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300000006

第6章 从创业者到VC的心路(1)

邓锋

创始人在公司的地位非常高,无论换多少届CEO,创始人的地位都没法改变,创始人是公司的精神领袖。

我从上大学起就开始创业,特别是研究生期间,先做科技个体户,后来在清华租了几间房子,接了活再分给下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当于工头、总承包商。

我1990年出国,先去了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读硕士。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出来的大陆留学生做企业家的最多,而且都做得很成功。在我们回国的大陆留学生中,在政府任职最高的,应该是中海油的老总傅成玉【副部级】。公司做得最大的就是我的NetScreen,2004年卖了40亿美元。不过我在里面的股权比例并不高,风险投资一进来就占了很多。我们留学生里个人财产最多的,也许是我一个叫谢明的校友。他在洛杉矶开了一家名叫CogentSystem的公司,上市时是20亿美元,而且他中间没有融过资,自己控制了75%的股份。

2005年我回国创立北极光创投基金。我做过企业,现在又做风险投资,而且我在中美都做过,对中美两边的VC和创业都有一些心得。

要别人跳火坑,你自己先跳

我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读了一半,跟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觉得没意思,就跑到公司里去做,又在英特尔做了四年工程师,负责奔腾笔记本电脑的芯片设计。因为血管里流的还是创业者的血液,我还是想做自己的公司。

1997年,我跟几个同学成立了一个叫NetScreen的公司,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硅谷型公司。一帮工程师对商业并不很懂,但有创业热情。一开始在我家客厅做???几个月后,再到外面找律师,成立公司,再找风险投资。

这时,我面临着要从英特尔离开的选择,而英特尔给了我很多股票期权。当时我的心理上经历了很大的挣扎,如果离开,损失的期权相当于100多万美元。我刚刚买了房子,生了小孩,我太太没有工作,还要在外面念书,住在外地,家里还要雇保姆。离开后,既没有工资,我又要付房款、学费和她的住宿费,在生活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在当时硅谷文化下,大家都希望出来创业。当时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找到钱,但是必须先出来。如果你自己不出来,说找到钱再离开过去的公司,等于给人家一个信息:我是闹着玩的,拿到钱我就玩,拿不到钱我就不玩。

一个人创业的最佳年龄是30~45岁,既有精力又有经验。那时就算融不到钱,这个火坑我也跳了。我们创业团队的三个人基本都是同样的情况,我们互相作了承诺:把一切全抛到脑后,破釜沉舟,没有退路。当时我们规定每个人拿5万美元出来,我没有钱,买了房子后一点钱都没有了,就跟大学同学借了5万美元。

我们三人作了承诺后,再跟风险投资家承诺。我们获得第一笔100万美元非常简单,只花了一个星期,都是一些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人不太懂技术,他就赌人,看你到底有多大的承诺。你说“我把裤子都输掉了跟你一块玩”,他肯定跟你干。我现在也做天使投资人,也是这个想法。

经常有创业者问我,什么时候找风险投资比较合适?我觉得把公司建立起来第一件事是组织一个很好的团队,认准一个足够大的、成长性的市场。另外你得有独特性,到底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商业模式方面,一定要有创新。没有创新,你没法跟人家竞争。这些都想好之后,你最好先自己做,能做多少做多少。像我们当时每人先投了5万美元,然后在自己家里做了半年,自己投资买硬件,做出一个模型后再出去找钱。虽然找钱时间比较晚,但是价值比较高,因为我们已经有产品了,我一直建议创业者也这么做。

NetScreen做起来以后就很顺利,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高科技公司。我们当时是一个工程师团队,工程师团队做产品、做工程管理很有经验,但是没有做市场的经验。我们跟风险投资商谈得很好,从外面招来管理团队,包括CEO、销售副总裁、技术副总裁。我们是在美国红杉进来之后,即一年以后雇了第一个CEO。我们几个创业团队成员负责产品管理,CEO负责销售。

很多中国企业的创业者一心想要控制公司,但又可能做不到。在美国就不是这样,创业者不介意别人来当CEO,我们的想法是把饼画得越大越好。在文化上,美国也和中国不同,就算你雇用10个CEO,两三年换一个,创始人在公司的地位也是不能替代的。

公司从三个人开始,做到2001年就上市了。我们是“9·11”以后第一个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当天的市值就到了26亿美元。我们做的防火墙、VPN【虚拟专用网】算不上这个行业的先驱,我们估计是第35个做网络防火墙的。但我们的做法叫破坏性技术:在一个已知的、存在的市场上,用一种破坏性的方法来实现同样的效果。

其实你看谷歌也一样。谷歌做搜索的时候,搜索市场已经存在了。我们做防火墙的时候,防火墙市场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所有做防火墙的人都用软件来实现,而我们是全世界第一个用芯片来做的,现有的公司根本没办法跟我们竞争,对手很快就一个个被甩掉了,这也是我们当时吸引VC的原因。NetScreen的防火墙至今还是全世界的高端防火墙,市场占有率第一。思科也走这条路,这是一个趋势。

卖还是不卖?

2001年NetScreen上市,上市以后又并购了几家公司。表面上看速度非常快,很顺利。四年上市,六年卖掉,从0到40亿美元只用了六年时间,但中间经历了很多曲折。如果给我一张表,这张表有三列两行:第一列是上市,第二列是买公司,第三列是卖公司;两行一个是成功,一个是失败,这六格我全都填满了。

1999年9月,有一家公司想收购我们,出价4.5亿美元。快签合同的时候,却变卦了。

2000年3月底,又有一家公司想买我们,叫EfficientNetwork。合同已经签了,碰上纳斯达克市场崩溃,股价大跌,它的市值在三周内从100亿美元掉到30亿美元。NetScreen的出售价格跟它谈的时候是9亿美元,相当于它的1/10,因为全是股票交换,这么一来,等于我们的市值也跌到了30%,只剩下不到3亿美元。

整个团队就要崩溃了,压力很大。我是管理团队的一员,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大家的信心重建起来,并且能够从那个收购中毫发无损地退出。如果做不好会带来很多法律上的麻烦,对上市、员工的信心都有影响。最后我们不但让对方放弃了收购,一年以后对方还因没有履行后来签订的合同被起诉。我们做得很漂亮,毫发无损地退出了,但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

2000年底,NetScreen终于准备上市了。没想到上市前两天,保荐人说NetScreen根本不可能上市,不做我们的承销商了。因为整个财务部门出了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根本不会算账”。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用了一年的时间把财务部彻底换人。

2001年9月,我们再次申请上市,突然发生了“9·11”事件,又上不了市。“9·11”之后两个星期,我们就提交上市申请,当时面临很大的压力,就是究竟要不要上。最后决定还是上,结果还是挺不错的。NetScreen的发行价是16美元,IPO那天涨了50%,当天以24美元收盘。

2004年初,我们本来没想卖公司,但来了好几家公司想买我们。当时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肯定是趋势,而我们正是专门做信息安全的厂商。

我在公司有三个职责:第一,我是高管,管理公司战略和工程,要管好团队,给股东带来最大的利益;第二,我又是董事,董事的义务是对其他股东负责;第三,我还是公司的创始人,创始人是公司文化的缔造者和发展的关键人物。在美国,创始人在公司的地位非常高,无论换多少届CEO,创始人的地位都没法改变,创始人是公司的精神领袖。

我的三个身份让我陷入了两难境地:作为创始人,我绝对不想卖公司,但作为董事我必须卖。因为当时收购方给的价格,超过我们上市公司价格的57%。你不卖,可能对其他股东不负责任,因为你使股东丧失了赚57%权益的机会。经过了很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后投了赞成票。

中国的第一风险是人

其实卖掉公司也很好,我可以开始干人生的第二件事。我从小就觉得一个人一辈子要干两件事:第一件是做一个企业,在经济上独立;第二件就是做有影响的事,叫创造影响。

岁数越大就越发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的第二件事一定要做跟中国相关的,不过当时也没想过会做风险投资。

我开始是做天使投资,我觉得这是一个草根运动,你看中哪个公司,就帮哪个,把自己过去的经验、教训都跟他们讲一讲。美国的天使投资比中国成熟很多,因为美国有钱人多,而且天使投资已经形成一种传统,有一些规则,最关键的是天使投资人很专业,被投资人也很专业--创业者知道要找什么样的天使投资,知道天使投资人要找什么样的企业。而天使投资人最关心的不是钱,是创业者能够带来什么样的价值。NetScreen当年找天使投资人的时候,不是我去找他,而是他来找我;不是他挑我,而是我挑他。

我跟中国创业者讲,你找天使投资,不要把价格弄太高,要看他是否对你有帮助,对你以后的融资有帮助。事实上,创业者最关心的应该是他退出那一刻公司的价值有多高。融资是系列过程,也许你这次融资处在价格低点,但你给人很好的回报,他帮你把下次的价格抬高,最后你可能更赚。而且创业者要把天使投资人看成是战略合伙人,双方互相帮助,然后一起去找风险投资。

天使投资人也会比较不同的创业者。不光是天使投资,美国有一些风险投资商都只看人,他们的理论是,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做什么事重要。在中国更是这样,中国的市场环境,谁也看不清楚,到今天为止谁也摸不出一套体系,很多东西都是靠运气,在美国也要看运气,不过中国运气的成分更大。因为公司情况好坏变化非常多,中间有太大的不确定性。在美国硅谷,投资一个公司的第一大风险是市场风险,就是对市场判断准不准的问题,包括市场时间、市场大小、竞争对手切入市场的时间。第二大风险是技术风险,比如,创业者说的事能不能做出来,做得跟你想象的是否一样。

而在中国做事的第一大风险是人的风险:第一,中国很少能找到一个完整的有管理才能的团队。一个公司的成功可能完完全全不靠创意,技术、市场等很多因素也都排得非常靠后,团队和执行力永远大于商业模式、技术和市场远景。创业团队是决定一个公司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一般来说,一个创业团队有多强就决定公司能走多远。

第二是整个商业环境导致的诚信问题。无论团队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商业诚信都特别重要。另外,他要有领导???,没有领导力不能建立一个团队。技术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找到比你技术强的人跟你合作。如果找的几个人都是负责一件事情,将来非打架不可。一个搞销售,一个管财务,一个管工程,这才是最好的匹配。

团队的构成,到底是一个“太阳”好,还是多个“太阳”好,这取决于什么样的公司和什么样的团队。如果一个团队需要很多创业者才能成功,这时候就是人多好,举个例子,红孩子是四个人的团队,这四个人非常团结,非常本土化,因为它的商业团队要在全国各地跑,需要有足够的人今天跑这里,明天跑那里。

创始人团队是最可靠的团队,每个人都只要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还把自己的钱投进去,有的甚至借钱投进去。如果这个公司输了,他们就一文不名。要把这种团队团结在一起,最重要的是靠商业利益,过去再好的朋友都没用,没有共同利益不行,没有领导力也不行。我认为再好的创始人团队,也不能人太多,2~4个人最好。不过在某些条件下,确实一个人更好。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家族企业还是非家族企业好?家族企业,或者说一个人的企业,存在一个换代的问题。到底是一个人好,还是多个人好,我觉得要从时间上看,你这个企业是要运作5年、10年还是30年,而且要看是什么样的行业,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做天使投资也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投资公司的个数很少,真花时间去做,帮他们实现他们的价值,甚至进去帮他们做一段时间的CEO;另外一种就是我相信这个人,让他去做。到现在为止,我做天使投资大概投了将近20家公司,全是我们中国人的公司,一半在硅谷,一半在中国。我第一个天使投资项目是两年回报8倍,卖给思科了。

不跑短跑,跑马拉松

我有几个跟我同样有创业背景、把公司带上市然后退出或者要退出的朋友,也在做天使投资。我想不如把我们的钱放在一起做投资,这样比较正规一些,于是就想起做风险投资。美国的风险投资家对我们很有兴趣,当时就有十几家VC跟我们谈入股的事,有好几家非常顶级的VC希望我们做中国的分支机构。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我要做中国人自己的品牌。

我觉得中国VC要做好,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首先,VC是很本地化的商业模式。中国有自己的市场,不像以色列,因为没有自己的市场,就不需要本地VC。中国很多情况都不一样,包括中国企业的模型,无论是文化、管理,还是市场客户的需求,各个方面都不一样,你很难想象一个美国团队来替中国公司作决定。

另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后,将来可以人民币融资,成立人民币基金,那一定是由中国品牌来做,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我特别找了两家赞助商:一家是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商NEA,它有80亿美元资产,还有一个是全球第二悠久的风险投资商Greylock。Greylock是美国东部的VC,而NEA则在西部,一东一西,我们做事的文化非常相似。我选伙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因为VC有不同的类型,这包括VC跟LP的关系。北极光今天所有的决定都是独立作出的,他们只是我的一个有限合伙人。

我们的第一笔钱是2005年12月融到的,第二笔钱是2006年5月融到的。北极光一共拥有1.2亿美元资金,除了我们自己的钱,机构投资人还包括大学和美国一些大的基金会。在中国,我们主要关注早期的TMT【电信媒体技术】企业。到2006年,一共投了10个案子,有半导体领域的珠海炬力和上海展讯,有电子商务的红孩子。另外一些现在看来的传统行业,以及新能源、生命科学之类的企业,最近也可能投。我们第一个基金投向基本上是机会型的,不完全是重点发展某些领域。

同类推荐
  • 金口才全书·即兴发挥的说话艺术

    金口才全书·即兴发挥的说话艺术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生活中的语言艺术、交际中的语言艺术、风趣幽默的艺术、有效的说话方式、世界级名嘴趣闻等。
  • 赢在说服力

    赢在说服力

    不管你是公司白领还是在校学生,单位领导或者普通员工,都会需要面对众人发表看法,正确而又高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别人接受。拥有良好的公众表达能力,可以让沟通变得更简单,让你变得更有亲和力,提升你的自信。
  • 女性要懂心理学

    女性要懂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追求幸福与成功的女性都要懂点心理学,要重视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掌握审视心理状况、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疏导,以健康的身心迎接社会与时代的各种挑战,这样才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把握自己。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加成熟,在工作中更加突出,成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自信、更加出色、更加美丽的幸福女人。
  • 领导用人36计(精装)

    领导用人36计(精装)

    无须质疑,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一个基本问题驾驭下属。无论是发号施令、调兵遣将,还是指挥作战等,都是在驾驭下属。
  •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十:挫折磨炼智慧(下册)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十:挫折磨炼智慧(下册)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本套丛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热门推荐
  • 我和地球重生日

    我和地球重生日

    张大河在都市生活心灰意冷后,意外卷入疯狂科学家和克赛德人(外星人)改造人类和星球计划,实验成功作为原体的他基因也因此被注入到许多人身上部分人可以修炼灵气,而他是实验体却被冷冻封印。经过万年后,当科技不是文明的唯一出路,当规则不是社会的唯一法则,当社会秩序与个人力量冲突……文明的边界在不断模糊,国家体系崩塌慢慢的重新回到弱肉强食帝王统治,而地球深处的远古生物也开始觉醒。意外解封的张大海重新来过崛起于阡陌,他重新活成主角在修为和权利一步步的提升的过程中实现了他和地球一起重生……
  • 崎岖世界

    崎岖世界

    当全民游戏时代来临,一家小游戏公司的老板,却(bei)意()zuo)外(zhe)误(reng)入(jin)了游戏世界。“你强任你强,劳资反正不慌。”比寻常玩家先玩了几年的程启如是说道
  • 斩弦录

    斩弦录

    一弦一世界,一法一乾坤——这里是修涯的世界。蛊神转世、魔尊重聚、天降神罚、黄泉走阴、万里追杀……生死危机中,且看一位身负十八劫咒的少年郎,如何在神源上搅动风云,纵横涯界。修炼、热血、冒险、灵异、悬疑……
  • 洸府河

    洸府河

    作者以龙珠凤石为引子,讲述了一位哑巴女人的悲惨命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首席大师兄

    首席大师兄

    一个十八岁的青年穿越了,而且还把大脑里面唯一的金手指《剑气决》给修炼到了圆满境界,这……瞬间,宋风失去了目标,太无敌,找不到方向了……走走停停,宋风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一个修仙门派,成为了这个宗派的首席大师兄……
  • 开始上课

    开始上课

    苟子在上!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未成年人啊!
  • 亡灵代言人

    亡灵代言人

    我是个即将步入社会的普普通通的准大学毕业生,直到有一天偶然间发现,自己的双眼竟然能够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事物,经过几番周折,我被迫承担起了为那些在人世间徘徊不去的灵魂了却心愿的义务。鬼怪妖精粉末逢场,神秘组织“天网”蠢蠢欲动……然而,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那只可以看穿阴阳的鬼眼,永远看不透的,是人心。
  • 精简故事集

    精简故事集

    短篇恐怖故事,一章一个故事,不定时更新。
  • 微沟通

    微沟通

    本书结合职场达人的微沟通经验和智慧,不仅阐述了“微沟通”的重要意义,而且从职场人士的立场出发,总结出与客户、上司、同事、下属进行微沟通的技巧,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在不同场合(如宴会、茶馆、舞会等),以及使用各种工具(如电话、QQ、微博、电子邮件等)与人进行微沟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