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0900000020

第20章 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过得那么难(5)

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比如,我平时生病了,或者出现违缘了,就赶紧交钱请僧众念经。也许不信佛的人认为这是迷信,但我却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念了经以后,很多事情马上就有好转了。如同药本身有治病的功效一样,念经的话,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力,与自己清净的发心力,自然也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作用。

当然,念经为什么有这种力量?必须要深入经藏才能彻底明白。

问:动物是有生命的,吃它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吃了的话,会不会也像吃动物一样不好呢?

堪布答:佛在《涅槃经》中说:“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名曰杀生。”所以,五蕴聚合的生命,才有真正的痛苦。动物就有这样的生命,而植物,虽在外境的刺激下会产生某种反应,比如动摇、生长、死亡,但它并没有真实的五蕴。假如认为植物也有动物或人一样的生命,那佛在《楞严经》里说了,若许“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则堕入外道,“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现在很多人觉得植物与动物完全一样,这样的观点大错特错。包括有些学佛多年的人也分不清楚,这是相当遗憾的。按照佛教的观点,你今天割一根草,跟杀一头牛有很大差别。杀牛是摧毁了有情的生命,这有极大过失;而割草的话,并没有杀生的过患。

有些人可能会说:“佛教里不是讲了吗,对动物不能损害,对草木也不能损害。”这种说法虽然是有,但意思并非完全相同。就像你去杀人和砍伐森林,尽管二者在法律上都不允许,但定罪还是有天壤之别。

同样,我们杀了动物的话,必定会堕入地狱;而砍一棵树的话,则不会堕入地狱,只是有轻微的过失。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弄明白。为什么我一直强调佛教徒必须要学习佛法?原因也在这里。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我吃肉也有过失,吃蔬菜也有过失”,对过失的轻重并没有分。这样的话,你偷金子也有过失,偷针也有过失,所有问题都一概而论的话,这是不合理的。

问: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六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对这两首偈子,您怎么看?

堪布答:禅宗的这些比喻非常好。神秀大师所体会到的,六祖大师所悟入的,都通过比喻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方式在藏传佛教中也有,如莲花生大士师徒的对话,用类似的比喻也表达了如是见解。

关于这两首偈子的意义,从抉择空性的角度而言,第一偈的前两句是抉择见解,后两句讲修的光明;第二偈则分别讲行、果。

此外,对《六祖坛经》的解释,我觉得可以有不同方式。尤其是第二品,可从见、修、行、果,或基、道、果方面来讲。也就是说,结合中观的抉择方式来理解,可能更好。

问:为什么念《心经》能遣除违缘?

堪布答:《心经》所讲的是空性精华。我们之所以会遭遇恐怖、灾难、违缘等侵扰,根本在于对人我和法我的执著。倘若证悟了无我空性,断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一切魔障就没有猖狂的余地了。

《心经》宣讲的是最殊胜的般若空性,以此空性的威力,再加上《心经》的加持力,内外密的一切违缘都能被遣荡无余。

所以,佛经中专门有《般若心经回遮仪轨》,里面就说了,往昔帝释天怎样祈祷《心经》,我们也如是祈祷的话,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都会化为乌有。

问:作为一个世间人,怎么样将世间法与佛法圆融?

堪布答:严格来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有许多相违之处,真正要做一个非常好的修行人,必须要看破世间后的很多东西。

但若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作为一个在家人,也可以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比如说,每天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尽量念诵一些咒语、做一些观想。同时,无论接触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皆应以慈悲心来对待。即使遇到一些坎坷不平,也能以佛教的教言提醒自己,看得比较淡,不要特别执著。这样以后,应该就能做到二者的圆融。

现在也有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尽量兼顾,一方面自己的修行特别好,另一方面,依靠佛教的慈悲教义,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问:佛法有一个“空性”的概念,但现代与古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在这样的时代中,空性观怎么能培养起来呢?

堪布答:不管是哪一个时代,佛教的空性观都不受影响。

如果你真想培养佛教的空性观,我建议最好学习一下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月称菩萨的《入中论》、圣天论师的《四百论》。这三部论典学了之后,你对万法皆空会有一定的认识,在这种见解的前提下,面对现实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我经常在想,现在人们忙忙碌碌,如果对佛教的空性观能有所认识,那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也不会如此痛苦挣扎。所以,很希望大家在面对生活的同时,也学习一些加持非常大的空性教理。

问:对凡夫俗子而言,我们无法看到前世后世,也无法看到天堂地狱,怎么知道它真实存在呢?如何来建立真正的因果信仰?

堪布答:建立这样的观念,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不仅仅是天堂地狱,包括太阳系、银河系、黑洞等天文学的甚深领域,也不是我们肉眼的对境。但肉眼看不到的宇宙奥秘,可以天文学家的发现和理论作为根据。那么同样,佛教所讲的那些真理,完全是以佛的教证为依据,因为我们的肉眼所见非常有限。

以前霍金博士曾来北京作过演讲,但由于他的理论太玄奥,很多清华、北大的学子都没听懂,甚至有人提前退场。在他的发现中,宇宙不单单是原来的三维空间,而且还存在着多维空间,维数可扩展至十一维。这就说明,还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神秘领域存在。

包括爱迪生、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巨匠,也都承认有天堂和地狱。

这一点,从他们的传记中就看得出来。

所以,诚如佛教因明的《释量论》中所说,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并不代表一定没有。尤其是有些比较甚深的领域,即使眼睛看不到,也可以通过推理得出它的存在。

问:在一些寺院的旅游景点,常有卖印《心经》的 T 恤,这些衣服可以穿吗?

堪布答:不可以,有非常大的过失。衣服是用来遮体取暖的,而佛菩萨及经咒是要恭敬顶戴的。佛陀说过:“末世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将文字印成的《心经》穿在身上当装饰,可能只有不懂因果的人才敢这样做。

如今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厂家为了赚钱,就琢磨现代人求保佑的心理,投其所好,将佛菩萨像、《心经》、咒轮等做成工艺品,或者印在衣服上。以前也有人供养我印《心经》的杯子、笔筒,这些我都不敢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如果这种趋势不改,以后会不会将《心经》印在裤子上也不好说!

问:但穿上这种衣服,走在大街上,可以给看到的人种下善根。

堪布答:种善根可以用其他方法,这样做的话,弊大于利。而且,你穿这种衣服,发心是否完全为利他也不一定。

问:如果有这些衣服或工艺品,应该怎么处理?

堪布答:尽量供在佛堂上,不要自己用。

出家

问:出家人不能喝酒,也不能吃肉,但为什么济公活佛会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堪布答:这句话的后面,济公和尚紧接着还说了一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济公和尚是历史上公认的成就者,他“酒肉穿肠过”的话,可以做到“佛祖心中留”。如同一些前辈大德,修行境界特别高时,肉和菜、酒和水对他完全没有差别。古印度就有一位大成就者,喝完酒以后,酒可以变成水,从指尖流出来。同样,济公和尚也有这种非凡的境界,喝酒、吃肉对他并不会有障碍。但我们作为普通的出家人或修行人,千万不能盲目地去模仿。

如今很多影视作品里,经常断章取义,只取这段话的前半部分,以此作为自己可以吃肉喝酒的佐证。甚至好多根本不懂佛法的领导,喝酒时也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在藏地就有一个朋友,天天喝得烂醉如泥,别人去劝他时,他总拿这句话来搪塞。实际上,当他醉得人事不省时,留在心中的肯定不是“佛祖”,而是“酒肉”。

所以,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最好不要说大话,你还没达到济公和尚那样的境界之前,切莫用这种话来为自己造恶业找借口。

逆境

问:您说心理学是一门教人幸福的学科,我本身就是心理学专业的,但很不幸,我感觉自己并不幸福。二十多年来,我生活一直不顺利,很小的时候家庭变故,学业上从初中、高中之后,也是几经磨难才进入大学;现在我都大三了,也憧憬过在大学谈一场恋爱,但截至目前,我追过五个女生,却没有一个愿意答应我。

这些不知道是否可以称为“磨难”,但面对它,我没有想过自杀,也没有试过自杀,一直都是耐心忍受的。可我心里一直都不快乐,觉得最大的困惑,就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难道只为了经历这些磨难吗?只是为了受苦而来吗?

按照佛教的说法,这应该是我的因果报应,今生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也是自己前世造了很多孽。但我怎样才能在现世就得到一些好报,消除这些磨难给我的负面影响?

堪布答:你说心理学无法给你带来幸福,但荣格的心理学,尤其是佛教中探索心灵的内明学,如果你学了以后,肯定能逐渐找到幸福感;你说自己从小到大,生活中频频发生各种不如意,但我从你的描述中发现,有些也不一定不如意,只不过它好的一面被你忽略了而已。

不过,正如你刚才所说,你今生所经历的一切,都跟前世的业力有关。毕竟有时候由于前世的业力,即生中的努力可能会付之东流。比如,有些人成绩非常好,但往往在考试时不成功;有些人的人品不错,但常常被很多人误解;有些人社会关系很广,但仍然无法做一番事业。

业力就相当于一个大网,它广阔无边、遍及一切。如果你们懂得因果的道理,一旦自己遇到很多磨难,就应该好好地忏悔,这样才能弥补前世所造的恶业。

当然,生活中的顺与不顺,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只要你心态调整过来了,不顺就可以变成顺缘;但若心态不对的话,就算是顺缘,也可以变成违缘。比如有些人从小历经了各种打击,这种人生看似很苦,却可以让他的内心不断强大起来;有些人从小就被当成小皇帝、小公主,要什么就有什么,生活无忧无虑,但到了社会上以后,特别特别脆弱,一丁点委屈也忍受不了。

因此,我们生命中的苦难,不一定都是不好。若能把它视为磨炼自己的机会,你的人生就会越来越有价值,将来也才会有出息。

放下

问:我之前也读过很多佛学故事,都说不管遇到什么事,要耐心忍受,然后放下、看淡。但我现在的问题是,可能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就是放不下、看不开,这个怎么办呢?

堪布答:放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你必须要先懂得道理,然后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才能慢慢放得下来。

就像一个患有胆病的人,明明知道眼前的海螺是白色,可在病没有好之前,看到的一直是黄色。同样,你说很多道理自己都懂,但实际上这不叫懂,只是字面上理解而已。如果你真的懂了,面对任何磨难都不会执著、痛苦。

所以,理解和通达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问: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通常是以包容别人而收场的,但对方往往不理解,反而认为我很傻,这样我就很郁闷。怎样才能在我包容别人与我不郁闷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呢?

堪布答:这种现象在当今比较常见。包括有些人学儒教思想,懂礼貌的话,有些老师和学生就常欺负他。现在这个社会,大多数人对善良都带有蔑视态度,所以,极个别人行持善法、包容他人,不一定会受到认可。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抛弃自己的善良、包容。

藏地曾有一位伟大的佛学家,叫麦彭仁波切,他就说过:“纵然整个大地遍满恶人行持恶法,我也不会改变自己高尚的行为,要如淤泥中的莲花一样清净。”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别人认为你很傻、很蠢,你也会觉得问心无愧。只有这样,不管你自己还是这个社会,将来才有一点希望。

问:假如有人对一些事情很抱怨,想法也很执著,怎么样才能让他放下呢?

堪布答:有些人常对外境有诸多抱怨,这是不太合理的。为什么呢?因为当他在抱怨时,总是盯着别人的毛病看,却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一件事情不成功了,他就拼命地埋怨别人;一旦成功了,又觉得全是自己的功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气,这个特别不好。

其实,我们应该反过来想:当这个事情成功了,都是别人的贡献;失败的时候,则是自己的过失。我们藏地就有一句著名的格言:“亏损失败自己接受,胜利利益奉献他人。”这种精神非常伟大,理应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准绳。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跟别人合作时,常常出现一些不愉快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没有做到。当然,这一点做起来并不容易,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至于你想让他放下执著,这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他必须要先懂得道理,然后经过一定的修行,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要知道,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当自己特别执著时,肯定放不下来。只有通过各方面观察,发现它也不过如此,放下才会易如反掌。

问:现实社会中,我们因欲望产生很多虚荣心、攀比心,往往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真的需要什么。如何才能做到寻求自我、反观自我?

堪布答:现在的人们,虚荣心确实特别强,攀比心也很厉害。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我们的内心要想安宁,必须有一种正确的信仰。否则,你就会盲目地追求金钱,内心欲望无有止境,绝不会有快乐可言。

如今有个口号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实际上,“需求”

是满足不了的,人心就像是填不满的无底洞,假如不懂得知足的话,想用物质来满足是很困难的。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追求必要的物质以外,也不能忽视内心的安宁。而若想做到这一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最完美、最究竟的答案。

问:佛陀当年正是看到众生的苦,为了想办法解决,才出家修行,最终成就了佛果。那我们学了佛以后,尽管也期望有一天能成佛,但现在的心力不像佛陀那么大。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遇到痛苦怎么办呢?

堪布答:经常遇到痛苦的话,容易生起出离心,把它变成一种成就的动力,这就叫将痛苦转为道用,此举对我们修行人来讲非常重要。

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大德并不希望成天顺顺利利,否则,修行就没什么进步了。作为大乘修行人,一旦遇到敌人、生活中出现不顺,绝不会像世间人一样痛苦,而是像拾到了如意宝般开心,以此可检验自己的修行境界如何。

犹如高明的医生,能将山上所有的草,都配成良药,同样,真正有修行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痛苦,都可以把它转为道用,变成解脱的一种助缘。

问:5 年前我断了韧带,一直很痛苦,这几年没有敢运动。几个月前,我再做运动时,竟然又断了同一条韧带。为什么我这个身体这么弱,好像经常都有病,我该怎么解决呢?

堪布答:任何一种病,都要依靠中医或西医来治疗,这是佛教也很提倡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同类推荐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没有找到心灵的家,生命会在轮回中漂泊,四处攀缘,寻找依赖;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就能随遇而安,随缘自在。《问道》收集了济群法师对学佛者及困惑者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本书分八篇,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从皈戒、人生、信仰、闻思、修证、生死、抉疑、社会来回答学佛者的疑问,启发学佛者关于人生的大智慧,帮助现代人减轻烦恼,从此走上幸福人生的道路。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热门推荐
  • 第一男装——芙蓉妃传

    第一男装——芙蓉妃传

    他是纪忠轩?是一个驰骋沙场、快意恩仇的将军。她是甄芙蓉?是一个貌若倾城、闭月羞花的美人。在二十岁之后,她和宿命仇人的他相遇,为了报仇雪恨,她孤身的进入勾心斗角的皇宫,过上尔虞我诈的生活,成为一个善于谋权的一代太后的故事。
  • 灼灼滟桃花

    灼灼滟桃花

    灼灼滟桃花嶀禹×桃栖生人勿近男主×美强惨女主桃栖是花界花神的遗女,花族凋零,千年来只有她一人的修为能历劫飞升,身怀花族圣物,她背负着的是花界复族希望。嶀禹是六界上下唯一一条烛龙,跟随父神征战,父神寂灭后,修出人身,修成上神,几万年的孤寂,六界皆怕他难以控制的魔性,只少数人与他来往。桃栖以为的互不相识,却不知早在几千年前,便埋下了姻缘的种子。相隔千年的爱恋,是虐缘,还是修成正果?“嶀禹,万年前你保护我,现在到我保护你了”
  • 星虹耀苍穹

    星虹耀苍穹

    “我没有过人的天赋,也没有显贵的身世。我拥有的是自己的双手,还有我的虹佩!”红发少年坚毅的说道。哪怕星沉月落,我也要为你撑起这一片天,哪怕海枯石烂,我也要为你让时光倒流。哪怕举世皆敌,我也要为你战至最后!
  • 镜缘三生

    镜缘三生

    云泽帝君下界平定魔域战乱。期间施法建了座幻境枭苑为住处。云泽在枭苑沐浴时,一只未化形的蠢萌兔子闯入跌进了浴池~后来云泽碰巧撞见兔妖醉酒后无意识地化形,她不仅只化到一半,剩下尾巴而耳朵还在外头,还忘了给自己穿个衣裳。云泽侥幸看光,甚至还被调戏一番…而后云泽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小家伙。那时,四海八荒诸多地域皆需整顿,诸神中也唯有他神力浑厚且有平乱之心,故而十分忙碌。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兔子。云泽将自己心头的鳞片化了面同心镜,系了绳挂在兔子身上,只要他不施法,谁也摘不下来,并且其鳞片有着温养灵魄的功效。于是,借着这同心镜,虽远在千里,他们却仍然能够偶尔面对面地保持联系。后来,在云泽与魔兽大战时,兔子私自赶来,最后为云泽挡下致命一击,不幸身死。幸得云泽的鳞片保存了其魂魄…兔子身死,云泽十分悲痛,但碍于大陆安定,他必须假装淡然自若地维持大局,一边却又祈求司轮回岑胥上神将兔子投入转世…
  • 魔女难求

    魔女难求

    一朝重生,魔女归来,为了心中的自由定斩荆棘。错综迷离的权利,步步惊心的陷阱,此唯有信念不改。是温柔如水的公子,还是野心勃勃的世子?魔女难求!(第一次写书,新人新作,很多地方可能还有些不足,但这一定是个精彩的故事,作者还有很多脑洞等待分享,希望大家推荐推荐,收藏收藏,作者一定会尽全力去写的(??`ω??))
  • 影后娇妻,心太野

    影后娇妻,心太野

    外人皆传许博琛冷血无情,不近女色。安暖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冷冷一笑,看向在一旁狗腿地给她揉肩的男人。冷血无情?在她面前,许博琛的血怕是沸腾的,他时时刻刻关注着她的一切,她被陷害,他帮她收拾残局,渣男渣妹嘲笑她,他帮她啪啪啪打脸。不近女色?那那个一到晚上就化身泰迪的人是谁?许博琛在安暖脖颈处蹭了蹭,“暖暖,这是我爱你的表现。”安暖推了推许博琛的脑袋,“我已经要被你的爱意溺毙了,所以你今晚去睡书房吧。”许博琛邪肆一笑,勾着安暖的下巴,“暖暖,你不就是想要换一个地方体验一下嘛,说得这么隐晦,不用等晚上了,为夫现在就满足你的要求的。”安暖……
  • 灵气二元店

    灵气二元店

    “啥是二元店?”“所谓二元,就是二元。是阴阳,是生死,是祝福与诅咒,是过去与未来,是灵境与人间……”
  • 龚滩古镇

    龚滩古镇

    龚滩古镇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陲、川黔两省交界的山区地域。龚滩古镇是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重镇,长期以来一直是乌江流域的重要口岸城镇。
  • 真魔诀

    真魔诀

    一个即将没落的时代,一个风起云涌的位面,一个悠远传奇的故事,一个身负重任的少年。且看他逐步掌握魔的真谛,改变这个时代。
  •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敌军工作是包括伪军在内的,也称敌伪军工作。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伪军,争取伪军反正,削弱和消来敌人的力量,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的战绩也是显著的,积累的经验也是丰富的。本书为集了中撰写争取和教育俘虏,对伪军则略而未写。二是关于朝鲜独立同盟问题。在侵华日军中有一部分是被强征入伍的朝鲜籍士后,他们被八路军、新四军俘虏后觉悟起来,反对日本法西斯军部发动的侵略战争,组建成立了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和在华日人反战团体一起,配合八路军、新四军敌工部门,进行瓦解敌军的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