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000000030

第30章 住房改革:实现货币化(2)

我国房屋管理的一个特色是住房产权虽然归“公有”、“国有”,但实际上国家已将住房建设的投资和管理等权力更多地放给了党政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1979年以前,城镇住房建设资金80%以上来源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到1993年政府财政拨款只占23%,单位逐渐成了建房、分房、管房的主体。从全国来说,除上海外大多数大中城市由政府房管部门直管的公房约占30%,由单位自管的公房为70%。目前的住房制度,国家是名有实无,名义上全民所有的城镇住房有30多亿平方米,但分散在各级各类的单位里。单位是名有实虚,住房是单位建的买的,分房、管房都在单位,但一旦把住房使用权分配给职工(居民),单位的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就虚了;个人是名无实用,名义上住房是公有的,但一旦分给个人,不仅自己可以长期占用,而且实际上还可以传给子孙。

现在的公有住房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单位所有制。住房对于单位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和财富,同时又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一方面单位拥有大量房产,账面上资产很大。有房单位把可以分给住房作为吸引人才和要收回住房作为控制本单位员工“跳槽”的手段。但另一方面,单位负有对全体员工分配住房的责任,还要承担对已分配住房维修管理的责任,为此,单位为住房问题要付出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牵扯领导人的很多精力,不胜其烦,苦不堪言。当然也有些人从中以权谋私,以权谋房,由此引出很多纠纷。

住房的实权在单位,房改的关键也在单位。单位是房改的实际执行者和操作者,国家和政府的房改政策要通过单位去执行、实施。国家和政府在住房问题上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妥善处理好同单位的关系,协调好单位与单位、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几次房改都因得不到大部分单位的认同,出现低价售房浪潮而受挫,这就是教训。

全国具有建房、分房、管房职能的党政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有上百万个,国家要区别不同情况,分类处理好各种单位的住房问题。同是单位但情况千差万别。从住房角度分析,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有房有钱单位。多为中高层党政机关单位,大的企事业单位,或是经济实力强、经营效益好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他们既有相当多的住房,又有后续建房的资金来源,无房缺房户少。

这类单位职工的住房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国家制定了明确的房改政策,转变住房体制也会比较顺利。

第二种是无房有钱的单位。多为近几年新办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向职工支付较高的薪金,不承担分房管房的责任。这样的单位没有房改任务。但是现在社会上有所谓“一家两制”的情况,夫妇一方在公司上班拿高薪,一方在国家机关或公有企事业单位里工作,住廉价的房子。在房改时,提供住房的单位会向这些拿高薪的职工或所在的公司提出问题。

第三种是有房少钱或无钱的单位。多为国有事业单位,或是原为经济基础好和效益较好,现在经济效益差或者已经亏损的企业单位。这些单位没有继续为职工建房的资金和能力。在房改中,可以分别两类不同的解决办法:一类是原有住房较多,无房缺房户比较少,通过房改可以把原有住房卖给住户,售得的资金可继续建房买房,以解决无房缺房职工的问题;另一类是原有住房就少,无房、缺房户多,卖房所得解决不了无房缺房户的问题,这类单位只好另辟蹊径。

第四种是无房又无钱的单位。多为基层的小型企事业单位,或是长期经济效益不好,长期亏损的单位,这类单位的职工住房问题本来就很困难,房改中这些单位的问题也最不好解决。这要由各地方政府予以特殊关注,采取具体措施解决他们的问题。

单位管房是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实践证明,这种体制既不能做到经济的高效率,又较难实现公平,引来无穷的纷争和问题。第三次房改方案提出要实现住房社会化是正确的。房改目标及其结果,就是要使职工、居民通过市场、通过社会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而不是找单位、找领导来解决。房改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单位不再管住房。除极少数大单位如国家高层机关、大学、特殊的科研院所等还要管一部分住房外,所有单位都要把建房管房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各种形式交给社会、交给市场,把住房的资源交出去,同时也把包袱放下来。单位把原来用在住房的暗贴给职工的费用转化为工资发给职工,职工通过市场来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

当然,这个转变将要通过若干中介和过程,这就是房改的任务之在新的住房制度下,国家和政府在住房问题上的角色要转变,要从计划者、所有者、分配者、维修者、、管理者转变为监督者、调控者。群众住房的问题是群众自己的事,要交给社会管理,通过市场去调配。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情、地情从宏观上制订合理。的住房政策,建立各类房地产市场,监督调控市场运行秩序。居民群众通过市场解决自身的住房问题。

在新的住房制度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并不是完全不管住房。有两种人的住房还要管好:一是公务员的住房。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总是偏低的。为使他们更好地为国家工作,政府要为他们提供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住房,也作为一种补偿。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做的。二是低收入的生活困难户,各级政府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标准相对低一点的住房,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提供并收取相对低的租金,以便他们能各得其所,这带有社会保障、社会救济性质。现在统计的住房困难户有一部分经济上并不困难,他们可以通过市场和正常渠道解决住房问题,不在照顾之列。

误区之四:是否存在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撇开房价不说,进入房改具体的实施步骤,操作中遇到的最难的一个问题是房改是否存在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从什么时候切入?怎样切入?因为存在的这样几对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即有房户和无房户的冲突,单位老人与单位新人的冲突,刚刚启动的房地产市场与计划体制福利分房掣肘作用的冲突。

房改之所以难以推进,说到底是既得利益者与未得利益者之间关系难以摆平的缘故,这其中既有国家利益,也有部门利益,既有单位利益,也有个人利益,期望找到一个各方都满意的房改方案是很困难的,只有大家都让出来一些,讲一些大局,房改才有成功的希望。当然,房改并不能一刀切,过多地侵占一方的利益而补贴另一方。在这里,大体平衡的原则是很关键的。

先看国家和部门利益。

改革要处理好给与取的关系。我国古代政治家总结的经验,是要“先予后取”,“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任何一项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必须使大多数人得到现实的或看得见的利益,这样改革才有动力,才能取得成功。农村改革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农民从改革中得到了自主和实惠。而这几年城市改革对这个基本经验运用得不够。医疗制度改革要向群众拿一点,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养老制度改革要职工交一点,包括住房制度改革,开始搞提租为主方案时,也要职工多交一点,当然从长远讲这些改革对职工、群众是有利的。但现实利益更能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加上工作做得不到家,所以一些改革往往得不到多数群众支持,职工没有农民那样强烈的改革要求,迈步就困难了。

因此,有关部门要克服放包袱和回收资金的观念。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要付出相应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国外也有类似的实践,英国搞房改,把政府所建的国有住房以房价的1/3卖给个人,但同时政府每年在住房方面的大量财政开支也大幅度减少。我国现有30亿平方米公有住房,通过房改把它还给社会,还给职工、群众,交给市场。回收的资金,用于建房,解决无房少房者的问题,用于管房(建立各种物业管理机构),用作建立新的住房体制的财政基金。据统计,1979~1995年国家用于城镇住宅投资11380亿元,加上其他方面投入,这16年共建城镇住房25.5亿平方米,约、4500万套。据我们估算30亿平方米公房如能以平均每平方米400~500元出售,可回收约1.2万亿~1.5万亿元,再建12亿~15亿平方米新房(约2000多万套),解决现在无房、缺房职工的问题。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实践中还有很多具体问题要解决。

其次是各个层次的个人利益。

如何在房改中真正体现公正原则,包括对老年职工的回报、对社会和历史上有贡献者的补偿、对社会弱小者的保障、打击公房私租和多占多用,同时又让年轻的一代看到曙光不会成为房改的牺牲品,在具体的房改实践中必须考虑周全。

对已取得住房的职工、干部个人方面来说,尽管过去实行的低工资不含有全部住房消费因素,他们无偿取得住房是合理的,但要考虑:第一,我国和前苏联、东欧国家不同,他们的职工、干部住有公房的在85%—900%以上,1991年俄罗斯人均居住面积16.8平方米,我们无房少房户比例大;第二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时期,国家财力有限;第三,比起无房、少房职工来说,有房户已经享受了多年低房租的福利。所以住公房的职工出一部分钱把住房买下来是合理的。

在具体分房实践中,抑制对公有住宅的低价出售是关键,这样做的弊端在前些年的试点中已得到充分证明。国家应根据诸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售公有住房的定价原则。1992年有关部门制定了《商品住宅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房改中出售已分配出的公有住房的情况是大量的,也应该制定一个定价管理的办法,使各地各单位定价时有个依据,让职工群众也知道定价的原因。定价办法要规定某地某单位的公房出售价格,要有一定的批准程序,以防止出现低价售房的现象;公房出售价格的计算办法要简明,便于职工群众明白;买卖双方的权益要界定清楚,便于将来市场交换流通,有利于实现住房商品化。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各地执行1994年房改决定中关于稳步出售公有住房部分的十一项规定,已为干部和职工群众所认同,各地定的卖房价格也逐步合理,抑制了低价售房,回收了资金,同时也从一个侧面维护了无房者的利益,又符合职工的支付能力,为群众所接受。

目前售房除按成新折扣外,对买者实行三项优惠,即工龄折扣、买已住房折扣和一次性付款折扣。这是基本合理的,但把政府对买房者实行优惠以补偿以前低工资中未含买房因素以及所含住房消费不足的实质模糊了。在取消标准价后,要强调工龄折扣部分,如每一年工龄可直接给予0.6%~0.8%的折扣。工龄越长,贡献越多,折扣越大,补偿越多。国家还可规定,对离休干部、职工,对过去在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特殊贡献者、因公致残者、烈属等在售房时给予更多优惠,明确这是国家对过去有贡献人员的补偿。

对未住公有住房的职工实行补偿问题。宣布停止福利分房之后,约近75%已住公房的职工或买房或继续租房,他们在住房问题上的利益能得到妥善解决,还有25%的人怎么办?据调查,多数单位是按工龄作为分房的主要条件,未住公房的职工大多数是30岁上下的年轻职工,他们工资收入一般不高,都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劳动、工作,对于住房的要求很迫切,或等着结婚,或等着有房生孩子、养育后代。他们对福利分房期望也很高。对这类职工的住房问题要有个解决方案,使他们的利益事先有个安排,并且有个明确的说法,早出“安民告示”。这样做至关重要,有利于社会安定,也有利于这些单位的生产和工作。

对这类职工的住房问题,有两种解决办法:

(1)对未住公有住房,单位按本地区或本系统的有关条例确认为无房户的职工,在实行停止福利分房的改革中,可根据职工的工龄(算到停止福利分房的年月止),每一年发给1平方米有偿住房券,作为对他过去为国家劳动贡献而未享受住房福利的补偿。如果是双职工,都是20年工龄,则可领取40平方米的住房券。以后这位职工在本单位住房公司(或社会上的住房公司)买房时,每平方米住房券可抵交1平方米的房价,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各自未来住房建设的情况,作出在若干年内可以兑现的承诺。

作这种补偿的根据是,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给职工的工资并未含购房费用(含租房费用),这部分费用留在国家手中用以建房,再以无偿分配的方式分给职工居住,有部分职工未享受这部分福利,应在房改中发给住房券作为补偿。我们现有30亿平方米的公有住房,1994年全国有13139万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最长的工龄40—50多年,最少一年,平均以20年计,每年工龄约为1.14平方米。考虑其他方面因素,每年补1平方米是合适的。作了这样补偿后,就了结了单位和职工在住房问题上的关系。

独联体有些国家也是采取这种补偿方式。如哈萨克斯坦1991年实行房改时,每个职工一年工龄可领取400库邦,职工可用库邦抵交购房款。一个有21年工龄的职工用分得的库邦可购买27平方米往房,超过部分自己支付。

(2)单位在实行停止福利分房时可宣布,无房职工将来从单位住房公司(或社会住房公司)购房时,仍可享受工龄折扣的优惠。

即新购住房时,停止福利分房前的工龄仍按原来每年工龄0.6%~0.8%的折扣计算,所需金额由原管房单位补给。第二种办法比较简单,同原来的售房等方式容易衔接。但在未买房前,单位和这部分职工在住房问题上的关系仍未了结,时间会拖得较长。第一种办法给无房职工有明显优惠,一次了结单位和个人之间相互的关系,利于新体制的运行。但不管用何种办法,对无房职工一定要作好公平合理的补偿,了结好单位与职工个人在住房问题上的关系,从此单位和个人在住房问题上就可脱钩。

实行新人新办法。凡是在终止福利分房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单位原则上不再负责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而是由他们通过市场来解决。过去政府、单位用于解决职工住房方面的各项支出,通过明补办法全部进入工资。进入工资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它全部发给个人,一种是通过公积金的办法,把它归人个人名下的同时,以公积金的形式存人个人公积金帐户。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十六大以来理论成果(下)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十六大以来理论成果(下)

    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1月6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 直说:中国在发声

    直说:中国在发声

    G20峰会之后,新一轮国际外交博弈启动,大国关系面临重构期,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将怎样挑战全球格局?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博弈并没有停止,或明或暗的争斗还在继续。我们将面临一个怎样的世界?新的国际格局将如何构建完成?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节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这个问题。
  • 邓小平的政治信仰

    邓小平的政治信仰

    本书记述了邓小平赴法勤工俭学后为什么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记述了邓小平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前后的腥风血雨中表现出的坚强党性;记述了邓小平在“三落三起”时对党的无限忠诚;记述了邓小平在东欧剧变后对党始终充满信心,记述了邓小平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本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珍贵的史料为佐证,向读者展现了邓小平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和为党奋斗的光辉一生。
  • 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新闻办联合承办,是一个高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的学术论坛。本论坛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是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中国故事丰富而精彩!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它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被赋予时代特质,是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保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长远性、全局性及战略性的根本任务。"
热门推荐
  • 六道阵之骑士之殒

    六道阵之骑士之殒

    人与神之间,有着以规则所构筑的鸿沟。人穷尽一生,都被规则所束缚,所以多少人想要突破规则,逆天改命,最后都是徒劳无功,最后只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天人永隔,这是规则所定,但万事无绝对,传说中,在这世上,有一本金色宝典,上面记载着四个阵法,这些阵法以天道,人间道之外的其他四道为阵眼,沟通天人,使得人能暂时拥有神的力量,但这些力量只能短暂维持,也有许多的限制。但即便是如此,这个世界却因为这阵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人的命运由此改变。他们分别是:畜生道:百万生魂阵地狱道:十万血魄阵饿鬼道:三千英魂阵修罗道:一指通天阵这,便是一个骑士,与三千英魂阵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沐槿兮年

    沐槿兮年

    女主:沐希,男一:徐年,男二:洛尘。这是一部青春校园剧,写了沐希和徐白的相知相爱相错的青春爱情故事,洛尘从未离开
  • 太古造化道

    太古造化道

    相传。太古时代,龙族统御诸天!时光荏苒。世间无龙,仅留下龙的传说!少年陈萧。于微末中崛起,成就不世传奇!
  • 天苍乱世

    天苍乱世

    大陆之上,谁为主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芳华的世界之中唯有实力才是一切的代名词。此时此刻,冷冽的寒风吹过,冰镇天地,泛蓝的冷眸望向世界,蓝光烁现,唯有一人鼎立天地!
  • 自恋霸少的高傲女王

    自恋霸少的高傲女王

    你这女人,我堂堂少爷,不惜放下身段好吃好喝伺候你,你可倒好,百般刁难我,大爷我不伺候了!你爱咋地咋地,别整的我有多离不开你似的,那英国公主眼巴巴盼着我呢,我放着小羊羔不要,干嘛偏要你这大刺猬!听说我们要结婚,你发飙了?哼,爱上哪发去哪发,反正我不在乎!
  • 异世之兽战

    异世之兽战

    在仓库兼职的云帆被莫名闪电袭击,本来泯灭的他却重生异界。当无边无际的兽潮袭来,异界不敌的人族一再溃逃,蜷缩一隅的人族如何面对这场旷世之战。意外穿越的云帆修命魂,契战兽,残留的一片榕树叶和魂种意外结合,竟然衍生了生命,就此开始了自己的巅峰之路,横扫万千兽军。这是结束,也是开始。
  • 王源:学院时光陪着你

    王源:学院时光陪着你

    乐依馨沈文寒陈洛琪是三个好最要好的闺蜜,她们不知道相貌平平的自己能为当红偶像TFBOYS的女朋友。她们有她们的性格…………
  • 天择秋侠

    天择秋侠

    一叶而知秋,天择而得剑,顺着时间河流,看过世间百态时间本蹉跎,人世且奈何爱情、生命,如此美好的东西,世间又有多少人珍惜如此而已,已而如此,拔剑只为了守护心中那人那景那份心!
  • 爱情不毕业

    爱情不毕业

    蒙纱的父亲经营一家烧烤店,她在店里的洗手间偶遇了一个男人,说是她父亲的朋友。她一时误会,报了警,男人被抓紧了警察局,后来才知道,那人是父亲朋友安先生的儿子安云杰。两人的初识便笑料百出,但是日后却互生情愫,最终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