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2300000017

第17章 外债与内债(1)

4.1背景与结构

近年来研究中国近代外债史的文献非常多,有些是重建源文件,例如:(1)徐义生编《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853-1927》(1962),(2)许毅编《清代外债史资料》(1988),(3)《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853-1911)》[1991,参见陈争平在《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页145-147)上的评论]。研究性的专著,有刘秉麟《近代中国外债史稿》(1962)、许毅等著《清代外债史论》(1996);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文献,在吴景平《关于近代中国外债史研究对象的若干思考》(1997)内,有全盘性的综述与评估。

相对地,研究公债(内债)的文献较少,例如千家驹编的《旧中国公债史资料,1895-1949》(1984)。贾士毅(1917, 第4编分7章)论晚清民初的各种内外债,内容详尽,统计表格完备,这是理解内外债结构和各项偿还计划的基本史料。这些文献和研究,对内外债问题的理解已比梁在写这些文章时深入许多。所以本章一方面查对梁所述及的各项统计数字(因为现在已有更新更好的经济统计可用),但主要的重点仍放在梁对内外债问题的见解上,来看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作出具有哪些特色的建议与作为。本章以梁的见解为主轴,借用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为辅助性的解说与对照性的论点。

在探究梁的外债论点之前,我们先借用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理解晚清外债的背景与结构。根据许毅(1996:5、40-42、653-667、672)的详细列表统计,清廷在1853-1911年间总共向外举借208笔外债,债务总额1305888297两(13亿多库平两)。依据他的分类,这些外债的用途可分成五项:(1)镇压起义和革命的外债(35笔,占总额的1%);(2)赔款借款或赔款转化为外债(6笔,占总额的61%);(3)海防、塞防与抵御外侮借款(23笔,占总额的6%);(4)各种实业借款(85笔,占总额的29%);(5)行政经费借款(59笔,占总额的3%)。这208笔外债中,用来发展经济的是上述的第(4)项,其内容是:铁路(37笔,占总额的24.46%)、矿业(26笔,占总额的2.7%)、交通邮电(15笔,占总额的1.01%)、其他(7笔,占总额的0.64%)。

这里所谓的外债是广义的,包括清中央政府的举债、各种欠款、借款、赔款,以及地方政府或个人名义向外举借的总额。虽然借款者的名义不同,举借的内容不一,但若有偿还困难时,最终的债务人仍是国家,所以宽松地说,这些向外借款都是属于清政府的外债。结构性地说,清廷的外债可以用1895年的甲午赔款为分界,分为两个阶段。1894之前的外债共有69笔,债额约960万两,主要的内容是:

(1)广东商行在商业上的“行欠”,(2)各地方政府向外国购买洋枪炮、洋船舰的费用,(3)各地海防、塞防的建设,(4)中法战争过程中的诸项借款,等等。

1895年之后是大规模举外债的阶段,共有139笔,总额超过12亿两,主要的用途是:(1)甲午赔款(2亿两),(2)庚子赔款(4.5亿两),(3)大规模筑铁路,(4)开矿热潮。

主要的债权国有哪些?甲午之前英国借款大约占总借款额的85%,最重要的来源是汇丰银行(占62%)。德、美、法、俄四国借款占12%,其他国家借款占3%。甲午之后情势逆转,英国只占28%,德国(22%)、俄罗斯(17%)、法国(13%)、日本(7%)、比利时(5%)、美国(5%)、其他(3%)。

从外债的成本来看,除了偿还本金之外,还有(1)回扣,(2)利息,(3)镑亏的负担。每次借款都有折扣,清政府实际入手的大约是80%-85%;此外还要付出诸项费用,要以各种关税(海关、厘金)、铁路、矿山抵押。在利息方面,当时国际行情年息约4%-5%,而清政府所付最低的年息是5%,最高的接近10%。这些借款原先都是以白银计算,但从19世纪80年代起列强改采金本位,白银的世界价格大跌,清政府在偿款时,列强只肯收等值的黄金,所以中国还要补足金银的差价;因为当时的英镑钉住黄金,又是世界性的领导货币,所以称这笔金银差价为镑亏。由于金银差价月月不同,不易估算这些外债的镑亏总额,但若把上述的回扣、利息、镑亏加在本金之上,则清政府的总负担,至少多出30%。[参见吴景平(1997:64-67)对这些问题的综述与解说]

俞建国(1988:48表2)提供理解清末外债结构的另一种观察角度: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外债来区分。清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并无严格的界限,因为清代基本上实行国家税,中央和省共享相同的税源,没有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区隔;基本上是中央委托省来经理税收,在各省所征得的税款,须依中央指示上缴(解款)。在甲午到辛亥(1911)年间,中央政府共有76笔外债,总金额是1166094208库平两,包含三个要项:(1)财政借款9笔,占总额的67.1%;(2)实业借款61笔,占总额的29.3%;(3)军事借款6笔,占总额的0.5%。

地方政府的借款共36笔,总额是37731245两,只占1895-1911年间全国外债总额的3.1%。主要的两项财政打击,是甲午(1895)的巨额赔款(2亿两),5年之后(1900)又有更大的庚子赔款(4.5亿两)。清廷无力承担,大量动用(或超用)各省的解款。以福建为例,1900年起岁入不过220万两左右,但解款额却达到250万两。

在这种过度解款的情况下,各省财政陷入困境,官民两穷,只好靠外债来缓解。清末各省的外债,大部分经过中央同意,但也有少数是自行决定。1895-1911年,至少有湖北、广东、福建、奉天(东三省)、直隶、江苏、新疆、云南等8省向国外举债,因各省的外债数额、条件、用途不一,内容庞杂,在此仅就几项基本特点解说。以湖北为例,在1900-1911年共向英、日、俄及四国银行团借了625万两(共9笔),年息平均为8%,期限为5-10年。这些钱用在“借款充饷”、购军火、建炮兵营、弥补亏空,可说全是军政用途,而非生产性的投资。广东在甲午之前已有6次举外债的经验,在1900-1911年有4笔外债(约538万两),但用途与各项细节尚不明白,因为在名义上都是“两广总督借款”、“两广汇丰借款”、“广东善后借款”这类含糊性的统称,基本来源是英德两国。同一时期福建有7笔外债,总额约170万两,年利在6.5%-10.8%;其中有6笔是由日本的台湾银行放款,另一笔是英国的汇丰银行。[详见许毅(1996:563-584)的解说]

整体而言,清末各省的外债,主要是因为国家巨额的战争赔款,把各省的财源过度挤压到中央,所造成的地方性财政困窘,而不得不各自向外国举债挹注。此外也有各种水旱、天灾、兵乱,尤其是各省练兵购械的军需费用,更是外债用途的要项。举债的各省,多以本身的税源(如厘金)或矿产或各项收益性的产业为抵押。从各省的立场来看,既要应付中央的过度摊派,又要应付省内捉襟见肘的诸多财政需求,举外债度日又要承担沉重的利息,基本上是一种难以消解的恶性循环。

4.2外债平议

“门前债主雁行立,屋里醉人鱼贯眠”,这是梁在《中国国债史》(上海:广智书局,1904)这本小册子内自序的首句。他写这本小书的目的,是要综观析述近20多年的国债问题,希望能唤醒睡梦中的国人。这个问题自鸦片战争后,一连串的战争、赔款、国际银价长贬、内乱、天灾,使得这个问题沉重到了临界点。梁在这本小册子后面附了一篇《埃及国债史》,用以对比这两个文明古国的共同苦难。

这篇附录是从日本柴四郎所著《埃及近世史》第12章译写过来的。

这本小册子也可以视为一篇40页的长文,另一篇更长的文章是《外债平议》(1910,22:41-94,共55页),这两篇长文构成了理解梁对外债问题认知的基架:《中国国债史》偏向具体史实、各项统计数字、偿还计划表;《外债平议》着重原理性的解说,分析外债之利弊得失,适合与不适举借债之项目,等等。梁还有六篇论外债的短文,其中的三篇析论如何筹还国债,另三篇批评政府的外债政策。以下分四个子题来析述梁对外债的诸项观点。

4.2.1血泪痛史

为什么清廷要向外借巨款?“政府所必需之款既骤增于前,而无术以取给,势不得不加赋税,赋税骤加****惊扰,……有外债以调剂之,则可以摊年筹偿,易整数为畸零,易直接为间接,……故民遂与之相忘,而怨扰不至太甚。甲午以还,今政府所以得尚延残喘以逮今日者,皆恃此也。”(25:1)梁作了一个统计表(25:1-2),列举光绪四年到光绪二十八年间的11项借款、军费、赔款、赎辽东半岛费用,本息共计约250兆两(即25亿两)左右(25:3)。这笔天文数字如何筹偿尚且不知,但紧接而来的问题,是列强争着要贷款给中国偿债。清政府原先欲派总税务司英人赫德专理偿款事项,但俄、法抗议不许,美国各大银行也组织一个公司,遣人来华承揽此事。之后英、德公使介入,列强之间竟以贷款给中国之事相持不下,相互掣肘。中国既受列强的实质侵扰,赔款时又惹起诸多的外交争纷,更糟的是当时国际银价大贬,中国对外行银本位,在偿付诸项借款与赔款时,还要支付一大笔镑亏。以上是梁对中国欠款、列强互争、国际金融局势对中国不利的解说概要。

梁的第2个表(25:9-12)做得很仔细,他把戊戌之前的诸项外债列成一表,分析这些旧债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到1943年(共45年),逐年应摊还的本息。这是个一目了然的好表格,也是个触目惊心的统计表,显示这个贫弱的政府,要在那么长的期间内,每年需要偿付那么高的数额。这是戊戌之前的旧债部分,后来发生了义和团事件,按《辛丑和约》应赔列强45兆两(即4.5亿两)。梁以相当的篇幅(25:13-25),详细解说这笔巨款在1902-1940年(共39年):(1)每年应摊还多少本息才够,(2)各国所分配到的赔款各自有多少,(3)19省分担义和团事件的偿金额度。从这些项目看来,中国实在难以承受。雪上加霜的是镑亏问题:梁列了一个表(25:26-27),说明光绪三十年各省与各海关分担的镑亏额,总数达1080万两[见本章第(3)项]。各省本已困窘,如今要再分承镑亏与赔款,只好新辟财源,或成立铜元局铸币谋利,或开设彩票、米捐、烟捐、盐斤加价,省省不同,县县不同,名目不下百数十。更严重的是,外债原本是中央政府与外国之间的借贷关系,如今事态恶化,已有好几个省份自行向外举债。例如光绪十三、十四年间,山东巡抚张曜因垫发欠饷,向上海德商泰来洋行借银20万两,又借上海德华银行4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张之洞以湖广总督名义向汇丰银行借50万两。此例一开,各省竞相效尤。从此可见各省在竞相借款,以解决眼前的财政困扰,同时也显示全国的财政行政已各行其是,无统一规范可言。

以上是外力性的因素,虽无奈亦无良法。梁另有两点不满,是属于内政性的。一是在此穷困之际,颐和园的续修工程每年耗费300万两;皇太后的吉地工程和七旬万寿庆典,也耗掉数千万两。(25:36)二是向外所借之款,除了偿债之外,余款的去向交代不清,梁不断地强烈表达:“愿我国民要求政府予我以决算之报告,不得勿休也。”(25:9、25、36、39)他的主要诉求是:“不得财政监督权,不纳公债额派之本息。”(25:39)

析述这些严重的病征之后,梁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对策?他所分述的,是这些外债若要在几十年内偿还,则各年所需分担的本利总额个别有多少,至于如何筹出以及从哪些地方筹来,他则没有说明,也没有具体的提议。如果说他有所建议的话,那是他在文中分述各国发行公债的状况,以及公债制度的优点(25:31-35)。他另在表7列举法、英、俄、奥等19国在1713、1870、1901年的公债发行额,然后对比各国平均每个国民的公债负担额,借以说明中国目前每个国民的公债平均负担额不过2两,是此表内19国中最低者,所以应该还有扩大发展的空间。

同类推荐
  • 了不起的中国人

    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国经济奇迹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原因却众说纷纭。制度变革,人口红利……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人的勤劳、坚忍和奋斗精神在中国经济奇迹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作者正是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描绘出一群群中国人在海内外奋力拼搏的场景。他们含辛茹苦,背井离乡,奋力打拼。正是他们的勤劳与坚忍,支撑起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奇迹和光明的未来!
  •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本书共十二章,分别对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
  •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本书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贸易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市场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营销经济学、人才经济学、民生经济学、生活经济学、情感经济学等多个角度介绍了经济学常识。
  •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本书为“知识大百科”系列之一,结合大众实际生活,系统介绍经济学知识。
  • 中国式经济增加值考核与价值管理

    中国式经济增加值考核与价值管理

    本书对EVA的概念框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EVA的功能和优缺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国资委经济增加值细则进行了全面解读,对我国企业开展EVA价值管理进行了重点阐述,对建立基于EVA的薪酬激励设计也进行了初步探索。
热门推荐
  • 苍生道之市井之徒

    苍生道之市井之徒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他们残酷的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最高层的人可以最大程度的享受物质和精神的供应,然后随着层次逐渐递减,最底层的人所拥有的物质能量通常只能勉强维持他们的生存,精神供应几乎为零。所以,孙正非横空出世。
  • 晶石村

    晶石村

    在晶石村与护林村之间,有一片神秘的森林,地下埋藏着一种神秘的晶石,这两个村的人们世代守护着这片森林和他的秘密。而生活在京北市的人们,他们拥有着最先进的技术,他们完全借着高科技生活在这座超现代的城市。与之相反,在市区近郊的一个原生小区,他们生活在大自然的里,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活习惯。一块神秘的碎片打破了这种和谐,他将人类分为新生人与原生人,新生人生活在高冷的市区,渐渐的脱离了地球人的特性,他们向外星球取得联系;原生人渐渐搬离市区回归田园生活,两类人慢慢的产生了分歧,原生人遭到新生人的排斥,原生人为了生存,必须找到一种能对抗新生人的武器,新生人与原生人终究有一战。
  • 崩坏世界拯救计划

    崩坏世界拯救计划

    幻想乡的花总是开的那般得美……ps:不会写简介。
  • 生人勿近

    生人勿近

    她是镇里传说中的鬼见愁,镇里声称撞鬼的人请她去坐镇便再也不会发生奇怪的事情。然而,有一天,有个奇怪的男人出现在她面前。一张苍白无血色的脸,手指冰冷,嘴角含着笑意。他说。请问你见过我妻主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吉原哀歌

    吉原哀歌

    俗世的一切,无论灰败还是生机,落入樋口一叶眼中皆成风景。头顶“古日本最后的女性”“明治紫式部”“清少纳言再世”等光环的日本近代文坛昙花一现的天才作家樋口一叶短篇精选集,收录余华盛赞的《青梅竹马》。情窦初开的名妓之妹美登利和和尚之子信如之间萌发了微妙的爱恋,故事在双方心照不宣时戛然而止,但残酷的命运已昭然若揭。
  • 宿主行家啊

    宿主行家啊

    快穿1v1双洁女主是个傻雕(划掉)男主啥都能是管你听没听懂,看就完了~
  • 这个法师有点莽

    这个法师有点莽

    “法师不是应该打远程的嘛”“不会近战的法师不是好骑士!”
  • 青叶

    青叶

    一场青春的旅行,一场无尽的奋斗,一场青春的洗礼,一场人生的游戏。。。。
  • 超时空一号当铺

    超时空一号当铺

    “客官,收您听觉半份,当期三年”“我要当掉自己的“爱情”换取五百万RMB做为创业资金,死当。”“老赌棍不好意思了,你已经一无所有,当无可当,哎呦,等会...您还有一样东西可以当。”付款方式包括(七情六欲,五味,记忆,气运,财产)一切的一切在这家当铺,都是可以拿来交易的,就问你怕不怕?
  • 弃妇不打折:拒嫁二手老公

    弃妇不打折:拒嫁二手老公

    七年前,他被贪慕虚荣的前女友抛弃,是她陪着贫穷的他,落魄的他,一路艰难走来。七年后,他功成名就,前女友归来,几句谎言和眼泪,她就沦为弃妇。“暖心,盛爱的是我,你厚着脸皮不离婚有意思吗?”“暖心,我很感激你这么多年的付出和牺牲,但是只是感激,我没有办法爱上你。”十年暗恋,七年婚姻,28岁那年,暖心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孩子,失去了一切。牢狱之灾,涅磐重生,耀眼明星,她告诉自己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单纯无知的程暖心。她丢掉痴情和卑微,换上毒蛇的心肠,披上狐狸的狡猾,成为妖娆性感的女明星。她发誓,要让陷害自己的“小三”身败名裂,让伤害、抛弃她的前夫一无所有。安筱乔读者群号是175621768,欢迎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