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4100000026

第26章 书生名利浃肌骨(2)

石越亦道:“提督使一是要不争功,谨慎守本份。若是好大喜功之辈,越会打仗,祸害越大。西南夷不足为惧,可惧者,是官逼民反,将益州搞得处处烽火。此外,所谓‘慈不领兵’,提督使亦不可有妇人之仁,否则后方弹压不住,亦是大祸。要找这么个人,高公便是现成的人选。”

“官家……”

“哎——”赵顼摆摆手,打断了高遵惠,道:“益州那里,朕也要一个信得及的人去。高遵裕已经去了泸州,他能带兵,擅长和蕃夷打交道,朕不是不念旧情的人,这是给他一个机会。但是你却不同,戚里之中,朕以为你最谨慎,不结交宗室,和两府大臣、朝中贵幸交游,都懂得分寸,这便极难得。这次的事,你是忠心为国,纵是有罪,朕也不怪你……”

高遵惠望着皇帝,心里百感交集。他是万万想不到自己还能有机会提督益州。高遵裕去泸州之事,他早已知道——高遵裕曾经来见过他,想当年,高遵裕亦曾节制一方,贵为一镇诸侯,谁能想到,有朝一日,皇帝令他去泸州那种瘴疬之地,他竟会高兴得似中了状元一般。可见那被贬斥编管的日子,的确不那么好过。而皇帝能给自己这样的机会,他只要想想高遵裕,便绝没有任何拒绝的道理。然而,他又怎会不知道益州路是个是非之地?

皇帝既想要个信得过的,敢说真话敢做事,又没有陷入朝野党争中的人去那里当自己的耳目,必要时还能稳住形势;可是他又不想派去的人过于刚直,不顾后果,在朝野中掀起连皇帝都控制不了的惊涛骇浪来。但又要人刚直敢言,不避权贵;又要人能委曲求全,肯听从皇帝的控制,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勉强算来,他高遵惠竟的确是个天造地设的好人选。但高遵惠心里却知道这样的差使不好办,他不知道会树立多少或明或暗的敌人,而自己行事稍有不慎,“外戚祸国”这个罪名,轻轻松松就栽到头上了……别看皇帝现在说得信任有加,石越热情举荐,所谓“三人成虎”,积毁销金,他远在万里之外,谁知道那些政敌怎样在汴京诋毁他?只要皇帝稍有动摇,石越到时候也未必便肯替自己说好话。

若有选择,高遵惠宁愿在汴京过自己的富贵日子。但是,他看起来没有选择。

他方谢了恩,却见李向安匆匆走来,在院门口叩道:“官家,通进银台司有要紧的奏折……”

“什么奏折?”赵顼皱起眉来。

李向安忙捧着奏折递了过来,赵顼打开看了一眼,便呆住了。半晌,方听赵顼苦笑数声,对石越道:“吕吉甫告病了。”

在这极敏感的时候,吕惠卿忽然患上“足疾”,闭门谢客,不再上朝,赵顼明知道这是吕惠卿在表示不满,亦无可奈何,只得一面遣太医视疾,一面累诏慰问,要吕惠卿带病复朝。而吕惠卿自然是一再拒绝。为了避免被人“误解”自己反对王安石的任命,吕惠卿还特意释放出信号,对起用王安石为观风使表示赞同。这样,他的矜持就变得合情合理——他只是不满皇帝的重大人事命令没有尊重他这个宰相的意见。

同时,一些新党官员亦附和着上书批评皇帝任免寺卿这等要职,却不事先和政事堂商量,有人甚至批评吕惠卿不该草率的副署诏书;还有一些新党官员,则颂扬吕惠卿为相以来的种种功绩,力劝皇帝应当尽量慰勉吕惠卿,让他尽早复出。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亦顾忌到朝廷不能长期缺少宰相而空转,赵顼终于又颁布了一道诏书,赞扬了吕惠卿这十余年来的政绩,重申君臣相知之义,并“责令”吕惠卿带病视事。赵顼又主动做出妥协,在得到吕惠卿同意后,任命了以“财计”而著称的新党重臣薛向为太府寺卿。

在执政的成绩得到皇帝诏书的肯定之后,吕惠卿终于在告病七天之后,半推半就地复出视事了。通过这些手段,吕惠卿重新巩固了自己摇摇欲坠的权力,再一次确立了自己在政事堂的领导地位。

石府。

“我早知吕吉甫没这么容易被打倒,但却料不到他将时机、分寸掌握这么好。”石越对着潘照临感叹道。

“同样是告病,有高下之别。王介甫之告病,几同于威胁;吕吉甫告病,却让人觉得他真是受尽了委屈。”潘照临笑道,“时间也恰到好处,若是拖得太长了,难免使人生厌;若是太短,却不免让人觉得他太心急恋栈。不过,福建子不过是扳回一局,大厦将倾,权谋智算有时也无能为力。”

“但智缘能否说服王安石复出,尚未可知……皇上先布了高遵裕这颗棋子,高遵惠这着棋能不能下出去,还要看康时这案子如何结案……”

“公子担心福建子从中做梗么?”潘照临眯着眼睛望着石越,“吕吉甫若是意气用事,要与公子死斗到底,倒的确可能在这案子上大做文章。但吕吉甫不是司马光,他并非不知道皇上的心意,违逆圣意的事,偶尔做做无妨,但我量他亦不敢常做。我若是他,定要做个顺水人情,卖公子一个人情,与公子做桩交易……”

“交易?”石越哑然失笑,道:“他能相信我会收手?”

“两军交战,亦要交换俘虏,何况如今是三方交战?”潘照临淡淡道,“他现在知道公子亦能左右朝局了,不来找公子,难道他还能指望文彦博、司马光妥协么?让我们与文、马死心塌地一起对付他,还是争取缓和与公子的关系,此事不难抉择。他觉得自己还有筹码,便是为了离间公子与文、马,他也一定会试试的。”

石越沉吟不语,却听潘照临又说道:“公子想想,若易地而处,公子要如何来应付这局面?”潘照临嘴角微翘了翘,接着说道:“设法阻挠王安石复出?在益州重新布局,扰乱视线,万不得已时让益州路大小官员来背黑锅?争夺御史台,防止敌人利用御史台来对付自己?这些我以为吕吉甫都会去做,但这些办法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被动防御,甚至无法控制。以御史台来说,如今台中亲附吕惠卿者如舒亶辈虽然也有不少,但这些人都不及安惇,资历也差着一层。当年吕惠卿利用完安惇,又将他排挤出朝中,但这时候,多半还是要引他为援——范纯仁到现在还不肯做刑部尚书呢!可安惇是一中山狼,谁又知道他会不会落井下石?所以,吕吉甫一定会设法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

“不错,惟有主动出击,吕吉甫才能反败为胜——快点找个好经略使,只要连打几个胜仗,便可稳住皇上的心;若能将西南夷快点镇压下去,就是釜底抽薪了。到时候,他吕吉甫多大的过错也能遮掩过去。”

石越笑道:“即便如此,经略使到底也是枢府的事,他又知道谁能打仗,谁不能打仗?”

“所以他才有求于公子。”潘照临笑道,“他要急见事功,不依赖西军却依赖谁?朝中大臣,谁对西军最有影响力?谁最有‘知将’之名?”

石越顿时默然。潘照临又道:“以吕吉甫之聪明,不难想到,就算公子想置他于死地,但单以此事而言,他与公子却是利害相同的。既然有利害相同之处,那便有可能妥协、交易。所以,公子不必担心康时。只是田烈武与李浑,虽然皇上有意赦免,但结果如何,还是难以预料……经略使的人选,皇上一直拿不定主意,我看吕惠卿这几日间,一定会来找公子。他比谁都盼着益州能打一个胜仗。不过,对公子来说,自然是拖到王介甫复出最好……”

“若真拖到那时节,益州路还不知可不可收拾!”石越摇了摇头,自嘲道:“用益州一路做赌注,我没这种胆量。”

潘照临摇头道:“此乃妇人之仁。”

“便算是我有妇人之仁罢。用益州一路动荡换吕惠卿下台,我倒宁可他继续呆在政事堂。”石越沉声道:“我要赶吕惠卿下台,是因为我知道益州局势他已经收拾不了。他在政事堂,只能让大宋在益州越陷越深……本末不可以倒置,不能为了扳倒吕惠卿,便不择手段。”

潘照临叹了口气,正要再劝,却见侍剑匆匆走过来,禀道:“吕相公求见。”

宋朝最贵宰相,吕惠卿亲临,石越自然要降阶相迎。二人揖逊谦让着进了客厅,叙了宾主之位。待设了茶,石越便即谢罪道:“相公贵恙,若有赐教,遣一介之吏,叫我过相府受教便是,反倒劳驾屈尊,实是罪过。”

吕惠卿端起茶碗,轻轻啜了一口,方笑道:“我不过顺路而已。路过学士巷,因有几桩事萦绕于心,我素知子明智略过人,老成谋国,故此打扰,还要请子明不吝赐教。”

“岂敢。”

“子明何必过谦,朝野谁不知子明乃国之柱石?”吕惠卿一顶一顶的高帽盖过来,石越口里谦谢,心里却已在佩服潘照临的先见之明。二人又相互吹抬谦逊几句,却见吕惠卿忽然敛容,忧形于色,叹道:“居上位者,自古以来最怕的便是地方官员欺上瞒下。不瞒子明,这些日子我几乎夜不能寐,朝廷财政依旧捉襟见肘,而益州路……哎!”吕惠卿长叹了口气,道:“我此时亦颇疑为地方官吏所误!”

石越没料到吕惠卿开口提及正事,态度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隐隐竟将责任推到益州路官员身上,饶是他早猜到吕惠卿来意,亦不觉愕然。却听吕惠卿又道:“益州形势虽不明朗,但我依然以为熙宁归化并无不妥。只是朝廷过于轻敌,地方官讳过欺瞒。如今介甫既已为观风使,当日在文公府上所议之事,便是办了一半。当务之急,却是要速择良将为经略使,征调精兵赴蜀,早日平定西南夷之乱。然经略使之人选,一个个皆不合圣意。枢府总天下军事,一个经略使都久悬不决,实是让人……”吕惠卿说到这里,摇了摇头,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又道:“不仅是经略使,渭南兵变一案,亦总是拖着不断——文公三朝名臣,如今实是精力大不如前了。”

石越听他抱怨着枢府的效率,因笑道:“选将帅关系甚大,谨慎一点,亦是应当的。”

“只怕有人为私意而害国事。”吕惠卿发牢骚似的讥讽了一句,话锋一转,又道:“国朝之制,两府对掌文武大柄。但兵者,国之大事也,政事堂若全然置身事外,亦是一弊。故官制改革颇救其弊。一般的军队调动,政事堂固然不当多管,但若是关系重大的战争,无论选将用兵,政事堂都理当要管的。今西南用兵,每日空耗国帑,久而无功;枢府调兵选将,又屡战屡败。能否平定西南夷之乱,不仅关系到益州一路之安宁,亦关系到熙宁归化之成败,乃至关系到大宋一二十年之气运。我等为大臣者,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可因为那是枢府的事,便置之不问?士大夫当以天下为己任,若是枢府迟迟定不了让皇上满意的人选,我辈亦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朝廷诸公之中,以子明最为知兵,故此我特意前来,想听听子明的意见。”

“相公见询,敢不尽言。”石越欠了欠身,回道:“然熙宁归化,在下以为略嫌操之过急。西南夷之叛,若止以武力镇压,虽孙、吴再生,亦无能为。相公果然想要平熄战火,在下以为还是要剿抚并用。”吕惠卿虽说得冠冕堂皇,但石越的立场却也很分明,这话分明是要吕惠卿承认熙宁归化失败。

吕惠卿当然不可能答应,但他此来,却不是与石越争辩政见的,因此只是不置可否地一笑,道:“既便是剿抚并用,总要先能剿方可抚。不能战者不可言和。子明以为,应当如何剿?派谁去剿呢?”

石越也知二人基本立场相差太远,逞口舌之利无益,他听吕惠卿话中有妥协之意,便也不愿咄咄逼人,只是顾左右而言它:“依在下之见,经略使若不能速定,益州提督使却应当早点定了。”

吕惠卿微微一笑,他曾听到过风声,皇帝有意用高遵惠为益州提督使,传闻便是石越所荐。这时石越提起此事,其意甚明——要起用高遵惠,渭南兵变的案子就要先结案,怎样处置唐康、田烈武等人就要有个定论。吕惠卿苦于在军中没有根基,他深知如今禁军中势力最大的是西军,而石越在西军中威信极高,在朝廷中又素有知兵之名。在推荐经略使时,若能得他一言,份量便大不相同。但他也知道,既然是有求于人,那当然不能空手而来。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不瞒子明,益州提督使的人选,我亦是想了几日了。”吕惠卿笑道:“高遵惠虽是戚里,但为人谨慎知兵,亦能有担当,正可提督益州,不知子明以为如何?”

石越却故意叹道:“可惜他这次只怕亦脱不了干系。”

“法理不外乎人情。”吕惠卿正容道:“此案拖到今日,不当再拖,须得早点给天下军民一个交待,若无罪则罢,便是有罪,政事堂也理当保全这几个人,请皇上特赦。某忝为宰相,绝不会做让忠臣义士寒心之事。”

“若能如此,亦是国家之幸,高遵惠若得脱罪,倒确是上佳之选。有他坐镇,禁军可无后顾之忧。”石越随声附和,却绝口不提唐康。

吕惠卿点点头,又恳切地说道:“我与子明,政见常有不同,这亦不必讳言。但吾辈虽意见分歧,用心却都是为了国事,这点是相同的。我素知子明与他人不同,凡事都是以国家为先的。不比朝廷中有一等人,自居‘君子’,却为了意气之争,或为明哲保身,而坐视国帑空耗,局势败坏,此辈夜半扪心自问,宁不有愧?真不知似这般人,能称‘君子’否?某虽不材,但每念及不能辅佐圣天子致太平盛世,常坐立不安,夜不能寐。不管益州路现在究竟如何,速择良将,打上几个胜仗,对国家皆有百利而无一害。吾辈既为朝廷公卿,受皇上重恩,当此主忧臣辱之时,应当先放下争议,不计个人荣辱,以国事为先……”

他言语切切,令人动容。石越虽然知道吕惠卿在位,熙宁归化便无法纠正,以他生事邀功的天性,国家亦无法休养生息。于公于私,他都一定要将吕惠卿赶出政事堂。但吕惠卿既然开出了赦免唐康的价码,他亦不能不有所回报。唐康的案子,若吕惠卿真要从中作梗,结果如何也难以预料。他一向视唐康如亲弟,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而田烈武、李浑,更有性命之忧——李浑倒也罢了,石越与他素不相识,最多也就只是感到惋惜;但田烈武,石越却不能眼睁睁见死不救……而且,从公义来说,益州局势究竟到了什么地步,他也无法准确知道,毕竟从益州到汴京,有十几天的时间差,各种信息又真假搀杂,令人无法准确判断。若再这么拖下去,风险也是极大的——万一突然矛盾爆发,到时候就真的悔之无及。尽快取得对西南夷的军事胜利,从短期来看的确可以稳定益州局势。当然,石越也有私心,他未偿不想借机来左右益州经略使的任命。

但是,这种妥协,也可能给吕惠卿喘息之机,甚至让宋朝在改土归流上越陷越深……权衡种种利弊得失,石越一时间竟然也无法决断。

沉吟许久,石越方下定决心,说道:“相公忧国之心,令人感佩。益州经略使,在下亦以为应当早定。兵机贵速,久拖不决,非用兵之利。然官兵屡战屡败,当此之时,皇上、枢府于选将调兵,加倍谨慎,亦是为了万全。”他顿了顿,又问道:“相公可知道枢府都推荐过哪些大臣?”

“皆是重臣宿将。”吕惠卿知石越已经答应,心中大喜,忙道:“益州之兵,五花八门,不用重臣宿将,怕节制不住。刚刚才有渭南兵变之事……只不知为何,竟无一人合圣意者。”

石越笑道:“益州的确既有河朔兵,又有西军,又有东南禁军、厢军、土兵,但对善用兵者,没什么节制不了的。韩信能驱市人作战,章邯以刑徒大败项梁,此二人,谁曾管他的兵来自何处?枢府因官军一败再败,又碰上渭南兵变,满心想的都是谨慎。但如今要想在西南打胜仗,便只能依赖西军,舍此别无他途。什么河朔军、东南禁军、厢军、土兵,窃以为都不必管他。从西军抽调精锐,从西军择选良将,便是这两条章程。”

“子明之言,正合吾意。”

同类推荐
  • 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

    嘉靖末,外有倭患猖獗,内有国库亏空,唯有拓展海外贸易才能化解困局,于是,朝廷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以促成与西洋的50万匹丝绸贸易。为了打通海上贸易通道,胡宗宪、戚继光东南剿倭,浴血奋战;为了趁机兼并土地,宦官、?党毁堤淹田,涂炭生灵;为了扳倒严嵩,裕王起用海瑞查案……小说以“倒严”为主要线索,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画卷——朝廷、官府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官场、商场波谲云诡的尔虞我诈,官兵、百姓风起云涌的抗倭之战,小说既是明代政治的原型,又是当代官场的启示。
  • 黄河作证

    黄河作证

    农民杨发才因土地承包合同与村委会发生纠纷,被村霸赵玉虎和公安局长之子非法拘禁,毒打致死。他的女儿杨风霞为了替父申冤,百折不挠,逐级上告,把官司一直打到中南海。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笔批示,省委书记拍案而起,二十多个大小贪官和腐败分子在这场政治地震中纷纷落马。
  • 十日谈 (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典藏)

    十日谈 (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典藏)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叙述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10名青年男女在一所别墅避难,他们终日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其中许多故事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中世纪传说。卜伽丘在《十日谈》中歌颂现世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和美好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对封建贵族的堕落和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作了有力的讽刺。作品采用了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串联起来,使全书浑然一体,作品语言精练幽默,写人状物,微妙尽致。
  •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哈德莱堡以“整个地区最诚实清白的小镇”而享誉四方。一天一个陌生人在爱德华.理查兹家丢下价值4万美元的黄金,以答谢给他出主意使他致富的恩人。后来全城竟冒出许多人自称就是那个“恩人”,而且他们都是城里的知名人士,结果一个个成了被嘲弄的对象。
  • 盲爱

    盲爱

    我们在别人眼里是一对看上去很奇怪的夫妻,因为我们都看不到光明,可是我们却彼此搀扶,相互照顾。我在心里默默发誓,此生,我将与她不离不弃。上天是公平的,虽然他带走了我的眼睛,却又一次赐给了我光明!
热门推荐
  • 美人割据

    美人割据

    冥族族主七川寒姜一介女流生于乱世,面对满门灭族,无依无靠,毅然决定以柔弱之躯祭身于往生涯之下,欲开启一扇重生之门。前路漫漫,她孤身一人,以全部记忆换取一派清冷淡漠之姿与一身绝世无双之力。重生一回,是任由乱世相杀所蹂躏,还是握紧命运之线,眸光一转牵动全局。他为她放下身段,却放不下责任与利益。他为她全心守护,却逆不了九天佛座。他为她舍身殒命,却生来命运不由自己。唯有他死生不离,抛却所有,杀尽天下,为她癫狂。当众人恨他,骂他,畏他,怨他,一向置身事外冷静寡情的女子忽得倾城一笑,道:“辰齐,不必这般压抑自己,我又不会不要你”风烟弥漫,情谊似烟,究竟谁才能与她并肩,阅尽天下河山,相约一世不散。
  • 太古神灵

    太古神灵

    一个被不幸缠身,被逼的走投无路的少年,选择了跳崖来结束自己不幸的一世,却穿越到了另一片神奇的世界的一名同名同姓的“废物”身上。同样的不幸,让两世为人的他心生不甘,天道无情,他不愿再默默承受上天给自己的不公,他要反抗,他要抗争。上一世他无力反抗,这一世他却有了反抗的火种……神灵。玄州大陆之上,每个人生来都有一个本命神灵,或强大,或弱小,强者得势,弱者淘汰。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看少年如何斩杀诸敌,一路凯歌,与天争,与地斗,破除上天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幸……
  • 顾客心理诱导术

    顾客心理诱导术

    销售不仅要靠一张利嘴,一双锐眼,还要“有心”。怎样才能摸清顾客心理?怎样才能让顾客被你“牵着鼻子走”?怎样才能让顾客愿意购买你的产品?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从“心”开始,以“诱导”为方,没有什么销售是不可能的,下一个优秀的销售员就是你!每一个销售精英至少都是半个心理学家,要打好销售这场心理战,不仅要认识顾客、知道顾客在想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顾客,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想。用“心”销售,谁都能成为销售专家!
  • 魔武恩仇记

    魔武恩仇记

    天武大陆,武者无数。一纸遗书,苦寻之路。幽林迷失,古墓受困......少年洛天能否突破重重难关,执戟斩棘?沙场征战归无期;红颜相守发鬂白!
  • 笑笑生桃花源奇遇记

    笑笑生桃花源奇遇记

    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胡同电视台人生栏目组编辑笑笑生,因缘际会飞入桃花源仙境,发生了一系列奇遇。本着娱乐大众,笑笑人生的态度,在天上地下,人间仙境之间不断穿梭。本人曾经以沐石河的笔名写过笑笑生与桃花源的故事,如今完全不同,是个新的故事。
  • 善良的食人邪仙

    善良的食人邪仙

    食人!尸者天命,却降临在善良纯实之人身上。天音之下,恶界之上,若一丝仁慈,徒增哀伤;且罢!经思量,甚仙道!人间尽荒凉?甚规则!腥血过喉便是希望。千年夙,万载沧桑,待有缘人证神光;欲解世间苦,腥风血雨,本当重“铸”仙芒!善良:“乱食之?非吾所能!既有天命,将人分善恶,以邪攻邪,以恶治恶,定将那乾坤妖邪罪恶之徒吃它个干干净净!”(本作男主与女主年龄差距巨大,慎入)
  • 黎明总在黑暗后之晨曦

    黎明总在黑暗后之晨曦

    不说了我想静一会儿,我都不忍心写下去了,话说咱们的猪脚大人能不能让我至少把这文章的头开好,亲,我简直服了你!你说你好歹是个20好几的人了吧!天天蹲家里上网是什么鬼,你说你天天家里蹲就算了看看这电脑桌上有啥?空水瓶,零食袋,空饭盒,烟头,内裤,等等这是什么。我靠!!!纸巾!?!你丫干嘛了?你不会刚撸过?咳咳!泥垢了!!!
  •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朝承接隋朝,历经将近三百年,无论文治武功,还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顶峰,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也曾有“安史之乱”“泾原兵变”等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单从文学而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顶峰,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亮丽的风景线。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奇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都奉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 火种基地

    火种基地

    这是一个现代军火商的故事因为随手买下的一个赝品古杯,项青莫名其妙地被一个神秘组织抓至私狱,酷刑之下,失去一切生命体征,被扔入海中。老套情节重现,因祸得福,被号称拥有一切可能的“火种”号军用科技型基地救活,并成为其指挥官。从此,火种组织悄然成立,贩卖军火,科技公司,聚集资本,暗中发展,游走于各国之间,不时给老美找一些麻烦,给这本就精彩万分的世界再添一味大料。“我们组织的纲领是,在总座的领导下,立足于人类最前沿,集中人类所有前沿科技,引领人类正式步入星际大航海时代,为已经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开拓全新的生存空间。”这里有女主,但绝没有种马后宫,先行说明,喜好此道者勿入,无涯也会尽量避免傻×式的情节。
  • 萌宠宝宝无良爹:老婆太妖孽

    萌宠宝宝无良爹:老婆太妖孽

    失忆女vs腹黑男?萌宠宝宝vs冷血妈咪?谁输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