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6400000023

第23章 黎明前的黑暗(2)

作为神学家,司各特并不否认宗教信仰,但他认为理性应在信仰之上,并力求使哲学独立于神学,宣称上帝并不是形而上学的主题。同时他还指出理性是有局限的,认为人们既不能通过证明承认上帝存在,也不能利用理智把握上帝的属性,只有借助个人的沉思才能直接认识上帝。

在伦理观方面,司各特主张个人是行动和道德的主体,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意志去追求幸福。他的这些思想肯定了个人的独立意志,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解放思想的作用。

在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中,司各特坚持唯名论的概念论观点,他认为一般不能在人的理智之外独立存在,它只是同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性。司各特采纳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和质料学说的基本思想,不过他反对抬高形式贬低质料。他指出质料即物质,具有独立的实在性,形式的作用在于让物质具有个性,只有它与物质结合才能构成独立的实体。

在司各特看来,人固然不能通过理性认识上帝,但可以凭借自己的天赋和能力获取知识。他认为,认识起源于人的感官对单纯物体的表象,人以这些简单的、混乱的感官表象为诱因,然后凭着理智能力,形成对根本原理的认识。理智若不从感官方面获得主题,就不可能对命题的主题有任何认识。他还猜测物质具有思考能力,认为灵魂中可能有物质。司各特的这种观点是对宗教神学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否定。

司各特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晚年在巴黎和科伦讲学的他,从经院哲学内部公开批判托马斯·阿奎那,削弱了封建神学和托马斯·阿奎那学说的权威,加速了经院哲学的衰落。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离正统教义很远的人,却躲过了宗教迫害,最后逝世于科伦。

司各特著有《巴黎论著》和《牛津论著》等著作,其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认识论思想,成为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思想来源之一。

修道僧的信仰

◎信仰寻求理解

一般认为,除了教皇赛尔维斯特二世之外,10世纪的西方没有哲学家。但伴随着11世纪的到来,在哲学上真正杰出的人物开始逐渐现身了。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罗塞林、安瑟伦等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即都是支持教会改革运动的修道僧。

安瑟伦是意大利人,基督教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实在论主要代表。26岁进入本笃修会的他,先后任了法国柏克隐修院副院长、院长和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在他担任大主教期间,曾因主教续任权与英王发生争执,两次被驱逐出境。

和奥古斯丁一样,安瑟伦也认为信仰高于理性,理性应该从属于信仰,认为如果没有信仰,就不能理解一切。为此,他提出“我信是为了理解”和“信仰寻求理解”的口号,但同时他又认为,如果仅有信仰而不诉诸理性,则近乎玩忽。

在《独白》中,安瑟伦运用因果律,从事物有不同程度的完善,推论出必有一个最完美者,即神的存在。之后,他又在《宣讲》中提出了哲学史上著名的关于神存在的“本体论论证”,从而一举成名。

安瑟伦声称任何人都有一个关于神的概念,即神是一个“不可设想有更大的最伟大者”;但如果它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那么人还可以设想一个更伟大者,这是相互矛盾的。因此这个“不可设想有更大的最完美者”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也必须存在于现实中。

安瑟伦的这种观点,为上帝和教会高于一切作了哲学论证,但遭到了托马斯·阿奎那的驳斥。尽管后来得到笛卡儿、莱布尼茨、黑格尔等的肯定和修改,但被洛克、康德等摈弃。

在《神何以成人》一书中,安瑟伦提出世人因犯罪而冒犯神的尊严的观点,他说,神为维护其尊严与统治,坚持有罪必罚的“公义”,要求对世人施以刑罚,不然必有适当的补偿以满足神的要求。基督是神之子,以无罪之身代人受死,这就满足了神的“公义”。后世称这为救赎论的满足说或补偿说。

究其源头,安瑟伦哲学观点主要来自奥古斯丁的哲学学说,因为安瑟伦身上具有许多柏拉图的因素,都是从奥古斯丁那里获得的。

正是由于奥古斯丁的思想和柏拉图主义之间的这种承袭关系,人们往往称奥古斯丁主义为“教父的柏拉图主义”或“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而安瑟伦则是这一传统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中坚人物,也便有了“最后一位教父”和“第一位经院哲学家”之称。

◎上帝存在论(节选)

神是的的确确存在着的,即使顽固的人在心里认为没有神。

请将理解的力量赐予信心的主,期望你照耀着你所认为有益的,使我理解你的确像我们所坚信的那样存在着,且的确是我们坚信的神。我们坚信,你是人们所能想象到的最伟大的存在。难道这样的存在是虚假的吗?只因为那些愚昧顽固的人心中认为没有神?可是,不管怎样,即使是愚昧顽固的人,当他听到我提及的那一位——人们所能想象到的最伟大的存在——的时候,也一定会理解他所听到的,而他所理解的,原本就在他的悟性范围之内,即使他并不清楚这存在的的确确地存在着。

那是因为,一个事物在悟性范围之内存在着,与理解那事物的的确确存在,是不同的。比如,当画家想象着自己即将要创作的画,他已经在悟性范围之内掌握它了,但是他本人并不认为它是存在的,因为他还没有将它创作出来。而当他将这幅画作完成以后,他不仅仅是在悟性范围之内掌握它,还明确它是存在着的,因为他已经把它创作出来了。

…… ……

因此,那位在人们所能想象到的最伟大的存在,如果真的只在悟性范围之内存在,那么在人们所能想到的最伟大的存在之外,我们很可能会想象到比之更伟大的存在了。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毋庸置疑的,有一位人们所能想象到的最伟大的存在,真实地存在着,不仅在主观悟性范围之内存在,在客观实体上也存在着。

不能认为神不存在,在一切可能的想象中,神是最伟大的;被视为不存在的神,就不是神。神确确实实就这样存在着,以至于我们不能忽略它的存在。因为想象一个存在的存在是可能的,而这种观点比想象一个不存在着的存在大得多……所以,一定有一位在一切可能想象之中最伟大的存在,人们不可能想象不到它。

神啊,你就是这存在……

然而,愚昧顽固的人如何在心里说他想象不到的事,抑或如何想象他心里不能说的事呢?因为心里说的和想象到的不是同一个事物?

…… ……

所以,但凡知道神是什么的人,即使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心里说出“神不存在”的话,也想象不到神是不存在的。因为神是在一切可能想象之中的最伟大的存在,同时,能彻底了悟这个事实的人,一定能理解这种存在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神不能被想象为不存在。

感恩我仁慈的主,我感谢你。只因我曾受过你的恩惠,并现在仍受到你的启发而相信理解你。即使我不想相信你是存在的,但我也决不能否定你的的确确存在的这个事实。

伊斯兰文化及其哲学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伊斯兰教纪元开始于公元622年。十多年后,阿拉伯人开始了征服世界之旅。公元732年,伊斯兰教徒在图尔战役中战败,于是针对西方的部分扩张战争就此停止。伊斯兰教徒遵奉《古兰经》的教导。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成为统治者的哈里发,必须要继承穆罕默德许多圣洁品质才可以。

公元661年,穆罕默德的女婿阿利逝世之后,伊斯兰教徒分成逊尼和什叶两派。

后来,倭马亚王朝倒台了,接替者是代表波斯利益的阿拔斯王朝,但是阿拔斯王朝并没有统治整个帝国,因为有一股倭马亚王朝的力量在逃到西班牙以后,又统治了那里。从此,西班牙独立于伊斯兰教世界了。

第一个用阿拉伯文写哲学的人是金迪,被后人尊为“阿拉伯哲学家”。他精通医学、逻辑学、音乐、几何、数学等学科,翻译了普罗提诺的著作《九章集》的一部分,但这给阿拉伯人认识亚里士多德带来了混乱,数百年之后,阿拉伯哲学界才克服了这种混乱。

一般而言,阿拉伯哲学家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只要是可以被称为哲学的学问,他们都感兴趣。

◎伊斯兰教哲学的集大成者

伊本·路西德,拉丁名为阿威罗伊,出生在西班牙科尔多瓦的一个审判官之家,因此,他也先后在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做过审判官。最初,伊本·路西德只对神学和法律感兴趣,后来才开始研究医学、数学和哲学。他名声很大,以至于人们相信他完全有能力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把他称为“亚里士多德著作最权威的诠释家”。

1184年,伊本·路西德做了叶尔孤白·优素福的宫廷御医,两年后,叶尔孤白·优素福就去世了。叶尔孤白·曼苏尔继任哈里发之后,对伊本·路西德信任如故,但由于正统教派的反对,伊本·路西德后来被革职,先后流放到科尔多瓦附近和摩洛哥。

这还不算完,后来又有人控告伊本·路西德“以牺牲真正的信仰为代价从事古代哲学的研究”。于是,叶尔孤白·曼苏尔下令烧毁了所有涉及逻辑和形而上学的书籍。不久以后,伊本·路西德就逝世了,至此,西班牙境内的伊斯兰教哲学也宣告结束。

伊本·路西德在生前曾致力于改变阿拉伯人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解。他崇敬亚里士多德就像崇敬一位宗教创始者那样。他还认为,可以借助独立于启示的理性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的这一主张影响了托马斯·阿奎那,后者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他的主张。

伊本·路西德崇敬亚里士多德,也曾经紧紧地依附于亚里士多德,在提出“灵魂不死”的主张时就是如此。他认为,灵魂不死是因为智性不死。不过,这并不能保证灵魂不死,因为表现于不同的个人之间的知性其实是同一的。这也遭到了基督教哲学家的反驳。

像大多数后期的伊斯兰教哲学家一样,虽然伊本·路西德是伊斯兰教徒,但却不是严格的正统教派。在当时也流行过一个纯正统教派的神学家组织,这个组织认为,哲学对信仰不利,因此反对一切哲学。

这个组织中间的一个名叫阿勒嘎则勒的人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哲学家的毁灭》。伊本·路西德对此作出了回应,写了一本名为《毁灭论的毁灭》一书,有力地抨击了阿勒嘎则勒。

从哲学发展的角度来讲,伊本·路西德是伊斯兰教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基督教哲学的一个开端。13世纪时期,米凯尔·司各特将他的著作翻译成了拉丁文,在欧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当时,不仅是经院哲学家受到了他的影响,就连许多主张灵魂不死的非专业自由思想家也受到了他的影响而被称为“伊本·路西德主义者”。起初,弗朗西斯教团和巴黎大学的职业哲学家是最仰慕他的人。

作为独创性思想,阿拉伯哲学并没有多重要,因为它仅在数学和化学领域有些独创性,况且在化学领域的独创性还是在研究炼金术时偶然得到的。不过,伊斯兰教文明对哲学的发展还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在文明鼎盛时期,它在美术和技术领域的成就斐然,只是在哲学理论领域缺少了几分独立思辨的能力。

所以,如果把阿拉伯哲学视为一个文明的传播者,那么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伊斯兰教徒的刺激下,西欧摆脱了野蛮状态,而且还产生了一种超过传播者自己创造的新思想的思想,这就是经院哲学。

教父般的权威

◎顺时而革新

托马斯·阿奎那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被公认为中世纪经院哲学最伟大的代表。既是哲学家又是神学家的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从而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

在那个时代,如果天主教信徒想学习哲学,就必须认可托马斯。在他们的心目中,托马斯具有教父般的权威,因为在大多数场合下,他都紧密地追随着亚里士多德。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托马斯掌握的知识足够充分。他还促使教会相信,与柏拉图体系相比,亚里士多德体系更适合作为基督教哲学的基础。

托马斯的体系在当时所有教授哲学的天主教机构里,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体系。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他死后还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

托马斯的父亲——阿奎那伯爵,当时居住在那不勒斯王国,托马斯的童年也是在那里度过的,后来,他在腓特烈二世创办的那不勒斯大学读了六年书。期间,他出乎意料地加入了多明我会,该会和方济会共同对欧洲中世纪早期建立的神职阶层发起了革命性的挑战。

阿奎那的这一转变令其家族感到不悦。在去罗马的路途中,阿奎那被他的几个兄弟逮住,押送回圣齐奥瓦尼城堡。他的家人为迫使他放弃入教志向,将他监禁了一两年。根据最早有关阿奎那的传记的记载,他的家人甚至安排娼妓去诱惑他,但他不为所动。在教皇诺森四世的干预下,最后其家人还是妥协了。17岁时,托马斯·阿奎那终于穿上了多明我会会服。

阿奎那的师长看出他在神学上天赋异禀,于1244年便送他去科隆的多明我神学院深造,拜入大阿尔伯特门下学习哲学和神学。一年后,他又跟随大阿尔伯特去巴黎大学学习了三年。在这段期间阿奎那也卷入了大学与天主教修士之间有关教学自由的纠纷,他主动抵制大学提供的演讲和小册子。当教皇知晓这起争议时,多明我会挑选了阿奎那作为辩护者。阿奎那在辩论中大获全胜,接着取得了神学的学士学位。

同类推荐
  •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哲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在于它能够给人的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之间的选择经常让我们痛苦不堪,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面临着如何选择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痛苦欢乐的遭遇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一个人的选择构成了他个人历史的进程,一个选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人所有的努力化为虚无,而让个人的成功与幸福遥遥无期。好在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始终走在一条光明大道而不是羊肠小路上,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虚幻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研究

    虚幻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研究

    本书在评价当前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研究中的两种倾向,即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政治理论或把他们的政治理论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批判理论对他们理论体系形成的作用和影响,以及这一理论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书从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即分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阶级理论和国家理论出发,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论。
  • 陌生人溺水

    陌生人溺水

    本书书名源自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果你妈妈和陌生人同时溺水;你会怎么做?延伸开去;这个问题还可以是:爱人犯了可怕的重罪;应该举报吗?你眼前有个人在受苦;同时新闻报道里有一百个人在别处受苦;谁更令你揪心?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你选择救谁……在践行善举时;以何种方式帮助他人、远近亲疏及数量之别令你感到困扰吗?以血缘为中心的道德观是否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反过来;抹除亲人和陌生人界限的无差别的爱是否更高尚?本书讲述了一些利他主义者的故事;他们不断探索最合理、最呼应自己内在需求的行善方式;有些行为极端得令人震撼和敬畏。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直面“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一终极问题。在一个被陌生人的需要淹没的世界里;我们总要面对如下诘问:我们应该伸出多少援手?我们能够帮助多少?在自己、亲人与陌生人之间;如何配置我们的责任与爱;才是心灵的自洽之道?
  • 尼采的幸福哲学

    尼采的幸福哲学

    这是一本能够引导读者开心、幸福生活的读物。作者在研习尼采思想的基础上,从改变自己、丢掉坏情绪、寻找爱、享受当下、正确交友、懂得舍弃等八个方面总结出了尼采在“经营幸福人生”上的精髓和感悟,给生活中常感到浮躁、压力巨大、不快乐的人们以指导。本书可以引导我们改变自己的心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卸下压力和负担……从而让喜悦永驻心间,活出自己的精彩,拥有幸福的人生。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热门推荐
  • 道庭系统

    道庭系统

    魂穿异界,系统加身,阅尽人间春色。万载道庭,孙道陵问,舍了我谁人夺?
  • 更月

    更月

    许是苍穹看她不属于和平年代,一招轮转到那兵革互兴的西行大陆。她虽拥有一身才华,可也知乱世女子不便,只得男扮女装来求的安身,但渐渐的她所之求却为这苍生改变……且看乱世之中,她如何建立自己的未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仙之路漫漫

    修仙之路漫漫

    所有爱的修仙文不是完结了就是断更了,尝试自己写一下。这是一篇女配文吧。
  • 涅槃门

    涅槃门

    眯着眼看着远方翻滚的云海,李天喃喃道:“池子里的癞蛤蟆不知道天鹅肉的滋味,如果知道的话,会想方设法的去吃。远方有五彩缤纷的世界,不死不灭的圣人,我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我知道了,说什么也要去看看那美景,感受番这超脱的滋味。”
  • 超级裂变

    超级裂变

    在这颗星球上,野心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无知而无畏,愚蠢的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一切;另一类则是深悉宇宙运作原理后,发自内心尊崇并执行这一神圣秩序。据我所知,第二类人还没有诞生。——西洛.里奇短短数月,全球人类十不存一,幸存者们聚集向少数超级大都会,坚守人类最后的净土。终于,在70岁的老西洛带领下,人类文明重启。然而,当年泄露在外的裂变体,并没有处理干净……都会主宰者、黑心官员、地下黑帮、偷猎者、半机械体、生化兽人等粉墨登场,后灾疫时代开启……
  • 咏梅之乱世离殇

    咏梅之乱世离殇

    ——爱到深处是落寞,情到浓时是离殇——神魔在这世界真的存吗?如果存在为什么无人遇见;拥有神的传承,又为何只拥有仙术,而不能像神一样长生不老。这背后的真相又是如何,是上古神魔大战时,神与魔同归于尽了;还是神与魔一同被吸入到了另一个空间,卷入到另一场纷争;还是这一切另有“阴谋”。这一切的一切背后将隐藏着什么秘密。敬请期待本小说的形式是以电视剧的形式写出来的,也就是说这本小说是以多角度去写的,一会儿写这个人一会儿写那个人。大多数是以女生的视角去写的
  • 毕竟我是太阳

    毕竟我是太阳

    林梦雅是一位开学初一的学生,她本当的美好学校却岁间灰飞烟灭。学习的压力,同学的交往,人情的处理让她不得不改变自己,适应这个风气败坏的校园
  • 逐渐被遗忘的世界

    逐渐被遗忘的世界

    由于未来的时空被破坏,导致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连接出现不稳定,大量的精神体(幽灵)涌入现实世界,届时,本来和平相处的两个世界顿时风起云涌。在第一次精神体的大举入侵中中,凌忘一家人受到波及,只剩下了凌忘一人,以及不知道为何已经变成了精神体的妹妹。为了阻止这场灾难,凌忘决定借助妹妹的力量,守护住现实世界。然而,事情的真相,并非凌忘所想的那么简单。
  • 剑山七子

    剑山七子

    新人作者文风不知道更新看心情没有大纲,心血来潮剧毒,慎入小白文不介意看写给自己看的……剑山七子小师弟下山找六个师兄顺便惩恶扬善,一起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