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87400000023

第23章 欠缺同情心(1)

我们已观察到作为“五常”之首的“仁”,它象征着中国人生活的一个方面。仁是一种善良愿望,而同情心则是人们互相理解的感情。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探讨中国人行善的前提下,欠缺同情心这个主题。

我们要牢牢记住,中国人口众多。这个帝国差不多所有地方都会定期发洪水,闹饥荒。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愿望是无法阻止的,能抑制人口增长的条件,在不少国家中发生作用,但在中国效果就不明显。赤贫者的孩子们也要早婚。而这些孩子又要生出许多孩子,好像他们糊口的粮食不在话下。由于这种种原因,结果使得大部分人只能现挣现吃,“双手刚挣来的东西,马上就得送进嘴里”,这话毫不夸张。为何随处可见打短工的人,这就不难解释了,也无法避免的。不管与哪个地方的中国人打交道,外国人立即就会感受到,差不多所有中国人手中都没有现钱。叫他们干活,他们首要条件就是付现金,干活就是为了吃,因为他们是“无产者”。甚至富人在碰到急事时,也常常弄不到最起码的现金。有一句意味深长的口头语,一个人拿钱应付官司、安排葬礼等事,叫做“度饥荒”,就像一个饥者急切寻求救助。除了钱势双全之人,谁都无法单独对付这类事情。贫困而又绝望,这是中华帝国最深刻的写照,而这个真相对人际间交往所产生的影响,对最肤浅的观察者而言,也是一眼就看得到。生存的忧虑,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习俗,即使在生存不那么艰难之时,人们也克勤克俭。在这个层次上,只有钱与粮这两个明显的事实。钱与粮是一对双圆心,构成中国帝国的这个椭圆,中国人的全部社会生活都围着这一对圆心旋转。

中华帝国的人民陷于贫困的深渊,他们常常为最起码的生存拼死拼活。对于他人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他们都已习以为常了。一个中国人,不管怎样仁义,实际上都无用,无法减轻所见苦难的千分之一,而灾荒之年的苦难又成倍地深重。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肯定会明白,减少苦难是毫无可能的,不管是个人的善心,还是政府的介入。所有这些,即便尽心尽力,也只能治标而不治本。他们的治疗手段,就像治疗伤寒病人,只分发一些小冰块——每个病人都只分到好几两,没有医院,没有食物,没有药品,没有护理。因此,毫不奇怪,中国人没有更仁慈的有实效的办法。没有体制、监测和管理,而善行居然还在继续,则更是不可思议。要是人们不断遇到无法抵御的灾难,这对即便最敏感的人所产生的结果,我们也是并不难预料的。每一场大战都证明这类事,初次看到流血,肚子上的神经会发生颤抖,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很快就会适应,接着就会变得相对麻木了。但看见一次,就会终生不忘。在中国,一场社会战争从不停息,大家对其恶果都已司空见惯了,最多只会关注片刻。

对残疾人的态度,最能说明中国人欠缺同情心。大家普遍觉得,跛子、盲人(特别是瞎了一只眼的人)、聋子、秃子、斜眼,都是要“敬而远之”。好像身体有欠缺,人品上也肯定有欠缺。根据我们的经验,上述之人在西方不仅不会受到刻薄的对待,而且还会让人们马上生出怜悯。而他们在中国,却被看做犯有说不出口的罪恶,才受到这样的惩罚,这种看法与古代犹太人不谋而合。

那些先天残疾或后天致残的“倒霉蛋”,不被人触到痛处,就活不下去。最和善的方式是提及其缺陷,以引起大伙的注目。药铺的伙计对一个病人说道:“麻子哥,你是哪个湾子的?”一个斜眼人经常会听见背后有人说“眼斜心歪”;光头人则经常会被人提醒:“十个秃子九个诈,剩下一个是哑巴。”类似白化病这样的缺陷,也会变成无聊人的笑料,嘲笑好像永远不会停息。像这样不幸的特别之人,必须一生逆来顺受,要想让自己开心,就得把嘲弄当做耳旁风。

对精神上有问题的人,中国人也坦率过头。“这个,”一位旁观者说,“是个傻瓜。”这个孩子也许并不“傻”,但这样不停地当面说他缺心眼,他那尚在萌芽的心智会很快因此枯萎。这样对待一切精神病人或其他病人也是很常见的。他们的“非凡”之处,行动上的细节,发病的原因,病情发作的模样,都要“大公无私”地分享,能当着病人的面一一抖落出来,而病人必须完全习惯于别人称他为“疯子”、“呆瓜”、“笨蛋”等等。

一个民族把生男孩当做头等大事,于是家里没男孩会不断受人唾骂,就不奇怪了。就像古犹太国,先知撤母耳的妈妈的“对头,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那时撒母耳尚未出世)。要是为了什么原因,或者什么也不为,一个母亲偷偷闷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事让人知晓之后,大家也不会感到惊讶。

中国人欠缺同情心,在对待迎亲那天的新娘时也看得出来,其方式古怪。新娘通常年幼、胆小,突然处在陌生人的包围之中,当然害怕。尽管各地风俗不同,但这个可怜小女孩突然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却没人在乎她的感受。有些地方还允许掀起轿帘瞪眼瞅新娘。另外一些地方,不少还未出嫁的姑娘,在新娘子必经之路抢占一个高处,满手捧着草屑或米糠,泼撒在新娘子精心油过的头发上。当新娘子到达公婆家,起身出轿时,她得像一匹刚买来的马一样,被人评头品足,她的感觉会是什么样,不难料想。

中国人很注重礼仪,但他们居然意识不到那些让人不快的言语应该去避免。笔者有一个中国朋友,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很不礼貌,他说初次看到外国人,最奇怪莫过于外国人长着满脸的大胡子,像猴子一样。他接着说:“现在我已很麻木了!”有人当着学生的面,要一位老师评价一下这些门徒,老师回答道,在他们面前,离门最近的学生最聪明,二十岁就会学业有成,但旁边那张桌子的两个孩子,是他见过最愚钝的。人们从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评论会给学生带来什么伤害。

中国人欠缺同情心,也表现在他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家庭虽有不同,但本质上关系都不妙,很容易看到大多数中国家庭根本就不快乐。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缺乏感情上的联系,而这在我们看来,是家庭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中国家庭通常是个体的联合,联系在一起的永远是相同利益,也有不少互补的需求。最后的情形是,中国家庭并不像我们理念中的家庭,它里面没有同情心。

中国女孩,从生下来,就不太受重视。这一事实对她们的一生,影响深远,她们为欠缺同情心这一点经受了许多意味深长的事情。

妈妈和女儿生活在狭小的屋子里,这种中国式环境,自然会发生争吵,张嘴就骂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惬意的自由。有一句有意思的谚语,懂得中国家庭的人会觉得意味深长:妈妈骂女儿,仍是亲闺女。女儿一旦出嫁,除了无法摆脱的血缘关系,就不再与娘家有什么牵连了。所有家谱上都没有女儿的名字。理由很自然:她不再是我家的女儿,而是别家的媳妇了。人的天性会使她有回娘家的需求,各地风俗不一,有的走得多,有的走得少。有的地方回娘家走得多住得长,还有的地方则回得越少越好。要是婆家有了丧事,则应该停止回娘家。但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儿媳妇属于婆家的一员,这个原则没错。想要回娘家,就得带上不少活计去做,通常是大量的针线活,娘家人还得帮忙。每次都尽量带上孩子回去,这样做不光是为了管教孩子,免得他们变得顽劣,更主要的是,让这些小家伙尽可能在姥姥家多吃、多住。在女儿经常这样回娘家的地方,在女儿多的家庭,这种不断的袭扰,让娘家都感到头痛,令日常生活资源有着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这类回归经常会受父兄们的阻止,母亲则暗中高兴。不过,由于各地风俗定下了一些回娘家的时节,比如在新年之后的特定日子以及特殊的节日等等,这类回归不好阻止。

妇女回到婆家,俗语就是“贼不跑空路”。她必须带点什么礼品给婆婆,一般都是食品。要是忽略这一老规矩,或没能带回礼品,不久就会上演一些戏剧性的场面。要是女儿是下嫁到穷人家,或者嫁去之后衰落了,要是她又有几位已成家的兄弟,她就会发现自己回娘家,用医生的话而言,就是“这东西碰不得”。娘家的几个儿媳与出嫁的几个女儿,她们之间准会有一场恶战,就像腓力斯人与以色列人的后裔,各自把某块地皮视作自己的地盘,而把对方当做入侵者。要是几个儿媳“占地为王”,她们会像腓力斯人那样,对无法消灭和驱逐的敌人进行征税。一个儿媳妇,被视为婆家全家的奴仆,这是她的本职工作。而要找奴仆,自然要找健壮和成年的,而且已经学会烧饭缝补这类女红,以及能在该地劳动谋生的手艺,而不愿要无力无能的小伢。我们知道有一个二十岁的姑娘,丰满而年轻,却嫁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她一半的瘦弱男孩,他们成亲之后的头几年,她很高兴照料这个男孩出天花,而天花是一种幼儿病。

中国媳妇的苦难,可以专门写上一章,而不是简略的一段。中国女子都要出嫁,一般在年幼的时候就出嫁。她们一生中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完全受婆婆管制,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只是模模糊糊知道她们在家庭中受到虐待,忍受许多难以忍受的煎熬。自家父母对已出嫁的女儿管不了,只能对婆家进行一些警告,或者女儿自杀后索要一大笔丧葬费。要是老公把老婆打成重伤甚至殴毙,只要能举证她对公婆“不孝”,便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我们需要再说一下,年轻妻子的自杀很常见,有的地方,差不多就找不到几个最近没有发生这种事情的村庄。一个妈妈训斥已出嫁的女儿,她自杀未遂:“你有机会,为何没死过去?”没有什么话比这句话更让人生出同情心了。

几年前的《京报》,刊登了河南巡抚的一份奏折,无意说出了一个真相,父母杀子,以法律而言,有罪,但有一条规定,却使法律无用武之地:一个婆婆谋杀了她的儿媳妇,凶手出钱就能摆平。他上报的案例中,一个婆婆先用燃着的香烫她的童养媳,再用烧红的铁钳烙她的脸,最后,用热开水把她烫死。这份奏折里还提到几个类似的案件,由于写进奏折,肯定真实无疑。这种极端野蛮的事也许不多,但严重虐待而导致自杀或企图自杀的事却常见,以至于人们当时都懒得提及。笔者熟识的不少家庭,都出现过这种事。

当小妾的中国妇女,其命运也很糟糕。在那种家庭中,有快乐可言的人,真的没几个——常见的是不间断的吵闹与公开斗殴。“我们城中的市长,”一位定居中国的外国人写道,“他很有钱,并且学问深厚,多才多艺,管理老到,经典烂熟于心。但他经常干的却是坑、蒙、拐、骗、骂、抢,甚至以折磨他人为乐。他的一个妾逃跑被抓回来,被剥得一丝不挂,两脚倒吊在屋梁上,被打得死去活来。”

在中国,穷人没功夫管病。男人们完全不把妇女、孩子的病痛放在心上,经常任其发展,直到不治的地步,这或是因为没工夫去管,或是因为男人“拿不出药钱”。

在论及孝时,我们已看到,孝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幼儿无足轻重。幼儿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们会成为什么,而不是他们目前是什么,这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做法,但中国却相反。三个人出门在外,最年轻的总是首先承受劳累。最年轻的仆人,总是干最吃力的活。大伙在贫困中屡经煎熬,中国的男孩不堪忍受各种压迫,奋起反抗,常常离家出走,这就不奇怪了。那些决心逃走的孩子,差不多都能找到靠山。离家出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据我们观察,最常见的原因是不停地被虐待。有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刚从斑疹伤寒中恢复,这种病人大病初愈之后,一般吃得很多,而家中的粗黑面食实在难吃,于是他便跑到当地的一个集市,大吃大喝,花了约莫二十美分。因此,他被父亲骂得狗血淋头,而他也就逃向满洲——各省少年眼中的福地,从此一去不复返。

美国诗人普伦蒂斯说过:男人是造物主的杰作,女人只是“一根鸡肋”。这种说法反映了中国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婚姻的目的,对娘家而言,是可以不再养她。婆家的目的,则是传宗接代。这些目的是不会遭到斥责的,我们不能一味深究人的动机。但在中国,人们对这件事心知肚明。

中产家庭婚嫁的目的都这样,对贫民而言,这个动机就更明确了。人们通常如此评论寡妇重披嫁衣:“现在她不会饿饭了。”俗话说得好:再婚再嫁,就为吃饭;没有饭吃,一拍两散。在救济灾民时,经常能看到不少丈夫干脆扔下妻儿不顾,让他们去讨饭,或者饿死。许多情况下,媳妇被送回娘家,娘家有吃就吃上一口,娘家没吃就饿死。“她是你的女儿,你去管她吧。”还有这样的事,分发给哺乳妇女的救济粮,有时也被男人夺走,尽管这几例也许很少见。

同类推荐
  •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本书从梁实秋黄昏岁月的热恋写起,全面地考察了他的为文与为人,探讨他在清华大学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文学批评,指出了他批判五四文学的得失。
  •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鼎盛于2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与反思热潮于今再次勃兴。本书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国学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必读之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而且为了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学,编者对书中晦涩难懂之处进行了注解,实为国学爱好者入门必备之书。
  •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本部论著虽然从始至终贯彻着人学三大定理或定律的研究,贯彻着人学第三定理或定律对前两大定理或定律新的综合,但从本质上讲,本部论著不是那种从概念到概念、从范畴到范畴的推理式研究,而是在贯彻着人学第三定理或定律并对前两大定理或定律实行新的综合时,直接面对社会人生,以价值实现中的社会历史逻辑和人生逻辑为中心内容而展开理论叙事。这只要读一读“价值实现与主体间意向性结构”、“价值实现的广泛因果论”、“文化逻辑及其辩证法的运动”、“知识结构与价值实现”、“深层价值实现的悟性”等章节,就可以看得出来。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老子

    老子

    本书包括道经、德经两部分。介绍了道家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和主张,并对其进行精要翻译。
热门推荐
  • 江子川的一生

    江子川的一生

    我叫江子川,我是个穿越者,我被姗姗来迟的系统谋害了。
  • 若合一契彼岸花

    若合一契彼岸花

    她是宇神收养的一只玻璃蛇,他是凡间苦苦修炼的备胎;她掌管三界所有的灵体,日常工作主要是打理忘情水,他掌管天地风云,日常工作就是收集三界记忆;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因一道天谴,折腾了数千年;本以为此生他们就这样错过,他却强力将自己的仙根完成了对她的承诺。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 极速天颜

    极速天颜

    她,赛车界女皇,极速中展现她的风华;队友亦是爱人的背叛,使她葬身车祸;重生后的她,轻功绝世,亦追求极速。一袭男装,青龙遮面;一曲清箫,长剑在手;一匹白马,逍遥天下。赛车女皇一袭男装逍遥仗剑行天下天才王爷半生布衣深情执手永相随
  • 超神奇的暗示术

    超神奇的暗示术

    《超神奇的暗示术》系统地介绍了暗示对于人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告诉读者神秘暗示的科学本质及如何掌控运用暗示。一些生活中有意或无意的细微行为、动作或意念都可能成为暗示的一种媒介而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这其中包括积极的暗示,如在伤心痛苦的时刻,什么样的积极暗示能助你摆脱负面情绪等。
  • 这条鱼甚合我意

    这条鱼甚合我意

    青春年少的相伴让彼此心中有着对方,成年后因种种因素分离,一张车票,一部电话,让彼此更懂得了珍惜对方。“一无所有时你陪伴着我,功成名就后我嫁你。”这是乔多鱼对蓝寒昀许下的承诺。多年以后……。乔多鱼:“寒昀你什么都好,但是……。”蓝寒昀:“这是发好人卡?”乔多鱼:“请不要打断别人说话,一不礼貌,二容易造成误会。”蓝寒昀:“对不起,您继续。”乔多鱼:“但是你也不能仗着自己的好,一直拖着不表白,让我主动表白吧?我要是一辈子看不透自己的内心,你就错过了我这么优秀的女朋友了,知道吗?”蓝寒昀:“对不起,我检讨,但是你说的优秀,我表示抗议。”乔多鱼:“抗议无效。”
  • 冰心:斯人独憔悴

    冰心:斯人独憔悴

    《斯人独憔悴》共选收冰心创作的小说三十篇,包括《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最后的安息》、《是谁断送了你》、《超人》、《爱的实现》、《第一次宴会》、《我们太太的客厅》等。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 随身动物园

    随身动物园

    掌天下之权,行走暗夜之间,专治各种不服。管你魑魅魍魉,管你心肠狠毒。犯我天威者,就让你把牢底坐穿。这是魑魅魍魉的监牢,这是自作自受的现眼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混沌天灵根

    混沌天灵根

    月灵原本以为自己是个见不得光的第二人格,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身体,可是当这个愿望得以实现的时候,月灵却想问问那位战神大人,为什么就不能好人做到底给她一副健康的身子呢?
  • 热血萨满

    热血萨满

    “张铁匠,你恶贯满盈,人人得而诛之,今天我们屠恶佣兵团在此等候多时,就是来替天行道的!”一群黑衣蒙面人团团围住张继,为首的黑衣人愤愤道。张继面无表情:“那你们是单挑还是群殴?”“当然是群殴了,”黑衣人首领嘿嘿冷笑:“不然我们来这么多人不是······”“哦,那我就不客气了。”张继取下背后的图腾柱猛的插在地上,周围的土地瞬间变为泥潭,黑衣人动弹不得,四周喊杀声震天。张继解释道:“既然你们要群殴,我就喊兄弟们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