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2900000019

第19章 陶侃仙去 2

陶侃管理西部八州军事,东晋三大强州独占其二。陶侃的死去,引起权力的重新洗牌,政坛巨震。

陶侃死前一个月。

陶侃死前一个月,殷羡匆匆地从武昌赶到芜湖,参拜过安西大将军庾亮后,说道:“卑臣在陶太尉身边十年,自比太尉家臣。太尉病危,卑臣私自拜会大将军,请大将军为太尉诸子封官加爵。”

庾亮迟疑不已,说:“我看出你对太尉的忠诚,但太尉膝下现有十余子,不可能全部加官。就算我将表章奏与朝廷,恐怕朝廷也不会同意。”

此时汪范在一旁,轻轻走到庾亮一边,轻声对庾亮说道:“殷大夫是自己人,他急急来推荐,恐怕不只是为了报答太尉的知遇之恩。”

庾亮这才回味过来,挥手将其他人支走。厅中只剩四人,除庾亮、汪范、殷羡外,殷浩也没有出去。前文交代过庾亮将殷羡的儿子殷浩起为僚佐。他还把殷浩的士级定位三品。本书前册说道,三品是名士的门槛,四五六算寒士,七八九是劣士,再有钱也得回家种地。

其他人等走后,殷羡说道:“太尉将不久于人世,其兄弟和长子皆先其而去,世子陶夏年轻,不足于指挥荆江,太尉为此愁楚,我恳请朝廷加封太尉儿子的官爵,使太尉安心,我将努力劝太尉将八州兵符印鉴送与大将军厅下。”

这个殷羡原来是来投诚的!

虽然国家职务绝非世袭,但是东晋的特点是,边缘地盘都是军阀打下来的,军阀死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子侄来守卫这块地盘,最次还能管理自己的军队。祖逖去世后,由他的弟弟祖约接管豫州;凉州刺史周访死后,他的儿子周抚由于年轻未能接任梁州刺史,但是还管理着襄阳城和周访所有的军队。后来淮南的郗鉴,三代经营北府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此陶侃即使想让陶夏接任荆州刺史,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陶侃深知世子陶夏年轻,不足于指挥荆江,太尉为此愁楚。

庾亮恍然大悟,很快明白了事态的严重。陶侃一死,处理不好,陶氏子弟可能闹独立,甚至把北庭引来。处理巧妙,可以尽收荆江。自己则能够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安西大将军”!

危机,危机,危险来了,机会也跟来了。

庾亮赶紧站起对殷羡一拜:“我误会了您,殷大夫此来是为了国家社稷,天下苍生!”

庾亮明白过来后,毫不犹豫亲自奏请朝廷,请朝廷将陶侃的十余子全部加官进爵,并奏请朝廷封陶侃为大将军!

大将军、丞相,汉朝之后,一般取消这两个官职。即使个别的出现,也往往都是权臣自己加给自己的,比如曹操的丞相职位。大将军官位比丞相高半格,丞相比太尉(三公)高半格。王导、庾亮都曾被下属尊称为相爷,王导因为是三公,而被下属称为相爷;庾亮曾经做过“实权宰相”中书监,也被下属尊称为相爷。庾亮自贬为“安西大将军”,才是三品官。

庾亮的奏表被快八百里加急快马送与朝廷,送入皇宫。自东汉之后,太守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不再归宰相三公所有,而是皇帝一手抓。这样表示:某个人做了封疆大吏,不是宰相看得起你,而是皇恩浩荡。

可是皇帝要照顾那么多老婆,哪有空闲管这些。这些事就落到了皇帝私人秘书身上。所谓“中书省”就是皇帝的政治秘书处。秘书叫侍中,官阶不高,但皇帝身边的红人宰相也要让三分。秘书长叫中书令(魏晋时设中书监,高于中书令)。因此中书令、中书监经常被人称为“实权宰相”。

司徒(三公之一)王导的长子王恬是中书侍郎,小皇帝的副秘书长,送入皇宫的表章都由他处理。有这么大来头的副秘书长在,别管谁做了中书令,都得回家喝茶。

王导世子王恬看过奏表之后惊讶不已,匆匆来找王导,拜过之后说道:“庾亮这样做,难道是想尽收陶侃势力,这人野心真大。”

王导接过奏表,仔细看后,淡淡的对王恬说:“一切照办吧。”

王恬大惊:“那这样,庾亮岂不成为第二个陶侃?”

王导说道:“现在主要的危险是陶氏家族,陶侃死后,搞不好西藩会大乱。到时兵戎相见,即使国家赢了,也会元气大伤。如何妥善的接受陶侃势力,是今天的主要矛盾,现在情况下,只有庾亮名正言顺,也有实力接受荆州。”

王恬说道:“那江州呢?江州可不能让庾亮接手。荆、扬之间,谁占有江州,谁压对方一头!不行我亲自去做江州刺史。”

“首先!”,王导伸出食指严肃说道:“首先,全力支持庾亮安抚西藩,此事事关国脉兴衰,你决不可捣蛋!”

王恬不敢再辩:“谨遵父命。”

王导脸色缓和了很多:“就算陶侃亲手将江州刺史的大印交给庾亮,庾亮就能坐上刺史职位吗?这事还得容朝廷从长计议。”

王恬终于明白了,姜还是老的辣。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的印件传入武昌,奄奄一息的陶侃叹道:“普天之下,老夫只看到庾亮这一个君子!将陶氏托付给他,我也安心了。”

公元334年7月,77岁的陶侃病逝。一来陶侃自己活得岁数大,兄弟们都已去世,而长子又在几年前死在战场上;二来世子陶夏岁数不过三十出头,做太守或许还说得过去,做荆江这样的大州刺史是很难服众的。陶侃也知道无法将荆州传与子弟,于是临死前在殷羡的劝说下,由殷羡将八州刺史的兵符、印件全部上交给庾亮,并向朝廷推荐庾亮代管荆江二州。还命王愆期代为统领整个江州部队,等待庾亮接收。他没有让自己的儿子来统领。

陶侃没有将军队交给几个儿子,表现出了愿意听从朝廷安排的决心。

46岁的庾亮接到八州刺史的兵符令箭,兴奋!可高兴之余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再次问津于范汪。

范汪说道:“在下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对于荆江二州,您应分别对待。我的计谋核心就是八个字:安抚荆州,掌控江州。”

庾亮满腹经纶,却并没有什么战略才华,于是赶紧请汪范说明。

汪范说道:“荆州的将领清一色陶氏子侄,应以安抚为主,让其子侄分别带领部队,各守一郡。分散他们的军事实力,防止他们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

“对于江州,却必须做到控制江州,没有江州给荆州造成的军事压力,荆州的陶氏子弟是不会乖乖臣服的。”

庾亮醒悟:“一面安抚荆州陶氏,一面控制江州,对陶氏来说是恩威并举。好计谋,可是如何控制江州?”

“仍然是恩威并济,”范汪说道:“由于我军主力部队紧邻江州,派大将毛宝移防黄冈,对武昌造成压力。之后,您再亲自移镇武昌,接收王愆期代领的江州主力部队。”

“江州主要有三支部队,王愆期、邓岳和周抚。王愆期原本就心属大将军,您可以请他来做您的安西将军司马(此一职务是庾亮的军事参谋长,其地位已经超越太守)。”

汪范接着说:“而周抚是陶氏姻亲,邓岳为陶氏故吏,必须把他们支走,换上我们的人。不过要下大本钱,只有给他们好处,让他们高高兴兴的走。”

庾亮不住的点头。

汪范:“在下认为升武昌太守邓岳为广州刺史,让其远离江州;南昌太守周抚升为益州刺史,让他去巴东监控蜀国。这样将军的嫡系部队便可轻松控制江州。”

庾亮大喜:“就照你的意思办!”

一切说好,按汪范的谋略办。汪范该走了却没有动一步。

“还有什么不妥?”庾亮问。

汪范答:“这次行动事关国运,动的强人太多。不管是陶氏四强,还是周抚、邓岳都是军事强人,而且六人互为依仗,疏忽了一个就可能战火纷飞!所以方方面面的利益都要照顾到。”

庾亮疑惑的说:“封周抚、邓岳为封疆大吏,支出江州。分散陶氏四兄弟做四方太守,你的方案已经很好了,我没觉得还有哪一方没有照顾到。”

汪范说:“荆州的上游还有一个桓宣,他对下游的陶氏四兄弟压力极大,还有他,没有照顾到。不过现在只要陶氏四强听话,我们没并动陶氏四兄弟的想法,所以如何拉拢桓宣倒不是很紧要的事情。可是,眼前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做,有一位大咖的利益没有照顾到,他若有一点点煽风点火,我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哦,是谁!?”庾亮惊问。

汪范没有说话,却伸手指了指东方。

庾亮默不作声,沉思着说:“给我们捣乱,对他有什么好处?”

汪范鞠躬道:“大将军不能这样想,王导老了,现在由他的儿子们掌握朝中权柄,万一有人对我们不满意,从中捣乱,我们就什么事都办不成。”

庾亮沉思了一会儿,叹道:“近年来我管理西藩,确实对王司徒关心很少。”庾亮果然是清新高雅,语出不凡。

汪范说道:“琅琊王氏上一代人才凋落,而新人大多年轻,还请大将军能扶持一二,以表关怀。”

庾亮没有回答。

过了一会儿,庾亮悠悠的问道:“新一代琅琊王氏谁为翘楚?”

汪范答道:“王允之。”

庾亮一愣:“再次?”(王允之虽然年轻,但是阅历丰富,如今已是四郡太守,被琅琊王氏寄予厚望,可出将入相。他的职位已经很高了,庾亮不可能把他请来。)

汪范答曰:“王胡之。”

庾亮摇了摇头:“再次?”

汪范犹豫了一下,回道:“王羲之。”

庾亮点了点头,“让王羲之来做我的长史,你意下如何?”这个长史的位置,本来很多人以为非汪范莫属。

汪范回曰:“王羲之的确是最佳人选,因为他还是司空郗鉴的女婿。不过,我请求您请王胡之和王羲之同时来武昌。王胡之愿意留下,则高官聘用。”

同类推荐
  • 土匪二当家

    土匪二当家

    刚取功名中秀才,囊中羞涩走山路回乡,便遇土匪劫路,乱世悄然来临,当土匪似乎成了李义安的不二选择,草寇起家,依旧想在这天下分一杯羹。
  • 山河漾

    山河漾

    不知是千年前的古剑神秘召唤,还是冥冥天意使然,王昌明魂穿千年,回到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本想随意而安做一个小郎君潇洒一生,或许是宿命中早有安排......是随波逐流,再现五胡乱华惨剧;是忍辱偷生,无视蒙古马踏神州!还是仰天长啸,为自己生存意义拔刀而起;还是螳臂挡车,为华夏正统抛头颅洒热血!既有迤逦草原的北国风光;也有多情大海的南国壮美!
  • 传世藏书-史记(下)

    传世藏书-史记(下)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景玉孤年

    景玉孤年

    这是一部残酷的历史剧本,它揭示了当时清朝后宫黑暗的宫廷斗争,让一个孤儿不得不走上心机险恶的宫廷斗争。
  • 娇妻如云
热门推荐
  • 时哥哥的心头朱砂痣

    时哥哥的心头朱砂痣

    孙严省看着鹿鸣大块朵颐,“我严重怀疑,你会把你未来夫家吃穷了。”鹿鸣:“医生哥哥,我只是受了伤需要补补,俗话说,以形补形。”时攸:“小鹿妹妹,别怕,哥哥有钱,不会被你吃穷的。”
  • 风声语

    风声语

    他在茫茫大雪中从毁于一旦的房屋里拿出来了那封信,好看的眉眼在看到那以后盛满了哀伤,所有的说不爱的逞强话语在那一刻瞬间崩溃。“程立,我爱你。”……“习折,我也爱你。”可是我现在..好像找不到你了。这是一个错爱与逞强的故事,结局是虐的求你们不要打我ovo。我还是很萌的十四语!(???????)
  • 生首是闻

    生首是闻

    知名雕塑家川岛伊作在作品回顾展前夕猝逝。随后,烬燃余生、以爱女江知佳为模特儿的石膏像头不翼而飞。莫非是恐怖的杀人预告?江知佳的突然匿迹,勾现出悬念丛生、涉及凶案的悚栗隐秘……谁是杀害江知佳的凶手?雕塑家的胞弟川岛敦志?追逐名利、精于算计的美术评论家宇佐见?骚扰过江知佳的摄影师堂本峻?抑或川岛伊作的前妻各务律子?……作者以“本格推理”独有的探案方式撕出真相!
  • 小姐让一让

    小姐让一让

    我,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学生,在江南读书,没成想我因为随口的一句话,被卷入了巨大的漩涡之中。
  • 当你我的青春靠了岸

    当你我的青春靠了岸

    我们在时光里穿梭奔跑,扬着骄傲而叛逆的脸,一路向前,身后洒出一串串爽朗的笑。当两座冰山相撞,擦出的不是火花,而是冰渣,他们再一次证实了11大于2这个伟大的定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一叶晓梦

    一叶晓梦

    一叶晓梦寻千秋,太古情迷雾里舟。幻真寐景寂沉沦,美谣遮了万种愁。一片幸运草,梦回太古世界。几段残梦影,探寻沉沦往事。
  • 毒医魔女独霸天下

    毒医魔女独霸天下

    她,夜凌心,二十一世纪赫赫有名的毒医,更是神秘组织特级杀手。一次执行任务时发生大爆炸,肉体被毁,灵魂却穿越时空。她,夜凌心,夜家二小姐。父母失踪,受尽凌辱。沉默,自闭,装傻,逆来顺受。只有在疼爱她的姐姐面前才能表露一下自己的本心。好吧,谁让她是个不能修炼的废物呢?当身为废物的她被欺辱的遍体磷伤,当逆天强大的毒医灵魂融入废物的身体,在这个以医为尊的世界,注定会掀起滔天骇浪。当初的废柴二小姐,一朝蜕变为天才毒医,且看她左手毒右手医,翻云覆雨,独霸天下!
  • 快穿逆袭,反攻开始!

    快穿逆袭,反攻开始!

    上帝:“如果我愿意给你一次机会重新来过,但是你得帮我集齐300颗心,你愿意吗?”林泡泡:“我愿意”,上帝:“好孩子,你会成功的”
  • 欢喜仙事

    欢喜仙事

    狐狸精狐妙妙修炼千年,终于飞升仙界。可谁知前脚刚刚踏进南天门,后脚就被赶来的南华帝君一巴掌拍得魂飞魄散。NN年后,魂魄得以重聚的狐妙妙重生在刚刚拜入山门的小女孩温小碗身上,重新修炼,立志再上仙界,一雪前仇!“尼玛的,南华道贼,老娘与你无怨无仇,为毛杀我?!”某道贼:“哼,你自己心里明白。”“我明白!就是你滥杀无辜!师父!快快教我厉害的法术!我要杀这道贼报仇!”“咳……为师不会。”————————————★新书上传,求推荐,求收藏,求包养~o(≥v≤)o~★最后请认准啦,晚晚出品,女主姓温~~
  • 吾本无常

    吾本无常

    世间有万物万物皆有一生一生无常故万物无常吾也无常故人界无常汝也无常因吾为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