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6900000037

第37章 创建一体化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徐维祥

20世纪以来,推进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既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浙江工业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多种途径并举、各种方式共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思考与探索开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创立了“一体化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我国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考察

自中国近代大学诞生以来,人才培养模式就深受国际高等教育的影响。从近代学习欧美到新中国建立后照搬苏联,到改革开放后又逐渐向欧美学习,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致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但至今影响最深的无疑是苏联模式。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进行高校的院系调整,学习和照搬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逐渐形成了专业教育模式格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特定的职业岗位为目标,以生产对象或生产过程划分专业,因而专业数越来越多,专业覆盖面越来越窄。每个专业都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学制、课程安排和修习程序、教材和教学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方式等。在本已狭窄的专业领域强化统一要求,使教育活动凝固成某种标准化模式。对这种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模式化专业教育,文辅相将其描述为:“文理分割,重工轻理,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加上过于集中统一的管理,给学生带来了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使普通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本科教育带有较强的职业教育的特征。”这种专业教育往往呈现出刚性和统一性,而较少弹性和多样性,忽视甚至压抑学生个性及其发展需要,是典型的“以专业为本”,培养专业人才,形成了新型“人的片面发展”。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在很窄的专业范围内发挥作用,缺乏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重组和创造能力。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包括就业体制的转型,我国大学逐步完成了其自身作为被动计划的部门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机构的角色转换过程,改变了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在内的现代大学形态。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流动性的不断增加,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并不断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使得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合时宜,而现实生活中的个体自然人不可能终身固守于某一个专业或岗位去发挥单一的功能,用人单位也不可能不考虑人力资源成本的问题。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所体现出的对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目标的双重适应,在人才市场上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对人才培养模式作了探索与改革,总的方向是趋向大类化培养或者跨专业复合培养,以便于在更大的专业教育框架内设计、容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浙江工业大学从1988年开始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2”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已经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实施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位)等多种促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模式。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四种实践模式的横向比较

与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相伴随,如何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是各个高校重点思考、致力突破的问题。而在国外,20世纪60年代就兴起了以通识教育、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并重的一种探索性教育模式,后被人们称之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目前,国内外大学本科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大体上形成了以下四种实践模式:

辅修/双学位模式。双学位与辅修的区别在于,辅修教学计划的学分要求较少。形象的比喻是:“辅修”把学生在另一学科领域“引进门”,“双学位”把学生“入门之后送一程”。“双”既可以是同一学科门类之内不同学科的交叉,也可以是不同学科门类的交叉。

辅修/双学位毕业生具有两个领域的知识素养,易于在交叉学科领域有所成就,在劳动力市场更具竞争力,也能在工作领域中发挥特别的重要作用。

第二学士学位模式。这一模式是学生在获得一个本科学位后,进入另一本科专业进行学位学习。与双学位的主要区别在于:双学位是“同时学”,第二学士学位是“毕业之后学”,后者学习量较大。

允许个人自主设计专业模式。其课程组合方式由学生提出,教师审批并提供专门指导。有特别兴趣与才能的学生如果从现有专业中找不到完全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他可以从全校课程中选择,形成一个围绕特定知识领域的课程计划,提交一个委员会讨论,在经过审核后开始学习,完成计划后可被授予特别专业的本科学位。这种专业必然是跨学科的。这一专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称为非固定专业或个人专业,哈佛大学称为“特别专业”,加州理工学院称为“独立研究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称为“个人领域”。由于这种专业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学习也较为困难,因此毕业生很少,但这一种专业的存在为具有特殊兴趣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成材途径。目前国内高校专业设置需要根据《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9年颁布)》(以下简称“规定”)进行,而现有专业目录中没有跨学科专业的类型,现有规定也不允许学生自主设计专业,因此在制度层面,以上模式不能广泛采用,只有部分高校在政策边缘进行试点。

直接设置跨学科专业模式。教师将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课程有机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跨学科专业,其课程体系有别于任何单一传统专业的课程体系,其中许多课程不是专门针对这一专业的学生开出,而由学生到不同的开课系选修。这种模式同上述第三种模式一样,在国内高校处于试点阶段。浙江工业大学于2008年开始思考、探索这一模式的具体实践方式,在多方比较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体化双专业”实践模式。

三、一体化双专业培养模式的设计理念

目前,浙江工业大学已经开始探索的一体化双专业主要有“化工+计算机”、“药学类+工商管理”、“计算机+自动化”、“土木工程+管理”等,在培养模式的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下理念:

专业知识的整体性。学科的交叉促进复合型人才的产生和需求。因此,一体化双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交叉学科更有着紧密的关联。例如“土木工程+管理”就是由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以及系统优化学科交叉综合而成。前二者可视为具体技术科学的交叉,第三者可视为前二者形成交叉学科的基础或支撑。每门参与交叉的学科都有自身独立的学科体系、知识范围和服务对象等。在学科交叉的初期或还未对复合内容和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时,教学内容通常只是各交叉学科知识以课程的形式进行叠加或组合,这实际上不能称为真正知识的复合,前面的“辅修/双学位模式”就存在这个问题。面向多个独立学科体系,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在培养人才身上复合在一起,是能否成功地设计一体化双专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应抓准学科的交叉点、知识的复合处。学科的交叉在初期并没有做到不同学科的完全融合,而主要是不同学科的某些知识的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并共同服务于某项目标。因此,在一体化双专业的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上,应分析各学科有哪些内容参与了交叉、哪些交叉的知识内容又是复合型人才所必备的,以及采用哪些手段可将这些知识复合于被培养者身上,并能发挥出复合后的优势。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开设跨学科课程、主题式课程是将不同学科知识复合的有效组织方式。只有在交叉点、复合处下了工夫,并取得一定成效后才能称得上在知识上开始了复合,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更高层次的复合应是在打破学科体系基础上的融合,这是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

人才素质的综合性。前面讨论交叉点和复合处时,主要谈及交叉学科的知识复合。

但我们的观点是,单纯知识的复合并不等于能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是要在多个方面的集成系统中进行规划、设计、管理和创新。这是一项复杂又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对复合型人才来说,这些绝不仅是单学科人才所具有的素质,而是一种更综合的素质,工作者除本身应有较高的适应交叉学科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并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素质有机地结合,培养出具有更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称得上复合型“人才”的人绝不是因为多学习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而是应在素质上、知识结构上、思维方式上以及工作方式上都经受培养和熏陶,通过潜移默化而形成具有交叉学科所要求的特殊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素质的培养和复合比单纯的业务知识的培养和复合困难得多、复杂得多,往往要通过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环节,如实践性环节、工程经历才能获得。

思维方式的融合性。一体化双专业可以是同类学科的学科交叉,如“计算机+自动化”一体化双专业,也可以是跨学科类别的交叉,如“化工+计算机”、“药学类+工商管理”、“土木工程+管理”等,由于该两类学科各自都有完整的学科体系,使用的符号体系各不相同,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解决问题逻辑思维方式,两者有较大差别。将各自已经定型化的思维方式进行真正的融合是很困难的,然而对于一体化双专业,这种思维方式的复合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两种思维方式的学习、掌握,更要注重培养将这两种思维方式有机融合的能力。

四、一体化双专业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对于复合型人才来说,由于应掌握的知识总量多、涉及学科多,如何在有限教学年限内将知识有机融合、促进素质的综合和思维的融合,是难点,也是重点。下面以“化工+计算机”一体化双专业的设计为例简要介绍其培养框架。

培养目标的定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前身包括无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农药化工、精细化工等本科专业,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内涵不断拓展和深化,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形成的挑战需要这个老专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同时,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化工过程设计、模拟和优化的重要平台,并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师对复杂过程设计和优化的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化工+计算机”一体化双专业着眼于培养能胜任化工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系统分析及生产管理、化工过程模拟、控制软件开发等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的重构。复合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科交叉,而这种学科交叉必须以宽厚知识背景为基础,因此在实行大类培养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套覆盖化工和计算机两个学科且具有内在联系的新课程体系。在培养计划中保留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增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如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双语)、电子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同时也设计了AsponPro Ⅱ等大型化工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化工过程控制工程等融合两个学科知识点的课程。另外,增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复变函数、离散数学A等基础知识点。

实践环节的整合。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实践课程保留化工设计和生产实习,增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践课程:电路实验B、C++程序设计、接口与数字控制,其中的接口与数字控制的实践课程专为该一体化复合专业开出。同时,在化工设计的实践性课程中,要求运用Aspon、Pro Ⅱ等大型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和模拟。在生产实习中增加计算机仿真实习的内容。

指导力量的强化。以导师制为支撑,依托学科的优势,让学生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提高跨学科的训练。

教学制度的配套。制定《浙江工业大学一体化双专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修读条件、学分设置和文凭颁发等要求。鉴于目前实际情况,对学生修满一体化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则在其母体专业毕业证书上注明修读“*** 第二专业”;学生若未能修满一体化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但其所获学分已达原母体专业毕业总学分,且未获学分课程非母体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则颁发母体专业毕业证书。

参考文献

[1]杨杏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文辅相.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高等教育研究,2000(2).

[3]李兴业.美英法日高校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探究.现代大学教育,2004(5).

[4]卢晓东,等.大学本科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的做法与相关问题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03(10).

(本文获2005年学校中层干部优秀论文一等奖)

同类推荐
  • 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

    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

    《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萃集了顾明远先生对教育的论述精要,内容分教育现代化: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素质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教育、教育学科的发展八部分数十篇文章,是顾明远先生富有个人创见的教育思想的集结,其对教育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视野宏阔,观点明确、尖锐,发人深思,许多对中国教育理论和政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 华夏城市文明论

    华夏城市文明论

    《华夏城市文明论》深挖文明与城市的联结,从界定文明的定义,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比较东西方文明的起源、发展路径出发,剖析了城市的起源、布局形态、风格、精神、制度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通过与西方城市发展路径比较及结合现代化的背景分析,此书勾勒出华夏城市发展的独特路径,揭示出华夏文明有别于西方文明的特质。
  • 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巴里翁医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贤惠,孩于可爱,可他家的女仆奥尔茄不明不白地死了。他为了搀除自身的嫌疑,凭着高明的医术,很快弄清了奥尔茄的死因:她的肠子里有一种像针一样的细芒刺,是肠穿孔而死的。巴里翁向前来破案的梅格雷警长说明了这个问题。梅格雷见多识广,他想到这种细芒刺是产在马来西亚的赫布里底群岛的,当地的土人,常常用它来报复那些奴役他们的殖民者的。他问:“你参加过殖民军吗?”“没有,我家庭中没有一个人到过殖民地。”“那你们家中可曾食用外来的食品?”“我妻子是个烹任能手,一切饮食都可自己制作,从不购买现成食品。”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疑难深度解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疑难深度解析

    本书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师生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实践,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所选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科学分析和阐述,观点准确,说理透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热门推荐
  • 重生师道无疆

    重生师道无疆

    “这个世界上,没有废物的学生,只有废物的老师和家长!”============================重生的孟云来到了地球灵气复苏的第十个年头,毅然决然的办起了修真补习班,当起了光荣的补习班老师。结果一不小心就将一个个别人嘴中的废材教成了战功赫赫的仙盟将军,富可敌国的商业巨擘,将天劫炼为丹药的炼丹宗师,本世代最伟大的仙学家……等等一系列了不得的大人物。本书正经又名《师道无疆》本书不正经又名《灵气复苏大老师》写书不易,大家走过路过留个点击,收藏,推荐票呗。
  • 欲盖弥彰

    欲盖弥彰

    某落魄京剧演员的逆袭人生。姜谨言失恋了,前男友和小三还整天在她眼前晃。姜谨言快失业了,前男友是上司这种糟心事真是一言难尽。难道这就是事业、爱情全面崩盘的节奏。还好她唱过京剧,练过武行,凭着这点手艺混混娱乐圈吧。咦?她只是个武术替身而已,不用搞这么大阵仗。某导演:老板娘,你别玩我好吗?
  •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是未来新贵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是未来新贵

    本书通过对孩子心理知识的介绍、成功家庭教育模式的展示、典型案例的分析,为母亲们打开了解、掌握孩子心理学的无限视野。
  • 进击的巨龙

    进击的巨龙

    咆哮的巨龙展开双翅,遮住了天空。人们只能惊恐地仰视,绝望中祈祷。元素吐息撕扯着肉体,血汇成河流。遍地的骨骸已经堆积成山,亡灵法师坐在那放声高哭。损坏的长剑,折断的法杖,破碎的密器,荒废的耕地,塌毁的房屋,烧焦的草木,这并不是我们的终点。奴役与自由。一生的屈辱生存,几十秒的光荣死亡,选择落向何方?我只是在抗争!懦弱的人们啊!快些站起来!你们不是猪猡!赤手空拳也可以攻击,用牙齿咬碎这枷锁!不屈的怒吼,终将盖过咆哮!我心炽热,要击杀苍穹上的黑影!这依然是我们的时代,永不落幕的时代!
  • 殊途桐归

    殊途桐归

    (PS:此文慢热,如果不想看背景请跳至第三章,剧情会丰满一些,前两章比较平淡。文章慢热,更新较慢,请不要弃文,给我鼓励呀(づ ̄? ̄)づ)如果遇上你是一种缘分,那么人生漫漫,我们一定会殊途桐归。——杨青殊。在游戏中相识,希望相守一辈子。因为阴差阳错命运纠葛分离,如今再见,必定不会再放开你的手。(一个虚幻却又真实的世界,一场喜剧与悲剧结合的故事。以某网游为背景,游戏设定基本改造。有很多配角经历依据现实故事改编,记录一场夏季繁华的落幕。)
  • 几百次的回眸

    几百次的回眸

    她欠了几个人的情,这辈子也还不清;她无法还他们,唯有默默离去……
  • 初中那些年的爱情

    初中那些年的爱情

    那些年我们的早恋故事,那些年我们的遗憾,和那些年我们遇到的渣男
  • 风水葬天

    风水葬天

    天地鸿蒙,宇宙初开。诞生第一批神魔,以及三千圣灵......然,万古以来,人族从来不是天之骄子,从来不是食物链的最顶端,面对神族,魔族,以及大千万族。白夜,一名普通的人族,踩踏在鲜血之上,行走在尸体之旁,引领人族,最终站立在宇宙之巅。挡我道者,无论神、魔、人、妖、亦或是万族,唯屠之...
  • 魔之瞳祖

    魔之瞳祖

    内容介绍作品信息流光溢彩,人生如梦。冬去春来,我不是无敌的存在,但我想要超越,超越巅峰的强者。我是路尘,我有一双魔瞳,瞳灭天下,我的人生充满精彩,他们称我是瞳魔,可我不这么认为,我心怀善果。与如来共饮,偷学佛教绝学如来神掌,踏紫金神兽,闯深渊魔海,哪里都有我的身影,我是路尘。从此,我将临驾于九天之上。新书开张,希望大家支持,多收藏。
  • 我的神庙

    我的神庙

    刚刚考上大学的周笑一,本来是要享受接下来四年美好时光的,但是却被告知得了病,本来是准备等死的却意外发现自己获得一座神庙。满足别人愿望,获得正能量,来换取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