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4100000021

第21章 谁持白羽静风尘(5)

五十万贯!赵顼倒吸了一口凉气。其实这种程度的赏赐,在大宋朝的历史上是不值一提的。为了笼络军队,最短三年一次,借着郊祭的机会,大宋朝廷都会按惯例进行大赏赐。但这种行为一向受到司马光的反对,兼之在军制改革后,宋军的军俸按级别的不同,也进行了大调整,禁军与教阅厢军的薪俸,足以养家糊口。所以这种大赏赐便逐渐取消了。这在几年前,也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宋军频频获胜,休说宋军区别了边境驻军与内陆驻军的待遇,大捷之后的犒军,也可以弥补士兵们的这种损失。但这并不代表不存在着怨言,毕竟还是有许多的文武官吏平白少了一笔收入,这些人岂能不牢骚满腹?只是没有机会渲泻而已。但现在形势却不同了,三年来军队也没有得到过普遍的赏赐,兼之物价又上涨,若说军中不存在任何的怨言,那是不可能的。在刚刚发生渭南兵变的情况下,两府绝对不敢拿军队的稳定来开玩笑,有人想借此机会来恢复大赏赐,那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五十万贯,对宋朝现在的国库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不仅如此,这个口子再次撕开后,那么司马光的努力,便算是前功尽弃了。

借着高太后的生日,有人想要粉饰太平,有人想要恢复弊政,还有人想要大拍马屁……在“忠”、“孝”的名义下,不仅仅高太后本人的意愿可以被彻底忽略,便连皇帝也无法反对自己不愿意的事情。涉及到军队的稳定,没有人敢等闲视之。

赵顼把目光投向一直正襟危坐的石越。但石越却似乎完全没有看到皇帝的眼神,他全神贯注地望着王珪,认真的倾听着,但脸上却看不出半点赞同或反对的神色。

“这么大一笔开支,国库……”赵顼的目光并没有在石越身上多作停留,他皱眉沉吟道,“总计岂码要近七十万贯……”

“陛下,这些开支是无法节省的。”

五十万贯的赏赐,十万贯的庆典,高丽国王千里迢迢送来的灵芝,只怕也绝不便宜……耳里听着皇帝与王珪的对答,石越在心里不停地摇着头,皇帝与两府当初就应当明确的拒绝高丽国的“祥瑞”,但这么大的一记高丽马屁拍过来,整个大宋上到君臣,下到普通的百姓,都被拍得晕晕乎乎,哪里还有几个人能记得收了马屁后是一定要买单的?

现在怎么样都晚了。高丽的灵芝只怕都到了杭州了,这时节让人家打道回府?高丽国可不是大宋的州县,这会让双方都无法下台。何况现在不仅仅各国,甚至连西夏都送来了贺表,人家既然热热闹闹地来了,大宋朝就算不想大办酒宴请客,那也不可能了。既然定下了大庆的调子,官吏军士们盼着一点赏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何况,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宋朝的确需要这么一个机会稳定一下军心民心。

两府大臣谁不知道国库的底细?但是,太平,有时候也是需要粉饰的。

而且,高太后在臣民中的确有着颇高的声望,特别在北方的士大夫心目中,这位自小在皇宫中由仁宗皇帝与曹太后抚养长大的皇太后,是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的。许多士大夫平时并不信鬼神,提到“祥瑞”便深恶痛绝,但是这次因为与高太后有关,竟然纷纷写诗作赋,纪念其事……人类总是能容易地相信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石越自然知道高太后在另一个时空甚至曾经被誉为“女中尧舜”,他本人对高太后的评价固然没有曹太后高,但是他对她也并无恶感。那些手中掌握着权力,却不肯滥用权力的人,永远都是值得尊重的。石越知道那是一种多大的诱惑。但是高太后不仅约束自己,还能约束着她的族人,她的政治才能或者有不足之处,但她的品德,却的确无可指摘。

从公从私,他找不出有力的理由来反对这件事。

国库的确面临困境,也许又要增发交钞了——但这是吕惠卿与司马光要发愁的事情。

以目前的形势,大宋朝迟早要面临一场大麻烦。既然避免不了,与其费心力不讨好的修修补补,还不如让它早一点爆发。

吕惠卿现在的处境,是不折不扣地饮鸠止渴。

石越能够猜到吕惠卿的心态,他肯定不愿意让高太后的声望继续高涨——高太后不喜欢他是众所皆知的事情;他也肯定不希望灵芝进京,不希望掏五十万贯来让国库雪上加霜……但是,他现在却迫切需要一个机会来粉饰太平!

所以,再苦的酒,他也要吞了。

“罢了,此事便由两府商议办理罢。”皇帝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似乎想把这些不愉快的事情抛诸脑后。许是心里感觉到别扭,皇帝的声音有点消沉,“陈绎的长子前几日已递了谢表进来,说陈绎早留下遗嘱,朝廷赐的钱又原封不动全退了回来。哎!”赵顼不由得低声叹了口气,“刑部要的便是清廉公正,又能洞悉下情的人。陈绎去逝,是朕失一能臣啊。”

“陈绎九泉之下,闻听陛下之语,亦必无憾矣。”王珪动情地说道,眼角甚还泛起一点泪花,他似乎早已忘记几个月前,自己还曾经指使人弹劾陈绎。

石越鄙夷地瞥了他一眼,口里却也同样附和道:“陈绎刚正,非有陛下圣明,不能成其事业。故其怀知遇之恩,以国士报陛下,至死不言家事。若朝中大臣皆能如此,何愁不可致太平?”

赵顼默默叹息,良久,才又说道:“刑部乃是事务繁剧之部,又事关国家重典,陈绎在时,朕将刑部托给他,亦甚是放心得下。今陈绎已去,刑部不能不善择其人,朕意在范纯仁,卿等以为如何?”

范纯仁?!石越不由得呆了一下,他一直认定范纯仁是御史中丞的有力人选,却万万想不到,皇帝竟然有意让他直接进入都省做刑部尚书。这一步棋若走出来,朝廷的政局将会变成什么样的,真是难以预料。范纯仁若做刑部尚书,谁来当御史中丞?他疑惑地偷看了赵顼一眼,心中又惊又疑,难道皇帝已经在筹划着大洗牌了?

他尚在惊愕当中,王珪已回道:“陛下,范纯仁品行素佳,才干资历,皆足当重任。以其掌刑部,必不致令陛下失望。”

石越顿时更加惊讶,就算王珪不希望范纯仁入主兰台,但范纯仁入主刑部,并一举成为执政大臣,对王珪又有何好处?难道他觉得范纯仁入主刑部已是无法改变之事实了?石越知道王珪实是皇帝的应屁虫,一时间更是疑心皇帝虽名为咨询,实则却是心中已有定见。

但这时节也容不得石越多想,他感觉到皇帝的眼睛正看着自己,当下也不敢去看王珪的神色,只向着皇帝微微欠身,飞快地理了一下思路,便说道:“陛下,若只是论品行、才干、资历,范纯仁入主刑部,都是极恰当的。只是……”

“只是什么?”赵顼听出石越话中的反对之意,亦觉意外,不由追问道。

石越抬眼正视皇帝的目光,大着胆子道:“恕臣大胆,臣不知范纯仁本人之意如何?”

“哦?卿是说范纯仁会不愿做参知政事么?”赵顼眼中的讶异之意更浓了。

王珪颇不以为然地摇头道:“世间有几人能面对执政之位而不动心?范纯仁又不是想做隐士的。”石越却只是笑着不说话。赵顼看看王珪,又看了石越半晌,奇道:“这么说来,卿已经知道范纯仁想去益州做观风使?”

这回却轮到石越目瞪口呆了,“范纯仁做益州观风使?”

范纯仁自荐不到两天的时间,这本是极机密的事情。赵顼见石越这般肯定范纯仁不愿做执政,不免要疑心范纯仁“轻浮”,石越早已知道他自荐之事。但他细看石越的神情,却又不似作伪,奇道:“子明不知道么?那为何竟会以为范纯仁不欲为执政?”

石越忙笑道:“臣其实亦只是猜测。臣在陕西之时,曾与范纯仁共事,知其颇有乃父遗风,是公而忘私之人。刑狱乃是国之重器,但范纯仁十余年来,未曾断案论刑——臣不敢说范纯仁不能胜任,但万一有伤陛下知人之明,恐亦非范纯仁所愿……”

“原来如此。”赵顼笑道:“子明亦算是知人者。不过,朕以为刑部尚书第一要紧的,倒是谨慎公正。至于敕律格式,断案决狱,士大夫岂能尽知?慢慢熟悉便好。范纯仁去益州,原亦是极好的人选。他条陈益州十四事,朕以为颇为他人所不及。只是朕现在少一个刑部尚书——刑狱关系天下苍生,总比益州要紧些。况且以范纯仁去益州,做个巡边观风使,是杀鸡用牛刀。这种差遣,令王中正跑一趟便可以。”

皇帝用王中正是用熟了的,熙宁初年,用他总制河东四路军事;王韶开熙河之先,也是令王中正先去观察形势——他回来的报告对皇帝最终下定决心要恢复熙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后保马法推行,也是王中正负责监督。这历历事迹,石越自然知之甚详,公平来说,这些覆历王中正也是功大过小,皇帝信任他也是有道理的。但王中正与王安石、吕惠卿关系都很好,为人刚愎好财,此人若然派去益州,只怕就是一个将益州逼出农民起义的导火索;更何况石越当年想方设法令他不能参预伐夏之役,使他没立上这个大功,二人之间早已经结下仇怨。于公于私,石越在这件事上都无法沉默。

皇帝的话刚刚说完,他便立时离座跪了下去,顿首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赵顼未料到石越如此激烈地反对,几乎吓了一跳,脸色亦郑重起来。凝神听石越说道:“陛下,臣久抚陕西,颇听到一些传闻。王希烈在河东时,擅作威福,全然不是在京师时谨小慎微之模样,诸将送钱多者,纵然无功升官亦快;不肯送钱者,纵有功亦不得升官,河东诸将怨声载道。甚至折家百余年来,为国之藩篱,久镇河东,竟然也要贿赂一内官以自保!连当年王韶开熙河,臣亦听到传闻,王襄敏为全己志,不得不贿赂王中正,以求其不得从中作梗。此种种劣迹,臣虽未有真凭实据,然陕西、河东,知者甚多。臣非敢以捕风捉影之辞构陷王某,只是今日之益州乃非常之地——陛下,国朝素有‘扬一益二’之俗语,富庶之地,先前又未报有天灾,粮价怎会无故暴涨?渭南兵变,也是河北禁军不愿去益州‘送死’所致——可无缘无故,军中又怎么会有这种谣言?所谓‘小心使得万年船’,为国家计,益州乱不得,臣以为,哪怕最后查明不过是虚惊一场,亦宁可谨慎一点,总好过事后追悔莫及。是以王希烈这些传闻,若是平时,臣不敢言;然在此非常之时,臣不敢不言。若遣王希烈去,倒不如让范尧夫去。”

赵顼脸色越听越凝重,到最后,整张脸都黑了下来。要知道,石越是极少在他面前如此赤祼祼地攻击一个官员的。这也是石越极得他好感的原因之一,他实在厌倦了新旧两党之间的相互攻击,尤其是那种没什么证据,互相指责对方人品的攻击。甚至连台谏的奏章也是这样,开头总是先将要弹劾之人的人品贬得一无是处,再开始正题,若依他们的说法,司马光、石越之奸恶,李斯、赵高辈相比都远远不及。这种论调,让赵顼非常厌烦。有好几次赵顼竟忍不住发作,当面反唇相讥。只有石越是个例外,无论对方是谁,他都只是就事论事,极少涉及到对方的人品。而且,赵顼也清楚地知道,石越是极少攻击宦官的士大夫之一。

但正因如此,石越的话虽然只是根据“传闻”,却已经令赵顼十分恼怒。

宦官收受贿赂,并非不能容忍。但到了连折家、王韶都要行贿的地步,这便不是收贿这么简单了。开熙河乃是国策,王中正奉旨前去观察形势,他一句话便事关朝廷十余年的国策,他怎么便敢因贿成言?!若非是王韶已经死了,否则便此一条,他也脱不了编管之罪!最重要的是,赵顼派宦官参预军机,为的便是互相监视。皇帝指望他们观察边将的一举一动,然后据实上报,但宦官若然收受贿赂,与边将沆瀣一气,反倒成为了边将欺上瞒下的工具,那这些奄人对皇帝还有什么用处?

内外勾结,素来便是大忌。

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充斥着赵顼的情绪。赵顼凶狠地盯着石越,冷冰冰地说道:“你说的可是实话?”

石越抬头回视皇帝,从容道:“臣岂敢欺君?!”

“好!好!”赵顼连连冷笑,忽然厉声喝道:“来人!”

“臣在。”在偏殿外等候的李向安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慌忙跑了进来。

“你去传旨……”

“陛下!”“陛下!”石越与王珪不约而同地打断了暴怒的皇帝。

赵顼望了二人一眼,不待二人开口,他已经明白过来——此事若真要追究,便一定是大狱!而且涉及的,全是军中的将领。

“你去传旨,叫王中正去北京养病!”

“啊?”李向安愣了一下神,但他毕竟当了十几年的差,不待皇帝发怒,忙道:“遵旨。”

“让童贯去河东,问问折克行,叫他将送给王中正的礼物开张清单,给朕带回来。”

“遵旨。”李向安这才意识到王中正出事了,慌忙叩头退了出去。

赵顼犹不解恨,恨声道:“贱奴焉敢如此!”

王珪又妒又忌地看了石越一眼,皇帝对石越的偏信,让他既感到羡慕,又十分忌惮。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早就告诉他,什么都比不上皇帝的信任。表面上的沉沉浮浮,都只是假象,臣子在皇帝心目中的印象,才是最根本的。在这一瞬间,他似乎完全明白了石越在熙宁朝数度沉浮,却始终打而不倒的真正原因——皇帝不管怎么样折腾着石越,甚至忌惮、提防他,但是心里却始终对他有一种信任。无论这看起来有多么的矛盾,但在这一瞬间,王珪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看来,应当让自己的儿子们多跑几趟石府才对……

但即使是石越自己,也没有料到这个结果。他本来已经准备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王中正去益州——他在陕西颇竖恩信,无论地方官还是军中将领,找些人出来弹劾王中正并不是难事。纵然扳不倒他,也能滞缓皇帝的命令。石越其实也料不到自己几句话,竟几乎扳倒一个炙手可热的大宦官。事情如此轻易,真真是出人意料。

“陛下,王中正的事不是急务,倒是益州观风使之人选,陛下不可不慎。”石越开始得陇望蜀,但他依然说得极为委婉,“臣以为益州之事,牵涉到朝局变动、一路生民、大宋数十年的国运,若是选错了人,后果不堪设想。”

这番话听在赵顼耳中,却颇觉刺耳。赵顼固然也疑心益州出现了问题,但是他依然也认为反对者夸大其辞。所谓“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但是石越所说牵涉到“朝局变动”,却是点醒了赵顼。

的确要防着有人借机否定熙宁归化,甚至再次激化朝中的党争。若这么看来,连范纯仁也未必是合适的人选。忽然,赵顼心中冒出一个念头:难道吕惠卿举荐范纯仁为刑部尚书,竟也是担心……但他马上将自己这个可笑的想法打消了,休说吕惠卿不可能知道范纯仁想做益州观风使,古往今来,也没有保荐自己的政敌当宰执大臣这种党争方法……吕惠卿还是识大体的,朝野中有些人,对吕惠卿的确存在着极深的偏见。

“子明心中可是有适当的人选?”赵顼忽然问道,此时他已冷静下来,望着石越的眼睛中,闪着深不可测的光芒。

石越似乎没有觉察皇帝话中的试探之意,“臣以为,陛下应当择一位值得信任的元老重臣前往益州,一则陛下能信得过他们不会为朋党所利用;一则若万一益州局势果真不堪,他亦能压得住益州四司长吏,巡边观风使立时便变成安抚使,可以当机立断,处置事务;最要紧的是,元老重臣之经验,亦足可倚重。”

“元老重臣?”石越的话让赵顼的心动了一下。

石越缓缓抬头,直视着赵顼,从容说道:“臣以为,陛下或可征召王安石赴蜀。”

“王安石?!”

赵顼腾地从御榻上站了起来。

同类推荐
  • 少爷太胡来

    少爷太胡来

    “我要继承家产。所以你要配合我。把婚结了,不准张扬。”按了手指印,签了一年契约婚姻书,她也算是嫁进豪门了吧?在公司,他是她上司的老板兼总裁,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忙着玩隐婚。人前要和他装不熟,擦肩过,没瓜葛,没交集。回了家,他照样做他仗势欺人的大少爷,她依旧还是被三座大山压垮的小女仆。哇哩咧,少爷呀少爷,陪你玩一年结婚游戏也就算了,可是这期间,如果她喜欢上别人了怎么办?公司里的执行总监大人虽然对她要求严格,凶哩巴巴,可是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哇!怎么办?那就离婚呗!呃,这婚能说离就离吗?她会不会也稍微胡来了一咪咪?
  • 儿女情长(李洱作品系列)

    儿女情长(李洱作品系列)

    本书是短篇小说集。本书收录了《儿女情长》、《上啊,上啊,上花轿》、《林妹妹》、《平安夜》、《斯蒂芬又来了》、《有影无踪》等十六篇李洱的短篇经典。小说集是知识分子众生相的一次集中展示。小说延续了李洱一贯的幽默,以荒诞文风展示日常生活蕴藏的奇迹。
  • 牧人次洋的夏天

    牧人次洋的夏天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划时代著作,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本书还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著作,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图书。
  • 传奇与惊悚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传奇与惊悚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在本卷传奇与惊悚的小说中,离奇现象或人物行为的不寻常将会强烈激发读者的惊奇、恐惧与战栗之情。在经历了所有被日常秩序埋没的非理性情绪之后,读者将感知理性思维所覆盖的一切混沌与漆黑,这些传奇与惊悚的情绪,在霹雳的刹那间将世界的真相、自由、本能、欲望与恐惧从另外一个角度向世人展示,人们于深渊的边缘处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世界与水边的自己。在中国当下“后严肃时期”的文学语境中,何为“否定性”、“自由”?传统在“被后现代”之后,“父权”是否遭遇了“亚文化”的冲击,他们之间是对峙、解体、还是妥协?游荡在“实在界”周围的恐惧是否真的令人战栗?
热门推荐
  • 王者之英雄联盟
  • 重生李元霸

    重生李元霸

    现代军人重生在隋唐时期,成为了李元霸,将会发生什么?英雄莫问出处,成雄才是王道!--------------------------书友群:136058299有兴趣地朋友可以加进来,交个朋友也可以!
  • 时光清浅许你情深

    时光清浅许你情深

    10岁那年,她成了孤儿,被收养。生命中莫名又多了两个哥哥,一个霸道腹黑,一个玩世不恭。面对这个突然闯入他们生活的不速之客,从起初的厌恶逐渐变成宠溺。直到她心仪的他出现,一切都变了……她该如何面对?她该何去何从?
  • 重生:嫡女逆天

    重生:嫡女逆天

    一世心碎而终,重生开启不一样的人生。前世缺憾,今世满足。
  • 修仙女配升级传

    修仙女配升级传

    为什么打抱不平还穿越???穿越就穿越吧,怎么不是女主,还不是女配1号???与子柒而言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 星盘之旅

    星盘之旅

    无神无魔也无仙,星盘隐匿天地间。十万年之前,为何天地间的至强者会消失?十万年之前,为何有一段历史被扭曲掩盖?十万年之前,为何百族林立的状况会改变?看暗流汹涌,人族式微,苟延残喘的时代,主角萧辰为了真正的逆天改命,为了夺取到人族最后的一线生机,如何展开他跌宕起伏,危机与热血共存的星盘之旅!“这个世界有了我,便有了光,有了希望,一切阻碍在我身前的敌人,我只送你们八个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什么?你不信?问我为啥这么嚣张?这么自信?”“既然你这么问了,那我就偷偷地告诉你,因为哥,是主角!”本书QQ群:71171488,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入讨论,聊天打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人不在

    圣人不在

    五十年前,五岳登封一役,异人界异人损失殆尽,陷入了长发五十年之久的混乱,五十年后,五岳登封重启……
  • 霸总宠妻日常

    霸总宠妻日常

    余画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失忆了。然而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她多了一个儿子,还多了一个老公!更重要的是,一大一小,都是泰迪属性!撒娇版:“妈妈,要抱抱。”宋宝贝推开了男人,站在余画的面前。而下一瞬间宋宝贝就已经被丢开,男人轻佻薄唇,“过来抱抱。”护妻版:余画逛商场,看见一套喜欢的衣服,准备试一试,却被曾经同学嘲笑。宋先生立马将整个商场买下来,挂在了余画的名下。宋先生的土味情话,“对我而言,全世界,你是最重要的人。”(这是一个男主弥补过错,同时救赎女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