确定你的位置,以及你所在位置的天气与地理环境。这一次,心理学踏出了精准心理特质测量的一大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把本页折个角立即去百度一下,结果会给你带来惊喜!

(2)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的个性是由许多特性所构成的,由于各种特性在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一个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他把人的个性分为“表面特性”和“根源特质”,他抽取了16种“根源特质”称为16种个性因素。然后据此编制了量表来测量这16种特质。由于卡特尔研究伊始就考察了不同职业的人群,因此16PF现在主要广泛应用于企业单位的人才选拔方面。

(3)大五人格测试(大七人格测试)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某些特质因素超越了三个最基本维度,又比16个单元更加精简,甚至一度有不少学者通过不同的样本找到了被不断重复验证的五个人格特质,这是当代人格测试研究的一片新大陆—人格五因素: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

同类推荐
  • 朦胧青春没有雾

    朦胧青春没有雾

    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不管我们有什么样的性格,也不管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是受到我们心理的支配。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衣食住行,都是我们心理作用的结果。但是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不同的人经受就有不同的效果,这是因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心理造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才有了人与人之间迥异的生活状态。在我们的周围:有积极向上的人,也有颓废堕落的人;有人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也有人生活在阴暗和痛苦中;有人的人生一帆风顺,有人的人生却一路坎坷……同处一个社会,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其中也许有很外在的原因,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根本上来说正是这不同的心理,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什么每次谈判,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仍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看穿?为什么每次约会,你都无法走进TA的大脑、弄清TA在想什么,最终不欢而散?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回报,而那个比你“懒惰”的人却能步步高升?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或者为什么那样?《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要告诉你的,就是关于这些“为什么”的真相,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真相,使事业更成功,使人生更幸福。《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关键词:微表情。全书由七章组成,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咨询经验,从身体和情感的关系角度,全面解析了身体语言背后的微妙心理,让你在商场、职场、情场无往不利!
  • 人的自我理解

    人的自我理解

    本书作者秉承胡塞尔现象学传统,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新的理论层面上,对人的自我理解问题进行独特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分析“我”这一指称的独特词法,作者将自我置入一个多元、多中心的背景中,对自我意识,个体与主体间责任,以及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现象学中“自我”理论的重要发展。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你的焦虑、恐惧来自何处?要如何应对复杂的人事纷争?荆棘丛生的环境中如何自处?爱的博弈中你是否是最后的赢家?
热门推荐
  • 逍遥小邪医

    逍遥小邪医

    【免费新书,数万追读】身怀绝技的神医崔泰,被美女从死亡监狱强行劫走。从此,妩媚总裁、冰山美女、火辣女警、傲娇萝莉纷纷找上了他。且看崔泰如何左手施毒,右手回春,逍遥都市,游戏花丛!粉丝QQ群:233235590,有大量空位,欢迎加入。
  • 如何加工乳产品

    如何加工乳产品

    如何加工乳产品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乳产品加工知识。解答了乳产品加工的原料、杀菌、冷藏、品种等问题。
  • 魂灵师之永夜殇

    魂灵师之永夜殇

    温润如玉的帝国太子和邪气凛然的永夜君君主喜欢上了同一个人帝国城下,她问:“你可曾真心对我。”他答:“本宫曾真心的算计过你。”……大殿之中他说:“他能给的,我也能给,他不能给的,我也会为你寻找,而我唯一要的,是你。”“即使我不爱你。”“即使你不爱我”
  • 一路烟尘伴红妆

    一路烟尘伴红妆

    我是混账,从天而降。一路烟尘,半路红妆。
  • 神之视角

    神之视角

    作者原笔名:惜墨源。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神,这个世界是否有神?是男是女?是否与人类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我们所处这个世界有没有神我不知道,但在这里,我想写一个神,一个真真正正的神。一个第一人称,第一视角的神。掌控宇宙,主宰因果.生死轮回,因我颤动.
  • 我在撩幽政王没看到么

    我在撩幽政王没看到么

    本尊为绝代天娇的叶家嫡出小姐叶轻萸,却被歹人作梗,冒犯了当今太子殿下,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却被刺客暗杀。出生在现代的顶级杀手叶渝默重生在被抛在乱葬岗的绝代天娇身上,从此改名,带着这天赋异禀容貌倾城的身躯倾覆朝野。只是……总感觉有人在帮她呢?
  • 樱轩恋

    樱轩恋

    刚出世8个月的她,被父母抛弃,送到了孤儿院。但孤儿院的生活是快乐的,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与她形影不离的朋友,和她未来的老公。在他第一眼见到她是就决定要娶她为妻。但世事总不如仍愿,在那不就他们就纷纷被领养走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医品嫡女

    医品嫡女

    她一个现代军医,一场意外穿越到玄月国纨绔太师之女花了了的身体里面,渣男渣女在身边,恶毒继母如猛虎,她四面楚歌,皇帝一道圣旨让她嫁给残废王!坑爹啊!残废王居然还要杀她,可是身体自带系统居然要她救他?切!她才不救呢,可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世灵祖

    傲世灵祖

    六颗均衡灵球,掩藏了百世秘辛;五口锁龙井,封住了千年恶灵;当恶灵被释放,当秘辛被发觉;宿世恩怨突起,几世纠葛乱心。他穿越而来,一切不相干的事情似乎与他关系颇大,他是至高灵祖的前世弟子,却又是这一世背叛者的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