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1000000022

第22章 不求准确的中国人

一个初到中国的西洋人最先得到的印象是:中国的一切是很千篇一律的。中国人的那副面孔便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他们衣服,除了蓝色以外,似乎再也不用别的颜色……以前他们有辫子的时候,张三和李四的辫子也像是一手打出来的,或者也可说,像一个豆荚里出来的两粒豌豆,一点没有分别。但这位外国人要是住上三天五天,无论他的眼光多么迟钝,他也会明白,中国人的性格虽特别,方才那种千篇一律的特点却未便断定。即就方言而论,我们的结论便适得其反;关于这一点我想谁都知道,不必细说。风俗习惯也是如此。最有趣的是,许多数量方面的标准也到处不同。这一类数量的标准,在我们西洋认为绝对不可游移的,在中国却随时可以发生变动。

西洋人最怕的是一样东西有两个标准。但中国人却似乎惟恐它没有两个标准。制钱可以有几种,度、量、衡的制度也可以有几个;但中国人都觉得很自然,并没有什么可以反对之处。有一个卖肉包子的人在此,你问他一天能够做多少包子,他的答复是,他能做一百斤白面粉的包子;至于这一百斤面粉究竟能做多少包子,还得请你自己去猜。一个农夫有一头牛,预备出卖,你问他这牛有多重,他说了一个很小的数目,再度追问之后,你才明白,他只算了牛肉的分量,没有把骨头算进去。又有一个仆人,有人问他多高,他也说了一个很小的数目,比起他的真正的身材来,要小许多;一经追问,才知道他并没有把肩膀以上的部分算进去。原来他以前当过兵,以前旧式的兵是都有辎重的责任的,每人在肩膀上要带不少的东西;只要肩膀高大,便是一个好兵,肩膀以上,自然可以不问了!又有一个乡下人,有人问他从他的村子到县城有多远,他说有九十里,其实这数目得打一个对折,乡下人上城总是走的,他把来回的距离都算在里面了。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最漫无标准的一例是算钱的方法了。以前中国是用制钱的,计算起来是一律用十进的方法。这原是最方便的,但不知因为什么缘故,究竟多少制钱算一百文,却是极不一律,行旅的人不先打听一下,便永远无法知道。有的地方是一百个制钱作一百文,称为一吊,有的却是九十九个、九十八个、九十六个、八十三个(例如在太原),最低的可以到三十三个,例如在以前直隶省的东部,这些全都可以算作一吊。这种地方上的变化真可以说是太荒唐、太没有交代了。以前中国人也常用银块,银块有一两重的,但同样一两重的两块银子却从来不会一样的重,除非是碰巧。不但甲地与乙地的“两”不一样,就在甲地一处往往有各式各样的两,一个行旅的人,初到某地,真如入五里雾中,手足不知所措。在这种混乱的情形之下,耳目聪明、心神不乱的自然只有那些吃钱庄饭的人,惟有他们才可以占些便宜;最吃亏的自然是一些老实人,而这种老实人,就在中国,也还不少。这种混乱的局面显而易见是有作用的,但我们目前姑不具论。

在度、量、衡的方面,我们发现完全同样的情形。例如一斗究有多大,便谁都说不上来。贪官污吏,在接受民众完纳的粮米的时候,往往借此上下其手,从中渔利;好在中国人是一个耐性好的民族,要在别国,革命也许早就起来了。有时候因为紊乱得不可开交了,官厢方面便硬定下一个标准,例如卖官盐,名义上虽始终十六两为一斤,实际上却只给十二两;如此,官吏虽仍旧可以从中渔利,而民间的争端自息,因为他们的待遇既一样,彼此之间,便不较长论短;虽然谁都吃了亏,但谁也没有占什么便宜。至于占了便宜的官吏,他们也不去追问,他们说,这是卖官盐的 “老规矩”,是一个“陋规”,虽则是“陋”,终究是一个“规”,既成为 “规”,大家便应当承认,至少也应当眼开眼闭的让它去就是了。地面的丈量也是一样的混乱,一样讲“亩”,甲地的亩可以比乙地大至一倍。所以住在两地交界处的人也许得预备两种不同的丈量工具,否则便永远弄不清楚。

一斤米、一斤棉花,自然都有一个价,但行旅的人,听了一次价,最好不要把这价对别人讲,尤其是对别处的人讲;你先得把这斤弄一个清楚。议论一亩地出多少稻米或棉花,也是如此,你也先得把亩的范围确定一下。一个行旅的人最关心的是路途的远近;但也就是在这一点上他最得不到要领。他第一得问明白,那地方所用的“里”是“大”里还是“小”里。中国的“里”自然是有相当的标准的,但习惯上这标准却没有多大用处,它不断地在那里伸缩。在官筑的大路上,一里的长短和标准所规定的也许没有多大出进,但一离开官路,进入乡间的小路或山路,那里便越拉越长。要是在大路上一个人一天能走一百二十里,一到小里,他便只能走一百“里”,若走山路,也许只能走八十“里”。原来中国人计算路的距离,似乎于绝对的长短以外,又加上一个元素,就是,行走的方便不方便,方便则少算些,不方便则多算些。例如上山,从山脚到山顶其实不到四十多里,但说来却有九十里之多。讲距离的时候,还有一种有趣的事实,就是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和从乙地到甲地的并不一样!几何学上说,假定两个数量,各和一个第三个数量相等,这两个数量自己亦必相等;这说法对中国人是不大适用的,除非于相等两字之上,加上一个不字。例如,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官道,中间有一段,从北到南是一百八十三里,从南到北会变做一百九十里。

和上文所说的相同的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部分之和并不等于全体”。这一点在水程上最分明。你坐船到一处去,问明前程共有四十里,但一经分析,这四十里是两个十八里凑成的;你再追问的时候,那舟子就会反问你说, “四个九不是四十么? ”同样的,他们也可以把三个十八当作六十,等等。有一个送公文的官差,没有能如期把公文送达,后来县官盘问他的时候,他说全程六十里全都是“大里”,不是“小里”,所以没有能赶到。县官也觉得有理,就派人把那条路实地的丈量了一下,结果确定为八十三里,以后大家就不说六十里了。(译者按:此例应移至前面,放在此处,略嫌脱节。)县城外有许多村子,离城自一里至五六里不等,但这些村子往往都叫做“三里村”。一条一里长的路,两旁没有房屋是一里,一有房屋,也许会变做五里。这也是常有的事。

总结上文,中国的度、量、衡的标准,是很流动的,是几乎人自为政的。一支尺、一管秤,可以由街上的店铺随便做;店铺里做的时候,在尺上或秤上钉上许多铜的点子,叫做“星”,星与星的距离,往往随买主的方便;买主定做的时候,也总要定上两副,一副是买进用的,一副是卖出用的。

这种漫无标准、不求准确的特性,在中国人讲起年龄的时候也可以看出来。中国人记算年龄,用一种“生肖”的方法。你知道一个人“肖”什么或“属”什么,你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他的年岁。但若不用“生肖”的方法,说来便非常笼统。一个老头说是“七八十岁”,其实呢,去年刚办七十大庆,今年是七十一岁。在中国,似乎只要一个人一过七十岁,就成为八十的样子。……用十来总括的计算方法,在中国是一个牢不可破的习惯;它是一个“成数”,举了一个成数就行了。假定一个中国人看见一堆人看热闹,后来有人问他有多少人,他的答复是无疑的, “一二十个”、 “几十个”、 “好几十个”,要他说得再准确一些,是不可能的。总之,要把一种东西或一堆人数弄一个清楚,报告一个确数,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事。讲千讲万的时候也是如此,在万以上,他们也就压根儿不大管了。

一个朋友告诉我,有两个人听戏,前后花了二百吊钱;后来又补一句说, “一起用了一百七十三吊,但一百七十三吊不就是二百吊么?”

……

中国的人家族结力也往往是讲求准确的一个障碍。有一位中国朋友要打官司,到我这里来谈起他的家世;他说他的籍贯是在一个村子里,但照他的叙述,他实在是住在附近的一条街上。一经细问,他承认他现在并不住在村子里,在十九代以前他的祖宗确乎住在那里的。我问他, “你现在究竟算不算城里人?”他说“是的,但是老根却在那村子里!”

……

中国人于“相同 ”与“相似”两个概念之间,似乎是很不求甚解的。

西洋人讲两件东西是彼此 identical,这 identical一字中国便无法翻译。中国人思想的时候所依据的种种假定,似乎根本和我们西洋人的有些不同;西洋人对于一事一物喜欢寻根究底,对它的格式分量等等,要得到一个彻底的认识,中国人似乎根本没有这种兴趣。何以外国人有这种兴趣,总是锲而不舍地在那里追求,他也很不了解。一个中国农人往往不知道他阖村共有多少人家,他根本也不想知道。一个人吃饱了饭,为什么一定要知道这些人家的数目,对于他总是一个谜。一村之中,总有“好几百家”就是了,究属有多少家,谁又说得定,古往今来,反正这数目是老在加减的。

……

中国人以前的教育里,很不幸的没有化学这一门。要有的话,他们这种漫无标准不求准确的特性是不会维持到现在的。我相信化学的智识一到中国以后,第一代的中国化学家,做混合物试验的时候,总有因为把“几十粒”这样和“几十粒”那样混合的结果,引起了的地震(爆炸),以至于以身相殉的。但第二代以后就要好得多。我相信中国人是极可以做细密的工作的,他们的耐性也是做此种工作时的一大帮助。但就现状而论,他们似乎是不懂什么叫做标准,怎样才算准确……

同类推荐
  • 中华节俗

    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
  • 冈仓天心东方三书

    冈仓天心东方三书

    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之作,影响世界一百余年的东方美学经典!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的东方美学经典!上市百年,已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16种语言版本,约46种版本,13种中译本。《理想之书》讲述了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日本的宗教、绘画、雕塑、诗歌以及各大思想流派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如今的模样的。在《觉醒之书》书中,作者用渊博的学识,借助明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一手资料,讲诉了日本从德川幕府时期到明治维新,再到近现代的政权更替和政治改革的历程,并从历史、政治、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回答了:在一个握有实权的君王的统治下,当今日本究竟是如何以让人惊讶的速度发展起来的,及其与中国、印度等邻国的关系。《茶之书》以精简如诗的文字,深入浅出,宏观远照,揭示了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所体现的东方文化的深层精髓。冈仓天心不仅勾勒茶史的梗概,更能借助茶道精神的探索来阐发茶人的美学追求,论衡东西文化的异同,赋予世俗中形而下的饮馔之事以美学意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流布功能。
  • 取名宝典

    取名宝典

    本书介绍了名姓常识,古今取名方法,诀窍禁忌,以人名为主体兼顾公司产品商标命名,把人们常用的男名、女名、小名、学名、笔名、艺名、改名、印章、名片等知识作了说明。
  • 天水八拍

    天水八拍

    天水是一座有着两千八百年建城史的老城,这里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于此。伏羲始演八卦,拉开了人类洞悉宇宙机密的序幕。古人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诗人叶梓以细腻的笔触,沿袭八卦生六十四卦的体系,用抒情的笔调写下了老城天水的六十四篇文章。这些文字共分八辑,每辑八篇,相当于一爻一文,涉列了老城的风土、人情、美食、工艺、歌舞、名胜,既是一册天水人文手册,更是一曲唱给加速度的时代里的哀婉挽歌,呈现出缓慢的优美与温情。
  • 鼓楼风光

    鼓楼风光

    《鼓楼风光》以综述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南京市鼓楼区境内的石头城、清凉山、宝船厂遗址、乌龙潭、古林公园、国防园、随园、鼓楼、中山北路、颐和路、湖南路等名胜景点和重要道路的古今风貌。该书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集学术性、资料性为一体,做到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对读者了解鼓楼区的历史风貌、近代文明和现代时尚,以及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有着很好的帮助。
热门推荐
  • 有女清妍

    有女清妍

    被从乡下接回来的林清妍初进府就在嫡母的冷待受尽了下人们的刁难。为了弟弟能够不至于孤单一人在这府里生活,她对外收敛起锋芒,对内却用铁血手段将身边的人料理的干干净净。可惜,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本以为可以关起门来过上自己的小日子,来自秦王府的一纸婚约却死死的扣在了林清妍的头上。索性,始作俑者没过两天就找上门,摆出了大腿要做她的金主,条件是三年时间,还她一生的自由。虽然不忿,但是迫于对方的威势,林清妍只能答应。看着这赫赫声名异姓王,林清妍真的头疼了。
  • 还有多少个以后

    还有多少个以后

    不分年龄大小适合还未立志还未坚强的人阅读
  • 蜀山奇缘

    蜀山奇缘

    小说以虚构的神话时代为背景,通过当时的恩怨,对神仙,妖魔进行描写,展示一幅波澜壮阔的离奇画卷。
  • 邪王追妻舞姬太冷血

    邪王追妻舞姬太冷血

    从前姑娘的脸只为心上人而红,心上人负了姑娘姑娘便爱上了胭脂和浪荡
  • 酒醉乾坤

    酒醉乾坤

    何为神,三界之主宰。何为狂,天地之骄子。何为魔,九天之叛乱。我愿这长江水从此向西奔腾。我愿这黄河水从此不再流淌。我发誓我要踏碎南天门,闯进凌霄殿。我发誓十年后的枫叶落地之际即为我再次翻天覆地之时。我要用我剩余的力量与天地同归于尽。我甘愿承受千年孤寂也不愿承受一秒凌辱。待我东山再起之时即为尔等灰飞烟灭之际。待我成神之日即为汝等魂飞魄散之时。我发誓天若灭我,我定灭天!——————————————————
  • 我和爸爸的对话

    我和爸爸的对话

    爱你的人对你说话粗声粗气,那样神气你感觉到他的爱吗?
  • 你的名字我的故事

    你的名字我的故事

    一个不善言语的女孩喜欢上品学兼优男孩,因为单亲家庭的原因男孩性格内敛腼腆也许正是这样二人互相吸引,懵懂的青涩让这份感情扑朔迷离在此也开始产生诸多误会一个你不问我不说一个不敢承认,却无意得知彼此的感情却因为种种纠葛错过。。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万界美食群

    诸天万界美食群

    大学毕业后,林凡继承了父亲留下的饭馆,由于厨艺不精,饭馆每况愈下,时刻面临着倒闭的风险,直到有一天,林凡意外加入了一个讨论诸天万界美食的微信交流群,群里有爱叽歪的唐僧,有讨厌苍蝇的孙悟空,有高老庄养猪场的猪八戒,也有流沙河打渔为生的沙僧,以及爱做糕点的嫦娥仙子等,她们个个都喜爱美食,每天聊的不是美食,就是在聊美食的路上,而且他们大多数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十分有个性的名称。林凡的命运也在此跟着拐了一个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