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白,转弯,不是要你放弃原来的理想;转弯,只是用一个迂回的办法,来帮助你更好地实现理想,尽管这个理想可能不是你当初的愿望,但这毕竟比你执拗地坚持而最终毫无所得要强。
完美不可苛求但能追求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就如同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人生和生活也是如此。追求绝对完美的目标,不仅难以实现,还会让自己身心疲惫。相反,如果没有想把事情做完美的态度,不怀着“我要做得更好”的信念,很多事情就难以成功。故此,在凡事面前,我们只要告诉自己,我要做得比要求的更好就可以了,这样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又不完全苛求万事,才是最平和的心态。成功学家陈安之说过:“要永远做得比要求的更多、更好。”其实,这也是每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需要树立的信念。
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受人敬仰的牧师——大卫。他在神学院教授学生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居住在山间的一位猎人卡尔带着他忠诚的猎狗希特去打猎。猎人卡尔一枪击中了一只山羊的后腿,受伤的山羊拼命地逃生,猎狗希特在其后穷追不舍。山羊跑得越来越远,猎狗希特追不上,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卡尔身边。猎人卡尔气急败坏地喊道:“真没用,连只受伤的山羊都追不到,这顿饭我拿什么来喂你!”
“主人,我已经很尽力地追赶了!”猎狗希特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
带着枪伤成功逃生的山羊回到家后,兄弟们都围过来担心、惊讶地问:“那只猎狗希特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山羊说:“它是尽力了,可我却是竭尽全力,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主人的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就会连性命都没有了!”
是啊,要是山羊不拼命逃窜,认为自己死定了,那它肯定就死定了。好在它竭尽全力,为了那一线生机努力着,结果它胜利了!可见,只要拥有追求完美的信念,就会激发出自身极大的潜能,而这种潜能能帮助我们轻轻松松地做成很多事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爱因斯坦这样著名的科学家也只是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能够开发50%的潜能,这就意味着,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修完10所以上大学的课程,掌握二十多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左右的潜能处于沉睡状态。如果谁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的话,仅仅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只有竭尽全力才行。只有不断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是否常常满足于现状,对于稳定的收入和目前的职位,觉得自己的境遇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你是否想过,你的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人生还可以更加完美。倘若你这样想过,那就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对自己的要求高一点儿吧,你会渐渐发现做到最好并不难。
篮球界的传奇人物迈克尔·乔丹,在率领公牛队获得两次三连冠后,毅然决定退出篮坛,因为他已经得到世界上篮球运动史上最多的个人光荣纪录与团队纪录,甚至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体坛运动员。
他曾说:“我成功了!是因为我比任何人都努力。”乔丹不只比别人努力,他还跟自己比努力,虽然他当时已经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篮球运动员,但还在不断努力,努力突破自己的极限与纪录。在公牛队训练的时候,他每天的训练时间比任何人都长,据说除了睡觉之外,他一天只休息两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是在球场上度过的。有这样不断超越自己、追求完美的念头和行动,试问,有谁能比乔丹更努力,做得更出色?
NBA的篮球运动员经常在罚球的时候投不进球,也时常因怀才不遇而怨天尤人。殊不知,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追求完美的念头。如果每天他们也能做到像乔丹一样,除了睡觉之外只休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站在罚球线外练球以增加自己的投篮准度。这样持续下来,他们罚球的能力也会很高。即使达不到乔丹那样80%以上的命中率,至少也会比自己以前的水平高很多。
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的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东西,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你有追求完美的信念,你才有可能向完美靠近。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话,当然,它的实际意义也绝非是表层的,这句话向我们揭示出,我们追求更好、更完美,最重要的不是要得到最完美的结果,而是我们要拥有一种永不满足、永远积极向上努力的态度,不苛求完美,但绝不放弃追求完美。
男人读品悟。
我们追求更好、更完美,最重要的不是要得到最完美的结果,而是我们要拥有一种永不满足、永远积极向上努力的态度,不苛求完美,但绝不放弃追求完美。
第二节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去掉“不可能”这个概念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让人难以下手的事情。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做不到,其实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能做到,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不太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让伟大的可能替代你心中的那个不可能吧!把“不可能”这三个字从你的字典里删除,用积极的思想帮你逃离绝望吧!这里有一个关于马克与简妮的故事,他们也碰到了困难,欠了很多的债务,他们开的那家小服装店艰难地维持着,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挺过来了。
那时,经济十分不景气。他们旁边的店铺纷纷关门,看来他们的店铺离倒闭的日子也不久了。他们欠账的数额加起来已经十分庞大,可他们的收入却少得可怜,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他们根本就不能把债还清。
一天清晨,马克与简妮坐在他们的办公室中发愁。店里非常冷清,没有一个顾客。
可是,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一位在化学研究上非常有名的朋友克里菲博士,那天,从店面附近的街道走过时,忽然心血来潮,决定去看望马克与简妮。
这位朋友感觉到了这对年轻夫妇的沮丧与焦急。他问了一个没必要问的问题:“生意怎么样?”马克拿起一张纸,在上面写下了很大的一个单词“impossible(不可能”,递给这位朋友。朋友细细打量着那个单词,然后说:“让我们来看看‘impossible’这个词,要是你们不想被它征服,我们就想想该如何来对付它吧。”说着,他拿起一支铅笔在纸上画了两道斜线,一道画在m字母上,另一道画在i字母上。于是,现在这个词就变成了:possible(可能。在去掉im之后,possible这个词既清楚又突出。他说:“要是你不认为所有事情都是不可能的,这样,就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你觉得怎样呢?让我们只看到possible这个词。我们就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面临的状况了。”
马克在一叠已准备好寄给他们顾客的账单里,拿起最上面的一张。“史蒂夫,”克里菲问,“你对史蒂夫先生有没有进行了解?他是不是有妻子与孩子?是否了解他的生意做得怎样?”
“我怎么了解?”马克不满地嘀咕着,“他只是一个顾客,并且付款一向很慢。”
“我告诉你该如何办。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而且认为你有资格取得成功和幸福。”克里菲说道,“在电话簿上找出他的电话号码,接着打个电话给他,用友善的态度问他的情况怎样,立刻就这么做。”
马克很不乐意地照着朋友的指示做了,而且跟对方聊了一会儿,从他脸上呈现的第一个笑容来看,这次谈话显然非常愉快。马克挂断电话后说:“他好像很高兴,并且对我的问候觉得很惊讶。他问我们的情况如何,我告诉他,我们正在收欠款,还付一些账款给他人。他说,他的情况也相同,但他强调并没有忘掉他欠我们的钱,不过,我一再向他表明,我打电话给他并不是向他讨债。”
于是,克里菲提议说:“现在,让我们来想点儿主意。眼下你们有钱买一罐油漆吗?”
马克不高兴地说:“有啊!我们还不至于如此潦倒。”
“嗯,你们可以把店铺内部重新粉刷一遍,把那面橱窗与展示架刷得闪闪发光为止,为天花板上那些装饰灯换上一些新灯泡。最关键的是,你们脸上要充满微笑,等待着顾客上门。当人们来到时,用真正友善的态度来欢迎他们。坚定地认为一切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永远抛弃那个不可能的想法。当然这并不十分容易,可只要按照我的话去做,你们就可以一帆风顺。”
没想到在一个月内,这对年轻夫妇收回了很多的欠款,足以让他们渡过难关。慢慢地,他们开始有了收益,并最终渡过了不景气的窘况。
马克与简妮有这样的成绩,完全是因为他们对“不可能”这个词有了新的看法,才走出了在他们看来的绝境。他们要感谢这位老朋友聪明的建议,让他们学会了在面对一切困难时,都要对自己说“可能”,而不是说“不可能”。
当然,没有不可能,也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尝试,当你尝试了,做到了,“不可能”就变成了可能。
男人读品悟。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让人难以下手的事情。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做不到,其实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能做到,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不太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与其埋怨不如改变
你每天都在不停地发牢骚吗?那你有没有意识到,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还有可能扯你的后腿!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吗?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从现在开始,就不要再去埋怨了!因为无止无休地埋怨不如改变,你改变了,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从而开辟另一片艳阳天。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晚上同家人一起玩牌,几次下来抓的牌都很差,结果全输了。于是,他开始埋怨自己手气不佳。年轻人的母亲突然停止了玩牌,严肃地对这个年轻人说:“不管你手中的牌怎样,你都必须接受,并尽最大的努力玩好自己的牌!”年轻人看着母亲那严肃而认真的面孔,愣了愣神,有些不解。母亲接着说:“人生也是这样,你无法选择牌的好坏,但你可以用好的心态去接受现实,并想办法让手中的牌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获得最好的结果。”从此以后,年轻人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次教导,他不再埋怨自己的命运,而是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人生中的任何挑战。通过努力,他最终从得克萨斯州的农村走了出来,一步步成为陆军中校、盟军统帅、美国总统。这个年轻人便是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母亲的一席话不仅教会了她的儿子该如何应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而且也给我们上了一节人生之课,她让我们知道,越是在逆境中,我们越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去埋怨自己的命运如何,而是要自己去争取、去努力,这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唯一能通向成功的方法。
无独有偶,此处亦有这样一个故事:
林勇强在波士顿大学读书的时候,学习刻苦,办事努力认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留学生。金融专业成绩一直非常突出,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1949年,在他20岁那一年,他又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这个时候,具有硕士头衔的林勇强,却去了一家影响、规模皆不太大的股票经纪行任职,在那里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初级证券分析员,周薪只有50美元!对于他这样的高才生来说,这种选择简直是糟透了。但他接受了,在他看来,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不同,金融市场是以资金代替商品进行交易,流通和使用的是上千万种证券与票据等信用凭证。在金融市场中,最具挑战的就是股票交易。而这正好能够激发出自己非凡的创造力,挑战自己的极限。为了赌这一口气,林勇强就如一座喷发的“火山”,要释放出自己无穷的力量。他冷静分析投资趋势,果断采取发展策略,科学判断市场行情。林勇强的刻苦使公司基金的年收益以50%的速度增长!这样的高效益、高速度在公司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整个金融界也属罕见。之后,他通过在股票操作赢利中获得的提成拥有了公司20%的股份。林勇强的事业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长久以来,西方人总是用傲慢和偏见来形容东方人。这种态度激怒了流淌着炎黄子孙血液的林勇强。1965年,公司因人事更替,董事长一职需有人接替。在这个问题上,外界与公司内部似乎已有定论,因林勇强的贡献与长达7年的经营实践,应是众望所归,非林勇强莫属。可事实上并非如此,退休的董事长在这个时候暴露出了某些美国人对华人的偏见和傲慢。他对林勇强的才华熟视无睹,对这些年公司取得的发展竟也无动于衷。他看到的只是黄皮肤的华人!在他和绝大多数的美国人眼里,华人是没有资格担当重任的。在林勇强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刻,他暗暗发誓:“终有那么一天,我要在华尔街建成一座大厦,一楼做银行,二楼做财务公司,三楼做股票经纪公司,四楼做保险公司,五楼……使它成为金融业的超级市场,我也会在这一天向所有忽视华人能力的人们发起挑战!”
1969年2月,40岁的林勇强已成为曼哈顿互惠基金会的董事长。当年他说下的豪言壮语也已经实现,林勇强的声名与公司的良好业绩如日中天。于是,林勇强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果断地向社会发行曼哈顿互惠基金股票。股票一上市,轰动一时,许多人纷纷抢购,该股的上市一举打破华尔街股票发行的纪录!其中更有意思的是,那位曾怀有傲慢与偏见的董事长与林勇强曾有一次不期而遇,他非常惭愧,意欲回避,但林勇强却不计前嫌,表现出了一贯的气量。他还衷心地感谢这位董事长,因为如果没有他当初的傲慢和偏见,也许就成就不了林勇强这样一位“华尔街金融王子”。
拥有高学历和高智商的林勇强当年屈身于小小的股票经纪行时,也许旁人都会感叹他命运不好,然而,林勇强却把它当做最好的机遇。对他而言,无所谓好坏,自己的赌本就是一口气,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和现成的财富。凭着这一口气,他赢了,赢了全世界。
人生本来就不平等,上帝总是拿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给你,你若只是一味地抱怨自己出身不够显赫,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有出头之日。所以当外界的条件对你不利时,你要做的不是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而是应该试着去改变这个现实,这样你的前途才能如日中天!
男人读品悟。
人生本来就不平等,上帝总是拿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给你,你若只是一味地抱怨自己出身不够显赫,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有出头之日。所以当外界的条件对你不利时,你要做的不是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而是应该试着去改变这个现实,这样你的前途才能如日中天!
不蹉跎眼前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