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3200000007

第7章 八面来风孕育士人文化(3)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频繁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兰州地区又先后被众多少数民族政权所统治,出现了长达数百年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的局面,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从而为各民族的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迁徙兰州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在与原有汉民族的长期杂居相处中,相互通婚,互相依存、互相吸收,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逐渐缩小了与汉族在经济、文化、语言、服饰、姓氏、习俗乃至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一部分逐渐与汉族融为一体,一部分除民族称号上不同外,其他方面已与汉族没有什么差别,从而形成了兰州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促进了兰州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兰州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同时,多民族的融合又为兰州地区多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士人文化的孕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隋、唐至元末,兰州地区又再次掀起一个民族大融合新高潮,使兰州多民族文化进一步得到发展,士人文化进一步得到孕育。

隋唐政权是在经过300年的民族交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安史之乱前,唐代政治清明,国势强盛,北征突厥,东灭高丽,西平吐谷浑,疆土空前扩大。由于唐代政权是吸收了多民族、多元文化建立起来的政权,因此在民族政策上是兼容并蓄。政治上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经济上农耕畜牧并重,文化上无汉胡之防,并对新辟的原少数民族聚居疆土采取羁糜府州制度,采取与农耕区不同政策,给予羁縻地区不纳赋税的优惠。这种政策加强了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的合作,极大地扩展了中华民族的阵营。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兰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有了新的进展。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和以后一百多年断续的战争,使唐王朝元气大伤,最终内部分裂为五代十国,边境上少数民族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汉族王朝对立的政权,又不断侵扰、抢占唐帝国的疆土。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占领了今兰州地区。

五代至北宋初,吐蕃衰落,其部落散居于今兰州地区,扩大了兰州地区民族融合的范围。

长达400多年的宋辽金元时期,是兰州地区民族融合的又一重要时期,兰州的蒙古、维、回族以及女真、契丹、西夏人等就是在这一时期进入的。

由于民族大迁徙而再次改变民族分布格局,从而促进了兰州地区的一次新的民族大融合。

与汉族一样,各个少数民族也是在不断的融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今天兰州地区的30多个少数民族,也是长期民族融合的结果。比如曾占据过兰州地区的吐谷浑和党项羌就是这样。吐谷浑原是辽东的慕容鲜卑,在西迁过程中,先后兼并融合了很多其他民族。建立政权后,其统治下的鲜卑、氏、羌、匈奴、高车、突厥、西域胡人和汉人等的民族融合仍继续进行,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族体——吐谷浑族。

党项羌也是一个聚合吐蕃各部,包括汉、回鹘以及西北地区其他民族成分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族体。

在因民族间的战争造成大规模的民族流动(包括迫迁),从而造成民族大杂居的形势,进行强制性民族融合的同时,一些少数民族人民因避难、经商等各种原因大量自发内迁,也是兰州形成多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源头。

兰州地区的多民族文化,主要是来自东面的汉族传统文化,西边的印度、中亚的佛教文化和******文化,以及来自北边的游牧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占据兰州地区的游牧或半游半牧民族政权将“胡”文化带入兰州地区,既丰富了兰州地区原有的农耕文化,又促进了兰州地区的畜牧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唐代,吐蕃对包括兰州在内的河、陇地区的统治,造成了吐蕃人学习、吸收汉族文化的机会和条件。同时,也给兰州等吐蕃统治范围内的各民族提供了学习吐蕃文化的机会。唐代《张司业集》中有一首《凉州词》,是写吐蕃统治时期的情况: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全唐诗》也收有一首王建的《凉州词》,是描写凉州陷于吐蕃后的情况:

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来为汉语。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汉民族和吐蕃杂居后,汉人学习吐蕃文化,著毡裘,学胡语,即穿着吐蕃服,学说吐蕃话;而吐蕃人也在学习汉民族的文化,“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即以前不从事农耕的吐蕃人,向汉人学习农耕技术,从事农耕作业。于是,农耕民族的“汉”文化在与吐蕃的游牧文化的激荡交汇中,逐步在冲突中走向融合。这两首词虽然写的是凉州,但它却是整个吐蕃占领区的具体写照。兰州当时也在吐蕃统治之下,应当和凉州的情况是一样的。

兰州地区在先秦时期,主要居住的是羌人,秦汉以后,这一带的羌人仍然活动十分频繁。魏晋南北朝以后,虽然逐渐融合于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中,但羌文化也同时渗透于各民族的文化生活之中。羌人在佛教传入前主要信仰巫术,崇敬鬼神。祭山、还愿、占卜、安神、驱鬼、治病、除秽、招魂、消灾以及男女婚姻、新生婴儿命名、对死者的安葬和超度等,均离不开巫师。羌人的这些民族信仰,有相当一部分在今天的兰州地区仍然或多或少地留存着,如还愿、占卜、安神、驱鬼、治病、除秽、招魂、消灾以及男女婚姻、新生婴儿命名、对死者的安葬和超度等,只不过在兰州随着道教、佛教影响的逐步扩大,专业巫师的职能渐渐淡化,其职能逐渐被道士和和尚所代替。但在部分地区,新中国成立前仍有巫师跳绳捉鬼的。

羌人有着非常发达的民族文化,曾经在包括今兰州在内的古金城范围内,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彩陶文化。到魏晋以后,居住在兰州西部河湟地区的羌人的手工业也较为发达,据史料记载,西汉时西羌已经使用铁矛、弓箭等武器,且大多为羌人自己制造。魏晋南北朝时,河湟地区的羌民还与汉人等参与各种城镇和桥梁建设,如西秦的新城勇士城、苑川西城、嵻城以及枹罕飞桥、吐谷浑的河厉桥等均有羌族人民的一份辛勤劳动。

枹罕飞桥是乞伏鲜卑在兰州建立西秦政权后,于乞伏乾归执政时在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修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枹罕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镇,枹罕“飞桥”是鲜卑、羌等居住在河湟地区的各民族群众在丝绸之路上最早架设的一座跨黄河的全伸臂木梁桥,它的修建对畅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据有关史料记载,枹罕飞桥在义熙三年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这种桥建造不用桥墩,而是根据力学原理,用巨木从河左右两岸层层镇压,向河中心延伸,待两岸伸出的木梁相距10米左右时,用大圆木、板材将两边连接起来,飞架于河谷陡岸之上,状似凌空飞越,故名“飞桥”。

这座桥的桥址,后人说法不一,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建于永靖县炳灵寺“姊妹峰”上溯黄河约5公里处。这里为黄河峡谷,两岸壁立,河面狭窄,最适宜建伸臂木梁桥。至今,在那一带的黄河南岸还有桥滩的地名。桥滩位于炳灵寺石窟隔河对岸,为一石滩,滩上巨石大如房屋。其中一巨石上刻“龙窝”、“万笏朝天”等字,并刻有吴调元的一首无题诗,其诗为:

山峰滔浪浪滔沙,两岸青山隔水涯。

第一名桥留不住,古碑含恨卧芦花。

刘家峡水库建成后,因水库蓄水,水位大大提高,石滩与刻石均没于水中。但冯国瑞先生在其《炳灵寺石窟勘察记》中认为,该刻石从原刻字迹看,石刻及诗作最早不超过唐宋。诗中的“第一名桥”即指枹罕飞桥,号称“天下第一桥”。据史志记载,该桥唐、宋时还在,毁于西夏。后又建成浮桥,刘家峡水库蓄水后,浮桥也被淹没。

吐谷浑在统治河湟等地区后,下令在其辖区内开辟道路,建筑桥梁,据《沙州记》记载:“吐谷浑于河(黄河)上作桥,谓之河厉。长百五十步,两岸垒石作基阶,节节相次,大木从横,更相镇压,两边俱来,相去三丈,并大材,巨板横次之,施钩栏,甚严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厉桥。据《水经注》说:“桥在清水川东。”而据《循化志》所说,清水川是今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的支流,名保安河。据《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说:“河厉桥约在北凉沮渠蒙逊、吐谷浑阿柴分别遣使至宋入贡的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建成。桥址在今青海循化古什群峡口的黄河上。河厉桥的造型新颖,工艺精湛,桥中无柱,在险谷陡崖铺设伸臂木梁,好似飞渡,故亦有飞桥之称。……它结构科学、施工简便,是现代伸臂梁桥的先驱。”

位于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南部东侧雷坛河上的原兰州握桥,相传是唐代仿“河厉”之制而建的,是一座有名的伸臂木梁桥,昔日兰州八景之一的“虹桥春涨”即指此桥。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中说,兰州握桥“是中国伸臂木梁桥的一个代表”。据1952年拆除时的实测,该桥净跨度22.5米,全长27米,高4.6米。桥由28根朱红大柱组成桥廊13间,中间3间,两侧各5间。

桥廊坡度20度。廊柱下端柱头倒挂,雕成桃形,柱的上方有镂花装饰,花栏廊厦。桥头翼亭四角飞檐,卷棚歇山顶,上盖黑色琉璃瓦,造型雄伟奇特,建筑手艺精巧,别具一格。翼亭均有题额,东亭前额“空中鳌背”,阴额“彩虹”;西亭前额“天上慈航”,阴额“新月”。桥呈穹隆特起之弓形,且涂以红色,故称“虹桥”。雷坛河水经此桥入黄河,入冬河流结冰,冰层逐渐加厚,入春,冰融水涨,片片冰块涌向桥下,白水红桥,奇丽壮观。

以上记述说明,早在魏晋时期,吐谷浑就有了相当发达的建筑文化,而且开始影响兰州地区的农耕畜牧文化。到隋唐时期,其文化已传播到今兰州地区,并与兰州地区的各民族文化开始交流,给兰州地区已形成的各民族文化增加了新鲜血液。吐谷浑虽以畜牧业为主,但仍兼营农业。史称:“亦知种田,有大麦、粟、豆。然其北界气候多寒,唯得芜菁、大麦,故其俗贫多富少。”主要依靠河湟地区羌民及汉人兼营农业。吐谷浑的手工业、冶炼工业都较为发达,主要有采掘、冶炼、制造兵器及金银制作等。这些文化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兰州本土文化,如仿“河厉”之制而建的兰州卧桥就是一个明证。

氐族自称“盍稚”,“氐”是其他民族对他的称呼。据史书记载,东周时期,氐族就已经形成了定居农耕生活。他们居室的住宅建筑是板屋形式,这和古代西部汉族基本是一致的。《诗经·秦风·小戎》说:“在其板屋,乱我心曲。”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汉代,兰州属陇西郡,陇西郡治在狄道,也就是现在的临洮,与兰州市接壤。这些记载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在汉代,包括今兰州在内的陇西郡已有氐人居住生活,二是“民以板为室屋”,当然包括居住在今兰州地区的氐人在内。另据《后汉书·西南夷传》、《魏略·西戎传》、《南史·武兴国传》等记载,氐人早期婚嫁之俗与羌族相似。与汉族等杂居后,氐人的婚俗和文化有所变化,“婚姻备六礼,知书疏”,这说明,氐、汉两种文化在相互碰撞交融中的互相影响。

从上述记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秦汉以降,至隋唐大一统帝国的建立,800年间,兰州多民族地域文化,因国家的统一或分裂割据,民族的兴衰、迁徙,各民族及外国文化的交流和影响,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且发生了重大的变异。

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汉族传统文化、中亚、印度的佛教文化、******文化、北方游牧文化均从四周不断浸润着、影响着兰州地区文化,促使其发生了重大的变异,对明清时期兰州地区多民族文化和士人文化的最终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丝路重镇,促进士人文化孕育

兰州自古就是西北边陲,既是连接内地与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枢纽要道,又是与欧州、中亚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上的一座关隘性城市,因此,对丝绸之路的畅通、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由于其自身既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又是丝绸之路上中原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介点和集散地,因而通过丝绸之路,也极大地促进和发展了兰州自身的历史文化,孕育和培养了兰州的士人文化。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兰州丝绸之路重镇的形成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古老的丝绸之路把世界的东方与西方连接起来,就像一条光辉灿烂的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不断交流,从而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同类推荐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谚语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谚语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多姿风情:民俗卷

    多姿风情:民俗卷

    雄奇绵长、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多民族风情,构成了甘肃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的辽远广阔时空。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热门推荐
  • 和你在一起的每一个雨天

    和你在一起的每一个雨天

    “每一个雨天,都有你陪伴的辰光”——丸语儿《呆萌妹妹》–夜幕降临,外面夜雨寄北,……
  • 蓝田生碧玉,蜀地芳草香

    蓝田生碧玉,蜀地芳草香

    中原大地,经过五百年前的世纪大战,过分生机勃勃,轮回的男女几经波折,为了这个天下一直努力战斗着。
  • 夫妻那点事:婚姻密码

    夫妻那点事:婚姻密码

    一个来自大上海的辣妹子蓝雪晴,一个来自江南小镇的乖男孩杨墨,这对80后独生子女夫妻之间的种种差异,导致了一出出家庭闹剧。在这场婆媳两的战争中,丈夫的软弱和对母亲的一味顺从,让蓝雪晴对丈夫大失所望。女儿出生以后,婆婆重男轻女,层出不穷的矛盾冲突迫使这对年轻的80后夫妻终于闪离。然而,峰回路转,一件大事的发生让蓝雪晴看到杨墨身上无可替代的优点,和前夫再谈恋爱,终于让她明白了什么才是婚姻!
  • 穿越之逆天废材

    穿越之逆天废材

    片段一:“溪儿,待你长发及腰,嫁于本帝可好?”魔君眼里写满了宠溺与爱意。“不好,本皇只娶不嫁!”凤锦溪睁了睁刚睡醒的眼睛。“那待你长发及腰,你娶本帝可好?”魔帝节操掉了一地。片段二:“魔帝大人,不好了,有人要抢了您的地盘,还扬言要收了您的魔兽军团。”一个手下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幕后支持者是谁?把他杀了,五马分尸然后做成包子喂狗!”魔君大怒“可……可幕后之人是魔后。”手下满手冷汗,魔君大人太吓人了。“那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打包给魔后送去?这点小事还用问我吗?”手下差点晕了,同样是来惹事的,为毛差别这么大?“对了,听说溪儿还喜欢我身边的灵兽浴血凤凰,也一起送去把!”彭!手下晕倒了。
  • 道无止尽

    道无止尽

    无良宅男张枫带着一颗隔三差五就向着自己体内塞功.法的火球穿越到了修真世界,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御女心经》之内的牛叉功.法,不过当别人还在为一件灵器,道器拼死拼活的时候,张枫却已经拥有了海量的仙器。当别人正在为了一个美.女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张枫却已经被美.女给逆推了很多次。用张枫的话说:“我一点都不想被逆推,逆推一点意思都没有!然而面对着美.女师傅她们那强大的武力值,我也只能被逆推!”
  • 青春的恋歌

    青春的恋歌

    有时候有一些东西错过了,就一辈子错过了。人是会变的,守住一个不变的承诺,却守不住一颗善变的心。而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却只是彼此沿路的一片风景。
  • 马耳他之鹰

    马耳他之鹰

    去你的优雅,我只有一条烂命,一身正气!侦探小说史不朽名作!《漫长的告别》作者钱德勒偶像之书!就是这本书,重新定义侦探小说!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硬汉侦探形象,改变侦探小说书写规则。推翻长达一个世纪的古典模式,影响后世无数推理文学的创作!从此,侦探小说不再只是安乐椅上的解谜游戏。这个侦探特别冷!优雅绅士、天才数学家、伤感酒鬼都闪开,这是罪恶都市里的一头野狼。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票选“世界百大侦探小说”!侦探小说重要奖项“马耳他之鹰奖”即以本书命名。好莱坞经典悬疑片的精神架构之书,黑色电影、暴力美学、蛇蝎美人等概念都因它而生!入选“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被收入权威丛书“美国文库”。作者哈米特是硬汉派侦探小说鼻祖,被誉为欧美侦探文学最后一位先知!《漫长的告别》、《教父》译者姚向辉倾情翻译,精准展现“硬汉派”洗练文风。特别收录同系列4个短篇番外,精心梳理西方侦探小说发展简史,特别制作探案地图及原创插画,带你领略硬汉侦探的罪恶之城。
  • 智慧中国

    智慧中国

    十二五期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国家在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将投入大量资金,各城市正在加紧研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部分城市已经开展了具体的实践。但目前国内尚缺少系统地介绍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内容与实践的书藉,本书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智慧中国的定义、内涵、建设现状,智慧中国的总体架构;智慧中国基础网络建设;智慧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慧中国各系统的建设(智慧政务协同平台建设、智能医疗建设工程建设、智慧中国智能电网工程建设),最后介绍了智慧中国建设发展展望。
  • 异种倒计时

    异种倒计时

    当末日来临,所有人都陷入恐慌之中。安良一脸无辜:哦,我早就知道了
  • 史上最暴傲娇女

    史上最暴傲娇女

    她作为毕月国的大公主为了要保全自己父王出轨所生之女的性命,却要想尽计谋嫁到相距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凌朝国,在凌朝国她只是一个代孕工具,传闻中的夫君沉迷修仙养性,残暴无道,原本娇弱无能的她渐渐变得强大傲娇,一个个男人都愿臣服她脚下,为她伸手摘月,早已失身的傲娇女如何让凌朝国两个王子都为她放弃权位?是杀戮、暴力、地位、主权、人性、还是那份遗失的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