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6700000008

第8章 小学:玩物也可以不丧志(4)

“我也不相信,大概你是最慢的。”为了鼓励她,我认为有必要先降低她的期望值。不过,我接下来又说,“也许你最终会看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许有些结果会让你吃惊。我希望你能亲身体会一下,训练会把你变成一个连自己也想象不到的人。下面是你要做的:认真听从教练的每一个指令,注意每一个细节,严格完成教练分派的训练指标,每时每刻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三个月后,你再看看结果怎么样。”

女儿就这样开始了,一下水,那些大男孩儿就大模大样地往前冲出去,哪里把这几个小女孩子放在眼里。女儿确实也只有在后面跟着的份儿。但是有一点:她学得比谁都认真,不仅专心于教练的每个示范动作,而且教练让她游八圈就游八圈,十圈就是十圈,从来都是一丝不苟。那几个男孩子则暴露出一系列的态度问题,比如不完成规定的训练量,不按教练吩咐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时累了就说要上厕所,一去就不回来。时间久了,女儿和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两三个月后,这一切的努力终于都开花结果了。女儿因为速度超过了这些男孩子,经常被教练分派为领游的角色,即在重复训练时为本泳道的第一个出发者。游泳队不时有内部比赛,女儿频频击败那些高她半头的男孩儿。后来又来了两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儿,大概有一米八的高度,女儿的个头儿还到不了他们的脖子。这两个男孩儿开始根本不好意思和女儿在一个泳道,但是,教练不仅让他们在一个泳道训练,而且安排女儿领游。那两个男孩不服气,试图超过女儿,努力了几次不仅全部失败,而且无法跟着完成女儿的训练量,时常偷工减料,停下来聊天。

后来女儿在初二(七年级)时加入了学校的游泳预备队(加入正式游泳队必须等到八年级),是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训练时经常在大孩子中领游,经常有和大孩子们比赛的机会,战胜高她半头的男孩子也成了家常便饭。我们总抓住时机和她谈起游泳队的事情:“看看那些男孩子,要说游泳的身体条件,全比你好得多,你根本不应该和他们竞争,但是,几个月的训练就改变了一切。天分当然很重要,但留着不用还是白白浪费,持之以恒的训练则让你超越自己。”这些大道理,对女儿来说已经不是抽象的说教,她都亲身经历过来。提起那些男孩儿,她有时也无奈地摇摇头。

到小学毕业时,女儿已经成了班里的优等生,当别的孩子说她聪明过人时,她经常对我说:“她们总是说我聪明,我不觉得自己哪里聪明,我只是比别人更努力些,可惜这些她们总是看不到。”她还经常抱怨学校里的孩子一脑子成见,比如觉得这个聪明,那个不聪明;某某是干这个的材料,不是干那个的材料等等。在她看来,谁也不是什么现成的材料,一个人究竟最后成为什么材料,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去塑造。我作为父亲,看自己女儿当然不会客观,但是有一点还是可以有把握地说:女儿到现在基本不用管,干什么都特别用功,特别自律。她懂得什么是“成功人格”,什么是“失败人格”。我每天操心的,几乎是和大多数家长相反的事:说服她作业马虎点,分数低点没关系,最重要的是晚上按时睡觉。

可见,体育并不仅仅能让孩子身强力壮,还能培养孩子的品格和精神,毕竟体育能够最直观地向孩子展示人生。孩子形成了“成功人格”,人生才算是上路。她以后成就如何,固然要看她的才能和潜力,但“成功人格”大致能够保证她最大限度地自我实现。而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多半能享受比较幸福的人生。

玩物不丧志

我们这代在“文化大革命”中长大的人,小时候几乎就没读什么书,可是,我至今脑海里仍然响起妈妈当年的教训:“玩物丧志!”出去踢踢球是“玩物丧志”,养条鱼是“玩物丧志”。总之,任何玩儿的本能只要和读书有冲突,都成了“玩物丧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年月,也在中国的家庭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早教时代,“小升初”等压力空前,还没上学,就开始接受“玩物丧志”的教训,纷纷被从游乐场拉到书桌前,算算术、背古诗、学英文……童年的快乐顿然消失,以致许多孩子刚上小学就开始有厌学的情绪。

我女儿是在美国出生长大,按照不同的原则教育,一切都以玩为中心,她10岁的时候,连乘法口诀也不会。不过,也正是这个时刻,她突然像换了个人,特别喜欢读书,不仅一下子学会了乘法口诀,数学成绩在班里还挺拔尖。如果有人问我她最喜欢干什么,我的回答大概是做作业。她一天能在家庭作业上消磨三四个小时,乐此不疲;一篇作文几易其稿,你想让她停下来也不行。有些朋友觉得不可思议:孩子怎么会如此喜欢作业?!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美国的环境多好玩呀!夏天游泳不说,水上有船桨、风帆之类的运动,冬天有滑冰、滑雪,还可以学骑马、养动物……你就想吧,有那么多的玩耍项目,孩子怎么会自觉地抛开这些回家做作业?

女儿对这些玩乐当然都有浓厚的兴趣,但她对作业的兴趣确实也是由衷的,除了她渐渐懂得作业关系到她的前途之外,作业本身也非常有意思。比如,有一天的作业除了算术和阅读外,还要写首诗、作首歌并谱曲。就这几件事,就让她忙了几个小时,乃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两位当家长的不仅鼓励她玩儿,而且总是通过玩儿来引导她进入书本知识。这一过程潜移默化,她的兴趣也自然而然地从玩儿转向了书本。

比如,女儿喜欢纸戏,这是跟妈妈学的。她妈妈专攻日本文学,对日本的纸戏非常熟悉,不知不觉就教了她很多。在美国购买日本纸戏的材料,虽然就那么几张彩色纸片,但还挺贵的,动不动就几块钱。女儿做了许多,材料费也花了不少。一天,妈妈看当地新闻有儿童手工拍卖会,就鼓动女儿去卖,女儿当然巴不得。美国这种儿童手工拍卖会,并非能赚什么钱,其主旨是鼓励孩子工作、创造、早早尝一尝劳动的回报,从小塑造良好的工作伦理和经营智慧。去之前,母女两人认真讨论营销策略,什么成本核算、购买力、消费者心理、赢利边际,当然还有许多加减法,这些都萦绕于女儿9岁的小脑袋瓜里。果然,一到拍卖会上,产品立即热销,摊位上宾客盈门,比起左邻右舍来简直是鹤立鸡群。经此一事,女儿信心大增,觉得自己在这个社会上颇有些竞争力。

一年后搬家,来到新地方,女儿在班上结识新朋友并不容易。不过,有一天她得意地说,坐在她旁边的男孩子,对她的纸戏手工喜欢得不得了,但自己又学不会,最后两人开始交易:男孩子给她十张彩纸,换得一个纸戏的手工成品。我当时在大学教世界史,正在讲Wallerstein的“世界体系”理论。此公认为,至少自中世纪末期或近代前期开始,世界经济就形成了“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相互依赖的关系,即所谓“世界体系”。我们很难孤立地脱离这种国际网络来理解一国的经济发展。此论在学术界争论不休,但无疑为我们理解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更多见地。可惜,我那些学生的世界史知识太差,理解起来颇为吃力,我正为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而煞费苦心,听到女儿这桩交易不禁眼睛一亮:

“呵呵,你们两人的小交易,一下子就创造了一个‘世界体系’?”

“什么‘世界体系’?”女儿显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你看看,你穿的衣物,哪件不是‘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制造’,我们全家几乎要衣不蔽体了。你生活在美国,但必须和别的国家做生意才能生存。这些国家通过生意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一个‘世界体系’,大家彼此依存。你和那个男孩子,不也是这种关系吗?你提供成品,他提供原料,你们两人互相依存,其实就是个小小的‘世界体系’呀。”

女儿恍然有所悟。我于是继续自己的即兴教程:

“不过,在这个体系中,大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你觉得你和那个男孩子地位平等吗?”

女儿摇摇头,说那男孩子要更依靠她,因为她知道怎么做,他则必须用十张彩纸换一个成品,而那一个成品,一张就可以做出了,她一下子就积累了许多原材料。

于是我帮她总结:“所以嘛,你是中心,他是边缘。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那么,你知道你为什么会成为中心吗?”

“你过去告诉过我,好像是什么‘附加值’?”

“对呀,”我很惊奇她居然还记得这种概念,“看看,你通过手工,给一张纸‘附加’上了价值,于是这同一张就能换来了十张。在你们两人的交换中,资源就向你这里集中。”

“我明白了。是不是一定要掌握技术才能创造这种‘附加值’?没有技术的,就只能提供原材料?”

“大致如此。不过,没有技术的人也可以制造一些简单的产品,只是那样他们给材料‘附加’上的价值很少,卖得很便宜。技术高的人,因为能制造别人弄不出来的东西,就可以把价格卖得很高,在很便宜的原料上‘附加’很多价值。”

“所以成为‘中心’就必须有技术,‘边缘’则不必有太多技术?”女儿兴味盎然。

“是呀。当‘中心’当然很好,但‘中心’的压力也很大。比如,美国就是个‘中心’,这里什么都贵,一个人必须挣很多钱才能生存。可是在‘世界体系’中,你怎样才能挣很多钱呢?你必须有别人没有的技术,创造了很大的‘赢利边际’(这个概念她跟妈妈摆摊时就已经学会了),才能维持基本生存。在‘边缘’,你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干点简单的工作,创造的‘赢利边际’很低,但因为那里很穷,生活费用低,你的基本生存也相对容易些。”

“那我就特别要努力学习了,我们有更好的学校。”女儿听罢,紧迫感一下子上来了。我则突然想起我的那些学生,第二天回到教室重新讲解“世界体系”,并且告诉他们生活在“中心”的负担:你们必须上大学,掌握创造高“赢利边际”的技能,因为靠劳工创造的“赢利边际”在美国已经活不下去了,所以企业纷纷“外包”……和女儿的对话,就是这么启发了我的大学教学。

中国人相信“玩物丧志”,我则相信“玩物不丧志”,甚至“玩物长志”。我们鼓励女儿玩,也和她一起玩。可是,有一天晚上家里来客人,女儿上了饭桌,匆匆吃了三两口就回到书桌旁。我们和客人海阔天空地高声议论,她则在一旁聚精会神,不一会儿客人就表示很惊奇。我解释说:“这孩子做功课不用督促,最头疼的还是怎么督促她停下来,早早睡觉。”

可见,孩子往往能从玩儿中自发地生出志向,学业上你自然可以少操些心。

同类推荐
  • 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一个周六的下午,七个家庭的父母与孩子齐聚在心理咨询师昕怡的课堂上,热烈展开了关于父母如何与叛逆的孩子相处的讨论,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如何倾听才能听到孩子内心声音、如何对话、如何表达爱意、如何互相理解等一系列叛逆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矛盾、冲突、互不理解的话题。经历12个争执与觉醒的周六,这七个家庭的父母和各自的叛逆宝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互相理解和融洽,家庭的快乐与温暖包裹了每一个人。家长从此不再伤心、焦虑,孩子更与愤怒、孤独彻底说拜拜!
  • 犹太家教智慧

    犹太家教智慧

    本书用通俗幽默的写作风格,描述出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成功黄金律、生命教育、美德教育、健康教育、处世教育、享乐教育等。
  • 1~3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1~3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本书为父母们介绍了1-3岁宝宝早教的关键,包括对孩子的新奇念头要给予称赞和鼓励;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发育的第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注意力,是学习的必要条件等。
  •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本书打破以往教育类书籍的枯燥说教方式,运用丰富详实的案例,提出可操作性极强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调动家长、孩子、学校三方的积极互动性,在短时间内就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如何使您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他”和“她”?相信您一定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主要内容简介:采用放置宫内节育器方法避孕,因宫内节育器选择不当或放置时间选择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宫内节育器自行脱落和在宫腔内的位置改变以致怀孕。放置宫内节育器受孕后的自然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胎儿发育异常的概率都比正常妊娠发生的机会大。
热门推荐
  • 呆萌学弟要逆袭

    呆萌学弟要逆袭

    岱希中考溃败,来到川颖中学,而初中恋人津子却去了全市最好的金湖中学。初中入学时全校第一的他决心雪耻,发奋向上,同时念念不忘在金湖的她,一场逆袭以及一场柏拉图之恋就此展开。而他又认识了谜一般的陈子婉和单纯的纯洁,还有“小魔女”肖娜娜和天真的傻燕丹,在三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
  • 超越六界的的虐恋:夕醉

    超越六界的的虐恋:夕醉

    “我为苍生,而苍生却容不下你,那我还要这苍生作何、、、?”“夕阳落,朝阳起,我愿意此生于你不离,今生不弃、、、”“我画羽芊对天发誓,我每想你一次便杀一人,想你两次就杀一双、、、”
  • 失仙

    失仙

    两位少年,命运一般的相逢,纠缠不止的命运。朋友?敌人?
  • 轻侠录

    轻侠录

    江湖最不缺的就是侠客。朝廷打压最厉害的就是侠客,因为他们空有武力却被世俗拘束不敢反抗。恶人最愿意面对的麻烦也是侠客,只要临死前流几滴眼泪,便可以保全自己性命继续为非作歹。侠者,为民也。当百姓都不理解侠客的时候,当侠客走向末路的时候。且看徐三凤如何走出自己的侠客路。
  • 主公请留步

    主公请留步

    这是一个诸侯纷争,群雄并起的年代,春秋和战国合二为一,谋臣名将纷纷登场。身带逆天游戏系统穿越而来,通过刷好友就可以招募门客的赵武,又将掀起怎样的风云?
  • 快穿:男神大人,慢点跑

    快穿:男神大人,慢点跑

    木初夏没想过只是自己一次冲动的见义勇为,竟然捡回了一个帅的人神共愤自称是海神的男人!本以为她将会像那些小说里写的从此坐拥美男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却没想到……“如果你不答应,本座的残魂在消失之后元神便会自曝将这个世界彻底毁灭。”木初夏一脸懵逼,这特么是哔了狗了?捡个男人还得拯救世界?面对某神的威胁,木初夏开始了这世界上小说中潮流顶端的快穿之旅。知名导演、霸道总裁、冷酷宫主、萌萌小正太...啊嘞!运气爆炸,捡到一把绝世神兵!从此,三千世界中流弊之路畅通无阻!
  • 与无争

    与无争

    这个世界倘若你不去争,你将被人踩在脚下,有时候责任压在你身上,你没有理由拒绝不得不去争。其实争的结果是什么不重要,兴许享受着那种过程,不去争难道没人不会让你卷入其中纷争吗?
  • 书中所感

    书中所感

    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文章都有它想表达的东西,所以我想记录我所感受到的,你有你想表达的吗?
  • 小王爷大玩家

    小王爷大玩家

    李普重生了,成了一个不受待见,落魄的王爷
  • 前女友她心中有鬼

    前女友她心中有鬼

    十六岁时,混社会的靳威对宋问说哪怕全世界都不喜欢我,你喜欢我就够了。二十一岁时,宋问坚决要分手,社会威发誓做鬼都不会放过她。二十七岁时,已成为金融精英的社会威死于一场车祸,在他的葬礼上,前女友宋问一滴泪都没流。社会威真的怒了,冷血无情的女人,你给老子等着吧!汪汪汪!嗷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