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5600000030

第30章 朝鲜战争,命运的大逆转(1)

“上帝的礼物”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让美国吃了大亏,所以在战争结束初期,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十分严厉,旨在彻底铲除日本的军国主义,以及军国主义赖以滋生的一切土壤。三井财阀的家族和企业被铆牢穷追猛打,就是美国严厉占领政策的一个缩影。

就在三井系的大企业被解体、被拆分,三井家族的成员被开除公职、剥夺财产的同时,国际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1946年开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接踵出笼,东西方的“冷战”开始了。原本美国在亚洲的战略重点是中国,但随着1949年******的国民党政权败走台湾,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一下子跃升为美国在亚洲的前哨阵地。

1948年12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对即将赴日本担任麦克阿瑟经济顾问的道奇说:“中国事态的发展,使日本的重要性倍增。”

1949年,道奇在美国国会的演讲中表示:“过去一年,尤其是最近在这一地区出现的事态的倾向,说明了我们加强在日本的地位的必要性。我们将来的远东政策,要求把日本作为今后向远东地区援助扩张的跳板和供应基地加以利用。”

外部形势的变化,给“服刑”中的日本迅速解了围。

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逐步缓和,其中比较明显的动向就是援助日本的经济复兴。对于被逼到死角的财阀来说,无异于在绝境中突然看到了一扇敞开的大门。

解散财阀的工作不了了之。原本点名解散的83家财阀控股公司,只有42家被解散。根据《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325家大型垄断企业被要求分割,结果却是取消令如雪片般飞至,95%以上的大企业只是经历了一场虚惊。最后仅有11家企业被真正分割,只占实际要求总数的3.38%。

虽说这些“优惠政策”还轮不到三井财阀头上,但仔细想想,1947年被严格执行解体的三井物产最终变成了223家公司,而1948年被要求分割的4家三井大企业,基本都只拆分成两三家企业,最“不幸”的东芝也不过是被分割成27家工厂和1家研究所,比起三井物产的际遇来,实在是改善太多。而这前后,只不过才相差了一年。

更大的转机出现在1950年。这一年的6月,朝鲜战争爆发。处于美军占领之下的日本,成了美国的战争后勤补给基地。战争给日本带来了“朝鲜战争特需景气”,不仅使朝鲜战争前的滞销商品全部一扫而光,而且令生产也一举恢复到战败前的水平。这是一场“从天而降的大繁荣”,日本首相吉田茂甚至激动地形容这是“来自上帝的礼物”。

1951年7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财阀解体已经完成,控股公司管理委员会也于翌日解散,盟总的财阀解体政策至此宣告寿终正寝。这是官方正式向全体财阀发出的信号:你们自由了。

在财阀解体政策中遭到最沉重打击的三井,对美国占领当局政策出现松动的迹象反应迟缓。以往总是惯于领先的三井,在重新集结的问题上竟然畏首畏尾。也难怪,谁也说不准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转变究竟是大势所趋,还是临时起意。直到这次正式宣布,三井才终于敢放开手脚,踏上了重新集结的道路。

隐蔽的司令部——“二木会”

对解散财阀政策始终持强烈抵抗态度的三菱,早在1946年6月就开始了秘密集会,组成了一个叫做“金曜会”的社长会。因为这个会是在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召开,星期五在日语里是“金耀日”,因此这个三菱集团成员企业最高领导层的联络会,就起名叫“金曜会”。

从时间上看,三菱财阀几乎是在母公司被执行解体的同时,就把旗下重要子公司的社长以秘密集会的方式联络到了一起。在财阀解体政策终止之前,“金曜会”一直是不公开的,甚至形式上不过是一个午餐会,以躲避美国占领当局的耳目。在随后接二连三的解散措施中,三菱正是通过“金曜会”的暗中联系,成功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和三菱的负隅顽抗态度不同,三井的态度则消极很多。在解散财阀政策出台之前,三井方面曾积极斡旋,试图躲避最严厉的惩罚,但终究事与愿违。作为日本实力第一的财阀,三井的一举一动受到了美国占领当局的严密监督,因此在认识到大势已去后,三井没有表现出如同三菱那样的强势,而是认命。

直到1950年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已经出现明显松动之后,三井系统才在一些昔日高级管理人员的倡议下,组织成立了“月曜会”。“月曜会”同样也是午餐会,因为是在周一即日语中的“月耀日”举行,故得名。跟三菱的“金曜会”相比,三井的“月曜会”规格要低一些,参会的人员是三井系统常务董事以上级别。因为不是社长会,“月曜会”的作用更像是联谊,是为了保持三井系统各大企业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对整个三井系统发展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

三井方面对于重新集结一事是相当谨慎的。“月曜会”的出现只是试水,其核心职能基本限于处理三井的商标。因为在1949年,控股公司管理委员会颁布了禁止使用财阀商标的命令,三井不得不放弃使用了近300年的标志。

在精神旗帜被剥夺的切肤之痛下,这才由三井不动产的董事长江户英雄出面牵头,成立了“月曜会”。

三井系的重新集结行动一开始以“月曜会”为司令部,直到1961年作为社长会的“二木会”成立后,整个三井系统的决策大权才转移到了“二木会”。这与三菱的“金曜会”相比,足足晚了15年。三井在财阀系统重新集结的“赛道”上,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1961年成立的“二木会”,是三井集团内真正具有发言权的中枢机构。“二木会”因为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即日语中的“木曜日”举行而得名。其成员是三井集团核心企业的会长或董事长,是一个完全以“一把手”组成的集会,而且不是所有三井系的企业董事长都有资格加入,必须达到相当规模才行。“二木会”的成员在成立时一共有18个,时至今日也不过才26个,比起“月曜会”79个的成员数来说,“二木会”的权力无疑更为集中。

在财阀时代,三井有母公司,母公司的董事会就是最高决策机构。尽管美国废除了财阀解体政策,但垄断的康采恩财阀组织形式仍然不被允许,因为这有悖于自由市场竞争的原则。因此在战后财阀重新集结的过程中,过去的财阀母公司始终没能重建,只能另辟蹊径。

实际上,“二木会”就是过去三井母公司的董事会,只不过现在不挂靠在某个实体公司之下,而是以核心成员联谊会的形式出现罢了。“二木会”的权力比“月曜会”大得多,尽管没人能在“二木会”中说了算,但由三井物产、三井银行和三井不动产的董事长轮流坐庄,担当牵头人的游戏规则,却是一致默认的。

在1961年“二木会”成立之时,东芝、丰田、王子制纸这些原三井财阀系统内的大企业并未加入。“二木会”成立之后,促成大鳄归队便是其核心主旨之一。1973年,东芝、三越、王子制纸加入“二木会”,1974年丰田汽车加入,整个三井系统的重新集结才终得圆满。

除了作为决策机构的“二木会”和作为执行机构的“月曜会”,新的三井企业集团还有其他一些联系机构。成立于1972年的“三井广报委员会”是三井系内部的宣传交流机构,1978年成立的“三井业际研究所”则是一个集团内部的情报收集分析和政策研究部门。再加上1965年成立的专门收集和研究三井家族资料的公益财团机构“三井文库”,以及以三井迎宾馆为据点、实行会员制的“纲町三井俱乐部”,这样在整个三井企业集团内部,就形成了6个功能不一的沟通联络组织。

因为没有母公司的统一领导,所有三井系的成员企业就只能通过这六大组织来加强联系。是否成为这六大组织中的一员,就成为判定一家企业是否具有三井身份的重要标准。而这六大组织是全部加入,还是部分加入,就成为判断一家企业与三井集团关系紧密程度的重要依据。

国内有一些介绍三井财团的书,把索尼公司也列为重要的三井系成员。实际上,索尼并未加入三井集团上述六大组织中的任何一个,从所属关系上来说,索尼是完全游离于三井集团之外的,但是索尼与三井有很深的渊源也是事实。这一点,本书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进一步解释。

也许有不少读者在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企业的从属身份有那么重要吗?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而言,或许判明这一点确实没什么意义,但对于日本企业来说,“血缘关系”却非常重要。日本企业之间的抱团行为和集体主义,有时会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例如,三井系的成员通常都是开丰田汽车,喝札幌啤酒,很少会看到有三井系的公司去采购三菱汽车,在公开场合使用麒麟饮料。而大到银行贷款、情报交流、对外投资等事宜,则更是处处以“自己人”为先。

三井的重新集结是一种另类形式的“复辟”。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就在于这是一种认同上的回归,是成员企业通过加入六大组织实现的对身份归属的确认。这种复辟,没有恢复过去金字塔结构的康采恩组织形式,没有恢复作为集团标志性存在的母公司,三井家族也没有重新取得企业的控制权。这样一种“复辟”,更主要的是企业间的自发行动和自愿联合。

躯壳没有了,但灵魂犹在。到目前为止,加入上述六大组织的企业一共有88家,它们构成了三井企业集团的主体,其中又以加入了“二木会”的26家企业为最核心的内圈。

而由这88家企业投资或控股的其他企业则属于三井集团的外围,其数量大约有1000多家。如此,一个庞大的三井帝国又重新浮现在世人面前。所以,“死去”的是三井财阀(Mitsui Zaibatsu),“转世”的是三井企业集团(Mitsui Group)。

第一商社的复活

被拆分成223家小公司的三井物产“化零为整”,是三井重新集结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作为在财阀解体政策中受伤最严重的一家企业,也作为三井财阀系统中最重要的一家企业,三井物产的走势实际上代表了整个三井系统的发展方向。

根据盟总宣布的“原三井物产职员在同一家公司再就业的人数不得超过100人,原三井物产部长以上职位的管理人员在同一家公司再就业不得超过2人”的严格规定,原三井物产的7058名员工被分流到一个个小型商社和公司中。这些庞杂的公司业绩良莠不齐,其中以第一物产、第一通商、室町物产、日本机械贸易这四家商社的业绩最为突出。

在1952年财阀解体政策正式废除后,收拾原三井物产的旧部,重新集结成一个综合商社的想法,在“月曜会”内部逐渐抬头。但是群龙无首。过去,三井财阀有大掌柜,在经营事务方面有很大的权威。现在,大家各自为政,一人占据一个小山头。要把这些散在的旧部重新集中在一起绝非易事。

同类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本书谈到的12个经济指标是大多数分析工具都会参照的重要经济指标,浅显易懂地阐释了每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的涵义、应用、计算依据及解读方法。无论你是投资者、投资中介、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还是学生,通过阅读《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都能够独立地对经济指标和经济走势做出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而且《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也是普通读者学习现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入?性读物。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各国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大职能,也是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那么,央行又是依据哪些经济指标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还原生活细节的规律,寻找现实背后的真相。本书通过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解释娓娓道出,让你摆脱啃大部头经济学著作时的费力和烦躁,随时随地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 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本书主要介绍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事关民生的经济常识、市场运转的经济常识、企业管理的经济常识、国家调控的经济常识、投资理财的经济常识等。
  • 创业农民

    创业农民

    本书是中国农民创业致富的调查报告。作者实地考察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80余家,走访了返乡农民工家庭60余户,选择了其中那些具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思路和最佳实践心得浓缩成本书内容。
  • 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研究

    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研究

    本书是作者对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历史与发展现状深入调查基础上,结合现代营销理论等进行深入研究完成的研究成果,得出了令人关注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重塑末世

    重塑末世

    一个经历了盛世,末世,新盛世的人重回末世之初可在不断前行中,他发现自己除了变强再没有其他欲望既厌烦于末世,却又融不进人世他……该何去何从……
  • 星主传

    星主传

    荒神叛乱,灵主灭世,天道崩溃,化八方神器,沉浮世间;天界最后八位古仙,以无尽寿元为代价,布下封星大阵,隔绝天界与太荒神界,让万千界面获得喘息之机!然数万年过后,一统太荒的神族,终于按耐不住,带领八十一根镇天神柱……
  • 隐龙废婿

    隐龙废婿

    废婿当道,忍辱负重;隐龙不出,谁与争锋.
  • 武傲玄域

    武傲玄域

    苍茫玄域,浩瀚无边,万千种族,竞相称雄。少年吴天,得奇遇,战强敌,一步步成为至高主宰,笑傲八方。
  • 洞皇

    洞皇

    传说,人的身体内有一百零八个灵洞,打通这一百零八个灵洞,便能够成为天地间最厉害的人。唐铮,来自异界的一个卑微小人物,意外身死,流落异界,碧玉葫芦,凝练元灵精火,强势点燃身体内一百零八个灵洞!武动八极,破九天!神武八荒,焚天下!境界:茅庐境,小成境,大成境。斗灵境,洞天境,无极境。宗师境,化圣境,洞皇境!
  • 游龙剑帝

    游龙剑帝

    武有乾坤成武祖刀有刀魂立刀主看凌天在武和刀的世界手持游龙称帝君斩武祖灭刀主斩苍穹傲世天下间世人称我为游龙我已游龙称剑帝
  • 事故奶爸

    事故奶爸

    一个消失5年的少年,一架飞机的事故,一个新的生活诞生,少年的修仙都市生活,从女婴的啼声开始。
  • 小乖不乖

    小乖不乖

    第一次见面,她对他说:“少吸烟,臭。”他掐灭了脸烟,含笑说:“好”第二次见面,她牵着一条金毛,她叫它小乖。他想了想,嗯,跟它主人一样,挺乖的。第三次见面,她说:“好巧呀,我叫段冉冉,冉冉升起的那个冉。”冉冉升起的,小太阳。
  • 万界穿越之我有不死buff

    万界穿越之我有不死buff

    这是一个开局抽奖获得了不死之身,然后开始在万界作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