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0100000016

第16章 汉代:封建孝道的理论建构与实践途径(上)(2)

殷周以来的祭祀礼仪,从祭祀对象、祭祀次序,到祭品厚薄、仪节繁简,都在追求一种等级次第格局,祭祀礼仪的隆重又进一步渲染了秩序的神圣性。明等级是礼的最本质的规定: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礼者,继天地、体阴阳而慎主客,序尊卑、贵贱、大小之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

可见,礼的精神就是秩序的精神,礼的实质就是维护尊卑上下、长幼贵贱的等级秩序。

孝是通过规范家庭伦常关系,即“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进而调整社会等级关系的。离开“礼”,“孝”只能在道德领域发挥作用,它的社会政治功能是无从谈起的,这是因为,“对礼仪的敬畏和尊重又依托着人的道德和伦理的自觉,没有这套礼仪,个人的道德无从寄寓和表现,社会的秩序也无法得到确认和遵守。”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是等级社会,所以,把礼视为国基,国策、治国之本,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孝”之所以能从奴隶社会宗法道德的核心摇身一变,又成为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基础,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所包含的礼的内容,即等级秩序性应和了奴隶、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要求。

第五,“孝”是顺人性而发,“礼”乃缘人情而作,这就给人们依礼行孝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心理情感基础。

俗话讲,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义。《礼记》也以鸟为喻说明孝乃血缘亲情的天然表达:“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礼记>认为丧葬时孝子的“哭泣无时”、居三年丧的服勤思恭,皆是“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皆是“称情而立文”的结果。“人情”被喻为圣王播种耕耘之田:

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

各种礼节仪式都是圣人顺应人性、顺应人类孝亲之情而制定的,这是礼仪和孝行共同的合理性来源。孔子把三年之丧的传统礼制直接归结为亲子之爱的生活情理,把“礼”的基础直接诉之于心理依靠,“这样,既把整套‘礼’的血缘实质规定为‘孝悌,,又把‘孝悌’建筑在日常亲子之爱上,这就把‘礼’以及‘仪’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解说成人心的内在要求,把原来的僵硬的强制规定,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把一种宗教性神秘性的东西变为人情日用之常,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溶为一体。‘礼’由于取得这种心理学的内在依据而人性化,因为上述心理原则正是具体化了的人性意识。由‘神’的准绳命令变而为人的欲求和自觉意识,由服从神变而为服从于人,服从于自己,这一转变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孝道的规范化

为了使孝治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礼记》继承民间传统的礼仪习俗,以主要篇幅对如何行孝从各个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使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了可操作性和实践的有效性,从而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礼记》对孝行的规范涉及个体行为的方方面面,即《祭义》所谓“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从纵向上看,孝是分三个时间段进行的:

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这显然是对孔子“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继承和发挥。《礼记》对孝行的规定也主要是围绕事养、丧葬、祭祀三个方面展开的。

1.事亲之礼

赡养、敬奉父母,这是对人子最起码的要求,也是衡量子女孝敬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礼记》认为,事养父母不但要悉心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使之衣食饱暖,无冻馁之患,而且要使父母在精神上轻松愉悦。

《内则》篇不惜笔墨,详尽地描绘了“子事父母”应如何早起晚息,从“鸡初鸣”即“奉水”、“授巾”,服侍父母穿戴梳洗,“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直到晚上侍奉父母安寝。“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更遑论浆衣煮饭、洒扫庭除。父母有病之时就更是子女显示孝心之际,不仅“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而且为表示对父母疾病的忧心忡忡,还必须“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直到“疾止复故”。《文王世子》形象地记述了文王如何朝夕请安、视寒问暖、品膳尝药、虔心事奉父王的事迹,以为孝子楷模。后世孝子事迹中也常见“母病饮食减,亦减饮食;饮食不能进,忧之,亦辍饮食;母能饮食,乃复常”之类的记载。

相对于物质上的奉养,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顺,即“乐其心,不违其志”就更困难些,同时也更重要些。这就要求人子必须做到:

一是凡让父母担惊受怕的事情不去做。为了不贻父母以忧,孝子不但“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还必须“居易以俟命,不兴险行以徼幸”,如“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登高,不临深”,“不远游”。当然这也是出于“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损害父母所赐身体的考虑。

二是凡有辱父母名节的事情不做,即“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这就是把孝奉为评价人们言行的至上准则,凡是有悖于儒家伦理规范的行为都是不孝的,都会“灾及于亲”,贻父母羞辱,损父母清名,因而都在禁绝之列。这就要求子女进退周旋、践履躬行之间要谨小慎微,甚至在父母殁后也依然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

三是要对父母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对父母的恭敬不仅表现在人子的视听言动之间,如“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更表现在对“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上:“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如在婚姻上,“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日: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也是对人子顺敬其亲的要求。所以,对待父母的过错,要在“从命不忿”的前提下“微谏不倦”:“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若父母执迷不悟,也只有“号泣而随之”,不能耿耿于怀;若“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总之,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奉养,最重要的是要有对父母的一片爱敬之心:“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而且举手投足、出入揖游之间皆要把父母放在心上,“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发于内方能形诸外,孝敬与否不在于供养的衣食是否丰厚、形式是否周祥,“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孝心无价,只要真诚竭力地敬奉双亲,粗茶淡饭与稻粮酒肉是等值的。

宋代陈淳所著蒙学读物《小学诗礼?事亲》共十四首,全面讲述了人子事亲之礼,我们摘录部分内容于此:

其一:凡子事父母,鸡呜咸盥漱;栉总冠绅履,以适父母所。

其二:及所声气怡,燠寒问其衣;疾痛敬仰搔,出入敬扶持。

其三:将坐请何向,长席少执床;悬衾箧枕簟,洒扫室及堂。

其八:其有不安节,行不能正履;饮酒不变貌,食肉不变味。

其九:立不敢中门,行不敢中道;坐不敢中席,居不敢主奥。

其十:父召唯无诺,父呼走不趋;食在口则吐,手执业则投。

其十一:父立则视足,父坐则视膝;应对言视面,立视前三尺。

2.丧葬之礼

给父母“送终”是孝道的重要内容,于是丧礼也就成为古礼中最繁缛的礼节。《礼记》中的《丧大记》、《奔丧》、《问丧》、《间传》、《三年问》诸篇就是专门论述这方面内容的。《仪礼?士丧礼》中对丧礼复杂繁琐的程序仪节有细致的记述,对行为的礼节、器物的使用、衣冠的装束穿戴都有严格的规定。整个丧礼分三个过程:奔丧,葬礼,居丧。奔丧即闻知父母殁亡噩耗,立即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赶赴家中,“括发袒成踊”,尽哀而哭。葬礼包括小敛、大敛、殡、葬等环节,其间孝子要披麻戴孝,“水浆不人口”,三日后方可动尸举柩,“送形而往,迎精而反”。居丧即居三年之丧。其间孝子要“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草帘子)枕块”,严格节制衣、食、住、行,通过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来体现孝道,“相率强不食而为饥,薄衣而为寒,使面目陷撮,颜色黧黑。耳目不聪明,手足不强劲,……必扶而能起,杖而能行”。历世都有孝子行销骨瘦、呕心沥血守丧三年、十载乃至终身的记载,居丧守孝成为孝子传中分量最重的一块。有的孝子甚至睡在父母墓穴中,这就更是对生者身心的严酷摧残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丧礼中的丧服。中国传统的丧服制度,蕴涵着深厚的伦理意义,它以血缘亲疏为差等,严格地规定了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种丧服即“五服”为核心的一系列服制规范,以丧服的轻重和丧期的久暂来显示生人同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之别。丧服成为一种纯粹的伦理符号。

3.祭祀之礼

行孝是子女终身的行为,不能因为父母的过世而中断。祭祀父母亡灵就是孝行的继续,所以古代的祭礼是相当隆重的,“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仪礼》中的《士虞礼》和《特牲馈食礼》等对古代的祭礼有详尽的描绘。在整个行礼过程的每一程序里,“主宾的冠带衣服、所立位置、进退揖让、语辞应答、行礼的程序次序、手足举措,及祭礼所用器物的种类、陈设位置等等有极为细致繁杂的规定。”

《礼记》继承孔子“丧思哀…‘祭思敬”的精神,认为事养之礼要体现“顺”,丧葬之礼要体现“哀”,“敬”则是祭礼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心若不诚不敬,祭礼就失去了意义。因而祭礼中无论是琐细的礼节仪式,还是祭者的衣着举止处处都要表现出一个“敬”字。

藉着祭礼(包括丧礼)中的理性精神,来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这是儒家的别出心裁之处。《礼记》从理论上阐明了祭祀父母先祖的意义。祭祀从表面上看只是一种追思悼念父母祖先的仪式,其实是要是通过这种仪式实现“孝”的诸多功用:

其一,“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祭祀为的是缅怀父祖功德,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其未竟之业,“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这是“追养继孝”的实质性内容。

其二,“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大规模的祭祖活动把同一祖先的人们连系在一起,强化了人们“根”的观念,从而实现增强宗族凝聚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目的。

其三,“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祭祖本身就是对血缘来龙去脉的确认,也就是对参与者身份、地位合法性的确认,祭祖的仪式背后更是处处蕴含着贵贱尊卑的秩序意义,“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

其四,“祭者,教之本也。”“祭”是实现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

《礼记》认为,“崇事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大戴礼记?盛德》

说:“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春秋祭祀之不绝,致思慕之心也。

夫祭祀,致馈养之道也。死且思慕馈养,况于生而存乎?故日:丧祭之礼明,则民孝矣。”因而祭祖被提到“教之本”的高度:“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

其五,娱乐功能。“公共祭祀之举行,在农业社会中,也是人民一种休息游戏之机会。藉此彼此交流,达到养民生息、寓教于乐的目的。”

除养亲及丧祭之礼外,在冠礼、婚礼、乡饮酒礼中也都有孝的蕴义。这一点我们在第二章中已经述及。

《礼记》对孝行的规范虽然面面俱到,但其形式化、教条化的倾向也十分明显。在养亲、丧礼、祭礼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服侍父母时“寒不敢袭,痒不敢搔”,甚至连“嚏咳、欠伸、跛倚、睇视”

之类生理现象也被视为不敬而在禁绝之列;父母死后,连居丧者如何出入坐卧,怎样袒踊哀泣都有专门的规定:“女子哭泣悲哀,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地无容”,并且还要求子女要“思死不欲生”,“水浆不人口,三日不举火”,直到“身病体赢,以杖扶病”才算是孝子。显然,<礼记》把人所本有的常情做硬性的规定,不仅矫揉造作,流于虚伪烦琐,而且是对人性的践踏、对生者精神和肉体的摧残。人成为自己精神祭坛上的牺牲品。不绝于史书的孝子居丧庐墓数载、哀几毁性、呕血数升乃至不胜悲哀而死等,就是《礼记》对孝行的这种迂腐、虚伪、教条的规定的产物。同时,孝道与宗法社会礼仪习俗的衔接,使孝道附丽于礼俗之中,礼俗成为孝道的外在体现和践履途径。形式掩盖了实质和内容,这是封建孝道向形式化、手段化、虚伪化倾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孝经》:封建孝治理论的系统化

《孝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汉代被列为七经之一,到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孝经》有古文和今文两种本子,通常所谓《孝经》

指的是今文本。《孝经》虽然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但是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一直众说纷纭,有孔子所作、曾子所作、曾子门人所作、孔门七十子徒所作、汉儒伪作等多种看法。从多家考证及《孝经》本身的内容来看,我们认为,《孝经》当为反映西汉儒家思想的作品,它的成书年代应不早于秦汉之前。

《孝经》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具体化,是西汉伦理与政治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实行“孝治”是贯穿《孝经》全书的根本宗旨。《孝经》

凡十八章,除《庶人章》、《纪孝行章》、《丧亲章》等外,其余十五章都是讲孝治的。短短的两千字中,《孝经》对实行孝治的理由、实施孝治的纲领及具体途径作了详尽的论述,为西汉及其后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极力标榜的“以孝治天下”提供了理论根据,所以自其问世后就被尊为必读之经典,奉为治世之圭臬而倍受重视。更为重要的是,《孝经》在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孝道理论的基础上,对“孝”所进行的形而上学的探本努力和体系化论证,赋予了“孝”以天经地义民则的神秘的本体论意义。《孝经》把“孝”的定位提高到空前绝后、无以复加的地步。因而,《孝经》在孝道发展史上的意义,是其他任何一部著作都无法相比的。

(一)《孝经》对不同阶层孝行的不同规定

与《礼记》对孝行的规定是着眼于所有的个体泛泛而论有异,《孝经》对个体孝行为是在“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即孝是贯彻上下始终的常道,因而人人都要事养其亲的前提下,对不同等级、不同阶层的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标准、要求及相应的规范。

《孝经》第二、三、四、五、六章依次论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土、庶人五个等级应遵守和推广的孝道,即五等之孝。具体说有以下内容:

同类推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墨西哥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墨西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三国演义语典

    三国演义语典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明清以来民间文人陆续创作传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五部古典通俗章回小说,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所皆知的经典著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什么是文化?宏观层面它是指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变迁之间和谐关系的衡动系统,微观层面则是指平衡人类生命个体生存与发展之间价值关系的衡动元素。什么是文化管理?宏观意义上它是指以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托,使人类社会不同的组织形态能够匹配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事物,保持供求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实践方式;在微观意义上则是指以人类生命自我存在的价值成长为依托,使人类个体潜能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系统有效地激发和运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突破并创造出和谐可持续价值的管理实践方法。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热门推荐
  • 决定一生的8种理念

    决定一生的8种理念

    本书将梦想与目标、勇敢与意志、知识与进取、规则与竞争等内容总结为八大理念,从一些侧面分析揭示这些理念的力量与意义。
  • 别败在不会调节心态上

    别败在不会调节心态上

    你经常莫名其妙地沮丧吗?你害怕与人交往,喜欢“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吗?因为失恋,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垮掉了吗?你是不是喜欢把事情攒到deadline那一刻再做,变成连自已都嫌弃的“拖拉斯基”?随着年龄的增大,你害怕当剩女,火烧眉毛似的想把自己嫁出去吗?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的好心情总是转瞬即逝?你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常常怀有负罪感吗?你的人生被优柔寡断毁掉了鸥?明知道冲动是魔鬼,你还是避免不了吗?如果这些问题你给出的答案都是“Yes”,那么就说明,你的心态需要排排“毒”。把这些负面情绪统统赶走,重新找回快乐、幸福的自我。现在。准备好了吗?
  • 中医震惊世界

    中医震惊世界

    熬夜看书。 书荒?肾虚?伤肝? 来来来,看中医给你补一补。 没病? 没事,我这还有强身健体、延寿美颜的疗法。 “叮!” 宿主采集失败。 文盲又哑巴的金手指,让秦昇崛起中医八绝,震惊全世界。本书是小说,内容纯属虚构,有真有假。 最后一句,请勿模仿。
  • 祸国神妃

    祸国神妃

    孤女养成记,看一介孤女如何步步为营的走进朝堂,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六岁那年的变故,让她心性大变,心智瞬间成熟,她仅仅只是想活下去,聪明机智如她,从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变成一个心狠手辣的女杀手,善良天真的背后,有多少尔虞我诈,有多少阴谋诡计,奉为一国神女?不,这远远不够,她的野心不仅仅如此,直到遇到他,帝最不得宠的七子,明亮阳光的少年…看她如何助他为王,她为神妃神后…
  • 暖男小千千

    暖男小千千

    一个偶然的巧合,她,爱上了那个梨涡少年,而那个梨涡少年,心里却住着另一个人,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注:我是本书作者柒柒欧尼酱,大家可以加偶滴扣扣号:3304038291,群目前还没打算创,我会根据读者大大们你们的意愿来打算哦!)
  • 开放你的思路全集

    开放你的思路全集

    开放思路对一个职老年性者来说,就是敞开自己的前途之门。职场中人士只有拥有宽容的心态,包容职场中的一切人和事,才能营造良好的职场生存环境,赢得领导的信任,赢得同事的支持,赢得下级的拥护,为自己铺就晋升的红地毯。职场者只有拥有开放的学习态度,积极学习和借鉴最领先的职业竞争的最前面,是职场竞争的最大资本。
  • 忍者必须死三之醍梦

    忍者必须死三之醍梦

    我的忍者必须死三家族同人文,是家族成立一周年的特别企划避雷:文笔很烂,想看就看
  • 血色梦修

    血色梦修

    本该属于异世的战争打到了现实世界。在这场几个组织的大混战之中却造就了一个杀伐果断,敢于挑战全天下的人物。乱世之中,雷浩见证了这个强大无匹的人物放下了自己的荣耀,布下了一个图谋天下的大局!“我的义是我是一个男人,我连自己身边的人都保护不好还是什么男人?如果,我身边的人受到伤害,如果,我的义与这个世界产生了冲突,那么,不如毁掉这个世界好了。”
  • 上海爱情故事

    上海爱情故事

    1980年代,这是一个美好而多变的年代,充满了变革的气息,也留存着旧日的伤痕。《上海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年代里。在《蓝屋》这部以著名的“绿屋”为原型的故事里,顾传辉和同一个工厂的姑娘白虹,因为诗歌相知相识,感情日益深厚……《女儿经》里沈家老母为三个大龄女儿的婚事而烦恼。她的三个女儿,各个靓丽,一个成熟老练,一个多思内敛,一个单纯活波,性格迥异……《丁香别墅》里,一个是身处陋巷的高翔,一个是出身于高级别墅的教授之女,他们跨越阶层的差别,情投意合,然而时事弄人,擦肩而过……
  • 凤冠霞帔未及君

    凤冠霞帔未及君

    那一年,他权倾朝野那一年,她惨遭陷害那一年,他们再见“你陪着我,我们去看雪,好不好?”“我永远都会陪着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因为你该死。”本是两情相悦,但他们却怀着悔恨过完了余生……