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1600000011

第11章 秦汉雹灾及其防救

秦朝没有雹灾记录。两汉共记载有雹灾40次,西汉12次,东汉28次。第一次雹灾出现在公元前157年,天降冰雹像桃子李子那么大,有的地方冰雹有三尺厚。最后一次雹灾记录是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六月,在今天的山西省渭河谷地一带下了大冰雹,这次冰雹不但伴发着大风降温天气,而且冰雹个头超大,大者如斗,雹灾导致了人员伤亡。《袁山松书》曰:“雹杀人,前后雨雹,此为最大。”雹灾无疑给人民的财产甚至生命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史书屡有“伤稼”、“杀牛羊”、“杀六畜”的记载,公元前66年的一次雹灾,冰雹像鸡蛋那么大,下了二尺五寸深,直接导致二十多人死亡,飞鸟皆死。

一、秦汉雹灾时空分布

(一)秦汉雹灾时间分布

1.秦汉雹灾年际分布

秦汉时期共计40次雹灾,大约平均44年出现一次,按说是比较稀疏的,但雹灾明显地具有一定时间区间内相对集中发生的特征。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前158年以前的64年间是没有雹灾记录的。但接下来,公元前157—前134年,23年中有六次雹灾记录。公元前135—公元前115年连续20年没有雹灾记录。公元前114年、公元前108年是时间上靠得比较近的两次雹灾,此后,从公元前107年一直到公元前68年共计40年的时间里没有雹灾记录。接下来连续2年雹灾之后,公元前65—前28年共计38年没有雹灾记录。公元前26—前8年长达18年的时间里没有雹灾,公元9年和公元14年是靠得比较近的雹灾年份,公元15—18年无雹灾,紧接着公元34、36、39年出现雹灾记录,公元40—59年长达20年无雹灾,公元60年出现雹灾,间隔六年后,公元67年发生雹灾。此后有1个长达25年的无雹灾期,公元93年出现雹灾,之后12年无雹灾。但紧接下来出现了一个秦汉时期最大的集中发生期即公元106—131年,26年的时间内集中出现了11个雹灾年份,仅此期的雹灾就占到了整个秦汉时期雹灾年份的1/4强,并且,公元106—109年、公元122—124年、公元130—131年均连年发生,公元117年、119年隔年发生,属于雹灾高发期。此后,公元132—160年29个年份无雹灾。公元161—193年,32个年份里有11个年份出现雹灾,也算是雹灾高发期,不过,这个时期内没有雹灾连年发生的情况,雹灾年份比较分散。之后直到东汉灭亡再没有发生过雹灾。

连续发生的年份有公元前66—67年连续2年,公元106—109年连续4年,公元122—124年连续3年,公元130—131年连续2年,共计11个年份,连发期占到总雹灾年份的约28%。且连发期时间相距甚远,宏观上看,明显具有分散分布特征,但这也正说明雹灾有在一定较短时间区域内集中发生的特征。

雹灾发生最频繁的是东汉安帝时期,平均约2.4年有一雹灾年份,发生率高达42%,有2个连续3年的连发期;其次是东汉灵帝时期,平均约3.7年有一雹灾年份,发生率约27%。其他各帝时期雹灾发生较少甚或没有雹灾。

2.秦汉雹灾年内分布

可见,秦汉时期雹灾主要集中发生在四月、五月、六月这三个月,四月发灾的可能性最大;三月、七月、八月、十月甚至十二月都有雨雹之记录,但发灾可能性较小。从季节上看,夏季是雹灾高发季节,占到全年雹灾总次数的半数以上。

西汉东汉相比,东汉雹灾更频繁一些,总的来说,差别不大。

(二)秦汉雹灾空间分布

秦汉时期,有地点记录的雹灾共计有24次。其中,司隶15次,冀州3次,扬州2次,徐州、朔方、豫州、幽州各有1次。秦汉时期,兖州、青州、荆州、并州、凉州、益州、交州没有雹灾记录。

西汉时期雹灾区域主要有:衡山(又叫六安国,辖今安徽六安、霍邱及河南固始县东部),山阳济阴(今河南省焦作市附近),楚国(国都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常山(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元氏西北),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时期雹灾区域主要有:乐浪(今朝鲜平壤一带),上谷(今张家口、涿鹿、怀来、延庆一带),扶风(今陕西兴平、扶风、宝鸡、陇县一带),河南(今河南洛阳、郑州一带),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沛国(辖今江苏沛县、丰县和安徽萧县、淮北、宿州、固镇、五河以及河南永城一带),勃海(今河北省沧州、南皮以东至海),钜鹿(钜鹿,今河北省鸡泽、平乡一带),河东郡(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以东以北)。另外,东汉京师(今河南省洛阳)曾经数次发生雹灾。

另外,东汉时期,雹灾区域有时候很大,动辄好多个郡国发生雹灾。如记录郡国十二、郡国十八、郡国三、郡国二十八、郡国四十及郡国四十一、郡国二十一及郡国三十六等。

可见,秦汉时期雹灾空间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北到幽州的乐浪、上谷,南到江淮之间的衡山国,西到关中,东到沛国、渤海郡这样的一个范围之内。相当于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部、陕西关中等地区,是雹灾主要发生地区。总的来说,其分布范围比其他灾害小。

二、秦汉雹灾成因

(一)现代雹灾成因观点

雹灾的形成与雪霜寒冻等降温灾害不同,它与强对流天气有关,是降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常与大风、降水天气相伴而生。冰雹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

冰雹一般产生于强对流天气中,是在积雨云(也叫冰雹云)内的上升气流中形成的。在云体内,由于高空温度低,空气中的冰晶和过冷却水滴碰撞形成一种小雹块,上升气流把小雹块带到云顶附近,顺着高空风便在前方被向下抛了出来,当它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又被上升气流“顶”住,重新上升。如此反复,雹块就会越来越大。当然,某一个雹块几次落入上升气流区而上下波动的几率还是不大的,所以,真正大雹块(直径超过5厘米)也是不多的。没遇上升气流的雹块当然会一直下落,直到落地,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冰雹。由此可见,形成冰雹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强烈的上升气流,二是要有充分的水汽。所以,下冰雹前气压低,闷热;冰雹降落时,常常伴随着狂风骤雨和电闪雷鸣。

(二)秦汉雹灾成因观念

秦汉时期,人们认为雹是一种寒灾,寒灾是因为君主“听之不聪”造成的。《汉书·五行志中》这样解释:

“传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寒,厥极贫。’”“‘听之不聪,是谓不谋’,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则不能谋虑利害,失在严急,故其咎急也。盛冬日短,寒以杀物,政促迫,故其罚常寒也。寒则不生百谷,上下俱贫,故其极贫也。”“刘歆以为大雨雪,及未当雨雪而雨雪,及大雨雹,陨霜杀叔草,皆常寒之罚也”。

例如,西汉刘向认为“盛阳雨水,温暖而汤热,阴气胁之不相入,则转而为雹;……故雹者阴胁阳也,霰者阳胁阴也”。他对于雹灾的解释为阴胁阳,常将汉代大臣谋反作为雹灾的事应。如《汉书·五行志》记载:“宣帝地节四年五月,山阳济阴雨雹如鸡子,深二尺五寸,杀二十人,飞鸟皆死。其十月,大司马霍禹宗族谋反,诛,霍皇后废”。很显然,汉代学者用天人感应去解释雹灾的形成完全是荒唐可笑的。

三、秦汉雹灾防救

秦汉时期,限于当时科技水平,人们不可能找到有效的防备雹灾的办法。两汉政府有时会对雹灾做出一些反应,某些情况下,会救济受灾百姓,但根据当时流行的失政天谴观念,政府主要则是寻找政治人事的问题,而不把重点放在救济灾民上。西汉政府对雹灾反应的记录较少,而东汉则较多地记载了雹灾事件,政府多数的反应是讨论灾害发生的社会原因。

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六月,京师及郡国四十大水,大风,雨雹。秋七月戊辰,安帝下诏自称“朕以不德,遵奉大业,而阴阳差越,变异并见,万民饥流”,要求“百僚及郡国吏人,有道术明习灾异阴阳之度璇机之数者,各使指变以闻”。东汉还有因风雹等灾害策免大臣的事情。安帝延光元年(122年),“夏四月癸未,京师郡国二十一雨雹。癸巳,司空陈褒免”。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四月,大风雨雹,诏公卿以下各上封事。五月,大尉闻人袭罢,司空许栩免”。秦汉时期因雹灾救济灾民的例子较少。如,殇帝延平元年(106年),“冬十月,四州大水,雨雹。诏以宿麦不下,赈赐贫人”。

从总的情况看,汉代对雹灾的关注程度不大。西汉虽然有不少雹灾伤人伤稼的记载,但鲜见有政府讨论和救济雹灾的情况。东汉记载显示,政府对雹灾的反应往往与其他灾害掺合在一起,很少有专门的应对雹灾的措施。

同类推荐
  • 当时间在推进

    当时间在推进

    你有没有想过秦始皇陵打开的那一刻,你是否知道当年发生的一切,当时光在慢慢流淌,历史的尘埃也越来越厚重。江晨,一个对历史充满幻想的大学生怀着他的想象和佐证,一步一步地走向真相。
  • 极品太守

    极品太守

    生活一直碌碌无为的刘基穿越到了东汉末年,正逢天下大乱诸侯纷争,父亲刘繇恰好又接到了天子诏命前去赴任扬州刺史,刘基跟随父亲来到了扬州,发现淮南袁术步步紧逼图谋整个江南扬州,由于父亲刘繇生性懦弱,刘基忍无可忍,终于破釜沉舟一举击溃吴景孙贲,攻下了宛陵城,依靠自己的努力做上了丹阳郡太守。。。。。。。。。。。。。。。。本书属于养成类型,借助三国背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你把小说当做历史来看,或者内容不合你的口味,那我也只能说很遗憾。
  • 战谋令

    战谋令

    两子夺位,群魔乱舞,身负血海深仇的他,决计搅弄风云,算尽天下之人,谋取杀伐之权。对他而言成王败寇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在一路尔虞我诈的风雨中,本意孤身独影权势征途,可是红粉佳丽纷至沓来。看来这天下无论缘由尽握其中。
  • 我在曹营当仓官

    我在曹营当仓官

    楚云穿越至东汉末年,做了曹孟德麾下一管粮仓官,日子本来闲暇潇洒,直到恰逢曹操南征袁术粮草不济。曹操:“去把那仓官楚云给我叫来!”楚云:“卧槽?!难道曹司空今日要借我项上人头一用!?”曹操:“汝妻子吾自养之,汝无虑也!”
  • 在唐朝的生活

    在唐朝的生活

    回到唐朝的那些琐碎小事儿。(本文有些恶趣,历史方面有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
热门推荐
  • 提高办事能力全集

    提高办事能力全集

    在周围,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身无所长,然而却老练圆滑的人有时反而比一般人活得更轻松、潇洒、得意。他们头脑活络,办事说话八面玲珑,在人际关系中措置裕如,游刃有余。这一切,皆源于他们的办事能力强,说白了,皆源于他们“会来事”。
  • 滴水不漏的口才技巧

    滴水不漏的口才技巧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这样说毫不为过,因为它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心。它具有神奇的魔力,它可以震撼人的心灵,操纵人的情绪。本书研究了人与人交流时人的心理变化,揭示人的本性在交流时会出现的一些特点。从而总结出一套怎样和人交流,迅速赢得人心的沟通技巧。它教会你何时提问,何时应答;何时迎合,何时反驳;何时点头,何时发火;何时赞美。何时批评:何时观察,何时分析;何时深藏不露,何时抛砖引玉……只要你能够掌握这些说话的技巧,并灵活地运用它们,就能够在交谈中迅速地博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拨动对方的心弦,达到最佳的交流效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震撼

    大震撼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现在的我说不定一直在养猪,也有可能是放羊;圈里有四只活泼无比的猪仔,最好是十只;玲儿在屋里泡茶,柔和的清风从门口经过,钻进老鼠洞,吵醒了昏睡在湖畔的丁香花,在些许白云点缀的蓝天下,我们一起等待夕阳的到来。
  • 沉吟为君

    沉吟为君

    “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劳什子的来年旧事故人去…”酒壶对酒盏滴滴答答地注着酒,仿佛咿咿呀呀地吟着:“日月轮流催晓前,青山绿水常在面前。”戏子的一生于小楼是庭有枇杷树的亡灵。铁马金鞭,长命百岁。我不是戏子,上不了戏台,走不了你说的地方。我去了那里,和你也就分别了。琵琶曲入尾,剑锋也走了偏光,春日的梨花你道只得煮酒才有味,杏花又得你几许的新欢?世事无常,悲欢离合,转眼就是明日黄花,你越酒行天下,温柔得不似口口声声的女儿红,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执酒言欢,秋漫漫,有味是清欢。杏花依旧,一欢如初见。
  • 左邻右舍

    左邻右舍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锦色华年

    锦色华年

    故事从这里开始:男主由一个部落的王子沦落为强盗,抢了女主一大笔钱准备洗心革面从头开始……被退婚又怎样?爹不疼又如何?我宋晴从来就不是被娇养在温室的花朵只有草原凛冽的风才吹醒渴望自由的心,只有马背上铮铮的男儿才可与我共踏千秋……一时的失意算什么?亲人背叛又怎样?我史昭从不怕从头再来过去国弃城的日子兄弟情弥坚东山再起的时候美人常相伴……小新人一枚,请大家多多支持~
  • 创世葬歌

    创世葬歌

    我叫米加勒,第七代人工数据信息网络使用者,pows完美系统的七大系统管理员之一。那也曾是一个鼎盛的时代,可是,越是接近完美,就越不完美。耀眼的辉煌,却只是一闪而过,接下来开始的,成为了毁灭。那是一场政变,由昔日完美的系统所引起。整个世界都变了,法律在失效,制度在瓦解,那些完美,正在叛变。隐藏身份,历经千辛万苦,我来到了阿尔萨斯。世界正在朝着最可怕的方向发展,当一层层的阴谋褪去,我终于发现pows系统的异常,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一场全人类的浩劫,已经悄然来临了。在这进退两难的局势中,面对整个世界,我到底该如何选择?
  • 冒险者的崛起之路

    冒险者的崛起之路

    一个新奇的世界,一个冒险家的故事。有爱,有血,只因他心本如此!
  • 篮球训练营

    篮球训练营

    天空一声巨响,老子闪亮登场。(呸,我TM,为啥系统来都要雷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