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6700000017

第17章 电子媒介与文学创作的新变(6)

众所周知,电影、电视和网络都是依靠类型化的节目进行运作,如果谁要真正理解电视文化和网络文化,一定要理解类型这一个概念。英国媒介学者就谈到,类型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分析工具,同时还和媒介生产互相联系。可以说,电影、电视、杂志和报纸行业都或多或少地依靠类型运作。一些媒介公司和隶属某些类型的产品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比如说英国悍马电影公司(HammerFilms),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和恐怖片联合,还和儿童漫画出版商DC汤普森关系密切,最近则与电视公司HatTrick联合,这个公司最为普通的产品是喜剧。类型片能够给潜在的观众创造出极大的预期,这也就意味着它对于节目制作者很重要。像《糖》(sugar)和J17这样的年轻人杂志,雇主就希望杂志的作者和摄影师能够从广义上符合年轻女孩杂志市场的预期角度进行创造。我们能够通过书刊出版商米尔斯与布恩出版公司(Millsand Boon)看出类型在进行生产组织方面的潜力。米尔斯与布恩出版公司致力于生产流行的浪漫小说,该公司对于潜在和当前的作者有很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概述了出版商和读者对浪漫小说的期望,它不希望作者和这些规定偏离得太远。在中国也一样,海岩这样的小说作家就很接近类型化的电影和电视片的风格。布尔迪厄认为,由于媒体文化的主导地位,当代文学艺术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在社会上成名的作家和文学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作家,而是同媒体有着紧密关系的流行文学家和艺术家。布尔迪厄甚至还指出,最近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往往是受到媒体歌颂和宣扬的文人,而那些精心耕耘、投注心血全力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人却被冷落。布尔迪厄的话看似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嘲讽,但他的判断基本上是正确的,即今天哪位作家和艺术家与媒介尤其是电视、网络媒介联系越紧密,他的创作就会越受关注并被认可。在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等节目频频露面的散文作家余秋雨,还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塑造出来的“学术超男”易中天和“学术超女”于丹及通过网络媒介走红的“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的作品畅销与其说是作品质量高,还不如说是因为他们是媒体塑造的名人,他们名气很大,是明星效应使他们的作品拥有了可观的码洋。

二、媒介文化也培育出了大众文化、商业文艺的消费者文学艺术的发展,长期以来,虽然由于社会分工的结果一直是被少数专业文化人和精英分子所垄断,但文学和艺术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免不了要走出少数人的圈子而与社会大众相结合。不过,在文艺走出少数人的圈子,实现大众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媒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欧洲,读者群的迅速扩大是在18世纪后半期,那时候也是重要文学期刊、报纸和营利性写作发展的高峰时期。报纸是重要的商业出版形式,就英国而言,1695年国家对报纸实行的许可制度被废除。此后,各种类型不同大小的报纸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到了18世纪70年代为止就出现了九种《伦敦日报》。1746年,每一期的《伦敦每日邮报》都印刷了2500份。随后市场上也充斥了大量未经审查的日报和每周三期的报纸,通常以半价出售。城市内的发行靠“流动而半赤贫的小贩们”来支撑。到1790年为止有4650份伦敦报纸通过邮局进入乡村,而地方报纸也发展了一套类似的发行制度。这种飞速膨胀的文化工业首次形成了作为“文化市场”的“读者群”。它将销售、流行、盗版和“涂鸦之作”的标准连同文学经典与评论的标准一并引人文化当中。它还帮助生成了作为一支政治、社会和文化力量而存在的独立的中产阶级。在中国也是这样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大量出现报纸、杂志和出版社以后,报纸和刊物也培养了一批文化精英人士,他们就是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个群体最先具有启蒙和革命意识,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当时,中国小说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小说(包括戏曲)创作数量增多,据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统计,中国古代(唐代至鸦片战争)共有小说502种,而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短短70年间,就有通俗小说662种,其中1901年至1911年的10年间即创作小说529种,还不包括翻译小说,因为当时不但文艺报刊都刊登小说,还有专门小说刊物出现,如《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中外小说林》、《竞立社小说月报》、《小说林》、《十日小说》等,约四五十家。此外小说稿酬制度的建立也保证了作家创作的积极性。据考证,稿酬的出现始于申报馆创办的《点石斋画报》,而文艺刊物正式设稿酬则始于梁启超主办的《新小说》。

而电影、电视和电子网络媒体出现以后,电子媒介导引的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及娱乐文化,则又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和消费者。而且这种消费群体不只是以往报纸、刊物媒介形成的中产阶级,而是几乎所有人,因为今天的报纸也越来越朝电视的风格靠拢而变得市民化、家庭化和日常化。帕米拉·罗伯森在《对麦当娜谈什么?何时谈麦当娜·》一文中,就认为“电视不仅仅成为20世纪60年代后粗俗文艺的‘盛行’起到了媒介作用,而且它本身好像已经成为粗俗文艺鉴赏最可靠的参照点”。帕米拉·罗伯森的话就隐含这么一种意义,即电视媒介在传播粗俗文艺时,也培养了大众对粗俗文艺的欣赏趣味。因此,可以说不同的阶级、阶层的人都被电子媒介所导引的流行文艺和娱乐文化所吸引,并且自愿地充当流行文艺和娱乐文化的消费者。

当然,电子媒介时代流行文艺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最值得注意的是畅销小说、电视连续剧和偶像剧。畅销小说、电视连续剧和偶像剧的产生和发展,同其前身电影剧本或电影小说一样,是紧密地同现代科学技术和媒体的发展相关联的,特别是这些流行文艺的叙述模式都是类型化,都是和电视的叙述具有相似性的。英国作家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一种类型化文学,它就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没有现代商业、媒体和科学管理的配合,“哈利·波特”的畅销是难以设想的,而且如果没有电视培养出这种“类型化”文艺的巨大的消费群,“哈利·波特”系列的畅销也是不可想象的。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的发展是文学创作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最好典范,好莱坞西部片则是将民间文学或大众文学搬上银幕的最生动范例。此外,美国迪斯尼动画的制作和传播也是依赖电视媒体和电子网络而深入每一个儿童和家庭中的。可以说,随着电视和电子网络的迅速发展,任何流行文学和艺术的成功,都离不开媒体和电子网络,而且电影和电视等媒体在不断地培养欣赏这种好莱坞影片和迪斯尼动画的观众。

三、媒介参与营销是文艺产业化的关键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众性、通俗性、社会性的特点和受众面广、传播快、地域宽、直观性强等这些一般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借助大众传播媒介,文艺作品就可以迅速走上市场并得到大众的接受。的确,没有媒介,文艺创作只能是创作者的私人收藏物。有了媒介,文艺产品不但可以发表,还可以出版,并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阅读,并且可以大量销售而使创作者、传播者和销售者获得商业利益。更值得注意的是,媒介还使作家和艺术家能够拥有很大的名声,而名声就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本”,这种“文化资本”就意味着作家和艺术家有很高的“身价”——名声带来的具有增殖性的商业价值。以上述提到的英美当代最畅销的文学作品“哈利·波特”为例,这个系列作品从1997年开始创作出第一部《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并于1998年出版,就掀起了席卷全球的狂热流行浪潮。它在全世界激荡起阅读风潮,被称为“文学的披头士狂热”。这个系列小说的畅销,除了作家按照类型化文学的模式来创作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商以及其他媒体的成功宣传,取决于它们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科学管理网络的高效率。“哈利·波特”系列的英国出版商是布姆斯伯里(Bloomsbury),而美国的出版商是经院出版社(Scholastic)。两家出版社为该书推销和宣传所作的努力是不可低估的。同时,美国发行1143亿美元股票的可口可乐公司也决定以一亿五千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影片在全球的销售权。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集团也不甘落后,试图在哈利·波特电影取得成功之后,再买下该系列另外三本的电影发行权。在商业界和媒体的鼓噪下,《哈利·波特》的电影、游戏软件、漫画和玩具也陆续登场。据估计,以哈利·波特为主题发出的商业执照,其专利权包含了10亿美元的商机。网络公司更是为哈利·波特开路,征服了成千上万的各国青少年和成年人。在网络上,哈利·波特千变万化,灵活地转换成各种各样的动态卡通,还能显示其魔法,自由自在地转变角色。它还变成电子明信片、书签、插图,等等。正是因为“哈利·波特”系列借助多种媒介的宣传和营销,而成为全球畅销读物,也正是因为“哈利·波特”系列借助多种媒介,才可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哈利·波特”系列营销的模式告诉我们,媒体在商业社会的流行文学的传播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如果考察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也不难发现这一点。90年代文学不仅在表现技巧上,受影视作品及流行音乐等大众文化的影响,文学作品不仅吸取影视等大众传媒的表现手段来开拓自己的感官空间,而且还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杨扬就说过:“90年代不少作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文字作品,而是影视作品。‘梦工厂’的出现,影视作品的大量涌现,这是90年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化的结果。随着影视等传播方式成为90年代强势的传播方式,文学作品要想在90年代获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几乎都要与影视等强势传媒联手,这样文学作品才能够在主流文化空间中获得自己的位置。”显然,文学改编为电影、电视并和网络媒介等联姻,实现双媒互动,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流行文艺形成、发展并产业化的社会条件。

大众传媒对文艺产业化的影响与推动肯定还值得进一步探讨,这里只是从三个方面作了一些阐述。其实文艺产品也好,还是其他的审美文化也好,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都面临着产业化的问题。如何认真分析文艺产业化中的问题并认真地看待产业化给审美文化带来的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相信关注当前文化建设的人士会就这一课题期待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

同类推荐
  •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分五章,前三章依次从词汇、句子、段落三个层次将日汉语言特点对比和翻译结合起来,提出适当的翻译对策,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翻译意识和专业翻译素养,避免误译、错译和漏译。第四章的实践篇则是对前三章所学知识的总复习,总操练。翻译实践的文章包括文学作品、演讲稿、广告词、政治宣言、新闻日语、说明书、商务信函、法律合同等文体。第五章是第四章翻译实践的参考译文。学习者可以在不同文体的翻译实践中,体会到不同文体在翻译过程中的异同点,掌握不同文体的翻译规律,从而能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更好地把握翻译尺度。
  • 教有妙招

    教有妙招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育人是讲究艺术的。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慈祥仁厚的爱心和高超的育人技巧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不断完善育人的艺术方法应该是教师终身的追求。本书收集的150个育人范例,大部分是一些优秀教师在教学第一线育人的亲身经历,有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灵感和智慧的闪念成就的育人佳话;有的是在课间处理调皮学生闹事,使用巧妙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是用教师伟大的爱心,呵护学生的心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在育人中的教训,作为前车之鉴收录其中引以为训。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展现十六大以来党报改革、发展的新成果;交流十六大以来党报新闻宣传、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经验;探讨今天和明天党报应对诸多挑战的新方略,既是“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三届(2006)年会的主题,又是业界和学界大力支持年会的原因。据统计,年会共收到论文、演讲稿105篇,反映了近五年来党报工作的基本面。现取89篇,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reatise on Taxes and Contributions

    Treatise on Taxes and Contribut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弑源道

    弑源道

    他,生于盛世,却见证了多少假象背后的衰败;他,本是贵族公子,却只能卑微地寄人篱下;他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却又无法肯定;是成为一介凡夫俗子还是一代天骄至尊?人们与规则抗争,妄想夺得生存的机会,殊不知自己眼中的生存,只是规则的一部分;也不知所谓解脱的过程在无形中也毁灭着自己;更不知,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这个世界,究竟有着怎样的隐秘和真相?整个世界都醉倒在表象下,只有他还醒着……
  • 天字号保镖

    天字号保镖

    他强大却脆弱,他疯狂而冷静,他狂妄却不傲慢,他炽热却始终沉默。他只身一人却坚持独行,他无惧一切却内心茫然,他背负仇恨,却坦然面对,他身处绝境,依然战意高昂。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但他却站在帝国黑与白交界的位置,一人震世!从黑暗中崛起,立于光明之巅……
  • 骑士界传说

    骑士界传说

    骑士界罗盘十二点会首荡漾的钟声指引的方向一切事物总有正反各种观念总有瑕疵人,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他们能够做到的,也只有遵从自己的信仰罢了双生源之下必有争夺金凤幻龙谁死谁由?
  • 傲视鸿宇

    傲视鸿宇

    自宇宙开辟始,法则初现,万物都想凌驾于法则之上,然而法则利用万物的矛盾逐一击破,并一一封印,亿年后一个带有前世记忆的吴名降世,是选择法则俯首?还是背道而驰?
  • 心若书生

    心若书生

    曾经我是那么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可是我没有。在无数个痛苦与挣扎的日日夜夜里,我咆哮过,沉默过,沉沦过,也苏醒过,慢慢地,都随烟云而逝去了。有一天,我静静地看着天边的云,听着秋天的落叶,慢慢地发现,曾经的那么固执的自己,竟是徒劳的,改变不了什么。唯一留下的,是自己爱与痛的回忆,是渐渐苏醒的心在这个尘世间留下的痕迹。——楔子
  • 关原之战:争霸天下

    关原之战:争霸天下

    一代霸主丰臣秀吉病逝,天下风云骤起。心藏虎狼野望、表面却俨如笃实农夫的德川家康伺机问鼎天下。他熟谙人心,对秀吉的正室北政所百般献媚,旨在将视北政所如母亲的大将加藤清正与福岛正则拉拢过来。秀吉生前最信任的干练官吏石田三成,看穿了家康的野心,一心捍卫丰臣政权。三成虽有出谋划策的高妙智谋,但性格狂傲、正直的他不懂得人心奥妙,时常得罪人,与武将们矛盾重重。家康动用周密的谋略,接二连三拉拢“反三成派”的武将,并于讨伐上衫景胜的途中,在野州小山的军事会议上,将遵奉秀吉继承人秀赖命令的众将,一举转变成德川家的私人军队。家康的东军与三成的西军在浓尾平原的关原全面铺开,打算一决雌雄。老谋深算的家康,思虑如何令西军阵营走向崩溃。当小早川军势如崩塌般降落在西军的背后时,丰臣之世终结,德川之世到来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