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300000040

第40章 世纪移民(2)

高原反应、劳累和疾病、缺粮和饥馑,像阴云一样,始终笼罩着,挥之不去。即使年轻强壮的体质,也扛不住断粮之苦和极度劳累。思乡,想家,移民们人心开始浮动。这三批移民,都有淅川县级干部领队。为了求得口粮和生活生产必需品,干部们不得不一趟又一趟地找当地政府反映实情要粮。当地政府也有难处,拿不出粮食,都已经按规定给了,你怎么能多要?双方争执起来。为移民奔走呼吁的干部,在假话盛行的年代,很容易受到打击。原任淅川县委委员、县检察院检察长、支边移民团“政委”的王海申,原淅川县城关乡党委副书记、一营营长侯富润,因此立即受到政治处分--这起错案,直到1965年才给予平反摘帽。少了当家人的河南移民们,人心更加不稳。

青海省有关方面认为,移民思乡和队伍不稳的原因,是他们的家庭、亲属不曾迁来。

1960年2月,青海省组织“慰问团”到淅川。慰问团还有另一个任务,即继续动员支边青年家属到青海,这次共动员了4709户、14334人去青海安家落户。他们认为,家整个搬来后,移民们就能安心扎根了。至此,淅川水库移民支边青海的总数达到了2.2万多人。这一批移民中有不少老人、妇女和孩子。

秋季,边地风起,百草枯黄,霜冻来得早。

在青海种粮,不了解当地气候环境,可能只差几天就没有收成。粮食减产,有的地方种下后颗粒无收。

连绵淫雨过后,朔风一阵紧似一阵,严寒的冬天就要来临了。恐慌很快火一样蔓延开来。

浮肿,发烧,不断有倒下不起的。移民中“正常死亡”--主要是染病和饿死的人数增多。支边人员开始背上行李出走逃亡,人数不断增多,干部拦都拦不住。成群结队,举家讨饭也要回到河南。雁行过处,青海淅川移民安置地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情况。

据《1965年青海省对淅川县支边人员抚恤补助表》不完全统计,死亡、下落不明、致残人数达654人,其中在青海死亡的达到386人,下落不明的达98人。

但实际上,死亡等远不止此数,因为统计人数中不包括支边青年的家属。《抚恤补助表》记载:死亡支边青年,抚恤标准每人为167元,致残补偿标准每人10余元--这就是一个年轻的鲜活生命的代价!

20世纪90年代,作为新华社记者,我从格尔木采访返回西宁途中,进入昆仑山,采访地质队,夜宿都兰县。由于海拔高,有些缺氧,在县城行走,呼吸粗急。在小招待所昏黄的灯光下,我写了篇记述女地质勘察队员的通讯--《昆仑山拒绝眼泪》。女地质队员只有数名,而几十年前的河南水库移民有上万,且有好多人长眠于此,他们的眼泪呢?用不着触景生情的联想。也许,我们都曾经错过,长眠在这里的永远年轻的生命。在雄浑大山深浓的背影里,在伟大时代的蓝色背影里,能活下去,活着,是多么好啊。

其实不仅是丹江口水库,开大规模水库移民支边先河的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当年三门峡也有数十万人迁往宁夏等地。这些移民与丹江口水库移民相似,支边后陷入了极度贫困之中,多数又返回到水库周边地区,无家无土,守望黄河。这造成了长达数十年的移民返迁问题。

水来了,水来了

丹江口工程的综合效益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防洪。

淅川在历史上很少有洪水发生,原淅川老县城依水而建,有航运商旅之便,河两边也多是肥沃的水浇地--否则,丹江小盆地缘何能成为楚文化的发祥之地?

对丹江两岸的百姓来说,灾难不是丹江的洪水,而是水库长期无规律的漫水和蓄水。

1960年,丹江口水库动工两年以后,汉江与丹江受到施工影响,水流不畅。9月里,当地并无暴雨,上游也未发洪水。静静的丹江在不动声色中,水位突然暴涨,地里的庄稼来不及收割,水就哗哗地漫上来了,撵着人跑,成熟的庄稼一两天就完全浸泡在水里了,只露出了尖梢。水来了,水来了,水漫进了村子--这是从未见过的大水,人逃出去了,可房屋经不起浸泡,纷纷垮塌。

这次,李官桥、三官殿、下寺等52个村庄,2237户农民受灾。淹没秋粮3.1万亩,房屋倒塌4.050间,损失农具、衣被等5万余件,粮棉等物资10多万公斤。在那个年代里,即使是人祸,也没地方可说,对灾民来说,只有“抗灾自救”。那个寒冷的冬天,窝棚的檐下挂着条条冰凌,树皮野菜煮着纽扣般大小的洋芋。我不知道数千拖家带口的灾民们是怎样熬过来的。但这仅仅是磨难的开始。从此,丹江口库区进入了十年九灾不断洗劫的轮回之中。

1961年,丹江口大坝围堰壅水。决定库区海拔124米线以下的居民动迁--这批移民被称为老移民,共涉及4个公社,100多个村子,计26 725人。

决定来得很突然。对这批移民,水利和施工部门未作任何安排。

淅川县政府与邓县政府商量,把其中4000多人迁往邓县的孟楼、彭桥两地插队安置。其余2万多人均限期轰出家门,投亲靠友,自己找落脚的地方。我实在不知道这是不是一次对农民彻底的“剥夺与窃掠”。

望不断上涨的水啊,望不到边的愁!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有的农民亲戚全在水库区村里,哪有可以投靠的地方?还来不及搬迁,地就淹了,水就进村了,漫进院子了,房屋被淹。为什么不能说,“以水赶人”,“库水猛于虎”?农民拖家带口,挑着锅、背着粮,赶着猪娃,只好先到地势高一点的坡地上,搭起个棚子。接着,便是绵绵不断的秋雨。地没了,家没了,粮也没了。忘情水,忘情水……

1962年,丹江口水库大坝因工程质量问题暂停。

水库修了一半,停了,不少库区边上灾民看看没动静。那么好的地不能撂荒,就返回原来的村镇。此时,已经一贫如洗,到处断墙残壁。他们在老宅院子里清理,搭起炉灶,支起棚子栖身,回到自家原先的田地上耕作。当然,这一切都没有官方阻拦,没有安民告示--这也是灾民的生产自救啊。

谁知刚刚安稳了一年。1963年5月,大雨倾盆。库区水位暴涨,返回库区的农民,又再次被淹,大家又赶忙逃了出来。

1963年12月,丹江口工程复工。

此时,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丹江口水库工程规划。按照规划,水库建设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即正常水位145米,移民高程147米。

大规模的移民开始了。

已经迟到了三年。我尽可能详细地抄录以下这些数据,为了不让世人忘却水库移民所作出的牺牲--

1961年水库移民的补偿,分楼房、瓦房、草房三类。

每一种又有若干档次,其具体标准是:瓦房每间一等125元,二等110元,三等95元;草房每间一等95元,二等85元,三等75元。以后多次进行了登记、调整,到1965年,按当时兑现的发款册,房屋属自己处理的,平均每人增补90~110元,已达到标准者不再解决。房屋归国家处理的平均每人140~155元,已领清者不再解决,不足部分补到规定标准。

“发钱到户,自由选点”,听起来非常民主。这些政策规定也颇有些费解。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农民把房屋的瓦片、木料拆下扛走的,一间屋只有100多元钱补偿,拆不走的多30~40元钱。后来,每间屋又增加了100多元钱。过去是见穷怕,现在是见水怕。大路已经断绝,熟悉的风景不再依旧。几经折腾,失地丧家的老移民,吃饭都成了问题,日子过得凄惶,盖得起房屋的很少。

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特急电令

出动军队安置水库移民,是不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即使不是,也应该是为数不多的吧!

动用军队,有更“战略”层面上的意味。20世纪60~70年代,与苏联关系紧张,特别是发生珍宝岛军事冲突后。位于东北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不安全,国家决定在鄂西的大山中建立第二汽车制造厂。丹江口电站关系到十堰二汽建设和电力供应。那是战备的需要,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尽管后来风云飘散,二汽主要生产基地已经陆续搬出山沟,迁往襄阳和武汉。那是后话。

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受益主要在湖北省。因此,湖北省接收淅川县移民也较多,安置任务重。1965年4月和9月,鄂、豫两省代表分别在武昌和荆州两市,召开丹江口水库淅川淹没区迁往湖北省移民安置联席会议。确定了“河南包迁,湖北包安”的原则精神,即从1966年春至1968年,用三年时间,分别在湖北的荆门、钟祥两县安置。

移民经费标准:荆门人均418元,其中建房费274元,集体生产费30元,搬运费66.65元,个人损失补助20元,行政管理费7.81元,预备费19.92元--即真正用于移民安置的只有300来元。钟祥人均423.08元,也包括建房、搬运、行政管理等费用,个人损失补助也只有20元。当时会上就有人提出,荆门多种水稻,移民们自带的农具可能不适应。此外,还要修一些小型水利项目和一些配套设施,定下来的补助标准偏低,要报水电部确定后执行。

但是,没等到提高标准的下文。

时不等人,只好根据两省商定的标准办,开始移民。荆门为安置移民建房为土坯墙,木料结构瓦顶;钟祥前后墙结构为芦苇夹壁,山墙为砖。与多数移民工程一样,都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漏洞,有的人总是想方设法从移民们身上捞一些好处,偷工减料。钟祥县建房2 460间,上报每间造价409元。湖北省移民指挥部派人对所用物料及工日核算,每间造价仅为271.61元,虚报了138元!

选点时,两个省上来的干部只是走走看看,指指那一些地块,说这一片地是划给移民的,那又是给移民安置用,没有在具体的地块上栽桩标界。协议只是口头上的,没有形成文字。移民送到后,发现与原先说的全然不同。好地变成了差地。

屋漏偏逢连夜雨,因突击建房,质量差、险房多,房屋潮湿。移民到达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房屋未建好,移民只得搭起临时窝棚栖身。

远迁湖北的第二批移民到达时,荆门县粮食歉收,第一批移民存在的纠纷又开始不断发生。因此,荆门县拒收丹江口水库移民。此时,正值“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到处造反有理,地方政府瘫痪。移民闹事问题开始凸显。

国务院、中央军委电令武汉军区负责协调两省,尽快解决移民问题,以保证丹江口水利工程的蓄水。于是,武汉军区的孔庆德、韩东山两位副司令员,亲自主持,组成了以武汉军区为主的丹江口水库移民指挥部。军令如山,雷厉风行,调兵派车,用半军事的方式,强行完成了移民的搬迁。

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1967年7月开始拦洪,11月下闸蓄水,1968年10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1年年底,淅川县城全部沉入水底。1973年年底全部建成。当时《人民日报》等在头版头条上发表了报道,称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

政策跟不上形势,又是后话。

1972年5月8日。国务院在《关于提高丹江口水利枢纽蓄水位和移民问题》的文件中同意:蓄水位155米,移民水位157米,移民安置分别由湖北、河南两省负责。核定移民经费1 870万元,其中河南省960万元(人均400元),湖北省910万元(人均350元),由各省包干解决。

造成水库移民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指导思想和方针,在于重工轻农,也在于工程建设一方。无视农民权益,不按程序,“先斩后奏”,片面突出夸大工程的某一点作用效益,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划与立项中都存在这一现象。也可以说,中国的当代工业化是在前无古人,毫无准备,“超英赶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起步的。

服从大局,舍小家顾大家,先生产后生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规划设计与建设、移民同步进行。

尽管国务院尚未正式批复,为了“提高丹江口水库防洪能力和适应工业用电的需要”,从1969年起,有关部门已经计划把蓄水水位从147米提高到157米,并开始移民。别小看小小的10米高差,可淹没的良田,要增加数万亩。

1971年,移民规划尚未落实,水库就开始提高蓄水水位了,丹江口水库水位上升到了152米,4.2万居民仓促迁出。这批移民大多数是按原大队建制就地后靠的。这就不能不留下许多问题,成为水电工程永久的伤痛。

丹江口电站开始发电了。

湖面上波光如镜。许多领导视察丹江口工程时,都要登乘游艇,山色湖光,落霞归鸟,景致美呀!

移民们则不可能再有自己的声音--现在,一些地方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群体性事件,移民为补偿问题上访不断。多数行为都是维护和争取自己的权益。以历史的眼光看,也是一种进步。

后靠:生存与生活空间的无情压缩

1969年春,淅川县152~157米高程内的24000多人开始了搬迁。当时经历了青海支边大返回浪潮,又有外迁湖北两地的重重阻力和困难后,认为“远迁不如近迁,近迁不如就地后靠自安”。因此这些移民,都在县内,基本上是后靠安置。

实际上就地后靠的不止这两三万人。有些库区农民已经在10年间第二次、第三次搬迁了,也有的是从青海省九死一生逃回到老家的。他们像沙子一样,被密密地挤压在水库的周边地区。家越搬东西越少,也越来越穷。此后几十年,许多移民生活陷于无望和无助之中。

走遍各条河流,水库淹没区都是当地最好的土地。

原先河谷平原和川道,城镇密集,道路纵横,交通便利。水库建成后,库区周边村镇被水面阻隔,有的道路不通,有的出门见水,成了闭塞不便的地方,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利。

一些村子虽然不在淹没区,但耕地减少了一半。加上就地后靠的,村子里的人口增加了,土地减少了。到镇上和新县城需要摆渡,或者多绕道几十里,生产生活环境严重恶化。移民有补偿,被后靠移民挤占了土地的要不要补偿?

丹江口水库建成已经几十年了,可淅川县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个贫困县中,生活最贫困的,仍然是水库周边的移民。在丹江口水库建成10多年后,由“长办规划处”组织编写的《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遗留问题调查报告》指出:库区移民原来都在丹(江)淅(川)平原,土地肥沃,生产条件较好。移迁前,人均口粮、现金收入都大大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而现在均减少了一半多,其中60%以上移民处于贫困和极端贫困状态,难以维持温饱。

2005年冬天,我来到老城镇附近的一个村子。

老城,顾名思义,就是原来老县城的一部分。丹江边的老县城已经完全没入了水底,但一部分就近后靠的居民在一块地势稍高的地方形成了一个镇子,沿用了县城的旧名。

许多移民的贫困依旧。

同类推荐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阳光的轨迹

    阳光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44篇文章,记录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点点滴滴,包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汗水洒绿了校园》、《六位中学校长搭建起来的数学系》、《赛仓教授与合作民族师专》等。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树立坚固的爱国意识(插图)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树立坚固的爱国意识(插图)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历史。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很早就繁衍生息在神州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并以勤劳、勇敢、执著和辉煌的业绩著称于世,她有着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充溢着智慧的创造力。今天她正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新世纪。
  • 公共治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治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政府与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理论,非营利组织发展对公共治理的影响,社团组织,行业自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管理,社区服务组织及其管理,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趋势等内容。本教材主要面向国家公务员,按照“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的要求谋篇布局,以帮助各级公务员提高素质和行政能力。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对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理论作简要介绍,又对实践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提炼,有益于公务员改进工作、提高能力。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校本研究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校本研究

    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校本教研”是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一项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校本研究呢?由于校本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定范畴,校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必然是教育研究方法类群中的一些适合学校坏境、符合研究目的、便于教师“边工作、边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组合。本书就是为教师怎样才能结合学校实际,做好校本教研提供方法支持而编撰的。
热门推荐
  • 血色争霸之王朝

    血色争霸之王朝

    以一人之力合众人之心,军阵之道,在于变,皇朝之道,在于衡,一切都是从普通开始!
  • 妖孽殿下的刁蛮相公

    妖孽殿下的刁蛮相公

    魂穿异世的杀手特工毒舌是她的本能,腹黑是她的生存之道。上一世还没成亲就挂了,看她这一世如何扭转乾坤。眼看着各色美男越来越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且看她如何对谪仙,呆萌,二货般的美男们辣手摧花。〖咩哈哈哈!求票票,打赏评论〗
  • 你想和我纠缠不清

    你想和我纠缠不清

    他想,如果他没走,好好保护她,捧在手心里,放在心尖上的人儿,就不会出那种事……———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既然你忘了我们之间的一切,我不介意一一帮你找回来。”佘司辰的吻重重印下来,舌.尖描绘着她的唇,“首先从这个开始,这个动作,想起来了吗?嗯?”【高冷刑侦探VS瞬间记忆异能者】(ˉ﹃ˉ)——本文半推理。男主外在高冷,内心巨型犬一枚。谢绝考据党。
  • 黑道崛起之横空出世

    黑道崛起之横空出世

    徐磊,Y市城南中学初三学生因为学校打架事件被降级,自认为是天生的”混混“看他如何从一个混混变成一个黑帮老大,如何从孤身一人变成兄弟无数,如何从情商白痴变成美女成群,如何从称霸校园到纵横天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喜欢黑道小说的朋友不要错过
  • 我的咖啡小姐

    我的咖啡小姐

    忘了从什么时候起,颓废的灰色日子总迷茫着我们的青春,总希望能在下个路口的咖啡馆里,找到生活的真谛……生活的真谛却老躲着我,想来也将永远躲着我,不过我还是照样爱它。我叫她咖啡小姐,她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 神魔计划

    神魔计划

    西元历5402年,人类科技迅速发展,以太能使人类拥有无穷无尽的能源,空间传送技术使人类探索了整个星辰大海,概念武器可以一次抹杀大量星系,人类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但这和主角毫无关系。金项,一个二世祖,被老爸扔进军里历练,本想混吃等死,却因强壮的体格被一位将军看中,成为“神魔计划”的执行者。。。
  • 精华荟萃的中国兵书(上)

    精华荟萃的中国兵书(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明暗叠葬

    明暗叠葬

    一场属于明世和暗界的斗争重新拉开帷幕。世界被无善恶之分,分善恶的只有人心,都自以为自己为善,可究竟谁善谁恶,公道自在人心。当谎言充斥有这个世界就已经没有所谓的善了,只有权利与地位的斗争。当天地被乌云遮住了双眼,一场大清洗必将开始,只有鲜血和哀嚎填充满这个世界,一切才终将停止。
  • 风雪录之赴长安

    风雪录之赴长安

    人族历经立族之战,有第一皇帝建立九州皇朝,随后时局动荡,群雄并起。王朝更替,九州再起风云,正统之争,九幽来犯,旷世之战逐渐拉开序幕。“我有一剑,敬苍天!”......
  • 网游之极限刀客

    网游之极限刀客

    天生右手残废的刀客。竟然领悟了传说中的三刀流?!为营救父亲,不得已要变强,要在“极限”中称霸,要对抗五大家族。看其如何在游戏中翻云覆海!兄弟?!不用说!看了你就懂什么是真正的共患难的兄弟!归海一刀!——妖刀!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