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55700000034

第34章 “文革”初期(3)

下午我又去了粮食局,因为给面粉厂干活的关系,跟粮食部门的几个人认识了。加之践中说好要去联系写字的工作。我万般无聊,便去了那里,却没碰上践中。我和几个熟人聊了些闲话,仍然急躁不安,便回了家。

到家后,去北房看睡在炕上的妈妈。我蹑手蹑脚地进了屋,唯恐吵醒睡着的母亲。

其实,母亲是醒着的,她睁开眼睛瞅了我一下,不高兴地说:“不是歇工了吗!咋大半天都看不见你?”

母亲的神情让我大吃一惊。

我赶紧问:“妈,你有啥事吗?”

母亲不无埋怨地说:“我让你买个碎瓷壶喝水,你都买不回来!”

我想起来了,前些日子妈妈确实和我说过买瓷壶的事。一忙着干活,咋就给忘了呢!

我立刻上街去生资公司选了一个素色的小瓷壶。买回家后,用开水冲洗干净,找了半截线绳绳,把盖盖系在壶把上。然后盛了一壶开水,给母亲放在枕边。

那瓷壶小,母亲一只手端着,侧过身子,在壶嘴儿上吮吸了几口开水,脸上露出了微笑。

“这就好了,我躺着喝水就方便了。”她对我说。

听了她的话,看着妈妈脸上的满足表情,我心里一阵惭愧。病弱的母亲这么

一点要求,由于自己的疏忽而没有及时办好,让妈妈失望和伤心了。

我在炕沿上坐着,心情平静多了。母亲有点困了,她说:“你有事就去吧,我睡一会儿。”我这才离开了北房。

第二天早晨,因为不去干活,我还睡着。妻子照例去北房给母亲穿衣服。

多少有点迷糊中,好像听见雅芬在叫,我并没有在意。突然,侄子彦安跑到东房来叫我:“小爸,我小妈叫你赶快过去呢,我奶奶叫不言喘了!”

我一惊便完全清醒了。

急忙穿上衣裤,跑到北房,只见妻子扶着妈妈半靠在她身上,带着哭声喊妈。

母亲闭着双眼,口角有点黏液,喉咙里发出呼噜噜的响声。

“妈妈一妈呵”我大声呼唤着,母亲却既不睁眼也不答应。

这时候,三嫂承兰和侄女彦欣、侄儿彦庆、彦安都围在了身边。我让他们去学校叫二哥和三哥,我跑着去医院请医生。

医生看过后,摇了摇头。我坚持让他打了一针抢救,我不相信妈妈连一句话都没说就会离开我们。除了身体虚弱外,她并没有生病吃药,昨天下午还好好地用瓷壶喝水呢。

然而,母亲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她确确实实永远离开了我们。

前一天的不安和烦躁难道是妈妈即将离世的先兆?我怎么就没有在北房里多陪妈妈一会儿呢!

我无声地流着泪,伤心极了。

那天晚上,夜很深了。我回到东房,突然一阵发冷,浑身上下颤抖不止。妻见状吓坏了,她紧紧抱住我,哽咽着说:“你咋啦?你咋啦?”看到她惊恐的表情和满脸泪水,我的心里突然一热,慢慢地才停住了发抖。

结婚后,我们把母亲接到了城里。

那一年秋天开学,二嫂由附小调到了三合小学。三合离城十五里路,二嫂平时住在学校,周末回城,星期日下午又去三合。北房里盘了两个炕,我在家时,母亲和孙子彦庆、彦安住北房外间大炕,孙女儿彦欣睡里间。二嫂回来时,彦欣也在外间跟奶奶一起睡。

我不在家时,母亲便和雅芬住东房。

母亲自从春天病了一场后,身体一直很虚弱。是我和雅芬用架子车接妈妈回城的。不知怎么传错的,亲戚中竟然有我结婚后,把妈妈从糜子滩背进城的说法。

实际上是用岳父家的架子车,上面铺上母亲的褥子,被子垫在身后,让妈妈靠着半躺在车子上。到陈家摆时,在岳父家缓了一会儿,吃了一顿饭,然后过河进城的。

妈妈的棉衣棉裤时间太长,没有一点火气了。雅芬将一件比较新的夹布袄改成棉袄,用两条单布裤子合成了一件棉裤,祆裤都装上了从娘家拿来的新棉花。天冷了,妈妈穿在身上,跟我们说不但暖和也绵软多了。

妈妈的被褥太破旧了,被子和褥子都有许多补丁。

我和雅芬商量,把我们结婚的红缎面新被子拿给妈妈盖。开始她还推辞,我们坚持硬让她留下了。结婚时没缝褥子,我们计划这一工活领了钱,就给妈妈做个新褥子,多装些棉花,她那瘦弱得几乎只有骨头的身体睡在缀满粗布补丁的褥子上,一定硌得不舒服。然而刚刚领到工钱,褥子还没有做,妈妈就走了,这让我特别伤心。

妈妈的牙齿不好,我们吃一锅子面时,妻总是给她单独拉几条软面,饨薄一点多煮一会儿。

二哥好几次在我们吃饭时,来到东房里。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过门不久的小弟媳能尽心伺候母亲倍感满意和欣慰。

也正是由于那短短的三个月,便让二哥十分看重雅芬和她们一家人。二哥认为能遇上这个妻子是我的福气。他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你一定要好好待承陈雅芬,可千万不能把福用脚踢啊!”

是的,雅芬确实能不厌其烦地关照伺候婆婆。老人体子特别弱,除了每天早晚帮妈妈穿脱衣服外,上厕解手也需要人搀扶,有时甚至需要帮她解系裤带。我在外面打工,这一切都是由新婚的妻子做的。

三个月里,我感觉她是真心实意地待老人,没有看出她有过一丝厌烦。

或许正是由于这样,母亲的猝然离世,让我难以接受,也极度伤心。

作为儿女,哥嫂们在过去的岁月里,都以不同方式孝敬着老人。而我这个小儿子却一直依偎着妈妈,过多地承受着无微不至的母爱。

我长大了,回到了母亲身边,好几年过去了,却依然没有能力去帮助病弱的妈妈。

现在,有幸遇上了一个贤惠的妻子,我和妻子可以在妈妈膝下尽一份侍奉之责,尽一份儿女对于母亲的爱心了。可仅仅短短的三个月,连一个春节都没有过,母亲就离我们而去了。而且是如此突然又如此平静地走了,连一句话也没留下。她是看着小儿子有了一个好媳妇而放心地走了呢,还是因为病弱而不愿给儿女们再添麻烦而匆忙地离去呢?我无法知道妈妈辞世前的心思。但我明白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浸透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一想到这些,我便感到无限悲切和万分遗憾。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在兰州的父亲来了一封信,是写给二哥、三哥和我三人的。除了对母亲的哀悼外,信里特别提到我结婚后的几个月里,由于他已自报减薪而无力给母亲再寄生活费回来。并说我没有工作,希望哥哥们多关照我。

两位哥哥知道了这个情况,便不让我负担母亲的丧葬费用。

母亲的老衣是早就做好的。材枋也在一九六〇年病重时,二哥通过姐姐夫妇购得木材早就做好的,这次只是请人刷了油漆。而母亲的身份和当时的环境,更使得丧葬期间的开销十分节俭。

我婉谢了兄长的关照,提出那几天里谁花了的就算谁的,至于谁多谁少,不必再算账了。都是儿女,就让各人最后给妈妈都尽点心吧。并说明了我当时在油漆组不错的收人情况,让哥哥们不要为我操心。

母亲静静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静静地为母亲送行。

一辆拉着灵柩的架子车,几位帮忙的街坊邻居和朋友。除了母亲的亲生子女夕卜,送葬的还有堂兄宰宣和宰文。亲戚有舅舅家的李振林表兄,还有我的老岳父一母亲的亲家公陈范。

没有墓碑,也没有平坦的墓地。那是一处只容得下两棺坟的小小山角,母亲头枕着乌兰山脉的东侧背,长眠在了地下。

十二年后,我与侄子彦正由武都迁护父亲遗骸回到故乡,又从城南山侧面的校场沟里迁出母亲棺柩,将父母合葬于糜子滩祖父母的茔地。

人生如梦。

母亲离开我们是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现在我明白了,三十曰之所以难忘,是因了母亲辞世的先兆,第二天便是与母亲撕心裂肺的离别。而倏忽之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如今我也是退休在家的华发老翁了,忆及与母亲离别的那一刻,依然心酸难禁。

2005年6月30日写完7月1日改定

“红色海洋”

“文革”初期,从一九六六年底开始,很快便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在墙壁上书写毛主席语录的高潮。

开始还在白墙上写红字,后来发展到把墙用红漆涂过,在红底子上用黄漆和白漆写。这种在全国各地迅速出现的语录墙,被喻为“红色海洋”。

我被县文教科叫去给县委大院写毛主席语录。不知何故,只写了一条便把我打发了。那一条语录,可以看做是“红色海洋”在靖远的先声。

一九六七年开始,全县各个机关企业都动了起来。一时间会写美术字的成了紧缺人才。

孙践中和我包揽了粮食局和面粉厂语录墙的书写任务。县上又找我给大院里写,因没时间而推掉了。

一些单位因找不到会写美术字的人而着急,怕被扣上不革命的帽子。

记得后来当了多年城建局长的张康仁,当时是自来水站的站长。他找我给自来水房墙上写语录,我说正在给面粉厂写,完了再给他们写。他听了连连摆手说,上级有任务有时间,这事不敢拖。

于是很多根本没写过美术字的人,胆子大一点也都干了起来。水房墙上也有人写了,虽然字写得难看,但按时完成任务就行。

其实,我过去也没写过多少美术字。为给县政府写那条语录,专门翻看了家里几本关于美术字技法的书,那还是三哥从部队上带回来,因为我爱好美术而送给我的。

虽然有些绘画基础,又研习了一番美术字写法,但在实际书写过程中,一些字的结构常常还是摆不好看。

当时,孙践中不光书法写得不错,他的美术字也是很棒的。

践中从衣袋里掏出一本小学生字典一样大的书让我看,书名叫《汉字正音小字汇》。里面的字印得大而清晰,是标准的宋体,结构非常好。

书店里正有,我立即买了一本。干活时随身携带,若遇到犯难之字,随时査看一下,对结构便会心中有数了。

先是我俩一起被叫去给镇政府写。我们是镇油漆组的人,自然首先要完成镇上的,而且是义务性质。

面粉厂的任务很大,厂院里油漆了不少红墙面,由东城门外到面粉厂大门口,沿途七里路上大一些的墙都用白灰抹成了语录牌,也是分给面粉厂的任务。

践中写粮食局和面粉厂院里的,我承担了沿途大道旁的语录墙。

农历腊月里,寒风凛冽。我穿着那件由父亲旧皮衣改成的蓝布大衣,早巳没有了火气。每天清晨去路边写语录,风湿挖瘩的旧病又复发了。出发前服一次百喘朋,那药十分见效,喝下去不久,身上便不再发痒,风湿块也隐去了,即便刮风也不怕。只是头木木的,脑子有些发直。

因为路远,中午不便回家吃饭。出发时带上干粮,写到十二点前后肚子饿时,去墙壁的主人家要点开水,吃些馍接着再干。百喘朋是带在身上的,若需要中午再服一次。

同类推荐
  • 《朱子家训 朱子家礼》读本 附录:朱柏庐治家格言(大众儒学经典)

    《朱子家训 朱子家礼》读本 附录:朱柏庐治家格言(大众儒学经典)

    家训,是古人对家人以及子孙后代的告诫、约束形式。历代家训往往以简明扼要又朗朗上口的方式,讲明劝善戒恶的处世之道。《朱子家训》全文仅三百余字,却堪称字字珠玑。《朱子家礼》之所以称为“家礼”,并不是说这些礼仪规范的内容与使用范围,仅仅限于朱氏家人以及子孙后代,朱子的本意是为宋代当时的人提供一个家庭基本礼仪范本。《朱子家礼》影响极为深远,由南宋经过元明清与中华民国时期,至今在汉文化地区的各地风俗习惯里面都还能辨识出《朱子家礼》所产生的影响。“家礼”的“家”,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是这些礼仪的内容主要限于家事;第二是这些礼仪的主要适用对象为家族人众;第三层意思则与国相对,意思说这些礼仪并非由国家(或朝廷)所确立或认可的国家礼制,而十分接近现代所说的“民间”。《朱子家训朱子家礼》读本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等部分,对《朱子家训》、《朱子家礼》做了全新解读。本书附录收入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号柏庐)的《治家格言》。
  •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作者孟久成对十几名留美学生做了详尽采访,描述了他们在国内一路打拼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他们的婚恋生活更有专章详述。本书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一个“立体形象”。同时涉及国内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留美过程,子女教育,如何择业,成功标志,人才评判,美国大学的学制。《最爱听小蔡的笑声》的另一个题材是有关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故事,从宏观上讲述了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由来,领养过程,抚养经历,讲述了发生在这种跨国家庭里动人、细微且国人闻所未闻的故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 诗学第四辑

    诗学第四辑

    一种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气的开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与倡扬更是不可或缺。如此这般,曾经的"先锋话语"亦或"不经之谈",...
  • 行走的森林

    行走的森林

    《行走的森林》是“蜀籁诗丛”其中一本,是诗人李自国近年来关于森林诗歌的大集合,同时也是诗人对自然之思的延续与创新,全书共分为“阔叶上奔波的人群”、“鸟翅擦破苍天的感叹”、“我在封山育林区写诗”、“森森花雨或过往马蹄”四辑。整部诗集通过对森林意象的追忆、赞美和反诘,来表现诗人对于故乡故土和自然万物的眷恋之情。其中不乏许多情感充沛的妙句,尤其是将森林拟人化,在城市化、商业化已经与大地日渐分离的当下,令人印象深刻。
  • 耿林莽四十年精美散文诗选

    耿林莽四十年精美散文诗选

    耿林莽先生从事散文诗创作四十年,本书是从其创作的散文诗中精选一百余篇编辑而成。所选文章体现了散文诗的诗情美与创作技巧,是一本优美的散文诗集。本书可供散文诗爱好者学习和参考,对陶冶和培养读者情操亦有着一定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再创龙神

    斗罗大陆之再创龙神

    龙神陨落之后再隔万年,新一代龙神定将杀回神界,以血染神界来复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佛龙玉

    诸佛龙玉

    为何佛修便要守那清规戒律,为何修佛便要与世无争。佛又如何,我修佛但我不信佛,我的信仰不在佛而在己,即便与众佛为敌,即便与世俗背道而驰,我也要守护自己的道与那个即便我与全天下为敌也会静静跟在我身后的琉璃女孩。
  • 缉拿小逃妻

    缉拿小逃妻

    三岁遇到他,八岁爱上他,十八岁她做了他的情人,二十二岁,她怀着他的孩子被他逼到悬崖跳崖自尽。他亲手毁了她的父亲她的家,将她据为己有,禁锢身下。她逃跑,他缉捕,她重生,他囚禁,直到他说放手,她的婚礼上,他却亲手杀死了她的丈夫,撕裂她的婚纱,将她压在身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祖师不正经

    这个祖师不正经

    “祖师,这……这是仙术?”众弟子惊愕道“没错,你们赶快试试吧,”叶晨面带微笑的看着他们………………“蕴藏着黑暗力量的裤腰带啊……”身着劲装的少年抽出自己的裤腰带,面色羞红“安安心心爱炫光,让我来朵蜜你吧”壮汉一边摇曳着身姿,一边大喊说出咒语
  • 绝命封魔录

    绝命封魔录

    一位神,立于乱世之末一个人,誓改乾坤之命一把剑,绝杀天地之间一段传奇,消散在风云之巅…
  • A New View of Society

    A New View of Socie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20几岁要吃得下:品尝百般的人生滋味

    20几岁要吃得下:品尝百般的人生滋味

    本书旨在帮助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塑造优良的个性,培养坚毅的品质,明确人生方向,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以踏上成功的殿堂。有些事,年轻的时候不懂得,当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有些事,有机会的时候没去做,而当想做的时候,已没有机会。其实,一个人的‘生,没有所谓“最正确”、“最便捷”的道路,也不可能出现一个能带着你走一辈子的贵人。每一条道路都有通往成功的可能,关键是你自己是否有信心、有勇气、有智慧地走下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