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3900000022

第22章 为蒋尽忠效力,扩大自己的范围(2)

徐恩曾与二陈既是同乡,又是亲戚,他早年毕业于南洋公学,后人交通大学电机系,并与陈立夫一同赴美留学,在美国加入国民党,1927年回国后即参加CC特务集团,所以深得二陈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徐恩曾对于二陈来说,是一个惟命是从的奴才。所以,陈立夫将调查科长像走马灯似地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选定徐恩曾,放心地将科长大权交他掌管。实际上,张道藩也好、吴大钧也好、叶秀峰也好、徐恩曾也好,二陈只是要他们当走狗,执行他们的命令,按他们的旨意办事,整个CC特务集团的大权始终牢牢地掌握在陈果夫与陈立夫的手中。

由于二陈为蒋介石建立特务组织所表现的忠心耿耿及卓有成效,所以深得蒋介石的欢心与赞赏。1931年12月,蒋介石提拔陈立夫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35年,再次提升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其兄陈果夫则于1933年11月被蒋介石派往中国最重要的省——江苏省,出任省政府主席。从上海四一二政变一直到1949年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在这2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国民党各级组织、人事大权及党务、经费的管理权与支配权,多半操在陈果夫、陈立夫手中,二人轮番执掌,其他人极少问津。

为了维护中医的地位,陈立夫可谓不辞辛劳。王世杰的一句中医不科学,立即引来了众人的批判。图为:王世杰。省政府主席

陈果夫、陈立夫所主持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在配合国民党蒋介石镇压共产党和革命人民的活动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因而受到蒋介石的高度重视,认为它是破坏革命、保卫其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有力工具。这时,九一八事变发生,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所谓“安内”,就是消灭中国共产党,蒋介石认为调查科这个特务组织将在“安内”的过程中起更大的作用。因此,蒋介石召见了陈果夫与陈立夫,当面表扬了二陈,并表示对调查科寄予更大的希望,要求调查科有一个大的发展。他告诉二陈,他准备对江西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调查科一定要紧密配合,要尽快扩大组织。他表示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随后,蒋介石即指示军需署拨给二陈特务费10万元,以供其扩大组织的需要。

蒋介石的表扬和支持使二陈深受鼓舞,兄弟俩受谕回来后,便诚惶诚恐地开始进行扩大组织的各种准备工作。经过多次密商后,他们决定,以原来从中央军校挑选来的那20名特工人员为基础,再扩大人员编制,成立特务工作总部(简称特工总部),由他们的亲信徐恩曾为主任,具体负责。

特工总部是以二陈为首的CC派特务集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自始自终是一个完全秘密的组织,它不属于国民党的任何党政部门,在国民党的各种组织条例中也没有这个名称。它对外活动从不用“总部”的名义,而是用的化名或代号,如一度以“华统”,“鲁黎”作为其代号。

特工总部的大本营不是设在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内,而是另立门户,由二陈精心选择,设在南京道署街(今瞻园路)132号瞻园内。瞻园在南京市区南部,坐落在“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秦淮河畔,堂宇深邃,园林秀丽,原是明朝开国元勋中山武宁王徐达府内的花园,清朝时期为江宁布政使衙署,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巡视时,亲笔题“瞻园”二字。太平天国时,该园曾为杨秀清的东王府,辛亥革命后,又为江苏省长公署所在地,现在,则为国民党特务所盘踞。

由于特工总部是秘密的,所以,偌大的花园门口,从不挂机关招牌,朱漆大门总是紧闭。里面有七八个彪形大汉隐蔽于大门旁的两间侧屋内,外人不经通报许可,是不能自由进入的,经通报许可后,也只能从侧门进入。大门一般不开,只是在遇有重要人物,如二陈兄弟或国民党高级领导乘小车进出时,警卫才将大门启开,待车过后,又将大门紧闭。平时,不仅无人光临此园,就是园周围也很少有人滞留,园内园外静得出奇,整座花园犹如一座阴森可怖的阎罗地府。

特工总部建立后,在陈果夫、陈立夫的直接干预下,设置了一整套严密的机构,各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均为二陈的亲信。这样,特工总部内各机构以二陈为中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个统一的张群,国民党统治的极力维护者。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极力鼓吹“台日全面合作,共同积极反共”。整体。总部下所设专职机构主要有:

1.书记室。为特工总部的核心部门,主要工作为插手各地方的组织人事安排;侦查、破坏共产党及其他党派的组织;指导逮捕、关押以及杀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对被捕人员进行“审理说服”即劝降诱叛工作。该室地位高于其他各科室,处于二陈的直接控制之下。二陈安排CC派骨干濮孟九任书记,王思诚任副书记。书记室下设4个组,即指导组,组长田昆生;行动组,组长马啸天;审理组,组长吴若萍(又名李树华);组织组。以上4组分管各专门事务。

2.总督察。是二陈为了严密控制下属而设置,是特工总部中的一个特殊部门,其职责为监督考核特工人员对二陈是否“忠实”,对特务工作是否“卖力”,有无“非法活动”,如发觉其成员有“不忠”的言行,可以随时进行各种处罚,轻则被训斥、关禁闭,重则被关押,直至处死。督察人员分布在特工总部内各机构,每一机构中有一二人或三四人不等。总督察直接对二陈和徐恩曾负责,一般人员甚至高级人员对于总督察的活动也无法了解。二陈赋予这一部门掌握有对特务的生杀大权,当时被称为“特务中的特务”。先后担任总督察的有二陈亲信刘不同、王杰夫等人。

3.设计委员会。是徐恩曾直接领导的一个咨询单位,主要职责是对特工总部中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参与设计,向总部或直接向二陈提出意见或建议。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陈果夫安插其浙江同乡张冲担任。张冲,字淮南,20世纪20年代初人北京交通大学攻读俄文,后转人哈尔滨法政大学肄业,并在这一时期参加国民党,担任过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长,此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期间,张冲与共产党人有所接触,并受其影响。东北易帜后回南京,由于他才华出众,又能说一口流畅的俄语,还是浙江人,因而受到陈果夫的重用,调人组织部调查科,与陈果夫相处甚密。特工总部成立后,陈果夫便让他担任设计委员会主任。但由于张冲不满徐恩曾的工作作风,矛盾逐渐加深,张冲便不予合作,对设计委员会中事务,概不过问,仅只挂名而已。

4.情报科。主要职责为刺探、搜集共产党及其他党派的情报。二陈对情报科十分重视,他们要求该科将所得的情报逐日编成《每日情报》,分送他们过目,如认为特别重要的,必须用规定的格式纸张抄出,由他们审阅后,再报蒋介石核阅。情报科科长由陈果夫指定其心腹刘桂担任,副科长由中央党务学校毕业生张国栋担任。情报科内分设指导、编审、译电三个股,分别由CC派死硬分子王广来、杜品山、薛敦平担任。另外,科下还辖有三个情报站,分别设在北平,天津、上海三地,北平站站长是后大椿、天津站站长是张庆恩、上海站站长是邓达谧,各情报站都配有电台,与南京总台直接联系。

一个以笔为枪的战斗者,用自己的思想与反动政府做着搏斗。图左为鲁迅。5.训练科。其职责为对特工总部及所属特务室人员施行训练,以强化其反动思想,提高特务伎俩。另外,还负责编辑《动力》、《群力》两种小型内部刊物及其他书刊。训练科成立后,遵照二陈的指令,举办过多次训练班。陈立夫特别注重对特务的训练培养,他在谈到培训特务时说:“重质不重量,宁可少,不可滥。我们不许用那种北洋军阀招兵的方式,举起旗子叫人跟着走就算自己的兵。我们要孙猴子,找了一个孙猴子,可以放弃100个猪八戒。”因此,每次训练班期间,不是陈果夫,就是陈立夫,他们再忙,也要亲临向学员训话。训话时,总是反复强调特务们对蒋介石要忠心耿耿,他们提出,信仰主义要信仰到迷信程度,服从领袖要服从到肓从的程度,绝对的程度。他们还散布,一切问题全凭领袖的脑壳去决定,领袖的脑壳要怎样就怎样,我们一切不必问,也不该问。只要随领袖的脑壳去做,你可以万无一失。特别是陈立夫,他十分善于捕捉特务们的心理,平时,他对特务们总是温文尔雅,十分客气,训话时也总是像谈家常,娓娓道来,不是对他们表示关心,就是为他们撑腰打气,他说:“国民党的忠实党员在别的地方遇到困难,吃了苦头,得不到半点支持和温暖,在我们这里就不会,绝对不会,只要你不出卖组织,天大的事情我陈立夫包下来!”这些话对一些没有经验的新特务能够产生一定的向心力。二陈就是这样通过训练、训话等方式,提高特务的思想素质,培养特务对他们的忠顺精神。训练科科长为CC派骨干王云亭,副科长为薛秋泉。下设干事、助理干事若干人。

6.总务科。其职责为主管会计、事务、文书,保管武器弹药等。科长初由周伯良担任,周于1936年病死后,改由徐恩曾的上海交大同学章祖模继任,副科长由仝道云担任,计有工作人员10多人。

7.电讯总台。其职责是与所属机构及临时派出活动的小组联系通报。其联络工具为电讯总台,总台下辖五六个分台,分别与各地联系通报,电台所发出去的电码不同于一般电报局所使用的电码。总台长由徐恩曾在上海交大时的同学范本中担任,分台长由袁更、陈玉堂,吴世昌、王正鸿等担任。

除此外,特工总部还在各省市建立了下属机构,上海、南京等特别市称为“区”,省、市及铁路干线则称为“特务室”。省特务室设室主任1人、秘书1人,下设总务、情报、组织、行动等4个科,较小的室只设3个科,各设科长1人,其编制人员无定额。

特工总部建立后,在二陈指挥下,与国民党宪兵、警察结成一伙,对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广大革命人民进行调查、监视、跟踪,必要时实施逮捕和杀害,而尤以上海地区为最甚。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上海,因此,特工总部的活动中心也放在上海。平时,在上海只设特务室,1931年,陈果夫和陈立夫在召见共产党叛徒顾顺章的时候,顾顺章建议,要彻底动摇共产党在上海的根本,就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二陈接受了顾顺章的建议,即在上海筹备建立行动区,并派其亲信史济美到上海行动区主持特务工作。

特务对共产党的活动一是侦查,二是破坏。侦查即采取盯梢、守候、刺探等办法,了解共产党的线索,并将其线索迅速提供给行动组,行动组得到线索后,即根据线索开展破坏,破坏就是捣毁组织,逮捕人员。有时,特务们配合军、警、宪等机关公开捕人,有时则采取绑架、诱捕等办法秘密捕人。1933年3月逮捕共青团中央王云程等人就是采取绑架的方式,1935年逮捕田汉就是采取诱捕的方式。

除此以外,特务组织还采用极其毒辣的“细胞”政策,所谓细胞,即指特务的耳目,他们打人中共组织内进行破坏活动,其任务除收集情报、提供线索和密切注意周围的异常情况可疑人员的活动外,还要有意识地伪装进步、积极,以求长期活动。按徐恩曾的说法,是特务机关“暗地培养一批伪装思想左倾而常有不满现实言论的干练人员,作为诱饵……等候匪党分子吸收,由此打入匪党组织,充作匪党党员,了解匪党内部情况”。陈立夫对这种办法十分欣赏,他鼓励特务们多打进共产党去,从思想上、组织上破坏,瓦解共产党。在陈立夫的指使下,一些特务以各种方式打入中共上海各区委,起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作用,“甚至有两个区委的领导权”也被特务所控制。

由于二陈指挥的特工总部的猖狂活动,也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这一时期中共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一些机关被捣毁、封闭,党员很多被捕或被杀,进步分子也遭到迫害,损失极为惨重。陈立夫的亲信徐恩曾在他所写的《暗斗》一书中十分得意地炫耀其“战果”,当时中共组织被国民党特务破坏或部分破坏的次数为:中央在上海的领导机关14次,江苏省委4次,山东省委3次,陕西省委2次,共青团中央3次,河北、河南、贵州省委和南京市委各1次。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捕去的中共党员和干部计24800人,其中;历届中共中央总书记3人(向忠发、陈独秀、瞿秋白),中共中央委员40人,省市委干部829人,县市级干部计8199人,一般干部和党员计15765人。以上这些数字虽有夸大,但可以说明,二陈指挥的特工总部对中共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当时,共产党在白区的工作几乎损失百分之百,以致中共中央机关不得不被迫迁往苏区。

特工总部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陈果夫、陈立夫也因实施特务政治成为国民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地位如日中天,达到鼎盛。极力扩大自己的范围

二陈指挥的特务组织逐步发展,遍及全国,其主要职责是直接参与侦查,逮捕,杀害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人士的活动。陈立夫十分强调不择手段破坏共产党组织,杀害共产党人,从根本上消灭共产党。但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他又不断地改变策略,变换手法来对付共产党,他看到,“四一二”和“七一五”后,国民党采用最残酷的屠杀办法来消灭共产党,但共产党不但没有被消灭,活动反而更加频繁,同情、拥护共产党的人更多了。因此,他认为,单凭镇压和杀戮的办法来根除共产党,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还必须用“软”的办法,即采取政治欺骗的手段,引诱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共产党员叛变自首,由此可以得到更多的共产党内部的机密,再以武力一举而歼灭之。于是他积极向蒋介石建议,在反共过程中,应采取暴力镇压与政治软化两手相结合,这项建议为蒋介石所接受。

1930年,根据蒋介石的旨意,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人自首法》,其中规定:共产党员如主动向国民党自首者,视不同情况,可予免刑或减刑。这样,为了争取一些共产党人向他们自首,陈立夫指挥特务在以武力迫害共产党的同时,加强了政治软化和劝降审讯工作。正如周恩来所总结的那样:“内战时期,蒋介石对我们是硬打、硬捉、硬杀。但‘九一八’前后,他也采取了一些软的辅助办法,那就是自首政策、内线政策等。”

这一办法果然有一些效果,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特务通过劝降审讯,政治软化等手段,确实收买了极少数意志薄弱、贪生怕死的中共党员,这些人在高官厚禄、金钱美女的引诱下自首投敌,成为可耻的叛徒。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康有为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康有为

    好学深思,立志救国、1858年,古老的中华帝国又一次蒙受了列强的羞辱,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攻入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俄、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屈辱的城下之盟《天津条约》,致使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陷入更深的苦海。就在这年3月,一位在近代中国救辱图强的斗争中斩将搴旗的伟人诞生了。他就是几十年后在神州掀起洪波巨澜的康有为。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又名祖诒,戊戌政变后改号更生,晚年自号天游化人、游存叟、游存父等,因祖籍南海被尊称为南海先生,或康南海。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苏村敦仁里康氏老屋。南海康氏是南海县的大族,世代习文修礼,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
  • 和珅:跌倒的权力玩家

    和珅:跌倒的权力玩家

    和珅,在近几年盛行的清官戏当中。被塑造成了一十不学无术、贪腐狠毒的形象,实际上,和珅能够成为乾隆后期的“二皇帝”。就已经说明了他并非庸庸碌碌之辈。和珅,尽管是官宦子弟。但他幼年父母就已去世,家道衰落,尽管是满洲旗人,但在满是皇亲国戚的北京城,却毫不显眼,尽管聪明好学,但与骄横跋扈的贵胄子弟竞争,却毫无优势可言。和珅何以能权倾天下呢?解读和珅,官场中人能够从中读出为官之道。
  •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

    如果我们对人类文化科学史上走过的风流人物,作一回眸和审视就会发现,即使在我们即将走进21世纪的今天,他们的丰硕遗产和崇高风范对我们,特别是对我们的青年一代,还是大有教益的。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和爱国主义者,巴甫洛夫在科研中所表现的那种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不计得失、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特别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一句话,即他的高风懿范,是没有时代与地域的限制的,对我国正处于改革大潮中的学者、青年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楷模。作者在作品里不仅塑造了巴甫洛夫和谢拉菲玛这两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他们独特的生活道路,而且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 雷锋

    雷锋

    本书主要以雷锋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主要内容包括参加建设、走进军营、关荣入党几部分。
  • 唐骏凭什么成功

    唐骏凭什么成功

    《唐骏凭什么成功》讲述了: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职业经理人时刻行走在刀锋之上,在风格迥异的“东家”面前,他们必须用业绩说话,他们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如果一招不慎就会陷入职业困局之中。但是唐骏做得非常成功,每一次转型都会提升自己的品牌和价值,为自己增加上升的筹码。从外表上来看。我们看不出唐骏有什么超长之处,那么这位立志要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标杆”的唐骏,到底有什么超出常人的优势,让他的职业生涯达到了如此的高度呢?相信,这才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热门推荐
  • 改变世界的十二面骰

    改变世界的十二面骰

    赫尔昆特世界是个无魔世界。叶王来了,便不是了。————袭击人类的魔物,莫须有的先祖血脉,神明诞生与邪魔低语,不可思议的事物改变着赫尔昆特世界…
  • 巫医之亡灵归来

    巫医之亡灵归来

    美女同学租我做她男友,到她家后,她老爸送给我一盒杜蕾丝……我以为屌丝的春天来了,可睡觉时,我后悔了……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个梦,梦里有一个岛,岛上有一具棺材,棺材四周有很多亡灵守护。终于,棺材打开了,里面躺着一个人。令我万万没想到,棺材里的那个人,跟我长得一模一样。
  • 仕妻

    仕妻

    为妻难,为官妻更难。一要相夫教子侍公婆,二要官场女眷宴相请。三要守得女诫内训女论语,不得无才无德无肚量。清荷重生一十三,前有同魂待嫁渣夫婿,后有同身家中无斗米;不仅立志为官妻,却还肖想要将渣男虐到底。难,难,难。
  • 湶浃泙洝

    湶浃泙洝

    繁华城邦,逃荒少年身中剧毒,被毒王所救,后收为关门弟子,从此开启复仇登天之路。
  • 蜡笔小新之自由者

    蜡笔小新之自由者

    睡了一觉,莫名其妙来到蜡笔小新的世界!并在这里与小新他们一起经历各种各样的奇妙的事情!你若要问我是谁!?我只能说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五岁小孩小辰!更是一名强大的自由者!书友群:1085396384书友群名:蜡笔辣椒群(萌新新作,有不好之处,望谅解,另外喜欢蜡笔小新的读者们请点进来,另外别忘记收进藏宝阁(疯狂暗示收藏))
  • 民间艺术(上)

    民间艺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穿越之侠岚

    穿越之侠岚

    紫燕雨诺·曦是时空总盟主幽冥夜天·浩和神医族紫燕雨诺·倾的女儿,为了躲避暗黑大帝的屠杀,总盟主幽冥夜天·浩和紫燕雨诺·倾决定让神行者把她带离时空总盟去往其他时空,并让守护她的6个时空护法跟在她身边守护她,为了让曦忘记离开的痛苦,幽浩和紫倾封印了她的记忆,让她重新成为一个女婴儿,当空间裂缝打开,迎接紫曦的将会是什么呢?来到异时空的紫曦又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最后她会回到时空总盟吗?这是我的处女文,希望大家能喜欢。
  • 王俊凯你是夜空消失的星河

    王俊凯你是夜空消失的星河

    如果说你的短暂陪伴来换我的长久等待,那很抱歉我真的不是什么好人。我不是那些痴情的人,我也不是那种你说等然后我就乖乖等待小孩子。既然你都走了,那你现在为什么又回来?为什么又要出现在我的面前?当年你不辞而别,消失的无影无踪。现在又回来干嘛?我知道这个地方不值得你留念,这里傻傻等待的人也不值得你回头。
  • 火线之陷入绝境

    火线之陷入绝境

    他,只是一个高中生,因迷恋一款名为cf的网络游戏,再一次意外,陷入了危机四伏的cf世界,是死是活,只能靠自己
  • 无名集

    无名集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讴歌青春与爱情,第二部分抒发理想、希望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它真实地记录了蹉跎岁月里的相思离别之苦,失意的苦闷和悲哀及对祖国母亲的赞美和对人间真情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