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2300000054

第54章 讨论与省思(2)

明治时期日本的经济学界,基本上还是在学习、吸收欧洲经济学的阶段,此时期的日文著作大致是以“二手传播”的内容为主,谈不上有重大的学理创见。梁在这个薄弱的基础上,间接吸收了欧美的经济学理,再向中国读者作“三手传播”。就算现在能逐一复原梁的“日本经济学泉源”,那最多也只是找到“二手转播站”而已。

厘清了“二手传播”与“三手传播”之间的关系,真的对理解清末民初的经济问题那么重要吗?

12.2经济见解

整体而言,梁对个别的财经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不易把他归类成属于哪一派的路线,或是说他的主张于哪种主义或学说,这是和孙文很不相同的地方。所以最好还是从个别题材的角度,来理解梁的经济主张,不要随意把他归入哪一派或哪一种主义。或许梁自己会认为:以他当时对各种经济学理的知识程度,和他对各种经济问题的掌握深度,基本上是属于现买现卖的层次,还没有资格也不敢肆意谈论主义或路线的问题,或许这正是他对孙文和《民报》人士反感的原因之一。

如果不细评梁所主张的事项在逻辑上是否严密,在中国的环境上是否真的可行,则从他的论述大概可以归纳出几个方向:(1)主张中国应跟上世界潮流,改采金本位制;但迫于事实,只好暂采虚金本位:对内行银本位,对外行金本位。中国的币制必须迅速统一,币制改革所需的经费,可以借着发行内债或举外债来支应。(2)他对财政改革的效果过度乐观,在国家预算的编列上,也常有不切实际的评估。(3)对外资与外债问题,梁客观地理解到它们对中国的重要性,但强调要能主动地运用外资与外债,而非被它们所宰治。他对公债的功用有很高的期盼,希望能得到和日本一样的成效,但几次实际的经验都让他感到失望;他入阁后也想在公债上有所作为,惜皆不果。(4)在工商实业方面,他希望能扶助民族大资本家,把生产和营销两个环节结合起来,最好能达到美国式托拉斯的规模,这样才可以在国际上生存竞争。也就是说,希望中国能做到和西欧重商主义鼎盛时期一样,摆脱被列强商品宰制市场的困境。所以他要仿效德国式的保护政策,逐步发展民族工业;也希望国家能有较强的统一指挥权,全国一心在工商业上集中力量,走入国际舞台。(5)反对中国采社会主义、土地国有、集体主义的路线。他所说的国家主义、重商主义,是针对中国工商业在国际市场的政策发展方向,不宜因而扩大解释为:梁认为整体性的国家经济或政治方向也应采取这条路线。

整体而言,为何他在论述货币改革、财政预算制度、内外债问题、反对社会主义和土地国有论时,表现得较精彩生动?那是因为这些问题具有急迫性,有具体的议题可以提供意见,同时又有人和他的见解相异,或对当时的政策措施不满,所以就激发了他的强烈争辩性。相对地,他对工商实业、国家经济、经济思想史等问题,就没有展现出这种效果,原因正好相反。

陈独秀曾评梁的文章“浮光掠影”,梁也曾自嘲“吾学病爱博,是用浅且芜,尤病在无恒,有获旋失诸,凡百可效我,此二无我如”。梁的文章在知识界甚具影响力,严复曾说梁的笔端“搅动社会”,这是公认的事;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用现代眼光重读梁的经济见解,真有那么肤浅的感觉吗?大体而言,不但不会,有时还很能感受到一些力量。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梁所说的大都是具体的弊病与实情,而非抽象深刻的推理。既有弊端,那只能搅动社会的笔端,就能发挥很大的功能。尤其清末经济病弱,可批评之处太多,只要能抓住事情的要点,佐以东洋和西洋的实例来当作“照妖镜”,再加上锋利锐笔,文章通常就很能构成力量。所以不完全是因为梁的经济学理透彻,也不完全是他对经济政策的理解高超,而是对手太弱,有中等以上的事实理解,再加上一只上等的利笔,大概就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也有人批评梁的著述“浅学动人”,说他和胡适一样,都有热情感人的笔锋,但在学术建设上的深度不足。依公元前7世纪希腊诗人阿基罗库斯(Archilochus)的譬喻,梁是属于“知晓多事”的狐狸,而非“深知一事”的刺猬。梁确是一只狐狸,而且还是超大型的。

这种性格也充分展现在他的经济论述上:跟着时事走,能立刻掌握问题的要点与特质,迅速吸收日文相关著作内的学理、观念与推理,适切地应用在他所处理的题材上。若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他的经济论述,困难度并不高,因为他的论述内容基本上是解说性的、策论性的、化繁为简、对比诸说为主。从他赴日之后到逝前所写的最后一篇财经文章,基本的手法都没变。或者甚至可以说他有一套隐藏性的公式,这套公式性的手法是稳定的,所变动的是题材和因之而引发的见解与主张。所以我们可以说,就算具备现代的眼光和拥有较好的经济学理,也不容易从梁的经济论述中萃取出概念性的结晶。

12.3与严复对比

相对于梁的文笔清晰、论点犀利、问题明确、老少咸宜,严复在论述经济问题时,所用的文字既古奥,说理又过于简要,文体也太浓缩,似乎是只打算给程度和他相当的人阅读。而跟得上他文义的人,对西洋经济学说却又陌生,东减西扣之后,真正能理解严复经济译述的人恐怕有限,还要劳烦梁在《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的第9章内,综述《原富》的旨要,来替中国知识界当这本世界名著的向导。

在20世纪初期,严所译所著的经济论述,在中国知识界内被接受的程度,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样样都远不及梁。但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状况却颠倒了过来:严的译述还很值得重新分析、重新理解,而梁的论述却大多随着时代而飘逝了。论才,梁比严高;论情,梁比严敏感、热情、敢言、敢为,为何严的文字反而更经得起时代考验?原因很简单:梁所论所辩都是一时一地的题材,很少有深入的学理要传达,在手法上大抵是从日文的财经著作吸取架构性的观念,然后把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纳入这套解说体系,再佐以个人的见解与笔锋。

梁的经济论述和严的译作相较之下,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论题上梁几乎都是对经济时事问题的表白,他所处理的问题看起来相当抢眼,但时空一过就不易引起深度的兴趣,因为从他的论述里,很难提炼出一个或一组能概念化的命题。而严所译案的《原富》是一本世界级的经济名著,是一本在不同文化、不同时空环境下,都有大量读者的思想巨著。严译此书,以及他在译书时所插入的长篇“案语”(约310条6万余字),对全世界研究斯密的学者,对研究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人士,都是一本不能忽略的“作品”。换句话说,严所译述的《原富》,在文本上产生了世界性的对话效果,在问题意识上产生了新的可能性与析论的空间。而梁的经济论说,本质上是一时一地的个人见解,不容易引发不同时空、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共鸣。

探索梁的经济论述,不易产生具有深刻意义的问题意识,也不易增加我们对那个时代经济史的洞识。

严译《原富》之所以在一个世纪之后仍会引起注意,那是因为从学理上大家有兴趣知道两件事:(1)在中文词汇和概念都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他是用哪些词语和“思想方式”,把斯密的论点和西洋经济学说介绍给中文读者的?(2)从追求中国富强的角度来看,这本以提倡“自由放任”、“反对重商主义”、“最小政府”为主旨的《国富论》(1776年初版),对清末民初中国的知识界和决策者,以及对积弱的中国经济,产生过哪些影响与作用?这两个问题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因为也可以拿来问日本、俄国、西班牙、德国等当时还是属于发展中的国家,看他们当初是用何种方式翻译这本名著,以及各国各派人士对斯密的经济学说,有过哪些不同的回应。这些问题,我试着在《亚当·斯密与严复》(赖建诚,2009)内回答了。

从两个角度来看,严复命题都比梁启超命题更有挑战性:

(1)梁的经济著述,只要从各篇文章的标题,就可以分辨出他的主旨和方向;只要能跟上他的议题,就可以找出他的思路主轴。反复几次之后,几乎就可以猜出他对不同题材所要提出的论点。严的状况不同,他是边译边论(我称之为“托译言志”:译到某些段落,他若有话要说,就插入一段案语,用来解说或辩驳或陈述己见)。这种文体对研究者构成困扰,需要有较好的想像力和组织力,才能把严复散布四处、东隐西藏的见解,整理出一套条理的解说。

(2)梁的说理清晰,阅读上很少有义理方面的困扰,而严正好相反:斯密书内有太多名词和学理,当时的中文难以精确地表达,严只好自创新词或用中国的观念来比附;更折磨人的是他的文字古奥,“骎骎与晚周诸子相上下”。后来的研究者要用相当的心力,才能勉强理解严的文理,才能对比出他在何处以何种形式误解或扭曲了斯密的原意。诸如此类的问题,以及没完没了的细节障碍,对研究者而言,所需的心力与所需具备的背景知识,都要比研究梁的经济论述困难许多。

简言之,从命题的趣味度、世界性的对话度、具体技术问题的挑战度来看,在分析梁的经济论述时,会感受到这是比较简易的题材,较无智识的兴味,或甚至是“咀嚼无复余味”。

同类推荐
  • 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七集电视文献片《伟大的历程》,是央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力作,将于12月1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黄金时间播出。该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对改革开放30年代光辉岁月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全景展现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
  • 集装箱改变世界(修订版)

    集装箱改变世界(修订版)

    《集装箱改变世界(修订版)》从集装箱的发明史娓娓道来,将一个看似平凡的主题衍变成一个个非同寻常的有趣故事,展现了一项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改变世界经济形态的。它的价值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怎样使用。在集装箱出现之前,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成衣绝对不会遍地开花。而在集装箱出现之后,货运变得如此便宜,以至于某件产品产自东半球,运至纽约销售,远比在纽约近郊生产该产品来得划算。中国也从此登上国际集装箱海运和世界工厂的舞台。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还会有趣地发现,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创新,也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 中国民生60年

    中国民生60年

    一个真正实现了民生变革的社会,是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一个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的社会,不但可以促进民生变革及其发展,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民生变革60年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必须清醒地回首,并深深地思索。60年的民生变革怎么去形容和评价?古语云:鉴往知来。历史或许才是最好的回答。60年一个轮回,而中国民生变革的轮回需要回答和回味的的确太多太多。让本书带领你驻足回眸,去感受、去回味60年间,中国人民与中国民生变革历经的磨难和阵痛以及勇往直前的坚实步伐。
  • 重燃中国梦想

    重燃中国梦想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千年之谜?为什么中国近代经济沉沦?建国后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未来几十年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和战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旨在提供一个系统而又全新的观点,让读者在阅读中“通古今之变”,思索未来定位。
  •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从事着怎样的职业,生活在怎样的人生状态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也总有针对各种问题总结出的原理或定律。本书介绍了80个神奇的定律,从生活化的场景出发,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类解读,力图为读者呈现浅显易懂的经济学定律。
热门推荐
  • 幻海情天

    幻海情天

    本书是由网络知名写手阿荧创作的奇幻题材的中短篇小说集,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 探魔录

    探魔录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上海滩,探险家陈冲的女儿被一个神秘的生物控制。陈冲为了找到自己的女儿,集结了女道士周倪虹有着变异血统的神枪手苏靳严,研究尸体再生的诸葛生。这个小分队将揭开暗黑力量要统治人类的巨大阴谋。
  •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长江,比黄河更神秘的母亲河。蛊术,赶尸,过阴……无不诞生流传于长江流域。祝融官,长江秘密的守护者,一个传承千年的隐秘组织,和一个从不公开的惊天秘闻,中国最神秘的“有关部门”。一场诡异的中毒事件,将江淼牵扯进迷离的漩涡。无数江湖奇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后,都隐藏着难以置信的真相!数不清的暗地交锋,道不尽的上古秘辛,都围绕着神秘的长江展开……
  • 朕的小贵妃长大了

    朕的小贵妃长大了

    上一世,苏蓉爱极了言情小说里的那些或善解人意,或傲娇软萌的“老公们”,可是为什么当她穿越时,这个男人这么霸道,这么无耻?!看苏蓉从爱情小白变成体验深刻爱情后最终花好月圆的进阶之路吧!
  • 风流邪神在都市

    风流邪神在都市

    十年前叱咤风云、世界杀手排行榜第一的杀手,现在却穷困潦倒,在一个美女如云的广告公司里做清洁工。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才进入公司一个星期,便引起了各路MM的注意……本来想就这么混吃混喝过一辈子,然而世界风云变幻,各路强敌纷纷再起,新仇旧怨,还有十年前那些斩不断理还乱的孽缘……无奈之下,只好仗剑而起,再啸江湖!
  • 大佬上位史

    大佬上位史

    司蓂是零零一耗了十年也要契约的宿主。“宿主啊!这个男主不能动!”司蓂放下了正抵在男主脖子上的剑。“宿主放开那个大反派!”司蓂松开了掐住大反派的手。“宿主……”零零一哭了,每天不是在救男主的路上,就是救反派的路上……(女主司蓂,道号明宸。无cp,不喜绕道)
  • 梦中女人花

    梦中女人花

    ‘她走了。离开了花的世界。’“我得了绝症?”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独自一人坐在黑暗优雅的工作室享受着淳淳的冰咖啡。摇晃在手中的耦合色杯子,被这句凄凉感伤的话语打断了,停在半空中。
  • 爱你很多年

    爱你很多年

    听说遇见一个很爱的人都被花光所有运气了、所以被忽略被伤透也是觉得理所当然、谁叫运气花完了剩下的都是哀气呢。
  • 苍穹之上玄灵九州

    苍穹之上玄灵九州

    少年淹死在深海中,可不知为何穿越到玄灵大陆,成为了浩家的废物浩晨,他将用前世所学,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 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拏罗仪轨经

    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拏罗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