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2800000041

第41章 悲凉结局和晚年心境 (2)

有一天早晨他找张先生问事,方坐下,问他早餐没?张一麐答已用。于是袁氏自个儿吃起来,“先食鸡子二十枚,继而进蛋糕一蒸笼,剖食皆尽。余私意此二十鸡蛋一盘蛋糕,余食之可供十日。无怪其精力过人也……各方人才奔走其门者如过江之鲫。”袁世凯在能吃能喝这一点上,倒是和巴尔扎克好有一比。

小皇帝宣统即位,清廷忌恨袁世凯,将他放逐田园。这两年中,张一麐转到浙江巡抚增韫那里做幕僚,他精心撰构的稿子,增氏总是改来改去。一天两人便吵起架来,张一麐在愤怒中吼道:“项城从未改过我的稿子,你不配轻易改动。”

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又被清廷起用,张先生又回到他身边。

1914年的时候,袁氏打退了党人的二次革命,实力雄固,当时已有人传说帝制之议。袁世凯晓得他的幕僚中尽有耿介明理之士,乃做洒脱状对张一麐说:“你想啊,革命党人,弥漫全国,恨我彻骨,我怎能做称帝这些傻事呢!你要相信我!”但他另一面,却唆使外人如古德诺、有贺长雄,以及筹安会那一班人打造舆论,欲使既成事实。老袁外粗内细,也是自作聪明,幕僚态度明示之前,他就可以根据平时的性格、做事风格判断出对方将有何立场,因此他都是看人说话。

到了筹安会大造舆论,帝制隐然在望的时候,张一麐曾长跪不起,予以谏阻。袁世凯又来一番虚情假意,并说他不愿武人干政,但你们这些文士说话太多,武将们将对你不利!到政事堂开会之机,张先生站起来慷慨陈词,倪嗣冲怒目相向,并将手枪拔出来往桌上重重一拍,情形相当尴尬。倪氏是袁世凯手下的武将,一个不第的举子,行事相当莽撞。徐世昌站出来劝说,双方才下台阶。事后,袁世凯调张做教育总长。

到了抗战军兴,张一麐先生愤而欲组老子军,和日寇拼命。1943年,他逝世于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任上。

孜孜不倦的洋高参

早在1903年,端纳就在香港《德臣西报》社任副主笔,还曾在广州求见总督张人骏。端纳纵谈天下事,张氏异之,当即聘为不拿报酬的外围幕僚。

他想见中山先生,却先见到了胡汉民。鉴于他的人际关系,消息来源广泛,几家西方大报聘为驻华记者、主笔。

辛亥革命后,端纳协助伍廷芳工作。中山先生回国后与之畅谈,甚为投契。他参加孙中山大总统就职典礼,并向海外拍发了电讯。端纳在未生火炉的寒室内用打字机拟稿,手脚都冻僵了,汪精卫、温宗尧在一旁参与修改,经过反复的字斟句酌,“这份文件连一个逗号也没有动就(被孙中山)签字了”。这份宣言送交各国驻华使节,一个新国家诞生的宣言就此传遍了全世界。这实际上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治、外交纲领。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承认之以作为日本支持他称帝的条件,此事极端机密。端纳从财政总长周自齐处下手,又找到袁世凯的英文顾问,竟将该文件的英译本获取,公之于世,引起西方列强的严重关注。

他后来又成为蒋介石的顾问,抗战军兴,他和宋美龄组建了外宣班子,撰写宣传信件。他因揭露南京大屠杀等日军暴行,被日本列入黑名单。

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从海外返回中国,不幸在菲律宾被日本人拘捕,机缘凑巧,竟未被发现真实身份。战后在珍珠港美国海军医院的病榻上,他口授往事及自己生平经历,友人录音、记录、整理,用以撰写端纳的传记。在谈话中,端纳发表了对中国时局的看法:马歇尔调停内战不会成功,国共双方势同水火,决不会和平共处……后来的政局发展果然印证了端纳的预见。

他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野心,很早就有认识,并谴责其侵略本质。他观察世界政治问题,具有独到的先见之明,日本人衔恨不已。他说:“当你和日本人打交道时,不论是商人还是外交官,你们做成的交易不会比同娼妓达成的交易好多少。娼妓可以答应给你欢乐,但她的吻会把你给毁了。”

他在西安事变中充当调停人。他的回忆强调几点,诸如:兵变是杨虎城发动的,张是替杨承担责任;亲日的军中暗流,又企图借机炸死蒋介石,趁乱夺取军政大权。端纳一再告诫张学良,此时若杀掉蒋介石,中国必然大乱,这只对日本有好处;张学良主动要求随蒋去南京,目的在于证明自己是出于爱国,指控他搞兵变和谋杀完全是无辜的。应该说眼光看深一层,颇为精警。

抗战烽火的浇铸

“九?一八”日本军阀侵占了我东北三省之后,更随时在北平、天津、上海制造事端,以为威逼侵略的借口。凡是中华男儿,稍有人心者,无不悲愤填膺,有宁为玉碎毋为瓦全、誓与敌偕亡的情绪,恰如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

抗战参谋制度的确立

国民革命军自黄埔建军以来,最早期,1925年及次年,尚无专门幕僚机构。

1928~1930年,即编遣会议和中原大战期间,设立参谋本部,是和军政部、训练总监部平级的军事机关,此建制延续到抗战前。抗战军兴,部队经过分化整编,部队番号剧增,对抗日战争第一期的军队而言,则在国防最高会议之下,尚有大本营及所属各部。又,军事委员会下辖军政部、军令部、军训部、军事参议院、军法执行总监部、政治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铨叙厅、后方勤务部。另外还有九个大型战区,以及西安行营所属部队、驻闽绥靖公署所属部队、后方留守和绥靖部队,此时的参谋机构分属多个部门。军事委员会下有参谋处随辇办公。

抗战中后期,兵种陡增,特种兵兵种以及海空军所属专门部队就有十六七种。参谋机构仍然分属各部门。抗战结束的次年军事机构大调整,成立国防部,在部本部外,并行参谋总部及所属各厅局,专事作战方面之幕僚作业,军事制度臻于相当完备的境地。

参照一下相去未远的前清时代,地方州县政官员的权力往往在实际操作上被幕友取代,“外掌守令司道督抚之事,以代十七省出治者,幕友也。”(《皇清经世文编》卷二十五)而在中央六部,书吏则操持制造、核批公文的权力。

幕僚权力大、工作量大,是日常公务的事实处理者,乃是清代政坛的一个特征,将各级幕僚合算起来,那是一个庞大得惊人的数目。

但在军队转型的过程中,军事作战幕僚的养成,即一种成型的参谋制度,则是在抗战军兴以后才逐步建立的。当时有一些不尴不尬的人物,新旧两头都不靠,因缘际会作了参谋,闹出不少笑话。地方部队主官甚至有“认识字的做参谋,不识字的做副官”的荒唐安排,有的旧幕僚竟把军用地图下边印有黑白相间的“比例尺”,当成是“铁路”。至于只知在地图上量距离,而不知图上距离有山岳、河流的分别,遂将行军里程或阵地区分乱画一通的笑话,在抗战中的地方部队,也曾多次发生过。

军队自军阀社会转型而来,一些行伍将领尚未转过弯来,自以为“枪杆子第一”的老粗带兵官,竟然将参谋官视为赘疣。直到抗战中期,部队强迫实行参谋制度,规定军以上的参谋长,需要具备陆军大学的资格;并将参谋处作战、情报、后勤(后来又加人事)三科(课)的参谋,或调训,或委派分发参谋班的学生担任,这样才使各部队的参谋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如此一来,参谋的地位也在微妙变化之中,当初那些瞧不起参谋的老粗带兵官,又传出“天不怕,地不怕,只怕参谋纸上画”的军谚。

作战幕僚地位逐渐得以加强,参谋职权随之受到尊重。而参谋的晋升也出现两种形式:一种是曲线,由参谋调升带兵官,再由带兵官调升参谋官。这种干部,既具参谋的学识,又具带兵作战的经验,能使军事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指挥作战颇为得心应手。一种是直线,由参谋而科长,而课长,而参谋主任、副参谋长、参谋长。

抗战军兴,参谋长的性质和地位与旧军队已有较大区分。首先是作战计划切入主角,改变以前幕宾的角色;其二衔级提高,如军参谋长军衔与下一级主官等同,以下类推。但参谋长升任带兵主官的可能已经从法规上得到了保证,也有了较多的实际的例子。这一时期曾担任军长等高级指挥官的符昭骞、赵秀昆、赵子立、郭汝瑰、盛文、罗列、吴鹤云等,便都是多年担任参谋长又转任指挥官的。

香港作家张赣萍先生出身新式军校,他回忆受训时的情景,说有某兵学家虽是参谋专材,却无作战经验,在某次大会战中,我军分五路应战,这五路部队的作战计划,都是由他一人拟订;他本着如臂使指的原则,拟具计划。结果其他四路部队均打胜仗,只有他自己指挥的那一路部队打败仗。有人问他原因何在?那人的回答可妙,他说:“这只怪敌人不按照我的计划打呀!”张赣萍以为,事实上就是由于他只能纸上谈兵,缺乏实际作战经验所致。另外还有在拟订计划时信心百倍、攻击精神十分旺盛的参谋长,听到敌人打到司令部附近来的时候,吓得走路都走不动,要由卫士搀扶上马逃生。张赣萍也曾见到过,那些不学无术,或有勇无谋的带兵官,他们连作战计划都没有,或不按照作战计划行事,就是凭着匹夫之勇,而乱打乱杀一通,招致无谓的重大牺牲。(参见张赣萍《弹雨余生述》)

陆军大学的学员班或将官班,只是培养师司令部以上参谋长的高级幕僚训练学校,也是抗战期间最高军事学府。对各级司令部各分科的中、下级参谋人才训练,先有一个“作战参谋训练班”附设在陆军大学之内,后来才有“军令部情报参谋班”的设立。一些军校优秀毕业生,会再考入情报参谋班受训一年或更长时间。

抗战中后期,部队参谋工作体制向美军靠拢。按照美军的定义,参谋被分为参谋长、副参谋长、普通、特勤、其他等分工形式。广义的参谋还包括技术等人才,狭义的就是与作战有关的参谋。

同类推荐
  • 超级无用博士

    超级无用博士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个年轻的集物理化学双料博士竟然穿越到诗词歌赋的古代,高位的文凭显得无用。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双料博士穿越后凭着自己的专业学识混迹在古代。他游龙在名妓中。他金戈铁马,奔驰沙场。他驰骋商场,钱途无量。唯一主修的专业基本没用上,成了副业。他真的无用吗?期待他无用的钱途,无用的发明,无用的创作。本书YY兼YD喜欢看的多多订阅
  • 军师之我是三国庞士元

    军师之我是三国庞士元

    本书假托“凤雏重生”这个并不新颖的题材,思维重点其实并不在三国史上,而写的是军师。“军师”这个题材,也被众多的文学作品所曲解过了,古代军师并不能等同于谋士,他得要打仗,往今来的军师,其思想过程大多有雷同的地方:孙武、孙膑、吴起、庞统全不是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将军,但他们靠独特的思维解决了一切。本文就能给你这样的启发,若你回到了三国,当了庞统,必然要走这条路,如果你相信科学的话。庞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历史上和诸葛亮齐名,但他在军事才能上强于卧龙。本文就能清楚的告诉你凤雏如何强过了别人,尽管本书写的不成熟,不完美,但应该有用。
  • 我的新三国

    我的新三国

    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到底是什么样子?刘备当真“哭”出了天下?;诸葛亮究竟有多妖孽,黄月英是美是丑;武将到底如何?曹操是奸雄吗?《三国演义》《三国志》到底谁写的可以当真?看不清的三国果真如你梦中那般?来吧,随我一同创造一个属于你我的三国时代。我的三国当然有我。
  • 文治大宋

    文治大宋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繁盛的时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有“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说法。《文治大宋》结合宋代的文化环境与文化气氛,从多角度展示大宋三百年在艺术、教育、科技、思想等各方面的伟大成就。
  • 南北朝原来是这样

    南北朝原来是这样

    群雄并起、社会动荡、能人辈出、怪胎不断、民族融合、文化碰撞……南北朝,是一个大破坏的乱世,也是一个大融合的盛世;是一个分裂了两百年的铁血时代,也是一段英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光辉岁月。本书再现了5到6世纪,中国从南北对峙、东西分裂,到最终走向统一的历史。书中有草原民族拓跋鲜卑的崛起、衰落与消亡,有一代代被权力击垮的南朝皇帝的变态,有边关小兵高欢的艰难奋斗与失意,有江南的烟雨柔情和在温柔乡中的魂断命丧,更有一个民族的挣扎、迷茫与蜕变。这是一曲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悲歌壮曲,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重温与铭记。
热门推荐
  • 我心向阳,无谓悲伤:梵高传

    我心向阳,无谓悲伤:梵高传

    一百多年来,梵高悲惨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他的故事充满苦难,也充满人性。本书是梵高的个人传记,讲述梵高孤独、悲情又充满坎坷的一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常人读不懂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我们可以沿着梵高探索自我的足迹,发现他疯狂行为背后的真实与柔软,深入他的艺术殿堂,体会其人生体悟之深和画作韵味之浓。
  • 极品桃花命

    极品桃花命

    初入花都的贾儒,以特另独行的作风引得懵懂小萝莉、大学校花、黑道大小姐、美女老师、成熟女商人、仕途佳人的好感,而他扭曲的审美观,却又惹得佳人咬牙切齿,一心要征服他。
  • 来自地球的护道者

    来自地球的护道者

    一位顶峰强者因情感纠葛自封全身法力渡过平凡轮回的日子,在某一天,因某些能量与势力的干预,该强者觉醒了封印之力,默默的守护着身边的朋友伴随他们成长...
  • 幸存者的谎言

    幸存者的谎言

    天灾之后的平淡生活,确因为一个神秘人的来访而被打破。一些尘封的记忆渐渐被打开。
  • 戴拿传奇

    戴拿传奇

    此文为梦比优斯打倒安培拉皇帝之后,戴拿为了追击索菲亚穿越到了这个时候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江河畔的岁月

    剑江河畔的岁月

    如果那一年我不考进市里的重点高中,一定不会遇见王旋,故事也一定是其他的版本,或精彩,或平凡,但一定不会如这个故事这般平凡。可以说这个故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因为它太过真实。
  • 现代之天星轮回

    现代之天星轮回

    也许,仅仅只需要一份机缘,一介凡人的赵羽,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成为屹立在世界之巅的强者,只因为他背靠着一个帝国,一个世界,拥有着无限的未来。
  • 牛顿

    牛顿

    牛顿是一位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讨论问题及其处理问题的方法,至今仍是大学数理专业中教授的内容。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3~1727),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