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1200000004

第4章 家世渊源(3)

“只见洪秀全身披长袍,手按长剑,神情十分严肃。他扫视了一下满山遍野的人群,挥起手中的长剑,起义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洪秀全庄严宣布:

太平天国建立了!起义的部队,就叫太平军!

“从此,洪天王领着起义军杀出广西,一路挺进,势如破竹,杀得清兵闻风丧胆,不久就打下了南京。洪天王把南京改为天京,建立了咱们农民自己的政权……”

冯爽观说得有声有色,那些孩子们也听得有滋有味。其中有个小孩听得最入神,他歪着小脑袋,一会儿陷入沉思,一会儿又现出兴奋激动的神情。

这个孩子便是帝象,他听着听着,便向冯爽观提了个问题:

“洪天王打仗厉害吗?”

“那当然,”冯爽观眉飞色舞地接着说,“洪天王不仅有身好武艺,尤其善于调兵遣将。起义后不久,洪天王指挥太平军攻下了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县)。清兵不甘心失败,立即纠集了十万军队,向起义军疯狂反扑,气势汹汹地把永安州团团围住,妄想把起义军一口吞掉。

“洪天王面对强敌,毫不畏惧。他镇定地指挥将士,以一当十,打退了清兵的多次进攻。但镇守孤城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洪天王决定突围。

“在洪天王的安排下,太平军立即行动起来。起义军把银钱衣物,故意到处丢弃,引诱清兵竞相抢夺。然后在一个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趁清兵松懈熟睡之时,起义军悄悄地向州城东北方向发起进攻,一举冲破了清兵的防线,全军顺利突围东去,踏上了前进的征途。

直到第二天中午,清兵首领才发觉起义军已东去很远了,气得吹胡子瞪眼,大骂部下无能。

“说实在的,倒不是他的部下无能,是我们的洪天王太有本事了。”听到这里,孩子们都一齐鼓掌欢呼起来。唯有帝象不动声色,他沉思了一会儿,又问:

“洪天王为什么要起义造反啊?”冯爽观非常喜欢这个专心致志、爱动脑筋的孩子,就不厌其烦地解释道:

“为什么?就为这世道不公平,不合理,就为这世界太黑暗,太肮脏。

“不说别的,就拿洪天王自身的经历来说吧。洪天王自小聪慧好学,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据说他参加了好几次考试,都因为朝中无人、无钱无势而名落孙山。那些有钱有势却无才学的人反而中举做官,骑在穷人头上作威作福。

“再看看我们的身边吧。有钱的人不劳动,却能吃香喝辣,花天酒地;穷人终年辛劳,反而填不饱肚子,破衣烂衫,苦挨苦熬。洪天王就是要推翻黑暗朝廷,消除这不合理的怪事。他建立太平天国,就是希望建成‘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好社会哩。唉,可惜洪天王失败了……”

帝象听得入了神,不禁对洪秀全这位农民起义领袖和反清英雄充满了钦敬与崇拜之情。他想起含辛茹苦的父母,想起外出打工的大哥,又想起小小年纪就得干活的自己和姐姐,一股不平之气涌上心头,他不觉自言自语地脱口说道:

“要是洪天王灭了朝廷就好了!”从此,在帝象那小小的脑袋里,便滋生了朦胧而强烈的反抗不合理制度的意识,幼小的心田里深深埋下了革命的种子。他打心眼里钦佩洪天王,崇拜洪天王所做的一切,并且在自己的行动中,处处显露出效法洪天王的迹象。

翠亨村中有个做豆腐的人,名叫亚秀,村民们都喊他“豆腐秀”。豆腐秀不是本地人,而是从外地一个叫大象埔的地方迁来的,他在离帝象家不远的地方开了一爿豆腐店。豆腐秀是个本份老实的人,可他的两个儿子却十分顽皮,年纪都比帝象大。两个顽皮的捣蛋鬼,经常欺负村子里的小朋友,帝象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常常用弹弓夹小石子,躲在暗地里弹射帝象。

帝象被打疼了,就去追打他们。可他们年龄大些,跑得快,转眼就不见踪影了,根本沾不了他们的边。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激怒了小帝象。他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下次再欺负我,我一定得狠狠教训教训他们。

这一天,两个捣蛋鬼又用小石子弹射帝象,正好打在他后脑勺上,鼓起了一个小包。帝象怒气冲天,他捡起一块石头就追,一直追到豆腐店里。两个捣蛋鬼不知躲到哪去了,却见一锅煮开的豆浆,腾腾的热气直逼帝象而来,似乎也在跟帝象过不去。满腔怒火无处发泄的帝象,正好找到了目标。他高高举起右手,将石头狠狠地砸向锅里。“咯”的一声,大锅被砸通了底,豆浆四溅,涌向炉膛,把炉火扑灭了,发出嘶嘶的响声,冒出一股焦臭的烟雾。

豆腐秀闻声而出,一见此状,大惊失色,正想发作,却见帝象双手叉腰,昂首挺胸,两眼像冒火似的,直瞪他的两个儿子,心里便明白了一大半。豆腐秀赶到帝象家告状,帝象毫不示弱,他说明事情的来由,据理为自己辩护。豆腐秀自觉理亏,回家把两个顽皮的孩子教训了一顿,只得自认晦气。忠厚而通情达理的帝象父母,尽管自己并不富裕,还是赶到豆腐店来劝慰,表示愿意赔偿豆腐秀的损失,使正在发愁的豆腐秀十分感动。

从那以后,两个捣蛋鬼再也不敢欺负帝象了。而帝象,则因这件事,被村里的人称为“石头仔”,以称誉他那不怕硬碰硬的倔强、勇敢的性格。

石头仔不但不能容忍别人来欺负他,而且也看不惯别人受欺侮。因此,一旦发现有人受侮,石头仔就要打抱不平。

有一次,两个小孩在村头打架,被帝象看见了。他连忙走过去,问他们是怎么回事。其中一个说:“是他欺负我。我在这玩得好好的,他却来捣乱。”

另一个说:“我就捣乱,怎么样?”说着,两人又扭打起来。

帝象生气了,立即参加了战斗,把那个捣乱的孩子打倒在地,并质问道:

“看你还敢捣乱,看你还敢欺负人。”正在这时,那孩子的哥哥来了,不分青红皂白,就帮着弟弟打帝象。那哥哥比象帝年纪大得多,力气也更大,他抓住帝象的辫子,把帝象的头往墙壁上一阵猛撞,口里说首:“叫你多管闲事,叫你打抱不平。”

帝象并不屈服,忍住痛,大声说:“他欺负人,我就打抱不平!”结果,帝象被撞得晕了过去。母亲听说赶了过来,连忙用湿布裹住帝象的脑袋。过了一会儿,帝象才慢慢苏醒过来。尽管如此,这位小英雄,一声也没哭。

这件事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也传到了冯爽观的耳朵里。一天,冯爽观又给孩子们讲故事,帝象听后,又提出个问题。冯爽观爱抚地摸摸帝象的小脑袋,奖赏似地说:

“你真是洪秀全第二啊!”从那以后,帝象真的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寻思着身边的不平事。稍一得便,他就和他的小朋友偷偷跑到邻村,观看三合会会员练武,一边看一边比画。回到家,就仿照看到的架势,舞起拳弄起棒来。他盼望自己练就一身好武艺,扫平身边不平事。

好问的学生

七八岁年纪,本是入学读书的时候。可是因为家中贫困,交不起学费,帝象只能眼睁睁地瞅着别人上学。每当学塾里传出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时,他就忍不住去张望一下,心里充满了钦羡与向往。

这一天,帝象终于十岁了,要上学了。尽管这日子姗姗来迟,但她毕竟还是来了。帝象的心里有多高兴啊!

上学的头天晚上,母亲在油灯下为帝象缝了个布书包,又找些粗糙的纸订了个小本子。然后,母亲看了看坐在一旁的父亲,对帝象说道:

“帝象,以后上学了,就给你起个大名叫‘文’吧。我和你爸都没读过书,就指望你好好念书,将来做个有本事的人。”

帝象点点头。从此,孙中山有了第一个学名--孙文。

“快睡吧,明天早点起来上学”,母亲又嘱咐道,“念书要听塾师的话,别同其他的孩子打闹。”

帝象答应一声,躺倒在床上。可他睡不着,他对学塾向往已久,心里洋溢着阵阵激动,那激动又化作巨大的决心,在周身的血液中奔腾。他望着仍在油灯下忙碌的母亲,望着和衣躺在一边的父亲及父亲身边的梆子,像是悟出了什么。他在不知不觉中,矇矇眬眬睡去。

那天夜里,帝象梦见自己在学塾里成绩得了优等,超过了所有的孩子。回到家里,父亲母亲都乐呵呵地对着他笑,笑得那样舒畅,一种帝象从未见过的舒畅。

翠亨村虽然只有七十来户人家,姓氏却不少。最有钱的是杨姓,族大人多,他们专门请一位塾师教本姓子弟读书。其他近十来个姓氏的人家被称为杂姓,都是些穷苦的农户,他们联合起来,也请了位塾师,在冯氏宗祠办学。孙家亦是杂姓之一,帝象便来到冯氏宗祠上学。按当时学校的规定,他所读的,不外是《三字经》、《千字文》、《幼学故事琼林》以及《大学》、《中庸》几本书。帝象用“孙文”的名字注册上学,好像自己一下长大了许多。他读书非常踏实、刻苦,老师要求背诵的书,孙文从不偷懒,他一遍一遍地大声念着、读着,很快就能读得十分流畅,并且能背诵出来。

第二天一上学,老师就要对头一天念的书进行检查,让学生们一个个到前面去背给他听。谁要是背不出来,老师就要用戒尺打手心,以示惩罚、督责。

这可是许多学生最害怕、最难熬的时候。他们往往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去,疙疙瘩瘩地背着;老师将戒尺一拍,他们又只好战战兢兢地伸出手来,拼命地忍受戒尺起落带来的痛楚,然后满面通红,甚至含着负痛的泪水回到自己的座位。

勤奋、聪慧的孙文,却从来没尝过戒尺的滋味。然而,孙文却比学校所有的孩子都更辛苦,更劳累。他每天上学之前,得帮家里做家务,不是劈柴、担水、打扫房屋,就是去塘里捞点塘薸;每天放学之后,不是帮父亲插秧、除草,就是帮姐姐拾柴草、挖猪菜,遇上什么干什么,常常都得很晚才回家。

吃过晚饭,勤奋的孙文就要拿出书来读。由于家境贫寒,点灯读书受到了父亲的限制。父亲规定:有月光,就不许点灯;没有月光,也只能用一根灯草。于是,孙文便只能借助月光,或在光线十分微弱的油灯下读书。由于光线太弱,两眼实在疲乏吃力,孙文就不住地用手揉眼睛。母亲看了,疼在心里,便把油灯加上一根灯草,屋里顿时亮堂了许多。父亲嗔怪母亲道:

“你这样助着他耗费灯油,真指望他给你考个举人回来?”孙文知道父亲的艰难,他默默地挑去一根灯草,然后低下头来,就着昏暗的光,继续读书,一直读到很晚才睡。孙文就是这样,一面读书,一面干活,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而这种半耕半读的生活和艰苦的学习条件,并没有使孙文产生丝毫的怨气和懈怠,相反,更促使他勤奋地学习,更认真地去思考书中的道理。然而他的这种好学多思的精神,却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产生了矛盾。

有一天,孙文按照惯例来到老师面前,把书本交给老师,然后背诵昨天的功课。他背得十分流利,一字也不差。老师赞许地点点头,提起毛笔,在孙文的书本上圈点了几段,作为今天的功课。然后领着念一句,让孙文跟着念一句,如此念了两遍,孙文就会了。

回到座位上,孙文又念了几遍,试着背一背,不多久就全能背出来了。这样一来,可以说这一天的功课就基本上完成了。孙文不禁为自己的好记忆洋洋得意起来,他想起了去年春节前发生的一件事。

快过年了,家家都忙着办年货。婶婶家忙不开,就让帝象去五里外的一个圩场买些东西。那时,帝象正在门口与一班小孩子玩耍,听到婶婶喊他,就跑回家。婶婶怕东西多,担心他记不住,要帝象用笔记下来。可帝象说不用,接过钱,拎上篮子就跑。婶婶很担心,生怕帝象弄错了。

过了两个多小时,帝象回来了,篮子里装得满满的,该买的年货一样也不少。婶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不住地称赞道:“这孩子,记性真好!”

塾堂里的读书声,又把孙文的注意力引回到书本上。他又读了几遍,读着读着,他不禁为自己刚才的那份得意而惭愧起来。光记性好,会背又有什么用?这书里说的意思,怎么自己一点也不懂?难道读书就是背背而已吗?这么一想,孙文就不再觉得无事可做了,便对着书本,苦苦思索起来。

可是这样思索了半天,竟然什么也没琢磨出来。他抬头看了看讲台上的老师,想问又有些怕。因为从来也没人问过老师什么。可是,这书上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他犹豫了一阵,终于鼓气勇气,站起身来问道:

“先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那一段话是什么意思,请讲给我听听吧。”

孙文的话音刚落,嘈杂的塾堂里立刻安静下来,静得连掉下一枚针也能听得见。同学们大都以惊异的目光看着老师,有的甚至吓得发呆,低下头,不敢抬眼,生怕老师怪罪到自己头上。

老师听了孙文的提问,不觉也怔住了。在他看来,所谓教书,就是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背,哪有学生向老师提问的?很快,老师明白过来,拿腔拿势地反问孙文,想把他给震回去。

“你不好好念书,乱说些什么?”孙文已经豁出去了。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书我已经念好了,就是不懂其中的意思,想请老师讲讲。”老师生气了,忽地站起来,把戒尺一提,离开讲台,气冲冲地走到孙文桌前,厉声喝道:

“你说都读好了,那是能背了?”

“能背。”孙文镇定地回答。

“那就背给我听听。”说着,老师伸手拿过孙文的书本,就要让孙文当场背诵。他根本不相信,孙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背出那几段课文。

整个塾堂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一起落到了孙文身上。只见孙文张嘴一字一字地背了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仅一字不差,而且背得十分流畅。老师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把书还给孙文,那态度却已平和了许多,略带教训的口吻说。

“古人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要想懂得书中的道理,惟有多读而已。知道吗?”

“学生知道。可是……”孙文还想再说,话还没出口,就被老师不耐烦地堵住了:

“别再废话了。书上说的,都是圣贤们立下的大道理,不是一时半刻能说得清的。只要用心读,时间长了,自然会明白的。”

说着,老师向其他同学大喝一声:“发什么呆,还不快给我念书!”塾堂里书声又起。孙文的心里很有些不服,可老师不愿讲,又有什么法子呢。他只好一遍接一遍地读着,暗暗下了决心:

“这书里的道理,总有一天我要把它弄明白。”放学的路上,几个同学围住孙文,直夸他了不得,竟敢向老师提问,竟然不怕老师的戒尺。孙文回答道:“读书不懂,就应该问啊。可是老师却不回答我。戒尺有什么可怕的?要是老师的戒尺能把我打得弄明白书中的意思,我情愿挨它几下哩。”

同学们听了,一个个打心眼里佩服起孙文来。他们从孙文的话语中,似乎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不满旧规矩

孙文进了私塾,每天勤奋读书,又喜欢刨根究底,因此进步很快,不仅同学们都佩服他,连老师也觉得他聪慧好学,机灵可爱。就拿这次提问的事来说,尽管弄得老师不大高兴甚至有些恼怒,要是换了其他学生,戒尺早就下去了,但是对孙文这样聪明好学的学生,老师却实在不忍下手,提问毕竟没有过错啊!

既然老师不肯讲,孙文只好读啊,背啊,渐渐地,他朦朦胧胧地体悟到书中的一点意思。

然而,无论如何,时间在一天天过去,孙文在一天天长大,他所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懂得的道理也越来越多。当他面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时,他身上的那种“洪秀全第二”的精神就强烈地表现出来。

同类推荐
  •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词典,是“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的出版成果之一,属于江苏文库丛书的研究编子系列。书中收录了自先秦至现代的已故的江苏历代名人和客籍名人,他们曾在立德、立言、立功、立业等方面为江苏做出重要贡献。本书主要收录地方名人,不含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
  • 习仲勋传

    习仲勋传

    一代政治家习仲勋的奋斗传奇首度面世!在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受命在广东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习仲勋在主持中央书记处常务工作期间是如何致力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习仲勋如何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严格家教家风的?
  • 原子能之父爱因斯坦

    原子能之父爱因斯坦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 双面帝王:朱元璋

    双面帝王:朱元璋

    在中国历史这条长河中,有一个王朝很特别,历史在这里拐了一道弯。在众多英雄背后,他毫不起眼,和尚、乞丐,流浪、漂泊……家破人亡的悲痛,举目无亲的流浪。也正是因为这样,要用三尺利剑,打出一片天地来。乞丐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先驱者……
  • 重识朱元璋

    重识朱元璋

    因为犯罪被抓的我,被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而这个倒霉的任务居然是帮助朱重八。玩穿越啊,尺度大啊……留在这个倒霉的时代,据说到处是战争,没有汽车,没有美酒,美女估计有,但两个时代的人怎么沟通啊?
热门推荐
  • 复仇公主的复仇音律

    复仇公主的复仇音律

    第一次写小说还请大家原谅,写的不好请多留言我们会改进的。还希望大家向朋友们,多多宣传
  • 提升女人气质的100个细节

    提升女人气质的100个细节

    动人的容颜无法抗拒岁月的印痕,容易被岁月夺去光彩,但是气质却如陈年佳酿一般,会随着人们自身修养的完善和自我价值的提升,体现出无与伦比的恒久魅力。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女人的漂亮往往流于表面,气质却会永驻他人心中。相信一定有很多女性朋友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气质美女。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气质美女呢?本书将告诉你打造优雅气质的实用方法,提示你培养良好气质的点滴细节。女人都能够得到气质精灵的宠爱,每一个女人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独特的气质。
  • 万古邪皇

    万古邪皇

    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在这种政治最最最最最最最
  • 极品全能手机

    极品全能手机

    妇科男大夫突然有一天有了一部超能手机,这部手机还无所不能。不用充电,不用交话费,可以随时透视美女,可以撩妹,可以连通天地,可以预测未来,可以……,而且还有一个大美女住在里边,随叫随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爽疯了。
  • 我的世界之方块学院

    我的世界之方块学院

    龙凯的第四本,即我的世界之无厘头穿越以后的世界,龙凯在无厘头最后生死不明,是亡灵灭绝,是人类毁灭,还是克隆人占领天下?龙凯复活,只为人类而战!!
  • 我的科幻电影世界

    我的科幻电影世界

    真正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我不知道。我幻想中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这个我知道。该怎么呈现呢?我决定,用影视画卷将他们一一呈现出来。
  • 慕雪传奇

    慕雪传奇

    在这个天下四分五裂的时代,小的时候,是师傅,师兄的掌上明珠,在经历了一些挫折磨难后,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她成为一个权倾天下的霸主。她从一个父母不详的孤女成为公主,又从公主变成了一个小国的小卒,又从小卒的位置爬到将军,王爷的位置。在别人的眼里,她,光鲜靓丽,实则,她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女子,她,也会倦,也会累。这是一个权倾天下的皇帝;这是一个桀骜不驯的王爷;这是一个手握兵权的大将军;这是一个把朝政大权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权臣;乱世之中,她,又该何去何从?(有宠有虐,双洁,1v1,逆袭)不会写吸引读者的简介,请各位读者先看看,不要急着划走,好不好?这是第一部作品,我会努力更新的
  • 星都市系列再爱我一次

    星都市系列再爱我一次

    二十世纪大学青年穿越星都市的奇妙之旅行。。。。
  • 首席蜜宠:甜妻惹人爱

    首席蜜宠:甜妻惹人爱

    “怎么?收了钱还想跑?我可从来不做亏本生意!”男人邪笑拦下她,开始伸出“魔掌”。一次偶然,她被名声叱咤云国的男人当成“小姐”睡了。云若心为了大局着想,用自己的身体与他交易,却一不小心成了叶夫人!…………“等等,别扯坏了,这可是限量版的!”云若心楚楚可怜看他。“不就是限量版内衣吗?你想要多少我就给你多少!”叶先生邪魅一笑,用力一扯。
  • 曾几何时我依旧爱你

    曾几何时我依旧爱你

    小忧,你到底在哪?我好想你。————乔森炫当年自己的年轻气盛埋下了今后一点一点痛苦,谁也没有想到。到最后,是该放下自己的执恋还是继续伤害我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