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8400000049

第49章 青灯有味忆当年(10)

已经七十有三的钟叔河先生,住在长沙城北一个二十楼的住处,他给自己的书房起名为“念楼”(即廿楼之意),先生站在“念楼”上,既超脱又关切,糅合渊博的学识和深沉的智慧,落笔在具体的文章上就显得处处隐藏着玄机,随意的引用和点拨,对后学都是一种高明的警示。先生近些年在北京、深圳、长沙等地的媒体上开有专栏,本报书话版的“念楼小抄”和《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的“念楼杂抄”我一直追着看,读来真是“小楼风雨说文解气”。

除了以读书小品名世外,钟先生的散文也是独树一帜,这本《天窗》,和前年印行的《念楼集》、去年印行的《偶然集》相衔接。之所以起名为《天窗》,先生说:“我从七岁到五十岁,没有住过通明透亮的屋子,半夜从黑暗中醒来,只有头上方一小块微明,可以让自己产生一点想象,因此对天窗一直抱有好感。”

随着历史的变迁,“天窗”已经延伸出更多的意义。先生在《天窗》一文中引用了一个关于“天窗”的有趣故事:白色恐怖时期,某报曾辟有一专栏,评论每日时事,颇受读者欢迎。某日出报前,新闻检查官严令:本期专栏太不像话,必须撤掉。报社无奈只得撤掉。报纸出来后,果然开了一个“天窗”,只在原标题处仍有一行不大不小的字:今日无话可说。

在先生的这本散文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先生对人的精神关怀。其中一篇《To Philomathes的人》写一位他很佩服的年轻后学做学问的态度,这位做学问的人名叫杨逢彬,他研究的领域为“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钟先生文道,“如果在做学问的人中,出书的人中,理想主义越来越少,大家都变得越来越现实,一切从实际利益出发,像杨逢彬这样认真踏实地做学问的人实在不多了”。他还提到,自己年轻时,父亲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做学问的人,但年轻时的他狂热地参加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将父亲的话当成耳边风,虽然后来也成了革命干部,但父亲期望的“做一门学问”却如泥牛入海,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对于读书人家出身的他,自然不能不感到愧疚和遗憾。

钟先生是湖南平江人,虽高中到长沙读书后就再也没回去过,但老来怀旧的他对故乡的人与事异常关注。《烈士原来是才子》讲的就是平江革命烈士毛简青。这位富家出身的才子,诗文均佳,文中摘录的句子读来的确颇具才气。毛简青把全身心献给了革命,然而在他入党十一年后的一九三二年的“肃反”中被当成“反革命”处理,成为烈士。钟先生说,因为毛简青是平江人,他与自己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钟叔河先生喜欢周作人的文章,不止一遍地通读、苦读;而且校订旧本,搜罗佚文,编辑出版,用力之勤,令人钦佩。他编辑出版的《知堂书话》《周作人文类编》《周作人散文全集》等都深为读书人喜爱。他从不以“研究家、评论家”自居,但他吃透了周作人的风格。能真正读出周作人“文章之美”的人并不多,钟叔河应该算是其中的一个。这点从读先生的田园闲情随笔,更觉如此评价不为过。品读钟老美文《吃笋》《长沙的春卷》《土地庙的老鼠》《炒栗子》等,的确颇有苦茶先生遗风。

原《书屋》杂志主编周实先生和钟先生是老朋友了,他们住在一个楼里,楼上楼下经常走动。周先生对钟老可谓再熟悉不过,他曾有过这样的评价:“钟叔河的笔真的就像剑,那剑总是寸寸而出,剑气一旦逼住对方,也就悄然入鞘了。”这本《天窗》让人惊喜地读到那些短小精悍、剑气逼人的文章如《什么东西》《人之将死》《张冠李戴一例》《死了还要斗》等。这些文章涉及社会文化的不同层面,借古喻今,读来令人拍手称快。

做文章,长容易,短则难,既短又有内涵就更难了。而钟老的文章总是长不过千字,但篇篇锋利无比,很沉痛的话,他却闲闲落笔,别无渲染,而传达的力量却远远在横眉怒目之上。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新京报》)

钟叔河的《天窗》

薛原

前几日读了钟叔河的随笔近作集《天窗》,很为老人的思想和学识仍“年青”如昔感到钦佩,老人的智慧再加上好看的文章,真应验了那句“雪夜围炉读禁书”的心境,当然,钟先生的作品并非“禁书”。十年前张中行曾写过一篇《书呆子一路》,描述了钟叔河其人其事,其中一段至今难忘,说的是钟叔河去北京与他相见,晤谈中钟叔河说他截取了梁启超集的一副对联的上半,希望张先生写,装裱了挂在一幅画的两旁,内容是宋人的词句: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张先生说,他从中体会到钟叔河“悲天悯人之怀”。从此,这两句宋词和钟叔河这个名字便“交织”在一起刻在了我的印象里。

与此类似,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界,便不能不想起钟叔河这个名字。不必提引领一时“风骚”的《走向世界》丛书,只要提起几位“古董”的重新“出土”,也都因了钟叔河的胆识和作为。与他作为编辑倾力推出的“大书”相比,钟叔河自己的著述除了一部《走向世界》尚有“规模”之外,只是几本“小书”,譬如《书里书外》《念楼集》和《偶然集》等,几乎没有“创作”,大多都是由书由人由事引起的借题发挥,这在讲究宏篇巨著是否“原创”的时下,实在显得缺乏“重量”。但作为一名已退休的老人,钟叔河正是凭借着这些小书,仍“湘江独立”,对此,借用钟叔河谈前人的话说,一来他读的书多,二来他的年纪大。当然,仅凭这两点还不够,重要的是他的“大识见”和短小的“大文章”。

《天窗》一书收入的五十七篇文章,除了两篇旧文增补外,系钟先生从二○○三年夏天到二○○四年夏天所写,仍是短小的篇幅,内容驳杂,行文随意,用印在该书封底上的话说:充满着渊博的学识、迷人的理解,点石成金,引人深思。如拿来当书名的《天窗》一文,开篇先从儿时所见的天窗写起,写了冬夜因天窗被大雪遮死满屋漆黑而引起的恐怖,由此引出人类之所以开天窗,给闭塞黑暗的洞穴引进光明和生气是一种技术的创造和文明的进步。但历史变迁,“开天窗”有了另外的意义,钟先生从明清笔记里拈出了两则“开天窗”的故事,并非为了掉书袋,而是顺水推舟又引出了鲁迅《花边文学》一书“序言”关于“开天窗”的来由。结尾则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约在******一九四九年元旦“引退”前不久,某报曾辟一专栏,评论时事,颇受读者欢迎,每天都争着看报上花边围着的这一块。某日出报前检察官严令:专栏本期必须撤掉。报纸印出来后,花边围着的一块果然成了“天窗”,只在原该是标题的地方仍有一行不大不小的字:“今日无话可说。”到此,文章戛然而止,余味却仍弥漫不散。

《天窗》中有一篇《感恩知己廿年前》,在文中钟先生回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与钱钟书先生的交往,他与钱先生本不相识,钱先生看到了他编辑的《走向世界丛书》,愿意和他见面,并评价他为丛书写的绪论不错,建议他单独结集出版,还表示愿意为他作序。文中所记就是围绕《走向世界丛书》的“书缘”和书信交往,文里文外,弥足珍贵,譬如钟先生说,很多人都佩服钱先生的睿智和博学,以为钱先生写起文章来一定下笔千言落笔不改,但实际情景有时并非如此,为《走向世界》作序便是一例,从文中所列钱先生谈序言的信中可看出一代大学者的写作态度。另一方面,钱先生的信也说明了他对钟叔河著述的欣赏:“弟素不肯为人作序,世所共知,兹特为兄破例,聊示微意。”

黄裳先生在给钟叔河《书前书后》一书写的序言里说,钟叔河是善于文章的,很沉重的话,却闲闲落墨,别无渲染。有如人的面目表情,有的只是一微笑,一颦蹙,而传动情愫的力量却远在横眉怒目之上。这是一种解读,还有另一种解读,如周实先生所言:钟叔河的笔真的就像剑,那剑总是寸寸而出,剑气一旦逼住对方,也就悄然入鞘了。两种解读,可以说异曲同工。读《天窗》,信然。

(二〇〇五年二月五日《青岛日报》)

窗上影话

朱昌远

钟叔河先生的那支笔,的确有点与众不同。他二零零四年十月出版的《天窗》,只说这书名就蛮有意思。按书前小引中作者的说法是,他从七岁到五十岁,没有住过通明透亮的屋子,往往在黑暗中对头上方一小块微明产生想象,于是对天窗一直抱有好感。另外据书中文章讲,民国时期言论不自由,当时的新闻检查把报刊整篇整段地删掉,常常弄得版面出现“天窗”般的空白。我读这本由五十七篇短文结集的书,对书名“天窗”二字,除了这些解释,明明地感到还有一些深意。

说穿了,叔河先生的这支笔是在借书中文字指向文外的意蕴宇宙,让读者的思索从那扇天窗放飞而抵达作者意旨之地。也可以说是,作者凭藉这书本作为一种窗口,在演释着许多微言大义的“影话”。此处的“影”,其音谐隐,其义也通隐,为何不以隐称?因为,在我看来,《天窗》一书中的许多文字颇有皮影戏的视读效果,虽是朦朦胧胧、半隐半现,然而妙不可言,所以称影话更合适。何况,前人早就有含沙射影的说法,以及把指桑骂槐讲成“骂影”的做法。

虽然这本书推开窗子说亮话,直截了当发表意见的地方也有不少,但更多的,还是那些春秋笔下的弦外之音。或者以说笑话讲典故的形式出现,或者借他人之文之言道出;有的是正话反说,有的则反话正说;有时藏头露尾,有时又藏尾露头;极尽戏谑之能事。

例如,作者转述宋人《闲燕常谈》中的一则《鹅鸭谏议》笑话之后,在文尾作者下笔写道:“****政权也设谏院,设御史台,设监察院,开参议会……仿佛很严明纪纲,很尊重民意的样子。而实际上,如果哪个谏官,哪个民意代表,敢于触及****政权的根本制度,敢于披逆鳞,就会‘自绝于人民’,不仅代表当不成,弄不好还会走到‘朝歌老比干’那条路上去。于是这些人便一味歌功颂德,复述背诵,万不得已要‘提意见’时,也就只能讲一些鹅鸭该不该宰杀、道路应由谁打扫之类的话了。”

再例如,在《乐天侍儿》一文中。作者在前人关于白居易诗“忆妓多于忆民”的评语基础上,用他另有所指的笔尖戳出一段文字:“白居易自不妨其为伟大诗人,但也要看到伟大的亦有不伟大的一面。硬要把七八十岁老人御女说成是工作需要,说樊素、小蛮什么人等,因为跟伟大人物睡过觉,就沾上了伟大的光,还要请她们来担当什么戏的主角,什么公司的董事长,就更可以不必了。”

又例如,在《老社长》这篇写李锐的文章中,作者说到李锐的诗文时,干脆以戏谑笔法道戏谑:“对于我这个不贤只能识其小的人来说,特别欣赏的还是诗文中有时捎带的一句半句‘只抓到一把鸡婆毛’和‘功劳盖世,罪恶滔天’之类教人哭笑不得的警句,正所谓‘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于是我心目中的李锐何止可钦,简直可爱矣。”

惯以手中之笔遣放心声的钟叔河先生,是从苦难堆中爬出来的。一九五七年因主张自由办报,发表“四十八条”言论,被划成极右分子而被端掉饭碗,一介书生不得不用那握笔的手去拖板车来养家糊口。家里困苦得连亲生小女儿也养不活,被迫送往内蒙古的孤儿院。“**********”中,又被打成反革命分子,一坐就是九年牢房。人间的苦难,太让他钟情于放飞视野自由心灵自由的窗口了。

说来让人有些称奇,这位以笔著文的高手写于十五岁时的第一部作品,竟然就是一卷以窗为题材的散文,其名曰《蛛窗述闻》。更值得寻味的是,一九四七年,长沙解放的前一年,已为文学青年的钟叔河,发表于报纸上的一首诗也是以“窗”冠名。诗的每句不离窗:“窗,/开放在,/坚固的牢墙上。//从窗中,/有受苦然而倔强的眼睛,/永恒地在守望。/窗,是狭窄的,/外面却有广阔光亮的明天。//有窗,/囚犯们,/就有希望。”

我读《天窗》,在书上涂了不少批语。对钟叔河先生凛然的铮骨、睿智的识见与辛辣的文笔由衷感佩,但同时也想到,当年曾一腔热血期盼自由解放,希望有更广阔光亮天地的作者,五十七年后仍然也只能借助于狭窄的“窗”来说话,这不得不发人深省!

遗憾的是,这样一本文笔耐读的书,印刷出版质量略嫌粗糙,我第一次读就拣出错别字好几个,批阅中用红笔一一指出。好在当可为师的钟先生虚怀若谷,在我批阅过的《天窗》内封页上题写了一段话,谦和地以友相称,表示重印时改正过来。他这样说:

愿读吾书,即是吾友,昌远先生虽无缘相识,亦吾之友也,尤其感谢能改正书中错字,重印时当遵改也。

乙酉谷雨前两日记钟叔河。

看来,这位擅弄戏谑文章的老先生也有作古正经较真的一面。或许,这正是钟叔河先生的本来面目。回头一想,他笔下《天窗》中的那些影话,哪一处又不是为了求实较真呢?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文笔》)

同类推荐
  • 唱出我们的沉默

    唱出我们的沉默

    成长的真理是——自我教育。是的,你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让你们现在就记住这个真理: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且不说今天的教育体制有诸多弊端,不论体制之优劣,你们都不可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你们要自己做这个过程的主人,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义。放弃做这个主人,任凭成长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对成长的真理的背离。
  • 天下晋江人

    天下晋江人

    本书收录的均为晋江市海外联谊会与《晋江经济报》联手开设的“天下晋江人”版的人物专访和文章,介绍了晋江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发挥聪明才智、发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为家乡人民谋福利,为家乡建设尽心尽力的感人事迹。旨在更好地宣传和展现海内外晋江人昂扬向上的风采,展示“爱拼、善拼、敢赢”的晋江精神。
  • 拯救大地

    拯救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诗文诵读

    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诗文诵读

    本书是从浩瀚的文化宝库中采撷出来的文学精品,代表了不同时代爱国者的心声。书中共选取伟大领袖、革命先烈、爱国志士及文学名家的古体诗词139篇、现代诗32篇、散文杂文27篇、书信25篇,每一篇都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书中还对历史人物及写作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诗文背后的重大事件,重温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史诗,是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及广大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读物。
  • 对联

    对联

    清高宗乾隆南巡时驻跸通州,出上联。纪昀以下联应对。下联末“东西”一词为名词,在此与上联方位词“南北”相对,是此联巧妙之处。
热门推荐
  • 神豪从和平精英开始

    神豪从和平精英开始

    李枫穿越平行世界,本以为摆脱不了,996工作当社畜的命运,却偶得和平精英吃鸡神豪系统。杀敌能爆钱!吃鸡获得各种神奇奖励!从此,豪车别墅,公司股份,神级厨艺,传世名曲,乃至超时代的黑科技......皆是我囊中之物。接时代杂志专访的李枫,只是无奈地笑了笑:“其实,我只是一个爱玩吃鸡的普通人。”PS:吃鸡爽文。神豪爽文。
  • 余生微向暖

    余生微向暖

    在一起后——安向暖发现季北辰就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平日里看起来温文尔雅,只有安向暖知道他不仅嘴贱、脾气也臭、而且占有欲还超强!跟别的男生说句话,他生气!跟别的男生要保持两米的距离!跟她的好闺蜜牵牵手,他都生气!终于安向暖忍无可忍,怒气冲冲的对着季北辰说:“季北辰,我们分手吧!”季北辰斜嘴一笑,靠在沙发上懒散的答:“好啊!谁说复合谁就是孙子。”安向暖气的拿起包就走,打开门准备离去时,双腿却被一双咸猪手抱住了。安向暖低头看去,这双咸猪手的主人季北辰正跪在地上可怜巴巴的看着她:“奶奶,你要去哪里?我一个人害怕~”安向暖:“……”
  • 原始社会追云传

    原始社会追云传

    非玄幻无超能力历史类混穿。21世纪的云飞穿越到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还是母系氏族时代,这个原始社会怎么跟想象中的不一样?我是谁?我在哪?今夕是何年?
  • 蓝陵醉笙箫

    蓝陵醉笙箫

    第一次见面,他和她为何就感到很是熟悉,是什么牵扯着二人,走到一起?就算是天定的孽缘他们还是彼此的不放手,最终是否会做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幻世剑邪

    幻世剑邪

    百万红尘执一剑,执剑逆行破苍天!且看看少年雷鸣如何一步步攀向大陆顶峰,如何夺得各色美人欢心......一切精彩,尽在《幻世剑邪》,幻世剑邪书友群:172456618小弟恭候各位的大驾光临!《绝顶乞丐》一本好书,有空去看看,这本书估计会在明年开始续写。
  • 逆乱苍龙

    逆乱苍龙

    仙人若真是无敌,何必立一道天门阻隔人间?愿以七尺身躯,立天门之前,道一声:“死来!”“我陈景苍,可否开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灭世传说之奇门遁甲

    灭世传说之奇门遁甲

    相传四千六百多年前,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在战场上制造迷雾,困住黄帝,此时天降一本龙甲神章,指引黄帝制造了指南车,终于击败蚩尤,始创华夏一族。宰相风后将天书加以演绎,又经后人姜太公、诸葛亮、张良等揣摩天机,终演变成华夏神术:奇门遁甲。天武大陆,少年王凌风魂飞至此,他能否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华夏神术碰撞异世武学,是重现神奇还是湮没尘埃?还有自古流传的灭世传说,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谜,一个个有待去探索、追寻——书友群:281464009
  • 古兵奇渊

    古兵奇渊

    我夏禹对得起我手中的剑,我只杀该杀之人。我夏禹没有靠任何人,全凭一双手,和一身傲气。
  • 废柴屌丝女:拐个美男回老家

    废柴屌丝女:拐个美男回老家

    空有一身飞檐走壁的绝技,可他就是奈何她不得!乖乖跟她回家面见丈母娘丈母爹!那个二百五女人,她以为她是谁,惹上他,就等死吧...哼哼...以为他府里养的那些女人们是吃素的么?本以为老天爷可怜她,丢了一个呆萌二愣子帅哥哥给她撞,哪知道这货根本就是个蓝颜祸水,她的小心脏根本就不够用哇,人生怎么可以过得这么惊悚...究竟是谁穿越了谁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