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9200000040

第40章 大贵族的弄权(7)

这一来,子产善事鬼神的名声就更响了。晋国的中军副帅赵成多次到子产下榻的宾馆拜访,与子产促膝长谈。有一天,赵成问了子产一个问题:“您说,伯有成为恶鬼,真有这么回事吗?”

“当然有。”子产一本正经地说,“人刚刚死去的时候,称之为魄,其阳气称为魂。一个人在生的时候锦衣玉食,魂魄就强劲有力,而且具有现形的能力,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会渐渐变弱,一直到化为无形。普通男女如果不得善终,尚且能附在别人身上作乱,何况伯有乃是我们先君穆公的后代,他的父亲子耳(公孙辄),祖父子良(公子去疾)都是郑国的名臣。一家三代掌权,即便是在郑国这样的蕞尔小国,拥有和使用过的物品也是很多的了,因此吸取的精粹也很多,加上家族庞大,能够凭借的实力也雄厚,结果却不得善终。他成为恶鬼,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赵成连连点头,子产心里暗自好笑。这世道,说人话没人爱听,说鬼话倒是很有说服力啊!

子产此次访晋,主要目的是向晋国归还土地。

原来,四年前(公元前539年),郑简公在公孙段的陪同下访问晋国。公孙段表现得恭敬而谦卑,出席各种场合,言行举止都合乎礼仪。晋平公很高兴,听从了韩起的建议,表示要将州县(晋国地名)赏赐给公孙段。

前面说过,公孙段这个人很喜欢“装”。子产上台后,任命他为卿,太史三次去下任命,他表面上拒绝,背后偷偷做工作,搞得太史跑了三次,一时传为笑谈。没想到,一到晋国他就不装了,晋平公语音刚落,他立马磕头谢恩,当仁不让地接受了赏赐。《左传》对此评价:看看,这就是守礼的好处吧!像公孙段这么拽的人,因为在晋国守了礼,就获得了这么大的好处,如果自始至终都守礼就更不得了啦!

事情果真如此简单吗?当然不是。

话说州县原本是栾氏族人栾豹的封邑。栾盈之乱后,士匄、赵武和韩起都想将它据为己有。赵武说,州县本来就是温地的一部分,而温地是赵氏家族的传统领地,因此州县理所当然要封给赵家,这是尊重历史。士匄和韩起都说,别X你大爷了,州县很早就从温地里划出来,封给了郤家,后来又归还给赵家,再后来又封给栾家,都转了三次手了,你还在讲历史,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天下的土地是谁的都说不清了。赵武脸皮薄,被这二人骂得很不好意思,主动退出竞争。士匄和韩起一看赵武的风格那么高,也闹了个大红脸,说:“君子不可以冠冕堂皇地占小便宜。”也放弃了。这样一来,州县就成了无主之地,闲置了很多年。直到公孙段陪郑简公访晋,借住在韩起家里。韩起打了个如意算盘:反正我现在也得不到,不如做个人情,把它送给公孙段吧,以后若是还回来,那还不是落到我手里?这就是公孙段获得州县的真实原因。

再后来公孙段也过世了,他的儿子丰施继承家业。子产敏锐地意识到,现在是向晋国——不,是向韩起归还州县的最好时机了。他对韩起说:“过去承蒙晋侯错爱,认为公孙段举止得体,因此将州县赏赐给他。现在他不幸早死,无福消受晋侯的赏赐,他的儿子也不敢享用,但又不敢让晋侯知道,所以求我来私下送给您,请您笑纳。”

韩起说:“您这是干什么呢?快别这样,让人听到多不好。”

子产心想,装,继续装!嘴上却说:“丰施害怕自己福薄,连承受先人的俸禄都感到战战兢兢,何况是大国的赐予?当然,州县是您主持给他家的,有您在台上给他撑腰,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怕将来有人拿这件事做文章,说郑国占了贵国的便宜,引发土地争端,丰家可就吃不了兜着了。您收下州县,就是让郑国远离这种争端,也让丰家吃个定心丸啊!”

韩起说:“哎哟,我可没想到这一层。既然您这样说,我不收都不行了呀!”

“一定要收。”

韩起没办法,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州县。但他还是觉得有心理障碍,特别是想到当年曾经和士、赵两家为了州县而红脸,便觉得现在受之有愧。为了安慰自己,他干脆与宋国的乐家做了一笔交易,将州县与乐家的原县交换,把原县变成了自己的地盘,这才觉得心安理得。

会说话,事半功倍

公元前537年,也就是鲁国“舍中军”的那一年,二十四岁的鲁昭公来到晋国首都新田朝觐晋平公。这也是他即位五年来第二次前往晋国——上一次是公元前540年,晋平公的宠姬少姜去世,鲁昭公不顾堂堂诸侯的身份,亲自跑到晋国去吊唁,结果连晋国人都觉得这个马屁拍得太过分,派人在黄河边上将他劝回去了。

这一次鲁昭公在晋国的表现,可以用“知礼”两个字来形容。在各种场合揖让周旋,都做得不亢不卑,合于礼节。连晋平公都不禁对大夫女齐说:“鲁侯真可谓是知礼啊!”

没想到,女齐很不屑地说:“他算什么知礼啊?”

晋平公很奇怪:“你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看他从郊劳到赠礼,没有一个环节违背了礼仪,这都不算知礼,怎么才算知礼?”

女齐说:“您搞错了,他那是知‘仪’,不是知礼。对于诸侯来说,所谓礼就是守护他的国家,行使他的政令,不要失去民众的拥戴。现在的鲁国,政令出自于大夫之家,鲁侯想用的人,不经过‘三桓’的同意就不能任命;公室四分五裂,老百姓都不再依赖公室而是依赖卿大夫,民心尽失;对外周旋于大国之间,阳奉阴违,一有机会就欺负周边的小国,利用小国的灾难去获取利益。国家变成这样,鲁侯还不知道灾难即将来临,没有想到就连现在的地位都岌岌可危,已经是朝不保夕。礼的本质他没有抓住,反倒琐琐屑屑地急于学习外在的仪,表现得再好,也不过是绣花枕头,虚有其表。您说他知礼,这不是错得太离谱了么?”

晋平公无言以对。

我只能说,女齐这个人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很有脑子的。一个对内政令不通、民心涣散的国家,对外却要拼命表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范,这不是很好笑么?

女齐说鲁国阳奉阴违,欺凌弱小,是有根据的。且不说虢之盟的时候,鲁国一边参加会盟,一边派兵入侵莒国,侵占了郓城;就在鲁昭公访晋尚未回国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公然践踏国际法的事情。

这一年夏天,莒国大夫牟夷叛逃到鲁国,并将其名下的牟娄、防、兹三地作为见面礼,一股脑儿都献给鲁国。鲁国人当仁不让,欣欣然接受了土地。《春秋》对此事进行记载:“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左传》解释说,牟夷不是卿,但还是书写了他的名字,是因为看重他带来了土地。

莒国人当然不忿,跑到晋国来告状。晋平公大怒,想把鲁昭公软禁起来,以此威胁鲁国归还莒国的土地。士鞅制止说:“万万不可这样做。人家是来朝觐您的,您却将他抓起来,有诱捕之嫌。想问他的罪,却不堂堂正正派兵去征讨,这是懒惰的表现。身为盟主而授人以这样的口实,那怎么行呢?还是让他回去,等以后有空了再讨伐他不迟。”晋平公想了想,接受了士鞅的建议,放鲁昭公回国去了。

这件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女齐的正确。知书达理如何,不亢不卑又如何?鲁昭公在国外访问,“三桓”却在国内给他惹了一个大麻烦,如果不是士鞅出面,恐怕就成为晋国人的阶下囚了。

晋平公网开一面,鲁国人自然感恩戴德。公元前536年夏天,季孙宿来到晋国拜谢晋平公不追讨莒国土地一事。有理不打笑面人,晋平公心一软,亲自设宴招待季孙宿,而且特别为他加菜。季孙宿是个聪明角儿,一看这桌上的菜肴明显超标了,马上退出去对韩起说:“为了莒国的事,鲁国被免于惩罚就已经很感谢了,哪里还敢要求赏赐?现在晋侯不但赐宴于我,又特别为我加菜,我不敢当,只有退出来才会免于罪责吧!”

韩起说:“您多虑了,这是寡君希望讨取您的欢心呢!”

季孙宿说:“这样的待遇,就算是寡君也不敢当啊,何况是下臣我?”坚决要求撤去加菜,然后才敢回到宴席。

晋国人最喜欢的就是别的国家这种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的态度了。晋平公一高兴,又命令给季孙宿赏赐了一大批财礼。

然而,高兴归高兴,等到公元前535年鲁昭公应邀到楚国参加章华宫的落成典礼的时候,晋平公对鲁国人这种两面讨好的把戏便感到厌倦了。他派使者赶到曲阜,态度强硬地提出要重新划定杞国的边界。

前面说过,晋平公的母亲原本是杞国公主。公元前544年夏天,晋国发动诸侯为杞国修筑城墙,并且派女齐跟着去鲁国交涉,要求鲁国归还原来侵占的杞国土地,但鲁国人只象征性地归还了部分土地,就将女齐打发回去了。晋平公当时没意见,现在旧事重提,所谓重新划定边界,也就是要求鲁国将全部侵占土地都还给杞国。

晋国虽然衰落,对于鲁国来说仍是一个开罪不起的庞然大物。鲁昭公当时尚在楚国,季孙宿自作主张,想把成(地名)交给晋国人交差。成本是杞国领地,被鲁国侵占后封给了孟氏,由孟氏的家臣谢息镇守。当季孙宿将谢息找来商量的时候,谢息连连摇头,说:“俗话说得好,就算只有小聪明,保守器物而不让人拿走,这就是礼!现在我家主人(指仲孙羯)正陪着国君在楚国做客,我这个守土之臣如果丢失了他的城邑,即便是您也会怀疑我的为人吧?”

“唉,大道理我都知道。”季孙宿说,“问题就出在国君跑到楚国去,得罪了晋国。如果再不听从晋国的命令,将杞国的土地还给人家,那就是双重得罪了。到时候晋国兴师问罪,我们拿什么抵挡?还不如答应他们的要求。”

谢息以沉默表示反抗。

“这样吧,我把桃城(地名)让给你,以补偿丢失成地的损失。将来等到晋国有机可乘的时候,我们再想办法把成城从杞国抢回来。到那时,除了孟家,谁还敢占有它?想想看,你丢掉一个成地,却得到了两个成地,鲁国也因此感谢你们家,这可是双赢的好事,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谢息还是不说话。季孙宿脑门子上都冒出汗了,说:“你这个人,到底还有什么要求就提嘛!”

“成地有山,桃城连一座山都没有。”谢息终于支支吾吾地说了这么一句。

“你早说嘛!”季孙宿心里暗骂,好个狡猾的家伙,借机跟老子漫天喊价。但是没办法,晋国的使者正在等着答复呢,只好又把莱山和柞山补偿给孟氏。

谢息这才答应搬到桃城去。晋国人得到成地,也就偃旗息鼓,暂且放过了鲁国一马。

公元前534年春天,晋国发生了一件咄咄怪事。魏榆(地名,在今山西省晋中市境内)有一块石头突然开口说话了。具体说了什么,史料没有记载,笔者也不便杜撰,总之不是什么“某某某万岁”之类,因为那个年代的人很唯物,知道万岁是不可能的事。晋平公听到这个消息,将瞎子师旷找来问:“石头为什么会说话?”

师旷说:“石头哪能说话?估计是有什么鬼神附在它身上才能发声吧。否则就是老百姓听错了,以讹传讹,竟然传到您耳朵里来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听说,做事情不合时令,怨恨的情绪就会在老百姓当中传播,也有可能导致不能说话的东西说话。现在公宫的宫殿高大奢侈,民间的财力被用尽,老百姓过着艰苦的生活,怨恨和诽谤接踵而来。石头说话,不也是可以理解的吗?”

当时晋平公正在大兴土木,建造虒(sī)祁宫,誓要将楚灵王的章华宫比下去。晋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被集中使用到这一项奢侈竞赛上,民间怨言颇多,卿大夫阶层也很有意见,但是没人向他提意见。听到师旷这样说,叔向感叹道:“子野(师旷字子野)真是君子啊!君子说话,诚实而有依据,所以怨恨远离他;小人说话,虚伪而没有根据,所以招致祸患。这座宫殿的落成之日,就是诸侯背叛晋国之日,国君因此而将受到惩罚,师旷这个瞎子心里是很明白的啊!”

同年夏天,虒祁宫落成,各国都派使者朝贺,郑国更是由郑简公亲自出面,在子大叔的陪同下前往新田道喜。晋国大夫史赵见了子大叔,私下说:“你们也太过分了!明明是一件应该吊唁的事,你们不但不吊唁,反而来祝贺,这是安的什么心啊?”子大叔装疯卖傻:“您说的话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天下人都来祝贺,又不是只有我们郑国这么做。”

由此可见,在人人都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年代,像师旷这样敢于说真话的人是多么难得!

说起晋平公与师旷,世上还流传着一些令人回味悠长的传说。

据西汉刘向所撰《说苑》记载,有一天,晋平公在堂上看书,边看边问师旷:“寡人今年已经七十岁了,想学点知识,恐怕为时已晚了,先生你看呢?”

师旷说:“那您该点蜡烛啊!”

晋平公勃然大怒,说:“你这个瞎子,居然敢拿寡人寻开心!”

“哪里哪里。”师旷说,“我听说,少年好学,就像是日出时的阳光,充满着朝气;青年好学,就像是中午的阳光,强烈而耀眼;老年好学,就像是点燃蜡烛带来的光明,虽然微弱,但总比摸黑而行要好啊!”言下之意,活到老学到老,我学故我在,任何时候都不晚。

晋平公听了转怒为喜,连说“善哉”。当然,这个故事多半是杜撰,姑妄听之。还有一个故事更不可信,是韩非子讲的: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谁比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听了这话,拿起琴就朝他砸去。幸好晋平公躲得快,琴砸在墙壁上撞得粉碎。晋平公说:“大师,你这是砸谁呀?”师旷说:“还有谁,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我气得要砸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这不是做国君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都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严惩他。倒是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当作一个警告。”

这个故事无疑是《论语》中“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一节的翻版,只不过韩非子嫁接到了晋平公头上。这样看来,晋平公多少是个明白人。但事实上,晋平公到了老的时候,已经变得很糊涂,就算有师旷这样的君子在身边提醒,做的事仍然让人不敢恭维。

公元前533年春,周王室大夫甘襄(甘地大夫,名襄)与晋国大夫阎嘉(阎县大夫,名嘉)因为土地的权属问题发生争执。晋国人蛮横,也不管对方是周天子,派大夫梁丙与张趯为将,发动阴戎部落的军队入侵颍地(王室领地)。

所谓阴戎,其实就是陆浑戎的一支,以允姓为主,因为聚居阴地(地名),故得名。晋国悍然入侵王室领地,已经是做得很过分;利用阴戎部落,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引起了中原各国的不满。周景王派大臣詹桓伯前往新田责备晋平公,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

同类推荐
  • 东汉求生记

    东汉求生记

    大汉中平四年,刘宏陛下表面上依旧卖官鬻爵酒池肉林,实际内心对于士族的容忍一天天减少。六郡良家子心怀叵测,只等着某位姓董的胖子带着他们加官进爵。汝南袁氏、颍川荀氏、荆州蔡氏等等汉家高门,正在努力的为大汉的坟墓撅起最后一抔土。北方大草原上也不只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有轲比熊,哦不是轲比能大首领、踏顿大人磨刀霍霍向爹娘。刘和小兄弟,来了。没有系统,可以。没有金手指,也可以。但是,便宜老爹叫刘虞,大汉襄贲侯,邻居叫公孙瓒。死的可惨咧~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或贬称为“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 何以秦梦自思量

    何以秦梦自思量

    寒烟笼残月,灰鸦挂疏桐。谁闻幽船岸边来?斑驳水中影。孤守庄园景,梦醒却泪流。待到明年红枫落,零落步履声。
  • 战官渡

    战官渡

    尊重原著,构思出的一部情节紧凑,悬念迭起的历史奇幻小说,读者读到最后才可知道作者真正的思维和立意,希望大家能在笔者刻画的酣畅的战斗与角色互动之中得到享受!
热门推荐
  • 天团皇妃驾到:朕的皇妃太淡定

    天团皇妃驾到:朕的皇妃太淡定

    穿越神马那都是浮云——花梨木榻上一轻靠,扶家四小姐扶云拨了拨茶水,啜了口香茗,神态慵懒却是暗自悱恻。是哪群女人天天叫嚣着穿越甚好来着?又是哪些女人杜撰穿越后的美男多得琳琅满目顾此失彼来着?——全特么都是浮云!
  • 逆袭之殿下请接招

    逆袭之殿下请接招

    她傲娇腹黑;她温柔倔强;她活泼开朗。他冷酷高傲;他温文尔雅;他花心火爆。片段①“你跟着我干什么?”冰终于无法不去在意身后若有若无的脚步声,红着脸,转过头狠狠一瞪。“同路。”男人似有些纠结,抿了抿唇“真的不做我女朋友?”“呵!”冰凑到男人面前,“我好像说过···”靠!谁来告诉她嘴上那个软软的东西是什么!片段②:“你认错了。”温柔的目光中有些疏离,“同学,我们不熟。”“没关系,我叫尉迟炎。”笑,露出两颗虎牙,“这不就认识了吗?”幽:谁家的二货跑出来了。。。【璃珀:你家的!!!】片段③吃货雅在校园里晃悠,目光不经意间瞥到了隐蔽的角落。无意间听到的奇怪声响趋势她的好奇心,走了过去,看到了。。。
  • 蹈蹈

    蹈蹈

    "我们以为爱的很深,很深,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最深和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你是否曾问过自己,那个傻傻的少女,到哪儿去了呢?
  • 感谢压力

    感谢压力

    代人最常见的精神问题就是巨大的生活压力,因为压力我们变得烦躁不安,进而导致各种疾病,而冥想(Meditation)是缓解压力的一个好方法。作为一种精神实践,冥想在佛教中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对于都市中的人,在身体、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等多个层面,冥想能帮助人们顺利走出困境,为自己营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不仅使心灵获得最大的安定,身体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 安知故里

    安知故里

    都说,长安有故里故里归长安,但可曾听闻,长安尽头无故里故里从此别长安。来生,愿长安忆故里故里盼长安……
  • 富贵倾城

    富贵倾城

    王爷,我赌这万里江山,终归还是你的。————————————本文架空,非11。新书8月PK,狂求粉红票,PK票,推荐票,亲们多支持哦~~
  • 恋上校草的吻

    恋上校草的吻

    吴天昊,一个很有权势的流氓混混,黑龙帮的老大!当他失去自己的挚爱的时候,心中就藏有着一个悲痛的故事!这个悲痛的故事除了他只有一个人知道!当他遇到跟以前深爱的女子性格脾气一模一样的时候,对她特别注意。这女子对他有好感的时候,他却退缩了……以前的感情在他的心底留下了很重的阴影!他能否走出这段阴影重新一段新的感情?当女主爱上心中藏有悲伤爱情故事,当女主爱上心藏着另一个前女友,当女主爱上心中藏着那个亏欠的前女友的时候,她又如何?
  • 大法医

    大法医

    法医,可从来不是单纯的解剖尸体那么简单。破案,也不是那么简单。我是墨子轩。我是大法医!
  • 大魔神异世录

    大魔神异世录

    惊天大盗莫云在盗取一件国宝时无意间启动了宝物上的一个古老的阵法导致其穿越到了异世界。成为了魔神之子魔云。从此嚣张无限!
  • 怒潮之席卷天下

    怒潮之席卷天下

    一个小军官的儿子,幼时贪玩,却惨遭不幸,身染怪疾,却不知是旷世机缘。本欲过舒心安逸的小日子,却惨遭灭门,死里逃生,流亡海上。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因拜了疯癫的师父卷入了天下最高端势力的奇宝争夺战。本想认命安静的做个小兵,却意外的成就了一番大军功,急速升官。本只求娶到自己心爱之人,却被朋友横刀夺爱,爱人竟然更离谱的嫁给了朋友的老爹。本因悲痛伤心而离开朝堂,却不得不因为旧情而只身一人挽救一国之将倾。......太多太多的原本,太多太多的无奈,人生中仿佛充满着各种的无奈。太多太多的因果,太多太多的巧合,人生中仿佛总有想不到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