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26600000022

第22章 刘公治晋(5)

公孙五楼的上策,基本上与当年司马懿对抗诸葛亮北伐的方略相同,都是扼险而守,避其锐气,寻机而动,击其惰归。将才稍逊诸葛武侯的司马宣王,正是利用这一招,一次次挫败蜀汉军队的北伐,可以说,历史的成功经验历历在目。

但要成功使用这一招也得双方的水平相差不太悬殊才成,因为用这种方法失败的例子也不鲜见。比如十多年前,后燕进攻翟魏和进攻西燕的两次战役中,翟魏主翟钊和西燕主慕容永所采取的防御战略都与此方法类似,但都被慕容垂轻松摆平!以将才论,慕容超的水平肯定不及身经百战且有过不俗战绩的慕容永,与翟钊比恐怕也占不了上风;而刘裕的军事天才与慕容垂相比难分高下。如果碰上燕军扼守大岘不出的情况,刘裕具体会怎么做很难凭空猜测,但估计将会成为刘裕用兵的又一次经典战例。慕容垂能做到的事,谁敢说刘裕会做不到?因此,慕容超就算守大岘也挡不住刘裕。

公孙五楼的中策也不是新主意,当初北魏以倾国之师入侵后燕,后燕采取的应对策略就是如此,结果使后燕的大部分领土在短期内沦陷,再也无法收复。一个国家要想成功实施焦土抗战,那么领导这个国家的政府应该有非常稳固的根基,较得民众的拥护,一定要比入侵者得人心,才能使民众愿意牺牲,与国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后燕抗魏的失败在于政权根基不稳,民众缺乏忠诚度,坚壁清野的实施又让民众们损失惨重,激起广泛不满,因而除少数几个由慕容宗室率重兵把守的据点外,原本就对后燕没多少认同感的郡、县、坞堡,在强敌到来时纷纷不战而降。

南燕的情况又如何呢?似乎不容乐观:一、立国时间相当短,齐地也不是慕容家族的传统根据地,民众并未养成效忠南燕的心理惯性;二、国家很小,武装力量却相对强大,证明民众的负担不可能轻;三、慕容超登位后滥用民力,无善政可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焦土抗战,结果恐怕还是凶多吉少。

不过,以上分析只是针对晋军与南燕双方对抗的情况作出的,历史进程往往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变数众多,如果在关键时刻有强大的第三方加入,则以上推论将不能成立。实际上,这样的变数也确实发生了,就是后文要提到的卢循、徐道覆北伐。公孙五楼的上、中两策,虽然很难从根本上扭转战局,但起码可以避免南燕一战即败,一败即亡,可以增加刘裕用兵的难度,延长战争时间,从而在客观上更有力呼应卢、徐的行动,情况可能会由量变转向质变。

综上所述,如果只考虑晋燕双方,则公孙五楼的建议并非灵丹妙药,不能阻止南燕的失败。但由于第三方卢、徐的存在,慕容超如采用五楼的建策,确有可能以拖待变,等待刘裕被迫撤军,暂时避免灭亡。总之,公孙五楼的上、中两策的确是慕容超此时的最好选择了!

谁知一向对公孙五楼宠信有加的慕容超此时却突发神经,以实际行动密切配合刘裕的愿望,偏偏要选择“下策”,如果他不是南燕的皇帝,真让人怀疑他多半是刘裕派来的卧底。这位“卧底”皇帝是这么说的:“今年的天象对我方有利,岁星笼罩齐地,定然会不战而胜!而且以情势论,我们是主场作战,敌人是客场作战,我们有天然的优势。敌军远道而来,士卒疲惫,势必不能持久,而我大燕据有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一望无际的田野都种满了粮食,铁甲骑兵多达数万!如此强大的实力,何必害怕晋军?哪里用得着强迁民众,割掉庄稼来自找麻烦?不如放他们入大岘,等他们进入平原后,我军集中全部精锐铁骑,对晋军的步兵尽情地践踏蹂躏,还怕不能大胜?”

一看慕容超这番宏论就知道,这明显是一个没打过仗的人在头脑里想象战争,等他进入刘裕教授的实战培训班,明白想象与实际的差距时,为时已经太晚了,高昂的学费将是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慕容超虽然没打过仗,但南燕毕竟还有不少老将是久历战阵的,太尉桂林王慕容镇劝说道:“陛下如果一定要发挥骑兵在平原作战的优势,也应该从大岘出击,在山南迎战晋军,那样万一不胜,还有险要可以退守。怎能轻易放敌人到山北,自弃险要?当初陈余不守井陉关,被韩信打败;诸葛瞻不据束马之险,为邓艾所擒(诸葛瞻其实是战死的,慕容镇用典不严谨)!以老臣之见,天时不如地利,扼守大岘才是上策!”辅国将军贺赖卢也苦苦劝阻,但慕容超全都不接受。他的想法也很好理解:这些老头子果然都是胆小怕事,在山南迎战,那我军取胜之后,刘裕岂不是坐上船就可以跑了,骑兵也没法追到河上不是?而放刘裕过了大岘天险,我军一旦取胜,就可全歼晋军,生擒刘裕!如此大捷的机会,安可不要?

“老头子”们还是没法与他们的皇上达成共识,贺赖卢退下来后,对公孙五楼说:“陛下如果真这么做,那么国破家亡就在今天了!”也许他还指望着这位皇帝的宠臣能够再劝阻慕容超一次吧。

桂林王慕容镇则完全失去了信心,对老朋友韩说:“主上既不能出击迎敌,又不肯坚壁清野,却把敌人请进国家的腹心,愚蠢程度堪称刘璋第二!今年国家是亡定了,我作为慕容家的人,只有以一死报国。可惜你本是华夏人士,将来也得跟着吴地的野蛮人一起断发文身了!”这话不知怎么让慕容超知道了,南燕皇帝勃然大怒,立即将散布失败主义言论的慕容镇逮捕下狱,同时下令撤退梁父与东莞两地的驻军,将南燕的全部主力收缩到广固。同时加固城防,严阵以待。

就这样,在慕容超无私地“帮助”下,刘裕大军一路畅通无阻,至六月十二日,全军毫发无损地越过了“齐南天险”大岘山,南燕的大限就快到了!刘裕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滚滚麦浪,不由得喜形于色,连连拱手感谢上天,左右不解地问:“还没见到敌人,大帅就如此高兴吗?”刘裕胸有成竹地回答说:“现在大军已经通过险地,士卒有必死奋战之念,粮食都储存在田野,不用担心后勤不继。广固城里那几个鲜卑丑类,已经完全在我的掌握之中了!”

【甲骑具装】

慕容超自然不会认为他和南燕的命运已经被某人掌握了,仍做着大破晋军的美梦。他预料到决战将会在临朐城南的平野上打响(这点倒是猜对了),故而先命令公孙五楼、贺赖卢以及从东莞撤下来的徐州刺史兼左将军段晖,共同进驻临朐,集结步骑共五万余人。在得知刘裕已越过大岘山的确凿消息后,慕容超亲率四万大军增援临朐,使这里的南燕军队达到了九万之众,基本上是倾国之兵了。

这九万大军是怎么组成的呢?尽管史书曾称南燕拥有五万七千骑兵,慕容超也自称有数万铁骑,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南燕的国情,会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存在一个无法克服的困难——没有马。

战马这种动物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大量饲养繁殖的,必须要有适合的气候。不同的马种适应的气候不一样,东亚马种一般喜欢寒凉干燥的温带草原气候。要有大面积的草场,最好是水草丰美的千里草原,足够马群往来放牧。战马一般需要群养,单独饲养不易养出好马。要能够纵横驰骋,因为马和人一样,也是业精于勤,一辈子活在马棚里的马,也就能拉拉磨。

由于受上述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的战马主要只有三处。

一是内蒙古大草原,蒙古马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个头在世界战马家族中属于中小型,跑得不算快,力气不够大,腿长得短,外表也显得比较土气,很不上镜。但蒙古马四肢粗壮,适应性和耐力极佳,远优于外表神骏的西方战马,可在八小时内行军一百二十里,并持续多日不降低标准,且能吃非常糟糕的饲料而不得病,稍经调驯后,在战场上可做到不惊不乍,勇猛无比!因此虽然不是良好的赛马,却是一流的战马,尤其适合轻骑兵使用。中国古代的战马大部分是蒙古马。

二是黄河上游河曲附近,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的马,称为河曲马,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体格比蒙古马大,负重能力更强,但耐力稍有不足,一般可日行一百里。

三是今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称为西南马,特点是体形较小,善走山路,在平地它的体力和耐力均不及蒙古马与河曲马,只能勉强当战马使用。丧失了北方马产地的东晋、南朝以及南宋等的骑兵战马多使用西南马。

南燕在狭小的国土内,连西南马那样的产地都没有,其战马只能是当年慕容德从滑台带到齐地的,此后基本无法补充,没有战马的骑兵还能算骑兵吗?据慕容钟所作的檄文声称,慕容德入齐地时,有骑兵十二万。当然,檄文大多夸大其辞,所以这个数字的可信度很小。后燕主慕容宝与北魏拓跋珪在柏肆决战时,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凑起骑兵三万七千,各方面客观条件都不如慕容宝的慕容德哪能变出十二万骑兵?实际上当时慕容德带的全部人手加上家属都没有十二万,能有三万骑兵就不错了。

更糟糕的是,战马是一种报废年限很短的军用装备。一般可以活三十到三十五年,但真正能够充当战马的服役年限只有十二到十七年。南燕从立国到现在已经十一年了,可想而知,即使不考虑战争损耗,当年的战马恐怕大部分已经不堪使用了。因此,南燕的骑兵总数,顶多在一万左右,南燕军绝大部分是步兵。不过南燕军的骑兵数量虽然不大,依然比晋军可怜的骑兵要多很多,而且鲜卑武士的马上功夫一般也强于晋军骑兵,尽管这些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小,但起码在此时,鲜卑骑兵仍然是南燕军队值得骄傲的王牌。南燕骑兵中最有名的是“甲骑具装”,即人、马皆披盔甲的重骑兵。

在秦汉时代,由于没有马镫,骑兵在马上不能做太剧烈的动作,否则很容易摔下来,因而其主战武器是弓箭,近战能力不强。又由于马背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火力平台,在相同的训练水平下,骑兵弓弩手的射程和命中率都要低于步兵弓弩手,且骑兵是人与马的组合,目标比单个的步兵大得多,如排开阵势与步兵玩对射或强行冲击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无异于找死。所以当时的骑兵战术主要是利用在机动性上的压倒优势,袭击和骚扰敌方的补给线或乘敌不备进行快速奇袭,攻击没有充分准备的步兵集团。

到十六国时代,马蹬出现了(马蹬的具体发明时间和地点,在历史上有颇多争议,现仍没有统一看法,但十六国时代得到普及当属无疑),这项外表看上去不起眼的发明让骑兵的战斗力有了革命性突破,由于它大大加强了骑手在马上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即使做有很大后坐力的击、刺、劈、砍等动作,也不会再从马上摔下来,并解放了骑手的双手,使得骑兵能够使用更强的近战武器,如马槊。据东汉学者刘熙著的《释名》记载:一丈八尺长的重型长矛就是矟,也称槊,供马上使用。按汉代度量衡推算,一丈八尺约合今415米,但在实际制作中,长度很可能因制造者和使用者的不同而不同,并无统一标准,从而让骑兵近战能力由原来的短板变成了强项。

但如何充分发挥这个强项呢?骑兵的弓箭对射能力不及步兵,在接近步兵方阵的过程中会遭到重大杀伤,尤其是战马由于个头大,更容易被射中,所以连并非军事专家的杜甫都知道,要“射人先射马”。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马和人都披上厚厚的铠甲,有中国特色重骑兵——甲骑具装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马铠并非新发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因为原先骑兵不利于近战,战马披甲后机动能力大大下降,得不偿失,因而一直没有成为流行时尚。马蹬发明后,重骑兵迎来了春天,蹬着马蹬、披着厚甲的甲骑具装们是十六国时代战场的宠儿,基本战术已不同于以往的骑兵,而是利用巨大的势能和良好的防护力,冲击步兵阵形。平地交战,只要不撞在步兵方阵的正面,步兵一般都难以抵挡重骑兵的冲击。而步兵的阵形一旦被冲散,大多就意味着败局已定。失去协调指挥的步兵,在高大的重骑兵追击下,别说打,就是被撞一下都得死翘翘,打又打不赢,跑也跑不过的绝望处境,使他们几乎只能任人宰割。慕容超之所以自我感觉如此良好,就是建立在这个基本前提上。

还有,以上提到的重骑兵种种优势,都是针对步兵而言的。如果对手也是骑兵,特别是轻骑兵,甲骑具装就没什么优势可言了。轻骑兵的基本战术就是散兵线,不在乎阵形被打破。重骑兵防护虽好,但成本高昂,全套马铠是很贵的玩意,如在官渡之战前,最强大的军阀袁绍也只有三百套马铠,就已把对头曹操嫉妒得两眼放光。因为曹操只有十套,而且也不是刀枪不入。特别是东方重骑兵受马种较小,负重力有限的影响,不可能达到西方中世纪骑士那种打得倒也打不死的防护水平。此外,轻骑兵的机动性优于重骑兵,就算交战不利也可以从容撤走,不会有步兵对骑兵时那种心理压力,只要发现有利时机,又可杀个回马枪。沉重的铠甲在赋予重骑兵更强保护的同时,也让他们持续作战能力大大降低,极易疲惫,与轻骑兵作战,就像《水浒传》中膀大腰圆的任原难敌轻快敏捷的燕青一样。不过,轻骑兵对付步兵,又不如重骑兵。 因此,冷兵器时代的轻、重骑兵其实各有各的用途,并无绝对优劣,合理的编制应该是两者并存,以轻骑兵为主,后世打下大半个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就是这样组成的。

【决战临朐】

还未到临朐,慕容超通过对战区地图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战机。他认为,时值盛夏,晋军又刚刚翻山越岭,一定口渴难耐,所以一定会选择有水的地方扎营(当年马谡失街亭,甚至张灵甫命丧孟良崮,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都是驻地没有水)。正好在临朐城东面有一条小河,叫巨蔑水(今弥河,源出沂山,由南向北流入渤海),是城外最重要的水源。于是,他派人快速赶到前线,命令公孙五楼说:“你应马上率军占据巨蔑水,勿让晋军得到水源,那样渴也能把他们渴死,如果被晋军抢了先,就不好对付了。”

这次倒让慕容超猜对了,刘裕确实在打这条河的主意。公孙五楼刚到,晋军中的两员少年猛将,龙骧将军孟龙符和镇军参军沈田子率晋军的先头骑兵赶到,二话不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就在河边打了一场仓促的遭遇战。五楼大人虽然在谈论兵法时有不俗的表现,但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水平却不怎么样,在孟、沈二将的攻击下,南燕军犹如被餐刀切割的奶油蛋糕,立即败退,水源遂被晋军抢占。

同类推荐
  • 背景

    背景

    《背景》是作家易清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余致力研究生毕业以后进入公安机关工作的经历,以及他所在的政治部宣传处(小说中一般称二十四处)其他人的官场沉浮。《背景》通过原生态的真实现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一个具体可感的“二十四处”,这是一部非常耐读的通俗小说,但是作者却保持了高贵的大师情结。从语言、情节、结构、到主旨,作者都尽力做不让小说落入俗套。从而能在众多类似题材的小说中脱颖而出。
  • 都柏林人(乔伊斯文集)

    都柏林人(乔伊斯文集)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称得上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了。1914年出版,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是上上之品。
  • 悬挂的魂灵

    悬挂的魂灵

    这是一部重新连接“革命”与“日常生活”的大书,并因此颠覆和瓦解了种种“文革”叙事。“革命”和“人性”,“权力”和“命运”,“政治”与“乡村”,“欲望”与“爱情”等早已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主题在这部小说被重新演绎,民间“革命”的正经与荒诞凸现了那个重大历史事件的肌理与脉络。小说以死始、以死终,那个悬挂的魂灵逼视着一个年代,逼视着一个仍然没有完整答案的历史之迷。在多年的沉潜之后,陈占敏从他理解的历史哲学出发,在一个新的通道中抵达了历史的深处。
  • 黑白配

    黑白配

    602房间,心理医生何宁亲眼看见妻子从飘窗跳下,却不见尸体;502房间,罗大姐口口声声称702房间住着鬼;702房间,何宁在层层捆绑的冰箱里发现满满的泥土和长头发……一次次敲门后冲进卧室,隔几秒又出现在门外的妻子是人是鬼?警察凌志杰到底隐瞒着怎样的惊天秘密?高智商杀人犯王飞说的第13具尸体到底是什么?
  • 远方的石牌楼

    远方的石牌楼

    牌楼坝街头有一座石牌楼。当初,石牌楼主人离去之时,贱买了其苎麻地的佃户苑贵时时不时地会给儿子讲述石牌楼及其主人的故事。斗转星移,苑建书由小孩变成老人,不变的是石牌楼一直引领着他的梦想,物化着他对富与贵的理解和向往。通过对居住在麻园子的一家人命运的描写,作者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了新中国诞生前夜陕南农村的生活画卷及各阶层人物的复杂心态,令人慨叹,亦予人深思。
热门推荐
  • 空桑食魂的日常

    空桑食魂的日常

    这是一个游戏衍生的小说,以日常为主的小说
  • 烽霄纪

    烽霄纪

    微末之际,奋发图强,这是一名小小的庶子,成为一方强者的通天之路。人生在世,当有傲气,有傲骨,方能无愧来这世间走一遭。
  • 腹黑老公靠边站

    腹黑老公靠边站

    他叫萧若阳,爹不疼娘不爱。军痞一个,直到遇见她。她叫季歌,爹疼娘爱,还有两个疼她的哥哥。本该过着小公主一样的生活,却被竹马背叛,独自远走,直到遇见他。他说: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朝我走来,天长地久,永不分离。她说:对不起,我爱的,爱我的,始终被我辜负了。
  • 男主他要争宠上位

    男主他要争宠上位

    欧祁简直想仰天大笑。她穷凶极恶,但是她是修为高深;她骄奢淫逸,但是一家之主;她寡廉鲜耻,但容貌昳丽看我不夺了你的修为,霸占你的财产!等等,我卖身不卖艺啊,这黑白相间的兔耳女仆装是怎么一回事?欧祁屈辱的穿上了兔耳套装才发现,这只是他争宠上位的第一步!半夜鬼哭狼嚎修为低下的歌修,立志于独占恩宠的东方厨修,还有那动不动就在茅房入定的小秃驴,你能不能出来?老子快憋不住了。……一旁的君以希摩挲着下巴:这就是传说中的男主?嗯,要不劈了当柴烧吧,还省钱!
  • 一个宅女的奋斗史

    一个宅女的奋斗史

    寡言的现代宅女常桉魂穿异世。住茅屋?孤儿?常桉表示不要慌,换个地方继续画画而已。
  • 严少的失忆妻

    严少的失忆妻

    【正文已完结,放心阅读】#言商##严越#昔日,她是心怀正义的女警而他,是死里逃生的暗夜二少。一场相遇,一段熟识,温情缠绵过后,带给他的,是致命的打击。经年,她是待在他身边,失去全部记忆的温顺女人。然而……
  • 燃情告急:霍医生,你越界了

    燃情告急:霍医生,你越界了

    重生前,她错信救命恩人,倾尽所有,却为他人作嫁衣,最后落得惨死收场。重生后,她手撕渣男,白莲花。继母狠毒,她便以毒攻毒!前世的仇,她定会一一讨回。至于真正的救命恩人……于暖暖决定,一扑、二扯、三上口。然而现实画面却是……“那个拿刀的霍谁谁,把刀放下,有话我们好好说!”
  • 无限游漫录

    无限游漫录

    这只是一部无限恐怖的同人作品。构架借鉴于无限恐怖,但是内容和思想并不相同。恐怖片全部用游戏和动漫。大家看着玩自己图一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外星人复仇

    穿越之外星人复仇

    无名弑乃宇宙中无名星管理者无名神之子诞生的那一天,无名星遭到了史上最可怕的危机,导致了无名星的毁灭,无名神紧急使用时空通道将刚诞生的孩子五名弑传送到了异世大陆,一场传奇的人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