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5400000037

第37章 熊廷弼:战场得意官场失意(2)

天启三年三月,辽东形势忽变。经过休养生息后的努尔哈赤率后金大军卷土重来,靠内应协助攻陷沈阳。经略袁应泰应泰撤奉集、威宁诸军力守辽阳,布阵城外迎击,双方激战了五日,明军败退,辽阳城又告陷落,袁应泰自刎而死。

辽沈一失,“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辽东仅剩锦州一道屏障,“狼来了”不再是一句戏言。熊廷弼守疆的功劳也重新开始被人重新提起,东林党人刘一燝、江秉谦等主张非熊廷弼重出镇辽,不能令辽局有转机。浙党一系则力荐张鹤鸣。皇帝下谕推许熊经略辽东一年,“威慑夷虏,力保危城”之功,并降旨惩罚姚文宗、冯三元等,亲为洗冤。“帝乃治前劾廷弼者,贬三元、修德、应嘉、巩三秩,除宗文名。”熊廷弼有前次的教训,并不情愿,几番推辞。但皇帝下诏劝慰,并晓以君臣大义。熊廷弼没法,只得接受任命。

七月,熊廷粥到京,加兵部尚书,经略辽东,赐敕书、尚方剑,副总兵以下先斩后奏,发放国库银解决军需供应问题。另赐一品官服,出行前在都城外设宴招待.朝廷大臣们坐陪为其饯行,隆重欢送,又安排京营选五千兵马随行。这可真是个异数,熊廷弼这回真的是被重视了?

熊廷弼本人却是有苦难言的,他是力主防守的,也善于策划防守,但这回皇帝和朝廷对他的希望可不是守疆,而是收复辽沈失地。所以他提了个比较稳妥的三方布置策,“广宁用马步列垒河上,以形势格之,缀敌全力;天津、登、莱各置舟师,乘虚入南卫,动摇其人心,敌必内顾,而辽阳可复。”按熊廷弼的计划,所谓“三方布置”还需要联络朝鲜,募集失土辽人为策应,是个长久方案。可明廷是没有这份耐心的,想要的是速战速胜,是要马上就能见到成效的东西。所以,熊廷弼再度让其失望了。就连当初力主他上任的江秉谦也指责说,熊廷粥起用于田间,深受皇恩,然手握兵权,疆场战事却不服从朝廷指挥,数月以来,作为经略没拿出什么计策。

熊廷弼还面临更棘手的难题,那就是权力掣肘。当时辽东巡抚薛国用因病久不应事,由王化贞接替。巡抚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至于经略,是战事开始后才增设的,二者的统属关系并无制度上的明确,熊廷弼上一次守辽东时,正好巡抚周永春被“言官追论开原失陷罪,遣戍。”所以算是身兼二职,尚无掣肘。这回问题来了,尤其对熊廷弼这样的不知变通的性格,问题就更严重了。

王化贞,诸城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由户部主事历右参议,分守广宁。“会辽、沈相继亡,廷议将起廷弼,御史方震孺请加化贞秩,便宜从事,令与薛国用同守河西。乃进化贞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王化贞守广宁已有多年多年,颇有成绩,“蒙古炒花诸部长乘机窥塞下,化贞抚之,皆不敢动。朱童蒙勘事还,极言化贞得西人心,勿轻调,隳抚事。”

王化贞不是大将之才,不过后人将其定性为庸才也有所不公,辽沈被陷之后,“化贞提弱卒,守孤城,气不慑,时望赫然。中朝亦谓其才足倚,悉以河西事付之。”面对岌岌可危的局面,以“广宁止孱卒千,化贞招集散亡,复得万余人,激厉士民,联络西部,人心稍定。”对溃败后的辽东局势的稳定,王化贞是功不可没的。

此时王化贞拥兵十三万镇守广宁,正与后金大军对峙,而在山海关“全面节制”的熊廷弼对其戍守策略却不以为然,多有指责。王化贞不满,就让熊廷弼来制定具体措施,熊廷弼也毫不客气,“乃请申谕化贞,不得藉口节制,坐失事机。”对四方援辽之师,王化贞定名为“平辽”,熊廷弼不满意:“辽人未叛,乞改为‘平东’或‘征东’,以慰其心。”熊廷弼想实施的是“三方布阵”,名为复地,其实还是以守为主的稳健策略,但王化贞激进的多,他更热衷于支持毛文龙,扶持蒙古势力对抗后金。二人看法相距甚远,无法配合,互相攻击的奏章不断地上达朝廷。

熊廷弼为人刻薄,记恨,上书多有侮辱人格言语语,“廷弼亦褊浅刚愎,有触必发,盛气相加,朝士多厌恶之”,王化贞则显得更为理直气壮。所以大臣们多袒护王化贞。再联系熊以往的言行,认定是熊廷弼伤了和气,助长不和的情绪。至此,皇帝命令九卿、科、道等官员开会讨论.定出意见,批件呈复。结论是主王化贞之说,敦促熊廷弼出关入辽。熊廷弼耿耿于怀,心中不乐。只进兵至右屯,离广宁尚有40里。王化贞写信给熊廷粥,提起军队士气旺盛,希望渡河收复辽阳。熊廷弼嗤之以鼻。冷言“宜如抚臣约,亟罢臣以鼓士气。”

这实在是个讽刺,熊廷弼被委以重任,其三方布阵的构思也曾经被认同,而实际上根本无法实施。王化贞急功近利的冒险战略更为朝廷看重,经略成了傀儡指挥官。熊、王不和,本来只是战与守的立场不同,不过这立场却决定了谁控制了实际指挥权。如熊廷弼上书所言“臣有经略名,无其实,辽左事惟枢臣与抚臣共为之。”

毛文龙镇江之捷后,“朝士方以镇江为奇捷”,唯熊廷弼不以为然,认为:“三方兵力未集,文龙发之太早,致敌恨辽人,屠戮四卫军民殆尽,灰东山之心,寒朝鲜之胆,夺河西之气,乱三方并进之谋,误属国联络之算,目为奇功,乃奇祸耳!”王化贞以此为战绩,“自谓发踪奇功”,熊廷弼则“贻书京师,力诋化贞”。

次年春,后金兵围西平,王化贞听信孙得功的诱骗,贸然出击决战,导致又是一场惨败。

我突发奇想,假如王化贞没那么书生气,而是胸有韬略,一战成功。不知道后人将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如何看待熊廷弼。可惜这没有出现。王化贞的失败说明统帅无能,军队暗弱。未必说明熊廷弼的主张一定正确,很难讲耗费国家巨额财政打造并不十分稳固的辽东防线,与后金拼经济实力就一定是很高明的策略。王化贞是失败者,但熊廷弼因为自己的主张无法实施,经略的权力被巡抚压制而心生不满,事事龃龉,亦当不起后人赠与的忠义之名。

当王化贞兵败,弃广宁仓皇而逃,途中路遇熊廷弼时,“化贞哭,廷弼微笑曰:六万众一举荡平,竟何如?”这个时候,熊廷弼居然笑得出来!

王化贞兵败,广宁不战而陷的消息传至北京,上下大震,“大小臣工,惟思避难。甚且托故移家”,闹到了“京师戒严,士大夫日夜潜发其币南还,首鼠观望”,连熹宗也闻风出面下旨禁止的地步。浙党一派也由主战转而主守,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竟主张弃全辽,退守山海关。新任辽东经略王在晋上疏云:“东事一坏于清(河)、抚(顺),再坏于开(原)、铁(岭),三坏于辽(阳)、沈(阳),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则弃全辽而无局,退缩山海,再无可退。”辽东之争至此,是为无局。或者换个说法,就是大局已定,即使后来明还有一点还手之力,那也不过是固守几个战略要地,坐等辽东被后金慢慢蚕食而已。

这一年二月,辽东巡抚王化贞下狱待审,经略熊廷弼革职,打回原籍听候处理。围绕如何处置的问题,朝臣争论不休,不过,当时比较主流看法是王化贞功罪相等,熊廷弼有罪无功。熊廷弼本人则不以为然,甚至主动要求入狱受审。他是一根筋之人,只觉得实践证明了自己主张的正确,辽东今日如此严重局面与己无关,广宁失守,罪在王化贞一人。

四月,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三部共同审理此案,审理期间,熊廷粥坚持己见,态度也非常傲慢。倒是王化贞十分痛苦,痛悔自己的过失。但三堂审理之后,将二人罪定入狱,“廷弼、化贞并论死。后当行刑,廷弼令汪文言贿内廷四万金祈缓,既而背之。魏忠贤大恨,誓速斩廷弼。及杨涟等下狱,诬以受廷弼贿,甚其罪。”就这样,熊廷弼又被卷入了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中,成了魏忠贤打击杨琏、左光斗等人的工具。当时民间有一本名为《辽东传》的书在市面悄悄流传,多有称颂熊廷弼的言论。于是阉党向皇帝进言:“此廷弼所作,希脱罪耳。”皇帝愤怒,就这样,熊廷弼的判决被立即执行了。

《明史纪事本末》是这样描述的:四月二十八日五更,皇帝处斩熊廷弼的圣旨到,山东司主事张时雍听后,命看守监狱官员骗他出来。熊廷弼已经觉察到,从容不迫,洗脸梳头整衣,然后走出,说:“我是大臣,一定要拜读圣旨,怎能草率行事?”到庭院,张时雍迎接他说:“把封疆大地失守,应得一死。还有什么说的?”熊廷弼不以为然。张时雍见他胸前挂了一个小袋子,问:“何物?”答曰:“这是谢恩的上疏。”张时雍说:“你没读过李斯传吗?囚徒怎能上书?”熊廷弼瞪大眼睛.旁若无人,说:“这是赵高的说法。”张时雍难以再开口。于是牵出,在西市问斩,将头传到九边镇示众,尸弃荒野。

熊廷弼就这么被处决了,为平众议,以示公平。三年后,王化贞也被斩首。熊廷弼诏许其子持首归葬。

王化贞全然不知兵,想利用敌人,而反为敌人所利用,依靠间谍制敌,而反被间谍所制,渡河决战失利之后,敌人尚百里之外而仓皇放弃广宁。王化贞有忧国之心,无为国之才,自然逃脱罪责。

那么熊廷弼呢?后人多认为这是一桩冤案。冤是有点冤,但并不尽然。熊廷弼的能力和见识当然远远超过王化贞。首次治理辽东也颇有成绩。但性格缺陷明显,自高自大,自私记恨,顽固不化。与王化贞二人又都以豪杰自许,盛气凌人,且水火不容,争得你死我活。互不相让。而将军政大事完全置之度外。可是最后王化贞出战时,熊廷弼也是赞同了的,而且亲为督师。度其心理,大概是因为战事胜负难料。如果胜利了,作为经略功劳自然有一份。即使失败了,也可以证明与己无关。这不过是私心作祟,可以理解。但令人不能容忍的是,王化贞出逃路遇熊廷弼时,“化贞惭,议守宁远及前屯。廷弼曰:“嘻,已晚,惟护溃民入关可耳。”乃以己所将五千人授化贞为殿,尽焚积聚。二十六日,偕初命护溃民入关。”如果当日,熊廷弼肯负起经略职责,赶去固守广宁,收拾残部明军,与敌对抗,虽未必转败为胜,至少尽到了守土之责。不走这条路,径奔山海关,把一切罪责推给王化贞,别的不说,就这一份置大敌当前不顾而一心计较私人恩怨的狭窄心态,或者以大局之不可挽回来证明自己当初如何英明正确的幸灾乐祸心理就不容原谅。

值得注意的是,历任辽东的军事领导人很少得以善终,熊廷弼之后,孙承宗、袁崇涣、洪承畴、吴三桂等都未能幸免。明是一个虚伪和矫情的时代,尤其后期,政治上的腐败堕落和社会风气的败坏都是空前的,让即便是菁英也难免不被腐蚀。熊廷弼们即使有守土之志和卫疆之才,却因大时代的环境所制难以施展。“无力回天”既是熊廷弼的悲哀,也正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同类推荐
  • 穿越暮色

    穿越暮色

    清华大学分子物理学博士宮萧寒和几位驴友意外发现了外星飞船,在飞船里发生奇遇,穿越虫洞,来到了另一个平行宇宙。在回家思想的驱使下,宮萧寒在这个世界创造江东盟,帮自己回家……
  • 复望无涯

    复望无涯

    少年因为机缘巧合降生到异世大陆。父母接二连三的失踪使其踏进更大的阴谋。步步紧逼的危险和身旁友人隐藏多年的身世。抽丝剥茧般的揭开团团迷雾和不为人知的幕后主使。回头望去,唯有血泪参半的一生和一望无涯的深渊。
  • 铁血黄花

    铁血黄花

    铁血黄花(清末民初的暗杀)作者伍立杨要论的不是这些卑鄙龌龊之举,而是清末民初革命党人极悲壮的暗杀活动。
  • 权力定律——中国大历史中的潜规则游戏:谋略与决断

    权力定律——中国大历史中的潜规则游戏:谋略与决断

    本书从以下七个方面对领导艺术进行了深刻细致的阐述:为人处事须具魄力,识贤、选才须具慧眼,用人勿疑,驭人之妙在于攻心,熟悉法治和掌握造势之法,如何在权力场中左右逢源,凡事都须变通。
  • 影遥

    影遥

    其实这就是一篇地地道道的大唐种田文。希望大家能喜欢。
热门推荐
  • 看不见的那些年

    看不见的那些年

    蒋伊的整个人生一波三折,本以为后面的日子可以安稳,可是……
  • 恶狼总裁goodbye

    恶狼总裁goodbye

    七岁的他,五岁的她在一场生日宴会中一吻定终生。他宠她入骨,爱他入髓。多年后,因一场意外她的贞操不保。她背叛了他们的爱情,他将她推入深渊。后来,她绝望的离他而去,本以为可以忘记他,却不曾想,爱到骨子里的人岂能说忘就忘的……
  • 痴女

    痴女

    初次见面,她一袭红装,让人忍不住要靠近。再次见面,她被人辱骂,却依旧笑颜如花。三次见面,明城湖畔,她随风起舞,卷起遍地红花。四次,五次,六次......终于,宴会之上,一纸诏书,将她赐予他。世人耻笑,却不知,她却在痴傻中一步步的将所有耻笑过他们的人,设下了一个巨大的圈套。世人只能仰头,看他们一起坐看日升日落,一生一世一双人。
  • 葱葱

    葱葱

    从没想过你会那么喜欢我谢谢你,我会一直很爱你
  • 驻马听风

    驻马听风

    楚国夺嫡之风吹得正冽,五皇子益王章子炎被遣离洛阳,在冬州,与天下第一大派南山门门主的女儿水依依相识。江湖上突然传出了传闻中的武学绝学两忘两绝,似乎重现江湖的消息,一时之间,获得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卫国皇子唐古百离,亦是颇感兴趣。一路走来,遇到过传闻中的江湖高人,为数不多的超一流高手,遇到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宫城内外,江湖之中,成长路上,一切在等着他们去经历着。
  • 绝武天尊

    绝武天尊

    何为废材?又何为天才?茫茫大道,以武为尊,胜为王,败为寇。一切的热血将从这里起始,有爱恨,有兄弟之情义,更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之战,一切的一切,将从这战魔之体启程。
  • 沐歌的奋斗史

    沐歌的奋斗史

    3030年灵神言正式开始公测。看回到20年前的沐歌如何在灵神言中展示自己。这一次他是否还会碰到她。能不能给她幸福。能否带领这人们走向希望。又或许还是毁灭。
  • 为你神魂颠倒

    为你神魂颠倒

    年少的陆誉致不会知道宥念为了他做了怎样的努力;长大的陆誉致也不懂宥念千方百计嫁给他为了什么。只有宥念自己知道那一年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光芒万丈的俊朗少年一不小心扔偏了球,明明砸到的是头,但胸腔里的心跳声快得让她忘了喊疼。
  • 总裁日常宠妻

    总裁日常宠妻

    “先生,夫人要拍戏。”“给她安排最好的资源”“总裁,夫人她说她要离家出走了。”“她要去哪?打包行李,带上保镖跟在她身后。”“总裁,夫人和当红影帝传绯闻了。”“哪里?”顾笙立马站了起来“快带我去抓奸”(重生,甜宠,爆笑)
  • 萝莉公爵的异界之旅

    萝莉公爵的异界之旅

    战场的黄沙掩埋过他的过去,少女跪在他的墓碑前哭泣,死神挥舞着镰刀出现在她的面前。与我签订契约吗?他会活过来,永远的活着。而你的灵魂会永远留在炼狱。年轻的少将继承少女的记忆与身体。另一个记忆总徘徊在灵魂里,死去的与活下去的记忆,有一天会遇见你吗,丝蕾雅?我成为了你,还是你活在我的灵魂中,墓碑前铭刻的名字,是从死神手中换走的契约。我会带着你一起,到时间的尽头。“说过的……要一直在一起……”----------------------------------------------PS:剧情进展较快,故切不可一目十行,不然完全无法理解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