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40400000012

第12章 附录A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1)

2013-2017年是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莱芜高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省级高新区向国家级高新区迈进,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加快发展。为进一步加快莱芜高新区产业和科技跨越式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遵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先进高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莱芜高新区的发展基础和现实外部条件编制了本规划,规划期为2013-2017年。

本规划密切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莱芜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力求使规划与国家和地方的战略发展方向相契合,同时尽可能依据《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高新区认定办法》等设置相关指标体系。

一、发展基础分析与发展阶段判断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1年,莱芜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73.26亿元,较2010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31.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7亿元,增长50.21%;地方财政收入4.95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40%。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企业1417家,其中,工业企业32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7家。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六大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1)电子信息产业是区内已经形成一定领先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山东力创、朗进科技、盈华通信、杰讯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家,其中,朗进科技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变频空调、电力电子UIPM模块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产品附加值高,广泛应用于动车和地铁等;山东力创是山东省第一批创新型企业,生产的智能电表、高压电能表等系列测控产品广受到市场好评。

(2)新材料产业是全区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以润达化工、爱地高分子、黑旋风锯业、呈瑞粉末等为代表,共有规模以上企业6家。其中,润达化工酚醛树脂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5万吨,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公司设有“山东省酚醛树脂研究所”,主导产品发泡酚醛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和酚醛纤维均被列入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产品名录;黑旋风锯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研发实力最雄厚、品种规格最齐全、竞争力最强的专业化锯片基体生产企业。

(3)装备制造产业是全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御鼎冷弯、玉德制管、胜岳精密机械为代表,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3家。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且发展速度快,其中,御鼎冷弯型钢公司是国内规格和品种最全的冷弯型钢企业,年出口额达2000万美元。

(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全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以昊宇车辆、环球汽车零部件、呈瑞粉末为代表,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其中,昊宇车辆是国家进行调整结构后保留的为数不多的整车生产厂家之一,拥有货车、挂车、低速货车生产资质和汽车出口许可证,电动汽车整车生产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产品已形成三大系列共60多个品种;环球汽车零部件是外向型生产企业的典型代表,产品全部出口,年出口额达600万美元;山东呈瑞粉末冶金公司已经成为华东地区较大的粉末冶金机械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

(5)纺织服装产业是全区对外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全区出口总额的40%,共有规模以上企业6家,其中,泰丰集团是全区的龙头支柱企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9%,占行业比重的91%,在全国纺织行业排名14位,并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6)食品饮料产业是全区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包括以汇源为代表的饮料类企业和以泰禾生化为代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其中,泰禾生化是国内较大的专业柠檬酸盐生产企业之一,在欧盟市场占有率达到90%。

2.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壮大

近年来,全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不断提高。2011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2.2亿元,同比增长8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1%。截至2012年底,全区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民营科技企业26家。目前,全区已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31个,已获得授权专利329项,鉴定省级以上科技成果62项,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18项,被命名为“山东省知识产权园区”。

特别是2007年以来,高新区先后引进了一批质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并培养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逐渐在行业内形成一定的领先优势。例如,朗进科技的UIPM模块项目和3G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山东力创的数字化仪器仪表用SO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爱地公司的特种纤维项目等,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广阔。

3.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

莱芜高新区地处鲁中腹地,与济南、淄博、泰安等山东省重要工业城市接壤,是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与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交汇点,具有承南接北、联东通西的独特区位优势。莱芜高新区位于莱芜中心城区东部,紧连市区,磁莱、辛莱两条铁路线贯穿其中,京沪、济青南线、博莱、莱新4条高速公路均从境内经过,设有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40分钟可到达济南国际机场,2个小时到达综合性国际亿吨大港青岛港。优越的地理区位为高新区接受重点城市产业发展辐射,利用外界知识、人才、资本等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

4.政府支撑体系较为完善。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新区管委会及相关政府部门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服务体系,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支撑。

(1)设立扶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区以贷款贴息、专项扶持和奖励等形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重大产业化项目设施,优先支持实施新兴产业领域小企业培育计划、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特色产业集群提升计划。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区内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校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2)建立了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多年来,高新区一直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进行税收优惠;对相关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相关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免则免,不能免的则按最低标准收取。

(3)建立了完善的土地优惠政策。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新兴产业项目,实行划拨供地;对符合区级规划的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在保证建设用地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办理用地手续。

(4)为客商提高优质高效服务。区内建有“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对客商实行绿色通道“服务卡”制度,持卡者在项目审批、建设、生产经营等环节和就医、子女入学、人身与财产安全等方面享受特定服务。莱芜高新区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管委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建立起了高效便捷的运行服务机制。“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全程代办各项投资手续,为客商提供“一条龙”、保姆式、全方位服务。

5.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到位。

高新区建设初期,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打造人居生活、经济活动、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园区环境,力争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有引导示范作用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产业和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

建区以来全区累计投资近30亿元,已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区60平方公里,道路、供热、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到位,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区内交通网络发达,凤凰路、鲁中大街、汇源大街、长江大街等构建起方便快捷的道路网络,区内有4条高速公路,以及2条铁路贯穿;供电、供水、供热、天然气、排污等管网辐射全区,建有3座国际领先的全数字输变电站、日供水能力2万方的自来水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可充分满足各类项目落地开工条件和工业、民用需要;采用“专用环境”理念,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入区项目的产业特点,量身定做水、电、路、管网等配套设施。

(二)存在的问题

1.规模增长仍需进一步加强

高新区主导产业定位逐步明晰,产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企业的数目逐年增加,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但实力仍然相对较弱,各项经济指标在莱芜市内所占比重并不高,经济竞争力仍显不足。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相关性不强,仍需具有较强带动性的大企业、大项目,同时需要集聚一批配套关联性强的企业,从而加快形成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实现产业规模化增长。

2.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凸现

目前,高新区已经在政府优惠政策的驱动下,逐步建立起了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引入机制;但是这一机制并不完善,生产要素的聚集过程依然进行,并且任务紧迫,政府这一外力的驱动作用依然十分重要。园区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产业联系开始加强,产业集聚逐渐向产业集群发展,但是集群效应尚未凸显,正在由政府外力驱动向政府政策和产业集群效应双重推动转化。

3.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随着高新区发展的不断加快,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亟需改变。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层次低,无法满足现有企业发展要求。目前,高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产业发展脱节,尤其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机构等服务业发育滞后,难以对产业提供设计、研发、营销、管理、培训等服务支撑,不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增值率,不仅影响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延伸、增值与升级,而且影响区域内外特别是各分园区之间的产业关联、融合与拓展。二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优质的生活环境优化,完善的生活配套,既是吸引人才、服务客流、配合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新区建设成为现代都市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高新区商贸流动、房地产、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高端化、现代化服务业空白较大,亟待完善。

4.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高新区的科研创新主要依靠外部研发机构,区内研发机构不多,企业研发实力较弱,创新服务要素缺位较多,尚未明确本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特色发展路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仍在起步阶段,相关建设工作将成为下一步全区工作的重点。

5.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仍需进一步推广

近年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开始得到政府层面高度重视,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生态化管理等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是,区内企业资源使用率整体上不高,水、电、热、土地等资源使用尚未达到集约高效状态;废水循环利用、固废分类回收、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等静脉产业发展缓慢。伴随着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不断升级,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愈加凸显,当前需要全面打好基础,避免将来出现资源、环境、生态与产业发展之间出现严重矛盾的局面。

(三)发展阶段判断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一般可经历准备、发展、起飞和成熟四个阶段。从当前发展基础和存在的问题来综合判断,莱芜高新区已经完成了准备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并正处于向起飞阶段的转化时期。下一步高新区的建设任务主要集中在继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继续完善产业配套环境,满足高成长企业的硬件要求;提高产业发展实力,巩固和扩张现有优势产业,加大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善创业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和政策法规平台,加快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全球金融危机为高新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资本与产业格局重组调整,国内安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使得大量的高端产业、高端资本向中国转移,为莱芜高新区引进高端产业及资本带来了机遇。同时,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冲击较大,就业机会减少,一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高科技人才,以及金融领域的风险投资人才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等,转向国内寻求发展,这为高新区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了良机。

(2)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为高新区带来发展机遇。当前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6%,我国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3%,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已成为拉动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领域不断拓宽,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都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我国已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推出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出现加快发展之势,这为莱芜高新区的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3)在“十二五”时期,山东省将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济莱协作区为高新区带来发展机遇。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山东省将出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济莱协作区实施意见,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内各地市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个地市,其中以济南城区为中心,半径70公里内的区域为紧密圈层。莱芜市在此次规划中被划为省会城市群的西南翼,属于紧密圈层,而高新区又是莱芜市未来发展的新城区,这为高新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承接优势资源辐射的机遇。

(二)面临挑战

(1)高新区发展的区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目前,全国各地均把高新区摆在重点位置优先发展,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05家,山东省内国家级高新区已达9家,这些国家级高新区占据了主要的国家级和省级政策扶持资源。各个国家级高新区增长势头强劲,竞争态势十分激烈,莱芜高新区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面临着强劲的竞争和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同时,莱芜市为山东省非重点发展城市,与“三纵三横”城镇重点发展走廊擦肩而过,弱化了莱芜高新区的竞争力。若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将被其他省市高新区进一步赶超和拉大发展差距。

(2)市域经济小的特殊市情制约了高新区发展。莱芜市域经济规模偏小、产业链条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加之国家对资源和环境约束力的加强,已成为制约莱芜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瓶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莱芜市政府对莱芜高新区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力度。

(3)区内传统优势产业创新能力差,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刚刚起步。莱芜高新区内传统优势产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对创新投入不够重视,导致企业创新能力相对弱小,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未能在产品及经营创新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此外,高新区孵化器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使得围绕新兴产业核心企业所进行的产业集群创新很难在短时间内顺利开展。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奋起赶超,科学跨越”为主题,以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和中国特色城镇化为导向,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要求,着力发展壮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园区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园区提升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形成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同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产业特色突出、功能配套齐全、人文环境优越、生态宜居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现代化新城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产业基础与着眼未来产业高端发展相结合。根据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重点提升和推进产业基础好的相关产业,通过技术集成、知识集成、组织集成创造新的增长点;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支持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另一方面,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前布局,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坚持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为支撑,实行高端发展;以实现工业膨胀和强大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高水平、高质量的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智力密集性为表征的产业高端环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技术含量较高、与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效益有机结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2)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把多元产业发展培育纳入城市空间整体布局,坚持城市承载产业,产业助推城市,加快推进高新区全域城市化进程,谋求城市与产业的共促共融,促进莱芜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区的尽快形成。围绕高新区支柱产业和新兴主导产业展开产业规划布局,明确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和产业方向,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园区空间,促进区域内资源整合和要素流动,加快产业集聚;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市场环境建设,推动产业关联企业合理流动、入园发展,增强对产业园区外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努力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和知名区域品牌。

(3)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扶持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尊重企业选择,促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建立健全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环保、金融、财政、税收等手段密切配合的政策性调控体系,提高和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为市场机制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

(4)坚持内生式发展和开放型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内生发展机制,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依赖高新区拥有的资源、产业和文化优势,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内生式的发展模式。统筹利用高新区内外各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与周边地区实现错位发展;抓住国际及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难得机遇,抓好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广泛吸纳其他发达地区甚至国外的创新资源,通过溢出效应实现已有的创新资源和外部创新资源的互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定位

综合考虑国家战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莱芜高新区在莱芜市的功能定位,根据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莱芜高新区产业发展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定位。

(1)在国家层面,莱芜高新区要努力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努力打造国家级特色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等)化基地和相关领域实用技术创新中心。

(2)在山东省层面,莱芜高新区要积极发展现代高科技产业都市,逐步发展为省会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先行样板。

(3)在莱芜市层面,高新区要积极充当莱芜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发展成为莱芜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中心和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区,在促进莱芜市产业发展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四)发展阶段

1.近期(2013-2014)——调整优化期

调整优化期主要在于夯实基础。基本实现科技含量低、效益低的企业腾退和空间优化任务,已开发区域主次干道路网基本建成。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各重点产业分别成功引入3~5个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产业发展促进机制,初步确立产业体系和产业空间新格局。

2.中期(2015-2017)——快速提升期

快速提升期主要在于优化发展。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着重提高产业发展质量,积蓄远景发展潜力,积极培育和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和能耗污染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初步呈现工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高新区产业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实效,招商引资大步跃进,扶持和引进重点项目10~15个,莱芜高新区品牌影响力初步实现。

3.远期(2018-2020)——全面发展期

全面发展期主要在于全面推进。顺应高新技术产业与城市联动的大趋势,着眼于莱芜城市扩张对高新区提出的新要求,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功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内核、以生态宜居环境为依托的生态科技新城基本形成。

(五)发展目标

经过5年努力,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2年翻两番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突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相关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循环经济发展良好,现代化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将高新区打造成高科技产业生态改造样板区、低碳新兴产业示范区、创新要素汇集区、技术标准引领区,成为莱芜市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动力源的核心区,为2017年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逐步实现产业定位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1)产业规模目标: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40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2、252.8和144.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8:63.2: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6%以上;基本建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汽车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七大百亿产业园。

(2)企业竞争力目标:到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工业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大关,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3家,过50亿元的企业5家。

(3)科技创新能力目标: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建成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5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0家,院士工作站5家;引进硕士以上科技人才500位;年度申请专利1000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5%。

(4)可持续发展能力目标:产业聚集度达60%,园区工业用地亩均工业增加值超过200万元,亩均利税超过100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2年降低20%。

四、现代工业

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总体要求,结合莱芜市高新区实际,自觉遵循工业发展一般规律,主动把握产业转移总体趋势,做大、做强两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四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两大传统产业,构建新型工业发展的“242”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一)做大做强两大优势产业

发展思路:依托莱芜市丰富的钢铁资源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传统资源型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和机械制造业两大产业,增强其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以汽车整车、专用车生产为龙头,以变速箱、车桥总成、轮胎等零部件生产为配套,尽快实现由零部件到汽车总成,由配套合作到整车生产的转变。积极承接国际国内汽车产业转移,引导企业参与零部件全球化采购,实施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进一步提升集汽车制造与零部件生产、汽车贸易与服务、汽车仓储与物流、汽车展览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链竞争力。

(1)以完善的汽车生产资质为基础,积极引导和联合上汽集团等具有较强资本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大型企业,共同发展汽车整车生产。

(2)以山东润通汽车部件项目为核心,以环球汽车零部件、丰润机械、泰山煤机、山东矿机等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汽车车厢、底盘、稳定杆、控制臂等大型汽车配件,并向发动机缸体、高精密轴承、粉末冶金制品等“精密件”延伸。

(3)加快环球V6发动机总成项目、润通汽车部件项目、年产变速箱10万台的海纳齿轮桥箱项目、汽车内饰项目、圭亚那中华国际贸易加工制造有限公司投资的汽车变速箱项目等投产运营。

(4)以现代玉成数控、胜岳机械、科润机械等企业为依托,着力整合莱芜市塑机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数控精密机床、塑料机械,以及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产品。

(5)重点支持企业的重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与突破,重点发展模具设计制造、数控机床及成套设备制造、控制系统及检测仪器、医疗器械设备等。

(6)集中科研资源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软件及集成化系统、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关,实现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促进机械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二)积极培育四大新兴产业

发展思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坚持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按照“延伸链条、强化两端、拓展领域、做大做强”要求,推进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骨干产业持续稳定增长、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新兴领域实现突破”三大目标。

1.电子信息产业

通过发挥山东力创、郎进科技等已落户企业作用,以生产带动其前后端关联产业发展;通过加强产业链招商,鼓励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围绕现有龙头企业进行配套,提高骨干企业设计能力和本地配套水平,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1)以山东力创、华冠智能卡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支持开发智能电表、高压电能表等系列测控产品体系,到2017年,全区电子信息业形成年产150万套能源计量与节能控制终端的能力;加大仪器仪表类芯片研发力度,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声波SOC智能电表SOC芯片和高性能纯数字单片机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抢占高端市场;开发二代UHF频段(超高频)RFID读写器模块,拉升高新技术产品比重。

(2)以朗进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支持开发机车空调、轨道车辆空调器、一拖多中央空调、变频控制模块、地源热泵变频中央空调、手机伴侣等,形成年产800万只变频控制模块和50000台(套)各种空调的生产能力。

(3)以泰山阳光电器、鲁能开源电器为龙头,加快发展电子仪器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矿山用、电力用各类电子仪器设备,以及家用、商用各类仪表和电器,培植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

(4)结合汽车产业发展,引进车载智能仪表、汽车智能空调、车载防盗系统等车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开发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集成电路产品。

2.新材料产业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主要围绕化工、冶金等应用领域,重点发展粉末冶金新材料、有机高分子及复合新材料,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中新材料企业的合作,鼓励其到高新区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运营中心,完善产业链配套,不断吸引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大项目落户高新区。

(1)以爱地高分子、黑旋风锯业、呈瑞粉末、润达化工等为龙头企业,加大新材料行业的产品研发和项目引进,积极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硬质合金锯片基体、高性能酚醛树脂、粉末冶金、粉末轧制复合材料等新设备,争取在各自行业内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市场份额占有绝对优势,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

(2)加快推进爱地高分子公司发展,形成年产5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生产能力。支持润达化工等企业发展酚醛纤维及制品,加快实现年产50000吨。

(3)支持泰丰纺织等企业研究绿色纤维、功能性纤维及多种纤维的复合纺纱、织造、印染、整理等新技术,开发各种新型纤维混纺纱线、各类专用纱线和中高档坯布等高档产品,实现替代进口,形成年产高档面料1亿米的生产能力。

3.新能源产业

着眼国家城市节能减排的要求,全面落实“使我国跻身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国家行列”的战略部署,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鼓励并支持企业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合作。着眼突破资源环境发展的约束,对接国家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重点研究计划,总体部署发展太阳能光伏等相关领域,并不断推动产业链向服务业延伸。

(1)以山东昊宇新能源汽车、呈瑞新能源汽车电机、高性能储能及动力电池等项目为核心,通过上下游延伸,带动发展控制器、大容量存储和高能动力电池、高性能合金、磁性材料等产品,积极推动现有的汽车类企业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对接、发展,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优先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制订电池和电机驱动系统的售后服务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成为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2)以山东风发新能源、凤凰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发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光效大功率长寿命LED显示屏、路灯、室内照明灯具、广告及景观灯等产品,完善“太阳能集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热光伏—太阳灯具”及“LED节能照明—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新能源、节能新材料”产业链条,支持建设功率型、低成本LED照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4.生物医药

在积极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的同时,全力引进技术领先、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化产业服务体系强化产业的技术竞争优势,不断吸引国家生物医药领域重大项目和医药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创新等领域内的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1)通过搭建专业化的生物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立起生物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评估和转换、生物实验基地,以及其他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

(2)加快打造生物医药研发、中试、临床、生产和市场的完整产业链,重点推进生物制药与医疗器械的研发、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打造高新区新的产业增长点。

(三)优化提升两大传统产业

发展思路:按照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绿色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特色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挖掘市场消费潜力,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纺织服装产业

加快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改造升级,充分发挥山东省棉花、蚕茧资源优势,利用国内纺织产业转移契机,围绕原料、面料、终端产品等三个环节,提高原料、高档面料生产技术水平,重点发展品牌服装、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提高产品档次。

(1)依托泰丰集团为龙头企业,按照突出重点领域、突破主要约束、提高竞争能力的基本思路,发展和提高纺织服装产业,打造名企名牌。

(2)在纺织原料方面,积极研制和生产高仿真、高强度、高模量、多功能、超细纤维等特色原料,加快天丝、聚乳酸纤维和碳纤维开发,加强棉、麻、丝改性研究,加速纺织原料的更新换代。

(3)在服装方面,积极利用CAD、CAM等先进技术,提高设计水平,打造一批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以系列化、配套化、功能化和艺术化为方向,以提高整体设计水平为重点,加快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个性化家居配套装饰纺织品。

2.食品饮料产业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挖掘市场消费潜力,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以“民字号”龙头企业——北京汇源投资的汇源工业园为核心,以华兴和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泰山啤酒、得利斯(莱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补充,大力发展食品饮料产业,配套建设高档复合包装材料等项目。

五、现代服务业

依托高新区经济和区位优势,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加快构筑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高新区和莱芜市主城区的全面对接,充分利用莱芜市次中心的优势,打造全市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结合高新区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资源,重点支持和培育符合高新区实际而又最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服务行业,积极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即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一)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加快提升以科技创新、新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建设进度,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全区创新环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以孵化器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公共创新平台服务水平。做好孵化器建设,保障场地、通信、网络、办公等方面的硬件设施水平,提高运营和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围绕园区发展和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多途径探索和建立专业孵化器。

(2)积极引入风险资金和中介机构,积极引导和扶持科技咨询公司、科技交流合作服务机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科技交易与转化机构等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整合全区科研服务资源,推进“一站式”服务和标准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逐步使科技企业孵化器走向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真正成为孕育科技企业、培育科技企业家的重要基地和载体。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充分发挥高新区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保税仓库所在地、青岛海关设有办事处实行“口岸直通”等优势,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1)以山东汶汇港物流公司为平台,以公用型保税仓库为亮点,建设物流园基地,发展一批拥有自身核心业务能力的本地骨干物流企业,努力打造以物流园区为载体,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以保税物流为特色的多层次、开放式、社会化的物流体系。

(2)重点发展保税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国际货代等现代物流服务,集中打造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和网络化的大型物流园区。加快打造鲁中地区乃至整个山东地区综合保税物流基地,将保税物流打造成吸引外资和促进企业投资的亮点,促进本地物流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三)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充分利用在建和建成的大型高层商务载体,大力发展楼宇经济,集聚企业管理服务、专业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各类商务企业,培植会计、审计、律师、租赁、咨询、资产评估、公证、工程设计、广告、产权交易、贸易代理、技术转让等商务服务业,为企业提供高效、全面的服务。

(1)积极搭建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常态化沟通平台,建立健全金融沟通协调机制,着手解决市场主体不足、市场发育不全、金融品种单一、市场开放力度不够等问题。

(2)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加快引进金融机构,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快培育信用担保体系,鼓励企业组建担保公司。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搭建风险投资机构与项目,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

(3)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为契机,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建设先进的城域网、接入网和公共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城市管理等打下良好的信息网络基础,用信息技术推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

(四)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紧抓莱芜市行政、文化、经济中心向高新区转移的机遇,与高新区建设现代都市的要求相适应,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以提升本区人居环境和基础条件为目的,进一步优化提升高新区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1)健全零售业网络。吸引一批名店名牌入驻,以大型超市、便利商店、自选商场为重点,提高业态整体水平,抓好名嘉购物广场等高档商贸设施项目,打造商业特色街区,扩大商贸集聚规模,形成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商贸核心。

(2)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入现代餐饮业、酒店业和文化娱乐业,不断聚集商气、凝聚人气,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形成吃、住、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消费环境,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多种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3)围绕金融业、商贸流通业、商务服务业需求,主干道路周边重点发展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类房地产项目,引导房地产企业盘活现有地产,规范发展房地产业,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五)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适应高新区建设要求,重点实施一批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项目。重点依托国际会展中心、莱芜市体育馆、钢铁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和莱芜艺术馆等资源设施,抓住莱芜市行政文化中心向高新区迁移的机遇,加快完善教育、文化休闲、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环节。推动传统行业的管理信息化、服务标准化,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发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降低政府负担,让能够市场化的公共服务走向市场,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个性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六、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依据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区域空间和资源特点,坚持空间集约化、产业集群化、环境生态化的原则,集中打造“一心、两带、四区、十园”的总体空间格局。

(一)“一心”——综合服务中心

(1)功能定位:依托高新区管委会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市级商业商务、行政办公与综合性生产服务功能。打造集科研、开发、信息、管理、培训及其他配套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高品位、高效率的特色服务中心。

(2)发展重点:重点布局行政办公、金融服务、中介组织、创新研发、商务休闲等综合服务业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融合该处地标性建筑与优越的环境景观,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入驻。

(二)“两带”——孝义河多功能发展带、牟汶河绿色景观带

1.孝义河多功能发展带

(1)功能定位:全力打造一条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产业发展与综合服务并重、既适于创业发展又适于生活居住、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发展带。成为联系东、西、北功能区,展示产业发展的走廊,成为地块内部联系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主要脉络。

(2)发展重点:以河道疏浚、水体清化、河岸绿化为重点,同时沿河两岸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化居住社区,以满足高新区工作人员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并配套相应的银行、购物、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设施,为入驻企业和员工提供“舒适、健康、便利”的生产、生活环境。

2.牟汶河绿色生态景观带

(1)功能定位:将牟汶河两岸打造成为高新区乃至莱芜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集中展示项目文化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带。

(2)发展重点:以河道疏浚、垃圾清除、水体清化、灌装路堤保护、绿化和景观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大汶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建成水系连通、水体常清、绿荫相连,集景观绿地、高档社区、景观小品等为一体的生态水系。

(三)“四区”——东、南、西、北四大功能区

1.东部功能区

(1)功能定位:位于孝义河以东,泰莱高速以北。主要承担制造业和物流功能,重点布局三大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和汽车制造产业园。

(2)发展重点:在西部功能区土地开发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推进东部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加强与西部建成区的协同发展,主动承接西部建成区的产业转移。巩固和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和生活服务功能,在高新区整体开发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逐步完善产业功能区与乡镇产业用地建设统筹协调机制,推进乡镇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共建与环境配套等方面的衔接,以满足产业功能区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2.南部功能区

(1)功能定位:位于泰莱高速以南,牟汶河以北,包括汇源工业园。主要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功能,以及西部功能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重点布局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和综合物流产业园。

(2)发展重点:重点吸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现代物流等产业项目入驻,突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高端生产等功能。适度超前整理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发挥“交通串联、要素串联、功能串联”职能,将南部功能区打造成高科技产业生态发展样板区、低碳新兴产业示范区、创新要素汇集区,成为引领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西部功能区

(1)功能定位:位于磁莱铁路以南,孝义河以西。主要承担商贸、居住、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加快融入莱芜市核心区,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

(2)发展重点:加快对西部功能区进行改造升级,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向东部和南部功能区转移,引进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和生产性服务类企业。依托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积极吸引科技研发、风险投资、管理咨询等企业入驻。

4.北部功能区

(1)功能定位:位于济—莱—青高速以南、香山路以东、磁莱铁路以北、博莱高速以西。主要承担城市公共服务、商业金融、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生态居住等功能,引导现代商业、高端商务、优质配套服务资源向北部功能区集中。

(2)发展重点:原则上不在北部功能区发展工业,依托国际会展中心、莱芜市体育馆、钢铁博物馆、城市规划馆、莱芜艺术馆和龙园宾馆等资源设施,不断完善金融、商贸、教育、医疗、文化休闲、体育等为核心的社会服务配套环节,健全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打造玉龙湖(孝义水库)商务综合体,实施商务办公、高端住宅、生态景观保护区、生态旅游休闲区、城市综合体建设。

(四)“十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

(1)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依托高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方便的交通优势、充足的原料供应优势、广泛的市场销售优势,在南部功能区规划建设山东省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打造集研发、生产与检测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的产业园。以润通汽车部件项目为核心,以环球汽车零部件、丰润机械、泰山煤机、山东矿机等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汽车车厢、底盘、稳定杆、控制臂等汽车用大型配件,并向发动机缸体、高精密轴承、粉末冶金制品等“精密件”延伸。结合V6发动机、变速箱项目等项目落地,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入驻,力争用5~10年时间打造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2)汽车制造产业园:依托东部功能区成熟的发展环境,以山东昊宇为龙头企业,打造国内知名的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汽车制造产业园。积极吸引国内外汽车制造商、配套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注重吸引汽车产业链内的配套协作企业和有核心优势的中小企业,通过产业联动、分工和协作,形成创新氛围浓厚、配套协作程度高、产业链完善的汽车产业集群。

(3)机械制造产业园:依托莱芜市钢铁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山东矿机等为龙头企业,在东部功能区集中打造莱芜市最大的机械制造产业园。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快区内制造行业资源整合,逐步吸引一批与机械制造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来此集聚,主动承接区域内外产业转移,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4)电子信息产业园:在西部功能区的苍龙泉大街以南、凤凰路以东,结合冯家林旧村改造,以山东力创、朗进科技等为龙头企业,借助周边成熟的创新创业条件,形成一条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设备制造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和创新链,打造以研发、中试、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园。

(5)新材料产业园:在南部功能区的凤凰路以西、衡山路以东地区,依托爱地高分子、黑旋风锯业等为龙头企业,打造山东省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6)新能源产业园:在南部功能区的钱塘江街以南、金沙江街以北、泰山路以西和衡山路以东,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园。以呈瑞新能源汽车电机、高性能储能及动力电池等项目为核心,培育和引进一批新能源企业入驻,通过上下游延伸,带动发展控制器、大容量存储和高能动力电池、高性能合金、磁性材料等产品,力争用5~10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为山东省知名新能源产业基地。

(7)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南部功能区的珠江大街两侧,结合周边地块调整,以莱芜耀华为龙头企业,规划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打造一块吸纳生物科技项目落地的平台。

(8)食品饮料产业园:在南部功能区,以“民字号”龙头企业——北京汇源投资的汇源工业园为核心,以华兴和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泰山啤酒、得利斯(莱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补充,大力发展食品饮料产业,配套建设高档复合包装材料等项目。

(9)纺织服装产业园:在东部功能区的孝义河以西、泰莱高速以北、云台山以东,依托泰丰纺织等重点企业,以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为主线,打造国内知名的纺织服装产业园。

(10)综合物流产业园:在南部功能区博莱高速东侧,依托中南铁路,围绕区内仓储物流基础,加快构建涵盖公路、铁路、海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模式、通达世界各地的网络体系,鼓励并支持高新区企业将仓储剥离,集中布局在综合物流产业园。

同类推荐
  • 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今后的形势发展,中国主权基金的角色与动向将备受瞩目……对中国而言,大国崛起最弱的软肋即金融,说得更明白些,即金融人才与金融机制。中国将如何就战略角度,从攻与守两方面,谋定而动,有所对应,将为国际所关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是世纪性的,中国的金融契机也是世纪性的。
  • 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1001例

    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1001例

    我国成功的加入WTO,既给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契机,同时也给我国原本存在局限发展的酒店业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本书根据国际和国内酒店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尤其借鉴了邀请到的中外50位世界顶级酒店专家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对世界500强酒店企业进行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对他们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总结,把这些先进的经验和成功的方法,运用最佳的方案,最佳的管理策略总结和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这套健全的现代酒店经典管理制度。
  • 幸福经济

    幸福经济

    幸福应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样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幸福经济”虽然还没有纳入经济学教科书,但准确衡量幸福感的标准可能在企业和政府中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将“职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挂在嘴上。近几十年来,以国内生产总产值来衡量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产出显著增长,但人们却没觉得比以往幸福多少。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和幸福感之间不再有联系的话,为什么政府政策还要致力于让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上升轨迹?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让幸福成为全面的生活质量指标。我希望多年以后,这个指标能与国内生产总值一样重要。
  • 低碳经济报告

    低碳经济报告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了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在概述人类对气候变化认知变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行动态势,对碳金融、碳交易、碳壁垒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对策。可供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地位和前景问题、应对入世挑战问题等。
热门推荐
  • 秋美黄昏后

    秋美黄昏后

    一个失恋的女孩误入考古现场,居然召唤出了四大美男之一的兰陵王,从此梦中相会,现实里相爱的故事。
  • 从一拳打爆大宗师开始

    从一拳打爆大宗师开始

    我叫林怀安,我干掉了系统君,又一拳打死了天下九大宗师之一的老王,然后我就无敌了……后来,高高在上的神明告诉我,你这只是开始,于是,我儒雅随和的给了他一拳,并且告诉他,这个世界不需要神明…………直到有一天,仙门大开,一群玩家突然降临了,跪着喊我大佬……
  • 赤星照耀不列颠

    赤星照耀不列颠

    红星照耀赛里斯豪华不列颠同人版(大雾)落后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般的世界,来到这个无聊的世界已经十年之久的郑泽之安坐警局,静静品味着来自遥远东方古国的茶水,翻看着海峡对面的法国哲学家写的书,偶尔再参与几次救援工作,日子就这么一分一秒过去。莫名其妙坐上缉捕队长的位子,也许是因为其他觊觎者都是废物……本来应该是这样完美的快乐日子。郑泽之伤心的想到。为什么就这样消失了呢?当队长已经很累了,不要再逼我去做总督了!什么!?还要做chairman,为老百姓操劳一生然后死了还要毁誉参半?滚啊,谁爱做谁做!我不干!我想摸鱼,我不想工作,为什么人类总是不停犯错,麻烦可怜的小警察四处救火。有人告诉我,实现那个伟大的理想之后,我这个警察就可以摸鱼了,就姑且信他一回。为了完成这个梦想,郑泽之踏上征程。“我会做的所以把枪拿开好吗?”他的手中一把枪顶在太阳穴上,苦着张脸,无奈地说道。
  • 盛清

    盛清

    一个三朝后宫女人的故事。从懵懂无知的稚嫩少女到老谋深算的后宫太后,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 如果没有扎帝酷

    如果没有扎帝酷

    女生美丽就够了吗?智慧是要在什么时候来用的呢?是只对她专情的花花公子更令她倾心,还是真诚付出只爱她一人的酷俊明星更令人无法自拔?在一系列奇遇、冲突、爱情、背叛、亲情的洗礼之后,本文女主会有怎样新的人生选择和对爱的全新领悟?杂志社记者奕轩在祖宗的庇佑下,与水星公主琪豆有了一段匪夷所思的奇遇,在杂志社老板为自我利益编织的谎言网罗下,奕轩的善良让其意外闯入了香港明星的家庭生活,与权重明星金哲锡共同揭开了被隐藏十几年的爱恨情仇之谜,并在帮助琪豆完成水星晶石扎帝酷的搜集任务中,遭遇了花花公子林意宇的猛烈追求和习惯背叛,也深尝了闺蜜的真挚友情和无私付出,更在潜移默化中情根悄种,与明星韩名言从冤家变为了命中注定的恋人。在一次次的人生抉择中,友情、亲情、爱情哪个更重要,背叛、宽容、理解、原谅经历多少次,才能迎来真心的感召……
  • 浮仙七梦

    浮仙七梦

    善恶一念之间。当他开始利用她的时候,当他对她超乎师徒之情的时候,就注定了这段孽缘的开始。
  • 异能仙王传

    异能仙王传

    [2020年度5月新书签约小说优秀评选NO.2]父亲寻母亲而去,十年未归,自此犹如无根浮萍,捐躯从戎之际,偶然邂逅异域奇女子,感受不同的世界,修不同的法,练不同的道!
  • 残情恶少的隐婚妻

    残情恶少的隐婚妻

    一次上错车,江暖橙误惹了这个恶魔般的男人,从此纠葛缠绕;厉漠西,财阀掌权人,是只手遮天的商界撒旦,是无数女明星都想攀上的钻石新贵;可他却对她勾起狂魅的唇弧:跟我,我可以给你想要的一切他阴冷看她游走在影帝与天才导演之间,霸道捏住她的下颌宣布:要传绯闻只能跟我传!他们的低调婚礼上,她的生母却带着大批记者来揭露她,当那些隐藏的被曝光他阴鸷的对她说出一个字:滚四年后,当她携未婚夫和三岁女儿回归,他却把她逼到墙角,她冷漠偏头:西少,我们不熟他笑得冷魅逼人:有了新欢忘了旧爱?故意贴在她耳边沉冷低笑:我告诉你,新欢只是欢,旧爱才是爱
  • 慕川之微

    慕川之微

    世人都道厉慕川冷漠无情,不近女色,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从多年前初遇慕曦微的那一天起,她便成了他心上抹不去的影子。他厉慕川想要的,无论如何都会得到。哪怕,她不爱他。
  • 永生君主

    永生君主

    【热血玄幻,重磅来袭】远古浩劫降临,万界仙魔陨落。一代君主九阴真君夜临云握破天神剑,炼九阴青铜棺,夺生死,参造化,灵魂不灭,沉睡千年,终凝聚出九阴不灭体。当他从九阴岭走出时,却发现,他,已成为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