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55700000004

第4章 糜子滩(1)

搬家的记忆

我们老家叫糜子滩,又称糜滩,位于黄河北岸,与县城隔河相望。我们家在糜子滩金家庄子有一院房子,我出生时尚未盖成。当时,母亲和三哥四哥还有姐姐都借住在金家姨家。所以确切地讲,我是出生在糜子滩金家庄子的金家院里。时间是一九四二年的十月五日,农历壬午年八月二十六。

金家姨父排行老六,我们叫六姨父,是位勤劳苦行、过家精细的庄稼人。表兄金生琰先是在糜滩小学教书,父亲创办县中学时,他被聘去总务处工作。父亲当时就发现了他理财的才能。果然,后来他在县供销社工作时,曾主管财务多年。表兄和二哥宰瀛是挚友。我们兄弟都和他相熟。

我生在金家院里,开始自己并不清楚。是从城里搬家回糜子滩后,才慢慢听说了的。

一九四九年夏天,赋闲在家的父亲患了风湿性心脏病,人秋,病情更加沉重。当时时局动荡,县城里人心浮动,社会混乱。为了让父亲有个比较安静的治病环境,我们家便搬回了糜子滩。城里只留下在女子小学教书的二嫂和她的孩子。

那次搬家的许多细节已经想不起来,但我跟母亲坐着马车过河的印象却一直没有忘记。

记得那是辆胶皮轱辘大马车,是舅舅家的车。赶车人是谁已经不记得了,印象里套着三匹大牲口。车上装了许多行李,我们坐在背包上,四周捆绑着一些箱箱柜柜之类的家具。

马车经过东街,出了东城门,然后沿着大路向东北方向走。那时候,县城的街道全是土路;出了城,乡村道路更是坑坑窝窝的,十分颠簸。赶车人坐在前面左辕条基部的车沿上,两条腿吊在辕条旁。他右手举着长长的赶马鞭子,随着手臂的挥动,拴在红柳鞭杆上的皮鞭绳在空中摆动,鞭鞘儿不时从拉梢子的两匹牲口头顶上盘旋飘过,但并不轻易落下来。牲口们在车夫的吆喝声中,或左或右,或紧或慢地拉着车前进。

一路上经过许多村舍和田野,还过了一个沙河。沙河是一个大沟壕,下坡时,车上坐的人都下来步行。

车夫早已跳下了车,他一边用手紧紧拽住(刮木(闸)绳),一边“噢!噢!”地吆喝着停止前进的口令。那驾辕的马便蹬住四蹄,身体向后坐靠着,伴着刮木跟车轴摩擦发出的“吱吱”声,一下一下地换着蹄子,让车慢慢向坡下溜;两个套捎子的牲口也放慢步子,套绳松松地,随着车往下走。

过了沙河,该上大坡了,下坡后上车的几个人又跳了下去跟着走。唯我和母亲没有下车,只是按照车夫的吩咐,往车前面挪了挪,说是上坡车头要重些。

“嗷嗷,吁吁!”

“喟!嗎!喟俅!”

赶车人大声吆喝,长鞭鞘疾速飞旋,牲口们便拼力牵拉。若有哪匹稍有松懈,随着“啪”的一声,那畜生的耳朵早已挨了一鞭,再也不敢怠慢。拉上坡时,牲口们全都打着响鼻、喘着粗气。车停到平处,等大伙爬上车后,车夫便也跨上他的位置,鞭子一挥,马车又向渡口进发了。

过河的渡口地名叫乩〔方言读匕幻肚子。有一条很大的双桨木船泊在岸边,好多人等在那里。先是卸下牲口,大家将马车连拉带推地弄上船中间的船板上,接着便把牲口吆进船舱。其中的一匹驴骡子有点怯水,前边牵着,后边赶打着,好半天才鼓足勇气跳下了舱。

过了黄河,便是糜子滩的三道湾。有大路直通金家庄子。

搬家的前几年,金家庄子的房子就羞好了。是我十爸照看施工的。苏家是糜子滩老户,苏家滩是我们的老庄子。我始终不清楚父亲不把房子盖到苏家滩,却在金家庄子安家的原因。不过我想,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

住到金家庄子后,一天听母亲和金家六姨说起生我时的情况,才知道了我是出生在金家院里的。

过了我家门前园子地,便是金家的院墙。金生琰表兄的两个女儿跟大侄子彦锦、侄女彦淑兄妹年龄相仿,金家表嫂和大嫂又是表姊妹。金家的俩姐妹便常常来我们家玩,我和侄子、侄女有时也去金家院里耍。

原本出生在金家庄子的我,搬回糜子滩后,虽然只住了一年,却让我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回糜子滩娃。在我的童年经历中,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即便是过眼烟云,回味起来,依然是美好的。

那次搬家乘坐过的马车、木船,途中的村舍、田野、树木,还有渡口河滩里的各色卵石、面面的细沙子,也都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2004年8月29日

“老疙瘩”

我有四个哥哥。常娟姐姐是郭家姨的女儿。郭家姨是母亲的妹妹,生下常娟姐姐不久就去世了。常娟姐便自小由母亲拉养,母亲将她视作自己亲生女儿一

母亲生我时四十三岁了,虽然有了常娟姐,但母亲仍然盼望我这个老生胎能是个女儿。母亲想,自己老了,儿子虽好,毕竟粗枝大叶,难如有个小女儿在身边知疼知热的贴心。母亲的想法乃人之常情。

我是后半夜出生的。听四哥讲,晚上他们睡时家里并没啥动静,天亮醒来看见母亲住的屋子门帘上挂了一条红布绺绺,不时有婴儿啼哭声,是我来到了人世间。

母亲想个女儿,却生了个小儿子。依照我们家乡的习俗,对年龄大的女人生的最后一胎子女,亲戚朋友便昵称“老疙瘩”。

我是母亲的“老疙瘩”。虽然不是母亲企盼的女儿,但仍然是母亲的心头肉,是她的“宝贝疙瘩”。

母亲身体弱,年纪又大了,奶水本来就少,但我长到三四岁,还常常吊在母亲怀里咂空奶头。哥哥们,还有常来家的亲戚便用手指头划着脸蛋羞我,慢慢地我便不再要奶头吃了。

母亲信佛,虽然没有上过学,却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好几种佛经。她有着慈悲为怀的佛心。在我的眼里,母亲是最善良最富爱心的人。母亲疼爱我们兄弟姊妹,更疼爱我这个“老疙瘩”。但在是非面前,她却从不无原则地溺爱子女。即便是我这个“老疙瘩”,如果做错了事,母亲也要责备的;真生气了,甚至也用巴掌打我屁股。但我从来也没有怕过母亲,因为这所有的一切从母亲那里出来,便都充满了爱。

小时候,我是母亲的“尾巴”。母亲无论走亲访友,还是去庙里拜佛,总是领着我。

在糜子滩的那一年中,母亲带我去得最多的是舅舅家。

舅舅家在糜子滩宋家庄子。由金家庄子出发,经过大堡子继续往上走,是马家庄子。马家庄子东边水渠上有一个石板桥,我们从桥上过去向东南斜着走去,田里开阔时,便能看到宋家庄子和舅舅家上房的后墙,还有院宅周边的树。

舅舅家有个两坡水土砖结构的街门洞,一走进大门洞,耳房连着的北上房里便传出了大舅的咳喘声。母亲便急忙走进上房,到左边的木格间里去问候大舅。大舅比大姨和母亲都大,母亲管大舅叫哥哥,大舅有慢性气管炎,咳起来很怕人。有时候脸挣得通红,气都上不来,母亲便急忙爬上炕扶着大舅,用手在背上轻轻地拍揉,好不容易咳出些痰来,便能稍稍缓解一会儿。喉咙里依然有轻微的咝咝声。

我很小的时候,外爷和姥姥巳经不在世了。后来我得到姥姥晚年的一张照片,形象很模糊,可能是翻拍不太清楚的小照片再放大的效果。仔细看去,母亲还是有些像姥姥。父母都不在了,母亲姊妹(方言用法:包括兄弟姐妹)们是很连心的。

二舅住在东房里,走路身板挺得直直的,话不太多。二妗子快人快语,嗓门也高。她热情爽朗,最爱开玩笑。有时也跟母亲说些你们城里人如何的话,母亲总是淡淡地笑着。

碎舅和碎妗子住在西房里,屋内陈设简单,家境比较贫寒。碎舅脸型圆圆的,跟母亲很像,只是老了后脸上皱纹特别多。

舅舅家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街门前边的场院。那些草垛周围,是我和年龄相仿的几个表兄妹,还有表侄、表侄女们玩耍的地方。

每次去舅舅家,不论住几天,母亲总要带我去看望臼外爷。(臼:方言,小的意思。)臼外爷家在李家摆上,会看病,人称栋老爷,是母亲的小叔父。有时候,母亲也带我去四姥姥和五姥姥家,她们是母亲的娘家堂婶子。

无论走到哪一家,大家都对母亲很尊重和关心,对我这个母亲的“老疙瘩”疼爱备至,总要找些好吃好玩的塞到我手里。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带我去的亲戚家有穷有富,其中有住在东城墙旱台上一个破窑洞里的孤老婆子,我也叫她姨。母亲曾多次带我去过那里。

母亲还常常将一些旧衣物分送给家道艰难的亲友。母亲不势利、不嫌穷爱富的广博胸怀,从小便给我们兄弟做着潜移默化的无言教育。

或许是“老疙瘩”的缘故吧,我从小便依恋母亲。曾经有两次人生的变动机会,由于舍不得远离母亲而被我放弃了。这无疑也属于一种遗憾。

记得是小学五年级的寒假里,我第一次去省城兰州看望父亲,在父亲的机关里住了些日子。父亲打算将我留在身边,转到他们机关隔壁的山字石小学读书。由于想念母亲,春节前我还是执意回到了靖远。

还有一次是初中毕业时,西安美院附中在兰州设招生考点,我和同班同学王正信相约一起报考。后来兰州的考点改到了宝鸡,王正信约我去宝鸡时,我因舍不得远离母亲而没有去考。

母亲是一九五九年夏秋之际回到家乡的。我是一九六二年五月从兰州七里河房管所辞职回乡的。除了这三年外,从我出生到母亲去世,可以说我再也没有长期离开过母亲。我这个“老疙瘩”,在母亲的怀抱和膝下幸福地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饿了有母亲,冷了有母亲,生病了也有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给了我太多太多,可当我长大成人后,面对年迈病弱的母亲,却无力给她更多的快乐和帮助。每念及此,便欷戯不已,徒自感叹人生的尴尬与无奈。

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母爱的天高地厚是子女无论如何也难以报答的。

2004年7月31日

狗娃、碎狗娃、鸽子

狗娃是我在金家庄子一年里最要好的小伙伴之一。碎狗娃是他弟弟。(碎:方言,小的意思。)

狗娃家很穷。狗娃经常穿着破旧的裤褂。碎狗娃小,天热的时候,常常只穿一件短褂,精屁股跟在我们后边耍。

从我们家园子地旁边的水渠过去,正好是村道的拐弯处,向东可达贯通糜子滩的南北大路;向南出村后有一条通往大堡子村的田间小路。狗娃家就在村道拐弯处的北边。他们家没有院墙,北面和东面有房子,是简陋的土坯房。房基比周围的田地高出许多,光光的土院子,和周边人家有一定距离。我的记忆里,房子四周的树木也不多。无论狗娃大和他碎爸铡草喂驴,还是狗娃妈挡鸡喂猪,老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狗娃和他碎爸在院里放鸽子。

狗娃家养了一群鸽子。每天太阳一冒花,鸽子便开始放飞,它们一圈又一圈地在村庄的上空盘旋飞翔,鸽哨的声音忽远忽近、时紧时慢地回响着。飞累了,便落回他们家房顶上歇息。

鸽子里有黑头、花花,纯白的叫串子,淡青色的叫瓦灰,头上有一撮长羽毛的叫凤头,腿脚被羽毛覆盖的叫毛爪儿。凤头毛爪儿最是好看。

我跟母亲说:“咱们也养一对鸽子吧!”母亲对我讲:若要穷,按毛虫。那些东西是耍不得的。父亲便告诫我从小要学着走正道,不能玩物丧志。

最初,我和大侄子还有邻居金家的一个伙伴一起去叫狗娃出来耍。正赶上狗娃在院里帮他妈干活。我们便在他们家屋后面不太远的一块草地里玩耍,跟他们家隔着一大块庄稼地。草丛中随时可以捕捉到蚂蚱和绿蚱猛。我们管绿蚱蜢叫青草骡子。到渠沿上抓一些泥糊住它的眼睛,放回地上,它便不住地绕圈子走,活像麦场上打碾时的骡子。玩了半天,还不见狗娃出来,我们便大声喊他。狗娃从山墙侧面出来朝我们一边绕手一边应声。只听他妈说:“咋!活还没完就想非分(方言,指玩、闹)去了!”嗓门很高。狗娃便乖乖地回了院子。

狗娃妈既勤快又手巧,是村里出了名的扎花能手。我们三个人爬到一个高地埂后边,对着狗娃家的院子齐声喊唱起来:

“狗娃妈哎会扎花,扎个葫芦抱金爪。

狗娃妈哎会扎花,扎的牡丹俊又大。

“你们再唱我妈,我不和你们耍了!”狗娃突然跑到山墙边大声喊。我们便不再唱了。

后来,我和狗娃耍熟了,成了好朋友,便常常去他们家看鸽子。狗娃妈也让狗娃、碎狗娃跟我和侄子云霞结伴去放驴。有时她还从炕洞里掏出刚烧熟的热洋芋给我们分着吃。狗娃家姓石,狗娃的学名叫石中兴。

困难时期,母亲回到家乡,先在城里三哥家住,后来又去糜子滩大哥家住。那个暑期我由兰州回家看望母亲。听侄子们讲石中兴是生产队长。

“文革”中,三哥和我的家属都被下放农村。先是三哥家回到金家庄子落了户。后来我也曾去金家庄子联系过。当时石中兴是大队主任,二侄子明霞把他请到家里和我见了面,他很热情,表示欢迎我的家属回来。听明霞讲,他当队干部,对我们家一直比较关照。

去年大侄子来白银看我。说起石中兴,云霞告诉我他已经因病去世了。我听后有点愕然。算起来他比我大两岁,刚刚过了花甲之年,就早早走了。不由得想到了“人生苦短”的说法。也勾起了我对儿时跟狗娃兄弟玩耍的记忆,想起了他们家的鸽子,还有鸽子飞翔时的鸽哨声。

2004年7月17日

井沿

糜子滩的庄稼地浇灌的是黄河水。有一条贯通全滩的大水渠,渠口开在上游独石村外的山旁边,流经碾子湾,钻过山嘴子石峡,便到了糜子滩的樊家摆。然后沿陈家摆、李家摆、王家摆流向下滩,一路分出支渠灌溉滩里的各处田地。村前庄后到处有水渠经过。

黄河水大时,泥沙俱下,浑浊的渠水要澄清后方可饮用。每天清晨,家家都要用水桶把缸担满,放进砸末的苦杏核或白矾,用长擀面杖把一缸的水搅得旋起来,不大一会儿,那浑黄色的水便渐渐地澄清了。水快用完时,必须把缸底的泥沙冲倒干净,方可再放新水。

渠水流经村舍时,常常看到妇女们在渠旁淘菜洗衣。盛夏天热时,娃娃们光着身子在渠里扑腾着耍水。到了下午,渠水不干净,厨房里实在没了水,便去井沿上打水,没人再图渠水近便了。

冬天,河水小了,渠口进不了水,渠就干涸了。人畜饮用便全靠井水,糜子滩村村都有水井。靠着大河,地下水位高,水井一般都比较浅,最深的也不过六七尺。不用安辘轳,都是手抓着绳用羊皮兜子往上吊水。

金家庄子有两口水井,井口四周是用大青石砌的井台,被水冲洗得干净光溜。我们习惯把井台叫井沿,把水井周围叫井沿上。村东口井沿附近住着任三爷,他家是铁匠,院外有个铁匠铺,人们便叫井沿上铁匠铺。南村口属于上村,井沿四周大多是金姓,二表姐夫家也在那里,我们便叫上井沿上金家二姐夫。

两个井沿离我们家远近差不多,我们抬水,有时去村东井沿,有时去村南井沿。到了井沿上,我总爱弯下腰向井里看,青石砌的井壁方中带圆,水溜光滑的。井底的水清亮清亮的,像一面水银镜子,能照出人的影子来。哥哥把羊皮兜子放下去时,那镜子和里边的影子便被击得破碎,溅起碎银似的水花。

冬天,兜子里溢出的水在井沿上结成了冰,若不及时清理,很容易滑倒人。我去抬水时哥哥姐姐是不让我上井台的。他们跟我抬水时,我个子低,力气小,总走在前边。他们把抬水杠子的一大半让在水桶前边,我便能抬动了。

同类推荐
  • 不吐槽不快乐:生活就是一场脱口秀

    不吐槽不快乐:生活就是一场脱口秀

    本书内容面极广,所谈论的都是社会的焦点问题或最即时的热门事件:首都房价、中央反腐、公款吃喝、炫富哈韩、精英移民、过度医疗、食品安全、物价飞涨、饭局应酬、有关部门、网络红词……犀利的文字,幽默的吐槽,深邃的思想,难能可贵。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丑态百出的社会;用最淡然的调侃,说最艰辛的生活。吐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脱口秀不是愤青,而是智者。这是一本有趣味、有思想的书。
  • 食事

    食事

    吃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文化。汪曾祺老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无论是谈家常小食、地方美味,还是讲萝卜、豆腐、手把肉,所有吃过的和没有吃过的,在他的笔下,全都是美食,甚至于再平常不过的菜肴经他一说就会立刻让人满口生津。本文收录了汪曾祺先生的经典美食名篇。每篇篇幅适中,自然率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间至性至情的热爱。
  •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一本良知、追求真理、充满非凡个人勇气之书《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因为严重污染,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而这场对自然环境的杀戮背后的“元凶”,作者指出,是人类的自大和傲慢——滥用化学物质,对某些于人类“无益”的生物的灭绝行动。作者呼吁,希望人类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端正对环境的态度。本书不仅说理充分,而且引用的数据和论点十分客观详实,有极强的说服力,因此一上市就轰动美国,震惊了全世界。这本书带来了联动的环保效应,引发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自此,“保护环境”终于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 《朱子家训 朱子家礼》读本 附录:朱柏庐治家格言(大众儒学经典)

    《朱子家训 朱子家礼》读本 附录:朱柏庐治家格言(大众儒学经典)

    家训,是古人对家人以及子孙后代的告诫、约束形式。历代家训往往以简明扼要又朗朗上口的方式,讲明劝善戒恶的处世之道。《朱子家训》全文仅三百余字,却堪称字字珠玑。《朱子家礼》之所以称为“家礼”,并不是说这些礼仪规范的内容与使用范围,仅仅限于朱氏家人以及子孙后代,朱子的本意是为宋代当时的人提供一个家庭基本礼仪范本。《朱子家礼》影响极为深远,由南宋经过元明清与中华民国时期,至今在汉文化地区的各地风俗习惯里面都还能辨识出《朱子家礼》所产生的影响。“家礼”的“家”,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是这些礼仪的内容主要限于家事;第二是这些礼仪的主要适用对象为家族人众;第三层意思则与国相对,意思说这些礼仪并非由国家(或朝廷)所确立或认可的国家礼制,而十分接近现代所说的“民间”。《朱子家训朱子家礼》读本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等部分,对《朱子家训》、《朱子家礼》做了全新解读。本书附录收入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号柏庐)的《治家格言》。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高尔基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高尔基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热门推荐
  • 邪神洙天

    邪神洙天

    他放荡,但他绝不会带人开房,他杀人,但他绝不会杀好人,他重情,但他绝不会被背叛,他就是邪毅,一代杀王,穿越异世,重新开启自己的称霸道路!
  • 奇怪的刀

    奇怪的刀

    与其做个小王爷,不如做个至情至性的真汉子!
  • 三国之董卓之婿

    三国之董卓之婿

    西凉的辉煌,不会就此终结化牛为董,铁骑再行。据关中之地,控三辅之权。挟天子之威,掌世间权柄。握文明之塔,创无上之辉煌。
  • 做人要有气度 做事要有尺度

    做人要有气度 做事要有尺度

    《做人要有气度 做事要有尺度》内容简介:作为活在社会中的人,始终摆脱不了与人交往。做人要有“雅量”和“气度”,不计前嫌,不抱私怨。有功不自耀,有善不自伐;有怨不计较,有错能容忍。“人”字的构成来自于你的一“撇”与他人的一“捺”的共同支撑,人与人交往可近可远,或疏或密。细节决定成败,如何恰到好处的“把握尺度”是一门值得我们深度思考与研究的“处世艺术”。
  • 红警入侵诸天

    红警入侵诸天

    一个成功的红警指挥官,就是要做到在每一个诸天世界,让红警科技碾压每个世界的土著。不要给我说打不过,我赵科洋从不打无把握的仗。诸天万界没有我赵科洋征服不了的世界,超级武器,未来科技,兵海协调。势要将红警的旗帜插满诸天万界,谁若阻我,我便打谁!【群号413143286】【本文无敌爽文】
  • 做人性格与做事细节

    做人性格与做事细节

    本书关心的重要话题,主要观点如下:第一,世界上最容易成功的人,就是那些性格具有亲和力的人,而不是那些性格狂暴、冷辟、自大的人——这种人除了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外,剩下的就是彻底毁掉自己。第二,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可以修正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不修正自己性格弱点者,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饱满”的成功者。第三,做事是人生成功的重要环节,但在此之前,一定要区分自己究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同时在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中,从“细节”两字入手,把每一个步骤都精确化,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工作者。第四,从“细节”开始做事,不同那些粗糙型工作方法——随意想、随意做,而是要让自己的计划形成严密的连续性。
  • 渡苍生

    渡苍生

    众生易渡,人难渡。上下求索!打破桎梏!我要看尽那世间浮华虚渺!是为情?是谓,于国于民?还是终究是为那...?
  • 我这一生虚度的光阴有你真好

    我这一生虚度的光阴有你真好

    宋宁雪一直以为老天已经放弃了他她这18年是寂寥而充满黑暗的,可是在最后这三个月她却感受到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温暖或许这世界上还有她留恋的东西吧
  • 古今短篇小说集

    古今短篇小说集

    关于爱情、亲情、友情……古今都有的短篇小说每一篇故事大约几千字。这冥冥之中那些个情好似命中注定却又多了点耐人寻味。
  • 我可能也修了个假仙

    我可能也修了个假仙

    莫辰打开《假仙安林》,这是明月地上霜的作品,他非常喜欢这本小说,幻想着他什么时候也能有个老爷爷带他踏上那逼格满满的无上之路…………不敢相信,竟然成真了,但是他悔了,果然看客是不会懂那种又爱又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