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2300000032

第32章 散论五则(3)

(2)外资与中国资本家。梁的基本态度是采取经济民族主义的立场,他所担心的问题是“今后外资之入中国,……其必挟长江大河暴风迅雨之势,取其最新最剧之托辣斯制度,一举而布溢于此旧大陆(中国)。五十年之后,吾恐今日中国所谓资本家者一无存矣,是外资之可怖者二也”(16:89)。这是一种抗拒的心态,梁的替代方案是:“然使中国人而能结合其资本以成大资本也,则固可以抵制外资,勿使输入,……无致有喧宾夺主之患。”(16:88)百年之后读到这种见解,既同其情亦怜其悯:外资的功效不只是资金本身,更重要的随之而来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企业观念等非资金因素。这个道理在今日已不必费辞,对照之下梁的外资观是较封闭的。

(3)外资与中国地主之关系。外人挟其雄资,“恐将来所谓数十大都会者,当租率未涨以前,而土地所有权已强半入彼族矣。谓余不信,试观今日上海黄浦滩岸,除招商局一段地外,尚有寸土为我国人执业否也”(16:89)。梁所举的例子是事实,但代表性有多少?除了少数重要通商口岸之外,洋人对中国土地的兴趣恐怕有限。一因外资虽雄但非无限,投资于产业才是首要目的;此外尚有多少余力可用来搜括大都会土地,而得到“土地所有权已强半入彼族之手矣”的结果?列强若要占中国土地,其实不必靠外资,用政治手段割据租界既快又大,何必费钱收购?

以上是梁从劳动者、资本家、土地所有权的观点,来说明外资的威胁,我认为说服力甚低。然而梁亦非顽拒外资论者,他知道中国需要一场产业革命,将来才有可能与列强竞争。而中国既缺资金又缺科技,所以必须折中地采取一些可行的方略。梁论此事时文笔冗长,论点拉杂,要言之有下列论点。他最反对所谓的华洋合股制,这是当时通行的方法,梁认为这是掩耳盗铃的最下策:“所谓华商为总办者,不过傀儡,……此其为奸商诡名卖国产以饱私囊之伎俩,至易见也。……故有倡是议者,吾侪竟视为国民公敌焉可也。”(16:94)华洋合股制若成效不佳,恐怕是经济与政治势力强弱之表现,并非主事者所乐见,任公言重矣!

在这些冗长的论述之后,梁提出一项原则性的建议。“故吾欲为一最简单之结论,曰:毋用洋股,宁用洋债;毋用商借,宁用官借[外国社债(公司债)之性质全由商借,官不干涉,其法甚良。今吾语商借毋宁官借,似颇骇人听闻,实则以今日商人程度论之,不得不如此立论,非谓可以概将来也]。而债权与事权之所属,必厘而二之,如是则可以用外资。”落实此项原则的方法有二,一是“由政府以普通之名义,大募一次外债,其对于外国应募者,不必宣言此债之用途何属也;而政府内部自调度之,指定专为兴办某某事业之用”,“其第二法,则指定一事业以借债,而务厘债权与事权而二之。吾与某国之某公司或某私人为借款之交涉,则所交涉者借款而已,其他皆非所得过问。此各国公司借社债之通例也”(16:95)。

以上是梁析论外资在华的简史与性质,中国应如何取得外资,运用外资时应注意的原则。他在这篇长文之后有一段附言,甚可显现他理想的外资观,以及这项观点的根源:“吾意新政府若立,莫如大借一次外债,以充国有之资本而经营各业,纯采国家社会主义之方针,如今德奥诸国所萌芽者。则数十年后,不至大受劳动问题之困,而我之产业制度或驯至为万国表率,未可知耳。”(16:98)他的意思是:

新政府成立后,向外举债兴业,采国家社会主义制,资本与生产工具国有,劳动者的就业权与工资受国家保障,可免除欧美工会罢工之弊。

7.2.2外资利弊

梁另有一短文论《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辨》(1911,27:77-80),评论清末政府在数旬之间,以利用外资为名骤借两亿之款。梁批评此事为消费外资,而非利用外资,盖政府图便利而轻借外资也。

此短文先以一半篇幅,分八点解说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因,另一半篇幅在指责此项借款之用途:虽曰整理币制、推广铁路、振兴实业,而梁举数例质疑所悬之目标难以达成。最后一段的结论在提醒国人,外国资本家逐渐握我生计界之特权,吸我精髓以为其利赢。在此状况下,政府应思所作所为是在如何运用所借的外资,或是有无被所借的外资利用。

此文是时事评论性的短文,基本论点与前文类似,并无特出之新意。梁论外资利弊问题时,正值国力衰败,外资涌入鲸吞蚕食中国各项产业、矿业、商业、铁路之际,在这种情境下,他所列举的原则(毋用洋股宁用洋债、毋用商借宁用官借),以及落实利用外债的办法(债权与事权二分),也有其实际的考虑。这些论点是在特定的时点,从特定角度出发的,可以说是短期的特定外资观。

侯继明(Hou,1965)从较长时期、较宽广的角度,评估1840-1937年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他运用多方面的资料,佐以理论的解说,认为这段时期的外资有助于中国经济趋向现代化。原因之一是外资的投资利得,大都再转投资于中国,并未产生“利润汇出的吸血效果”;原因之二,外资带动产业发展,中国企业也因而兴起,在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上也有明显的进步。此外,在国家经济所占的比例上,传统的经济形态仍占绝对优势;外资在基本产业上所占的比例不高,出口也未呈现不均衡的发展。其中有一项重要因素:中国并非列强的殖民地,尚有相当自主权,外人的经济活动以通商口岸为主,在内地的活动须受政府限制,尤以采矿条件最为明显。若以列强入侵的观点来看外资在华的活动,而忽略外资对华经济的实质贡献,则易失之偏颇。此书广为学界所知,论点甚辩,虽非定论,但甚能对照梁从政治角度所作的民族主义外资观。

侯继明认为外资对中国的实质帮助有两项,可以用来和梁的外资观对照。(1)模拟效果:外资给中国引入了有利的投资诱因(例如开发新矿场、筑铁路),同时也传入了新技术和新观念,开阔华人的眼识。(2)连锁效果:因贸易、筑路、开矿而牵动的相关行业也随之而兴,此种连锁反应对经济、社会、文化所带来的不可见价值,远大于纯经济利润所得。

在华的外资企业有下列优势:融资易,资本足,技术强,管理能力较高,享有最惠国待遇的优惠条件,不受官方苛扰。但为何华资企业缺乏上述的优势、效率低下但却还能与外资企业并存?主要的原因有:(1)除了矿业与铁路外,外资企业大都只能在通商口岸设厂经营,限制了外资的发展空间。(2)民间排外性强,时常发起抵制外货运动,各行业的竞争者也常以此手段打击外资企业;此外,在争取劳动力时,也常运用排外心理战术。(3)外资企业产品的流通大多限于沿海,广大的内陆市场因消费习惯不同、购买力不足等因素,外资产品不易广泛地深入传统部门。

此外,较具竞争性的行业(如矿业、航业)常互订协约,划分市场以减少因竞争而产生的损失,造成外资企业与传统行业在市场区隔上有二分化的现象:外资企业以沿海地区、高级品为主,传统市场以中低级品和广大的内陆市场为主。华资企业虽然在能力上与优势上较弱,但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文化和社会力量的支撑下,仍可和外资企业对峙。此外,本国企业也从外资企业学习到新的技术与观念,未必因受到明显的压迫或损失,反而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效果”。

在责备列强经济侵略之余,亦应检讨何以华籍企业不易强大。

(1)资本累积困难:国民所得低,财富阶级的储蓄多用在非生产性的土地购买等事物。所得低,储蓄少,教育不普及,生产力低,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2)传统的社会重农轻商,非农业部门(如贸易、工、矿等)的比例太轻,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无长子继承制(日本得长子继承制之利不少),政府主掌大企业,官僚腐败,宿命论与顺受的民族性强,重人文而少科学研究,对家族依赖太深,劳工低廉,以致泥习于传统生产方式。(3)清末国库困难,有心无力,政府中缺乏有力领导者,行政效率低且保守自封;林则徐、李鸿章等人虽欲振奋,但已属强弩之末。清末衰弱非一日之寒,列强入侵虽为国耻,但若无此刺激与引发,中国经济亦不易突破自闭之境。

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与其他落后国家不同。外贸占国民所得的比例甚小,最高时也只占12%,显示对外依存度甚低。1867年时,鸦片和纺织品就占了进口总额的77%,1842年时茶叶占出口总额的92%。到了20世纪,中国除了茶叶外(茶叶对国内经济并不很重要),没有单项产品占出口总额的10%以上,可见项目很分散。而其他落后国家的某些单项产品,都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所以中国和其他殖民地国家的经济背景很不相同:没有出口集中的现象。在华的外资只有少部分用在出口业,大部分都投资在铁路、矿业方面,很少投入在丝、农等传统产品上。因为对外依存度低,国际行情的波动并不会明显影响中国经济。总而言之,侯继明认为外资与中国经济的关系,可以从下列的角度重新思考:

(1)中国尚有完整自主权,外商仅在通商口岸及租界有自由经营权,内陆矿业、航业仍受严格限制,传统部门和广大的内陆市场并未受到外资破坏,反而受利不少。

(2)以每人分得的外资额计算,在1936年时少于8美元,比率太小,对国民所得影响不大,这和其他落后国家完全不同。

(3)列强真正的投资额并不高,主要都是由盈余再转投资,也没有因为把投资利润汇回本国,而造成中国经济枯竭的现象,这和其他落后国家不同。此外,中国可耕地区的人口稠密,文化社会根深蒂固,并不是列强有兴趣大量投资的新殖民区。虽然各国贷给中国政府的款额不少,但多用为军费和赔款,直接用来投资经济部门的比例有限。

(4)根深的文化、社会习俗、消费偏好,使得外来消费品的被接纳性低;再加上国民购买力弱,在通商口岸的各国新设制造业利润并不理想,此外也有坚强的传统部门在和外资企业竞争。再说,中国政府的管制严格,所以外资企业虽挟其雄资、技术、政治特权,但获利有限,影响中国国民经济的幅度不大。

(5)外资占国民所得的比例虽少,但触发导引中国经济现代化之功却不可没,尤其在观念、技术、经营管理上更是开启华人的眼界,也因而促使中国政府决心现代化。政府的努力虽然成效不彰,但也起了领导作用,创造了较有利的投资环境。

(6)引进的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能互相提供技术、机器、原料、劳工,各占市场,相互得利,现代部门破坏传统部门之说不一定能成立。

(7)中国对外依存度甚低,自主性甚高,这和其他落后国家甚受殖民国影响的状况不同。此外,Singer-Prebisch-Myrdal的“吸光理论”,在中国并不适用。外资对华的全盘性影响很难统计算出,单就经济层面来说,侯继明(1965)的结论认为:外资对华经济的现代化确实甚有贡献,提供了资金、技术、经营制度,不但没有摧毁传统部门反而贡献良多;虽然难免损及某些传统行业,使国人在心理上有被侵略的感受,也因而容易情绪地认为外资有害中国经济,这种观点会忽略了它们所提供的实质利益。

外资从清末开始进入中国,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产生了不同的冲击与影响。这些复杂的事项无法在此逐一评述,若对这些问题有兴趣深入了解,可参阅曹均伟《近代中国与利用外资》(1991)。

他在此书的前四章,说明如何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外资对华的影响,解说中国近代利用外资有哪些特征、形式和性质,以及近代对利用外资有过哪些不同的见解。他列举李鸿章、刘铭传、张之洞、盛宣怀、梁启超、张謇、孙中山等人的见解,一方面提供了清末外资思潮的主要资料,另一方面也整理出这些见解在脉络上的异同。此外,雷默(Remer,1933)一本700多页的翔实调查报告,对研究各国在华的诸项投资业务与作为,至今仍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外资是清末民初经济的重要议题,学界已有许多深入的研究,在此只能就梁的论点提出对照性的解说。

7.3生计博议

梁有以下文字论及国民生计问题:《论生利分利》(1902,4:80-96)、《莅北京公民会八旗生计会联合欢迎会演辞》(1912,29:30-32)、《政府大政方针宣言书》(1913,29:109-119)。这三篇的题材之间并无关联性,主题的重要性并不高,可以申论的空间也有限,以下综述他的论点并稍加评论。

《新民说》(1902)这本小册子是梁的名作之一,其中第14节《论生利分利》(专集4:80-96)所用的主要观念,是依亚当·斯密的说法,把中国人口分为“生利者”和“分利者”两大类。严复译的《原富》在1902年出版时,梁正在写《新民说》。他读到斯密析论生产性(productive)与非生产性(unproductive)的劳动,认为这是个有趣的说法,就尝试把这个概念用到中国的人口结构上。

同类推荐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东盟经贸新合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东盟经贸新合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建设发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书籍,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其目的并不是要去建立一个实体,而是建立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是普通伙伴关系的升华,体现出成员之间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包括空间认同、价值观认同,以及对区域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未来挑战的认同。
  • 给大忙人看的经济学

    给大忙人看的经济学

    你是否觉得,经济学是学校里那些戴眼镜的教授和学生才能弄懂的学问?觉得经济学太难懂了?觉得“不知道这些,生活照样不成问题”呢?大错特错!事实上,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都有经济学的身影。小到菜市场的菜价涨跌,大到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变化,无不与经济学息息相关。无论你是学生、公务员、店面老板,还是打着领带的上班族,都可以从生活点滴中,发现不错的经济话题。
  • 另类:斯坦福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另类:斯坦福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本书收录斯坦福经济学精品课程,并将课程中对当下市场经济最具指导性,与可操作的方法与案例予以最简洁的诠释,摒除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保留对创业者、店主、商家最具指导性的商业细节与规划,除了教大家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取经济利益之外,还对企业如何保持基业长青,提供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很多独到的创业与管理思想,还是刚刚问世,理念非常新,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研究

    本书在公平与效率的分析框架下,思考如何通过农地制度创新,使土地资源的配置既能保障经济进程健康发展,又能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 价值发展论

    价值发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在于“发展”,本书面对当今社会生产力的日新月异,提出了价值发展论的基本构架与理论基础,这是因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商品年初的价值量与年末的价值量已有了很大的差别,而在马克思那个时代这些差别是极小的。作为一本张扬作者研究观点的专著,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使今天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必须重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动态变化。
热门推荐
  •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全集)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全集)

    本书遴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曹操兵法著作选编》《诸葛亮兵法著作选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节选)、《守城录》(节选)、《虎钤经》(节选)、《练兵实纪》(节选)、《百战奇略》《三十六计》、《曾文正公全集》(节选)等15部古代兵法著作进行翻译、注释和简评,以飨广大兵法爱好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年花开花谢

    那年花开花谢

    那年使她遇见了他也爱上了他.之间的种种使那两个人在一起了。中间曲折不断,使他们两个又分开了……【我想不起来了】
  • 妖仙缘之再续前缘

    妖仙缘之再续前缘

    前世一神,一妖以悲剧收场。今世一仙,一妖又将擦出怎样的花火。(画风突变)一萝莉捏着一个像正太的脸,什么鬼,说好的玄幻捏,说好的悲剧捏,好奇就来看看吧。(●°u°●)」
  • 可惜不是你

    可惜不是你

    平凡女孩遭遇的烈火烹油般的爱情。灰姑娘遇见了王子,本以为是浪漫人生的开始,不想却陷入了罪案的漩涡……
  • 错过一生的诺言酷王爷爱上冷王妃

    错过一生的诺言酷王爷爱上冷王妃

    小时候她是他小诺,他是她的言哥哥。长大后,错娶为妻,却只是相见不相识。中秋宫宴,她一舞惊艳了星月国,那清冷的眼神透露着无欲无求,她只愿自己能成为他的妃。成亲后,富丽堂皇的王爷府,她却独独去了落败冷清的冷苑。他,人称世上最多情冷酷的王爷,殊不知喧嚣背后,是那颗孤独无助的心。初次见面,她说:“让我当你的王妃吧。”情动初识,她说:“我只求各自安好,互不相扰。”国破落难,她说:“我是你的妃,理应祸福共担。”待到国家新立,他依旧是王爷。这一次,不再是各自安好,互不相扰。他要她成为这个世间最令人羡慕的女子,可是她说:“繁华似梦,我只求冷冷清清过完此生,管他权倾天下富可敌国,我只要闲云野鹤就好”
  • 魔尊他超凶

    魔尊他超凶

    什么叫红颜薄命,云渺渺深有体会,但这命好像又太薄了点,以至于她在短短五十年内接连造访地府三回之后,阎王爷看她的眼神嫌弃中带着鄙夷,就像看着一投胎钉子户。云渺渺第一次见到魔尊重黎,就死在了他脚边。第二次见他,被他失手活埋了。事实证明,一物克一物,刚是刚不过的,但刚不过她可以躲啊!都说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然而时隔数年,地府都让她混明白了,她以为这一次投胎终于能离那个补刀专业户远一点了,万万没想到出门就迎面撞上一脸好欺负的魔尊本尊。她觉得,经历了勤勤恳恳又分外倒霉的两辈子之后,自己这辈子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马屁拍得准了。所以魔尊大人……狗腿能保命吗?魔尊超凶.jpg:可以考虑一下。
  • 天晴晚来秋

    天晴晚来秋

    她从第一次见面就对他树立抠门,小气,记仇的形象,不仅让她加班,还说她是自愿的不给加班工资,果然是天下老板一般黑,好看的皮囊也不能掩饰他内心的丑恶,她发誓要远离他。他觉得和她的每次见面,她说的每句话都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勾引,美丽表象下的不怀好意昭然若是,一次两次就算了,居然次次都这样,一副要把他生吞活剥的样子,他又不是什么正人君子,逼急了,他也就不忍了……
  • 逆世之恋

    逆世之恋

    爱情无法忍耐。当安琪爱上郑晓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了将万劫不复;当郑晓爱上安琪的那一刻起,也是安琪的涅磐重生。
  • 迷糊小娘子幸福来敲门

    迷糊小娘子幸福来敲门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让人,他很帅,很有气势,很有钱,却有双重性格,而这种人遇到了迷糊到不能在迷糊的社会“社会女精英”,他们之间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