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6700000021

第21章 古代复印机:活字印刷术

复印机在当代是极为普遍的事物了,文字的传播甚至开始逐渐摒弃传统的纸张复印。但在古代印刷术是革命性的,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画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有一定启示作用。

毕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凸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没有被采用。

毕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关于毕昇的生平事迹,我们一无所知,幸亏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里。但是除开西夏文字的几本推测为活字印刷的佛经外,中原地区无发现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毕昇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黏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黏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黏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随着社会生产的逐渐进步,后人出于对文化发展的需要,尝试着不断改进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宋人周必大(公元1129—1204年)曾被封为济国公,老年时从沈括那里学来了毕昇的方法,印了自己的著作。他也做了一点小改动,把铁板改为铜板。铜板比铁板传热性好,易使粘药熔化,但铜板比铁板价格贵。元代的姚枢(公元1201年—1278年)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杨古用活字版印书,印成了朱熹的《小学》和《近思录》,以及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书。不过,杨古造泥活字是用毕昇以后宋人改进的技术,并不是毕昇原有技术。清康熙六年翟世琪出任饶州推官,集磁户,造青磁《易经》一部。所谓青磁(活字)据专家分析可能是以制青瓷的瓷土烧成的陶活字。公元1718年,山东泰安人徐志定制成陶活字,印《周易说略》。他将泥土煅烧后制成活字用以排版印书,采用的仍然是毕昇用过的方法。

19世纪安徽泾县的翟金生,因读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所述的毕昇泥活字技术,而萌生了用泥活字印书的想法。他费时30年,制泥活字10万多个,公元1844年印成了《泥版试印初编》。此后,他又印了许多书。20世纪60—70年代在泾县还发现了翟金生当年所制的泥活字数千枚。这些活字有大小五种型号。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毕昇的发明是可行的,打破了有人对泥活字可行性的怀疑。公元1962年,发现了安徽徽州的翟氏泥活字模。

与杨古同时代的王祯(公元1271—1368年)创制了木活字。王祯是山东东平人,是一位农学家,做过几任县官,他留下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农书》。王祯关于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这本书内。他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万多个,于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试印了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100部,可见效率之高。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材做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他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这样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这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元代木活字印本书虽已失传,但当时维吾尔文的木活字则有几百个流传下来。

明代木活字本较多,多采用宋元传统技术。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的《唐诗类苑》《世庙识余录》、嘉靖年间(约公元1515—1530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英武殿聚珍版丛书》的发行。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印成《英武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用金属材料制造活字,也是活字印刷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王祯以前,已有人用锡做活字。但锡不易受墨印刷很困难,难于推广。公元15、16世纪之际,铜活字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铜活字印刷在清代进入新的高潮,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数量达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了,估计用铜活字达100万—200万个。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类推荐
  • 蔚蓝旖旎的海洋(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蔚蓝旖旎的海洋(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 (奥秘世界知识文库)中外帝王

    (奥秘世界知识文库)中外帝王

    本书体例新颖,内容上囊括了宇宙、生命、UFO、恐龙、古城、野人等十个部分的科学奥秘知识,涵盖面极广。对于致力于奥秘探索的朋友们来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变幻无穷、具有无限魅力的科学世界。它将以最生动的文字,最缜密的思维、与你一起畅游瑰丽多姿的奥秘世界,一起探索种种扑朔迷离的科学疑云。
  • 星球保卫战:长满灌木的南北极

    星球保卫战:长满灌木的南北极

    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两极在哪里?南极边缘的实地界线、南极大陆、南极的生存条件、南极冰山、体验南极生活、寒冷的海洋、北极的气候特征、北极的生存条件、极地生物的斗寒本领、北极环境、生活在北极的人等。
  • 灾祸的降临上

    灾祸的降临上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探索未知-浅析水

    探索未知-浅析水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热门推荐
  • 公明先生嫁到

    公明先生嫁到

    他,是大名鼎鼎的财神爷;她,是大名鼎鼎的土包子;仅仅因为一块钱,他们扯上了一条红线,虐缘啊虐缘。
  • 零科

    零科

    在经历一段失败的谈判后,于美国学习心理学与谈判术的黎昕归国,却受邀加入了华夏警方新成立的特殊组织,以谈判专家的身份作为组织的主力成员。没有异能,没有父母关系,说的每一句话上都肩负着人命,他将会靠着自己,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快乐财神爷

    快乐财神爷

    二十世纪,人族大兴,众神式微,在人族领导人反迷信反封建的压迫之下,众神信徒骤减,众神享受供奉和收取愿力的神庙接连被毁,活动空间一次又一次的被压缩,随时都有可能被人间大势抹杀,生存堪忧,随即神族大能合365位天庭正神,以通天之力,打通了一条通往异界的路,随后众神迁徙,世间再无神迹…………柯弘斌,一个才智平庸却又不甘平凡的年轻人,在突逢家中变故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利市仙官的传承,从此他的人生精彩了起来,是笑傲世间,坐享后宫三千佳丽,还是一路修炼,成就财位主神,不管怎么样,他,柯弘斌都是地球上唯一的神,唯一的财神………………
  • 成为兵王挽救世界

    成为兵王挽救世界

    意外的死亡让钟青成了被神选中的棋子,以赑屃为宠,手握风雷,能否屠神使自我解脱。等待他的是数不尽的敌人。
  • 那些年的我们依旧在

    那些年的我们依旧在

    遇见和错过总是在一起发生着,我们总是在不断的遇见,又总是在不断的错过。高中时,我喜欢严翌,全校皆知,唯独他装做不知晓,三年青春,换来疼痛。大学时,我不喜欢柳之言,全校皆知,唯独他愈挫愈勇,四年青春,换来蜜糖。我们的青春总是伴着遗憾,可每一次遗憾背后谁又能知道是不是另一处风景。
  • 千邪变

    千邪变

    少年古凌,因一个神秘交易,逆天改命,我自逍遥,从此踏上非凡之路。天山争锋,中原异动,日月明城,笑看风云……少年手掌日月,脚踏阴阳,凌云千秋度,仗义闯天涯。正如何,邪又怎样?我若成魔,天下无佛,冥冥之中,千年夙愿,只待有朝一日,邪变天下。千邪变群:584~835~948有意者请加入,共同探讨千邪世界,诸多建议,不吝赐教。我命由我不由天,千变世间天外仙。
  • 望穿秋水

    望穿秋水

    本书是葛水平的代表作。《喊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05年度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本书故事,随着哑巴狂喊,喊出了人们心中的悲愤,为哑巴,为人的尊严,为不朽的生命的激情。小说震撼人心。本书包括《望穿秋水》《花开富贵》《连翘》《纸鸽子》《空山草马》等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水域精灵的奥秘

    水域精灵的奥秘

    海洋的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2/3,因为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大水球”。生命源于水,所以海洋是所有生物最古老的栖地。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肠腔动物,如海葵、海蜇、珊瑚虫;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甲克动物,如虾、蟹;其他动物,如海豚、鲸、龟等其他生物。鲸用肺呼吸,所以属于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
  • 主宰游

    主宰游

    叶凌天双手一摊:“好吧,我摊牌了,我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