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6000000009

第9章 诗学与美学的论著——原诗

明末崇祯年间的1627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南京国学署的叶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名叫叶燮。叶家是一个崇尚气节而又有着深厚家学渊源的家族。叶氏家族一向注重子女的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因此,家族中名人辈出,有“吴中叶氏、天下望族”之誉。叶燮的父亲叶绍袁是晚明文坛重要作家,母亲沈宜修则是明末最杰出的女诗人。叶燮原名世倌,字星期,是叶绍袁的第六个儿子。聪慧的叶燮,4岁时便跟随父亲叶绍袁读诵《楚辞》,他过目即能背诵,被人们传为美谈。5岁时,叶燮与兄长们一起进入叶家的书斋读书,由父亲叶绍袁亲自教导。

幸福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在叶燮8岁时,兄姐们相继夭折,而且母亲沈宜修也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家庭的变故,促使叶燮在思想上迅速早熟,诗歌创作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清兵大举入关后,叶燮和3个兄弟跟随父亲开始了居无定所,出没飘摇的流亡生涯。南明弘光年间,叶燮参加了嘉兴府的科举考试考秀才,高中第一。他的应试文章得到了主考官的高度评价。

1647年,叶燮的父亲病逝,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叶燮隐居横山。叶燮在横山一住20多年,除了出门游历或教学生之外,他几乎闭门不出,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博览古今典籍上。

随着清王朝的逐步稳固,胸怀大志的叶燮,决定走科举出仕之路,做一番人生大事业。为了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叶燮在大量阅读“经史子集”等典章时,还把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写成策论式的文章。

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叶燮在科举考试中一帆风顺,在1666年的乡试中考中举人,1670年又考取进士。1675年,49岁的叶燮怀着为国为民干点有益事业的理想,出任了宝应知县,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叶燮到任之时,宝应县境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他接任后,立即着手整顿吏治,兴修水利驱除水患。

作为诗人,叶燮在繁忙的公务政事之余,还写下了反映宝应民生疾苦的史诗《纪事杂诗十二首》。

叶燮的这些诗稿,在宝应文人中迅速流传开来,一批正直的文人被他的人品、文品所感动,不约而同地汇集起来,用诗人的敏感和率真,写出了一批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作品。这一时期,也是清初宝应诗人最活跃的时期,风雅盛极一时,史称“白田风雅”。

尽管叶燮在宝应清廉自守、政绩斐然,得到人民的爱戴,但他耿直的性格也得罪了一些官僚。因此,他最终罢官而去。

罢官之后的叶燮,深知以自己的个性无法在官场立足,于是,他便萌发了游历山川的想法。于是,叶燮回到横山安顿好家眷之后,带上简易的行李,开始了名山大川之行。

祖国的壮丽河山,既给叶燮的精神以美好的陶冶,又使他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心胸,提高了思想境界。最终,叶燮跳出了自己荣辱得失的考虑,他变得更加热爱生活。

在游历中,叶燮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下层人民,这既增加了他的生活阅历,又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文创作的题材。这一时期,是叶燮诗歌创作的多产期,除了和友朋之间的唱酬外,更多的是感悟山水的心得,以及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甘苦的纪实作品。这些诗作很快流传开来,在当时的诗坛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游历中,叶燮也有机会广泛接触全国各地文化学术界的一些名流。友朋之间对诗歌创作的讨论切磋、批评辩驳,使叶燮对当时诗坛现状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当时诗坛的流弊,叶燮觉得有必要加以矫正,这一切,触动了叶燮诗歌评论写作的想法。

叶燮在游学过程中,对当时诗坛盛行的刻板模仿和复古之风十分不满。为了宣扬自己的诗歌理想,叶燮回到横山后,开始招收学生,设馆授徒,系统地教授自己的诗学观点,讲解诗歌理论,指导诗歌创作。与此同时,在教学之余,他还写下了诗论著作《原诗》。

《原诗》分内外两篇,每篇分上、下两卷,共4卷。内篇是诗歌原理,其中上卷讨论诗的发展,下卷讨论诗的创作。外篇为诗歌批评,主要评论诗歌创作技巧。

关于诗的发展,叶燮主张文学是在不断进化的。在《原诗》的第一部分,他论述了诗歌在各个时期的盛与衰,他试图对我国古典诗歌史作出全新的评价。

叶燮把诗歌的历史比作一条河,从中区分出“源”与“流”。“源”就是我国最早的诗作《诗经》中的305首诗。诗歌的“流”又分成“盛”与“衰”、“正”与“变”等不同的阶段。

叶燮认为,诗歌的历史是盛与衰这两个阶段相互交替的过程,诗歌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将不断向更好、更丰富多样的状态进化。

叶燮指出,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如果固守某些正统的体系,必然会由呆板而变得陈旧过时。相反,变化的时代则是真正的创造时期,最终会给诗歌带来新的兴盛。他认为:

且夫《风雅》之有正有变,其正变系乎时,谓政治风俗之由得而失,由隆而污。此以时言诗;时有变而诗因之。时变而失正,诗变而仍不失其正,故有盛无衰,诗之源也。吾言后代之诗,有正有变,其正变系乎诗,谓体格、声调、命意、措辞、新故升降之不同。此以诗言时,诗递变而时随之。故有汉、魏、六朝、唐、宋、元、明之互为盛衰,惟变以救正之衰,故递衰递盛,诗之流也。

在这段论述中,叶燮以时代以及诗自身的发展这两个条件出发,论述了诗的进化,解释了“正”与“变”是如何相互需要的。在此,叶燮在继承与革新、古与今的统一关系上,提出了比较全面的看法。

在明代时,拟古主义者们将某一时代的诗歌奉为最高典范,进行“临帖式”的模仿。到了清代初年,仍有“模棱汉魏,貌似盛唐”的不良诗风。于是,叶燮在《原诗》的开始,就对拟古主义者滥用陈言、一味模仿古代的圣贤提出强烈驳斥:

俞尝自谓“陈言之务去”,想其时陈言之为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堪闻者。使天下人之心思智慧,日腐烂埋没于陈言中,排之者比于救焚拯溺,可不力乎!而俗儒且栩栩然俎豆俞所斥之陈言,以为秘异而相授受,可不哀耶。

惟有明末造,诸称诗者专以依傍临摹为事,不能得古人之兴会神理,句剽字窃,依样葫芦。如小儿学语,徒有喔咿,声音虽似,都无成说,令人叽而却走耳。

在评价我国诗歌史时,叶燮秉持了与袁宏道、李贽、钱谦益,以及王士祯等学者极为相似的立场,认为诗歌在每一个时期都有各自的优点,而不像明末清初的一些诗歌流派那样,只推崇唐、宋的诗歌。

关于诗的创作,在《原诗·内篇下》中,叶燮先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那就是胸襟、材料、匠心和文辞。

在如何学会作诗这个问题上,叶燮认为仅仅靠熟读古诗是不行的。他用一个比喻解释了他的观点。他说诗歌创作如同盖房子,要经过5个不同的步骤,即奠基、集材、匠心、设色、寻求变化。而且,叶燮认为,第一步奠基最为重要。叶燮借用杜甫的说法,提出写诗的基础是“胸襟”。叶燮十分推崇杜甫,是因为杜甫有悲天悯人的“胸襟”,那就是,杜甫在诗歌中大量流露的儒家的恻隐之心,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也因为杜甫的写作技巧和独特匠心。叶燮认为,基础打好之后,就必须去收集材料,当然是质量最好的材料。他这样写道:

则夫作诗者,既有胸襟,必取材于古人,原本于《三百篇》、《离骚》,浸淫于汉、魏、六朝、唐、宋诸大家,皆能会其指归,得其神理。以是为诗,正不伤庸,奇不伤怪,丽不伤浮,博不伤僻,决无剽窃吞剥之病。

如同上乘木材需经艺人的巧手才能变成坚实、漂亮的房子一样,诗的素材也必须运用匠心才能把它变成好诗,他继续写道:

此非不足于材,有其材而无匠心,不能用而枉之之故也。夫作诗者,要见古人自命处、着眼处、作意处、命辞处、出手处,无一可苟。而痛去其自己本来面目,如医者之治结疾,先尽荡其宿垢,以理其清虚,而徐以古人之学识神理充之。久之而又能去古人之面目,然后匠心而出。

如同房子平淡就没有吸引力一样,诗歌如果写的不生动也是如此:

夫诗,纯淡则无味,纯朴则近俚,势不能如画家之有不设色。古称非文辞不为功;文辞者,斐然之章采也。必本之前人,择其丽而则,典而古者,而从事焉,则华实并茂,无夸缛斗炫之态,乃可贵也。

同时,叶燮认为,胸襟、材料、匠心、文辞,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叶燮还提出,诗歌必须包含理、事、情、气,而诗人也必有识、胆、才、力,才能创作出流传久远的诗作。

叶燮认为,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应是客观的事物的“理、事、情”。他说:

曰理,曰事,曰情三语,大而乾坤以之定位,日月以之运行,以至一草一木一飞一走,三者缺一,则不成物。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在这里,叶燮把外在世界物质方面同诗人的主观或个人品质区分开来,客观的、物质的方面是“理”,也就是原则,“事”也就是事实,“情”也就是情状。他认为,在诗歌中,“理”和“事”是说诗歌要合乎道理、合乎实际,“情”指的是诗歌的特别情状或特征。

与诗歌这3个客观或物质的方面相匹配的,是诗人所应具备的4个主观或个人的品质也就是才、胆、识、力。这4个品质同3个物质方面结合起来就可以作诗。关于这四者,叶燮是这样说的:

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

叶燮所说的“才”,是指人的才华,就是诗人的思路敏捷,想象力丰富,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胆”是指人的胆略勇气,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能摆脱前人藩篱,敢于独立思考,挥洒自如的创新精神。“识”是指诗人辨析能力,明白是与非、美与丑、黑与白。“力”是指诗人表达自己才能、思想、见识的能力和自成一家的笔力。在这4种品质中,他认为“识”最重要:

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言乇。无识而有胆,则为妄、为卤莽、为无知,其言背理、叛道、蔑如也。无识而有才,虽议论纵横,思致挥霍,而是非淆乱,黑白颠倒,才反为累矣。无识而有力,则坚僻、妄诞之辞,足以误人而惑世,为害甚烈。

在这里,叶燮强调了艺术上的独特见解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识”让诗人认识到世界和诗歌中的理、事、情。对于诗人的这4种主观品质,叶燮总结说:

夫内得之于识而出之而为才,惟胆以张其才,惟力以克荷之。

“才胆识力”说和“理事情气”说是叶燮创作论的核心,不仅阐明了创作主体必须有的基本素养,而且指出诗歌的基本属性,对诗歌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在《原诗》中,叶燮还讨论了诗歌的诗法问题。叶燮把诗法分为“死法”和“活法”。

叶燮认为,“死法”就是“定位”,是指诗歌的句法章法,是诗歌创作的基本法则,如音律以及律诗、绝句的做法,以及诗歌对仗,或每首诗各联的起、承、转、合的要求。

“活法”是指诗人运用“匠心”、“神明”、“巧力”自由组织诗篇的一种创作路径,也就是他说的“虚名”。“虚名”要以“定位”为基础,在体格、声调、苍老、波澜等形式和原则之外,去表现客观对象的理、事、情,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要以性情、胸襟、才调,去领会古人诗歌的章法布局和所要表达的内在道理,做到创作的灵活。

叶燮认为,“死法”毫无用处可言,因为随着历史与文学的变化,以前有效的东西发展到后来就不再有效。以前的圣人有他们自己的法则,但后来的诗人也必须遵循当时的法则。如果坚持老的方法,诗歌就不会充分表达诗人的灵性或时代的状况。

叶燮认为,“活法”就是活的“自然之法”,藏于宇宙深奥的内在规则之下,只有在自然界大变动时才可以观察到。在诗歌里,“活法”体现于诗人的“匠心变化”中而言语却不能表达。

叶燮的《原诗》面世后,对清初诗坛复古诗风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叶燮的《原诗》在论述诗歌发展以及创作主客体要素的分析过程中,表现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对我国古代诗学发展有重要的总结作用。

可以说,《原诗》中的辩证法思想,在我国古典诗歌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叶燮的《原诗》也被认为是继《文心雕龙》之后,我国文艺理论史上最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一部理论专著。

同类推荐
  •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你生气时,它能充实心腹为你解忧;你分手时,它能默默入心抚慰心灵;你想家时,它能治愈所有的孤独与无助。独自一人的夜晚,哪怕只有一碗升腾着热气的汤面,也足以温暖今后的人生。精选42篇豆瓣中关于美食的文章,42餐色香味俱佳美味,42种酸甜苦辣百味杂陈。这里没有色彩明亮的图片,但足以让你口水直流,没有按部就班的烹饪方法,但足以让你口腹满足。一篇篇烹饪方法、品鉴心得,以及对美食背后隐藏的地区文化的分析与认识,让你更深刻理解“吃”的意义。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辣酱、蜜饯、小咸菜,是外婆的疼爱,是儿时的快乐,是悠悠的思念。美食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段回忆,一片乡愁,一种人生。
  • 档案:一部个人史(新版)

    档案:一部个人史(新版)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年轻的蒂莫西·加顿艾什为了研究希特勒统治之下的德国,分别在东、西柏林停留数年搜集资料,但没想到,他在东德的行踪被认为是间谍活动,并被秘密警察和线民盯梢,留下了厚达325页的秘密档案。两德统一后,东德的秘密警察档案开放,作者重访东德,根据东德国安部为他建立的档案和自己的日记,一一寻访当年那些监视他的人,重建青年时期的一段记忆。他惊讶地发现,彼此立场不同的人,往往对相同的经验持有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回忆。于是,穿越各种回忆的迷雾,探寻自身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历史的真相,成就了本书写作的动力,最终促成了这样一本动人心弦的著作。这是一部将个人回忆与历史探索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的纪实作品,读来引人入胜。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韩愈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韩愈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中国的笑容

    中国的笑容

    我曾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看五星红旗的威严、庄重我曾在金水桥上望天安门城楼望城楼何处发出巨人之声我是那么深情地仰望国旗啊仰望国旗,就是仰望共和国的坚定我是这样久久地仰望城楼啊仰望城楼,就是仰望中国的笑容。
  • 蝴蝶翅膀上有星辰闪烁:百年女性散文诗选

    蝴蝶翅膀上有星辰闪烁:百年女性散文诗选

    国内首部百年女性散文诗选,精选几代散文诗女性作家的代表作。为纪念中国散文诗诞生一百周年、集中展示几代女性作家散文诗创作成就,散文诗作家兼评论家王幅明编选了这部文图并茂、别具特色的散文诗选集。这是中国第—部女性散文诗选本,收入自1918年中国散文诗诞生以来,176位海内外女性华人作家的散文诗佳作500余章。作品个性鲜明,绚丽多姿。女性散文诗,尤其以唯美唯情、细腻细微见长,以女性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对入骨的美丽的追求,受到读者青睐。本书是对百年女性散文诗文本贡献的一次集中呈现。编选者在前言中对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作了精到的评述。冰心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可视为全书的主题。
热门推荐
  • 鬼画符

    鬼画符

    茫茫大海中,汹涌波涛下,隐藏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一九六七年,十年浩劫的狼烟初起,在这个疯狂的年代中,我遇到了我不该接触的东西,那是属于陌生世界的恐怖祸根。二十年一晃而过,我不得已投奔怒海,去寻找解开死亡宿命的方法。七星铜人、金丝楠木、赶不走的梦魇主宰了我的生活;黑船妖棺、人槛外的黄巾力士指点出一条幽冥通道。这一切的一切,是惊心动魄的冒险,更是一段追寻历史真相的旅程……。
  • 你是我心底的安宁

    你是我心底的安宁

    她是宁家大小姐宁曦,用八年喜欢了一个不喜欢自己的男人,却恬然不知他在利用她,在将自己父母留给她的全部遗产转让给他之后,他解除婚约,转而和自己妹妹背叛自己,一场“意外”的车祸,所有人都以为她葬身车祸,却不知,她被一个权势滔天的男人偶然救下。做了三年植物人,三年过去,她携他强势回归,虐白莲,撕渣男,当众打脸,开始她的复仇之路
  • 鬼神府

    鬼神府

    杀手,以杀人为业,以赚钱为目的。不以是非善恶,论江湖公道正邪,刀光血影,视众生为鱼肉。天下最神秘的杀手组织——鬼神府,每年都会发出三道鬼神诏令,接到诏令的杀手,会奉命杀掉一位武林高手,以此来争夺杀手榜榜首。然而,一场灭门惨案,将鬼神府引入复仇之路。杀手之王的首徒,桀骜不驯的花神,此时又重出江湖,是巧合,是陷阱,还是谣言?是福,是祸,还是一场阴谋?
  • 圣剑的魔法使之迷之森林

    圣剑的魔法使之迷之森林

    魔龙谷是一个正义与邪恶抗衡的地方,长年战乱,危机重重,但我们的倒霉蛋男主,却偏偏打游戏穿越到了那里,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始了他的冒险旅程...........
  • 超神学院绝世系统

    超神学院绝世系统

    绝世系统附身,宿主葛小伦!“绝世系统,逗爹呢?”“无知的宿主,请把你的目光从本系统身上移开。”各方位面穿越,无敌系统现世,啥,你说黑洞牛逼?老子一句话就灭了它。群号693700577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快穿系统宿主又怂了

    快穿系统宿主又怂了

    “老婆别闹,”某妖孽闷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有种委屈的声调【这sei啊这,张口就叫】系统急了,宿主是我们主神的,在这叭叭么呢!‘你们主神’某女淡定的扶了扶额,【……啊,哈哈,,哈哈,主神嘛,能认出来,这不是考考宿主你嘛,是吧,,哈哈,哎哎哎!!干嘛呢!主神冷静,冷静啊!】‘吓嚷嚷,再吵他也听不见,’叶慕缩在墙角,淡定的看着欺身而来的少年,将目光转向别处,“老婆,不闹好嘛,”少年将脸靠近叶幕的脖颈,叶慕觉得酥酥痒痒,没等说话,少年便将她抱了起来,【主神耶,你你你,,别介别介,,哎哟,宿主宿主,,切我信号!妹妹dei!】(快穿)(双洁)(1V1)(超甜)请看官入坑呐~
  • 穿越成精灵又穿回来了是什么情况

    穿越成精灵又穿回来了是什么情况

    吕建,一枚土生土长的无业青年,父母双亡,有车有房。一天,他收到了一封诡异的电子邮件。然后……为毛老子连性别都变了啊……为毛老子弄个金手指都要贷款啊……(友情提示:超前消费有风险,办理贷款需谨慎。)
  • 卿卿我我的日常

    卿卿我我的日常

    本文是大女主类型。以轻松为主旨会转沙雕风。。顾卿“我这个人吧……” 韩晓“卿卿她最爱我!!!” 池原“滚滚滚”一把捞起来韩晓揍了一顿 顾卿“其实我……” 郑浩“别说话,顾卿是我大哥看看我看看我!!!!” 顾卿:“都给老子闭嘴!!!!!我才是女主!!作者要来介绍我的好吗?!!一个个插什么嘴!!!!!” 作者:不介绍了,都是沙雕,请期待咯
  • 丹道吕洞宾

    丹道吕洞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