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8000000021

第21章 唐朝(1)

隋大业十三年(617),隋太原留守李渊见隋政权即将崩溃,便杀掉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在太原起兵。随后仅几个月就迅即占领了关中,攻下西京长安。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恭帝,实为傀儡。次年,炀帝崩,李渊便废掉恭帝,自立为帝,建国号唐,改元武德,李渊就是唐高祖。唐建立之初,仅有关中一隅和周围地带。其他各地为隋末以来各地的地方割据势力所充斥。唐王朝自武德元年(618)至贞观二年(628)十年间,先后消灭了河西、陇右地区的薛举父子和李轨、山西的刘武周和宋金刚、东都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江淮地区的杜伏威与辅公袥以及朔方的梁师都等割据势力,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唐朝的建立

玄武门之变随着唐完成全国的统一,唐政府上层统治内部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军功显赫,地位渐升,逐步与太子建成之间产生矛盾,双方展开了一场旨在夺取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武德九年(626),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以突厥进犯为借口,共谋调动秦王府的兵将,力图剪灭秦王李世民的势力。李世民与谋臣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识破其计,并抢先在宫城北门即宣武门设下兵士,射杀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随后,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同时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1实权落入李世民之手。同年八月,高祖宣布禅位,太子李世民登上帝位,次年,改元贞观。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唐太宗。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在位共二十三年,期间他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即位后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重视发展社会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复苏,人口大量增加。史书记载:“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2其中虽不乏溢美之词,但足见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安定。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是以唐太宗为首的一批君臣历经隋末农民战争,充分认识到民众的力量,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而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第二,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生产生活,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者做出了顺应民心的种种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最后,自高祖以来社会经济的恢复也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承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局面,国力强盛,朝中拥有一批杰出的文臣武将。因此在高宗统治前期社会政局较为安定,经济发展,取得对突厥和西域地区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高宗晚年体弱多病,权力逐步转移到了武则天手中。武则天,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早年为太宗朝才人,太宗死后,她一度出家为尼。高宗即位后召其入朝并立为昭仪,不久再册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是一位“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的女子,学识才能过人。唐显庆五年(660),高宗“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武则天开始参与处理政事,逐步形成了高宗与武则天共掌朝政的“二圣”格局。弘道元年(683),高宗病逝,朝中大权尽落入武则天之手。武则天先后废掉了其所立的李显和李旦两位皇帝,宣布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位十五年,期间采取了修《姓氏录》和武力打击等一系列措施打压士族势力,抬高庶族地位。她还广开言路,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例如名相狄仁杰、张柬之和将帅张仁愿、郭元振等。后来唐玄宗时期的许多名臣姚崇、宋璟等人也都是武则天所选拔而来的。另外,武则天首创武举,用于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武则天同样重视农业生产,规定以农业生产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标准。由于采取了以上种种措施,武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继续向前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武则天时期也采取了一些比较消极的政治举措,她为剪灭异己,以授官鼓励告密,任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索元礼、万国俊等制造了诸多冤案。武则天还放手任官,造成官吏队伍膨胀。她个人笃信佛教,广建寺观和各种佛像,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到了武则天晚年时期,社会矛盾逐步开始尖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家陷入了衰退之中。

开元盛世武则天晚年身染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联合御林军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武则天于705年底病死洛阳。中宗昏庸怯懦,政权落入皇后韦氏和其女安乐公主之手。景龙四年(710),皇后韦氏毒死中宗,立太子重茂为帝。韦后以皇太后的身份听政,并欲仿武则天做皇帝,阴谋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合谋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废掉少帝重茂,扶植李旦登上帝位,是为睿宗。随后,睿宗立隆基为太子,曾拥立有功的太平公主逐渐与太子矛盾尖锐。先天元年(712),睿宗禅位太子隆基,是为唐玄宗。太平公主欲加害玄宗,实现其政治野心。不料玄宗先发制人,率禁军杀太平公主党羽,太平公主被赐死。至此,武周末年以来动荡的政治局面结束,整个社会重新稳定下来。玄宗即位后,针对时弊,任用名相姚崇、宋璟等人,以贞观为榜样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社会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他安抚王室贵族,同时又严格执法,抑制部分权贵,限制佛教的发展,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经过上述的改革措施,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家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日臻鼎盛,史称“开元之治”。这是继“贞观之治”后唐朝的第二个盛世局面。

社会经济

唐朝前期,沿用隋朝的均田制,但在细节上作出了一部分修改。即取消了对妇女、奴婢和耕牛的授田;增加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以及僧道的授田;对于贵族的授田规定更为完备;逐步放松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均田制实施之初,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首先是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有限,农民授田的数量普遍下降,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尤为明显。而且在授田过程中,对贵族和地主的授田数量数额较高,加上对土地买卖放松了限制,使得土地兼并之风日盛。唐朝中期以后,均田制逐步走向瓦解。

1.唐朝赋役制度的变迁

唐朝的租庸调制也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一种赋役制度,是在隋朝的租调力役制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授田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每丁每年要上交租(粟二石)、调(绢二丈、棉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因各地情况而异),服正役20天,同时规定每丁若交足相当于正役的足额绢或布,就可以免除力役。这种“输庸代役”的方法,突破了隋朝50岁以上才能以庸代役的限制,形成了正式制度。这种制度的推行,使得农民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生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处境。对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农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均田制的瓦解,租庸调制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最终被两税法所取代。

两税法唐朝中期以后,由于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已无法为继。在土地的迅速转移之下,租庸调制已经变成单纯的人丁税,落到了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身上。原有的租庸调制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为整顿税制,解决日益严峻的财政危机,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唐政府下令废止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两税是指夏税和秋税,其征收的时间在杨炎奏本中所提到的是“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两税法规定:“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法的核心是地税和户税。户税是按资产多寡将天下户分为九等,按户等征收税额。地税则是由唐初的义仓地税演变而来。两税法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赋役制度的一次大的变革,此后两税法被沿用了八百多年。两税法的实施有着一定的积极进步意义,首先,改变了过去那种以人丁为主的征收方式,改为“舍人税地”,即所谓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为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也意味着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第二,两税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税收不均的状况,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缓解了唐政府的财政危机。按照两税法规定:无论主客户都必须按照田亩资产多少交税,贵族、官僚、富商大贾也必须交税,扩大了唐政府的税收来源。当然,两税法实施之初,也有着许多弊端。两税征收的主要物品是谷物和钱,钱通常是折纳的。随着时间的发展,钱越来越贵,物价越来越低,百姓要遭受商人的盘剥,受制于物价的波动。加上唐末政局动荡,战事频繁,唐政府在两税之外还加派了诸多的苛捐杂税,如青苗钱、纽配、税草、摊征、加耗等,普通百姓所承担的赋税与以前相比依然是有增无减。

2.经济的发展

唐朝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田水利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扩大、新型农业生产工具的出现等方面。唐朝的水利事业较为发达,不仅修复了西汉时期的许多水利工程,而且新建了许多灌区,在祖国的边疆新疆和西藏也发展了水利事业。关中平原自汉朝以来就是农业生产重地,有许多水利事业,但其间由于国家政局动荡,许多水利事业遭到了损毁。到了唐朝,这些被损毁的水利项目基本上得到了恢复。唐武德年间,成功地自龙门引黄河水灌溉韩城良田六十余万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引黄灌溉。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有了较大的革新,著名的“江东犁”就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江东犁”即“曲辕犁”。江东犁的出现是我国耕犁史上的一次革命,关于江东犁的介绍载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中。江东犁可以在低速牛力的情况下,满足碎土的要求,且耕深受耕宽的限制较小。从陆龟蒙所记载的情况看,江东犁在江南地区已经普遍使用了。到了宋元时期,据元朝的《王祯农书》载,经过局部改造的江东犁已经在全国各地普遍使用。此外,唐朝新的水利工具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出现都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唐朝也出现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农学著作,如武周时期的《兆人本业》、韦行规所撰的《保生月录》一卷以及唐末韩鄂的《四时纂要》等。此外还有陆羽的《茶经》以及李石的《司牧安骥集》等专业性著作,它们分别是茶和兽医方面的作品。这些农学著作从侧面反映了唐朝农业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有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加上普通百姓的辛勤劳作,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农业生产达到了顶峰。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尽管其中不乏溢美之词,但是依然反映出唐朝开元年间的农业发展,粮食充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状况。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状况下,唐朝的人口也逐年上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全国共有891万户人家,人口达到5300万,达到了唐朝人口的顶峰。

唐朝的手工业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纺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与以往相比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唐朝的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为政府征调的各类工匠和丁夫,还有少量的官宦家的奴婢、番户、杂户和刑徒等。工匠有短番匠和雇匠之分。私营手工业首先是大量的个体家庭副业,其次是私营手工业者经营的作坊。整体上比较,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个体手工业则规模较小,处于次要的位置。唐朝最为发达的手工业部门是纺织业,主要特点是丝织物的品种花式繁多,染色技术大大提高。唐朝前期的丝织品产量最多的地区是河南、河北以及江南地区等。到了唐朝后期,南方丝织业开始超过北方,特别是江南的吴越一带,已经成为当地的丝织业中心。造纸术在唐朝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主要产纸地区多分布在南方,其中以宣州的宣纸和益州的薛涛笺最为有名。唐朝时期制瓷业也取得了十足的进步,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生产的瓷器在当时最为有名。邢窑生产白瓷,越窑盛产青瓷。唐朝瓷器的杰出代表唐三彩,是我国古代陶瓷器中的珍品。造船业也有所发展,除了官方营造的御舟、战船和漕船之外,民间的私制舟船很多。唐朝的造船业集中在江南的扬州、金陵、洪州等沿江沿海地带。除此之外,唐朝的制茶业、冶矿业等其他手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3.唐朝的商业、城市和交通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唐朝的商业也逐步繁荣起来,表现为市场的兴起,商人队伍的扩大。著名的市场集中在东西两京。西京长安的东市和西市以及东都洛阳所设的南市、北市、西市都是当时重要的专门性的商业区。除了京都地区及地方州县治所中设的市场之外,农村集贸市场也逐步发展,在一些水陆交通要道,往往设有草市、虚市、野市等不同的集贸市场。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商人队伍的扩大,他们中既有贩卖物品的行商,也有经营性的邸店、客舍的生贾等。白居易《琵琶行》中所载:“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说的就是行商。城市的兴起也是商业繁荣的一个标志。唐朝出现许多著名的大城市,在当时的世界上都享有盛誉。西京长安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它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纵横相交的大街将城市住宅划分为108个坊。东市、西市是专门性的商业区,分列在城东和城西。盛唐之际,这里的人口达百余万,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东亚朝鲜的平壤和日本的京都就是仿唐长安城所建。东都洛阳为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城市,处于运河漕运的中心,战略地位重要,胡商和国外的客商经常云集此处。此外,南方的益州(今属四川)是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广州、泉州、明州等也是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到了唐朝后期,扬州和益州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上升,有“扬一益二”之说。

同类推荐
  • 江山重庆奇迹之乡

    江山重庆奇迹之乡

    本书是一部展示重庆旅游文化特色及其对经济建设影响的专著,通过对直辖重庆地域文化内核的产生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阐述了重庆文化的壮美基调及其经济潜能。
  • 雄关要塞:函谷关

    雄关要塞:函谷关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是作者最新的一部散文集。与文坛挚友的交往,异域采风时的感怀,多年来流淌在心中的一浆所思所想,对自己亲人的骨肉至情,在创作上的不少真知灼见等等,在这本书中读者诸君尽可饱览,或有所得。作者以平实的话语,朴素的情感,率真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将这些流淌在自己心间的文字,不急不缓徐徐道来,希望与你同享心路旅程的快乐。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领域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也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情感真挚,细节真实,不造作不伪饰,直抒胸臆的散文集,可以使读者诸君比较直观地了解作家内心世界的丰富。
  • 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热门推荐
  • 一生要了解的30场历史兴衰

    一生要了解的30场历史兴衰

    以史为鉴,对于人类认识和把握社会规律,拓展思维,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从女娲补天至辛亥革命的30场兴亡史,引领读者登堂入室,有所读、有所思、有所学,真正发挥“读史使人明智”的益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丧钟为谁而鸣(全集)

    丧钟为谁而鸣(全集)

    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在大学里教授西班牙语,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他争取到游击队队长巴勃罗的妻子比拉尔和其他队员的拥护,孤立了已丧失斗志的巴勃罗,并按部就班地布置好各人的具体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和比拉尔收留的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坠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这三天中,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完桥撤退的时候,自己却被敌人打伤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 我是大道代理人

    我是大道代理人

    大道沉睡,法则衰弱。系统、金手指、穿越、逆天……这些个名词不知何时已然响彻诸天万界。对此,身为大道的代理人的林尘表示:“我很有压力,现在辞职可以吗?”这是一个大道代理人建立“大道游戏城”,忽悠万千“玩家”,攻略诸天万界的故事。(本书实力划分:1~12阶,每阶级又分9星。例:一阶一星、二阶二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步步惊凰

    步步惊凰

    作为四海八荒唯一一只五彩神凤,凤妩向来活得恣意。只是再恣意的生活也有被打乱的一天。比如,凤妩鞠躬尽瘁的养了夙渊这个小祖宗三万年,然后夙渊这个小祖宗吃里扒外的被天后家的小凤凰勾走了。三千年后凤妩出关,面对失去凤丹的三公主,出现动荡的天柱结界,以及不知所踪的夙渊仙君……当一层层迷雾揭开,三千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
  • 悠长时光,不问归期

    悠长时光,不问归期

    为了遇见你,我花光了所有力气,不问归期。他看着我的眼睛里仿佛有星星,而这一刻,我清楚地知道,他眼里的星星都是因为我在,才显得流光溢彩。
  • 课外雅致生活-勃拉姆斯生平与作品鉴

    课外雅致生活-勃拉姆斯生平与作品鉴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做一个有完美性格的女人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做一个有完美性格的女人

    只要心中有春,春就在;只要心花盛开,蝴蝶就来。只有修得一段雅量,才能与幸福有约。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会有起伏跌宕、生离死别,也会有名利诱惑、否定怀疑。心若在前行中畏惧疼痛而退缩,生命便无法绽放光华。唯有学会经营生活、完善自己,才可以做一朵常开不败的铿锵玫瑰。本书用从容而舒缓的语言,将女人自我经营的智慧娓娓道来,轻柔地提醒世间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美好生活的女性,要用微笑来经营生活,用真诚来经营感情,用宽容来经营人际,用淡定来经营心灵。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