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86700000026

第26章 预知天地动向:张衡的浑天仪与地动仪

近几年国内频发大级别地震,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2013年的“4·20”芦山地震,让人们在感叹大自然的无情的同时,纷纷反思地震预测的可能性。实际上,要准确地预测地震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引起地震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复杂。然而,对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测的探索和尝试却从未停止,我国汉代就有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以预测地震,帮助人们躲避天灾。下面就来说说张衡和他的故事。

汉章帝之后,东汉王朝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

张衡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问爷爷:“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可以用它来辨别方向。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舀酒的斗,有斗身和斗柄,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地又问:“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星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星。夜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么高兴啊!他想:这北斗星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越是不懂,越想弄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书研究天文去了。

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先后到了长安和洛阳,在太学里用功读书。当时洛阳和长安都是很繁华的城市,城里的王公贵族过的是骄奢淫逸的生活。张衡对这些都看不惯。他写了两篇文学作品《西京赋》和《东京赋》,讽刺这种现象。据说他为了写这两篇作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修改,前后一共花了十年工夫,可见他研究学问的精神是很认真严肃的。

但是张衡的特长还不是文学,他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宫里做郎中,后来,担任了太史令,叫他负责观察和研究天文。这个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兴趣。

经过他的观察,他断定地球是圆的,月亮是借太阳的照射才反射出光来。他还认为天好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鸡蛋黄,在天的中间。这种学说在今天看来不免有些幼稚可笑,但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能有这样科学的见解,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除了观察,张衡还喜爱研究制造仪器。他用铜制造了一种测量天文的仪器,叫做“浑天仪”。上面刻着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他设法利用水力来转动这种仪器。据说什么星从东方升起来,什么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浑天仪上看得清清楚楚。

张衡的浑天仪,其主体与现今的天球仪相仿。不过,张衡的天球上画的是他所定名的444官2500颗星。浑天仪的黄、赤道上都画上了二十四气,二十八宿及日、月、五纬。贯穿浑天仪的南、北极,有一根可转动的极轴。在天球外围正中,应当有一条水平的环,表示地平。还应有一对夹着南、北极轴而又与水平环相垂直的子午双环,双环正中就是观测地的子午线。天球转动时,球上星体有的露出地平环之上,就是星出,有的正过子午线,就是星中,而没入地平环之下的星就是星没。天球上有一部分星星永远在地平环上转动而不会落入其下。这部分天区的极限是一个以北极为圆心,当地纬度为半径的小圆,当时称之为内规。另外还有一个以南极为中心,当地纬度为半径的小圆,称之为外规。外规以内的天区永远不会升到地平之上。

张衡的发明除了浑天仪之外,更为人所称道是地动仪。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响到好几十个郡,城墙、房屋发生倒坍,还死伤了许多人畜。当时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有的还趁机宣传迷信、欺骗人民。但是,张衡却不信神,不信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按照张衡的设计,这就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可是,那一天洛阳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也没有听说附近有哪儿发生了地震。因此,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有意造谣生事。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信服。

张衡还发明了一个用来显示日期的装置,叫作“瑞轮蓂荚”。蓂荚草是一种神话中表示祥瑞的植物。据说生长在尧帝的居室阶下。随着新月的出现,一天长一个荚,到满月时长到15个荚。过了月圆之后,就一天掉一个荚。这样,数一数荚的荚数就可以知道今天是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哪一天和这天的月相了。这个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尧帝时天文历法的进步。张衡的机械装置瑞轮就是在这个神话的启发下发明的。所谓“随月盈虚,依历开落”,其作用就相当于现今钟表中的日期显示。遗憾的是,这种发动力和传动力的机械装置的具体情况史书没有留下记载。

张衡还著有一篇有关天文学的代表作《灵宪》,这篇文章全面体现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和发展。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灵宪》认为,宇宙的起源,最初是一派无形无色的阴的精气,是一个很长的阶段,称为“溟滓”。这一阶段乃是道之根。从道根产生道干,气也有了颜色。但是,“浑沌不分”,看不出任何形状,也量不出它的运动速度。有了道干以后,开始产生物体。这一阶段叫做“太玄”,也就是道之实。《灵宪》把宇宙演化三阶段称之为道根、道干、道实。在解释有“浑沌不分”的“太素”气时引了《道德经》里的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些都说明了《灵宪》的宇宙起源思想,其渊源是老子的道家哲学。总之,张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认为宇宙并非生来就是如此,而是有个产生和演化的过程。张衡所代表的思想传统与西方古代认为宇宙结构亘古不变的思想传统大异其趣,却和现代宇宙演化学说的精神有所相通。

关于宇宙无限之说,战国时代的《尸子》里这样描述:“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就是空间,宙就是时间。中国的传统思想是把空间和时间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也和西方古代把二者看成是两个互相割裂的概念大不相同。但是,中国和西方一样,在二者是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上历来也有争论。《庄子》一书中就有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说法。而西汉末年的扬雄却认为“阖天为宇,辟宇为宙”,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有起点的。张衡虽然长期研究扬雄的《太玄经》,并受到扬雄较深的影响,但在宇宙的无限性上却并没遵循扬雄。《灵宪》认为人目所见的天地是大小有限的,但是,宇宙在空间上没有边界,在时间上没有起点。扬雄的思想和目前天文学界最负盛名的大爆炸宇宙学说在终极本质上是相通的。而张衡的结论却和当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相合。

张衡对月食的解释也充满了科学性。在张衡之前,人们已对日食的原因有所认识。西汉的刘向就说过:“日蚀者,月往蔽之”。东汉王充在《论衡·说日篇》中引述过别人的一种更明确的说法:“或说,日食者月掩之也。日在上,月在下,障于日之形也”。都认为日食是月球遮蔽造成的阴影,这一认识是符合科学的,而对于月食原因,则在张衡之前尚无明晰的解释。大概正是针对这种状况,张衡在《灵宪》中专门论述了月食的原因:“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众星被耀,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虚。在星星微,月过则食。”这段话中说到,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太阳光照到月亮上才产生光月。月亮之所以出现有亏缺的部分,就是因为这一部分照不到日光。所以,当月和日正相对时,就出现满月。当月向日靠近时,月亮亏缺就越来越大,终至完全不见。这样一种月相理论,在《周髀算经》中已有大概:“日兆(按:通照)月,月光乃生,故成明月。”西汉京房说得更为明确:“先师以为日似弹丸,月似镜体;或以为月亦似弹丸,日照处则明,不照处则暗”。张衡的月相理论和他们没有本质的差别,所突出的是张衡强调了月相与日、月相对位置的关系。但这样一来人们自然要问,既然“当日则光盈”,那么何以有时候当日时会有月食呢?对此,张衡回答说:“蔽于地也。”即大地挡住了日光,使日光照不到月亮上去了。张衡把这块大地所产生的影子起个名字叫“虚”。月亮进入虚时就发生月食。

张衡在《灵宪》中提出四个极有价值的见解。第一,日、月、五星并不是在天球球壳上,它们是在天地之间运行,距地远近各不相同。第二,这七个天体的运动速度也不同,离地球近的速度快,离地球远的速度慢。第三,用天的力量来说日月行星有留、逆、迟、速等运动变化现象。第四,按照五星离地球远近及其运行快慢;将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属月,包括水星、金星。另一类属日,包括火星、木星、和土星。

除此以外,张衡在很多方面都颇有造诣,他绘制出我国第一幅较为完备的星图,制作出能飞行数里的木鸟,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中的文字“博思精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传诵。可是在那个时候,朝廷掌权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张衡这样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击排挤。张衡做侍中的时候,因为与皇帝接近,宦官怕张衡在皇帝面前揭他们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讲张衡很多坏话。他被调出了京城,到河间去当国相,最终在他六十一岁那年病死。

张衡在我国科学史上尤其是天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河南省南阳县的北面有张衡墓和平子读书台,墓碑上有郭沫若的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

同类推荐
  • 战机:天空中的较量

    战机:天空中的较量

    本书介绍了军用飞机的相关知识。全书系统地讲述了军用飞机的诞生历史、发展过程、制造工艺、军事作用等知识,并按类型介绍了世界各国共百余种具有代表性的机型。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以精美准确的图片,能让读者迅速了解军用飞机这一科技含量极高的国防武器,并对世界各国的空军力量有进一步的认识。
  • 生命之水在哪里

    生命之水在哪里

    本书阐述了水资源的分布、水文化、水环境被污染的巨大危害、人类应当节约用水等一系列相关的知识。让人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正是伴随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事业才得以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增进公众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宇宙科学知识

    宇宙科学知识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的发展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变迁: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色彩斑谰的现代生活;从古代社会的结绳计数到现代社会垄断人类生活的互联网;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上世纪中叶的月球着陆,火箭升天。人类几乎在任何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技术更新,知识爆炸,信息扩张……一系列代表着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的词汇,充斥着我们的社会,使每个人都感到在巨大的社会进步面前人类自身的局限。作为人类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青少年朋友,在对现有书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充满着对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无限渴望。
  •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

    本书由谢芾主编,是一本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 求知文库-保卫绿色的生命

    求知文库-保卫绿色的生命

    人类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自然对我们的惩罚不仅仅是现在,这种贻害与恶果将延伸和影响到下几辈的人。
热门推荐
  • 许我为妻

    许我为妻

    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命中注定他们生生世世在一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不是真的三国

    这不是真的三国

    刘和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却发现和自己了解的历史完全不一样!什么?袁绍意图谋朝篡位?刘备居然一点也不老实?想要匡扶汉室的是曹操?这根本不是三国啊!!!
  • 绝世无双之香料传奇

    绝世无双之香料传奇

    作者:求推荐,收藏,我是亲妈莫子祁:40多章了,所谓的亲妈终于把我放出来了冉瑾宁:闭嘴!天天就你话多!一点用的没有……1V1,男主40章以后才出现,男追女希望支持,感谢
  • 养龙专业户

    养龙专业户

    本想平平淡淡度过此生,谁知道阴差阳错竟饲养了一群龙类。它们个个相貌凶恶,力大无穷,却口口声声称他为主人。
  • 万界麒麟皇

    万界麒麟皇

    圣品功法?极品丹药?不,我有麒麟血气。看麒麟臂少年如何在蛮荒崛起,棍打乾坤异兽,刀劈漫天神佛,成就万界麒麟皇
  • 修罗杀手妃:狼君,趴下

    修罗杀手妃:狼君,趴下

    她是21世纪的王牌杀手,看着像天使,下手似恶魔,一朝穿越到异界,引发一轮风起云涌。敢算计她?她笑得眉眼弯弯,扮猪吃老虎本来就是她的强项,也不知道谁算计谁!他本是妖中的极品妖孽,杀戮无数,自从遇到她,从此过上了被人包养的好日子......某妖一脸讨好:“主人,已经包养那么久了,你就嫁给我吧!”她沉思半天:“不行,我是人你是妖,以后我们生出来的孩子岂不是人妖...你干嘛?”忍无可忍的某妖直接将她推倒,笑得邪魅:“不试,怎么知道生下来的是人是妖!
  • 教孩子成功成才故事全集

    教孩子成功成才故事全集

    一场短暂的春雨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它却能滋润并唤醒沉睡的土地,能催绿枝头,能催开鲜花。同样,一个简短的故事看似不起眼,或许也没有像给孩子报学习班那样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开拓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心智,并为孩子的成功成才奠定扎实的根基。
  • 我和周周的三俩事

    我和周周的三俩事

    谨以此小说纪念我和周周相遇五年。爱情的萌芽往往如此简单,一个眼神,一个瞬间就能牵起一份悸动。我和他相逢于夏天,相爱于夏天,一个城市,两座学校,记录了属于我的和他的七年,属于我们爱情的三年。没过过多的波折,一路牵手下来,有你刚好。
  • 剑谍

    剑谍

    只剩下最后一城,十万大军里三层、外三层将它包围得水泄不通。太守独子被敌将斩下了首级,悬挂于高高的旗杆上,由一名小校挑着,骑着快马绕着城郭,一圈圈奔驰挥舞。悲愤的太守,在城内张贴出一份告示:谁能将杀子仇人的首级取下,他便把最钟爱亦是最美丽的小女儿下嫁。于是当天夜里,有一位来自外乡的年轻人揭榜而去,很快就带回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太守兑现了承诺,那年轻人与他的小女儿化作一道弧光,冲天而起,突然消失在所有人面前,从此了无踪迹。天亮了,城外金鼓震天,敌军又开始攻城。太守将敌将的首级悬挂在城楼上,疲惫绝望的守军顿时欢声雷动,士气大振。然而,令人无比震骇的一幕也随之出现,那位失去头颅的敌将,全身戎装,威风凛凛的骑在高大的黑马上。他的肩膀上顶着一只空荡荡的头盔,双手高举长戟,宛如不可一世的魔神,统率千军万马,向孤城发起最后的冲锋。守军被吓呆了,甚至忘记了抵抗。城池很快告破,太守与他的家眷也死于乱军之中。那位无头的敌将第一个冲上城楼,他夺回了失去不过半晚的首级,将它重新接回到脖子上。但也许是过于兴奋和急躁,他竟装倒了方向,等察觉不对时,伤口的肌肉已经凝合,再不可能更改。从此,这位将军的眼睛,永远生在了嘴巴与鼻子的下方,而他所看见的一切事物,也无可避免的发生颠倒──若干年后,将军成为了皇帝,但他的脾气却更加的暴虐易怒。因为他眼中的世界,总是与旁人的正好相反,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一名宠臣揣摩到了他的烦恼,便为他想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主意:让全天下的人都弯下身子,将脑袋倒垂──这样,大伙儿透过双腿所见到的景物,便与这位皇帝陛下一般无二了。没过几天,这道诏书就通行全国,无论愿与不愿,上至王公大臣,下到贩夫走卒,男女老幼一律弯下身子,审视这个颠倒的世界。起初,大家都非常不适应,有意无意的想抬起头,再看一眼原本熟悉的世界。可环伺在旁的刀斧手,便会不由分说的挥起他们手中的屠刀,割落一个个不听话的脑袋,再将它倒悬在菜市口的长杆上。久而久之,人们从别扭变得习惯,从习惯变成自然,坦然的从裤裆下打量着彼此,早已忘却自己曾经直立过。直到某一日,一个孩子由于好奇,悄悄挺起了腰,抬头用一种截然不同的视野环顾周围,却已分不清,究竟哪一个才是颠倒的世界──他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身边的亲人,招来的却是一片训斥与讥笑,并异口同声的警告这个孩子,赶紧把腰弯下来,莫要在离经叛道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耽误了性命。可惜已挺起胸脯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