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4100000036

第36章 东风未肯入东门(7)

殿中之人再也没有人想到淑寿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担当,都不觉一怔。高太后与赵顼心中几乎同时转过一个念头:“可惜她是个女儿。”杨士芳与庞天寿刚走到殿门口,听到这话,身子都不由一颤,几乎不能自已。但二人却也知道这种求情是绝不可能有用的,并没有停下脚步。

果然,“你放心,少不了要罚你。”高太后的声音依然严厉,怒气却平抑了许多,“各人有各人的职责。你们是皇子、公主,一举一动,关系的都不只是你们自己。尤其是六哥,现在你犯了错,身边服侍你的人,都要跟着受处罚。将来你若是不顾后果,犯下大错,便是整个大宋要跟着你受罚!”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第一即曰修身,修身则道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六哥为天下士民之望,七哥与主主亦都是皇家宗室,一举一动,宜为军民之表率。是年纪虽小,汉昭烈所谓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正应当从小便学着守礼仪,知规矩才对。”赵颢一旁语重深长地附和道,“娘娘的教诲,不惟六哥,便是七哥和主主,亦当牢记在心里。这才是大宋万民之福。”

高太后瞥了自己这个爱子一眼,没有说话。向皇后一向是个规规矩矩的懦弱性子,虽听出赵颢这冠冕堂皇的话后面,总有那么点不对劲,却也不知道该如何驳斥。朱妃在高太后面前,更是一句话都不敢有的,儿子闯了这么大祸,她也只知道跪着哭泣赔罪而已。惟有王贤妃却是听得极刺耳,壮着胆子,低声道:“孔子曰: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圣人犹自如此,何况几个孩子?所谓知过而改,善莫大焉。六哥、七哥、主主,虽犯了过失,但若能就此知辱,谁说不是好事呢?还请娘娘重加责罚,让他们知道教训,这亦是为了他们好。”

她话中之意,也是附和着高太后的话,却又隐隐地和赵颢的说法针锋相对。

“王氏说得对。”高太后冷冷地应道,却听不出她是什么心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过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不管是普通宗室,还是亲王太子,都不能例外。不能让天下万民讥我皇家没有家教。俗语云‘棍棒底下出孝子’,六哥、七哥、温国既做出错事来——”她顿了顿,沉声道:“陈衍,领他们三个一道去宗庙,跪足三个时辰。”

高太后此话一出,连赵顼都变了颜色。跪上三个时辰,文弱一点的大臣只怕都受不了,何况三个自小娇生惯养,过惯锦衣玉食生活的小孩子?尤其赵佣身体又弱,这么着一跪……朱妃一听这处罚,身子一晃,几乎便要晕倒,勉强支撑着,泣不成声地乞求道:“娘娘开恩,娘娘开恩……”

向皇后亦求情道:“娘娘,六哥、七哥、主主都是娇生惯养的……”

王贤妃却知道说什么也用,虽心如刀绞,却只是默默地不说话。

赵顼几次也想开口求情,但知道淑寿是个鬼精灵,若知道他有半点不忍之意,将来真是无法管教,嘴唇动了几动,终于还是忍住,只用目光向赵颢与赵頵示意。赵頵立时跪了下来,求情道:“娘娘,六哥、七哥、主主虽然有错,还望娘娘从轻些发落,若有个好歹,娘娘难道不心疼孙儿孙女么?”

赵颢却抿着双唇,只做没有看见,竟是一句求情的话也不说。

便在这当儿,却听殿外有人高声道:“好汉做事好汉当。六哥、七哥、主主,做错了事不许混赖,都和我一道去跪……”随着这话声,便见柔嘉大步走进殿中,跪在高太后面前,道:“云鸾之罪,任凭太后责罚,绝不敢辞。是我看丢了六哥、七哥和温国,我理当陪他们一道罚跪的。不过云鸾也有一事,想求太后应允!”

这么胆大包大的话,也只有柔嘉敢说。她也不待高太后答应,便又说道:“我听说,真宗曾说,太宗皇帝最好的诫谕,都是关于读书的。虽说祖宗定制,宗室要十岁才上学,但六哥、七哥闯出这祸事来,亦是因为没有个好师傅好好教导之故。便请太后恩准,给六哥、七哥选个好师傅,出阁念书罢。”

柔嘉的性子,高太后也是知道的。本来淑寿这般胆大妄为,她心里还颇有怨到柔嘉身上,却不料她居然还有这种见识,又想到几个孩子失踪时,柔嘉虽然还是莽撞的性子,却竟也知道去找石得一,种种事情联系起来,倒让人不由得要刮目相看。当下竟点头应允道:“便依了你。”

听到这话,向皇后、朱妃、王妃,都不由得不又惊又喜,心里暗暗感激柔嘉。赵颢却是脸色微变,口里却笑道:“不料竟是十九娘有见识。”

“谢太后。”柔嘉对高太后叩了个头,便拉着赵佣、赵俟的手,叫起淑寿,随陈衍一道出保慈宫而去。

高太后望着四人的背影,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挥了挥手,道:“你们都退下罢。”众人连忙告退。高太后望见赵顼脸色苍白,起身时似乎晃了一下,心中一转念,又道:“官家留下陪我说会话罢。”

赵顼这一日之间,先是憋闷了半日,念着萧佑丹的话,又喝了不少闷酒。待听到几个孩子失踪,又惊又急又气,心情大起大落,莫甚于此。他身子本来就是病一段好一段的,担心着国事,常常整夜不眠,精神也不是太好。听到高太后的处置,心里又是心疼不忍,又是觉得孩子不管不行。这时候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却不便当众表露出来,听到高太后召唤,勉强又支撑着,问道:“母后有何吩咐?”

高太后见向皇后以下都已经退出殿中,悠悠叹了口气,道:“官家道我这么狠心么?我哪能不心疼孙儿孙女的?”

赵顼勉强笑道:“母后……”

才说了两个字,便被高太后打断,“官家不用说什么,六哥是不能不教的,他是储君,自小要有人管了,对礼法规矩有了敬畏忌惮之心,将来才不至于为所欲为。否则他将来做了皇帝,谁能管得他住?今日犯了错,到宗庙跪三个时辰,那是轻的。将来犯了错,奈宗庙、天下何?”她顿了顿,又道:“向氏、朱氏,都是妇人见识,只知道疼儿子女儿。我若应了她们求情,哪怕是减轻一点,这几个孩子便知道有所依靠,将来定然还要无法无天,日积月累,只怕再也没有人管得住。所以我只能做个恶人,罚狠一点,让他们晓得厉害——我暗地里早已吩咐了陈衍,看他们不行了,便宣诏赦了他们。况且,有十九娘在那里,其实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吃亏……”

高太后兀自娓娓向儿子诉说着心曲,不料赵顼一面听着,突然感觉到一阵眩晕,只觉得天旋地转,他试着想站起来,却感觉腿脚不听使唤,竟一跤跌倒在地。

“请陛下安心静养……”睿思殿内,吕惠卿与文彦博伏在皇帝御榻之前,委婉劝慰着皇帝。谁也不曾想到,赵顼会在保慈宫暴得风疾。风疾是一种常见的“皇帝病”,即便不能称为“不治之症”,能否治愈,在当时也有极大的偶然性。许多人染上风疾后,很快便会病逝,但同样也有能够活上一二十年的病例。不幸中的万幸是,赵顼的病情看起来不算很严重,暂时没有出现意识不清、视觉困难、不能说话这样的症状,但他的右手与右脚有点痉挛,说话有时候会发音含混,有点轻微的迟顿、口吃,偶尔更会有剧烈的头痛、头晕,令人胆颤心惊。医官们开了方子,吩咐皇帝一定要安心静养,绝不能大喜大悲。但赵顼却不能“静养”,他移至睿思殿后,趁着宫门还未关闭,便派人急召吕惠卿与文彦博入宫。

“朕、朕只怕没这么容易好了……”赵顼说话的语速比平时慢了很多,嘴角微微有点抽搐,风疾给他造成的打击,在精神上的更甚于肉体上的。“太傅与丞相……是朕的左膀右臂,朕希望你二人能和衷共济……”他停了一会,用目光制止了吕惠卿与文彦博插话,过了一会,忽然道:“今日萧佑丹说的话,朕一直耿耿,一直耿耿!”

“陛下不必挂怀。”吕惠卿连忙宽解道,“物价腾贵,无非是因交钞发行过多。但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若陛下能用臣之策,臣敢立军令状,一年之内,可平西南夷之乱,止益州之兵。两年之内,必令国家财计回复正常。”

吕惠卿说出如此孤注一掷的话来,连文彦博都大吃一惊。但吕惠卿却是心知肚明——果真一年之内还不能平定西南夷之乱,他有通天的本领,只怕也捂不住这锅到处冒泡的沸水。与其这么着让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到处制肘着自己,慢慢被耗死,倒不如孤注一掷,若皇帝不肯用他之策,到时候他也有话说—此时他还不知道王安石已经婉拒复出的消息。

“丞相有何良策?”赵顼也觉得意外。

“西南之兵不止,朝廷财计便不得不靠增发交钞维持。益州之乱,正源于用人不当。将帅无能,不止累死三军,还拖累了朝廷。陛下试想,西南夷所居,不过弹丸之地,以王师百战之余,岂有屡战屡败之理?臣的主张,还是请陛下用王厚、慕容谦为将。若其不效,臣愿与之同罪!”吕惠卿一次一次地加码,增大赌注。

“军国大事,岂可儿戏!”文彦博这时再也无法坐视,嘶声道:“吕相公将一路之安危,系于区区二将身上,若果真有何万一,便诛吕氏全族,又于事何补?臣以为要平定西南夷之乱,还须三管齐下。一面朝廷要发兵征剿镇压,一面要暂停熙宁归化,招抚分化西南夷,除此以外,还要善择益州路牧守,以防祸起萧墙。益州之乱,非徒用兵可定者。请陛下三思!”

赵顼望着文彦博,嘴角抽动,不高兴的问道:“朝廷不是已经用王介甫做观风使了么?太傅以为王厚、慕容谦不可当大任么?”

“枢密会议以为林广是宿将,可当大任。”文彦博却依然很固执。

“石越、李宪都、都以为王厚、慕容谦可当重任……连郭逵亦觉二人为……可用之材,奈何惟……太傅难之?”赵顼话中,隐约便有质问之意了。

文彦博勃然变色,嘶声道:“陛下用臣为枢密使,奈何又不肯信臣之言?”

他这般坚执,已是几近跋扈,赵顼早忘记了医官的叮嘱,一阵怒火上涌,只觉头晕目眩,他强自支撑着,过了好一会,才渐渐平静下来,忍住怒气,道:“朕非不信太傅……然此事……久拖不决,非、非国家之利。”

“便请陛下除林广益州经略使,此事一言可决。”文彦博亢声道。

赵顼却沉默了一下,问道:“太傅,若用林广,多久可平西南夷之乱?”

“陛下既开西南之衅,奈何这时反而急功近利?军机万变,谁又能预测期限?然若以林广为将,必不至于败军辱国。”文彦博顿了一下,又道:“王厚、慕容谦非无能之辈,然臣所忧者,正是上位者急见事功,二人到底年轻,急欲取悦陛下,到时不仅坏了国家大事,还将自己也毁了。”

但文彦博的话,却不是赵顼想听到的。皇帝的目光转向吕惠卿,吕惠卿不待皇帝发问,便道:“陛下纵以为臣不知兵,然石越、李宪、郭逵辈,岂得谓其皆不知兵么?”

赵顼移开目光,缓缓闭上眼睛,似乎是在小憩,似乎又是在沉思。过了好一会,才睁开双眼,道:“朕意已决……便召王厚、慕容谦为将。让他们先……先到京师来,朕要亲自见见他们。”

“陛下圣明!”吕惠卿连忙顿首颂道。

文彦博却默然不语。他这时才想起皇帝还是个中风的病人,惹一味惹恼皇帝,非忠君之举。而且皇帝明明已经疑心他以党争坏国事,他再说什么,也没什么用处了。

“唐康、田烈武……也要一气结了。”赵顼仿佛想在这一刻,处理掉所有悬而未决的事情,“太傅与丞相怎么看?”

“臣理当避嫌。”文彦博几乎是别扭地回道。

吕惠卿心情却极是畅愉,回道:“此事臣已累章论之,其实便是清议舆论,到底还是同情者居多。臣以为,这桩案子,不宜再争论下去,朝廷如今正在用人之际。马默虽然判决了,然论法亦有恩自上出,陛下有特赦之权。此事凭陛下圣裁便可!”

赵顼心里想要的便是圣裁,吕惠卿所言,正合他心意。此事有政事堂的支持,朝廷官员以人数而言,到底也是主张轻罚的居多。只不过清议可畏,赵顼亦不得不晾上一晾,以免过于刺激反对者,万一闹出个给事中三驳出来,那才是大麻烦。他点点头,道:“朕以为可黜唐康大名府通判……去河北协助吕、吕公著;李浑编管……足为惩戒;田烈武罪轻,降一两级,闲、闲置几年便、便可。至于高遵惠……功大于过,但亦不赏,平调益、益州做提督使。卿可与政事堂诸公……若以为妥当,便以政事堂的名义结了……”

他定了下调子,却还要表示公正,让政事堂去“商议”,也给自己留了条后路——若如此处分后,舆论清议接受了,自然是皇帝英明;若是舆论清议激烈反对,板子自然打到政事堂屁股上。皇帝依然是公正的最高裁决者。但吕惠卿自是不惮于替皇帝当挡箭牌的,他反而暗暗庆幸——皇帝如此处分,竟比他想象的还要轻些,这正说明他站对了队,不仅对石越有了个交待,亦能在皇帝心中加分。吕惠卿相信,绝不会有皇帝喜欢一个处处与自己唱反调的宰相的。象当今这样的英主,更加不会喜欢。

约同一时刻,雍王府。

“皇兄又病了,据说是风疾!”这些年赵颢虽然“安安心心”当他的“贤王”,但却并没有白费光阴,禁中的事情,能瞒得过他的,并不多。所以,皇帝的病情虽然没有公布,但雍王府却很快便得到了消息。

“风疾?!”事出突然,李昌济讶异之情,溢于言表,“太子失德,皇帝病倒……”

“仙长以为如何?”赵颢笑道,“汴京风云真是瞬息万变,有人以前是两面下注,如今风云一变,便向小王这边倒了。”

“大王说的是?”

“石得一。”赵颢言语中,不由有几分得意,“这个奄竖,鼻子比狗还灵些。”

“此人举足轻重,大王慎不可轻视。”李昌济对于赵颢的野心,本来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但这时竟仿佛得天之助,好消息接踵而来,原来看来遥不可及的东西,突然间竟似乎近在咫尺了。

“小王理会得。”赵颢自然也知道石得一的力量足可倚重,“只是太子失德这件事,要不要现在散播出去?”

“再等一等。”李昌济摇头道,“要等个好时机。”

“但六哥马上便要出阁读书了,这个十九娘……”赵颢对于柔嘉的建议,一直耿耿。

“这也不是坏事。”李昌济笑道,“关键还是要看师傅是谁。”

赵颢一时没有明白李昌济的意思。

“以太子的性情,大王只要设法推荐几个学问出众、名望过人,却又迂腐刚正的儒士做师傅,然后悄悄令这些儒士知道太子今日之所作所为。用不了多久,师生之间,必然难以相容。只要太子厌学,讨厌儒士,让这些夫子对太子感到失望。到时候再将这些事情散播出来,一并大肆宣扬今日失德之事……”

“妙策!”赵颢未及听完,已不由击掌赞道,“今日之失德,还可谓不教之过。若这般师生相看两厌,则是朽木不雕也。”

“要紧是要找几个‘好师傅’推荐给太后!”李昌济笑道。

“此事不难。”赵颢不假思索地道:“桑充国、程颐,皆是天造地设之选。”说罢,越发觉得李昌济此策之妙,不由又笑着赞道:“仙长真奇士也。”

5.

汴京是流言的天堂。

石夫人韩氏被削去诰命,很快便引起了从爱说是非的官员内眷到四处钻营的官吏的注意,然后更慢慢扩散到民间,因为没有公布原由,更引起了人们猜测的兴趣。各种流言不胫而走——当各种各样的猜测过多的时候,有时真相反而成了最不可信的一种猜测,被埋没在五花八门的流言当中,人们只有在真相揭开后,才会拍着胸脯说:“我当时早就猜到了……”对绝大多数官员来说,在这种时候,谨慎地减少出入石府的数量,才不失为明哲之举。

同类推荐
  • 扭曲与挣扎

    扭曲与挣扎

    此篇谨献给一位女性,她铺垫了我一生中通往事业的道路。——作者
  • 情剑天涯

    情剑天涯

    徐剑风为北宋抗辽英雄徐静的后代,易州失守之后随其父部下陈梁逃出城外,后拜华山五行剑法的创始人的五位弟子为师,学得全部五行剑法,纵横江湖,最终成为一代武林领袖,并为其父报仇打败辽兵。
  • 梵天之眼

    梵天之眼

    泰戈尔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吉檀迦利》里,究竟藏着多少秘密?神秘的死亡命题,让近百年来研究它的人,大多死于非命,夏青也不能例外。只是,夏青教授临终前给自己的学生沈默留下一句话——《吉檀迦利》的第五个秘密……沈默和夏青教授的女儿夏晓薇,能地努力终于解开了这个谜,而谜底却只是一串人名:波罗贺摩、贾亚希玛、吴沿贤、宫里雁、囊占、傅恒、泰戈尔、溥仪……反而成了一个更大的谜团。于是,两人开始四处奔波,试图找到揭开这个谜底关键所在,然而他们所到之处,被访问的每个人都神秘地死去了,而在他们的背后一种神秘力量带着死亡也正在一步一步地逼近……
  • 百年浮世

    百年浮世

    歪嘴男人死了,他的痴傻儿子在一夜之间便从混沌迷糊的境地中恢复过来,成了一个正常人。这倒让李大信和天宝镇的人惊讶万分,纷纷发出疑问,医生都治不好的脑壳病心子病,怎么就被自己给折腾好了呢?看来医生无用,人们都这么说。
  • 孔子

    孔子

    日本文学大师井上靖毕生压轴杰作,获野间文艺奖,被誉为“历史小说明珠”。孔子一介教书匠,为何要周游列国?孔子有如一个流浪汉,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粉丝?孔子什么时候开始有“治世”的想法的?孔子何以能够在那么战火硝烟、礼崩乐坏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一部《论语》何以成为世代君王的必修之书?孔子的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广袤的东方两千多年的“圣经”?一言以问:孔子成为“孔子”的核心秘密是什么?
热门推荐
  • 战破天道

    战破天道

    千百万年,无数人叩问天道,何为天道?漫漫修真路,天道不公,我替天行道,天道不容,我战破天道,何为修道?道自在心中,无上帝尊,奈何诸派联手一击,千古奇帝,且看来世战天斗地,远古之物,鸿蒙之鼎,机缘巧合,重获新生,前世,你许我一生,我欠你一世,今生,我宠你上天,你伴我入地,天机在手,运筹帷幄,天罚一出,势不可挡,宝鼎在心中,丹器我全有,且看男儿翻云覆雨,携红颜伴兄弟叱咤风云。
  • 上古世纪之原大陆

    上古世纪之原大陆

    我是一个英雄,一个注定会在将来成为英雄的男人。诺亚-罗格。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斗罗之鼬神归来

    斗罗之鼬神归来

    普普通通的斗罗同人小说,这是作者的第一篇小说,望支持!
  • 蜜宠娇妻:狼性老公求放过

    蜜宠娇妻:狼性老公求放过

    夜晚,他对她的热情遍布卧室、客厅、阳台,她哭泣求饶:“沐轩,不要了好不好?”他笑得邪肆而暧昧:“薇薇,我给的你不能不要。”清晨,他对她的热情不减,她看着满身暧昧的红痕委屈控诉:“沐轩,你无耻。”食髓知味的他一脸邪魅的欺身上前:“薇薇,我们再无耻几遍好不好?”
  • 冯仑内部讲话

    冯仑内部讲话

    本书通过冯仑的经历和他曾经的讲话,还原了他们创业的过程,找到了万通地产发展、壮大的关键时间点,并展现了冯仑在该时刻扮演的角色及所起到的作用。同时,还对冯仑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剖析和拓展,探讨了他的做法中哪些能给人理论上的启示,哪些值得现实中直接推广和学习。通过这些,让读者对冯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让读者对创业及管理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医女覃蓁传

    医女覃蓁传

    这是一部突遭灭门之祸的孤女奋斗史。
  • 圣徒至上

    圣徒至上

    世界缓缓发生变化,表面平静中藏匿的绚丽缤纷的诡异却刺得人睁不开眼。在繁华大都市的贫困区中,梦想是画家,身为扑街网络写手的安澜站在破旧楼层的上方,面无表情的注视着走在破旧地面上的人来人往。“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 烟火气的随想

    烟火气的随想

    生活中,总有很多时候想的天马行空,给自己一个空间,去记录
  • 情道之巅

    情道之巅

    天下大道,何止万千?当你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之后,是怎样看待别人对你的看法的?令人恐惧、令人尊敬和令人爱戴,我想三者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