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300000031

第31章 迷失的黑河(2)

这纯学术的发现属于地史范围,可以编成一条新闻。但考证的现实意义有限--居延海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如果把黑河—弱水的终点湖命名为居延海的话,不管是古居延泽、汉唐时期的居延海,还是明清以后形成的新湖泊苏古淖尔和嘎顺淖尔,都可称为居延海。

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个西北大湖今天的命运。

景爱来到我的办公室,带来了论文的初稿。我详细地向他了解了额济纳绿洲和现在称为东、西居延海的苏古诺尔、嘎顺诺尔,及古居延泽的情况。因为明朝政府放弃了居延绿洲,退缩到嘉峪关以内,那里重又成了牧场,居延海因此有了蒙古的名字,就像青海湖又称为“库库淖尔”一样。景爱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居延海的“游移”画出了轨迹,特别是绿洲汉、唐时期古垦区的遗址范围。

他在稿纸上画出了三个湖泊,和旗政府所在地达莱呼布镇的方位草图。我问他这几个湖的情况,他说西居延海前些年已经无水了,东居延海还有一小片水面,大约还有一二十平方公里。他去年秋天到了东居延海湖边。

辽远干涸的湖盆和最后一片小小的水面,在我的脑际画出了巨大的问号。

当时我还未到过居延海地区。责任、正义和良心,竟使我不能成眠,如芒在背,不能不呼喊。我自己找了大量相关资料,细细研读分析,写出了上述报道。文中历史和背景交代得很多。我想尽量写得浅显一些,强调其地理区位的重要和生态问题的严峻。

额济纳在历史上地名多变,居延海与黑河亦如此。因清代这一片地方由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居住,解放后行政区域也几经变动,现属内蒙古自治区,通用蒙族的称词,比如阿拉善盟的首府清代叫定远营,现名为巴彦浩特。居延海、居延绿洲、弱水等名称已经完全从地图上消失。我在这篇报道上用汉地名称,也是为了强调历史演变与沿革。

文中的“专家”就是本人。新闻要强调出处,记者不便站出来直接说话,只好借用一个第三人,这是新闻写作的“规矩”,于是就含糊其辞地用了个“专家呼吁”。这最先关于黑河断流和生态恶化问题的报道,实际上开启了黑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大门。

至今感到迷惑不解的是,黑河水被层层拦截,下游的断流,居延海的干涸,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切尽在掌握中的应该是水利部门。他们既没有采取补救行动,也未向社会披露,也没有向中央报告,如同今天干涸的罗布泊,好像与他们无关--不仅仅是额济纳旗,黑河也是阿拉善盟唯一一条河流,也许,“水利”到河湖彻底无水,也就没有工程师们什么事了。

西北科考团之路:谁毁了梭梭林?

既不是采风探险,也不是“酷驴”或“暴走”。我在撰写报道的同时,一直筹划着如何去居延海,实地调查黑河断流后引起的生态问题。

次年春天,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第二次“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拟组建华东与西北各一个团,让我担任一个团的团长。西北采访团是去采访“全球环境500佳”宁夏沙坡头治沙站。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新闻处处长孟范例是我大学校友,比我低两个年级,好说话。我和他设计了一套“声东击西”的方案。即采访完宁夏后,翻过贺兰山,到西套蒙古的阿拉善,沿中蒙边境公路到额济纳旗,考察居延海干涸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孟过去未听说过居延海,我带了本地图册到环保局,用铅笔在上面画出路线,安排行程线路日期,我初步计算,要十多天。由他给当地人大与政府有关部门发传真,安排接待。

1994年7月,宁夏采访活动告一段落后,我们翻越贺兰山,到达内蒙古阿拉善盟首府巴彦浩特。盟上接待空前“隆重”,几大班子的领导尽出。他们说,这是第一次有北京记者到阿拉善盟,采访有关居延绿洲的生态问题。

从巴彦浩特,到内蒙古最西边的城镇达莱呼布,600多公里全是沙石土路。我们的队伍扩大了,加上阿盟有关领导同行,越野车增加到六七辆。扬尘滚滚,像荒原上一条游弋的黄龙。

公路在巴丹吉林和乌兰布两大沙漠之间逶迤。远远望去,大地表面仿佛横亘着一条条不同颜色的土布。浅黄色的,是延绵的沙丘带;紫灰色的,是砾石滩;汽车驰过一个个缓坡,两边的地势高起来,一条条曲线极富变化,像随手拉出的速写。不断冒出星星点点的草丛,使色带闪现出淡淡的绿影。大地的基调不断重复变幻着,愈发朦朦胧胧,直至地平线的尽头消逝在苍茫之中。这时,天边出现了一抹迷人的蔚蓝,像高原上飘动的湖流,我们有些兴奋。这抹蓝色渐渐迫近,又远去。接着,显现出无边缥缥渺渺的大海的幻象--这是大漠中的蜃气。汽车颠簸着。随着太阳的升高,湖蓝色的蜃气消失了。大地显示出洪荒单调的本色。

在地图上,乌力吉、苏红图、哈日苏海、雅干……密密麻麻的地名,以内地人的眼光看,全是城镇,人烟还挺稠密的。上了路途后,才知道这些地图上的村镇,大多有名无实。从巴彦浩特到额济纳,要经过人烟稀少的荒漠地带。难得见上几间低矮的土坯房,更无内地模样的村镇。

这条路历史上曾很热闹,商旅不绝,驼铃叮咚。但明代以后,随着草原丝路的衰落,也冷落了。在此后几百年间,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无人知晓的沙碛与荒漠,直到20世纪初许多中外探险家的闯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27年9月从阿拉善荒原上走过,前往新疆,开始了他的长达8年的亚洲腹地探险。

斯文·赫定在《越过阿拉善荒原》中写道:

原野总在变化着,忽而,我们又置身在长满茂密的、深绿色的梭梭树丛的丘顶上。蒙古人管这类时常长得像橡树一样的高大的灌木叫甲格或扎格,它还被赋予了另一个高贵的名字,莫多涅昆,即树王。与其他树木不一样,由于梭梭生长在干旱荒漠地区,生长期长,树的枝干在火中燃烧时不会发出爆裂声;称其为树王的另一条原因,是它在燃烧时几乎不冒烟。

梭梭被称为最能抗干旱的树木之一。从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到波斯湾和中亚腹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都可见到成片的梭梭林。梭梭可长到4米多高,根深可达9米。阿拉善高原上广布梭梭林,从黄河边开始,延绵七八百公里。40年前这里的梭梭林还有20多万亩。斯文·赫定一行在进入阿拉善高原后第一个休息的地方叫“梭梭井”。井是在沙土地上掘出来的,水清凉甘甜。他们的驼队还在丛生的高大梭梭林中迷了路。

令人震惊的是,现在成片的梭梭林竟荡然无存。

一路上,我没有看到一株梭梭!

探险家笔下的高贵树王哪里去了?是谁毁灭了梭梭林?

一路上我不断地追问,终于了解到,20世纪60年代,国家搞工业化,大规模开发资源,修通往吉兰泰盐池的公路铁路,梭梭林被大面积砍伐,施工队伍用作燃料--这是梭梭林在阿拉善消失的主要原因。

我想象着荒原上的一堆堆篝火。火焰在噼噼啪啪的声音中蹿动着。烤火的是一群衣衫褴褛的筑路工人。对他们来说,夜晚的篝火是绝对需要的。可以吃一口热饭,喝一杯热水。

工业化、发展与生存总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在论及荒原上的梭梭林被砍伐的时候,可能会误入一些人设置的“伏击圈”:“如果只有一杯水,是人喝还是用来浇花?”这是“某专家”在阐述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合理时用的“惊人之语”。国家要盐,国家要修公路铁路,你总不能让筑路工人不吃饭吧?

不是说构建和谐社会吗?令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某些人,包括学者专家,都要把这些问题尖锐地对立起来,弄到有你无我的地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似乎这样才算本事。

沙漠的植被,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梭梭林更是如此。途中,听说有些地方还有小片残林,我提出看看梭梭林,结果谁也没有找到一株。大片梭梭林被毁,无疑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好了,没有了梭梭林,没有了植被、草、水,你还能在哪里立足?

阿拉善高原:月球般荒凉冷寂

原先预计的一天行程,走了足足两天。

夜晚,四周荒凉冷寂,如同月球一般。

在地学上,人们将没有植被覆盖的裸地,称做荒漠,即人们常说的不毛之地。这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深入不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那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森林广布,只是人烟稀少、没有开发或开化罢了。戈壁为蒙古语,意为草木难生的土地,主要是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去居延海途中,满目皆是沙漠和砾石滩。

斯文·赫定比较关注自然环境的考察,而与他同行的中国考古学家和地史学家黄文弼似乎更注意西北的历史变迁。差不多在同一地点,黄文弼在阿拉善高原上的乌托海发现了石斧、石刀、渔叉、石锥等大量旧石器。黄文弼为这一发现兴奋异常,他认为,四五千年以前,这儿有大片的湖面--原始居民很会选择地方,往往生活在水草丰美的水边,远比现在都市里的家园“亲水”。

阿拉善高原在几万年前存在过大湖,而且还是大淡水湖。后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水面逐渐缩小。吉兰泰盐湖古代也是个大湖,在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禹贡》中有记载。汉代,湖面还很宽广。现在吉兰泰等几个盐池,就是湖泊最后的浓缩。在腾格里、乌兰布和与巴丹吉林大沙漠中,近年发现了丰富的地下水,一些人又兴奋异常,认为可以大大开发,比如用来垦荒,发展种养殖业。要知道,这些深层地下水,是地质年代湖泊渗漏形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不可能得到补充。

现在人们说得最多的是发展。发展其实是进步的另一种表述。

但一些人始终没有弄懂发展的本质。在自然界也是如此,进步的近义词是进化,退步的近义词是退化。沙漠化本质上是一种退化。如果沙漠化扩大,还有发展吗?

首先提出“沙漠化”一词的,是法国生态学家阿·奥波利维尔。奥氏曾在法国政府中任殖民部水利森林局局长,此人经常到法属西非殖民地国家考察。他发现年降雨量700~1500毫米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由于不加节制的砍伐、焚烧和耕垦,从森林退化为疏林草原,疏林草原进一步退化,就会出现土壤侵蚀、旱生植物侵入等一系列现象,然后出现类似沙漠的景观。奥氏将森林不断退化的过程和结果,称之为沙漠化,或作荒漠化。

阿拉善高原的年降雨量要少得多。

我到过科尔沁、乌兰布的草原与沙地,也到过阴山下,考察过毛乌素沙漠,与这些地方比,阿拉善高原稀疏的灰绿色,简直就没有可称得上草场的地方。几十年间,荒漠化的扩展,速度实在惊人。

对于那位法国生态学家,你不能不怀敬意,他提出这一论点是在194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年。

在去居延绿洲途中,我们看了几个牧点。

只有一户牧民,在公路边,离巴彦浩特也不足百里,草场的条件在阿盟算是好的。有顶帐房,也有间房子,一眼深井,但井水不能喝。主人说,这里草场退化严重,20多亩草场才养一只羊。地上看去还稀稀拉拉地长了些草,很多草牲畜不吃,是毒草。

这家牧人也没有马,帐房外停着辆红色摩托车,非常扎眼。

和主人交谈后,我想起了过去宣传上的偏颇可笑--牧人骑着摩托车放牧,好像现代生活进入牧区,是幸福的象征,那篇骑摩托车放牧的消???,还被评为好新闻。在草原上纵马驰骋,要比骑摩托车方便和潇洒。至少在西套蒙古,因为草场的退化,牧人养不起马,而改骑摩托车。

中午12点多钟,我们到了苏海图村。

在中国地图上都赫然标有地名的村子,只有几间土坯房散落在公路边。据说,村子和附近的牧点,加起来有300来人,这就是一个苏木(乡)。但常年在苏海图居住的,只有二三十人。有时,村里几天也见不到一个人。

公路边有一家“迎宾旅店”,三间矮矮的房子,两间可以住宿,一间是吃饭的地方,只有一张破旧的方桌和几张条凳。一条黄狗围着转来转去,主人把它轰了出去。同行的盟领导说,能吃饭的也就这个地方了,大家只好凑合着点儿。

“迎宾旅店”的老板姓甘,老家在甘肃民勤。他到阿拉善已30年了。在这里开店也有10来年了。我们十几个人一来,可把他们忙坏了。有时一天小店也没那么多客人。尽管出发前,盟里有关部门已给苏海图村通了电话,小店里做了准备,有羊肉汤,几个西红柿和茄子。沙漠里,当然不好有过分的要求,一人可以吃上一碗面条。

端着海碗和老板娘聊天。老板娘姓魏,她引以自豪的是三个女儿,大女儿20岁了,在店里帮忙。二女儿18岁了,在离这里几百里的吉兰泰盐场上技校。三女儿在巴彦浩特的左旗中学上初二。她说,我们都是不识字的人,到苏海图后,生活也不容易。但孩子再也不能耽误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了。

我问,这面条多少钱一碗。她说,8角钱一碗,去年,一碗6角。西红柿、茄子、葱,都是托人从左旗捎来的。这地方啥都不长。

生态移民:消失的绿色家园

不知是因为路况恶劣,还是天气炎热,离开苏海图没多远,汽车一歪,轮胎就爆了。车胎爆了的还不止一辆。其中一辆是被铁钉扎的。这沙石路上哪来的铁钉?有人说,是不是修车补胎的使的坏。这路上一天没见几辆车,修车的生意很清谈。不使点小名堂,混不了吃的。后来,又有辆越野车的轮胎被弯曲的铁钉扎了,大家对这种猜测也更坚信了,但我始终将信将疑。路况不好是事实。在这地方生活不易。挪一个地方,也比这里日子要活络得多,用不着使这么坏的主意。车真的抛在路上,几天几夜,前不着村,后不挨店,也很危险。

在烈日的暴晒下,换胎十分辛苦。如果路上再坏一只胎,就跑不到额济纳旗了。

从缓坡下冒出几间土房子,乌力吉到了。乌力吉也叫巴音毛道,这里有另一条路,向东通向杭锦后旗和五原。这里是老归绥--新疆公路上的一个“大站”。镇上也是一片残破,是乡政府所在地。现在这条公路只通到额济纳旗,原先通往新疆境内的巴里坤--即历史上有名的蒲类海,现在巴里坤湖消失了,公路已经废弃。

同类推荐
  •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涉及对生命伦理学原理、基本理念及重要范畴的理论思考,其他章节则分别从临床治疗、人体研究、疾病与健康、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研究、临终与死亡等方面介绍或探讨相关的伦理原则、规范及问题,最后一章粗略地阐述了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与选择。作者通过对最新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阐述,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试图找到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哲理的道路。
  • 外贸谈判英语助手(双语版)

    外贸谈判英语助手(双语版)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的上公关、文秘、外贸、旅游、酒店管理、外企管理、涉外会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商务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作专业英语口语教材和商务英语函电写作教材,也适用于外贸、银行、海关、进出口贸易公司、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关文秘人员、外贸业务工作者、国际营销人员、口译工作者、海关业务员,以及与外商打交道的厂长、经理、政府官员作专业英语口语和商务英语应用文培训教材,也适合广大读者作自学教材。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温州话365句

    温州话365句

    本书是温州话系列读物之一,结合温州电视台方言节目《天天讲闲谈》,分12部分象征12个月;每部分28到31句,暗合每月天数,一共365句。每句内容里包括:基本句型,情景对话,小贴士等。本书是让来温务工人员和普通温州市民进一步掌握温州话的通俗性读物。
热门推荐
  • 托斯卡纳的孩子

    托斯卡纳的孩子

    本书是一本治愈系推理小说。以双线叙事结构展开,乔安娜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因查无此人而被退回的情书,且惊讶地看到父亲在信中提到在意大利“我们美丽的孩子已经藏好了”。一向冷漠孤僻的父亲竟然在意大利有一个儿子,自己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三十年过去这个男孩现在依然生死未卜?一连串的疑问让乔安娜决定只身前往托斯卡纳寻找真相。而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乔安娜自己也一度被卷入命案中,深陷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迷雾。在同一片热情友善的意大利地区,从1944年战火中受了重伤的轰炸机飞行员雨果在托斯卡纳避难的战火情缘到1976年寻找这段跨越三十年的爱情谜底的女儿乔安娜,两个不同时空里父女两人的故事环环相扣,面对爱情、事业、亲情……在人生交叉路口的迷茫与抉择中,每个看似无奇的人生都因秘密变成一场奇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倒霉的日常生活

    我倒霉的日常生活

    每天倒霉.和幸运的日常生活.……幸运与倒霉共存
  • 暗光记

    暗光记

    历史有胜利者书写,那么我便是反对者。--达林.夏
  • 万古大魔

    万古大魔

    天荒大陆,人杰地灵,百家齐出、万族林立,各大异族纷纷出世,形成一片繁荣昌盛之景象。大势同驱造就黄金时代降临,各族年轻王者陆续踏上舞台,寻找开荒之路。一位人族少年身怀惊世大魔体,从大荒禁地中走出来,为天地万物所不容,从此他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与命争,踏上一条逆天之路。
  • 梦里不知身是客

    梦里不知身是客

    江亦寒得了一种病,他分不清现实和梦境。他之前的女朋友刘萌死于一场车祸,但是在梦里江亦寒还是能看见她,并一直觉得她还像以前一样存在着。陈昂是江亦寒的哥们,他一个好朋友林婉清在一家心理诊所实习,于是陈昂把江亦寒带过去,林婉清答应试着给江亦寒治病。江亦寒平时很正常,只有涉及到刘萌的时候才让人觉得他是个疯子,林婉清经常被江亦寒吓的不行,但是还是坚持着帮他治病,渐渐的,她竟然喜欢上了江亦寒,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他的病治好,让他能接受新的事物,她能成功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梨园风流

    梨园风流

    小说将历史与现实,舞台与主会统一完整的板块,着力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人物群像,语方情新,故事生动,意味深长,发人警悟,是一部很文化品位的现实主义佳作。
  • 惹上妖孽夫君

    惹上妖孽夫君

    一朝穿越,她竟在街上将一美男压倒,吻了!怎么说,吃亏的也是她,他却厚颜无耻的向她索赔。一怒之下,她甩下几张人民币,转身逃了。重逢,她才发现他竟然是一国之君,还惦记着一吻之仇,扬言要让她成为最卑下的宫女。她好歹也是来自现代的超级美少女,惹怒她,后果不堪设想哦!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仙界被贬奇幻

    仙界被贬奇幻

    一个在仙界被贬的仙人,在被贬后重新修炼,最后得道飞升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