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72000000055

第55章 后记

春秋时代可以分出前期、中后期、和末期三段。前期是齐桓公、晋文公相继作为北方霸主,与南方的楚国对峙战斗,彼此平分秋色。中后期则是晋景公等一些列后继晋国君主,继续与南方楚国争斗,而东方的齐国一直挑战晋国的霸主地位。晋景公采取开辟第二战场的作法,把东南方的吴国给激发起来,通过巫臣帮助吴国发展军事,从东边进攻楚国,并且在数十年后,竟然攻破楚国郢都,楚国也就开始走下坡路。

随即,到了末期,吴国攻破楚国后不久,晋国驾下的郑、卫、宋、鲁都转去投奔了齐国,晋国的霸主名位因此名存实亡。但是齐国也没能有所作为,因为很快吴王夫差北上,就在艾陵大败了齐国,又在黄池压服晋国,但是吴国随即被越国毁灭。然而越国也无力染指中原。吴越总体来讲,在春秋末期,也没有给列国带来多大影响。

越国灭吴后二十年,晋国内部,赵魏韩三卿灭掉智伯,晋国就剩三家卿了。

智伯被灭后五十年,公元前403年,晋国被赵魏韩三家分掉,所谓三家分晋,赵魏韩成为三个独立的诸侯,而晋国不复存在。

这时的中国,就是齐、楚、赵、魏、韩、秦六个相对大的诸侯了,再加上北方的燕国(其实不强),号称战国七雄,中国进入了战国时代。

关于春秋和战国的时间分界点,司马迁以吴国的灭亡即公元前473年作为春秋的终点。有人则认为是赵魏韩三家卿灭掉卿智伯的公元前453年为战国起点,有人则选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卿上升为独立的诸侯时,为战国起点。

秦国,在春秋前期的秦穆公时期一度很风光,帮助晋惠公和晋文公,颇有国际威望,但随后整个春秋时代,秦国就黯然失色,不怎么能介入诸侯事务,处在二三流的角色,这跟秦国地处西偏,缺乏人才有关。

战国初期,晋国分裂为赵魏韩三国,这样,“中国”就失去了最大最强的国家,无法扼制秦人向东来的可能。齐国本来比较强,楚国也比较强,晋国本是最强,但晋国分为赵魏韩三国后,齐、楚、赵、魏、韩几国,就互相呈均势状态了。没有所谓霸主了,这几个国家谁也不服谁。

赵魏韩最初是互相攻占,都想兼并对方,从而构建一个从前的晋国那样的大国。这种动机是好的,如果能恢复晋国的领土,就又有了霸主,可以稳定中国,也减少征伐和战争了。秦国也不可能再有机会。但是,赵魏韩互相斗了多年,其中魏国最强,几乎要灭了赵国,但是东方的齐国来救赵,所谓“围魏救赵”,战败了魏国,后又在马陵战败试图吞灭韩国的魏国。魏国于是国力大衰。

也就是说,齐国是不愿意看见“三晋”(指赵魏韩)重新合并成一个国家的。这当然对齐的发展将不利。以上是战国初期的事情。

赵魏韩终于落成较弱的国家,齐、楚、秦在战国中期以后成为三极强国(秦是因为在战国中期进行了商鞅改革,行政效能提升)。齐国继齐威王时代战败魏国后,到随即的齐宣王时期又一度吞灭燕国(后复国),又到齐闵王时期乃至吞灭宋国,齐国获得极大发展,这就给它东边的赵魏韩构成威胁。这就促成赵魏韩倒向齐国,秦国通过与赵魏韩燕联合,一起合纵攻齐,几乎灭掉齐国,打得齐国只剩三个城,杀齐闵王。随后齐国勉强复国。

挫败了东方齐国之后,中原的韩魏乃至北方赵国,就失去了依赖。于是,秦改行远交近攻,远交齐(不先打败齐,齐也不可能接受与秦远交的)近攻赵魏韩。由于多年对赵魏韩挨打无动于衷,秦国不断蚕食韩魏,又在长平大败赵国,杀四十余万。终于,赵魏韩都被秦所灭。齐国这时候,则只得不战而降。

齐国的教训是令人深思的。而赵魏韩燕当初因为受齐国威胁,从而帮着秦国去把东极齐国给打残废了,最终却是害了自己,教训也令人深思。

主要也还归咎于齐国,齐国在发展中,又不能笼络和安慰好赵魏韩,促成后者与秦伐齐,这是齐国的外交做得不好。

总之,大体情势是,战国前期,赵魏韩混战,试图恢复一个“晋国”,但三晋没能成功。随即,在战国中期,齐国极大发展,但因为吞宋过于激进,反倒遭受灭顶之灾(被秦和三晋联军击败),齐的发展也失败。当中原和东方相继失去了自己的机会,那机会最后就在秦国,从西边进行统一了。

至于本书中(春秋时代)还比较活跃的几个小国,其中郑国,是在战国开始后不久,被韩国灭掉;蔡国在战国初期被楚灭掉;宋国是在战国中期被齐国灭掉,鲁国是战国后期被楚灭掉;卫国则一直做魏国的附庸,直到战国结束时被秦灭掉。

战国时代和春秋还有很大的不同。春秋总得来讲是贵族政治,上层与下层互相绝不流动、掺合,春秋时代的卿大夫都是家族化的,世袭化的。战国时代,霸主的消失,相应的列国争夺的加强和频繁,促成了对人才的需求,于是下层不断与上层交融,商鞅、张仪、苏秦、孙膑、吴起、吕不韦等等,所有战国时代的人物,都是下层士人出身,却窜上去当了执政官(这在春秋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伴随的是思想界的百家争鸣,也是文化士人的能事。战国时代可谓是士人社会,一如春秋是贵族社会。

战国虽然有七雄分据,但社会是士人化的,政治是士人化的,这与后代秦汉明清王朝的社会架构,确实并无质的区别。所以,从商朝、西周、春秋,到进入战国,正是贵族的上下隔绝的社会朝上下互相流动的士人社会转型的时期,春秋与战国的不同,就是这一转折的前后时段。

因为处于转折时期(春秋的传统的贵族社会朝战国的士人时候转型),并且这种转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和不可重复的,就呈现了春秋和战国两大极具特殊风采的历史大观,基本上把人类文明的两大重要特质都集中呈现在这两个时期中。春秋的贵族的稳定的社会结构,促成了很多道德观念和永恒价值的升华,表现为春秋时代(本书中)君卿大夫的许多独具特色的有原则、有道德、有智慧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文明高度。而战国的士人社会,则充分展现了士人的智慧、勇武,但相对缺乏原则性和道德。所以,道德与智慧,分别展露在春秋在战国这集中的五百年中,奠定了中国文明的全部基础内核和传承的文明源头,这就是我们必须了解和学习这两个时代的原因。

从道德上和智慧上,后代似乎再不曾分别超越春秋和战国。

另一个较高的高度是在三国时期,它距离春秋战国不远(在战国后四百年),里面就汇集了春秋和战国的道德与智慧,虽然它被《三国演义》描述的似乎只有智慧乃至智谋了,但实际情况是道德和智慧,这需要了解真实的三国(根据《三国志》)才能知晓,总之,三国时段也是值得瞩目的。

再往后的时代,中国的道德和智慧则似乎不断变异乃至可谓下滑。

其实中国可谓有两个中国,一是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这是纯粹的中国人,它是由春秋战国为至高点的文明代表而铺展成的,是中国本土的纯粹文明。而随后的唐宋元明清,则伴随着印度化的文明特点,具体就是佛教文化的引入和大发展,这就是第二个中国,可谓这一时段的中国,已经不是纯粹的本土的中国,它伴随了印度化的重大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回顾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感觉那时候的中国人,和后来的中国人并不一样。在后来的中国人眼中,那时候的中国人可谓是“神经病”(严重地形容),然而它其实是更纯粹,更本土的第一中国,是消逝了的,永不重复的中国。

当我们重新看到春秋战国和部分秦汉的时候,我们有时不免觉得是在看外国的历史。但我们看唐宋明清时,会是觉得这是本国的历史。这就是两个“中国”。本书就是写那从前的本土的中国。因为它不可重复,我们认为它有理由和不可重复的古希腊、古罗马一样,成为特殊独立的文明。虽然这片土地上继续生活着中国人,一如地中海畔也继续生活着西方人,但第一本土中国的文明,却作为一个完整的时段,犹如古希腊一样,不再重复。

中国后代也有分裂多国的时代,但不论南北朝的多国,还是唐末五代十国的多国,或者清末的军阀割据,都与春秋战国时候的多国并立,其人文、政治、思想、观念,大不相同。

可惜的是,这第一中国,除了留下一些《春秋》《战国策》诸子文章以外,并没有留下什么物质遗产(倒是有些青铜器),而古希腊留下了一些历史记载和哲学著作同时,还留下丰富的雕塑、建筑、绘画,成为西方文艺复兴可以参模的对象。中国要重新汲取第一中国的文明,则只能看文献资料,这是该文明对现代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所表现出的一种遗憾。西方人也只能看看孔子、老子、庄子的几本书而已。它似乎不能向古希腊文明一样对西方和整个世界构成更丰富和强大的影响。地处中原的春秋战国文明的物质遗存太少,都被后代湮没了,反不如小岛上的希腊文明物质遗存能够保留下来,这似乎注定了春秋时代文明的当今复兴,已经不可能。我们只能借着有限的《春秋》史料,回顾当时的模糊景象,这给了人很多遐想——譬如遐想鲁公宫的气氛和格局,晋文公的车马和军队,楚国的礼器和服装羽旄。

鄙人把《春秋左传》白话成这一本书,想对社会呈现的意味,也就是如此了。当然这一本书并不全面,一些琐碎的事件,都去掉了,大约只表现了原书的80%。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宫殿故宫之谜

    中国历史宫殿故宫之谜

    故宫的设计师们如何用亭台楼阁烘托天子的威严?置身于其中的帝王,又用怎样的心态面对此间的一草一木,深锁的宫门内,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君臣们指点江山的大殿内,又蕴藏着多少杀机?中国古代最引人注目的舞台在故宫,最隐秘无闻的战场也在故宫。故宫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样本,也是一座皇家艺术宝库;故宫是中国宫殿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者;故宫是一座充满权谋与暗算的城堡,也是无数宫廷谜案发生的现场。
  • 渔樵闲话

    渔樵闲话

    正义就该是正义的?邪恶就该是邪恶的?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事情都是灰色的。其实,这个世界不黑也不白,而是一道精致的灰。
  • 秦始今朝

    秦始今朝

    夏朝初年,大禹将天下一分为九。为祈福上天赐予夏王朝万世昌盛,大禹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九鼎,象征着帝王之魂,相传,得九鼎者得天下。嬴政,帝王之后,自小便在尔虞我诈,血光剑影中垂死挣扎,尝遍世间疾苦。在受尽万般劫难后,他终于下了一统天下的决心,从此便在寻求九鼎的道路上杀伐不断。然而多年后,坐在龙椅上的始皇却说出了一番另后人不解之言......“如果一切可以重新来过,朕定不会坐在这龙椅之上,因为,帝王的双手上勉不了流淌着另他痛心的血......”
  • 白色国王

    白色国王

    何处是战马?何处是骑士?盛宴何在?欢娱何在?哦,锃亮的酒杯!哦,骄傲的王侯!往昔如何消逝,似乎一切从未发生!
  • 残红旧梦第一部秦可卿未葬之丧

    残红旧梦第一部秦可卿未葬之丧

    秦可卿有张治疗月经不调的方子,我本想用用,就拿给中医朋友看,他说方子不错,是十全大补汤,应该是补血的。听了这话我就纳闷了,秦可卿不是失血过多,而是停经了,于是就把她的脉息拿出来,朋友看了半天,开玩笑说,从脉息上看不出男女来,这人不见得是月经不调。这件事给了我极大的震动,我找出书中所有女人诊脉的文字,再和秦可卿的看病过程对比发现,别的女人都是遮遮掩掩的在帐子里看病,而她看医生直接面对面,难道秦可卿是男人?而且在她神秘的葬礼中,也有一个漏洞,葬礼太过奢华,可她并未下葬,只是停灵在铁槛寺。如果她是男人,如果她没下葬,那么围绕她的一切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热门推荐
  • 孪生劫桃花落

    孪生劫桃花落

    她是桃花谷的谷主,镇守这晏国南境,不仅拥有独一无二的“桃”姓,而拥有一副连女人都会嫉妒的容颜,而她那双黝黑的眸子深处却总有一抹挥之不去的哀伤,她叫桃水柔他是晏国的九皇子,年年征战、杀伐决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晏国人人敬仰的战神,所有的人都仰视他,谁又知他也有一份柔情藏于心底,他叫晏钰策所有的人都以为这两个天之骄子的缘分始于晏钰策求助于桃花谷的那一年,其实····
  • 青春,在枯燥的喧嚣中飞舞

    青春,在枯燥的喧嚣中飞舞

    他们生在小城镇,经历了枯燥无味的高考,来到了繁荣奢华的大城市,曾经的幼稚在不灭的霓虹灯下慢慢地长大,茁壮地变为成熟。他们是平凡的,但所有的一切在不平凡的青春中变得卑微和弱小,美好的未来在功名利禄,吃喝拉撒面前显得可怜且可笑。他们挣扎着,努力着,甚至是哭泣着,慢慢地行走在被笑声和哭声淹没的青春之路上。本书纯属虚构,切勿当真!
  • 斧指苍天

    斧指苍天

    四千万年前的一位预言仙,预说的神器至宝突然降临,六界的命运谁也不会想到竟始终只在一个人的手中,六界就要随着神器的降临而颠覆。
  • 冰冷王妃王爷藏太深

    冰冷王妃王爷藏太深

    21世纪绝世女杀手百合一穿越,竟成为了一个废物嫡小姐,可是再测灵力时竟成为了绝世天才,看女主如何逆天。咦?这位极为受宠的傻子王爷竟然成为了是女主的未婚夫,这是什么情况啊?可是当她真的陷入进去的时候,又发现他根本就不傻,而是和她一样的天才。看她怎么玩庶妹,虐嫡母,退婚约,收神兽,和他一起俯视苍生!
  • 四公主之恋爱

    四公主之恋爱

    书是写有着悲惨童年的四公主的恋爱,他们经历了挫折,终于得到了幸福。。
  • 斗罗之冰莲

    斗罗之冰莲

    一位年轻特种兵在执行任务时牺牲,灵魂穿越到斗罗大陆。觉醒了一个稀有武魂冰莲,他的重生仿佛被安排了一样。(有多种修炼体系,新手作家,不喜欢直接弃书,没强求喷子看。)
  • 疯狂的温州商人

    疯狂的温州商人

    本书主要从温州人“疯狂”的天性入手,分别在其创业、头脑、炒作、冒险、抱团、财技、营销、抓钱、攻伐、资本、速度、人脉这十二个环节上,对温州人的“疯狂”做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中不仅包含了对温州人经商技巧和经商智慧的总结,而且针对每一环节的特点,还加入了真实、生动的温商的成功案例,以对其所代表的方法特征加以运用和证明。
  • 三世恋爱之三世情缘

    三世恋爱之三世情缘

    三世纠缠,三世相爱,他们能否在一起,经历了太多的辛酸与坎坷,留下的又是什么,几世的相遇,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
  • 末世重生之黑与明共存的世界

    末世重生之黑与明共存的世界

    一朝睁眼,涅槃重生,从流放之海归来的顾明月早已经不是当初幼稚的叛逆少女,杀丧尸,组小队,外加超度,顾小姐表示我很高贵,男人没有机会。某人“那我呢?”
  • 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